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申请书(精选2篇)
一、平价商店建设的必要性
(一)百姓得实惠
在平价商店建设中坚持“让利惠民”原则不动摇,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平价店每天必须提供至少15个品种的蔬菜低于市场价不少于15%的幅度让利销售体现惠民,粮油肉蛋至少各一个品种以低于市场价不少于5%的幅度让利销售。各农产品平价商店做到严格规定让利惠民,而且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平价商店在规定的基础上主动加大让利品种的数量和让价的幅度。如2014年南通全市17家平价商店,平均每天每店让利品种20个左右,平均让利幅度达到20%以上。惠及人数约100万,每户每月如从平价商店买菜可减少支出100元,占月蔬菜消费支出的20%左右。
(二)抑价见效果
平价商店建设不仅要主动让利惠民,还要通过示范和幅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使其他经营者合理制定菜价。因此,应在平价商店建设中努力做好商店的选点、布点,坚持贴近中低端消费群体,消费层次相对较低的社区,以及交通便利和“东、西、南、北、中”地域空间合理分布的原则,并采取足量投放和宣传跟进,给其他经营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促使其主动放低身价,适当调低经营蔬菜的价格水平惠及市民。平价商店开办以来,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提升,其他经营者由观望、跟踪到跟进,由初期的平价商店看市场到现在的市场看平价商店的角色转换,一些菜市场根据平价商店的价格主动调低菜价争市场、争客源,平价商店的“价格洼地”抑价作用不断增强。
(三)企业增效益
平价商店开业以来,均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态势:平价商店带给企业的附加效益明显:平价直销店直接提供市场信息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平价超市通过平价带来了更多的客源,据某超市测算,挂牌前后客流量增加了约20%,蔬菜销量也有较明显的增长,少的30%左右,多的翻倍,其他商品的销售相应得到了带动,企业规模效益明显。
二、建设平价商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平价商店作为新生事物萌生于菜价持续走高推动物价上涨的时代和背景之下,在落实国家、省调控物价要求下初显身手,但如何能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则需要理性认识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平价商店建设。
(一)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是破解“二个不可避免”难题的需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长期面临‘两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价格出现上涨趋势不可避免。二是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资源性产品价格、劳动力工资和环境保护成本等上涨的趋势不可避免。”“两个不可避免”说明,加强价格调控、稳价安民不仅任务艰巨,而且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改革和发展需要包括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良好价格环境,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必须注重农产品等基础性产品价格的稳定。稳物价需要稳菜价,稳菜价关系稳物价,菜价同时还影响到民情和民心。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使平价商店这一产销直接对接,将压缩中间环节节约的流通成本通过低价的形式让利给百姓,并对平价商店周边经营者的价格产生长期作用,将有利于在“两个不可避免”的前提下使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可控。
(二)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稳价能力的需要
当前,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已经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放开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既关系到政府物价调控目标的实现,又拷问着政府驾驭市场的能力。加强价格调控,提高调控的效果,必须既要有超前性,又要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有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平价商店参与市场经营,能及时地捕捉市场价格行情,通过预警作用的发挥,为政府调控预期服务。平价商店可以直击市场调控的重点,通过有效的货源组织投放来调节市场供求。平价商店可以通过自身的让利,以及带动和影响其他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为整个市场价格的稳定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既是平价商店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建好这一调控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价格调控、增强政府价格调控能力的需要。
(三)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是促进平价商店稳健发展的需要
平价商店要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同其他企业一样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管理制约机制,为其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平价商店的建设必须得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再加上平价商店自身的努力探索,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的效益也才能不断提升。但当前还存在着不利于发展的现象,如布点难、规模小、效益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针对平价商店企业属性和平价特性,从政策、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制定有关的扶持政策、管理机制和制度等,有利于为平价商店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四)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是政府部门服务民生树形象的需要
菜价影响物价,物价牵动民心。面对菜价持续走高,助推物价上涨的情况,平价商店的建设不仅菜农、经营者和市民三得益,而且为政府调控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调控新思维,不失为破解“卖菜难、买菜贵”这一难题的好途径。建立平价商店长效机制,做大做强平价商店,让更多的菜农和市民得益,是政府服务民生的具体体现和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树立了服务民生的形象。
三、平价商店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平价商店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幸福菜篮子平价惠民生为主题,以影响力提升、管理力提升为主线,以建商店、建平台、建制度、建规划为抓手,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将平价商店建设成落实宏观调控稳价的有效载体、实现便民惠民的品牌工程、价格监测预警的重要平台,服务幸福菜篮子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围绕平价商店建设思路,平价商店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为“四个机制”:
(一)布点机制
照顾中低收入群体免受或少受高菜价影响是平价商店建设的目的之一,为此,平价商店在选点和布点上应坚持“三优先、三不建”的原则。“三优先”,即中收入群众集中居住社区,特别是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居民居住区建平价商店优先,让易受菜价影响且对菜价影响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弱的群体不因菜价的过高而免受或少受冲击;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建平价商店,让更多的居民在有限的平价商店资源的情况下享受到平价商店带来的好处;在新建的小区优先建平价商店,让购菜消费不方便的群众能方便消费。“三不建”,即过度靠近现有的菜市场、高档的小区,面临周边拆迁和经济效益差不能持久做到平价的不建。
(二)监管机制
正确处理好建与管的关系,做到既要建,更要管,以管促平价,以管促提升。平价商店监管机制建设应做到“三化”:
1. 系统化。
围绕“基础管理、平价惠民、价格公示、情况报送”等,分别设计相关并细化的考核内容,做到监管、考核的内容与要求明确,使监管和考核工作既系统又全面。
2. 信息化。
随着平价商店总量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过去的人盯人战术不仅成本高、效率差,而且由于人手不足,也不能做到及时监管和监管的经常化,要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的监管事项以机代人进行监管。
3. 动态化。
建立动态跟踪监管体系,对平价商店运行进行动态跟踪,确保平价商店要求常落实、惠民常兑现。
(三)长效机制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平价商店绿色通道政策、用电用水价格优惠政策、一次性资金补贴政策等的同时,还要考虑新的扶持政策:如随平价商店由增量为主向增效为主,一次性开办补贴资金是否可逐步转换为奖励激励资金;再如将平价商店用户纳入统一规划,作为公共配套的范围,用于直销店、便利店、配送站的建设,以减少平价商店的运行成本压力;又如,平价商店经营蔬菜副食品等可否享受个体户经营农产品缴税同等待遇等。
2. 建立有进有退制度。
按照“进入严把关,退出真落实”的原则切实把好进退关。在进入环节,要把好质量关,既要看基础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又要看平价惠民能否做到,还要看是否能够长效和长久,对抗风险能力差、经营场所不稳定的一律拒入等。在退出环节,要严格按照考核得出的公正结果进行评判,对确实不符合平价商店要求经责令整改又不能达标,以及一票否决的对象要实行劝退和强退,做到不姑息、不迁就。
(四)沟通机制
农产品平价商店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政府稳物价、惠民生的一项全新的举措,省政府对于平价商店建设建立了物价调节基金制度,农产品平价商店整个建设、运行过程涉及物价、商务、工商、农委、供销等部门,各行政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达到认识一致、目标一致,形成合力,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应该要利用媒体,从积极方面大力宣传平价商店建设工作,通过媒体的宣传,让群众和社会认识并接受这一新生事物,达到引导整个市场价格的目的。
摘要:“菜篮子”工程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民心工程,江苏省2011年起开始在全省推进农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如何坚持“让利惠民”原则不动摇,需要理性认识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平价商店建设。应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的思路,通过布点、监管、长效、沟通机制,将平价商店建设成落实宏观调控稳价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农产品,平价商店,长效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志歧.大力推进平价商店建设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3,(2).
发文文号: 粤价[2011]79号
发文部门: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粮食局,广东省物价局,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11-4-1
1编辑时间: 2011-4-1
2实施时间: 2011-4-11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广东
发文内容:
各地级以上市物价局、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局、工商局、粮食局、供销社,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农业和渔业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佛山市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市场安全监管局、供销社:
经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粤价[2011]39号)(以下简称粤价[2011]39号文)对平价商店的设立及资质认定做了明确规定,各地应严格遵照执行。为进一步加强平价商店准入管理,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平价商店资质认定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除粤价[2011]39号文规定的设立方式外,平价商店可通过以下方式设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设立的直销门店或者在超市设立的农副产品专营区;
(二)农贸市场设立平价市场或者在超市、农贸市场内设立的农副产品专区(专柜);
(三)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的个体经营者设立的直销门店;
(四)各级政府和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所有及投资建设的国有或集体性质的市场或市场内设立的农副产品专区。
二、申请设立平价商店,应当具备粤价[2011]39号文规定的资质条件,并符合以下规定:
(一)“农副产品平价商店”、超市内设立的“平价农副产品专营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设立的“平价蔬菜交易区”、以农贸市场形式设立的“平价农贸市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直接设立的直销门店的经营面积,原则上分别不少于100平方米、50平方米、3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及20平方米;
(二)以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为主营项目,具体类别和品种须符合《关于平价商店经营平价商品实行目录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三)所经营的平价农副产品符合国家和省质量安全标准。
三、平价商店资质的申请、审核和认定,应当按照粤价[2011]39号文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同时执行以下规定:
(一)申请设立平价商店的,申请人还应当填写并提交《平价商店设立申报表》(见附件),申报表应加盖申报单位(企业)公章;
(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定平价商店资质时,应当对平价商店的经营范围以及所经营平价商品的具体类别和品种登记备查;
(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平价商店资质予以认定的,应当在认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该平价商店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价格主管部
门予以认定的,应当同时报省物价局备案;
【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申请书】推荐阅读:
农副产品门店制度09-25
农副产品的订购合同06-09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样式)05-01
浦口区农副产品买卖合同06-20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调查报告12-01
农副产品非转基因证明03-30
上海地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情况04-24
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09-29
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1-08
农副食购销合同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