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竞赛试题答案

2025-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数学竞赛试题答案(共6篇)

高二数学竞赛试题答案 篇1

一、选择题

1.已知an+1=an-3,则数列{an}是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D.摆动数列

解析:∵an+1-an=-30,由递减数列的定义知B选项正确.故选B.

答案:B

2.设an=1n+1+1n+2+1n+3++12n+1(nN*),则()

A.an+1an B.an+1=an

C.an+1

解析:an+1-an=(1n+2+1n+3++12n+1+12n+2+12n+3)-(1n+1+1n+2++12n+1)=12n+3-12n+1=-12n+32n+2.

∵nN*,an+1-an0.故选C.

答案:C

3.1,0,1,0,的通项公式为()

A.2n-1 B.1+-1n2

C.1--1n2 D.n+-1n2

解析:解法1:代入验证法.

解法2:各项可变形为1+12,1-12,1+12,1-12,,偶数项为1-12,奇数项为1+12.故选C.

答案:C

4.已知数列{an}满足a1=0,an+1=an-33an+1(nN*),则a20等于()

A.0 B.-3

C.3 D.32

解析:由a2=-3,a3=3,a4=0,a5=-3,可知此数列的最小正周期为3,a20=a36+2=a2=-3,故选B.

答案:B

5.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n2n2+1,则0.98()

A.是这个数列的项,且n=6

B.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C.是这个数列的项,且n=7

D.是这个数列的项,且n=7

解析:由n2n2+1=0.98,得0.98n2+0.98=n2,n2=49.n=7(n=-7舍去),故选C.

答案:C

6.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7(34)2n-2-3(34)n-1,则数列{an}的()

A.最大项为a5,最小项为a6

B.最大项为a6,最小项为a7

C.最大项为a1,最小项为a6

D.最大项为a7,最小项为a6

解析:令t=(34)n-1,nN+,则t(0,1],且(34)2n-2=[(34)n-1]2=t2.

从而an=7t2-3t=7(t-314)2-928.

函数f(t)=7t2-3t在(0,314]上是减函数,在[314,1]上是增函数,所以a1是最大项,故选C.

答案:C

7.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2an-3,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an=23n-1 B.an=32n

C.an=3n+3 D.an=23n

解析:

①-②得anan-1=3.

∵a1=S1=32a1-3,

a1=6,an=23n.故选D.

答案:D

8.数列{an}中,an=(-1)n+1(4n-3),其前n项和为Sn,则S22-S11等于()

A.-85 B.85

C.-65 D.65

解析:S22=1-5+9-13+17-21+-85=-44,

S11=1-5+9-13++33-37+41=21,

S22-S11=-65.

或S22-S11=a12+a13++a22=a12+(a13+a14)+(a15+a16)++(a21+a22)=-65.故选C.

答案:C

9.在数列{an}中,已知a1=1,a2=5,an+2=an+1-an,则a等于()

A.-4 B.-5

C.4 D.5

解析:依次算出前几项为1,5,4,-1,-5,-4,1,5,4,,发现周期为6,则a2007=a3=4.故选C.

答案:C

10.数列{an}中,an=(23)n-1[(23)n-1-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项为a1,最小项为a3

B.最大项为a1,最小项不存在

C.最大项不存在,最小项为a3

D.最大项为a1,最小项为a4

解析:令t=(23)n-1,则t=1,23,(23)2,且t(0,1]时,an=t(t-1),an=t(t-1)=(t-12)2-14.

故最大项为a1=0.

当n=3时,t=(23)n-1=49,a3=-2081;

当n=4时,t=(23)n-1=827,a4=-152729;

又a3

答案:A

二、填空题

1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则它的前8项依次为________.

解析:将n=1,2,3,,8依次代入通项公式求出即可.

答案:1,3,13,7,15,11,17,15

1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2+29n+3,则{an}中的最大项是第________项.

解析:an=-2(n-294)2+8658.当n=7时,an最大.

答案:7

13.若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为Sn=log3(n+1),则a5等于________.

解析:a5=S5-S4=log3(5+1)-log3(4+1)=log365.

答案:log365

14.给出下列公式:

①an=sinn

②an=0,n为偶数,-1n,n为奇数;

③an=(-1)n+1.1+-1n+12;

④an=12(-1)n+1[1-(-1)n].

其中是数列1,0,-1,0,1,0,-1,0,的通项公式的有________.(将所有正确公式的序号全填上)

解析:用列举法可得.

答案:①

三、解答题

15.求出数列1,1,2,2,3,3,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析:此数列化为1+12,2+02,3+12,4+02,5+12,6+02,,由分子的规律知,前项组成正自然数数列,后项组成数列1,0,1,0,1,0,.

an=n+1--1n22,

即an=14[2n+1-(-1)n](nN*).

也可用分段式表示为

16.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1)n12n+1,求a3,a10,a2n-1.

解析:分别用3、10、2n-1去替换通项公式中的n,得

a3=(-1)3123+1=-17,

a10=(-1)101210+1=121,

a2n-1=(-1)2n-1122n-1+1=-14n-1.

17.在数列{an}中,已知a1=3,a7=15,且{an}的通项公式是关于项数n的一次函数.

(1)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2)将此数列中的偶数项全部取出并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组成一个新的数列{b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解析:(1)依题意可设通项公式为an=pn+q,

得p+q=3,7p+q=15.解得p=2,q=1.

{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

(2)依题意bn=a2n=2(2n)+1=4n+1,

{bn}的通项公式为bn=4n+1.

18.已知an=9nn+110n(nN*),试问数列中有没有最大项?如果有,求出最大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解析:∵an+1-an=(910)(n+1)(n+2)-(910)n(n+1)=(910)n+18-n9,

当n7时,an+1-an

当n=8时,an+1-an=0;

当n9时,an+1-an0.

a1

高二数学竞赛试题答案 篇2

(2)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在抛物线上,且点的横坐标为,.(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设过焦点且倾斜角为的交抛物线于两点,求线段的长. 19.(本小题满分12分)从某小组的5名女生和4名男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一项公益活动.(1)求所选3人中恰有一名男生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求所选3人中男生人数的分布列. 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平面,为中点.(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21.(本小题满分12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C:的离心率是,抛物线E:的焦点是的一个顶点.(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是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在点处的切线与交与不同的两点,线段的中点为,直线与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交于点.(ⅰ)求证:点在定直线上;(ⅱ)直线与轴交于点,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点的坐标.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若在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函数在的最小值为,求的值域.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B.,C.,D.,【答案】C 【分析】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来对各选项中的特称或全称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详解】对于选项A,,A选项错误;

对于B选项,,所以,不存在,使得,B选项错误;

对于C选项,,所以,,C选项正确;

对于D选项,,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常用逻辑推证法或特例法来进行判断,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2.是虚数单位,复数的虚部()A.2 B.-2 C. D. 【答案】A 【解析】 故选:A.3.“”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解不等式,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对两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详解】由得,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判断,一般转化为两集合的包含关系,同时也可以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4.长轴长为8,以抛物线的焦点为一个焦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 B. C. D. 【答案】D 【分析】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利用椭圆的长轴,求出b,即可得到椭圆方程. 【详解】抛物线的焦点(0,3),长轴长为8,所以椭圆的长半轴为:4,半焦距为3,则. 所以所求的椭圆的方程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5.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A. B. C. D.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先求出函数的导数,再把代入求出切线的斜率,代入点斜式后,整理成一般式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所求的切线方程为,即,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切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是该点处的导数值,以及直线方程点斜式的应用. 6.如图,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 的直线与双曲线 交于两点.若,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A. B. C. D. 【答案】A 【分析】设,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求出和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由得到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详解】设,由双曲线的定义得:,解得:,所以,因为,所以,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渐近线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如果题干出现焦半径,一般会用到双曲线的定义,考查运算求解能力.7.3男2女共5名同学站成一排合影,则2名女生相邻且不站两端的概率为()A.20 B.24 C.30 D.40 【答案】B 【分析】算出基本事件总数,算出2名女生相邻且不站两端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由此能求出2名女生相邻且不站两端的概率. 【详解】解:3男2女共5名同学站成一排合影,2名女生相邻且不站两端的不同排法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排列组合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8.若(2-3x)6=a0+a1x+a2x2+…+a6x6,则a1+a2+a3+…+a6等于()A. B.1 C. D. 【答案】D 【分析】令可以得到的值,令得到的值,从而得到答案.【详解】因为 所以令得到,令,得到 所以可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求二项展开式的常数项和项的系数和,属于简单题.9.已知F为抛物线的焦点,点E在射线上,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m,若m与l交于点,m与抛物线C交于点P,则的面积为()A.2 B. C. D. 【答案】B 【分析】由抛物线方程求出焦点坐标,设出的坐标,利用和垂直求得的值,则、的方程可求,求出的长度,求出的坐标,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的面积. 【详解】如图,由抛物线方程为,得,设,则中点为,又,所以,由,得,解得.所以,则,直线的方程为,整理得,联立,得,即,则的面积为:.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了抛物线的与平面解析式的综合应用.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0.已知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为()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可将异面直线转化共面的相交直线,再进行求解 【详解】 如图:

作的中点,连接,由题设可知,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或其补角,设正方体的边长为4,由几何关系可得,,得,即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11.已知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不同两点在椭圆上,且关于轴对称,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则当取最小值时,椭圆的离心率为()A. B. C. D. 【答案】D 【解析】设,则,=.A(−a,0),B(a,0),则m=,n=,,∴mn==,∴+++ln|m|+ln|n|=+++ln=f(),令=t>1,则f(t)=+t+t2−2lnt.f′(t)=−+1+t−=,可知:当t=时,函数f(t)取得最小值f()=++×()2−2ln=2+1−ln2.∴=.∴e==.故选:D.点睛: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a,b,c的关系消掉b得到a,c的关系式,建立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 12.函数存在两个不同零点,函数存在两个不同零点,且满足,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求导根据有两个零点得到;

再根据二次函数有两个解得到,根据零点的大小关系得到,消元得到,构造函数计算得到答案.【详解】,当时,恒成立,单调递增,最多有一个零点,不满足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上单调递减 满足,解得 综上所述:

函数存在两个不同零点,则或 故 零点满足,则且 又因为,代换得到 考虑函数,验证知,在上单调递增,上单调递减 故,解得 此时,满足 综上所述: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问题,综合性强,计算量大,通过消元得到函数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二、填空题 13.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则__________ 【答案】-2 【分析】由题意可知,解出即可.【详解】 解: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解得.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14.已知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圆(其中)相交于两点,若,则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bx+ay=0,圆的圆心(c,0),半径为:a,为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与圆(其中c2=a2+b2)相交于A,B两点,若|AB|=a,可得 ,可得,可得4(c2−a2)=3a2,解得.故答案为:.15.已知:如图,在的二面角的棱上有两点,直线分别在这个二面用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已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所以,所以,故填:.【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平面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也是比较容易忽视的方法,所求的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以后,转化为数量积的计算,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法则的推论,用表示.16.定义在区间上函数使不等式恒成立,(为的导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 【分析】 令,求出的导数,得到的单调性,可得,由,即可得到,得到结果.【详解】令,则,因为,即,所以在恒成立,即在上单调递减,可得,即,由,可得,则;

令,因为,即,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可得,即,则,即有,故答案是:.【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中构造函数的应用,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单调性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属于较难题目.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1)求实数的值;

(2)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答案】(1);

(2).【分析】(1)求导,根据极值的定义可以求出实数的值;

(2)求导,求出时的极值,比较极值和之间的大小的关系,最后求出函数的最小值.【详解】(1),函数在处取得极值,所以有;

(2)由(1)可知:,当时,函数单调递增,当时,函数单调递减,故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因此,,故函数的最小值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小值,考查了极值的定义,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18.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在抛物线上,且点的横坐标为,.(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设过焦点且倾斜角为的交抛物线于两点,求线段的长. 【答案】(1);

(2).【分析】(1)先由题意得,求出,即可得出抛物线方程;

(2)先由题意,得到直线的方程为,与抛物线联立,根据抛物线的焦点弦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由题意得,∴,故抛物线方程为.(2)直线的方程为,即.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消,整理得,其两根为,且.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所以,线段的长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方程,以及抛物线中的弦长问题,熟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以及抛物线的焦点弦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19.从某小组的5名女生和4名男生中任选3人去参加一项公益活动.(1)求所选3人中恰有一名男生的不同排列方式有多少种;

(2)求所选3人中男生人数ξ的分布列. 【答案】(1)10;

(2)0 1 2 3 【解析】 【分析】(2)的可能取值为0,1,2,3,分别求出相应取值时的概率,最后列出分布列.【详解】(1)所选3人中恰有一名男生的排列方式;

(2)的可能取值为0,1,2,3.∴ξ的分布列为: 0 1 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20.如图,在四棱锥中,,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平面,为中点.(1)求证:平面;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分析】(1)可证平面,从而得到要证的线面垂直;

(2)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连结,可证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其余弦值后可得其正弦值.我们也可以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后可求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从而得到二面角的正弦值.【详解】(1)证明:因为,所以,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 所以,∵为中点,且为等边三角形,∴,又∵,∴平面.(2)【法一】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连结,取中点为,连接.因为为等边三角形,所以,由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由条件知,又,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又,所以,所以,由二面角的定义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在中,由,所以,同理可得,又,在中,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法二】取中点为,连接,因为为等边三角形,所以,由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由,可知,所以,以中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所以,所以,由(1)知,可以为平面的法向量,因为为的中点,所以,由(1)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取,则,所以,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点睛】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由线线垂直得到,注意线线是相交的,也可由面面垂直得到,注意线在面内且线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而面面垂直的证明可以通过线面垂直得到,也可以通过证明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得到.空间中的角的计算,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把角的计算归结为向量的夹角的计算,也可以构建空间角,把角的计算归结平面图形中的角的计算.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C:的离心率是,抛物线E:的焦点F是C的一个顶点.(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设P是E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E在点P处的切线与C交与不同的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D,直线OD与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M.(ⅰ)求证:点M在定直线上;(ⅱ)直线与y轴交于点G,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答案】(Ⅰ);(Ⅱ)(Ⅰ)见解析;

(Ⅱ)的最大值为,此时点的坐标为 【解析】试题分析:(Ⅰ)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和焦点求方程;

(Ⅱ)(Ⅰ)由点P的坐标和斜率设出直线l的方程和抛物线联立,进而判断点M在定直线上;

(Ⅱ)分别列出,面积的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试题解析:

(Ⅰ)由题意知,可得:.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所以,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Ⅱ)(Ⅰ)设,由可得,所以直线的斜率为,因此直线的方程为,即.设,联立方程 得,由,得且,因此, 将其代入得,因为,所以直线方程为.联立方程,得点的纵坐标为,即点在定直线上.(Ⅱ)由(Ⅰ)知直线方程为,令得,所以,又,所以,所以,令,则,当,即时,取得最大值,此时,满足,所以点的坐标为,因此的最大值为,此时点的坐标为.【考点】椭圆方程;

直线和抛物线的关系;

二次函数求最值;

运算求解能力.【名师点睛】本题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是一道难题.解答此类题目,利用的关系,确定椭圆(圆锥曲线)方程是基础,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圆锥曲线)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目标函数”的解析式,应用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导数等)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本题的易错点是对复杂式子的变形能力不足,导致错漏百出..本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2.已知函数.(1)若在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函数在的最小值为,求的值域. 【答案】(1).(2).【解析】分析:(1)原问题等价于在上恒成立,据此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由函数的解析式二次求导可得在上是增函数,则存在唯一实数,使得,据此可得的最小值构造函数,讨论可得其值域为.详解:(1)在上恒成立,设 则在为增函数,.(2),可得在上是增函数,又,则存在唯一实数,使得即, 则有在上递减;

在上递增;

故当时,有最小值 则的最小值,又,令,求导得,故在上递增,而,故可等价转化为, 故求的最小值的值域,可转化为:

求在上的值域.易得在上为减函数,则其值域为.点睛:导数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最有效的工具,而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历届高考中,对导数的应用的考查都非常突出,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命题方向及命题角度 从高考来看,对导数的应用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往往与解析几何、微积分相联系.(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判断单调性;

高二物理寒假试题及答案 篇3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CADDBDDCBDBD

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题号141516

答案ACBC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

17.(4分)

(1)1、7.5

(2)①电流表应采用外接的方法

② 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的接法 。

18.(6分)(1)0-3V、0 -0.6A 、R1

(2) 1.5 、0.48 - 0.53

19.(9分)

(1)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小球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则小球带正电 (1分)

由平衡条件得 Eq=mg.tan (2分)

则qE = mg.tan/q (1分)

(2)根据动能定理 mgL(1-cos) = mv2/2 -0 (2分)

FN-mg= mv2/L (2分)

FN = 3mg-2mgcos (1分)

20.(12分)(1)离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有: (3分)

离子在辐向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得 (1分)

(2)离子做类平抛运动

d=vt(2分)

3d=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a(1分)

则E= (1分)[来源:]

21.(4分)

(1)0.97(2分)

(2)C(2分)

22.(8分)

(1)电场力方向向上,电场强度方向向下,所以,上极板正电荷 (1分)

设两极板电势差为U,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则

由: (2分)

得: (1分)

(2)颗粒在电场和磁场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可知

得: (1分)

由 (2分)

则磁感应强度: (1分)

23. (12分)

(1)mgsin=f+F (1分)

F=B0IL (1分)

f=mgcos (1分)

解得I=0.2A (1分)

(2)I=E/R (1分)

E=BLv (2分)

解得v=2m/s (1分)

(3)mgssin=mv2/2+Q+mgcoss (3分)

-高二上历史期中试题(有答案) 篇4

1.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A.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 B.反映了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

C.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 D.是不同流派思想融合的体现

2.公元前5,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A.以民为本 B.以礼治国

C.民贵君轻 D.礼法并施

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4.“(周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辩证”观念 B.孟子 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韩非的“变革”主张

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

6.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该态度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7.司马迁说:“(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材料表明当时

A.经济衰败,但是社会稳定

B.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

C.道家思想适应了社会需要

D.儒家思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8.“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 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0.唐代中后期,某思想家提出所谓的“道统”思想,宣称只有儒家的仁义才是最高的道,认为儒学一度失传,只有自己才重新掌握了孔孟之道的衣钵。据此,下列对该思想家及其思想评述准确的是

A.主张尊道、礼佛,发展新儒学

B.据此强调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C.实质是门户之见,思想狭隘

D.目的是排斥佛道.抬升儒学地位

11.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12.清末章太炎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 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藏书》 D.《明夷待访录》

1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x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B.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C.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4.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胡适认 为:“中国近世哲学的遗风,起于北宋,盛于南宋,中兴于明朝的中叶,到了清朝,……哲学的门庭,大有冷落的景况。”明朝中叶哲学“中兴”的表现之一是

A.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 B.王夫之主张“理在气中”

C.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 D.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1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宣传家、重庆人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之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邹容的这一思想主张近似于

A. 马丁•路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16.“(他)将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和完善个人品德。”下列属于“他”提出的重要主张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因信称义” D.“人非工具”

17.“这个世界和它所有的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出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据此,可知这一宗教观念

A.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宣扬上帝对人世生活的主宰地位

C.强调反对禁欲,肯定来世享福

D.强调以神为本理念下的信仰自主

18.“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 式,使它能 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相较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代,进一步要求

A.人性解放 B.信仰自 由

C. 经济平等 D.政治革新

19.“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20.作为美国立国文献之一的《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宣言》运用的启蒙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 ②三权分立 ③社会契约 ④人民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马克思说:“启蒙 思想家已经用 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 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22.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23.18世纪的法 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24.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二、非选择 题(共52分)

25.(20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新儒学……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实施怎样的统治,(2分)其思想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宋代的儒学“新”在何处?(2分)分析说明20世纪初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冲击(4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 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何在?(6分)

(2)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7分)

27.(16分)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 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 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8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两部?分别说出你的理由。(4分)

高级高二上第八周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D C B C C B D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D B A D D C C B C 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题:(20分)(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2分)

实质:民本。(2分)

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2分)

(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得到 封建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3)“新”:吸收佛教的哲理化成份。(2分)

冲击:辛亥革命等政治领域变革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冲击。(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合理表述可酌情给分)26题:(16分)(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1分);秦朝焚书坑儒(1分);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大一统”)(1分)。

(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分)。造成了不同的影响: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分);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分)。

27题:(16分)(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2分)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2)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任答两点得4分)欧洲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 会的变化促成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描述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任答两点得4分)

(3)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

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高二语文综合测试题答案 篇5

1.D(A“譬”应读pì,;“徊”应读huái;B“刹”应读chà;C“模”应拼写为mú。)

2.B(A“ 嘻戏”应为“ 嬉戏”;C“ 稍纵即失”应为“ 稍纵即逝”;D“ 急燥”应为“ 急躁”。)

3.C(“接受”是被动的,而辨别有主动的意味;“境界”可以与“达到”搭配,“世界”不能;“消磨”多指虚度时光,“消受”是享受且多用于否定的语境;“变换”用于具体事物,“转变”用于某种情况。)

4.A(B“噤若寒蝉”是形容不敢做声;C“ 不拘一格”意为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D“处心积虑”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且此处不能修饰“努力奋斗”。)

5.C(主语是“老先生”,用A.B.D 项都不当;C 项字数、结构与上句“ 头发斑白,衣着朴素”一致,句式统一,音调和谐。)

6.D(A 句中,平均不能是约数,不能说“以上”;B 中“黄发”和“垂髫”矛盾;C 中去掉“设”,句式杂糅。)

7.B “制定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既不会“使广告业主受损失”,更不属于“风灾”。

8.C(A 项中“高度越高,风速增值越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中“ 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距地面10—100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的意思;B项中所说“风压负荷系数”是“常量”不符合原文,原文说“建筑行业按照建筑物高度、形状、地面状况以及所处地区30年一遇大风的标准,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可见,“ 风压负荷系数”是根据不同条件制定的,应为“变量”;D 项中所说“‘收径处理’是让楼宇间的距离缩小些”不符合原文意思,应为“让楼宇间的距离增大些”,或“从开阔地带”到“ 大楼间的小夹道”之间缩小幅度要小一些。)

9、B “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不是文中信息;文中提到的是:在建筑物倒塌后,“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

10、C(A项“是客观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太空泛,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B 项中所说“ 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D项中“ 饱受”一词言重了,“ 措施不力”不符合原文意思,“现代化建设尚存弊端”的结论不是作者所要表明的意思。)

11.C12.C13.B14.D15.C

16.①怀才不遇、抑郁难平;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②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17.①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天涯共此时 ③低头思故乡 ④露从今夜白 ⑤春风又绿江南岸

18.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或一种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叫做教育技术。

高二数学竞赛试题答案 篇6

2.A (“相同的地域”理解有误。从原文来看,地域只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而不是必要因素。)

3.D (“写出了一大批反映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的佳作”理解有误。原文第3段的表述为“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可见他们没有写出一大批反映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的佳作。)

4.B (疏:奏章,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上疏。)

5.D (所选语段是从“治学”“文词”“能力”三个方面来评价周洪谟,“为卓尔不群之才”是对周洪谟的总体评价。加上标点符号是:专心问学,文词简直有理致,尤熟国家典故、议论建白、缘饰吏事、应对宾客,为卓尔不群之才。)

6.D(A. ①介词,用 ②连词,表修饰 B. ①代词,他的 ②代词,自己 C. ① 代词,“之”②句末助词 D.都是结构助词“的” )

7.A(一个帝王可以有多个年号。)

8.C (“皇帝最终否定了他的建议”错误,原文是“帝竟俞其议”。俞,俞允,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

9.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昧:昏暗不明。拂:违背。选除:选拔任命。(2)

宗:宗师。稽:考证,考查。建明:建树彰明。克:能够。〕

〖参考译文〗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官编修。博闻强记,擅长写文章,熟悉本朝典故,喜欢谈经世济民的道理。

景泰元年,上疏鼓励皇帝亲临御前讲席,勤奋处理国政,于是陈述当时政务的12件事。两次晋升任侍读。天顺二年掌管南院事务。宪宗继位,又陈述当时政务,说国君保国之道有三个:一是致力圣学,一是整顿内政,一是抵御外侮。皇帝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

成化元年,朝廷讨论讨伐四川山都掌蛮,周洪谟上奏策略六件事,皇帝诏令交付军帅施行。晋升学士。不久任南京祭酒(校长)。上疏说南京国子监有红板仓20间,是高皇后积存粮食以养监生妻子儿女的,应该修复,皇帝允许施行。为母亲服丧期满,改调北京国子监。十一年,上疏说士风浇薄浮靡,请求恢复洪武年间的学规。皇帝赞许采纳,命令礼部张榜晓谕。崇信伯费淮入监学习礼制,很久没到。周洪谟弹劾他,夺去他的伯爵冠带,让他穿戴儒生巾帽赴监,停岁禄的一半,(自此)学校政令严肃秩序良好。先圣孔子像用冕旒12条,而祭祀时舞佾豆笾的数量与之不相称,周洪谟请求使用天子的礼制使其完备。又说:“古代鸣球琴瑟是堂上的音乐,笙镛柷敔是堂下的音乐,而干羽则在两边台阶舞蹈。现在舞羽居上,乐器居下,不合古制,应当改正。”尚书邹干反驳阻止,周洪谟再次上疏争辩,皇帝最终同意他的建议。

晋升礼部右侍郎。很久之后,调任左侍郎。因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守沿用他的旧制,考察验证多不符合,应该改制,皇帝就委托给周洪谟。周洪谟改用木材制造,十多天就完成了。十七年,晋升尚书。二十年,加官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宿变异,有奏疏分条陈述,皇帝大多采纳。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飓风降冰雹,楼殿瓦兽多被毁。周洪谟又极力劝谏修身反省,皇帝认真采纳了他的建议。周洪谟矜持庄重很少和人交往,与万安同乡,万安担任宰相时和他交情很好。到了万安被贬逐后,谏官先后议论上奏,周洪谟就退休回乡。回乡三年后去世,享年72岁。朝廷赠谥号文安。

周洪谟曾说:“士人任官,有的离乡几千里,既不明任职之地的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拔授官。王府官员终身不升迁,违背祖先制度,应当稍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多次反叛,应该特设长官司,就近选拔他们本族的人担任,或许没有后患。”临终时,还上奏安定中国、平定四方民族的10件事。他就是如此喜欢提建议。

周尧弼公,四川人,研究《尚书》,到26岁还没有成家。从小就有优良禀赋,先后连任翰林,专心钻研学问,文章诗词简朴质直有义理情致,尤其熟稔国家典章制度,议论朝政,提出建议,处理公文,应对宾客,是卓尔不群的人才。周公是天下儒士的宗师,考查古代礼制文化习俗之类的事情,大都建树彰明,对于邦交礼仪的任用,可以说是能够胜任并且没有一点不称职的地方。明朝以来,既身居高位,又有文名,并且精通经术的人,只有他一个人罢了。

10.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象。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

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11.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我”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表面上是感谢天公的情意,但“又”“浮生”则透露出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

12. 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⑵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⑶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⑷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原因表述不完整。文中还提到了“更可能是因为她眼里的一汪泪水”。B.从小偷肯定地指出安娜贝尔沉溺在对丈夫的回忆中、能事先占据餐厅安娜夫妇常坐的桌子等情节看,“发现了她失去丈夫的秘密”不是“坐在凳子上观察”到的,而是之前就已掌握了。D.安娜贝尔并未将詹姆斯忘记,走出阴影还为时尚早。)

(2)主观上:失去了丈夫的安娜贝尔,一个人旧地重游,心情极为复杂,如悲痛、失落、烦躁、疲惫等,需要他人的安慰。(3分)客观上:善于观察的小偷利用她的弱点,采取体贴关怀的攻势,不断拉近与她的距离,最终在她身心俱疲的时候,乘虚而入并博得了她的信任及好感。(3分)

(3)欲抑先扬:(2分)前文将那个男人塑造成一个对安娜贝尔女士体贴入微的绅士形象,结尾处却交代出他是一个小偷,(2分)这使人物前后形成对照,凸显了他精于算计的性格特征及敏锐的观察力。(2分)

4)①题目中的“仁慈”指小偷利用人性的弱点行骗偷窃的方式,且“仁慈”与“小偷”是矛盾关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人性的复杂,引发读者对评判人的标准的思考。③反语:“仁慈”从表面上看,指小偷给予了安娜贝尔女士些许安慰,但从实质上看,他的真实意图是那张信用卡,反话正说,收到了诙谐幽默的效果。

14.A(A与例句都为名词作动词;B使动用法;C和D都是名词作状语)

15.A 安步当车:慢慢的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盛。

16.D( A项主谓不搭配,“船舶”不能“放弃休假”,可在“船舶”后加“的员工”; B项重复赘余,“公认”就是“一致认为”,删掉“一致”或改为“一致认为”; C项成分残缺,“收效就会事半功倍”改为“会使收效事半功倍”。)

上一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汇报材料资料下一篇: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