自媒体编辑工作总结(共8篇)
媒体编辑年终工作总结
文章导读: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将继续认真的对待我的工作,认真对待我所写出的每一个字,我要在 20XX年总结的时候,有更多的成绩可以让我来写,让我的 20XX没有虚度。
我是从今年×月份来到××公司的,转眼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几个月里,我学习了很多,接触了很多,虽然,我的主要工作是以××为主,但是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媒体编辑,我感到很新奇。当我第一次看到我所编排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时,我的心里非常的激动,那一个个铅字,令我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在某个角落出现我的名字时,我更欣喜若狂,因为这就代表着这是我的心血,我感到很荣耀,这种荣耀感让我愿意在媒体这个行业奋斗终身。
回顾来到××的几个月时间,在来之前,我还是个学生,自认为自己 id 适应能力很强,可是,当我走进这个集体,我发现,在这陌生的环境当中,我有点不自在,看着别人忙忙碌碌,我感觉自己很多余,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老师安排好的,而现在,得自己学会找事情做,要不然就会变得无所事事。在短短的几天之后,我已经基本能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也在同事们的带领之下逐渐融进
了这个集体,重新开始分享媒体带来的乐趣。之后,开始做重头、大型报道,记得在编排××的热点稿时,我和同事××每时每刻都紧绷着头脑,非常的兴奋,在那几天,我们只要一有时间就探讨这个稿子的事情,吃饭在讲,休息在讲,甚至连做梦都在想着这个事情;还有在报道××的过程中,我与同事们互相交换心得,也为某个文字争论得面红耳赤。更令我欣喜的是,在我来到××的第二个月,我居然获得了月优秀编辑奖,这个奖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也让我人生的信念变得更坚定。
自媒体的产生, 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其用户扎根于普通群众中, 与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新闻媒体, 特别是报刊等纸媒, 是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楚, 而自媒体则打破了这种固有的传播———受众格局, 不再是单向的传播和接受, 而是每个人都能做新闻, “人人即媒体”。在自媒体时代, 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 “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 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 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的渠道获得各自的资讯, 从而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在这种新形势下, 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纸媒编辑来说, 自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新闻源, 对报纸扩大报道面, 增加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去年, 济南街头发生了一起某监狱狱警因纠纷殴打小贩事件, 现场围观者第一时间将打人者视屏上传微博, 并迅速得以传播, 而事件也很快引起上级部门重视, 得到妥善解决。这一事件充分显现了自媒体的优越性, 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不再仅仅是新闻源, 还成为了此次新闻的传播者。面对类似的突发事件, 传统媒体在时效性等方面明显不占优势, 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放弃、无所作为, 相反编辑记者完全可以通过后续的深入报道, 做到“后来居上”, 包括全方位、多侧面的采访当事方、围观群众和有关部门, 将自媒体碎片式报道拼接成系统的集成式报道, 尽力还原事件的真相, 跟踪事件的后续发展。
今年的伦敦奥运会让我们对自媒体发展和影响有了更深刻而切身的体会。在本届盛会上除了传统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景式报道外, 明显感觉到自媒体的冲击力进一步扩大。例如, 当英国媒体对中国游泳天才少女, 16岁的叶诗文连续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和200米混合泳上打破纪录并摘得金牌发出质疑时, 愤怒的不只是官方媒体, 作为拥有自媒体的亿万中国个体, 也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甚至, 来自微博上的讨论还起到了引导整个舆论的趋势。类似的情况, 还包括吊环王子陈一冰遭遇裁判压分, 以及中国自行车队申诉失败、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重跳等事件。同时, 对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以往的形象基本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 而现在则也会是“喜欢李敏镐的叶诗文”或者“爱发段子的冯喆小胖”。而这一切同样得益于自媒体的功劳。另外, 除了官方的发布, 本届奥运会上于洋的微博致歉、刘翔的伤情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微博讨论让我们对相关事件真相的还原也变得更清晰更完整。正如南方都市报就伦敦奥运盛会评论所说, 从遥远陌生走向亲切熟悉, 微博拉近了运动员与公众的距离, 也重构了中国军团在人们心中的轮廓。
但不容忽视的是, 自媒体这个数十亿网民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自身也同样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首先是自媒体的发布者, 也就是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是不设门槛的, 任何人不论其素质高低水平如何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这样的情况下, 新闻生产者素质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势必不能保证自媒体的新闻质量和新闻的真实性。特别是近年来, 自媒体更是成为了一部分网络水军制造混乱、扰乱视线、兴风作浪的工具, 真假难辨的“新闻”, 虚虚实实的“消息”, 给新闻受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其次, 自媒体不受政府和新闻传播机制的监管, 新闻发布的随意性使得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屏障。再次, 有些“自媒体”为了过分追求新闻发布的速度, 或者为了盲目追求点击率, 往往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 导致“自媒体”信息的可信度降低, 而微博等的传播机制, 也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当了谣言的“二传手”。 (1) 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媒体面对自媒体庞杂海量蕴藏的新闻信息, 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尤其绝不能让不真实的新闻上了报纸的版面、电视的银屏, 否则不仅会误导读者和观众的认知, 而且还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公信力。
新闻的公信力在于其真实性, 但是仅仅是真实性也是不够的。低俗的新闻内容, 虽然也是真实的, 但却同样也能够降低新闻或者媒体的公信力。近年来, 有些自媒体为了迎合部分低级趣味和目光, 取得短暂的经济效率, 在新闻产品中植入情色、恶搞、暴力等低俗的内容, 甚至有的人不惜拿自己的身体及私密生活来炒作, 以此达到吸引眼球获取高点击率的目的。这些自媒体的发布者, 通过这样低俗的手段, 可能一时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 也因此“成名”红极一时。但这样的“名”, 却是恶名, 是臭名。同时, 这些新闻产品和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却是巨大的, 特别是对一些未成年人, 造成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 (2) 针对这种状况, 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纸媒编辑要发挥自己的“系统过滤”功能, 让新闻烙上自身媒体的价值印记。这就要求传统媒体编辑在信息处理上要尽量做到去芜取精、去伪存真, 根据媒体自身的定位, 通过自己的精心筛选, 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选择的精确度, 让受众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信息。
注释
1杨萌:《微博开启自媒体时代》, 《竞报》, 2011年0414期, 第12版
关键词:自媒体 零编辑 反议程 网络编辑
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曾提出非常具有震撼力的媒体变迁过程: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自媒体“We Media”(我们即媒体)之所以称为“自”是因为其独特的功能和体验对信息时代的媒体有了全新的定义,对其间“自我”的理念有了全新的阐释。丹·吉尔默将自媒体阐释为“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正印证了自媒体的“草根”属性是自我中心程度的极度扩张和其终极价值指向。尤其是自媒体的勃兴衍生出的全新特质正对我们的媒介环境产生着不可小视的影响,自媒体用户的言行间接影响到了网络编辑的原有模式,对网络编辑的工作流程、议程设置以及信息把关都是一种未知的冲击。
一、自媒体区别于以往媒体形式的全新特质
自媒体虽是按照个人喜好定制的媒体,但毕竟带有“媒体”的性质,它完全颠覆了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新媒体对受众秉承的“输入”功能,融入受众的“输出”意识和“交流反馈”观念后,使本我意识的外化功能更为凸显。在当今自媒体生存的环境下,自媒体也迎合了看客意识逐渐淡化的趋势,响亮地喊出当今人们掌控自主话语权的意愿。
1.扩张中的全民参与属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必须通过社会参与得以实现。作为自媒体的主打卖点之一,“全民参与”属性把受众从“远观者”推到了“当事人”的位置上。自媒体使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拥有无限潜力的即时通讯社。
从参与程度上来看,以往跟帖、评论、观点投票,都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在大众媒体议程设置范围内的轻度层面的参与。而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草根受众已经深度渗透于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环节中——即已形成初具规模的自媒体系统,是名副其实的“Made in grass roots”(草根制造)。之所以说这种全民参与是处在无休止的“扩张中”,是因为自媒体时代摒弃了新媒体阶段的技术、经济鸿沟,跳出了少数精英分子的圈子,将参与的权利推至草根阶层,并将其固化成一种习惯性日常行为和交流方式,不参与、不加入就会被贴上落伍的标签,一旦亲自参与的过程和个性化思想的付诸实践被“社会交往”捆绑,参与的个人和群体就会随着社会关系的蔓延而扩张。
2.秒杀把关人的“零编辑”特质
“零编辑”给了自媒体用户“直接发布权”,意味着个人可以不接受把关人的审核而将己见己闻抢先公布于众。天然的“零编辑”特质带来的“零把关”属性,使个体在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完全不受来自现实世界中种种顾忌和规范的束缚。
编辑的把关过程被瞬间越过,意味着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角色被淡化,筛选、过滤和议题引领的功能被秒杀。“零编辑”特质像任何新生事物的特点一样,有其积极的因素,比如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原生态、更具现场感,但没经过任何专业编辑筛选的信息,一方面造成了信息泛滥,另一方面信息水平参差不齐,形式零碎、不规则,容易造成信息污染和错误观念的情绪化表达,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可信度低,在专业网络编辑缺位的形势下,关于隐私权与新闻专业主义,表达自由与话语权的争论也在不断升级。
3.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共时性、立体性合一
大众媒介运行过程中,新闻和信息的传递只是在众多工作基础上的最后一个总结性的步骤。用自媒体技术武装的普通用户就是一个全能机动记者,其信息呈现出的是几何立体式扩散、回流,时间间隔也大为缩短,这样快速的信息传播和互动优势是任何媒体包括新媒体在内都无法企及和超越的。在“7·23”动车事件中,家住双屿路段的网友“Smm_苗”从事故发生前的预感到事故后的跟进都是最及时迅速的:
19时55分,“今天这样的狂风暴雨打雷闪电真是好久没有过的情景了……”
20时27分,“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
20时54分,“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
之后的官方数据显示,事故时间是当日20时38分。
在这次动车事件的微博播报中,既有来自附近居民的全程预测、跟进,也有当事人“羊圈圈羊”的求助信息,还有微博用户的转发和互动评论,进而吸引更多微博的关注。紧贴事件发生的直播,全民记者的多角度播报更多地呈现出原生态的特征,其快速、互动性超强的特质使自媒体的信息魅力愈加强大,也使网络编辑把突发事件加工后才告知公众的方程式越来越难有立足之地。
二、自媒体对网络新闻编辑的影响以及网络编辑的工作转向
从被动地接受推送式信息服务到主动分享信息,自媒体用户的媒体参与形式正向着更高级和更复杂的阶段迈进,而“把关人”理念正在“受众中心”的强势光环下消解、褪色。甚至有人认为,“把关人”角色的消亡会导致受众挑战新闻的权威。
虽然自媒体的种种“自我”属性与网络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但网络编辑对此更要有全面深刻的认知,把握自媒体的发展动向,了解其对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才能在这场自媒体运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反议程设置更为明显——处理好“编”与“创”的关系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假说,也是编辑事务中不可忽视的理念之一。截至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也还是专业的信息取舍活动,而在议题问世的前奏中,没有任何非专业因素的介入,普通受众是完全被搁置的,受众与媒介间不存在议题讨论或议题交流的环节,更不存在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议程设置是单一且可控的。自媒体介入后,官方版本的议题与民间议题越来越趋于一致,表面上看是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在起作用,但这种自下而上的舆论“蒸腾模式”相对早先自上而下的舆论“瀑布模式”呈现出舆论倒逼的架势。自由的传播避开了专业编辑的信息过滤,即时的立体互动削弱了大众媒体自身的议程设置。而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大众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会将自媒体用户热议的话题搬上传统版面、播出时段或者是网页上,由此,官方议题对民间议题的免疫力越来越差,自媒体的议题也就悄然渗透到大众媒体议程中。
(二)网络编辑工作的侧重点转向——处理好“抓”和“放”的问题
继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把关概念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休梅克和里茨在《中介信息》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由于把关的理论处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之中,自媒体环境下的“低门槛、零编辑”技术与网络编辑的把关在信息发布和取舍范畴内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所以,在自媒体生存环境下,把关工作必须跳出现有思路,放在媒体技术环节和社会管理大背景下重新进行考量,即“抓技术,放把关权”。
1.技术攻关——人为把关转向侧重技术升级。面对海量的信息源,网络编辑不可能一一过目,只能从人工智能方面来弥补。但如今,网民可以轻易地躲过这项技术把关,并且大部分的网民都知道如何运用这种“翻墙”技术,现有的把关技术设定,已经无法甚至赶不上民间的“破解”速度。智能化的过滤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用英语或拼音代替,或者利用谐音字,不文明语言顺利躲过现有把关技术的拦截和屏蔽。在心领神会和心照不宣的情境下,有效的技术拦截却迟迟没有跟进。所以,技术的自助把关一定要及时更新、升级,不断地掌握最新的网络语言指向和动态,提高技术把关的可行性。
2.把关权下放——采取专业和非专业相互配合的编发模式全民编辑。自媒体琐碎的信息也会随着其本身的重要性或显著性要素不足而逐渐“沉下去”,而引起公众重大兴趣的信息会随着点击率或转发率的上升而“浮出水面”,从而进入到网络编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但网络编辑不能仅靠等着信息自己“浮上来”或“沉下去”来对待编辑工作,而要正视在传播过程中自身角色的变化——从以往的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为相对主导地位。
传统的把关人仍然拥有对信息的修改和删除权,只是这个层面的把关人仅能在信息发布之后实施这一权力。这就意味着,媒体工作者不能像以往那样,不能在“发布信息”这一传播流程就对信息进行筛选。所以,采取专业和非专业相互配合的编发模式就显得很有必要。自媒体基本上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写照,在上传前完成把关工作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尝试。
(三)呼唤网络编辑的深度策划——把握好“深”与“浅”的维度
自媒体用户数量的巨大和素质的高低不一,使信息呈现出无序化、碎片化特征,用户不再专注于探讨事件的真相,而是热衷于碎片化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过程。以现有的条件,仅靠自媒体自身的努力还不太现实,再出现2008年中国网民自发联合起来抵制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媒体奇观确实不太容易。所以,专业编辑还是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过渡”阶段的重任。2010年10月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中,“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究竟是在何种环境下说出的,有两种情境:
情境一:李启铭飞扬跋扈地喊道:“看看你们把我车弄成什么样了,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
情境二:李启铭的表妹发帖直指媒体歪曲了事实,指出表哥当时是在面对一位认识的保安,求救的时候喊出了“叔叔,我爸爸是李刚”。
情境一集中于官方版本,而情境二集中于自媒体的个人网页上和各大知名论坛的“民间声音”。这两种情境的潜台词大不相同,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舆论效果。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一家媒体去找一下现场保安和那个所谓的目击者去了解一下真相。媒体集体失职,在群体盲听盲信的时刻,没有理性地根据新闻的真实性来将表面现象深化,错失了对事件中媒体的诸多表现进行一次别样的梳理和评判的良机,是否也该反思?
结语
在“全民记者”的自媒体环境下,自媒体本身属性使其更有做好深度报道的优势。网络编辑人员应借力自媒体的快速、互动理念,在顺应编辑理念投射出审美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倾向及丰富多彩的自媒体文化的同时,将自媒体特质与自有优势相结合,发挥深度策划的理念,由浅入深、集散成聚,在全新功能和集体智慧中构建全新的编辑模式。
项目基金:本文系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究”(08ZD060)和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方媒体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资助(11XGJ008)
1、负责驻地区域业务的落地及推进,协同区域运营商制定视频点播业务合作运营计划,并对所管辖区域业务指标负责;
2、熟悉产品组包形式与定价,了解促销策略,协助和配合运营商进行相关的市场推广活动,负责公司产品策略在运营商的引导、推进;
3、负责驻地区域业务平台的影视内容运营,包括但不限于维护更新各频道的内容,独立完成特色专区、专题的策划实施;
4、通过数据分析,实时调整优化产品运营策略,不断提升运营效果;
5、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3年以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具备广电、电信、互联网业务运营工作经验;
2、擅长数据统计和分析,具备一定的策划营销能力,并根据数据结果调整运营方式;
4、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文笔较好,善于揣摩用户的观看喜好,善于发掘用户喜欢的各种内容资源;
5、能熟练操作电脑,熟悉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1. 组织规划KOL发展合作方向,制定KOL培养计划及合作方案
2. 挖掘医生及母婴达人等KOL资源,拟定合同及协助团队完成KOL签约
3. 负责KOL经纪事务,维护及开拓KOL可合作媒介及项目
4. 运营及提升KOL个人能力及运营KOL在平台影响力
5.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升合作专家的内容质量及商业收益
6. 拓展外部内容平台合作,策划或推进合作项目
7. 可制定年度KOL策略计划及方案
任职条件:
1. 在内容平台工作经验者优先
2. 有自运营公众号、微博及培养KOL等新媒体运营成功经验者优先
3. 具备优秀的合作沟通及资源整合能力
4. 熟悉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资源和优势
5. 较强的商务谈判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承担目标压力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报告
概论 2 一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目的及要求:.................2 二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内容:.......................2 三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原理:.......................2
四、使用仪器、材料................................5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报告
概论
一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目的及要求:
1.熟悉三维建模(MDT);
2.了解CAD/CAM及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了解快速原形制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4.熟悉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思想及方法;
5.掌握零件从CAD,CAM到数控加工的完整过程或零件从CAD建模到快速制造出原形零件的全过程。
二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内容:
1.零件的三维CAD建模;
2.CAM软件应用或快速原形制造数据准备及控制软件的应用; 3.数控加工或快速制作的上机实践。
三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原理:
1、综述
现在数控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现代的 CAD/CAM,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基础之上。
2、CAD的原理及发展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辅助设计者对产品或工程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进行设计、绘图、工程分析、技术文档编制等活动的总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常用的CAD软件有:AutoCAD、CATIA系统、UG系列、I-deas等。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非数值计算和事务处理,同时也开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机及其绘图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已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计算机3D技术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描述重新回到了原始的直观三维境界,并且已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在迅速成为今天的现实。
三维CAD是3D技术在现代工业的应用。例如CATIA、UG、Pro-E等三维CAD软件 系统,它基于生产制造应用目的,强调三维模型的精确描述,包括其精确的尺寸、坐标、公差、技术要求以及零件间精确的结构装配关系和结构功能属性等的精确表达。
虚拟现实是3D技术大规模系统应用的方向,强调对三维场景的宏观描述和系统动态关系,在三维模型细节的精确和逼真方面则采取尽可能简化处理。
3、CAM技术概述
CAM一般是指,在人的参与下,利用计算机对产品的制造进行设计,监督,控制和管理,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常用的CAM软件为Mastercam。
Mastercam是美国专业从事计算机数控程序设计专业化的公司CNC Software INC研制出来的一套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软件。它将CAD和CAM这两大功能综合在一起,是世界上目前十分流行的CAD/CAM系统软件。它有以下特点:
1)Mastercam除了可产生NC程序外,本身也具有CAD功能(2D、3D、图形设计、尺寸标注、动态旋转、图形阴影处理等功能),可直接在系统上制图并转换成NC加工程序,也可将用其他绘图软件绘制好的图形,经由一些标准的或特定的转换文件如STEP文件、IGES文件等转换到Mastercam中,再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2)Mastercam是一套以图形驱动的软件,应用广泛,操作方便,而且它能同时提供适合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各种数控系统的后置处理程序文件。以便将刀具路径文件(NCI)转换成相应的CNC控制器上所使用数控加工程序(NC代码)。
3)Mastercam系统设有刀具库及材料库,能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及刀具规格尺寸自动确定进给率、转速等加工参数。
4)Mastercam能预先依据使用者定义的刀具、进给率、转速等,模拟刀具路径和计算加工时间,也可从NC加工程序(NC代码)转换成刀具路径图。
5)Mastercam提供RS-232C接口通讯功能及DNC功能。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快速原型制造的基本原理:
快速原型制造时综合利用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实现从零件涉及到三维实体原型制造一体化的系统技术。它采用软件离散——材料堆积的原理实现零件的成形。
快速原型制造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利用高性能的CAD软件设计出零件的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再根据工艺要求,按照一定的厚度在Z向(或其它方向)对生成的CAD模型进行切面分层,生成各个截面的二维平面信息;然后对层面信息进行工艺处理,选择加工参数,系统自动生成刀具移动轨迹和数控加工代码,再加工过程进行仿
真,确认数控代码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数控装置精确控制激光束或其它工具的运动,在当前工作层(二维)上采用轮廓扫描,加工出适当的截面形状;再铺上一层新的成形材料,进行下一次的加工,直至整个零件加工完毕。可以看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个由三维换成二维(软件离散化),再由二维到三维(材料堆积)的工作过程。
该技术集计算机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于一体,依靠CAD软件,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切分成一系列平面几何信息,以此控制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和速度,采用粘结、熔结、聚合或化学反应等手段逐层有选择地加工原材料,从而快速堆积制作出产品实体模型。
以光敏树脂为材料利用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制造样件的原理:
(1)紫外光快速秤星机的原理:紫外光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分层工艺数据连续扫描液态光敏树脂的表面,利用液态光敏树脂经紫外光照射凝固的原理,层层固化光敏树脂,一层固化后,工作台下移一精确距离,扫描下一层,并且保证相邻层可靠粘结,如此反复,直到成型出一个完整的零件。
(2)原型零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准备、快速成型制作和后处理。1)数据准备
数据处理过程包括CAD三维模型的设计、STL数据的转换、制作方向的选择、分层切片以及支撑编辑等几个过程,完成制作数据的准备。
2)快速成型制作
快速成型制作过程就是将制作数据传输到成型机中,然后快速成型出原型零件的过程。
3)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整个零件成型完后进行的辅助处理工艺,包括零件的清洗、支撑去除、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后固化、修补、打磨、表面喷漆等等,目的是获得一个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更优的零件。
四、使用仪器、材料
系统硬件:微机1台或工作站1台; 1.系统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
2.设计软件:MDT、MasterCAM、RPprogram; 3.网络环境:局域网、现场总线、Internet;
4.工设备:α—T10A钻削中心、TV5立式加工中心; 5.CPS250B紫外光快速成型机。
第二章 数控加工综合实践的步骤:
一、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
用MDT或其他三维CAD软件完成零件的建模,可应用点,直线,样条线,方框,平面,SWAP曲面,拉升面,面剪切,面之间倒角以及求边界线等功能,零件实体由平面,曲面,圆槽,倒角等构成。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次实践CAD软件采用MDT6.0;2)毛坯尺寸为120×mm80mm×40mm; 3)工件顶面中心点为原点(X0,Y0,Z0); 4)工件高度小于30mm; 5)工件尺寸不应超出毛坯范围;
6)数控加工时只提供直径10mm端铣刀和R3球头铣刀; 7)孔或槽的尺寸应大于10mm; 8)曲率半径应大于3mm。具体过程如下: 创建零件——曲轴
零件分析:该曲轴零件的组成是由三个圆柱,一个圆锥台和两个键槽组成的。建模顺序:第一步采用“拉伸”特征,由大到小建立三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台;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第二步采用“拉伸”,创建两个键槽; 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工作平面;
2、建立草图平面;
3、创建绘图窗口;
4、创建基本拉伸特征; 步骤如下:
应用画圆命令画一个直径30的圆,如图所示:
在“拉伸特征”对话框中,选择: 终止方式:选“单向”以确定拉伸的深度; 操作方式:以“基础”创建第一特征;
尺寸:输入6作为拉伸距离,然后选择“OK”确定,同时按照所需要的拉伸方向选择方向,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基础特征: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创建第二圆柱特征、圆锥台特征 步骤如下:
a、创建新的草图平面;
b、创建新的截面轮廓,选定该截面轮廓;
c、在菜单中选择“设计”,应用“画圆”命令,绘制一个直径18,与选定截面同心的圆;
d、将该同心圆创建为新的截面轮廓,选定该截面轮廓; e、在“拉伸特征”对话框中,选择: 终止方式:单向
操作方式:添加
尺寸:30作为拉伸距离
f、将拉伸后的平面创建为新的截面轮廓,选定该截面轮廓;
g、在“拉伸特征”对话框中,选择: 终止方式:单向 操作方式:添加 尺寸:15 草图角度:15 图中显示一个箭头,说明拉伸方向,按照所需要的方向在该截面轮廓基础上拉伸出一个圆锥台。
完成后得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创建第三圆柱特征
步骤与创建第二圆柱特征相似,只是在所选轮廓面上绘制的圆不为同心圆,所绘制圆的半径为6mm,拉伸距离为20,完成后得到如下图所示图形
创建两个键槽特征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步骤如下:a、新建一个工作平面,与工作平面二平行
b、将新建的工作平面设置为截面轮廓,在该平面上绘制两个二维键槽 c、在拉伸特征对话框中,选择:
终止方向:单向 操作方式:去除
尺寸:输入35作为拉伸距离
根据图中的提示选择拉伸方向后按回车接受缺省的拉伸方向 完成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体着色,并进行倒角处理
在主菜单栏中选择零件模块,选择倒角操作,按下图所示填写对话框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选择要求倒角的边缘后即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形
最后三维实体建模得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二、快速原型制造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从模型库中选择模型后,装入模型,装入后界面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第二步,将模型放大,以方便视图,放大后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由于建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细微的错误,如可能存在细微的缺陷等,故经常要对模型进行校验,以检查模型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问题,则对模型进行修复,修复后显示如下对话框: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选择“是”,后发现模型没有缺陷。
第四步,对当前模型进行分层处理,由于实验设备进度有限,每层厚度分为0.1mm,分层后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由于在分层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和缺陷,如线条未封闭、出现孤立节点等,所以要对分层后的模型轮廓状态进行检查,以查清模型分层后存在的缺陷,便于进行模型编辑,对轮廓状态检查后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六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的修改,修改的过程即为对轮廓进行编辑,以消除轮廓检验中存在的缺陷,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四个小步骤消除:
1、对全部层去除孤立点或孤立线段,处理后结果如下: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2、对全部层滤除轮廓中的细小线段,处理后所得结果如下:
3、对全部层尝试开口连接轮廓,处理后所得结果如下所示:
4、对全部层消除轮廓中间共线点处理后显示如下所示结果:
处理完上述四步之后,重新对轮廓状态进行检查,察看是否依然存在缺陷,若依然存在缺陷,则找出该层,对其进行编辑修正,重新检查后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明轮廓编辑的各层轮廓正常,没有发现缺陷。第七步,对分层后的模型添加支撑。
一、由于在快速成型的过程中,成型材料大多为树脂或蜡液等强度极低的材料,为了防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引起翘曲变形,同时保证零件制作的稳定性,需要对模型进行支撑设计,在设计之前,首先对模型的待支撑面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由于分析的结果显示需要添加支撑的区域较多,同时结合模型图样分析,该茶壶嘴和手把处易发生翘曲变形,故该零件需要添加支撑。
二、根据显示的待支撑区域,在该待支撑区域人工添加支撑,如下所示:
添加支撑后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在轮廓图中显示如下图所示:
支撑添加完后,即可输出成型加工文件。第八步、快速成型过程模拟
将输出的成型加工文件导入RPbuild当中,模拟每层的成型过程,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综上所述,零件的快速成型模拟过程即完毕。接下来只需要在紫外光快速成型机上制作即可。
三、零件CAM及数控加工过程
1.CAD模型文件输出:MDT6.0环境下“文件”——> “ 输出”——>“IGES”——> 定义文件名——>保存。
2.用MILL9程序打开IGES文件:启动MILL9——>MainMenu——>File——>Converters——>IGES——>Readfile——>选择IGES文件——>打开——>进入IGES Read Parameters 设置界面,确认Flie is in Metric units——>OK.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3.清除导入后的多余线段,即为图中的绿色线,清除后如下图所示
4.根据需要在MILL9环境下移动或比例缩放模型。
移动模型步骤:按工具栏按钮Gview-Top,改变视图平面——>MainMenu—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Translate——>ALL——>Surfaces——>Done——>Polar——>输入移动距离()——>输入移动方向的角度(0度)——>出现Translate提示页面,选中Operation的Move,确认Number of Steps为1——>OK.移动模型,直到工件的顶面中心点的坐标为(X0,Y0,Z0)
比例缩放模型:目的是让工件尽可能大,但又符合上述4)5)7)8)。步骤如下:MainMenu——>Xform——>Scale——>All——>Surfaces——>Done——>Origin——>出现Scale提示页面,选中Operation的Move,选中Scaling的XYZ,确认Number of Steps为1.输入X,Y,Z三个方向的缩放比例——>OK。调整完后所得图形如下图所示:
5.工艺规划:
粗加工:用直径10mm端铣刀加工,加工方法选用SURFACE-ROUGH-POCKET;精加工:用R3mm球头铣刀精加工,加工方法选用SURFACE-FINISH-PARALLEL,考虑到木料纤维方向,保证加工表面质量良好,精加工分两次进行,分别选用0度和45度角交叉加工。
6.设定毛坯尺寸,材料以及工件坐标系 具体设定见图: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7.画粗加工边界
用鼠标点击工具栏上的Cplane-Top和Gview-Top按钮——>MainMenu——Create——>Rectangle——>1Points——>输入矩形框尺寸为130mm×90mm——>OK——>Origin——>MainMenu——>点击工具栏上的Cplane-3D和Gview-Isometric。绘制边界后如下图所示:
8.产生粗加工刀轨,步骤如下: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MzainMenu——>用鼠标点击Cplane-Top——>ToolPaths——>surface——>Rough——>Pocket(挖槽加工方法)——>All——>Srufaces——>Done,出现粗加工参数界面——>在ToolParameters页面中的大空白区点击鼠标右键——>Create New Tool——>在Tool Type页面中选刀具类型——>在Tool-Flat End Mill页面中修改Diameter,Flute,Shoulder和Overall值——>点击OK;
对刀具参数进行设置,如下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切换到Surface Parmeters页面,根据模型确定Clearance(安全平面高度)为20,Retract(退刀平面高度)为10,FeedPlane(进给平面高度)为5,均用绝对值Absolute;确定精加工余量Stock to Leave为0.2。如图:
切换到Rough Pocket Parameters页面,修改Cut tolerance,Max StepDown,Stepover,复选Prompt for entry point和Rough(zigzag)——>按Cut depths按钮,选择Absolute,修改Minimum Depth和Maxmum Depth——>点击OK——>按Gap settings按钮,复选Optimize cut order——>点击OK按钮——>选择第6步画的画粗加工边界——>Done——>选入刀点EndPoint。如图: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所得粗加工刀轨如图所示:
9.精加工
MainMenu——>用鼠标点击Cplane-Top——>Tool Paths——>surface——>Finish——>Parallel——>all——>Surface——>Done——>进入精加工参数界面,其中Tool Parameters,Surface Parameters页面操作方法同粗加工。在Surface Parameters页面精加工余量Stock to Leave输入为0,Finish Parallel Parameter页面,修改Step Over值为0.3,Machine Angle,复选Depth limits(同粗加工)——>确定。精加工各页面设置如下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再次设置精加工刀轨,将加工方向由0度改为45度,以形成交叉加工,设置后所得加工刀轨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10.仿真
MainMenu——>Toolpaths——>Operations,出现Operations Manager界面,点击Select All按钮,点击Verify按钮——>出现仿真界面——>在仿真界面中,确认毛坯尺寸X(-60,60),Y(-40,40),Z(-40,1),点击OK。仿真后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11.生成刀路源文件,并通过后置处理生成NC程序: 1)粗加工NC程序头,尾部分如下: % O0001(PROGRAM NAME22-06-10 TIME=HH:MM1 DIA.OFF.32 DIA.精加工)(DATE=DD-MM-YY17:30)N100G21 N102G0G17G40G49G80G90(TOOL2 LEN.6.)N104T2M6 N106G0G90X-30.303Y-22.947A0.S2000M3 N108G43H32Z50.N110Z5.N112G1Z-3.F500.N114X-29.79Z-2.859F2000.N116X-29.776Z-2.869 ······
N2730Y.038Z-2.923 N2732Y.041Z-2.925 N2734Y.052Z-2.927 N2736Z-2.926 N2738Y.061Z-2.929 N2740Y.112Z-2.939 N2742Y.119Z-2.934 N2744Y.361Z-3.N2746G0Z5.N2748Z50.N2750M5 N2752G91G28Z0.N2754G28X0.Y0.A0.N2756M30 %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第三章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快速原型制造
一、利用TV5立体加工中心加工木块。
观察加工中心加工步骤,换刀机构换刀原理及切削过程。
二、CPS250B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制样件的操作
紫外光快速成型机的零件制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准备;快速成型制作及后处理。1)数据准备
数据处理过程包括CAD三维模型的设计,STL数据的转换,制作方向的选择,分层切片以及支撑编辑等几个过程,完成制作数据的准备。2)快速成型制作
快速成型制作过程就是将制作数据传输到成型机中,然后快速成型出原型零件的过程,它是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3)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零件成型后进行的辅助处理工艺,包括零件的清洗,支撑去除,后固化,修补,打磨,表面喷漆等,目的是获得一个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更优的零件。快速原型制造的实践过程 a 打开总电源开关; b 按下加热键;
c 打开工控开关,启动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NT; d 按下伺服键;
e 在工控机中打开RpBuild控制程序,加载待加工零件的*.pmr文件; f 加载托板位置,使之略高于液面;
g 点击开始从新制作,制作完成后,将托板升出液面,取出制件将托板清洗干净。
第四章 数控加工实践分析与总结
通过本次数控加工课程设计,使我能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综合应用,面对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能正确的分析处理,得到一次实际的锻炼机会,也使得我们深化了自己所学的各项机械工程类知识,同时得到了一次运用各项工程技术软件的机会,这些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数控加工综合实践中,通过自己亲手对三个软件(MDT、RPprogram、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Mastercam)操作实践以及在生产车间通过观察老师的现场操作,初步了解了数控加工实践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操作。对三个过程的具体分析如下:
1.通过对MDT软件的初步运用,使我了解了CAD造型的初步原理以及各项特征造型的操作。掌握了在设计零件时可以通过建立多个工作平面来进行全面的画图,对于复杂的零件将复杂的作图过程转换成了单一平面的操作。这是MDT这个软件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但是与我以前接触到得另一CAD软件(CATIA)相比,个人觉得MDT在图形处理方面的功能不是很强大,而且其造型过程相对来说更复杂。
2.快速原型制造在用于模型以及零件样品制作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其具有下列特点和优点:
a)更适合于形状复杂的、规则零件的加工; b)减少了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
c)没有或极少有下脚料,是一种环保型制造技术
d)成功的解决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中三维造型“看得见,摸不着”的问题; e)系统的柔性高,只需要修改CAD模型就可生成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的零件; f)技术集成,设计制造一体化;
g)不需要专用的工装夹具和模具,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的成本; h)零件的复杂程度与制造成本的关系不大。快速原型制造过程的误差分析:
快速原型制造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对最后提高原型零件的质量来讲,三维模型表面三角化所形成的STL格式模型误差、切面分层误差以及成型过程中的插补误差是快速原型误差的主要来源。对成型零件的后处理以提高原型精度是减少上述误差所带来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
3.MasterCAM作为CAM的主流软件,拥有强大的功能和技术支撑。通过具体的操作使我了解了MasterCAM的简单使用步骤、CAM的基本功能要求和用途。
它和MDT文件间的转换,让设计与加工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两者之间的关系让CAD和CAM有利的结合起来,并且它可以实现NC程序编制的自动化,方便了自动加工这一最终步骤。因此CAM是利用计算机辅助从毛坯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活动,他包括了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等内容。最后,感谢刘老师和林老师在软件学习和模拟过程当中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陶老师和刘老师在生产车间给我们细心演示。由于本人能力所限,经验不足,报告中有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作者姓名:重大学子(数控加工实践)
参考文献
1 电台编辑的角色及其定位
电台是我国重要媒体,其发展与电台编辑人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要求电台编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电台编辑主要扮演着信息传播和信息评论的角色。首先,扮演信息传播角色时,电台编辑需要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搜集、整理,以选择更具社会导向性和充满正能量的信息进行传播,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其次,扮演信息评论角色时,电台编辑人员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台编辑的作用更为突出。
自媒体时代下,对电台编辑角色加以合理定位具有必要性。新时期,电台编辑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扮演信息传播角色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而且需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在此过程中,电台编辑必须与社会公众之间加强互动,了解公众所需。如开展采访活动,真实记录采访内容,本着客观的态度编辑信息内容,不可夹杂个人情感,因其信息内容对社会公众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引导性作用。对此,电台编辑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把握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脉搏,传播正能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1]。
2 自媒体时代转变电台编辑角色的必要性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台编辑人员积极转变角色具有必要性。首先,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更多社会公众倾向于新媒体。电台编辑是媒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而自媒体时代对电台编辑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电台编辑的随机应变能力、业务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才能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其次,自媒体时代为电台编辑工作者提供更多信息获取渠道和开辟信息传播方式,使其工作更加快捷方便。所以,应积极转变电台编辑角色,确保电台编辑工作者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为媒体行业发展贡献力量[2]。
3 自媒体时代电台编辑角色的转变建议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台编辑角色更具普遍性、大众性的特点。在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者的条件下,电台编辑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知识素养和提高技能水平,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凸显出与众不同,同时促进信息有效传播。在此过程中,电台编辑不仅扮演着传统信息传播和信息评论角色,而且必须与受众之间建立友好的沟通互动。由此可见,电台编辑必须对自我角色加以转变。为加快其转变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创新
自媒体时代下,媒体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电台要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创新,充分发挥编辑工作人员的核心竞争优势。首先,创新管理方式,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开展管理工作。例如:在信息稿件编辑中,领导人员不应迅速给予否定,对于不认同的观点,应善于听取电台编辑人员的意见,了解其真实想法。其次,创新电台文化,为电台编辑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使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好开展电台编辑工作。最后,创新信息内容,不仅丰富资源,而且给予受众以新鲜感,有利于提高电台节目质量[3]。
3.2 引导社会舆论方向
在电台编辑角色转变过程中,有关部门人员应加强对其的正确引导,使编辑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首先,编辑在工作时,应站在理性视角对信息内容加以理解和思考,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有效性,且不能融入个人情感。其次,编辑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自我责任,向受众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内容,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贡献积极力量。
3.3 善于从换位角度思考问题
电台编辑人员应善于从换位思考角度去审视自身工作。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用户可以编辑信息和给予评论,使“公民编辑”登上历史舞台。对此,电台编辑工作人员应注重角色互换,使自身朝着公民化的方向而发展,以编辑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新闻信息内容,迎合社会公众口味。通过换位思考,电台编辑工作人员可以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其工作思路更具开阔性,工作质量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由此可见,电台编辑工作者应善于换位思考,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3.4 对电台编辑加大培训力度
要促进电台编辑角色转变,应加大培训力度,不仅能够使电台媒体提高人才竞争实力,而且可以从全方位角度提高电台编辑人员的素质。首先,以自媒体时代对电台编辑角色转变的需求为依据,对电台编辑人员加强培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其次,电台传媒企业有必要加强与高校合作,高校为其培养合格型电台编辑人才,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基地,有助于双赢。最后,对电台编辑人员加强思想教育,以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为其角色转变奠定基础条件[4]。
3.5 激发电台编辑工作热情
自媒体时代对电台编辑角色转变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媒体行业应注重激发电台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只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首先,加强各部门人员的交流,形成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就我国电台编辑岗位的整体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来看,电台编辑工作者的工作呈现分散状态,即一个编辑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对其他环节工作不闻不问。由于工作分散和各部门人员沟通较少,降低编辑工作效率。通过各部门协调工作,可带动编辑者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为电台编辑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形式,给予其以新内容和新挑战。最后,完善奖惩机制,以达到激励电台编辑人员的目的,对其实现角色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5]。
4 结论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逐渐改变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也使电台编辑地位发生系列改变。新时期,电台编辑工作人员,应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对角色加以合理定位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把握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要促进电台编辑角色转变,有必要加强创新、引导社会舆论方向、遵循换位思考原则、加强电台编辑工作者的培训和激发其工作热情。基于此,电台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对自我进行定位,并积极为媒体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红霞.分析当下电台编辑角色的定位及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6(8):254.
[2]李焱.电视台编辑角色的定位及其转变研究[J].科技传播,2014(22):40,43.
[3]杨岚.电视台编辑角色的定位及其转变探究[J].科技传播,2015(14):166-167.
[4]毛英.电视台新闻编辑角色的定位与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111.
关键词:创新 自媒体 学生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成为传播信息的第一媒介。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短小精悍的“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及成熟。自媒体在给我们带来重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自媒体已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新天地,如何快速适应自媒体时代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是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新的课题。本文作者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特点,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应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应对策略。
1 自媒体的特点以及对于高职学生的影响
自媒体有利于高职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己的观点。自我实现的现实阻力和网络的世界的满足感成为吸引高职高专学生运用自媒体的心理原因。2000年以来,高校生源迅速扩张,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底层,高职高专学生在国内的教育评价中往往处于劣势。网络的自由以及展现自我的满足感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抒发自己的意见,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如微博、微信、QQ、MSN、飞信等工具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相应的建议。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现实看,高校运用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开展学生工作更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工作更加人性化。
2 自媒体对高职学生工作的影响
2.1 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自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的内容是经过教育者加工整理的,这些内容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但在自媒体时代,很多东西的传播是即时的,甚至可能是片面的。在传统的教育中,教育者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于信息的掌握甚至是垄断。受教育者由于信息的缺失,很容易对教育者产生信任和依赖。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信息传播更为快捷,进而产生了信息爆炸,整个社会被纷繁复杂的信息笼罩着。教育者很难完全掌握信息,更不要说垄断信息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权威感就很容易消失。
2.2 自媒体给高职学生日常管理带来挑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基本上是点对点,或者一点对多点的。但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是多点对多点,一条信息在短时间内可能被上万人获悉。从管理效率上看,这是一件好事,但这样的传播方式必须要以信息的正确性为前提的。一旦信息错误,后果也是非常糟糕。
3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对自媒体的策略
3.1 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如今微博、微信、QQ、飞信已成为高职学生日常交流的网络平台,自媒体已经远超传统大学思想教育的影响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已势在必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各种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及时甄别媒体信息,传播正能量。如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通过群进行交流和传递正能量的媒体信息。
3.2 建立网络交流体系。交流作为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出现的问题,都应该以交流的方式和平解决。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个契机,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网络体系。学校可以创建一个交流平台,保证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学校的管理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意见收集,网络平台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在学校的科学管理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找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
3.3 加强媒介伦理观、媒介自律能力的培养,自觉学会新媒介判断、新媒介价值观以及新媒介自律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开展实时动态、个性化的引导与教育,防止信息滞后引发事故发生的严重后果。此外,结合自媒体培训、讲座、校园网等开展宣传教育,创设虚拟媒介道德情境,开展网页设计大赛、新媒介伦理辩论大赛、新媒介动漫展、DV拍摄大赛等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3.4 利用自媒体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在高校都有表现,同时各种势力的渗透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了一个异常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网络舆论场,在这里,真与假善与恶相互交织,特别是在个别网络推手的推动下,虚假信息的即时“裂变式传播”容易使不良情绪急剧蔓延、发酵,形成网上具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和破坏力的舆情事件,甚至升级成现实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人成了受制于网络的客体,网络反倒成了控制人的主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媒体即时的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取向,并对其不恰当的行为进行适时的引导。
参考文献:
[1]祁雪瑞.论自媒体对法治的影响及其规范[J].出版发行研究,2009(11).
[2]徐群.异化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286-294.
[3]张冬.浅谈自媒体时代辅导员学生工作策略[J].职业教育,2013(12).
【自媒体编辑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新媒体编辑工作总结06-03
多媒体编辑专业毕业生推荐信09-26
微信自媒体平台01-27
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06-25
自媒体广告营销创意09-16
自媒体营销策划书04-03
自媒体营销商业计划书11-09
自媒体创业计划书模板11-21
自媒体运营主管的基本职责04-06
试论自媒体时代会展整合营销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