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

2025-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共8篇)

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 篇1

薄一波

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部长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965年继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1928年底到天津,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北方局军委秘书长。

1929年起,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

1931年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在狱中曾任中共支部书记。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后,所部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序列,任决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1941年7月任晋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8月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委。

1942年10月后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委员。

1943年12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1946年7月,为保证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执行主要方向作战任务,与滕代远负责军区领导工作。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主持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

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平津战役的组织工作,曾兼任平津卫戍区政委、绥远军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邓小平

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

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

“财政部门是集中体现国家政策的一个综合部门”,因此财政工作,一定要有财有政,切不可“有财无政”,要懂得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哪个项目该办,哪个项目不该办,这是一个政治性的问题。”(《邓选》1-193)李先念

1954年6月19日至1975年1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李先念(1909-1992)1909年生,湖北 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家乡农民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中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5年参加长征,率领第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四川省西部的懋功,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1936年第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在甘肃渡黄河西进,组成西路军。1937年率西路军余部转战到新疆。同年底到达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领导了中原解放区的自卫战争。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奉命率部到鄂、豫等地区坚持游击战争。1948年任大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原局委员,协助刘伯承、邓小平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

建国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1954年),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1953年—195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辞),兼任财政部部长。

李先念坚持贯彻执行毛泽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经常告诫大家,要做好财政工作,就必须掌握和运用“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又影响经济”这个辩证关系。他多次指示:“财政部门要重视研究经济情况”,特别要注意研究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他指出,要从发展经济中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收入增加了,回过头来又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既取得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这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基本公式。“做财政工作而不研究经济情况是危险的,总有一天会犯错误的。”“处理财政问题,不仅要考虑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而且要考虑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张劲夫

1975年1月17日至1979年8月17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1914年生。男。汉族。安徽 肥东人。1930年就读于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思想追求进步。1931年后参与编辑《生活教育》杂志,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2年冬到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当教师,后任团长(即校长)。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总党团委员、中共战地服务团特别支部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领导上海战地服务团在卢汉部云南部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工作。上海沦陷后率战地服务团转入市郊打游击。不久调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机关工作。1938年初撤至武汉。4月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常务委员兼民运部部长。1940年1月任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兼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创建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淮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率部坚持淮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鲁南第二地委书记兼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夏随军南下,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市副市长。参加华东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务委员兼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5年后,任国务院财政部部长

吴 波(一个纯粹的无产者)1979年8月17日至1980年8月6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

1980年8月6日至1983年6月20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1983年6月20日至1992年9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任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1925年6月生,直隶(今河北)蠡县人。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学文化。1939-1945年任河北蠡县县委机关刻写员,冀中九地委机关收发员、研究员、冀中九分区白洋县委秘书。1945-1949年任冀中九分区审计委员会秘书,冀中区审计委员会审计干事,冀中区财经办事处审计干事,冀中行署财政厅审计科员,华北财政部审计处副科长。1949-1970年任财政部主计处科长,预算司处长,预算司副司长、司长、部党组成员。1970-1980年任财政部革委会副主任、副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8月-1983年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83年6月-1993年3月任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任职至1992年9月)。

科学理财观: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坚持综合平衡的思想;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依法理财的思想。刘仲藜

1992年9月4日至1998年3月18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刘仲藜,男,1934年10月生,浙江宁波人。大专文化。195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黑龙江省计委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副主任、主任。1985年5月任黑龙江省副省长。1988年任财政部副部长。1989年12月任财政部党组书记。1990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1992年9月至1998年4月任财政部部长。1994年2月至1998年4月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1998年4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项怀诚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

1939年2月生,江苏吴江人。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

1960年7月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当研究实习员。1963年1月至1972年6月,在财政部税务总局当科员。1972年6月至1982年9月,任财政部预算司科员、副科长。1982年9月至1984年6月,任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处长。1984年6月至1986年6月,任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1986年6月至1992年5月,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2年1月被增补为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92年5月至1994年7月,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3年至1998年5月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1994年7月至1995年1月,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95年1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党组书记(部长级)。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任财政部部长

金人庆,男,汉族,1944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197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专业大学毕业。

1980年至1983年任云南省永胜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副书记、县长,1983年至1985年任云南省丽江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1985年至1991年任云南省副省长、政府党组成员,1991年至1995年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5年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1995年至1998年任北京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1998年至2003年3月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 谢旭人

2007年8月至今任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男,汉族,1947年10月生,浙江宁波人,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6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工业经济专业毕业,大专学历,工程师、高级经济师。

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 篇2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主席刘少奇

副主席宋庆龄(女)董必武(1959年4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1965年1月—1966年

主席刘少奇

副主席宋庆龄(女)董必武(1965年1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1981年5月

名譽主席宋庆龄(女)(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主席李先念

副主席乌兰夫(1983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主席杨尚昆

副主席王震(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主席江泽民

副主席荣毅仁

(1993年3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主席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历任任总书记 篇3

中央总书记是从中国四大开始设置的,即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名称改为“总书记”

1、“一大”至“五大”(1921年7月至1927年8月): 陈独秀均被选为临时中央局书记、委员长和总书记。“八七”会议离职。

2、八七会议到党的六大(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党中央由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员会负责(1927、11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时常委扩大为5人,增选周恩来、罗亦农),在此期间,瞿秋白一直是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但从未被称为总书记。“六大”离职。

3、党的六大到1931年6月(1928年7月至1931年6月):向忠发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虽然党内或党外文件偶尔称为“总书记”,但只是习惯称呼而已,没有明文规定。1931年6月被捕后叛变,为国民党枪杀。4、1931年6月——9月:博古、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六人组成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博古是总的负责人,但此时,博古并没有总书记的正式名义。5、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1931年6月王明代理总书记。9月,王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去莫斯科,由秦邦宪和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指定秦邦宪为临时中央总书记。6、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常委在分工时,洛甫(张闻天)代替博古的总的责任,张闻天遵义会议选为总书记,而由几位同志组成的书记处领导全党工作。张闻天仍兼任书记处书记。从组织上讲,洛甫这时是党的的最高领导者,但不称呼总书记。7、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改组中央书记处,在党内不再设总书记,而由洛甫、毛泽东、王明等组成中央书记处,实行集体领导。这样,洛甫在名义上已经不是党内最高领带人了。8、1937年12月政治局会议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之前:洛甫党内最高领导人的名义虽不复存在,但是仍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9、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实际上开始被确认为党的最高领袖,此时仍无总书记称呼,因为书记处集体领导。10、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调整,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组成中央书记处,并推荐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七大”至“十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1、1945年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2、1949年3月到建国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党内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均称“主席”。

13、八届一中全会、九届一中全会、十届一中全会: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4、十一届一中全会: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十一大”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任职时间是:1976年10月至1981年6月。

15、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二大”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职时间是:1981年6月至1987年1月。

16、十三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87年1月16日举行扩大会议,选举赵紫阳为代理总书记。1987年11月2日在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总书记。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了赵紫阳的总书记职务。

17、十三届四中全会: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8、十六届一中:200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选举

1、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上海市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陈独秀在广州未能参加会议,委托包会僧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进行完既定议程之后,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由以上3人组成中央局。

2、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根据党章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五人组织之,并选举候补委员三人”的规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中夏、向警予、李达为候补委员。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为宣传委员,张国焘为组织委员。

3、三大

1923年6月10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广州市东山恤孤院路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32名党员。大会根据党的修正章程中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九人组织之,并选举候补委员五人”的规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谭平山、王荷波、朱少连、项英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汉俊、徐梅坤、邓中夏、邓培、张连光为候补委员。根据《中央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大会之后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即分配工作并选举五人组织中央局”,“中央局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行使职权,由执行委员会选出委员长、秘书及会计三人”的规定,选举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1923年9月以后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5人为中央局成员,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

4、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上海市闸北区横滨路6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大会最后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5人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月22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工作分工:陈独秀任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农工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委员,以上5人驻中央局。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汉口,李维汉驻长沙,邓培驻唐山,朱锦堂驻安源,罗章龙、王荷波负责铁路总工会工作,张太雷负责青年团中央工作。

5、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原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礼堂举行,正式会议在原汉口济生三马路黄陂同乡会馆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万名党员。大会选举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苏兆征9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6、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此次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了中央政治局,成立了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

三、张太雷5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停止了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在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张国焘在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中排名第一,自然成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召集人和主持人。

7、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原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召开了由瞿秋白和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共同主持的中央紧急会议(因当时形势紧张,交通不便,到会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故只能临时召开一次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俄国同志牛曼、洛蜀莫娃出席会议。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和酝酿,最后选出了临时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9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澎湃、任弼时。候补委员7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

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推选瞿秋白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负责人。

8、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简称为“十一月扩大会议”。会议由瞿秋白主持,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政治报告。会议最后增选周恩来、罗亦农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毛泽东被解除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决定派陈独秀、苏兆征、李立三为代表赴共产国际汇报工作。

9、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附近的一座乡间别墅——塞列布若耶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4人,代表全国4万多名党员。大会最后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由23名正式委员和1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在7月19日举行的六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7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立

三、关向英、罗登贤、澎湃、杨殷、徐锡根、卢福坦7人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由于当时共产国际过分强调“领导干部工人成分化”,向忠发被选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但向忠发没能起到总书记的作用,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李立三主持。

10、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秘书长、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草案内容的报告》。会议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对于中国革命的形势、性质、任务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错误主张,标志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此开始,至1930年9月,李立三成了实际的中央最高负责人。

11、六届三中全会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议,改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由14人组成,其中正式委员是向忠发、项英、周恩来、瞿秋白、李立

三、关向英、张国焘,候补委员是罗奕(罗登贤)、徐锡根、卢福坦、温裕成、罗迈、顾顺章、毛泽东。这次会议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全党的统治,由瞿秋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至1931年1 月。

12、六届四中全会

193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会议进行了如下几项重要议程:一是严厉谴责立三路线及其后中央的“调和主义”;二是部分的改组了中央及中央政治局,选举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3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向忠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三是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陈绍禹)在共产国际代表、东方部部长米夫的指使下,直接进入中央政治局并取得了中央的实际领导权,开始了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长达4年的统治。

1931年1月至9月,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由王明负责,同年10月,王明虽去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但仍遥控中共中央。

13、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上海被铺叛变,24日在上海龙华监狱被执行枪决。同年9月,经王明指定、共产国际批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并召开会议,确定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卢福坦3人组成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博古负总的责任(习惯称“总负责”),继续发展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4、六届五中全会

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洛甫、周恩来、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即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为中共中

央总书记。六届五中全会,全面肯定了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路线,并且通过了一系列“左”倾错误理论和政策,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最终导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5、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在通过《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后,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撤销了博古的党内总负责职务,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为“恩来指挥军事上的辅助者”,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推荐洛甫代替博古为党内总负责(当时习惯称总书记)。

同年3月12日,在行军作战途中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亦称“新三人团”),毛泽东被中央任命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至此,毛泽东真正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统帅。“这是长征时期,军事斗争压倒一切,在政治局常委中,谁负责军事,谁的地位和作用就最重要。政治局常委毛泽东作为具体负责军事的最高军事首长,其政治地位也就自然超过了洛甫、周恩来、陈云等诸常委,自此真正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最高领袖。”(资料中作者原话)。

17、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会议前,从苏联回国的王稼祥口头传达了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的指示:即“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共产国际的指示,一言九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会议并作出决议,由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全会最后作出决议,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至此,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事实上的最高领导者的地位。

在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即1938年10月,洛甫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由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

18、中央政治局会议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关的设置和工作职责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

19、六届七中全会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17名中央委员,12名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的负责同志(即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人员)出席会议。会议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5人组成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会议决定,在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中央政治局及书记处停止行使职权。

20、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在进行完既定议程之后,按照新的选举条例,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祖涵等44名正式中央委员和廖承志、王稼祥、黄克诚等33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

历任学生干部代表发言 篇4

大家好!

我是原宣传部一名普通干事,在这秋高气爽、和风送暖的日子里,我即将离开我工作了一年的岗位,高一就这样过去了,回首这一年,从初赛到复赛,从复赛到正式成为一名学生干部,再从工作到离职。在这期间,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待人处世,更是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加入学生会,对于每一位在校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也是一份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处理的不仅是自己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而且还要协调好本部与其他部门干部的关系。说实话,这并不容易做好,但既然加入了学生会,成为了学生会的一员,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去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在学生会中,有的干部能够工作学习两不误,但有的却工作学习双双落榜或不能兼顾,这其中就有能力与刻苦程度的区别了。但是,既然已经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就证明你有一定的能力,只要脚踏实地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做到两不误。而我也是这样做的,并且我做到了。学生会是一块好的磨石,在职的日子里,重重困难下,销去了我原有的锋芒与锈迹,我不再怀任何空头

幻想,只在乎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在学生会工作一年,我成长了一岁,对它的认识也不像原来那样浅薄了。学生会是一个完全为同学们开放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就看你自己如何在平台上展现自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胆量变大了,能力提高了,从各个方面丰富了学习生活,提高了自身素养,为自己的高中生活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既然是学生干部。那么,我们的职责当然就是服务学校、服务同学,为学校的建设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学生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一丝不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是我们的工作追求,求真务实是我们的工作作风。即使我已是一名离任干部,但我仍然会记住我曾是一名学生干部,我会继续保持模范带头,并强力支持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新一届干部们,你们是新一届天岳雄鹰的娇娇者,为平江一中学生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就应秉着“忠勇勤谦,严实刚强”的宗旨,把一中建设得更加美好,飞向更辽阔的天际,明天一中将因你们而更美丽。

谢谢!

中南大学历任校长 篇5

中南大学的简介、地址与历史沿革

中南大学(外文名: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SU))简称: 中南;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中南大学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组建于1952年,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6年通过立项审核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划转至教育部直属。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创建于1914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三个系和部分教研室为基础,另辟校址成立,隶属于铁道部。中南大学学院设置及主要专业

湖南大学设置有:建筑与艺术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基础医学院。主要专业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历任校长及学校代码 ;11942

西安交通大学历任校长介绍. 篇6

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英文名称Zhejiang University(ZJU))简称: 浙大;是一所以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 的全国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历任校长

浙江大学存有历任校长;钱三强;1979年24月~1982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士林;1982年6月~1984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1984年2月~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1988年2月~1995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1995年4月~2006年8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 卫;2006年8月~现今任浙江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专业

学校专业设置有;园林、应用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类、医学试验班、历史学、哲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数字媒体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系统工程、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工程力学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物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等专业。

浙江大学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前沿是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由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1998年9月15日由浙江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英语成绩单普通话等级证 浙江大学简介浙江大学(英文名称Zhejiang University(ZJU))简称: 浙大;是一所以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 的全国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历任校长浙江大学存有历任校长;钱三强;1979年24月~1982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士林;1982年6月~1984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1984年2月~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1988年2月~1995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1995年4月~2006年8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 卫;2006年8月~现今任浙江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专业学校专业设置有;园林、应用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类、医学试验班、历史学、哲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数字媒体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系统工程、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工程力学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物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等专业。

浙江大学历史沿革学校历史前沿是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由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1998年9月15日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

本文章由

清华大学历任学生会主席 篇7

第1届:吕应中(机械系)(1949年4月29日当选)

第2届:林寿屏(经济系)(1949年10月当选)

第3届:徐乃明(机械系)(1950年3月28日当选)

第4届:凌瑞骥(电机系)(1950年7月当选。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

第5届:朱镕基(电机系)(1951年3月11日当选,曾任国务院总理)第6届:邵 敏(女)(1951年9月当选)

第7届:方耀堂(水利系)(1952年夏当选)

第8届:张慕葎(1953年春当选。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第9届:张慕葎(1953年9月19日当选)

第10届:林 泰(建筑系)(1954年3月13日当选)

第11届:潘霄鹏(1955年3月13日当选)

第12届:谭浩强(自动控制系)(1956年3月11日当选。谭浩强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一职长达3年多,是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学生会主席,在当时被认为是“双肩挑”的典型。但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他编著的《BASIC语言》《C程序设计》发行1250万册,创科技书籍发行量的世界纪录。近年来他在全国各地向大学生们作“走向成功之路”报告,反响强烈。)

第13届:谭浩强(自动控制系)(1957年3月17日当选)

第14届:潘丽华(女)(1959年3月21日当选。曾任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西亚非联络处处长)

第14届:曾 点(女)(1960年3月当选)

第15届:俞纪美(1962年4月7日当选。曾任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第16届:张福森(自动控制系)(1964年3月19日当选。曾任司法部部长)第17届:徐荣凯(动力系)(1965年9月7日当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华大学学生会于1966年6月解散,徐荣凯也自动离职。曾任云南省长)第18届:戴桂兰(女)(1974年2月8日当选)

第19届:(空缺)因“四人帮”破坏,本届学生代表大会虽正常召开,但并未选出主席。

第20届:彭顺生(化学工程1975级)(1978年6月20日当选,现为广东深圳市润丰千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20届:孙建京(自动化系)(1979年4月当选,1955年出生,现任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

第21届:林炎志(工程物理系)(1980年12月12日当选,1948年4月出生。林炎志是第一位由全校学生普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这种空前民主的选举方式在当时造成了轰动。现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第22届:宋 军(工程力学系)(1982年9月24日当选,1961年出生,现任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23届:赵 艰(化工系1980级)(1983年9月16日当选,现在日本工作)

第24届:杨振斌(自动化系1981级)(1984年10月当选,1963年10月出生。他最先提出学生会要成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这12个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宗旨一直沿用至今。现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第25届:郭 谦(汽车系1982级)(1985年9月27日当选,1964年12月出生,现任奇瑞汽车副总经理)

第26届:潘福祥(经管学院1984级)(1986年5月23日当选,1964年出生,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第27届:郭宏林(1987年5月14日当选)

第28届:方 方(经管学院1984级)(1966年4月出生,1988年5月12日当选,现任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

第28届:杨红征(计算机系)(1989年10月当选,现任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第29届:杨 岳(精仪系1986级)(1990年3月26日当选,1968年9月出生,现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

第29届:苏 辉(自动化系1987级)(1991年5月16日当选)

第30届:吕运强(1988级)(1992年5月17日当选,现为美国ABB公司高级工程师,旅美华人专家协会执行副会长)

第30届:尹 霞(女)(计算机系1990级)(1993年3月当选,1972年4月出生,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研究所副教授)

第31届:蔡 涛(材料系)(1994年4月16日当选,现任中星微电子公司总裁助理)

第31届:孙勤芳(女)(电子系)(1995年3月27日当选)

第32届:石 磊(电机系)(1996年4月7日当选)

第32届:杜汇良(汽车系)(1997年4月11日当选,1974年12月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第33届:孟华东(电子系)(1998年5月16日当选。就在孟华东卸任前几天,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清华学生义愤填膺,集体上街游行示威,到美国驻华使馆门前请愿抗议,期间也发生了一些过激行为,对此,孟华东以大局为重,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根据上级指示,积极疏导学生情绪,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较好地把握了分寸,表现得相当成熟。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第33届:王 勇(精仪系1996级)(1999年5月15日当选,1977年3月出生,现任世纪明德集团董事长)

第34届:申 跃(女)(土木系1996级)(2000年5月15日当选,1978年9月出生。作为清华十多年来唯一的女学生会主席,申跃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其长发飘飘的潇洒形象给许多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2001年4月29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申跃在全场近6000名海内外校友、嘉宾和师生员工代表面前、在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面前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展现了清华学子的风采。现任共青团北京市丰台区委书记)

第34届:孔 磊(汽车系)(2001年5月25日当选。孔磊任期内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该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清华大学的声誉。那段时间,孔磊临危不乱,四处奔走斡旋,协调各方面关系,密切配合王大中校长等校领导,密切配合校党委和校团委,开展大规模的公关活动。他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捐款和签名活动,并发表了《致北京动物园的一封信》。这场危机最终得以化解,孔磊功不可没。现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

第35届:阳 波(水利系)(2002年6月1日当选,现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

第35届:王松涛(土木系1999级)(2003年6月19日当选,1980年4月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

第36届:郑晓博(计算机系2000级)(2004年6月6日当选。郑晓博曾以能向校方反映学生呼声、为广大同学维权著称,但在2005年3、4月间发生水木清华BBS事件时,郑晓博虽坐镇清华,却未能稳住动荡的局势,在事件的全过程中,学生会的反应都相当迟钝和暧昧,郑晓博甚至没有公开露面,大有明哲保身之意。对于郑晓博的“不作为”,许多学生感到愤怒和不满。现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

第36届:李冠华(精仪系2001级)(2005年6月2日当选,现为清华大学精仪系仪器科技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

第37届:毛 捷(法学院2002级)(2006年6月3日当选,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37届:郝 瀚(汽车系2003级)(2007年6月7日当选,现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分团委书记)

第37届:药 宁(工业工程系2004级)(2008年4月26日当选)第38届:张昭遂(电机系2005级)(2008年12月21日当选)

第38届:齐兴达(汽车工程系2006级)(2009年12月27日当选)

注:

1、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前身——“清华学生自治会”成立于1919年,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后,始称“清华大学学生会”,届数从第1届算起;

南京大学毕业证样本 历任校长 篇8

南京大学学院简历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南京大学毕业证编号: 11646 1:1998年-2006年的学位证书采取全国统一编号,证书编号为12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单位的级别,后四位为各校按授予人员排序的顺序号码。

2: 2006年后学位证书编号为16位。1 : 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学位的级别,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为授予学位的年份。2 : 普通学士学位中的“双学位”和“第二学位”证书,分别在第十一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S”和“E”加以区别,其余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总位数为16位。3 :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所获学位证书,在起始位置加“C”,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其后续编号为16位数 , 成人学士学位证书第十一位为 9,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第十一位可使用0至8中的任何数字,但不得使用数字9,证书其他位的编

制规则相同。4 : 自考生所获学位证书,第十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Z”标明,其余与成人学士学位相同。总位数为17位。5 : 专业学位证书编号位置印有汉语拼音缩写的“Z”字样,其后续编号改为16位数。

南京大学历任校长

郭令智 校长(1982-1984)曲钦岳 校长(1984-1997)陈懿 校长(1996-1997)蒋树声校长(1997-2006)陈骏 校长(2006-至今)。本文章由

上一篇:三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下一篇:争做合格党员党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