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2025-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精选13篇)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篇1

一、目的和要求

1、加深理解和巩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所讲授的内容。

2、掌握建筑给水排水的布置、设计及计算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3、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计算及绘图能力。

4、熟悉并能应用一些常用的设计规范、手册等资料。

5、培养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设计依据

1、市计委、城建局关于同意该建筑建设的批复

2、建筑专业提供的土建设计图纸

3、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给排水系统

4、当地自来水公司的有关政策

三、设计资料

1、住宅楼1#共7层: 3室2厅1厨1卫1盥洗间,层高均为2.8m。厨房内设洗涤池1个;卫生间内有淋浴喷头、大便器;盥洗间有洗脸盆;阳台有洗衣机。各层功能见图。

2、市政自来水管道从建筑物南侧通过,距离外墙5m远,DN500,管中心标高-2.0m,供水压力H=260kPa。室外排水管道DN600,管道埋深3.8m,距离建筑物北墙最外缘3m。室内外高差0.6m,地势东高西底,水文地质资料可收集、参照马鞍山市有关资料。

3、另外,学号末位为偶数者,每户人数设为3人;为奇数者,每户用水人数设为4人。

四、设计任务

1.室内建筑给水工程;

2.室内建筑排水工程;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及设计计算书各1份。

2、主要材料、设备表。

3、该小区建筑给排水布置平面图

住宅楼1#各层给水、排水、管道及水箱等设备布置图。其中一层平面图应包括污水、废水、检查井以及化粪池。

4、住宅楼1#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图。

5、住宅楼1绘制卫生间管道布置详图(平面图和系统图)施工详图。

指导书

一、设计的意义和任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是本科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工程设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要求及内容

通过设计学生应具有:对给定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及一定的文献查阅的能力;一定的方案、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说明书、计算书应分别包括与设计有关的分析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明了,文字通顺,字体工整,装订整齐。

设计图纸:见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三、设计步骤

根据设计资料和有关的规范,考虑以下各系统的设计方案,将各个方案进行比较(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并绘出图纸,确定采用的最佳方案。

1、给水工程

(1)水源的确定

(2)给水方式的选择

(3)给水系统分区

(4)总用水量的计算

(5)各区给水系统计算

2、排水工程

(1)按给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图、其他设计资料及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对卫生器具进行选择

(2)确定排水方式

(3)排水工程水力计算

3、管道的平面布置及管材

按所选定的卫生器具结合平面图及给水排水的布置原则对卫生器具进行详细的布置,同时对管材进行选择、统计。

四、编制说明书

包括目录、设计原始资料、各系统方案选择、各系统计算过程、主要设备与材料表、需要说明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五、参考文献

1、王增长主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6版)20102、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主编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3、公安部主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2、10、11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6、《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S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1992年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篇2

建筑给水排水是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的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城镇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并列而组成完整的给水排水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又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和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供暖与通风、建筑电气、建筑燃气等工程共同构成可供使用的建筑物整体。在满足人们舒适的卫生条件, 促进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 建筑给水排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给水排水的完善程度, 是建筑标准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近几年的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施工服务, 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以及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设计前期的准备

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 这是设计的基础工作, 只有做好设计准备工作, 才能使设计与全局相适应。

2.1 资料收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一般必须有以下资料:甲方要求、建设局、国土规划局、消防局、环保部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 地形图, 地质情况, 室外给水, 污水, 雨水等资料。其中给水资料包括:市政管网接管点的位置、管径、标高、水压、附近道路上的市政室外消炎栓等。污水资料包括:市政管网接管点的位置, 管径, 标高, 排向, 是否要设化粪池等, 合流制还是分流制, 雨水资料和污水资料类似, 如排向河道, 要注意洪水水位问题, 另外, 对各工种要求, 红线范围, 建筑平剖面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外部管网资料还要了解是实际资料还是只是规划的, 是否为竣工资料, 这对下一步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为开发商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2 现场踏查。

设计前应到现场踏看, 收集设计一手资料, 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完善, 就基本决定了设计方向, 减少了下一步设计工作的返工, 也为开发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决策材料。

3 民用建筑室内给排水设计

系统设计要为每幢住宅为一个独立的给水系统, 采用: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水点供水方式

此为高层住宅供水较节地、节能、又便于管理的方案。它既能满足市政基础设施滞后于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 避免对市政给水管网造成冲击, 又能解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前期贮水量的要求, 水箱供水的客观存在是解决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节能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至于水质“二次污染”问题, 除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确定水箱容积, 合理布置水箱位置, 为物业管理, 水箱清洗, 维护创造必要的条件外, 建立良好的维护、管理制度是避免水箱水质“二次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3.1生活给水系统。建筑物内应尽量利用室外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当水压不能满足要求时设加压装置, 生活水池及其泵房设于底层, 屋顶设水箱, 各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450KPA, 同时最高层水压不宜小于100KPA, 水压大于350KPA的入户管, 宜设减压设施, 一般可按此分区, 住宅, 旅馆, 医院器最低卫生器具的静水压宜为300-350KPA, 办公楼、教学楼、商业楼宜为350-450KPA;且为了利用外管网的水压, 以节省能耗, 一般以外管网能满足水压要求的楼层为低压区, 空调冷却塔的补水量一般均较生活用水量大得多, 因此有条件的宜将冷却塔置于低压区, 市政压力不能满足要求的给水系统的BA设计小区每栋单体均设有水池、水箱、水泵、数量多, 如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务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给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一般设计中采用BA系统对各个水池、水箱、水泵的运行状态, 故障状态等进行监视, 控制。BA系统中的自动抄表系统解决了人工抄表带来的诸多不便, 更好地为住户服务。给水系统的BA设计主要是通过液位、压力、流量等讯号对加压泵、水池、水箱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控制。3.2热水系统住宅楼热水由各自煤气热水器提供, 公共建筑热水由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提供。3.2.1公共建筑加热设备的选择加热设备是热水供应系统的核心, 由于热源充足故采用了半即热式汽水热交换器, 它具体积小, 占地小, 自控精确, 浮动盘管, 自动除垢, 自动过冷, 热水出水快, 防止“军团菌”产生等优点。3.2.2热水系统的BA设计热水系统的BA设计主要是通过压力、温度讯号实现对热交换器, 热水循环泵的启停, 故障, 热水温度的监视控制, 具体实施如下:a.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显示及超温报警。b、热水循环泵运行状态监视及故障报警。c.热交换器定期开列保养工作清单。d.热水循环泵定期开列保养工作清单。3.2.3分质供水系统。实施管理分质供水, 即一套管网输送自来水用于洗涤。绿化等居民杂用, 另设一套管网将自来水深度处理后得到的优质饮用水输送到居民家中专供饮用, 饮用水用水标准为5L/D人, 每天饮用净水量为11.2m3。分质供水系统流程图如下:自来水———调节水箱———优质饮用水设备——优质饮用水储水箱——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用户———微电解杀菌器———优质饮用水储水箱。3.3污水系统。一般粪便污水和其他污水分流, 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 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职工食堂和营业的含油污水单独设隔油处理。为改善底层排水条件, 采用底层污水独立出户, 地下室污水设污水集水坑及潜污泵, 经提升后排至室外, 为减少投资, 方便管理, 除规模很大的建筑群或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的要求需要做中水设计外, 一般小规模的中水系统, 由于管理等问题, 运行情况都不太好。3.4给排水管道的设计。给排水立管应尽量置于同一个位置, 最好位置于通风道附近, 以便于住户进行装修包裹。在有条件时, 最好设置管道井, 在采暖地区, 可充分利用采暖分户计量井, 可以将水表设于其中以作到水表出户。当一户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卫生间, 给水管道需要穿越房间时, 横管最好设于楼板垫层中, 楼板降低7-10cm, 垫层采用炉渣或细石混凝土, 当有采暖管道穿梁敷设时, 给水横管应与采暖管道并排安装, 便于住户在装修中合理方便的处理管道。3.5热水系统的设置。在目前情况下, 住宅小区设置集中热水供应的较少, 大都有住户入住后自行安装电热水器提供洗浴热水。在设计中, 除甲方提出设置集中热水供应和有其他特殊要求外, 均应预留热水器的给水管, 燃气热水器预留至阳台, 电热水器预留至卫生间。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已经实现, 这使得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应大力推广, 降低对其他能源的消耗。3.6消火栓给水系统。有以下几种分区方式:a.给水管网竖向分区, 每个区分别有各自专用消防水泵, 并集中设于消防泵房内。b.管网竖向各区由消防水泵或串联消防水泵分级向上供水, 串联消防水泵设置在设备层或避难层。c.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 当一级减压阀减压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采用减压阀串联减压, 减压阀串联减压不宜超过2级。d.设有避难层的超高层建筑可采用减压水箱减压分区。最低点静水压是否太高。与生活给水系统不同, 消防泵只有消防时才启动, 不涉及到节能问题, 因此目前多采用前一种方式供水。3.7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由洒水喷头, 报警阀组, 水流报警装置等组件, 以及管道, 供水设施组成。根据规范要求的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宜按10-15L/S计算。同时, 屋顶消防水箱的出水管及喷淋水泵接合器的管道均在湿式报警阀的前面接入, 以保证湿式报警阀的正常工作。3.8室内消防的问题。a.屋机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要装止回阀, 通常安装在水平管上或水流方向自下而上的立管上。b.当高层顶部两层消火栓静水压不够而需要设稳压泵时, 要注意因使用水泵接合器及管道压力偏高而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c.内走廊很长, 两侧难布置消火栓时, 可利用管井门布置消火栓。d.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物的消防电梯前室要布置喷头, 其消火栓公为该前室用。e.多层住宅设有多个屋顶水箱时, 宜设连通管, 既可使水位控制简单化, 又可提高消防贮水的安全性。f.对条形平面高层建筑, 消防给水系统的上下水平环管难以布置, 可考虑采用纵向环管。

结束语

应当重视智能化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重视楼宇自动化系统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给排水设备进行测量, 监视及自动控制, 给排水专业主要对卫生设备及灭火设备方面提出监控要求, 在给水系统中提出对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的监视、控制、测量、记录、排水系统中, 提出能对流量的测量、记录、阻塞的显示等, 消防灭火系统中, 提出监控方式, 监测位置, 并能及时反映运行状态。自动化系统起步较晚, 但现已有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在住宅区内给水计量开始推广应用远传水表。

试论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篇3

关键词:水源管道设计;地下贮水池设计;管网超压;水箱设置及增压

中图分类号:TU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060-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居住理念的变化,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地矗立于城市之中。城市住宅由纯多层住宅或纯高层住宅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组合而成的居住小区转化,公共建筑亦由功能单一向多用途、大面积、综合性的高层建筑发展。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也就成了影响建筑物日后使用的重要因素。

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要求

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高度大、振动源多、用水要求高、排水量大等特点,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低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比,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高层建筑给水热水消防系统静水压力大。如果只采用一个区供水,不仅影响使用,而且管道及配件容易被破坏。因此,供水必须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使静水压力降低,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高层建筑引发火灾的因素多,火势蔓延速度快,火灾危险大而且扑救困难。因此,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比低层建筑高。由于目前我国消防设备能力有限,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难度较大,所以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应立足于自救。

(3)高层建筑的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系统或采用新型单立管系统。另外,高层建筑的排水量管道应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管道材料,并采用柔性接口。

(4)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准高,给水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瞬间的给水量和排水量大,一旦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因此,高层建筑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畅。

(5)高层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振动和噪声。因此,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必须考虑设备和管道的防振动和消除噪音的技术措施。

2水源管道的设置

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1条规定,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该条在实际中较难实现,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增加一个引入点便增加一倍的城市用水增容费的投资,开发商往往很难接受。同时双路供水真正有保障的是分别从两个水厂的两条管网引入,或者是同一水厂的两条管路引入;而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在现实的市政供水条件下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远近结合的方式设计双路供水,即将室外给水管道按双路供水设计,预留两条市政给水管接入点,在室外水表井内为日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预留接头,但要保证当前接入点的水量可满足生活和室外消防兼用要求。

3高层商住楼公共走道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问题

根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在高层商住楼的公共走道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与否,应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高级住宅,因易燃物多,且火灾时空调风管给火灾蔓延提供了通道,居住用房及走道部分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是普通住宅的走道部分,因可燃装修少,走道无可燃吊顶,火灾危险性不大,兼和下部商业用房之间设有防火门和防火实体墙,火灾发生时较难蔓延,住户对建筑物内情况比较熟悉,火源容易控制。故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讲,高层商住楼的普通住宅公共走道部分可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一定要依《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严格设置公共走道部分的灭火器,以保证火灾时在专业消防人员赶到前住户可以自救。

4地下贮水池的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室内消防用水量很大,消防贮水池容积往往高达数百吨。通常为了保证消防贮水池不至于形成死水,往往和生活水合用,在结构上还需设置导流墙,延长供水在贮水池内的流动时间。生活日常用水所占水池容积的比例较少,造成了水的滞留时间过长,水质指标大幅下降,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高层建筑的消防贮水池占地面积过大,开发商和建设方难以接受,故寻找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已成为每个给排水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下述办法:一是将生活饮用水单设贮水箱和消防用水彻底分开贮存,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保证居民安全、干净的日常用水。二是设专用给水设备,从消防贮水池内吸水供冲厕或洗车、浇洒绿化用水,可防止消防水池形成死水;若专供商场的冲厕用水,需设小型变频加压设备,以满足卫生器具的出流压力要求,但存在运行费用的问题;若洗车、浇洒绿化用水,可在一层商场卫生间侧壁上设置壁龛,内设洒水龙头、胶管及可直接启动绿化水泵的专用按钮,以满足消防水池内不形成死水的要求。经多个工程实际设计和开发商协商,本方法为大多开发商可接受的设计方案。

5火灾初期的消防管网超压问题

火灾发生初期,由于消防栓使用数目少,消防用水量较小,消防水泵则按其压力、流量工作,会出现管网超压,影响管网的正常使用,在高层建筑中更易发生此类情况。经实践证明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来解决:一是在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水泵吸水管的支管,支管上设置泄压稳压阀,当管网压力超过设定工作压力范围(20%)时,泄压稳压阀自动打开回流泄压,以防管网超压,随着实际消防用水量的增加,压力逐渐下降,当降低到泄压稳压阀设定压力时,泄压阀自动关阀,泄压阀的实际意义在于火灾初期人为地增加“实际消防用水量”,以达到接近理想工况的目的。二是选用流量——扬程曲线平缓的消防水泵,一般来说,随着流量的增大,扬程随之降低,由水泵的性能曲线可知,如果流量——扬程曲线平缓,那么扬程对流量的影响就较小;在火灾发生以后的灭火过程中,消防用水量由小变大,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水泵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较平缓,水泵的扬程变化也就较小,管网实际压力较接近设计压力。

6屋顶水箱的设置及增压问题

《高规》要求,高层建筑应设高位水箱,贮存火灾初期十分钟的消防水量。但现在很多城市较多应用了稳压水泵技术来维持管网的流量和压力,而取消了高位水箱。通过工程实践,本人以为还是设高位水箱较好。一是可以减少设备运行费,有利住户。消防系统的稳压装置,需要长年累月不间断地保持管网压力,虽然其电机功率比起消防主泵小的多,但长期下来,其数额还是不小的,因此,从住户的利益出发,还是设高位水箱好;二是水箱的安全性能好,采用高位水箱维持消防管网平时的压力,比起稳压泵来节省电,当断电时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在目前情况下,实行两路供电是较困难的,即使实现了,也仍不能排除电路系统发生故障。一旦断电,水泵就将瘫痪,丧失功能,导致整个消防系统的失效。采用高位水箱后,虽然顶层也需加压,但比起稳压泵来说,发生断电事故后,它所影响的仅是顶层,相对于整个高层建筑范围就小多了,而且可以将水箱间设于电梯机房之上,满足最不利消防点静压之后,完全可以取消稳压泵,即使断电,对整个消防系统火灾初期的消防用水也无影响。因此说高位水箱是比较安全的措施,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 赵 青.某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J].山西建筑,2008(16)

2 张祥中、陈婉芳.高层学生公寓给水排水设计探讨[J].福建建筑,2009(3)

3 匡震青.住宅给水排水设计浅谈[J].西南给排水,2006(6)

Discusses the High-rise Construction to Give the Water Draining Water Design

Wu Hair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elaboration to the present high-rise construction for draining water design’s in several procedures,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proposed to the high-level commercial-residential buildings public corridor part establishment automatic deluge system’s question the unique view, by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建筑单体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建筑 篇4

山东海通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月是七日

第一部分 建筑专业

一、设计说明:

1、工程名称:××市××项目××号楼;

2、图纸以1#、2#图为主要出图图幅;

3、建筑设计总说明各子项材料做法表、装修做法表汇总统一编写;子项说明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编写;

4、建筑设计总说明中,建筑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建筑面积计算标准执行。面积指标的标注要满足《住宅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的规定。

5、建筑做法在不违反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尽量以我方提供的建筑做法进行设计(详见附页“建筑做法”);

6、节能设计专篇,应有详细准确的节能计算书,所用节能材料应做到既经济节约,又能达到节能要求。

二、总图部分:

1、总平面定位图要符合规划局批准的规划总平面图。

2、总平面图中应包括已建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报建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拟建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3、总平面图中应包括详细的竖向设计(散水、各级道路、景观绿地等竖向)。

4、总平面图中的小院院墙、室外楼梯均不得出建筑控制线。

三、住宅设计统一技术要求:

1、公共空间设计要求

① 尽量避免公共部位的管道井对主要公共空间品质的影响; ② 单元式住宅的一层大堂应重点设计,营造出高档的空间品质;

2、层高、及相对标高

普通住宅:

① 标准层层高2900; ② 首层层高2900;

③ 顶层层高2800(结构板顶); ④ 储藏室层层高2195;

⑤ 首层平面客厅相对标高定为±0.000。⑥ 室内外高差宜为150(一步台阶)。注:别墅项目层高根据建筑单体方案设计。

3、墙体

① 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或黄河淤泥烧结砖等(依据结构形式)。

② 隔墙:基础埋地部分墙体采用240厚黄河淤泥烧结砖;其他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③ 预留洞:应有专门的预留洞图纸,且留洞均应有水平和竖向定位。柱上留洞不仅在建筑图上标注,还应在结构图中注明,并明确采取的相应措施。

④ 墙体厚度:储藏室层的墙体厚度考虑370厚(不做保温),上层住宅部分墙体厚度240,错台部分尺寸根据外墙保温厚度确定。

⑤ 墙体保温:满足国家规范及地方审图要求。

4、楼地面

① 楼板均采用现浇楼板;

② 与其他卫生间上下不对齐的卫生间,根据下层的房间功能及整体结构设计考虑降板与否;

③ 厨房:结构不降板,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做200高砼翻边; ④ 地板辐射采暖的管道予埋于垫层内。居室、卧室的楼板结构予留100。

⑤ 阳台楼板结构与厅房结构板顶平;

⑥ 地暖保温层:地面采用挤塑板,楼面采用聚苯板。

5、门窗

① 所有门窗需按高、宽统一编号,编制门窗表,并注明选料;门窗大样图要全面、准确;

② 单元门:1200*2100;入户门:1000*2100;卧室门:900*2100;厨房门:1600*2100(推拉门),800*2100(平开门);卫生间门:800*2100;

③ 露台门:≥1600*2100(推拉门),800*2100平开门; ④ 管道井门:800*1200(平开门);

⑤ 门垛:≤120的门垛如遇柱可设计为素混凝土与柱一起现浇; ⑥ 卫生间、厨房窗高为1400;

⑦ 窗型:若是平开窗尽量采用内平开,固定纱窗。

⑧ 窗台高度:客厅、主卧室窗台宜为600,封闭阳台宜为300; ⑨ 材质:外窗材质为隔热断桥铝合金或塑钢,采暖空间的玻璃为中空玻璃,不采暖空间的玻璃为单层清玻;有视线要求的需设磨砂玻璃。有防火、安全等要求的玻璃按国家标准、规范设计。

⑩ 带下亮子的凸窗窗型一律采用平开窗。

6、厨房

① 不设地漏; ② 不做防水; ③ 预留冰箱位置。

④ 操作台面尺寸及流程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7、卫生间

① 预留洗衣机位置;

② 无法降板且又影响下层房间功能的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

8、屋顶、露台、阳台 ① 屋面排水:有组织排水,尽量减少雨水管对立面的影响; ② 屋面太阳能位置应考虑屋面造型对太阳能的影响; ③ 非封闭阳台应做有组织排水;

④ 严禁公共屋面的雨水落至私人屋面或露台上; ⑤ 尽量减少出屋面烟道、透气管对造型的影响; ⑥ 屋面、露台保温采用挤塑板; ⑦ 封闭阳台应设地暖。

9、空调机位

① 室外空调板应尽量减少对立面的影响;

② 室外机位(为净尺寸,下同):1000×600;双机平行摆放时为1800×600;

③ 空调冷凝管穿外墙的洞口为Ф75,洞口内外做PVC套管;起居室采用柜式空调,冷凝水管套管管中距楼地面300;其他房间设分体式空调,套管管中距楼地面2100。

10、外墙饰面

① 立面图应与批准的单体效果图一致;

② 建筑立面主要材料为涂料和仿面砖,具体参照单体方案。

11、建筑做法

① 详见附页。

12、其他

① 外挑小于100的檐线、造型线结构不出挑,采用聚苯板出挑; ② 屋面、露台、阳台、低窗台等位置的护栏采用镀锌铁艺栏杆; ③ 雨水管、冷凝水管颜色根据立面而变化。④ 入户处应考虑玄关的设计。

13、露台、保温阳台能降板的降板200,不降板的门口不能超过一步台阶。

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篇5

(一)项目名称:某商住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设地点:中国南方某市

(三)用地概况:该项目用地北面紧靠48米宽城市主干道,东面,南面与已建

多层住宅相邻,西边为该市已建档案馆。北面与该市市级公园隔路相望。地理位置优越,用地南北长80米,东西宽75米,总用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

(四)规划设计要求:

1.建筑容量控制:

(1)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9230平方米

155平方米/户 四室两厅两卫30套;135平方米/户 三室两厅两卫108套 商业用房2000平方米;商务办公4200平方米;管理用房(物业,设备)、居民休闲活动用房合计1570平方米,车库3000平方米。

注:以上面积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

(2)建筑密度:≤33.0%

(3)容积率:≤5.0

(4)绿地率:≥25%

(5)停车位(库):80(个)地面不得少于15个

(6)最高层数极限高 地上部分≤100米 地下部分≤2层

2.规划退后用地红线及道路红线要求:

退后用地红线≥3米,退后北面城市干道红线≥8米,其他退后间距按规范要求控制。

注:以上退让要求均包含规划建筑的底层踏步和悬挑部分的水平投影。

3.合理组织交通,解决好各种流线关系,车辆停放关系。

4.合理组织绿地景观,创造舒适的建筑室外空间。

5.做好无障碍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五)成果要求:

1.图纸:

(1)方案生成分析图:

场地现状分析图(竖向,交通,空间特点)(≥3张)

建筑方案生成分析图(≥3张)

(2)方案成果图:

总平面图,日照分析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透视效果图(≥2张)

2.方案说明.3.展板(≥2张A1)

房屋建筑学设计任务书 篇6

一、题目

永川区xx中学教学楼设计 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的建筑初步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初步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三、设计条件 1.建设地点

学校位于永川区新城。 房间名称与使用面积表参考表

2.建筑标准

(1)规模:层数:3-5层;面积大于3500

(2)层高:教学用房、办公用房3.6m。 (3)耐火等级:二级。

(4)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卫生标准:设室内厕所(水冲式),教职工厕所与学生厕所分设,男女学生比例为1:1,厕所卫生器具数量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女生按每25人设一个人便器(或者说1100mm长小便槽计算,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者600mm长盥洗槽),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6)屋顶:采有平房顶有组织排水方案,屋顶有保温或隔热要求,檐口形式及屋面防水方案由学生自定。

(7)结构抗震按7°设防设计。 四、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

完成下列内容: 1.平面图

底层、标准层平面,比例1: 100。

(1)确定各房间的形状、尺寸及位置,表示固定设备及主要家具布置,注明房间名称。 (2)确定门窗的大小位置,表示门的开启方向。 (3)表示楼梯的踏步、平台及上下行指示线。

(4)标注三道外部尺寸(总尺寸和轴线尺寸及门窗尺寸)和必要的内部尺寸。 (5)标注剖切符号,注写图名和比例。 屋顶平面图 比例1:100

(1)画出各坡面交线、檐沟或女第一文库网儿墙和天沟、雨水口和屋面上人孔等,刚性屋面还应画出纵横分格缝。

(2)标注屋面和檐沟或天沟内的排水方向和坡度值,标注屋石以孔等突出屋石部分的有关尺寸,标注房石标多(结构上表石标多)。

(3)标注各转角处的定位轴线和编号。

(4)外部标注两道尺寸(即轴线尺寸和雨水汇到邻近轴线的距离或雨水口的间距)。 (5)标注墙图索引符号,注写图名和比例。 2.立面图

主要立面及侧立面,比例1:100。

(1)表示出门窗、室外台阶、雨篷等构配件的形成和位置。 (2)注写图名和比例。 3.剖面图(楼梯处) 比例1:100。

(1)剖切到的墙以双粗实线表示,钢筋混凝土部分涂黑表示,可见部分以细实线表示。 (2)确定各主要部分的高度和分层情况,以及主要构件的相互关系。 (3)表示出楼梯的踏步、平台以及固定设备。

(4)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各层楼面标高和屋面标高,标注两道尺寸(即建筑总高及各层层高)。

(5)注写图名和比例。 4.详图

至少要有外墙身详图和楼梯详图 比例1:50或1:20

5.方案、设计说明及主要技术指标

(1)方案说明:简要说明方案特点等。

(2)主要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平均每名学生占建筑面积、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为各房间使用面积之和)。

五、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 (2)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

浅谈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 篇7

1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要点

1.1 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

设计计算书及给排水系统选择是设计人员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的首要任务, 也是给排水设计的核心所在。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参数时, 要注意不能一味扩大设计参数, 要认真负责的做好设计计算书的计算工作。在给排水专业的各相关规范中, 各设计参数往往是一个范围, 如果各参数都按最大值取值, 步步叠加, 最后的计算结果必然与实际偏离较大, 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设计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地域以及用户的用水特点等合理选取, 并认真计算, 精细化设计是给排水节能设计的首要要求。

1.2 充分利用管网压力, 合理选择贮水及加压设备

在城市中, 居民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市政管网压力一般是在0.2~0.4MPa的范围内的, 设计时, 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压力, 较低楼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一般民用建筑用水水压按卫生器具最低工作压力+5米左右的富裕水头进行设计。通常民用建筑用水水压较高的为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 其最低工作压力为0.10~0.15MPa, 因此给水分区最高楼层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15~0.20MPa即可。

现代建筑一般是高层建筑较多, 市政管网的压力难以满足所有楼层的供水需求, 超过市政管网供水压力服务范围的楼层需要二次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压, 在市政水压的基础上进行增压, 也是充分利用管网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该种方式仅适用于供水水量充足、水压稳定的低区, 而且需要得到当地自来水公司的同意。

对于大部分不适宜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低区, 一般均采用贮水箱+增压设备的方式进行供水, 设计时应注意把握四个方面:一、合理选择贮水箱的大小, 避免水量不足和水质污染;二、合理分区, 确保用户用水水压稳定, 又减少能耗;三、供水水泵根据用户用水特点合理搭配, 降低水泵能耗;四、按业态划分供水范围, 便于管理。

1.3 水源的开发利用

建筑给排水最常用的水源为自来水, 自来水水质好, 不需要特殊处理便可满足生活日常使用, 且费用低廉。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杂用水, 如绿化浇撒、景观用水、冷却循环水补水、冲厕、洗车等来说, 其水质偏高, 造成了浪费, 因此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建筑给排水中开发较多非常规水源的一般为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中水回用是将生活污、废水处理成中水后进行回用, 中水回用既减少了自来水的用量, 又减少了建筑物的污水排放量, 可谓一举两得。雨水作为一种天然水源, 污染小、处理成本低, 适用于降雨充沛的低区。由于非常规水源均需要增加水处理设备, 因此给排水设计中, 应充分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合理原则适宜的水源和水处理措施, 最大化的做到节能减排。

1.4 输配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输配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输配水管网合理计算, 使管网流速在经济流速范围内, 同时减少管网中的水力损失, 充分利用水压;2.选用优质的化学管材和高质量的控制阀门, 既有利于节约水压, 降低漏损, 又可减少管道污染, 延长管道使用寿命;3.

热水管道做保温处理, 保温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管道热量的散失, 节约能源;4.合理安装水表, 公共建筑按业态和业主的不同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住宅建筑推广使用一户一表。

1.5 热源的合理选择

热水系统在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中占较大比重, 因此合理选择热源对于建筑节能有很大的意义。分散供热常用的热源一般为电能、燃气以及太阳能;集中供热可选用的热源较多, 包括电能、燃气、燃油、蒸汽、太阳能、工业余热或废热以及各种形式的热泵等。选择热源时, 应因地制宜, 经经济技术比较后慎重选取, 并优先采用洁净、无污染、低能耗的热源。

1.6 供水水温及水质

热水系统设计中应选择适宜的供水水温, 热水管道的内外温差越大、管路越长则热损失就越大,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管道的保温情况和管路长度确定热水的供水水温。同时水源水质硬度较大时, 容易造成加热设备及管道结垢, 从而降低换热效率及过水断面, 对配水点的水温及水压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设计时对硬度较高的源水应采取适当的水质软化或稳定的措施。

1.7 采用节水型用水设备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采用节水型设备, 节水设备一般会对水的流量进行限定, 而且其封闭性能也需要相对较好, 节水设备的大力推广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提高我们生活中的用水效率。建筑室内设计时, 主要是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及各用水终端设备的选择, 在便于使用的同时应选择具有节流、限流功能的卫生设备;建筑室外设计时, 采用节水效果较好的自动喷灌技术。

1.8 利用自控技术节水节能

建筑物的节水节能系统的设计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分区域对建筑物各用水点进行分流量、总流量监控, 适时调整对各区域的供水量, 同时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网的异常漏损。2.对于学校或者事业单位宿舍则可以采取刷卡出水的方式来获取水。3.将自动化温控装置引用到热水系统中, 提高热水机组效率。4.增加液位显示、报警功能, 及时发现水箱、水池等用水点的异常情况,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5.在各水系统中适当增加电动阀门, 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 增加系统的操作灵活性, 实时控制可以实现建筑节水节能的目的。

2.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一方面, 人类对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 科学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节约能源的措施越来越丰富, 对节约能源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给排水设计人员也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断的将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给排水设计中来, 推动建筑的绿色设计、智能设计, 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建筑耗费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为了节约资源, 实现绿色建筑设计, 我们需要从环保的角度入手, 既提高给排水的利用效率又要避免浪费, 从源头到末端, 精打细算, 使建筑物的给排水能耗降到最低。本文就建筑物内部供水系统、供水设备以及用水设备进行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 力求实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亚青.施工临时生产给水节能和节水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0, (7) :157-158

[2]产小琴, 袁志.浅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J].山西建筑, 2011, 36 (13) :149-150

[3]王海桃, 杨海霞.浅谈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J].中国建筑, 2011, 33 (5) :139-14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篇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建筑给排水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合理的给排水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建筑给排水使用人数多,水量大,要求建筑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供水安全和排水通畅以及维护管理的方便。如果建筑中只采用一个供水区,会出现排水量大,管道长,使管道的压力受到损坏,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新型的单立管管道系统或是设置通气管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建筑给排水专业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给排水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给排水在不断派生出各种新的子系统,新技术,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步骤

(1)明确任务。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类型,因此需要全面了解做好设计,然后制定设计任务书.

(2)准备工作。 明确给水管网预留支管位置、数量及供水压力,对设计项目进行准确分类,确定设计范围,设计人员要确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分为区块方案要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综合选取设计方案。

(3)设计计算。 严格遵守设计规范绘制图纸和整理设计文件,从宏观到微观上避免重叠、交叉、冲突,最后是给出计划书。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地漏设置及水封问题。地漏的设置应符合卫生间及其他需经常从地面排水的房间,应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地漏。在实际工程中有许多业主反应房间内气味异常,其实就是排水管道内气体进入室内形成了污染,究其原因就是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如果小于 50mm,无法达到水封的作用。

(2)建筑给水设计中的水系统压力问题。建筑给水设计系可以分为低区供水和高区供水,供水方式采用的基本上是屋顶水箱供水系统。由于建筑的高度较大,难以做到高区供水和低区供水的平衡,一般来说,供水点设置是的难点是整个高层建筑供水系统中的最顶点,该处系统受到建筑结构问题和建筑成本问题的影响。

(3)污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 建筑的塔楼污水在管道技术夹层中不易过于集中,而且影响面较大,雨水的排除集中系统的可靠性低,因此卫生洁具在转换层遇到较宽的梁面需要拐弯,对于位于转换层的洁具排水不宜排入转移管上。在建筑的污水管在技术夹层或裙房吊顶内拐弯时,从弯头出改用给水铸铁管,UPVC 污水立管宜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

(4)建筑给排水的设计问题

1)建筑给水系统的扩建跟不上发展需要,造成一部分的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针对这种状况要不断发展新的供水处理技术,我国的给水行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水源供水很难满足一些建筑设施的供水要求。建筑用水的给水管网布置使部分水源受到污染,大部分地面水厂的处理工艺受到污染影响时,多数采用了深度处理技术,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2)排水工艺需要加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和给水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污水处理工艺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污泥的处理多数采用机械脱水,脱水机械倾向于建立污泥消化池,然后采用活性污泥法,使得污水处理流程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处理工艺上应用生物脱氨原理,在曝气池设计上将二级处理出水再经砂滤或混凝沉淀加深处理,利用污水排放管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3.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优化措施

(1)建筑给水。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给水一般都采用分区进行的。不同的建筑要采用比例式减压阀,它就有其结构简单,工作平稳,使用可靠的优点,同时,为了防止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要推广节水配件和建筑中水道。

(2)建筑排水。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洁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器具的舒适、可靠性有利于达到康健和休闲的效果。连体式低位冲洗水箱漩涡式大便器,噪声低且冲洗效果好,可节省冲洗水量。在通气系统基础上要配置通气阀和特制配件单立管,进气阀可安装在室内立管顶部或横支管上,能够达到防止管道内部气体进入室内的作用。双路通气阀以单路进气阀为主,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要减少立管的数量。

(3)热水供应。热水供应技术在近年来热水供应环节中具有极其明显的发展,热水加热用燃气、燃油热水锅炉,从总体上其效率要高于两次换热。再者就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及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加大了对热水循环回水系统的影响,经济技术水平高,换热效率高。间接加热是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重点,在热水供应方面有利于减少热水耗量,减少热损失,在耐压、耐热、噪声和抗冲击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4)建筑消防。消防给水已逐步采用自动喷水喷头灭火。自动喷水喷头要设置在水灾蔓延通道,不易发现火灾、不易扑救火灾部位,针对建筑物上部消防水压不足和下部水压过高的问题,还需要增加增压消火栓和减压消火栓等新品种。

总之,建筑给排水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多方面的功能要求,随着给排水活动空间的广阔深入,建筑给排水各子系统需要催生新系统、新设备、新材料,高端及低端产品使工程的整合度较好但欠缺严谨,这些也会给排水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9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 目:

单元式多层住宅设计

二、设计资料:

(1)设计一梯两户单元式多层住宅,分别为90㎡(两室两厅)和120㎡(三室两厅)。

(2)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1)卧室和起居室(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卧室不小于10 m²;起居室不小于20 m²。卧室和起居室应有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2)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 m²。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3)卫生间:应至少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便器、洗浴器、洗面器),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 m²。

4)其它:每套住宅应设阳台,并配备地下室。

(3)层高为2.80m,层数为6层,结构型式为砖混结构。

三、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的建筑初步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初步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四、设计内容

用仪器按建筑制图标准规定绘制A2图纸3~4张,完成下列内容:

1.标准层单元平面图(两个单元拼接)比例1:100。

(1)画出厨房、卫生间的固定设备以及卧室、客厅的家居布置。

(2)标注外部尺寸:三道尺寸(即总尺寸、轴线尺寸、墙段和门窗洞口尺寸)。

(3)标注楼面标高。

(4)标注指北针、定位轴线及轴线编号、门窗编号、剖切符号等。(5)注写图名和比例。2.剖面图

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1)绘出剖切到或投影可见的固定设备。

(2)标注室内外地面、楼面、平台面、门窗洞口顶面和底面以及檐口底面或女儿墙顶面等处的标高。

(3)标注建筑总高、层高以及门窗洞口和窗间墙等细部尺寸。(4)标注主要轴线及编号、详图索引号,注写图名和比例。

3.立面图(2~3个单元正立面拼接)组合立面,1个,比例1:100。

(1)表明建筑外形及门窗、雨篷、外廊等配件的形式和位置,注明外墙饰面材料和做法。

(2)标注边轴线及编号,注写图名、比例。4.屋顶平面图 比例1:100。

(1)表示出各坡面交线、檐沟或女儿墙和天沟、雨水口和屋面上人孔、烟囱等位置,标注排水方向和坡度值。

(2)标注屋面标高(结构上表面标高),标注屋面上人孔等突出屋面部分的有关尺寸。

(3)标注各转角处的定位轴线及编号。

(4)外部标注两道尺寸(即轴线尺寸和雨水口到邻近轴线的距离和雨水口的间距)。

5.外墙身大样图

1个,比例自选。

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节点,表示清楚各部分的构造关系,标注有关细部尺寸、标高、轴线编号以及做法说明等。

备注:屋顶平面图或外墙身大样图可视自身情况任选一个完成。

五、参考资料

1.本书第2部分:2.2住宅设计指导。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0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老师指导下,每个学生了解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独立完成一项民用建筑工程的建筑方案设计任务,绘制建筑方案设计的平、立、剖面图。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小学教学楼;

2、建设地点:某小学校园内,位置见附图;

3、建筑面积:2800~3200㎡;

4、建筑层数:1~4层;

5、功能要求:教学楼主要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组成,要求功能布局合理、采光均匀、通风良好、交通流线清晰,满足日照、噪声控制要求;

6、主要功能用房配比要求:(1)、普通教室:12个班级,每班45人1间,每间61~66㎡(使用面积);(2)、专用教室: a)、自然教室:1间,86㎡,仪器标本准备室:1间,43㎡; b)、劳动教室:1间,86㎡,劳动教具室:1间,30㎡; c)、书法教室:1间,86㎡; d)、美术教室:1间,86㎡,美术教具室:1间,23㎡; e)、计算机教室:1间,86㎡,计算机教室附房:1间,43㎡; f)、音乐教室:1间,73㎡,乐器室:1间,30㎡; g)、电化合班教室:90人,150㎡(含附属用房30㎡);(3)、教师办公室:每层设单开间2间或双开间1间;(4)、卫生间:每层设带前室男女卫生间各1间;(5)、底层设门厅(含门卫值班室);

7、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版);

3、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

4、《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四、设计内容与图纸要求:用铅笔绘制A2图纸(非描图纸),1/100,完成下列内容:

1、各层平面图: 要求注明轴线、三道尺寸与必要的内部尺寸、门窗大小位置与门开启方向、房间名称、剖切线位置、图名与比例,表达清楚楼梯、室外平台与踏步、室内外标高等;

2、立面图:1个主要立面,要求注明两端轴线,表出门窗洞口高度、层高、总高和楼地面、屋面标高、图名与比例;

3、剖面图:要求注明两端轴线,表出门窗洞口高度、层高、总高和楼地面、屋面标高、图名与比例;

4、设计说明:简要的设计意图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 篇11

【关键词】管路敷设;管材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建筑型的生活区设计趋向于高层住宅组合,不单追求立面美观,而是追求合理布局和设计,特别是在市场的浪潮中,空间不断扩大,其复杂性,层数的增加,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一些住户的排水口冒气的现象,特别是在排水管半堵塞的情况下,致使住户室内的物品浸泡,造成损失,给业主双方带来了麻烦,发生纠纷。因此,作为排水设计师,设计上除了符合各方面规范和卫生之外,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供水和排水方式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合理性优化设计进行研究。

1.建筑给排水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1排水系统

首先,对于排水市政条件较好的小区,排水接纳点的较低。半地下室的标高低于室外的地面标高,其排水是否能直接排入室外的雨水。根据排水管道的连接方式及敷设坡道,半地下室的排水可以靠重力流排水市政的雨水。新建的小区按这种方式排水可行,排水管道内沉淀物及树叶等得积聚,在暴雨及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半地下室的地面就会出现冒水,淹没及破坏室内建筑。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地8.2.11地下室、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应设置集水设施用污水泵排出。下沉式绿地或地面、当标高低于雨水井处的地面标高时,而应采用提升设备提升后排入室外排水管网。

二是在底部厨房的排水支管上增设排水回阀,设于厨柜内方便检修。而底部阳台洗衣机的排水地漏则选用塑料无水封磁性翻斗式地漏。同样在不设洗衣机的阳台也全部采用塑料无水封磁性翻斗式地漏,因此很多地方的市下排水部门都要求阳台的排水要接人废水管网。

1.2给水系统的压力问题

建筑的给水系统按竖向分区分为高低区供水,有的也采用高位水箱供水。高区供水普遍采用高位水箱或者屋顶水箱供水。

最低处静水压的问题:分区时要考虑做到系统平衡。例如在设计建筑高度82m的写字楼时,有一方案把给水系统分区时将1~11层分为低区,12~25层分为高区。高区水箱设在25层,供水高度达到80m,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达到800kPa,超过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所推荐的设计值(350~450kPa),从而导致用水时水花飞溅及,造成舒适度降低还带来安全隐患。

最不利供水点静水压供水静水压力较低,出于建筑结构和建筑成本的考虑,从而导致高区最不利供水点压力偏低,使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时经常出现无法开启或无法关闭的现象。在带有气压罐的变频供水系统中,但压力提高后,最低处静水压又太高。针对此给水系统压力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给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建筑物高度较高时结合规范给定的设计值将给水系统分为三个区或多个区,以满足用水安全。

(2)在进行方案选用时出现静水压力过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应考虑到在使用时水压过大,经分析校核后在接近规范规定的设计值位置加装比例减压阀。比例减压阀能适当减低静水压力,解决了水压过大的问题。

1.3热水系统的管路、压力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热水系统设计中,如何保证每一用水点能随时用到合适的热水,是一个很考究人员的问题。依据多年的设计心得,采用该布置能保证热水水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管理等工作省去很多细小烦琐的麻烦。

高层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存在排气和热水膨胀问题。向上供水时,压力向上逐步减小,因而溶于水中的气体也随着压力的变小而逐步分离出来,使热水不能正常循环,导致用水点不能正常出水。保证系统压力正常的作法是,由水加热器引一条膨胀管至供应冷水的水箱顶部,可将多余的水溢到水箱。

1.4高层建筑卫生间的异味问题

有异味的因:主要是排水管管道逸出的异味。高层建筑的排水管道,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内的异味是可以通过通气管道排走的,但如果洗手间排水管道设计不当,极易逸漏。异味的处理:关键要处理好排水管道的设置问题:排水系统应设专用通气管,若卫生器具本身不带存水湾,排水管道在设计和施工时一定要设存水。存水弯的水封不小于60mm。

1.5屋顶雨水、家用空调凝结水的排放问题

常见的现象是屋顶雨水与阳台雨水或家用空调凝结水一根管排放时,阳台雨水、直接排入雨水井。这样会出现情况况一是当合用管道排水不畅或排出雨水井管道堵塞时,情况二是阳台地漏水封易干涸,室外窨井中的有害气体会通过地漏或空调冷凝水管上的排水三通进入室内。另外,排水声会通过水管传至卧室。所以,应遵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第4.9.12条:建筑阳台排水系统应设置,建筑阳台排水宜设置,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排入明沟、窨井等。这样能杜绝屋面雨水从阳台地漏溢出,家用空调凝结水的排水管也可参照阳台排水管的设置。

1.6屋顶消防水箱出水管上止回阀应水平安装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第3.4.8条规定:“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应能在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自行关闭”。是说,重力或弹簧力的作用方向与阀瓣或阀芯的关闭运动方向应一致,才能使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关闭。当屋顶消防水箱出水管水流自上而下,其阀瓣的关闭方向向上,而阀瓣的重力作用方向却是向下,起不到止回作用。会出现消防泵运转正常,但顶层试水栓压力不够的情况,进入消防水箱。这时止回阀应水平安装,低水位至止回阀的所形成的水压止回阀开启所需阻力。

1.7高层建筑重力排水管材选用不符合

错误是:高层建筑重力流雨水管选用普通PVC—U排水管。对于雨水排水管材的选用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第4.9.26条规定:“重力流排水系统高层建筑雨水排水管材宜采用承压塑料管。”据厂房的资料表明,普通PVC—U排水管承压较小,不适合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以往很多施工单位抱怨,无法完成灌水试验,灌水到一定高度,水就要从雨水管伸缩节处渗出,根本无法满足验收规范要求。普通PVC—U排水管承受不了满管时的水压。因此,规范推荐高层建筑雨水管采用承压塑料管、钢塑复合管,也能从根本上解决渗水问题。

2.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朝着优美和使用功能要求更高的方向发展,给排水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施工必须进步。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给排水设计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寻求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满足民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需要,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个环节,尽量采用新材料、新型设备,以充分利用其环保节能的优点,完成人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为人类在未来社会中环保这一永恒主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S].

[2]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

[3]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谈住宅建筑生活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篇12

关键词:住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选购居住场所时不仅对住宅的使用面积需求变大,而且还对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分布和设计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工程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安全,又要尽量地减少建设投资费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很好地掌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各项法规、规范及规程,并严格遵守,做到灵活运用。接下来结合多年来的工程设计经验谈谈住宅建筑中生活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几点体会。

1 给水系统设计

1.1 水源

能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供给的部分都采取直接供给,当压力不够时采取二次加压进行分区供水。

1.2 供水方式

1)直接供水方式:当室外给水管网提供的水压、水量和水质都能满足建筑要求时,可直接把室外管网的水引向建筑内各用水点,这样可充分利用外网提供的条件进行供水。2)单设水箱的供水方式:当市政管网提供的水压在大部分时间内能满足要求,仅在用水高峰时间出现水压不足,以及建筑内要求水压稳定的情况下,并且建筑物具备设置高位水箱的条件下,可设置高位水箱。当室外管网提供的水压有剩余时向水箱进水,当室外管网提供的水压不足时水箱出水,以达到调节水压和水量的目的。3)设置水箱和水泵的供水方式:当室外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室外管网允许直接抽水时,建筑物有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的条件下,水泵自外网直接抽水加压,利用高位水箱稳压和调节流量,在外网水压高时也可直接供水。4)设置水池、水泵和水箱的供水方式:当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考虑采用此种供水方式:a.外网水压经常不足,且不允许在室外管网直接抽水;b.外网不能保证高峰用水,同时用水量较大;c.要求储备一定容积的水量。5)气压装置供水方式:外网提供的压力经常不足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可采取水泵抽水加压,利用气压水罐中气压变化调节流量和控制水泵运行的供水方式。6)设有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的供水方式:变频调速水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系统中扬程发生变化时,压力传感器不断向微机控制器输入水泵出水管压力的信号,若测得的压力值大于设计供水量对应的压力时,微机控制器即向变频调整器发出降低电流频率的信号,从而水泵转速随之降低,水泵出水量减少,水泵出水管压力下降;反之亦然。也就是水泵出水管内压力值以大于或小于标定的扬程为依据,并始终控制在离标定扬程上、下不大的范围内。此种供水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运行可靠、稳定;耗能低,效率高;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对管网系统中用水量变化适应能力强。

2 排水系统设计

2.1 排水系统

1)目前对于多层住宅一般采用底层单独设置污水管排至室外,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排水管堵塞而引发一层污水溢出的情况发生,减少邻里矛盾,2层及2层以上设置排水伸顶通气立管排水。

2)对于高层住宅的排水管道设计一般采用排水立管与专用通气管相结合或者单立管排水系统。

3)很多开发商、业主为了使建筑物外立面整洁美观而要求空调冷凝水采取有组织排放。空调冷凝水管一般靠近空调室外机设置,管底端距散水150 mm即可。

2.2 排水横管布置分为同层排水和隔层排水两种形式

1)隔层排水是指本层的排水支管穿越楼板,在下一层连接至排水立管的排水方式。这种形式的卫生洁具及管道安装施工方便,但是由于排水支管穿越楼板使得私有住宅的产权完整性缺乏界定,也在管道穿楼板处留下渗漏隐患,另外一旦管道发生堵塞,检修管道得进入楼下住户也造成了诸多不便。

2)同层排水指本层的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排水支管及排水横管在本层户内与排水立管连接的排水方式。其优点在于楼面上不做预留洞,施工方便;房屋产权明晰;同层排水的管道布置在楼板上,被回填垫层覆盖后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从而降低了排水噪声;管道检修可在本层内进行,不干扰下层住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同层排水要求楼板下沉,下沉楼板需要现浇混凝土并做好防水层;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地漏以及排水弯配件,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

2.3 特殊单立管排水方式

一般的排水系统是由排水主立管与专用通气管组成的双管制或三管制的排水系统。下面列举出几种特殊单立管排水方式。

2.3.1 苏维脱单立管排水系统

这种系统是指排水横支管与排水立管采用苏维脱特制配件相连接的单立管排水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配件:混合器和跑气器。混合器装设在立管与每层楼横支管连接处,其作用是限制立管内的水流及气流的速度,并使从支管流来的污水有效地同立管中的空气混合。跑气器也叫做汽水分离器,装设在立管底部、立管与横干管连接处、立管底部和偏置连接的立管起点、上下层间立管偏置连接处。其作用是在排水水流沿立管呈旋流先流经异径弯头的较小口径部分后再流经异径弯头的断面逐渐扩大的部分,利用这种扩容方式保留相当大的空气通道,使异径弯头以下的横管不会形成满流。

2.3.2 旋流式单立管排水系统

旋流式单立管排水系统是由各个楼层排水横支管与排水立管连接起来的旋流排水配件和装设于立管底部的特殊排水弯头组成。其特点是立管中的管心气流与各层楼横支管中的气流连通,并且通过伸出屋顶的通气管与外界空气相通,还将通过立管、支管及干管中的气流连成一体贯通大气,保证系统中压力的稳定,使得系统中压力波动很小,防止了水封的破坏,提高了立管的排水能力。

2.3.3 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

这种系统由螺旋管和偏心进水三通组成,污水从横支管进入竖管或从上层向下流动时,是沿螺旋线旋转下落,管内壁形成较为稳定而密实的水膜旋流,在管中心形成一个通畅的空气柱,因而减小了水流碰撞,稳定气压波动,降低噪声,备受用户欢迎。

2.4 地漏及水封装置

地漏是排水管道上可供独立使用的附件,它不但具有排泄污水的功能,装在排水管道端头或管道节点较多的管段可代替地面清扫口起到清通作用。为防止排水管道的臭气由地漏逸入室内,地漏内的水封形式和高度是决定地漏结构质量优劣的指标。地漏一般分为普通地漏、高水封地漏、带洗衣机排水管插口的专用地漏、带网筐地漏、侧墙式地漏、密闭式地漏、双箅杯式水封地漏以及多用途地漏。根据不同性质建筑物功能的需要,灵活使用。

3 管材及附件

塑料管作为一种新型化学管材,在全国已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加快了民用建筑“以塑代钢”的步伐,它具有耐腐蚀、不结垢、无污染、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解决了水质的二次污染,是理想的优质管材。但随着塑料管业的发展,一些金属复合塑料管也逐渐体现其自身特点,复合材料管兼有金属管和塑料管的优点,尤其是高层建筑给水立管,由于在支管连接处累积变形大,容易断裂漏水,所以立管一般采用金属管或钢塑复合管。所以在选用管材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理、安全的管材是广大设计人员应着重考虑的一环。

4 结语

随着各种住宅建筑拔地而起,其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设置至关重要。因此,在给排水设计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设计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并努力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住宅建筑设计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S].

[2]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

[3]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M].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2014 篇13

一、设计地段:

A.绍兴柯桥水乡浙东运河沿线“龙舌嘴”。B.曲阜明古城南“新儒学文化区”内。C.喀什艾提卡尔大清真寺西侧。D.北京成贤街国子监南。E.北京建国门外古观象台南侧。

(从以上地段中任选一个;也可以自选地段,但需指导教师认可。)

二、设计内容和使用面积分配:

总建筑面积≤4000m2(允许±5%误差)1.展藏部分:2400m2(占60%),其中: 展览陈列面积:库藏面积=5~6:1 展览陈列部分需包括:(1)100人多功能放映厅

100~150m2

(包括控制室、储藏间,可采用人工照明和空调)(2)临时展厅

≥200m2

库藏部分可为开放库(3)封闭库

≥100m2

需设计一定规模的室外展览空间。

2.观众服务部分:600m2(占15%),需包括: 门厅,咖啡厅或茶座(含食品小卖或吧台)、图书和纪念品销售,以及售票、值班、小件寄存、问讯服务、男女厕所等内容,各项面积可自行掌握。

3.研究、办公和机房部分:600m2(占15%),需包括:(1)研究室或小型研究厢若干

共60m2 共100 m2 30 m2 共60 m2 共30 m2 30 m2 15 m2(2)阅览室及开架库(可对观众开放)(3)学术活动室1间

(4)藏品工作室3~4间(5)馆长室1~2间

C-1(6)小型会议室1间

(7)接待室1间

(8)总务室1间(9)储藏室 m2 共30 m2 30 m2 20 m2 共100 m2(10)消防及安全控制室(11)变配电室(12)其他机房

此外需设内部使用的男女厕所。

三、设计要求和教学目的

(一)设计要求

1.设计规范要求。查阅并严格遵守下列规范中的有关条款:(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14)》

(3)参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2.规划设计条件。遵守具体建设地段的有关要求:

A地段.建筑退用地红线:各向均后退3m。允许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数目:东/1个、西/1个。

B地段.建筑退用地红线:北退20m、西退10m。允许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数目:北

/1个、西/1个,且需距离道路交叉口≥60m。建筑控制高度:≤14m。

C地段.建筑退用地红线:北退5m。允许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数目:东、北/各1。D地段.用地内需保留≥5000m2的集中绿地。允许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数目:南/2个;

建筑控制高度:距用地北红线10m内檐口高度≤3.5m,坡顶高度≤6m;用地其他范围内建筑高度≤10m。

E地段.建筑退用地红线:东10m。允许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数目:东/1个。3.经济、技术要求: 建筑造价和结构形式不加明确限制,建筑标准可以较高;展藏部分可采用空调,但提倡自然通风和采光。

(二)教学目的

1.树立较全面的建筑观。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小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学习综合把握影响建筑的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功能„等诸多因素的能力,建立从限制中创造、从城市、建筑、园林整体的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进行单体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方法。

C-2

2.强调人与环境的意识 从外部环境看,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等)、人工环境(城市、道路、邻近建筑物等)、人文环境(文化习俗等),进行建筑“场所”的创造。从内部环境看,注重博物馆的展出环境,注重人与展品的关系。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来进行空间和流线设计,并设计好展品展示的物理环境(如采光、照明、通风等)。提倡考虑无障碍设计。3.强调建筑的类型特色 博物馆作为一类重要的文化建筑,往往具有社会、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应结合具体地段,发掘博物馆在建筑文化和艺术上的特色和潜力。4.强调广义的创造性。广义的创造贯穿设计的始终,设计的任何前提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创造的契机。作为较高要求,本课题希望设计者首先要有一个设计观念和构思上的“创意”,并在更广泛的范畴加以体现。例如,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诠译、功能上的创意、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意等等,而不仅仅局限在造型和手法上的创新。

四、图纸及表现要求

1.图纸规格

(1)图纸尺寸:750mm×500mm(误差小于±10mm)。(2)图纸张数:4(±1)张(3)表现方式:

允许使用复印、打印、拼贴。计算机绘图等方式; 允许使用模型照片;

禁用外文字,房间名称禁用编号表示;

全部图纸(包括最后的和剪贴的)均为不透明白纸。

(4)每一套图纸须有设计者统一的图名、图号和图标。2.图纸内容

(1)总平面图(1:500或1:1000)要求: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注明层数;画出室外环境布置;注明建筑出入口的性质和位置;正确表现建筑环境和周围道路的交接关系;注指北针和风玫瑰图。

(2)各层平面图(1:200或1:300)要求:首层表现局部室内外关系;画剖切标志;各层平面及同层高差变化应注

C-3

明标高。

(3)立面图(1:200或1:300)要求:不少于两个立面,其中至少一个立面能看到主要入口。

(4)剖面图(1:200或1:300)要求:不少于两个剖面,应该能看到主展区;应注明室内外、各层楼地面、建筑檐口和最高点的标高。

(5)透视图 要求:不能以模型照片替代。

(6)设计说明 包括:A、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等。B、设计构思说明。

C、设计人和辅导教师姓名、交图日期(注于每面纸背面右下角)

(7)在满足前6项要求的前提下,增加的内容不限。

五、设计进度

设计时间总计为8周,从第十一周到第十八周。第十一周,讲题、收集设计资料;

第十二周,设计一草(主要包括总平面和平面图);

第十三至第十四周,设计二草(内容包括总平面、平、立、剖面及必要的分析图); 第十五周,设计三草(正式草图)(所有图纸及技术经济指标); 第十六周至第十七周,绘制正式图; 第十八周集中评图。

六、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No.1、No.4的有关部分。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的有关规范。3.《博览建筑设计》参考资料,邹瑚莹改编。

4.《博物馆建筑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硕士论文·韩宝山)

《博物馆与观众》(硕士论文·曲敬铭)

5.《The New Museum Architecture》D.Davis, 1990, Cross River Press 6.Free Spirit in Architecture.Omnibus Volume, Edited by Andreas Papadonis

C-4

7.New Forums: Architecture in the 1990s.Philip Jodidio 8.New Museums.Catherine Donzel 9.Museum Architecture.Justin Henderson 10.The Architecture of Museum.Franciseo Asensio Cerver 11.世界博物馆大观,黎先耀,张秋英 编著 12.贝聿铭传,[美]迈克尔·坎内尔著 倪红卫译 13.贝聿铭的艺术世界,黄建敏著 14.The Museum Architecture of Frankfurt 15.Towards a New Museum, Victoria Newhouse(北图新书阅览室 2-99 TU 242.5 N54)16.Contemporary Museums(北图新书阅览室2-99 TU 42.5 C76)17.《世界建筑》相关资料 18.《建筑学报》相关资料

19.《建筑师》9712第65页“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创作观念及设计手法 曾坚 黄磊” 20.《华中建筑》9903第90页“当代博物馆建筑发展趋向 程世丹”

七、评分尺度

1、平时成绩10%

2、功能关系25%

3、建筑造型20%

4、技术分析10%

5、空间环境15%

6、图面表现20% C-5

C-6

C-7

C-8

C-9

C-10

上一篇:财务经理辞职信模下一篇:学业水平考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