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安全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及其危害。
2.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能够判断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3.掌握并运用正确方法,有效预防艾滋病。4.理解和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5.响应世界艾滋病日号召,加入红丝带行动。二. 教学重点
1.洁身自好是防御艾滋病的坚固基石。2.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要关爱艾滋病患者。三. 教学难点
1.能判断可能导致传染艾滋病的情况,知道如何预防。2.能理解艾滋病患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情导课
师:大家已经在课下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的预习情况。谁能告诉老师,红丝带代表了什么?
生:每年的12月1日,当你在胸前别上一条折好的红丝带,它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一条飘动的红丝带表示了对全世界艾滋病病人的理解和支持。
生: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给这两位同学各加一分。出示课件一:艾滋病*珍视生命的美丽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步感知,科学认识艾滋病 1.任务呈现
出示案例:“人人都躲着我,你却没有„„”看得出来,她很感动。“我这些事情从来没和别人说过„„”这是艾滋病患者李茹和记者的一段对话。
“那时丈夫突然浑身皮肤溃烂,我陪他赶到百十里外的省城医院,化验结果显示,丈夫得了艾滋病。医生让我也化了验。结果出来后,我整个人都蒙了。我被丈夫传染上了艾滋病!丈夫是为了还债偷偷去私人采血点卖血而染病的。只过了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其实不光是我们夫妻,就连两个孩子也是被感染者。”
“直到现在,两个孩子还不知道他们得病的事。想着在家的两个孩子,我当时思想压力特别重,觉得生活从此拐进了死胡同。自己的孩子不久也将会成为艾滋孤儿,谁来照顾他们? 社会能接纳他们吗?他们会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吗?最后我甚至想要和两个孩子一同自杀,这样就没有痛苦了,不必忍受孤独和悲惨„„” 问题:你从材料中读到了什么? 2.自主学习
学生读完材料之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谈谈对艾滋病的认识。3.展示交流
学生:“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地伤害,会导致死亡,并且无法治愈”“艾滋病使患者心里感到孤独痛苦,并且会破坏家庭”“家庭被破坏,长期下去,社会也会受到威胁”“我们要远离这些艾滋病人,以防被传染”“„„”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讲了很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地畏惧这种可怕的疾病。确实,艾滋病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都带来很大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究竟什么是艾滋病?
(出示课件二)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最终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从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出示课件三,艾滋病患者分布图,在中国迅速蔓延示意图)
任务二: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常见行为
1.任务呈现
问: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⑴、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⑵、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⑶、共用注射器吸毒。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⑸、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⑹、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⑺、不安全性行为。
⑻、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⑼、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⑽、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⑾、被蚊虫叮咬。⑿、艾滋母亲哺乳。2.自主学习
学生分小组讨论,做出判断。3.展示交流 学生给出答案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师:根据预习的内容说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
师:你能举出一些常见的危险行为吗?
任务三:掌握并运用正确方法,有效预防艾滋病。
1.任务呈现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避免艾滋病感染呢?
(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避免艾滋病感染呢? 2.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学代表发言。3.展示交流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不到消毒得不到保障的诊所、医院去接受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或美容院理发;.刮脸刀,电动剃须刀每个人自备专用;牙刷必须每人一把;救护流血伤员时,要防止血液直接粘在自己的皮肤或者粘膜上;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2)不和艾滋病患者共用牙刷;告诉妈妈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美容针具;如果牙痛、擦伤等,一定要到正规合格的医院就诊„„
任务四: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响应世界号召 1.任务呈现
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艾滋病,那我们当我们遇到艾滋病患者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呢?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和经历,说出自己的想法。3.展示交流
师生交流:平等、友爱、共享人生,消除偏见,反对歧视。具体行为如下:
(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
(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就医等;
(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
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师:其实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艾滋病的防治,我们每年的艾滋病日是12月1日,每年都有一个活动主题,比如:2010年:普遍可及和人权 ;2011年: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2012年: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防御;2013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权益,责任,落实
师:(出示课件图片)社会各界都非常地关注艾滋病患者,并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那么,你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是否可以给他一个拥抱,共进一次午餐?是否可以递给他一杯水?„„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谈一谈吧。
生:我可以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让更多的人们接纳艾滋病患者。生:„„
三、课堂小结 师:谈谈你的收获?
生:洁身自好、平等对待、关爱患者
师:大家不该再畏惧艾滋病患者,伸出你们的双手,帮助他们,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作为即将步入青年的我们,即将成年的我们,也要洁身自好,让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绽放出它应有的美丽光彩。
最后,请大家一起唱响《爱在阳光下》,同时请大家跟着老师折起红丝带挂在胸前,让我们行动起来,自尊自爱,关爱艾滋病患者。
一、教具设计
课本、多媒体设备、红丝带
二、板书设计
艾滋病*珍视生命的美丽
一、科学地认识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
三、如何让预防艾滋病:洁身自好,正确预防
4.1.1.1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
4.1.1.2 离开检测点时,应脱去防护服。每次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4.1.1.3 当操作含有HIV的液体(样品或病毒培养液)或液体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性的(如塑料)围裙。
4.1.1.4 当发现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1.2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应配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条件允许的话可配安全防护眼镜及冲洗眼睛的装置。
4.1.3 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应配备专用的工作鞋,鞋面覆盖足背,鞋底防滑。
4.1.4 个人保健
4.1.4.1 高标准的个人保健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1.4.2 进检测点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1.4.3 进入检测点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4.1.4.4 离开检测点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4.1.4.5 严禁在艾滋病筛查检测点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2 检测点管理要求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册1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围绕知法——懂法——用法。
课堂中我先从理论知识入手,然后引入具体活动分别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基本的要求。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等。本课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自己创设情景,注重学生体验,通过案例分析,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是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
分析这一节课的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的情景有点少,让学生自己举的案例有点浅显,例如司法保护方面的内容学生仅仅是认识一个少年法庭、对违法的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等,老师引导有点欠缺。
二、学生表演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合作讨论的也很激烈,可愿意展示的人却不多,缺乏胆识,老师需加强鼓励和引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围绕打造幸福课堂的最终目标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 反思二:
对照本课的三维目标达成及设计意图与学生实情的融合,在课进行后进行了反思,因时间紧,不成熟,谨请谅解:
1、从课堂上学生对法律由陌生走向能够运用法条说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情绪上看,本课的设计也是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且循着学生知识原点及探究轨迹而上的。本课的目标是达成的,且给予学生“法律无情,法理有情,以沟通为先,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上看,也是正确无疑的。
2、在课堂第三板块的学习中,通过体验法官这一角色,让学生悟出法律的“人性”与“和”,但由于时间关系,在教学中处理得较为仓促,很遗憾没有让他们充分地自己去体悟,感知。
3、因为试教时,感觉到法律对学生而言是很遥远的,而今天这个班学生对“法”的获知出乎我的意料。我就在反思自己的常态课,也在反思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我们该给予他们的是什么,我想,首要的,也是当务之急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会关注他人,关注身边,关注生活。
反思三:
在传统社会中,儿童在社会中处于弱者的地位,他们仅仅被视为社会未来的就业者和家庭的私有财产,在现实中,人们往往
更多地把儿童当做弱小被动的保护对象,这种出于好意的“保护”结果往往造成让很多儿童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而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大胆地让学生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唤起他们自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和培养儿童对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责任,是我们在实施、体验尊重学生权利的过程中的必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所学到的国际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采用辨析讨论的形式,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办事。在收集材料的方法上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必要时做示范。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尽自己的义务。
课后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去了解为了保护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社会上有哪些机构、部门能够保护、帮助未成年人。做到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
七(6)安全课教学总结
在学校政教处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科任教师的大力协助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期班级认真开展了安全课教学及一系列相关活动,效果明显,班级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件。现将本期安全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安全工作是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在工作中,我注重把安全工作纳入班级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学习环境。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有章可循,确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定期出版墙报、专栏,定期开展广播,刊登、播出安全知识,利用升旗仪式、班队课等开展安全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我将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制度。每天都要详查班级情况,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发现重要情况,及时上报,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3、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
学期开始对班级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供电等更要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气设备、电线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
4、总结经验
定期对班级安全工作进行总结,积累经验,找出差距,不断完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
三、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分工:
(一)组织与制度: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管理机构,构建班级安全管理网络健全。
2.制订本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预案。
3.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二)宣传教育:
1.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的工作。
2.综合学科教学,渗透安全知识教育,使安全教育内容真正进课堂。
(三)交通安全
开展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1.消防安全工作
2.经常检查电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发现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
(四)活动安全:
1、杜绝学生课间奔跑,打闹现象。
2、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对教室以及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学生用电,用水以及其他方面不存在安全隐患。
3、杜绝学生携带刀具,棍棒,爆炸品等物品进入学校。
4、结合安全教育周、119 消防日、禁毒宣传教育及放学前“一分钟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等多方面教育。
5.组织参加集体活动,都必须制订相应的措施和安全预案,确定安全负责人。
6.组织学生参加加强集体劳动时,要进行劳动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并做好劳动保护。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教师小结并宣传《兴集小学学生安全自护十不准》和《兴集小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小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小朋友们接下来你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楼梯口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楼梯拥挤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楼梯间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我们校园里还有一幢教学楼正在施工,小朋友们课间绝对不能到施工区去玩耍、打闹。
第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小朋友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第三,注意交通安全。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第四,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不在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五,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违纪,按时作息;严禁翻越学校围墙和大门;严禁购买、收藏、携带管制刀具;爱护学校财产,不损坏公物;配合门卫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
第六,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现将我校“安全第一课”专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加强领导,执行有效
一是校长室高度重视,学校成立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德育处主任、校园安全管理员、平台管理员(计算机老师担任)和全体班主任组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对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逐项落实,协调解决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完备软硬件环境,及时组织指导全校师生做好科学安排、精心实施。二是制定了较详细的专题活动的内容;新学年开始,由平台管理员负责把全校师生的安全平台账号生成,校园安全管理员把账号按班级打印出来发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账号的电子稿上传到班主任的工作QQ群。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进行安全教育动员和安全教育平台相关操作培训。通过动员学习,全体成员都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形成了浓厚的氛围。四是加强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校园安全管理员在班主任QQ群公布活动完成情况,督促指导活动有效开展,并及时汇报分管副校长,有力推进了主题教育的开展。
二、形式多样,相辅相成
本次专题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相辅相成。
1,班主任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进行安全教育动员和安全教育平台相关操作进行实践培训;
2,网络平台:登录“苏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进入“安全第一课”专题入口,播放视频给学生观看和学习;
3,国旗下讲话:新学年的第一次升国旗仪式上,由学校分管副校长徐峰作了《安全在心,警钟长鸣》的国旗下讲话;
4,制定“学校疏散演练实施方案”:利用大课间活动,组织了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5,利用班会课收看《安全第一课(学校版)》视频,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公益动漫宣传片1——乘船,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公益动漫宣传片2————游泳;
6,中学生防溺水急救知识讲座:
7,利用学校的橱窗和电子屏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和警示:
8,学校网站设立生命安全教育专栏:
9,利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本次活动并督促家长积极参与进来。
三、效果突出,表彰先进
一是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了对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各种活动,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安全第一的意识。二是建立社会、学校信息沟通制度,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时反馈给家庭,形成有效的教育、监督制约机制,达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提高教育效果。三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我校对在“安全第一课”专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起我要学习的模范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学生一同投入到校园的活动中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2名,其中男生25人,女生17人班级纪律较差,课堂思维懒惰,加上知识基础不够牢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领学习积极的同学,由他们带动并帮助学困生,调动全班“比学赶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应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讲多练。
二、教材内容:
本册共九课,一学年授完。上学期学习前五课,下学期学习后四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有:
第一课:交通法规我遵守。
第二课:提防可疑的陌生人。
第三课:不要私自去游泳。
第四课:预防家庭中的意外伤害。
第五课:安全使用家电与燃气。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交通安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预防与措施;每一课都有“真实再现、行动在线、警示台、天天提醒、拓展延伸”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相应的措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1.教材内容编写上:安全方面面面俱到,凡是能够引起青少年安全隐患的地方尽可能一个不漏地涉及到,提醒到,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的事例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2.教学模式安排上:做到师生、家长互动式教学,教师讲课的同时,要按照大纲要求使学生回到家与家长进行互动学习,给家长布置作业,共同教育青少年重视安全。
3.教材内容安排上:安排有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由学校定期举行。如开展安全方面的演讲赛、辩论赛、小品赛、“安全在我心中”主体征文比赛、安全事故报告会、安全专题文艺演出、安全知识学习考试、安全知识竞赛等,让青少年在娱乐中感受安全文化的熏陶。
4.有国防安全教育内容:和平时期不忘国防安全教育。举个日本例子,一个13岁的日本少年写了一篇作文预言中日之间一场战争,题目是《20××年,向中国开战》,里面写道:
“长远的原因:日本资源匮乏,与中国争夺资源。近因:中国统一了台湾,台湾海峡变成种国内海,使日本海上运输成本增加,造成能源供应紧缺,引发经济危机。
结论:日本取胜,封锁中国东海、南海。取胜原因:一是全国共同努力,而是美国海军出兵支援。”
5.教材学习目的: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使我国青少年从小形成心中有安全意识,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头脑里首先闪现出安全二字。
活动目标: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
一、认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
1.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
2.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1.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教师小结。
三、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2.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随便动煤气灶的开关。
3.如果闻到异味,要及时提醒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该活动幼儿还了解到安全用气的必要性,知道煤气的好处与危险,懂得不私自到厨房玩煤气炉开关。了解正确使用煤气方法以及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自我保护方法,避免危险的发生。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许多标志,这些标志与我们的生活、安全息息相关,我们选择了几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志,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认识并了解他们。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2、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带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常见的安全标志。
2、各种标志、图片若干。
3、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
4、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并参观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幼儿边看边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标志,它们有什么意义。
(评析: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始,为活动打好铺垫。参观图片展,能给幼儿一个整体的印象,他们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会互相学习,这也体现了纲要中提到的“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作用”)
二、请幼儿讲讲自己知道的安全标志有哪些,丰富幼儿的认识。
师:你刚才看见了哪些标志?
幼:注意安全标志、防火标志、公用电话标志。
师:它们是什么颜色?
幼:有红的、有黑的、有蓝的。
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幼:安全标志表示应注意安全,防火标志让我们注意防火。
师:你以前还见过那些标志?
幼:我见过公共厕所的标志,我见过防电的标志。()
(评析:幼儿看了展览后,再说出见过的标志,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导幼儿认识几种主要安全标志。
1、出示饮用水的标志,师:小朋友们看,这张标志上有什么?
幼:是水杯。
师:那你猜一下是什么意思。
幼:是不是喝水的意思?
师:你们真棒,一下就猜出来了,这个标志的意思是“饮用水”。贴有这个标志的水是能喝的水。
2、出示当心烫伤的标志,引导幼儿观察,师:这张标志上有什么?
幼:有一只手,还有一个冒热气的东西。
师:那你猜一下是什么意思。
幼:是不是表示这个东西很热;
幼:会烫伤吧!
师:又猜对了,这个标志是小心烫伤的意思。家里的锅、暖瓶都有可能烫伤小朋友,回家可以贴上这个标志。
3、出示小心楼梯的标志,师:这幅图上有什么?
幼:一个人,还有一个台阶。
师:这个人在干什么?
幼:他想上台阶。
师:他上去了吗?
幼:好像是要摔倒。
师:这个标志的意思是“当心楼梯”,上下楼要注意安全。
4、师:你们真厉害,都能猜出来,还有最后一张,瞧,这上边是什么?
幼:一个箭头。
幼:像是闪电。
师:这是一个拐弯的箭头,它表示当心触电。贴幼这个标志的地方,我们不能用手摸,更不能在这里玩,我们要远离这个地方。
(评析:教师边出示图片,边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图片上标志表示的意思,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
四、认标志、贴标志竞赛,加深幼儿的印象。
1、教师出示各种常见标志,幼儿抢答,答对的幼儿得到一颗小星。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
2、出示各种场所图,如:电话亭、公厕、电源插座、锅炉等。让幼儿为其贴上相应的标志。比一比谁贴得又对又快。
(评析:竞赛的形式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在班内相应的地方贴上标志,如在饮水机上贴“饮用水”,在电视机旁贴“当心触电”,在暖气片上贴“当心烫伤”,在楼梯口贴“小心楼梯”。
(评析:活动延伸的进行,既加深了幼儿对标志的认识,又在活动室的危险隐患处贴上了醒目的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从背景到设计成品,我都是根据中班孩子的兴趣爱好来着手准备的。从课上到课后的情况来看,课上孩子们兴趣浓厚,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带领着孩子在自由愉悦的氛围里学习,课后孩子们更是意犹未尽,纷纷谈论着关于课堂的问题。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安全标志作用,更懂得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当受骗。
2、提高幼儿对陌生人的辨别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进行装扮用的头巾,手提包,安全帽、巧克力、玩具等。
2、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陌生人来了”。
情景(一)请一位家长装扮成陌生人,主动与妈妈不在身边的明明说话,告诉明明:“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那边排队买东西,叫我过来带你去找她。”
情景(二)请另一位家长装扮成外婆模样:“小朋友,还认得我吗?我是你们家的邻居,你妈妈突然有急事,让我把你带回家,晚上来我家接你回去。”
二、交流讨论,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1、明明遇到谁了?
2、什么是陌生人呢?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
3、明明应该和陌生人去吗?
4、如果明明跟陌生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教师小结: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情景练习,能辨别陌生人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接着表演:“你跟阿姨回家吧,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4、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教师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骗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动延伸
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门又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不能随便开门让门外的人进来。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大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