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2025-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共11篇)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1

一、会写字及组词

5.中彩那天

维wéi(思维、维持、维护、维修)

财cái(财政、财富、财产、财大气粗)

属shǔ(属于、属相、金属、军属)

货huò(货物、订货、货币、货车、货品)

驰chí(奔驰、飞驰、风驰电掣、驰名中外)

赠zèng(赠予、赠送、赠给、赠款)

驶shǐ(驾驶、行驶、急驶而过)

德dé(品德、公德、德育、德高望重)

惑huò(迷惑、惑乱、谣言惑众、大惑不解)

码mǎ(码头、号码、尺码、、码头、数码)

库kù(水库、车库、库房、库存)

捎shāo(捎带、捎脚儿、捎口信)

橡xiàng(橡树、橡胶、橡皮、橡皮泥)

拨bō(拨打、拨号、拨款、拨云见日)

7.尊严

尊zūn(尊重、尊敬、自尊、尊严、尊贵)

沃wò(肥沃、沃土、沃野)

呈chéng (呈现、呈交、呈报、呈献)

惫bèi(疲惫)

堪kān(堪称、疲惫不堪)

善shàn(善于、善良、友善、善始善终)

款kuǎn(款式、款待、款项、条款、存款)

例lì(例如、例会、例题 、例外、条例)

瘦shòu(瘦小、瘦弱、肥瘦、瘦骨嶙峋)

杰jié(杰出、杰作、俊杰、人杰地灵)

喉hóu(喉咙、咽喉、喉结)

捶chuí(捶背、捶打、捶衣裳、捶胸顿足)

僵jiāng(冻僵、僵硬、僵持、僵局)

配pèi(配合、配套、配方、搭配、配音)

二、读读写写

维持 财富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橡皮 尊严 逃难 号码 善良

例外 喉结 赞赏 僵硬 捶背 许配

精湛 朴实 款待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拨电话

三、读读记记

拮据 奔驰 馈赠 天津 损伤 晾晒

竹签 火候 耽误 赚钱 熟练 教导

讲究 受益 沉重 道谢 眼神 抱怨

宽容 梦寐以求 走街串巷 将心比心

四、多字音

第五课:中彩那天

据:jū(拮据)jù(根据)

中:zhòng(中奖)zhōng(中间)

第六课:万年牢

把:bà(刀把儿)bǎ(把手)

闷:mēn(闷热)mèn(纳闷)

削:xiāo(削铅笔)xuē(剥削)

第七课:尊严

难:nàn(灾难)nán(难关)

量:liáng(思量)liàng(重量)

第八课:将心比心

扎:zhā(扎针)zhá(挣扎)zā(包扎)

五、形近字

维(维持)属(属于)驰(奔驰)捎(捎信)

唯(唯一)嘱(嘱咐)驶(行驶)哨(口哨)

使(使用)惫(疲惫)堪(难堪)例(例外)

拔(拔河)备(准备)湛(精湛)列(列车)

拨(拨动)喉(喉结)僵(僵硬)捶(捶背)

弛(松弛)候(时候)疆(新疆)垂(垂直)

六、反义词和近义词

近义词

精湛—精深 器重—看重 馈赠—赠送

教诲—教导 耽误—延误 漂亮—美丽

思量—思考 惬意—满意 朴实—纯朴

抱怨—埋怨 鼓励—勉励 宽容—包容

反义词

拮据—富有 崭新—陈旧 仔细—马虎

熟练—生疏 灰暗—明亮 赞赏—厌恶

七、词语解释

1.拮据:缺少钱,家庭条件贫困。

2.梦寐以求:寐,睡觉。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闷闷不乐:形容不高兴的样子。

4.迷惑不解:辨别不清,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其中的缘故。

5.疲惫不堪:堪,忍受。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6.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7.骨瘦如柴:形容瘦到了极点。

8.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八、课文内容归纳

1.《中彩那天》

主要内容:父亲中彩得到汽车,但彩票是给库伯先生捎的,最后父亲把车还给了不知道自己中彩的库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是否把车还给库伯),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万年牢》

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指(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第二次指(做生意讲实在),第三次指(做一个诚实可靠的人)。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的人。

3.《尊严》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展现了哈默(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4.《将心比心》

主动地关心、爱护别人,就会处处得到别人的关爱。

九、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二)

为人之道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7.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

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坚决地相信叫坚信;

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2

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 渗透分类思想

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 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 必须对角进行分类, 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 学生根据角估认角的类型, 从而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角的测量来修正角的类型, 形成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策略。学生对下列角自主估认、测量、分类后, 进行交流并汇报。

生1:∠1和∠6是锐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小。经过我的测量, ∠1的度数是45°, ∠6的度数是50°, 我的估认与我的测量结果相同。

生2:∠3是平角, 因为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 与量角器经过中心点的0刻度线完全重合, 度数是180°。∠5是周角, 因为周角是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当周角的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这时正好是180°;再旋转到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时, 等于2个平角, 所以∠5的度数是360°。

生3:∠2和∠7是钝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大。经过测量, ∠2的度数是120°, ∠7的度数是130°。∠4是我的估认与实际测量不相同的, 我估认∠4是锐角, 经过测量发现∠4是直角。

生4:我想补充∠7不需要测量也能知道度数, 因为∠6和∠7形成一个平角, 已测得∠6=50°, 所以∠7=180°-∠6=180°-50°=130°。因此, ∠1和∠6是锐角, ∠4是直角, ∠2和∠7是钝角, ∠3是平角, ∠5是周角。

生5:我和同桌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研究角的分类。

生6:我还知道各角之间的关系, 因为锐角<90°, 直角 =90°, 90°< 钝角 <180°, 平角 =180°, 周角 =360°, 所以,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生7:我想补充生6的各角之间的关系, 1平角 =2直角, 1周角 =2平角 =4直角。

要对角进行有效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经历估认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后再根据角的度数对角进行分类, 逐步概括并形成角的概念。正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 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经历估量、测量过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给定的角来估计角的度数, 根据角的度数来想象角的大小, 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如何让角的图形与角的度数有效结合?学生一组组地进行观察和比较, 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如图2)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每组中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大一些, 理由是下面的角的边比上面的角的边长。

基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 学生用一幅三角板拼一拼图2中的每一组角, 判断上面的角与下面的角的大小, 并分别比较∠1, ∠3, ∠5和∠7及∠2, ∠4, ∠6和∠8的大小。学生用三角板拼后进行交流。

生1:我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小角 (指30°角) 去拼∠1和∠2, 发现∠1和∠2是一样大的。

生2:我也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二组中的∠3和∠4, 发现∠3和∠4都含有2个小角。

生3: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大角 (指60°角) 去拼∠3和∠4, 发现∠3和∠4都是一个大角。

生4: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三组的∠5和∠6, 发现∠5和∠6都含有4个小角。我的同桌用大角去拼, 发现∠5和∠6都含有2个大角。

生5:我用三角板上的大角和小角都无法拼出第四组中的角, 第四组中的角无法判断。

生6: (边展示边说) 我用两块三角板能拼出∠7和∠8, 先用含有小角的三角板拼直角, 再用另一块三角板的角 (指45°角) 就拼出了∠7和∠8。虽然我知道∠7和∠8一样大, 但我不知道∠7和∠8的度数。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经过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2: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因为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所以,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发现∠1含有一个小角, ∠3含有两个小角, ∠5含有四个小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得越大, 角越大。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比较, 得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请同学们再比较∠1, ∠3, ∠5和∠7四个角的大小, 有多大, 大多少?

生1:∠3的度数是∠1的2倍;∠5的度数是∠3的2倍, 是∠1的4倍;∠7的度数是∠1的4倍多一些。因此, 这四个角的大小是∠1<∠3<∠5<∠7。

生2:用我的三角尺无法判断四个角的度数和大多少, 而我同桌三角尺上的度数能判断这四个角的度数。

生3: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 要比对要计算, 不仅麻烦, 而且有的角无法用三角板来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要用量角器。

学生先估计一幅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并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再用量角器测量∠2, ∠4, ∠6和∠8中四个角的度数。学生估计与测量后, 进行交流并展示。

生1:长度标注在直角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 分别是90°、60°、30°。

生2:长度标注在底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有不同的地方, 在估测时, 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40°、50°, 实际测量时发现这两个角的度数都是一样的:45°。

生3:经过对一幅三角尺的测量, 我发现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圈刻度。

生4:经过对∠2, ∠4, ∠6和∠8四个角的测量, 我测量的结果是∠2=30°、∠4=60°、∠6=120°、∠8=135°。我发现∠4比∠2大30°, ∠6比∠4大60°, ∠8比∠6大15°。

生5:四个角测量的结果与我们拼的结果一样, 而且, 我从四个角的比较中发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定度数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6:经过测量, 我现在能比划出30°、45°、60°、90°、120°、135°的角。我能想象出30°、45°、60°、90°、120°、135°角的大小。

三、经历多元作图过程, 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在学习画角知识时,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量角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不仅经历了画角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类比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经历画角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0°、45°、60°、90°、105°、120°、165°) , 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学生先自主画角, 再分组讨论, 然后进行展示。

生1:我每个角都是用量角器画的,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 所以用量角器画角比较简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因此, 我在画一个60°的角时, 先画一条射线,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接着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因此, 画角时,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射线。最后, 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生2:我觉得有的角用三角尺画比较简便, 用三角尺可以直接画出45°、60°、90°的角, 而10°、105°、120°、165°的角用量角器画比较简便。

生3:我除了10°的角要用量角器外, 其他的角用三角板都可以完成, 其中105°、120°、165°的角需要一幅三角板才能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用一幅三角板画出105°和120°、165°的角?

生4:画105°角的方法是:利用45°+60°=105°, 可以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的角, 然后与45°的角共一条边再画出一个60°的角, 这两个角的和就是105°。画120°角的方法与画105°角的方法是相同的, 可以利用60°+60°=120°或者90°+30° =120°来画。

生5:画165°角的方法是:利用30°+45° +90°=165°, 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个30°的角, 再接画一个45°的角, 然后再接画一个90°的角, 这三个角的和就是165° (如图3) 。

生6:我补充画165°角的方法, 利用45°+60° +60°=165° (如图4) , 我的同桌利用180°—15° =165°也能画165°的角 (如图5) 。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篇3

近义词

假如----如果 坠--------落 相会----相聚 驱赶----驱逐 繁华----繁荣 褴褛----破烂 华丽----华贵 叹息----叹气 按照----依照

捏造----编造 忠实----忠诚 恐慌----恐惧 爱惜----珍惜 颠倒是非-----颠倒黑白 进攻----攻击 衰竭----衰弱 汹涌----澎湃

寂静----宁静 景象----现象 崩溃----瓦解 禁锢----束缚 抗拒----抵抗 驯服----服从 绚丽----美丽 回旋----盘旋 轻柔----柔软

单调----单一 焦躁----急噪 渴望----盼望 宁静----安静 空暇----空闲 宣报----宣布 轻盈----轻快 叹吁----叹气 招徕----招揽

传递----传达 明亮----光明 跨越----穿越 问候----慰问 素常----平常 惊讶----惊奇 得逞----如愿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亏得----幸亏 熟悉----熟识 灵敏----敏锐 褶皱----皱纹 痕迹----踪迹 侦查----侦探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丢盔弃甲----丢盔卸甲

侦查----侦探 爱护----保护 照料----照顾 夸奖----夸耀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忧郁----忧伤 濒临----面临 愤怒----恼怒

冷静----沉着 抉择----选择 坚定----坚强 抑制----控制 尤其----特别 酷爱----热爱 屡屡----屡次 遵从----遵照 萦绕----环绕

神机妙算-----神机妙术 环游----周游 模仿----仿照 放肆----放任 灵敏----敏锐 松软----柔软 储藏----储存 熟悉----熟知

缺乏----缺少 积蓄----积存 亮光----光亮 温暖----暖和 清静----寂静 冲破----突破 夺目----耀眼 光彩----光芒 分辨----辨别

重围----包围 密切----紧密 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吉祥----吉利 盼望----希望 温暖----暖和 赞不绝口-----赞叹不已

浩瀚----浩渺 融洽----和睦 富饶----富裕 人迹罕至-----人烟稀少 轻快----轻盈 喧闹----热闹 惊异----惊奇 得意----骄傲

包蕴----蕴含 过失----去世 疼爱----喜爱 排除----消除 忧伤----悲伤 哀痛----悲痛 持续----延续 火速----急速

否则----不然 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索性----干脆 依然----仍然 狞恶----凶恶 哭泣----号啕 向往----憧憬

腼腆----害羞 茂密----茂盛 隐蔽----隐藏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三、反义词 给予----索取 抑制----放纵 深奥----肤浅

遵从----违背 慷慨----吝啬 冷静----冲动 坚定----动摇 高尚----卑鄙 蜿蜒----笔直 坚强----脆弱 忧郁----喜悦 夸奖----批评

耷拉----高昂 东奔西走-----一动不动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闻所未闻----耳熟能详 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摇头摆尾----稳稳当当 丢盔弃甲----大获全胜 神机妙算----无计可施 熟悉----陌生 灵敏----迟钝 粗糙----细腻

柔软----坚硬 僵硬----灵活 熟练----生疏 硬-----软 明亮----黑暗 不计其数-----寥寥无几 洁白----乌黑 欢乐----悲痛 生-------死 轻盈----笨拙

光明----黑暗 单调----复杂 宁静----喧闹 炽热----凉爽 收缩----扩张 短促----漫长 明洁----暗淡 轻柔----厚重 进攻----撤退

寒冷----温暖 衰竭----旺盛 寂静----喧闹 禁锢----解放 恐慌----镇定 爱惜----糟蹋 繁华----萧条 乞讨----施舍 华丽----朴素

悲伤----高兴 颠倒是非----实事求是 漆黑----明亮 充足----稀少 下坠----上升 清脆----沙哑 软绵绵----硬邦邦 腼腆----大方

茂密----稀疏 隐蔽----暴露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窄----宽 狞恶----善良 火速----缓慢 痛哭----欢笑 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安慰----斥责 狂奔----呆立 喧闹----寂静 健美----衰弱 拘束----随便 朴素----华丽 憨厚----狡诈 偏僻----繁华 恶劣----优越

浩瀚----渺小 融洽----敌对 富饶----贫瘠 畅通----阻塞 神奇----普通 脆弱----坚强 阻碍----疏通 密切----疏远 吸收----释放

漂浮----沉没 光明----黑暗 温暖----寒冷 扩大----缩小 明亮----黑暗 伟大----渺小 打开----关闭 温暖----寒冷 灵敏----迟钝

松软----坚硬 缺乏----充足 熟悉----陌生 模仿----创造 放肆----约束 灵巧----笨拙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 摇晃----稳当

风平浪静----狂风巨浪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2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个拟人句,“只有”一词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3、《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胜”是超过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4、《乡村四月》(宋翁卷)——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6、《渔歌子》(唐张志和)——这也是这是一首词,“渔歌子”是词牌名。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在这些田园诗中,表现乡村美景的诗句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表现乡村农忙的诗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表现农村儿童天真、勤劳的诗句是:童孙未解供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3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1年级上册语文书课件 篇4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课文 篇5

2本课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语句,用词准确,写得生动形象,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只是许多小岛的合称。“南海上”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海防前哨”就是海防的前沿哨所。全句说西沙群岛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

(2)“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整体看,海面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4)“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生动形象地作了描述。

(5)“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南大门”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军民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3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例如第六自然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4加强朗读与背诵。课文语言优美,朗读时,要边读边欣赏,熟读成诵。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为朗读指导重点。第二自然段是对海水色彩的描写,朗读要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面的瑰丽风光,可采用配画、配乐朗读的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鱼和外形奇特的鱼。

指导背诵,要以理解为基础。如第四自然段,要知道每句话分别写什么。第二句比较长,含四个分句,都用“有的”开头,写的是鱼的外形特征。依次写鱼的全身、头上、周身、眼睛和身上。可以把这几个词提示出来练习背诵,背好第二句,整段文字的背诵就不难了。

5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课文内容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摘抄了哪些词句。

6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

“哨、插、守、设”读翘舌音,听学生读书时,要注意是否读得准确。要着重指导“插”字的笔画笔顺。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鲸 篇6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 篇7

快乐总是转瞬即逝,短短的10天集训很快就结束了。我从中体会到了军人生活的艰苦,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这10天,将成为我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

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

今年暑假,我度过了一个别有情趣的假期,那就是我在青龙峡集训营里参加了一次野外训练。说起这集训营里的故事,还真是好事坏事一箩筐,我愿采撷两串珍珠与大家分享。

之一:站岗放哨

我们的军训还真够苦的,连睡觉都不让人安生,每天睡觉都得轮流站岗。这回轮到我们宿舍站岗了,我值第二班。熄灯后,值第一班的邱立明出去后,我却一点睡意都没有,心里老想着一会儿自己站岗时的情形。我拿出游戏机解闷,好不容易有点睡意了,却该我站岗了。

我穿上军装,一动不动地站在岗哨上。夜静得吓人,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叫声陪伴着我。一阵风吹来,草丛中传出“沙沙沙”的声响,好像里面藏着一条蛇,随时都可能出来咬我一口,令人毛骨悚然。

站了一会儿,我的眼皮不自觉地打起架来,我用力睁着眼,可眼皮上好像压着千斤重的铅块,怎么也睁不开;端着枪的胳膊酸了,真想把枪扔掉;腿脚也发麻了,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哪怕一会儿也好。

终于熬到了换岗,我拖着沉重的身子一瘸一拐地回到宿舍,头一挨枕头就没了知觉。

之二:临别晚会

短短的10天集训生活结束了,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临别晚会。傍晚,我们从宿舍里搬出小马扎,来到空地上,准备看演出。

晚会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是吃西瓜大赛。我们全部队员来到桌前,拿起一块西瓜。“各就位,预备,开始!”于教官一声令下,各位选手都迫不及待地啃起了西瓜,一口接一口,不一会儿,每个人的嘴里都塞满了西瓜。秦伟一口吃一半,两口搞定一块西瓜。有的人干脆把西瓜扣到脸上吃,有的还用西瓜在嘴上“刷牙”。一分钟过去了,秦伟吃了12个,得了第一。于教官发给他一个礼物,是什么?哈哈,是块西瓜皮,逗得大家笑翻了一大片。

下一个节目是才艺展示。各位营友可真是多才多艺,表演的节目五花八门。柳铮拿着自制的小纸扇,唱起了京剧《沙家浜》;舒欢唱起了英文歌《雪绒花》;陈伟佳一张伶俐小嘴,说了一段快板儿。马上该我了,我急中生智为大家来了一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评书。

接下来,我们又玩了抢板凳、跳大绳、贴烧饼等游戏。不知不觉中,我们玩到了晚上11时。

快乐总是转瞬即逝,短短的10天集训很快就结束了。我从中体会到了军人生活的艰苦,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这10天,将成为我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

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

自然界中的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让我们静下了心仔去细聆听一下那奇妙无比的声音,去见识另一个美妙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清晨,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叫着,那动人的旋律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独一无二,使人听了整个人都处在一个十分轻松的状态中,不需要想些什,也不需要么做些什么。我想这几只小鸟一定是很整齐地站在一棵高大的树上,身子挨着身子,肩并着肩,唱着自己喜欢的歌儿。他们把歌声献给了这棵大树,献给了人类,同时也献给了自己。静静地,我自己仿佛也是一只鸟,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唱着动听的歌。直到听见“砰”的一声,才让我从鸟的幻界中走出来。

我去楼下买了一些早餐,然后慢慢悠的往家走。我脚下踩到的落叶发出风铃般的脆响,知了也知知知知的叫着,仿佛是在和我打招呼。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我也恋恋不舍的告别了这次有趣的音响旅程。

朋友,你是否也想感受一下这声音带来的美好,那就用心去倾听它们吧!

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槐树,我生活在银川市美丽的中山公园。为了床间花园式成事,我被移植到这里生根发芽。

我在公园里可以一望千里,因为我又高又大,粗壮的身体里棕色中带着咖啡色。我的皮肤不像柳树般光滑,所以很多小动物都来我这个自然小区居住。

在夏天,人们都来我旁边凑热闹。因为我的头发孩子们都长得郁郁葱葱,我就成了一个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由于冬暖夏凉,我的树洞里还住了一些小松鼠和小麻雀。

一到春末夏初时,我的头发上便开出一朵朵淡粉色的小花,发出诱人的香味,人们把它打下来,做成槐花糕,人们夸我是一个有用的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穿在我身上,我成了白雪公主。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 篇8

2.《说和做》作者臧克家,著名的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作者热情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怀念他所做的那些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事情。作者笔下的鲁迅:坦率、敏捷、和善、幽默、爽朗、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

4.《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5、《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出生,湖北光化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国籍)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课文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1912—),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8.《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赞美了本兰的勇敢、谨慎、机敏。

9.《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

10.《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翻译著作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

11、《台阶》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台阶》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韧不拔品质的崇敬。

12.《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记述了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课文通过对叶圣陶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写话”“简洁”的语文主张。

14、《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色的网》等。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5.《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课文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16.《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以爱莲来表达自己对这洁身自好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浊世风的鄙弃。

17、《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18.《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19.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20、《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的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国籍)著名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其中传记文学代表作有《罗曼?罗兰》《三位大师》等。《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传记。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他们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他们,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

22、《太空一日》作者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课文通过叙写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赞扬了宇航员们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科学严谨的精神。

23、《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预习教案 篇9

1.了解李白

李白:唐代大诗人.四川人,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下无数风

浪漫的诗。学过他的诗有《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诗》,背诵这些诗。

2.《赠汪伦》一诗有一个传说。

(汪伦十分敬慕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他写信告诉李白:这里

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家。李白慕名而来,一看才晓得所谓”十里桃花”描写的是方园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家”描写的是姓万的一家酒店。汪伦迎来了李白,盛情款待,临走时李白正要踏上渡船,忽闻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边赶边唱着送行歇。李白大为感动挥

笔写下了《赠汪伦》)

二、学习诗歌。

(一)学生字、

赠(zènɡ):赠送 馈(kuì)赠 赠物 赠品

(二)自由学诗。

1.自由读,理解诗意

2.自由议,互帮互学。

3. 提出不解的词、句(可能出现如下):

(])赠: (2)将欲行:

(3)踏歌声: (4)不及:

4.请几个水平高的上台当老师。

赠.送给。 将欲行:将要出发。

踏歌声:踏着步子唱着歌。 不及:不如,比不上。

5.串讲诗句意思。

(1)学生四个上台讲诗意。

(2)下面评议学生讲课的准确性及教态、语言情况。(奖励敢上台

的同学。)

(3)师予以归纳。

赠送给汪伦

李白乘船就要出发,

忽听岸上传来踏步唱歌的声音。

李白觉得桃花潭水千尺深,

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4)学生再组成对子反讲。

6.朗读诗句(边读边悟)

(1)画朗读节奏

赠 汪 伦 [唐] 李 白

李白/来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我情”也可一口气读)

(2)悟诗句包含的情感。

① 自由讲。

②归纳。(诗歌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

③找出表情感的句子。(桃花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怎样才能读出他们之间的深情,

学生A:重读“将欲行”、“踏歌声”、“深千迟”、“送我情”。

学生D;要用赞美友情的语调朗读。

学生C:后面两句要拉长语调长朗读。

⑤师范读。

⑥生齐读。

(三)(小黑板)出示几首写友情的诗句。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雷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洁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以上诗歌仅供朗读,以扩大见识了解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四)背诵诗歌。

三、小结。

友情是珍贵的,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爱写的题材。我们学了诗歌要

珍视友情。

四、作业。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10

重{ 泊{ 降{ 模{

㈡主题总结:作者通过学生生涯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㈢技巧总结: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㈣读课文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编织的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意思是-――――――――――――――

⒉第一节叙述―――――――――,引出对――――――――――――――的回忆。

3、“黄郦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完整的句子是――――――――――――――

4、引用《千家诗》的诗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第4自然段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划,并且在下面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6回忆春夏秋冬的诗句,越多越好。

7 你读过什么名著,是否曾经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请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引出回忆 看 读 品 听 登

↓ 选材精当 山 水 千 国 北

回忆往事 ========>水 浒 家 文 =======>固

│ 语言优美 画 传 诗 课 楼

↓ 前后照应 蕴含哲理

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11

dîng tíng

jiüng nán

wán shǎng

wú xiá

kuî sàn

pün dýng

tài shün

luî tuï

píng zhàng

zhâ jiüng

yïu tïng

yōng jǐ

kǒng xì

yǎng wî

tún bù

shüo wýi

ã jiǎo

cü shüng

wün yán

yÿ jù

jìng tíng shün

bō lán zhuàng kuî

shuǐ píng rú jìng

fýng luán xiïng wþi

hïng yâ sì huǒ

bá dì ãr qǐ

qí fýng luï liâ

xíng tài wàn qiün

sâ cǎi míng lì

wýi fýng wù lì

lián mián bù duàn

tū wù sýn yù

fþi cuì

liáng shuǎng

güo sǒng

shün jiàn

tîu shâ

jì jìng

zýng tiün

xì suì

mǎ tí

rïu nân

jǐn duàn

mián yán

xuàn làn

bái ái á

chïng chïng diã diã

bün bün diǎn diǎn

词语盘点二

wãi chí

cái fù

jÿnɡ zhàn

qì zhînɡ

shǔ yú

bǎi huî

qínɡ xínɡ

dào dã

hào mǎ

xiànɡ pí

zūn yán

táo nàn

shàn liánɡ

pǔ shí

kuǎn dài

lì wài

hïu jiã

zàn shǎng

chuí bâi

jiünɡ yìnɡ

xǔ pâi

bō diàn huà

huǎn huǎn shǐ ɡuî

mân mân bú lâ

mí huî bù jiþ

miàn chãnɡ cài sâ

pí bâi bù kün

ɡǔ shîu rú chái

lánɡ tūn hǔ yàn

jiã jū

býn chí

kuì zânɡ

tiün jÿn

sǔn shünɡ

liànɡ shài

zhú qiün

huǒ hîu

dün wù

zhuàn qián

shú liàn

jiào dǎo

jiǎnɡ jiū

shîu yì

chãn zhînɡ

dào xiâ

yǎn shãn

bào yuàn

ɡǔ lì

kuün rïnɡ

mânɡ mâi yǐ qiú

zǒu jiý chuàn xiànɡ

jiünɡ xÿn bǐ xÿn

词语盘点三

lǚ yïu

yîu ɡuÿ

shü tün

zhýn chá

qǐ tú

qínɡ yuàn

ì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

biün fú qÿnɡ lǎnɡ

bǔ zhuō

chǔn sh

fýi ã

wãn zi

bì küi

mǐn ruì

línɡ dünɡ

cünɡ yínɡ

jiý küi

tuÿ jìn

zhànɡ ài wù

yínɡ ɡuünɡ pínɡ

ruî wú qí shì

jiàn sǐ bú jiù

yú ɡuàn ãr chū

yú bù kþ jí

qì chuǎn xū xū

xiǎnɡ châ yún xiüo

hãnɡ qÿ shù bü

zhýnɡ xiün kǒnɡ hîu

zhù cháo

yáo lán

nǎi zhì

fãi wî

zhý tãnɡ

yōu huàn

dÿ bà

qÿn shí

býnɡ tü

huǐ miâ

zhí bâi jÿnɡ yínɡ

sào zhou

fǔ làn

tǔ rǎnɡ

qÿ xÿ

bǔ shí

fán zhí

zhì fú

jÿ yì

cǎn huî

ɡuün jiàn

yù chū yîu zhǐ

duō züi duō nàn

suí xÿn suǒ yù

bù zhã bú kîu

kū zhÿ bài yâ

yì xiǎnɡ tiün küi qÿnɡ ãr yì jǔ jÿ huǐ rãn wánɡ

词语盘点四

chãn jì

pán wân

kǒu shào

mái fú

nínɡ shãn

shüo huǐ

wãi hù

zhuànɡ liâ

xÿ shýnɡ

xiâ yì

chãn jìn

shãn qínɡ

kǎi xuán zhýnɡ yÿ nínɡ ɡù ü yí jÿnɡ tōnɡ jÿnɡ jì

ɡînɡ xiàn shânɡ tán zuì â hū yù jiàn künɡ

bù huünɡ bù mánɡ zá cǎo cïnɡ shýnɡ jù jÿnɡ huì shãn mï mï hu hu

yǐ fánɡ wàn yÿ duàn duàn xù xù yǒnɡ zhù rãn jiün bú sù zhÿ kâ

mù xiâ

mï ɡū

shýn yín

wǎn zhuǎn

lú wþi

wþi xù

dǎ bàn

jǐ bâi

zhþn tïu

fánɡ bâi

zhuï yuâ

lán kuÿ

mí màn

wýi xiã

wâi lán

xún yì

mânɡ huàn

zǔ dǎnɡ

zhýnɡ yǎn xiü

shǒu liú dàn

lǜ yÿn yÿn

piüo piüo yōu yōu

wüi wüi xiã xiã

词语盘点五(读读写写)

nïnɡ yù

liú lián

xiǎo jìnɡ

liú chànɡ

yǐn dǎo

qiǎo rán

línɡ xìnɡ

jÿnɡ lì

shùn jiün

pū shǎn

ɡài niàn

hú xiàn

fýi xiánɡ

quán lì

bÿn fýn

ɡǔ dînɡ

yuâ dînɡ

yù wànɡ

chōnɡ pî

jiün yìnɡ

bù qū

zhuï zhuànɡ

chãn wþn

zhân hàn

züo tɑ

duǎn zàn

yǒu xiàn

ký ký bàn bàn

duō zÿ duō cǎi

lǒnɡ zhaî

hý hù

liú tǎnɡ

juün zânɡ

qì ɡuün

jiǎo mï

kù ài

yōnɡ bào

zūn cïnɡ

shÿ mínɡ

lǐnɡ wù

fá wâi

fàn làn

liáo kuî

yí hàn

qì pî

qÿnɡ xÿ

ɡū lÿnɡ lÿnɡ

bù jiǎ sÿ suǒ

râ lâi yínɡ kuànɡ

yǔ shì chánɡ cí

qÿnɡ xiünɡ niǎo niǎo

chïnɡ jiàn tiün rì

ɡǎi tiün huàn dì

ào rán tǐnɡ lì

shãn qì shí zú

pýnɡ rán yí zhân

qí shuü shuü

词语盘点六

pãng jià

fýng qù

zhuüng shì

shùn xù

zhào lì

qiáo jiàn

shuài lǐng

mì shí

dǎo yÿ

xiàng wǎn

guÿ cháo

hã xiã

xÿn kǔ

cán süng

yún tián

bái lù

jÿ guün huü

dà lì jú

cuÿ mián qǔ

fáng qián wū hîu

tiün güo dì kuî

yuâ míng rãn jìng

mù chǎng

zhuün zhù

duün zhuüng sÿ rïng

xiüng qiàn

jùn mǎ

zhý yǎn

fýi chí

chãn mî

shǎn shuî

wýi ruî

lûâ guî

hú pàn

chân shün

jÿng yíng

yÿn fú

zhüo hu

qÿng liáng

fâi fǔ

mài làng

hïng pū pū

jí mù yuǎn tiào

biüo fãi tǐ zhuàng

yōu rán zì dã

chãng qún jiã duì

mî mî wú yán

ã huáng nân lǜ

yá büo chū fàng

cǐ qǐ bǐ luî

liáo kuî wú yín

词语盘点七

biàn lùn

xún cháng

jiþ dá

xìn fâng

rïng xǔ

wãi bâi

cãng jÿng

tuō zhù

jiþ shì

jiào shîu

xuün bù

gù zhí

lán gün

bà le

jìng jiâ

xiù huü

chǎng huÿ

lïng yǎ rãn

dǎn dà wàng wãi

qÿng châ jiàn dǐ

shǎng xÿn yuâ mù

yì sÿ bù gǒu

rïng wãi yì tǐ

yüo qǐng

zhì yǒu

sù xiàng

zhù hâ

jiã zuî

dàn shýng

dǎ rǎo

yì yàng

jÿ liâ

jiüo tán

jìng zi

mþng rán

bào qiàn

jiàn guài

gǎn chù

shū chàng

yí huî

jiün y

ì píng huǎn

biün yuán

kþ bù

hïng zhǒng

zhà gün

huüng liáng yîu rãn

diüo sù jiü

xiüng pýn pýn

quán shãn guàn zhù

yí tài duün zhuüng

xìn xÿn shí zú

mî míng qí miào

yí huî bù jiþ

词语盘点八

qÿ zǐ

bài jiàn

lǐ cǎi

cháng wâi

tüng yào

yÿ zhì

pýn shâ

huǒ yàn

qū gǎn

lǐng xiù

chãng fá

jìng pâi

huǒ zhǒng

zào fú

wãi kàng

hþn xÿn

shuüng xÿ zhuï shí

gün zàng

jì chüng xuã shâ

bǎi fü bǎi zhîng

biǎn quâ zhì bìng

wú nãng wãi lì

qū hán qǔ nuǎn

qì jí bài huài

táng cháo

xÿ zàng

dà chãn

qiú hūn

duàn dìng

wün dîu

gýng zhîng

zhǎo zã

jì yì

fýn fù

ráo shù

guÿ jǔ

dǎn píng

jÿn bì

bǎo lþi

tiþ chü

wãi bâi

jiþ jiù

dǎo mã

i qǐ shì

jiǎn duǎn

kǒu wþn

jí xiáng rú yì

wǎn gōng dü jiàn

xiào zhú yán küi

pÿ tïu sàn fà

wú â bú zuî

rïng huá fù guì

ýn jiüng chïu bào

上一篇:函授心理学作业下一篇:安全教育培训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