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操作流程图(推荐8篇)
简易呼吸器是一种人工呼吸辅助装置,是由单向阀控制的自张呼吸囊,携带和使用方便,有无氧源均可立即通气。使用简易呼吸器解决了抢救人员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不便,可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避免较长时间采用口对口呼吸造成的低氧血症。
简易呼吸器的结构
面罩、单向阀、球体、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二简易呼吸器工作原理
吸气动作流程:
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将进气阀关闭,内部 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并堵住出气阀,球体内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 需用氧气时,则氧气经氧气储氧阀充满储气袋,随球体复原的吸气作用(负压),暂存于球体内,再次挤压球体时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吸气动作流程:
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将进气阀关闭,内部 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并堵住出气阀,球体内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
需用氧气时,则氧气经氧气储氧阀充满储气袋,随球体复原的吸气作用(负压),暂存于球体内,再次挤压球体时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动作流程:
将被挤压的球体松开,鸭嘴阀即刻向上推,并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患者吐出的气体由出气阀放出。
三、目的:
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四、适应证:
心肺复苏;
各种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和呼吸肌麻痹; 各种大型的手术中; 转运危重患者时;
在意外事件中的应用(突然氧气供应中断或压力过低、停电、呼吸机故障无法正常运作时)。
五、简易呼吸器操作方法 简易呼吸器操作步骤介绍:
(一)评估适应证
(二)开放气道
(三)使用面罩
(四)挤压球囊
(五)观察与监测
评估
是否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 立即通知医生。
准备并连接面罩、球囊;如有可能应备氧气进行辅助氧疗,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使储气袋充盈。
开放气道
使用面罩
挤压球囊
频率 12-20次/分; 吸呼比 1 : 1.5;
潮气量 潮气量应控制在足以产生可见的 胸廓起伏;
胸外按压与挤压球囊之比为 30 : 2
观察及监测
注视患者胸部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上升与下降 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正常运作
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氧饱和度
六、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2.接氧气进行氧疗时,安全阀应处于开启状态。如未接氧气时应将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取下。3.在使用中应随时注意 有无发绀的情况 适当的呼吸频率
鸭嘴阀是否正常工作
接氧气时,注意氧气管是否接牢
4.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
5.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应用呼吸器的目的和意义,缓解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
七、日常保养
消毒方法
流量表75%酒精擦拭,湿化瓶及连接管送供应室消毒,分离简易呼吸器置箱子内,除储氧袋用75%酒精擦拭外,其余所有的均用2%戊二醛浸泡4-8小时后蒸馏水冲洗,晾干备用。面罩75%酒精擦拭。
保存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经济负担沉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应用自制的简易呼吸器[1,2]负压通气辅助治疗COPD,探索对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和经济负担的影响,取得一定疗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并确诊为COPD患者68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呼吸病学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同时排除以下疾病:(1)肺部结核、肿瘤、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和间质性肺炎;(2)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3)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和严重肝、肾疾病等。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2.4±8.3)岁;对照组男24例,女9例,平均年龄(61.8±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COPD严重度分级、肺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实验方法
两组均按照COPD常规治疗给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甲泼尼龙、营养支持和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连续观察1周。治疗组应用呼气末负压通气,由普通面罩改装成简易呼吸器[2]并连接负压管,将负压值调至呼气末压力为-5 cmH2O(1 cmH2O=98.063 8 Pa),通气治疗时间根据患者适应性而定,最短者每次至少1 h,每天至少1次,其他时间使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连续观察1周。
2.3 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常规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等,重点检测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由肺功能室专人操作,使用日本CHEST233肺功能仪,主要收集患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FVC。动脉血气分析由检验科常规检查,仪器为GEM Premier 3000,主要收集治疗前后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
2.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形式用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
3 研究结果
两组实验肺功能的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实验后血气分析的比较见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见表4。
注:*P<0.01
注:*P<0.01
注:*P<0.01
3 讨论
COPD常常反复发作,尤其是冬春季节多发,寒冷、受凉、空气污染、吸烟、营养不良、过敏性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差等都是其病情加重的不利因素,导致患者肺功能逐年下降,呼吸困难越来越明显和频繁,直至完全丧失其劳动能力。COPD急性加重患者常常并发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肺炎及全身性的炎症、肺性脑病甚至危及生命。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存在,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困扰,在某些患者常规的综合治疗往往难以奏效。除了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和炎症、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改善心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以外,呼吸肌疲劳往往也是其共同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4]。呼吸肌疲劳主要表现为呼吸肌萎缩乏力、呼吸音很低但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潮气量显著下降;据报道患者的呼吸肌肌纤维类型发生了明显改变,即I型肌肉纤维的比例相对增加,II型肌肉纤维比例相对减少[4]。
COPD导致呼吸肌疲劳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力增加导致呼吸肌做功显著增加,缺氧、炎症、自由基损伤和全身性的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呼吸肌营养不良。因此对呼吸肌疲劳的治疗原则和COPD的治疗原则是相似的,即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抗炎、清除自由基和加强营养、改善心肝肾功能等;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或机械通气(比如呼气末正压通气等)。一般而言,COPD急性发作后经过上述综合治疗往往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呼吸机辅助通气在近年来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基层医院,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呼吸机的使用还是难以普及的,而COPD却是农村最常见的疾病。另外,最常用的呼气末正压通气由于肺泡压力高于正常,COPD患者呼气时,肺内局部压力升高,可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血流减少甚至停止,静脉血回流受阻从而影响其心输出量,对某些患者来说依从性并不好,如腹胀、烦躁、压迫感等。曾经有作者[5,6,7]应用体外负压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COPD,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说明负压通气可以改善缺氧、减少肺损伤,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使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呼吸肌得以休息、体力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但是,体外负压通气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机器笨重操作不便、常出现上呼吸道阻塞、影响心功能、腰背疼痛、不利于睡眠等等。
我们使用自制的简易呼吸器负压吸氧,没有上述不利情况的发生,同时患者的依从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适,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和通气功能。观察表明,对COPD患者的动脉血气、肺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同时还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众所周知,COPD患者最基本最突出的改变就是气道阻塞和肺气肿,因而其功能残气量增多,而且病程越长其功能残气量越大,对其肺功能的影响越不利:功能残气量增加导致肺容积扩大,继发桶状胸和膈肌下移,不利于呼吸肌和膈肌收缩,反过来久而久之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肌疲劳;另外,肺气舯导致死腔增加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经简易呼吸器负压通气(面罩内呈负压状态约-5 cmH2O)使其肺部气体更容易顺着压力差呼出,减轻了通气不足所造成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也可以减轻因气道阻塞造成的功能残气量的增加,另外呼气肌负荷相对减轻(因而患者的舒适性和依从性良好),所以呼气肌可能相对地得到了休息、力量增强,由此可见,呼吸器负压通气是治疗COPD及其呼吸肌疲劳较简单实用的方法,患者依从性和经济性也良好。
摘要:目的:探索使用自制的简易呼吸器负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自制简易呼吸器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可以使呼气相负压值为-5 cmH2O(1 cmH2O=98.063 8 Pa),每天至少通气1 h,连续应用7 d;对照组33例,使用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按照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OPD患者的FVC、FEV1(%)、pa(O2)、pa(CO2)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简易呼吸器间歇负压通气对COPD患者有较为肯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简易呼吸器,负压通气
参考文献
[1]徐承礼,姜霞,胡静雪,等.简易氧疗呼吸器的研制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2):69-70.
[2]孟凡信,胡静雪,姜霞,等.便捷式氧疗呼吸器呼吸模式的新思路[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64-6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Ho Cheol Kim,Mahroo Mofarrahi,Sabah NA Hussain.Skeletal.mus-cl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08,3(4):637-658.
[5]Francesco Grasso,Doreen Engelberts,Emma Helm,et al.Negative-Pressure Ventilation,Better Oxygenation and Less Lung Injury[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177:412-418.
[6]薛立福,苏莉莉,刘国梁,等.面罩间歇负压辅助通气对COPD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1):17-19.
【评估】
1.病人是否具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大量胸腔积液等)。
2.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及呼吸型态,口唇有无紫绀。并注意病人有无颈椎、脊柱损伤。3.呼吸道是否通畅。4.病人有无义齿。
5.病人的意识、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盘:简易呼吸器(呼吸囊,呼吸活瓣,病人适宜的加压面罩及衔接管),纱布2块,弯盘,氧气装置及连接管,必要时备吸氧鼻塞或鼻导管。
环境→清洁、安静、舒适。
病人→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背靠平整坚硬物体,解开衣领。【方法】
备齐用物→检查简易呼吸器连接是否正确,呼吸囊有无漏气→携物至床旁→核对→治疗盘置于床头桌上,取出弯盘→再次评估病人→通知麻醉科→撤枕头,掀开盖被→解开病人衣领→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如有义齿取下)→再将患者头部转至中立位→开放气道(一般采用仰面举颏法,颈部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下颌前推法”)→取简易呼吸器装置,与氧气连接→打开氧气开关→操作者转至病人头部的上方→将面罩紧扣住病人的口鼻→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固定→其他手指紧托下颌→右手挤压呼吸气囊,以每分钟10~12次的频率有规律地反复挤压呼吸气囊,每次充气500~600ml或6~8ml/kg(每次送气时间应长于1秒钟,潮气量应控制在足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即应选用容量为1L或2L的成人球囊,挤压1L的成人球囊1/2~2/3量或2L的成人球囊1/3量)→观察病人反应及胸廓起伏情况(胸廓有无起伏,病人口唇是否转红润,心电监护病人血氧饱和度是否升高)→若病人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均有改善,停用简易呼吸器,并清洁病人口鼻及面部→连接鼻塞,给予持续氧气吸入(若呼吸不改善,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实施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继续观察→整理用物→洗手、记录。【评价】
1.动作轻巧、准确,操作有效,病人无特殊不适。
胸腔穿刺技术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1)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者(2)胸腔积液性质待定,需穿刺抽取积液作实验室检查者。
2.治疗性穿刺
(1)大量胸腔积液(或积血)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且尚不具备条件施行胸腔引流术时
(2)气胸影响呼吸功能者。
(3)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 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和超声波检查,确定胸腔内有无积液或积气,了解液体或气体所在部位及量的多少,并标上穿刺记号。器械与药物准备
穿刺部位选择:(1)胸腔积液-叩诊为实音及呼吸音明显减低处,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也可在腋中线第6~7肋间穿刺,现多作B型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及进针深度,并应注意参照X线检查结果及查体情况。包裹性积液及少量积液者,则必须于X线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标记定位后穿刺或超声引导下穿刺。
(2)气胸-参照胸部透视或拍片结果,穿刺点取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或第4~5肋间腋前线处。如为张力性气胸,病情危急无法作X线检查时,可按上述部位直接作诊断性穿刺。
操作方法:(1)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按无菌操作常规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3-5ml局部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缓慢推进并注药,预计接近胸膜时麻醉要充分,至有落空感时可轻回抽,如抽出液体,证明已进入胸腔内积液处,记住进针方向及深度后拔针。
(2)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准备穿刺。
(3)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按上述方向及深度穿刺,有落空感后以注射器连接胶管抽液。助手注意抽液时固定好穿刺针位置,每次取下注射器前先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4)
脓胸患者在抽脓液后,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至流出 的灌洗液清洁时为止。而后可注入适当的抗生素。(5)
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嘱患者卧床休息。
(6)
抽出的胸液,根据病情需要分别送检。
注意事项:(1)术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
(3)穿刺部位的胸壁组织有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不宜在该处穿刺,待感染控制后或避开感染部位进行穿刺。(4)不合作或有精神病患者不宜作胸腔穿刺。
(5)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神经和血管。
(6)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7)穿刺抽液量 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以诊断为目的者,一般为50~100ml;以减压为目的时,第一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间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8)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包苍白、出汗,甚至昏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O.5m1。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症:(1)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2)胸腔穿刺术治疗肺无法复张者
(3)需使用机械通气或者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4)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5)剖胸手术
禁忌症:结核性脓胸
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3肋间插管 引流液体选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插管 排脓在脓腔最低点
操作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用2把弯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达肋骨上缘,于肋间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此时可有突破感,同时切口有液体或气体溢出。
立即将引流管顺止血钳进入胸膜腔;
侧孔位于胸腔2~3CM. 切口间断缝合1—2针,并结扎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结于水封瓶,各接口处必须严密,以防漏气;术后护理观察: 严格灭菌
妥善固定,管道密封 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观察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的幅度,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
发生意外,及时处理:水封瓶破裂或连接部位脱节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软质的引流管。用手将其折叠后捏紧,勿使漏气,立即更换新的无菌引流装置。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和液体。
拔管:
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溢出. 病人无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恢复,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胸腔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 肿瘤、心衰等原因所致的反复持续出现的大量胸水患者且没有明显的粘连、包裹或分隔,胸水一两次根本抽不净,而且会持续生成或者需要反复穿刺冲洗注药的患者,可以减少穿刺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禁忌症: 病情垂危者;有严重出血倾向者;顽固性咳嗽;
(操作前应查血常规、止凝血时间、术前标志物、心电图)
操作步骤: 1.胸水超声定位明确穿刺部位以及局部有无包裹粘连分隔等; 2.常规皮肤消毒,带无菌手套,铺巾; 3.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膜腔;
4.持蓝空针(y型)沿麻醉点进针至回吸有胸水流出;
5.通过蓝空针针芯置入导引钢丝(弯头朝前)深度弯头超过蓝空针针尖即可,不要过深以免导丝打折,固定导丝不动拔出蓝空针; 6.沿导引钢丝置入扩皮器扩皮,注意力度适当,不要采取暴力,拔出扩皮器;
7.沿导丝置入静脉留置软管,深度10-15厘米均可,宁深勿浅,因为可以逐渐往外拔管以利于引流,胶贴固定;
8.注意每次放液或注药完毕后一定要用肝素封管(肝素液配制:普通肝素12500U加入125-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每次2-3毫升即可。
9.胸穿前要和患者沟通,尽量不要咳嗽,即使咳嗽也要先告知。
术后护理: 1.每日更换引流管,盐水冲洗,避免堵管 2.隔日消毒,更换敷贴 3.记录引流量,颜色性状等
注意事项:
1、术前最好能完善胸部X线及胸腔B超定位,胸穿前一定要在床边核对胸片和病人的定位点,这样可以避免定位错位时造成的严重后果。
2、消毒、铺巾、戴手套后,局麻前要再次触摸肋骨的位置,确定穿刺点。反复定位,明确穿刺点是穿刺成功很重要的一点。
3、下一肋上缘进针很重要;但肋间隙中间也是可以的。
4、“垂直进针”是相对的,病人往往倒座在木椅上并不是笔直的,需要把针尾抬高一点才是真正的垂真进针。
5当手下感觉穿刺受阻,穿刺针可能刺到骨头,此时可退针至皮下,微微调整穿刺方向后再继续进针。
6、穿刺时一定要谨慎,进针深度不可太深;如抽不出胸腔积液,需及时请上级医师接手。
7、局麻进针及穿刺进针时,均应边进针边回抽。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
适应症: 1.肺内实质性病变,尤其位于周边用其它方法不能确诊者; 2.双侧病变或不能手术的恶性病变,需要病理类型诊断指导放疗或化疗者;
3.为了确定肺内转移性病变的性质。
主要禁忌证:
1.病变附近有严重肺气肿、肺大泡者; 2.怀疑有血管病变如血管瘤、肺动静脉瘘; 3.怀疑肺内囊性病变如肺包虫病;
4.病人系出血素质,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正在抗凝治疗中; 5.病人不合作,不能控制咳嗽,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者。
操作方法: 1.常规术前准备,训练病人配合呼吸。
2.先用自制导管栅条定位尺(回形针也可以)贴于拟穿刺部位行CT扫描,确定最佳穿刺点,进针角度及达到靶点的深度,在CT光标指示下,以记号笔(或者龙胆紫)标记出穿刺点。3.常规消毒、铺巾,顺穿刺方向用2%普鲁卡因行穿刺点、局部皮下及穿刺道胸壁麻醉,皮下保留麻醉用注射器针头行CT扫描,直观地确定进针角度及呼吸对穿刺的影响,顺针头方向,在病人平静呼吸下进行穿刺,当穿刺接近胸膜时,嘱病人平静呼吸后屏气进针穿破胸膜,按预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进针至靶点,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或病灶边缘后,即可行扇形抽吸活检或自动活检枪击发取材。
4.抽吸活检时抽吸针保持负压拨出,将内容物推到玻片上; 5.组织针取出有形组织条送入10%福尔马林液内固定。6.病人术后留观2~4h,常规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首先要确定好穿刺层面和进针点,以及进针深度、角度和呼吸对穿刺的影响。
2.最佳穿刺入路为:①穿刺点到病变距离最短,以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为佳。②组织损伤轻。尽量避开叶间胸膜、肋间神经、肺大疱及CT下能显示的粗大血管影或肺纹理等,有胸膜粘连时,选择有粘连处进针,减少气胸发生。③深度达到病变实质区,避开坏死区。
3.麻醉时不宜穿刺太深,若刺破胸膜,有发生气胸之可能。4.在定点定层面和穿刺时,令病人保持相同的呼吸状态,一般以平静呼吸后屏气即可。穿刺前需训练病人,以求良好配合。5.保留麻醉针头CT扫描,是观察呼吸对穿刺影响最直观方法。6.穿刺胸膜时,病人应在平静呼吸后屏气状态下进行,动作迅速地刺入靶点,尽量缩短穿刺时间。应避免多次穿破胸膜,如一次未刺中靶目标,穿刺针只应退至胸膜下,调整方向后再穿刺,不可完全拔出后多次穿刺。
7.正确选择取材部位。较大肿瘤活检,应从肿瘤边缘有强化部位取材,若从肿瘤中心取材,常为坏死区。空洞病变应在内、外边缘活检。炎性病变应从病变内部有强化部位取材并做细菌学检查。胸腔积液、胸膜肥厚伴肺内实变时,选择软组织密度区穿刺。肺癌合并肺不张时,穿刺中心须在肿块区,即强化区。
8.根据活检的部位、肿块邻近组织结构和病变的特性,正确选择穿刺针的型号。粗口径针和切割针不宜用于多血管病变或可疑血管病变。抽吸针不宜用于硬癌或组织结构致密的病变。穿刺针进入病变,一般应控制在3~4次内。粗于20G的针,穿刺次数宜少,细于20G的针,则较安全。
胸膜穿刺活检术
适应症: 1.各种原因不明的胸膜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为此项检查的适应症。2.原因未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
3.原因未明的胸膜病变伴胸腔积液。
4.胸膜增厚明显而病因不明时,即使无胸腔积液,也可考虑。
禁忌症: 1.出凝血机制障碍。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且不能用常规治疗方法纠正者(血小板<50×109/L,PT>25秒)。2.脓胸或胸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者。3.可疑血管病变者。
4.严重心律失常、新近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5.不合作或精神病患者。6.呼吸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及心肺功能储备低下者为相对禁忌症。
操作前准备: 1.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凝血三项,行X线、肺CT检查。2.做ECG及动脉血气分析
3.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指标 4.胸腔B超定位,确定穿刺部位
5.准备常规消毒物品、麻醉药、无菌穿刺包等。
6.必要的抢救措施,如输液物品、止血药、吸氧、胸穿包等。
操作方法: 1.一般以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或胸膜病变可结合X线、CT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在逐层麻醉过程中,测出并标记抽出胸液时的进针深度。2.将套管连同穿刺针刺入胸膜腔后,拔出穿刺针,迅速接上50ml注射器,并留取胸液。3.保持套管位置不变,移开注射器,迅速插入钝头钩针,将整个针从垂直位变成与胸壁成45°位置。将套管连同钝头钩针缓慢后退,遇阻力,将钩针紧紧钩住胸膜并固定,然后将套管推入1cm左右后将钩针拉出,即可获得活检标本。4.分别在3、6、9点处各重复操作1-2次,以获得足够的标本送检。5.拔出套管及钩针,常规消毒,无菌纱布敷盖,加压包扎或延长压迫时间(尤其胸腔积液量大,胸腔压力高者)。
注意事项: 1.患者生命指标是否平衡 2.B超定位标志有无脱落
3.注意病灶大小/胸膜肥厚程度,确定进针深度
4.术后有无呼吸困难加重,有无紫绀、大汗、咯血及发热等。5.注意肺部听诊变化情况
6.注意穿刺局部有无胸液外渗、出血、感染等
简易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MBU),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一、性能与装置
简易呼吸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迅速方便,易于携带,可随意调节,不需用电动装置,通气效果好等优点。主要由弹性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或气管插管接口和氧气接口等组成。
二、辅助装置
面罩、氧气、流量表、氧气连接管。
三、基本原理
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或蛇形管,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四、操作程序
1.评估:
(1)是否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如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者;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或有肺性脑病者,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
(2)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证,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2.立即通知医生。
3.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5~10升/分(供氧浓度为40%~60%)使储气袋充盈。
4.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
5.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
6.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两手捏住呼吸囊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用力均匀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
7.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1)一般潮气量8~12ml/kg(通常成人400~600ml的潮气量就足以使胸壁抬起),以通气适中为好,有条件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以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2)呼吸频率成人为12~16次/分,快速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在患者呼气与气囊膨胀复位之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以防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
(3)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1.5~2;慢阻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频率为12~14次/分,吸呼比为1:2~3,潮气量略少。
8.观察及评估病人。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读数。
五、注意事项
1.使用简易呼吸器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由于活瓣漏气,使病人得不到有效通气,所以要定时检查、测试、维修和保养。
2.挤压呼吸囊时,压力不可过大,约挤压呼吸囊的1/3~2/3为宜,亦不可时大时快时慢,以免损伤肺组织,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3.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病人的自主呼吸。
4.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应用呼吸器的目的和意义,缓解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并边挤压呼吸囊边指导病人“吸...”“呼...”。
5.呼吸器使用后,呼吸活瓣、接头、面罩拆开,用肥皂水擦洗,清水冲净,再用1:400消毒灵浸泡30分钟,凉水冲净、晾干、装配好备用。
新进员工操作:
1、录入员工信息
人事资源——员工信息——选择所属的部门——在员工名单中双击鼠标左键进入数据信息浏览及编辑页面——点“新增”——输入员工号(员工指纹登记号)——姓名
注意:员工的入厂日期建议在上一个月份时间
2、打印员工登记号信息
人事资源——人事资料查询——打印(或导出为EXCEL数据格式自定义打印)
3、登记员工指纹(在考勤机上操作)
进入MENU菜单——数据管理——员工登记——指纹登记——新登记——按指纹(建议录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录指纹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录入,或则考勤时容易出错)
4、上传指纹
将考勤机与电脑用本公司配带的RS232数据线连接起来,端口波特率设为38400 终端管理——指纹管理——选择机号、指纹
一、指纹
二、指纹三或密码——上传指纹
5、下传指纹/姓名
将考勤机与电脑用本公司配带的RS232数据线连接起来,端口波特率设为38400 终端管理——指纹管理——选择机号、指纹
一、指纹
二、指纹三或密码、姓名——下传指纹/姓名
月底操作流程:
1、人员排班
每个月需操作一次。如果无新进员工进入,则无需操作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不同的班别套用到各员工或部门
选择班别(前面的勾要打上)——考勤类型——加班类型——休息日——不规则休息日——保存或成指到多人或多部门
多部门选择(前面的勾要勾上)——选择多部门或多人——确定——保存
2、上传数据
终端管理或考勤统计——上传数据——选择机号——上传新数据——退出 注:如果使用U盘下载功能操作如下:
终端管理——上传数据——上传U盘记录——指定U盘中的 AGL_001.txt
3、数据分析
考勤统计——数据分析——排序
4、考勤处理
考勤统计——考勤处理——开始处理
5、考勤统计
考勤统计——考勤统计
6、查签到数据
数据查询——查签到数据
7、打印月报表
数据查询——查看月报表——打印(或导出为EXCEL格式自定义打印报表)
注:
如果查看到的月报表数据相差太大,解决方法如下:
1、查看该员工是否正常打卡
2、查看该员工是否正常排班
3、查看该员工所属的班别设置参数是否合理
2009-08-28 14:27:58 作者:qingqingyuan 来源: 浏览次数:11 网友评论 0 条
AJH—3型氧气呼吸器校验仪技术操作规程 AJH—3型氧气呼吸器校验仪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第1条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用于检查呼吸器系列产品的整机与组件(如四小时氧气呼吸器的10项性能),使其达到完好,保证救护人员佩带的安全。
(二)、校验仪使用前本身性能检查:
第2条 将校验仪放置在水平的位置,打开仪器上部并使上部与下部保持垂直。第3条 分别取下水柱计,抵抗针和 手摇泵供气接头螺母。第4条 进行水柱零位的调整(通过手轮旋转)。
第5条 用1根胶管,将手摇泵供气接头与水柱计接头连接起来,把换向阀扭到“+”号位置,轻轮摇动手摇泵,使水柱水柱上升至“100”位置,然后把换向阀扭至“0”位,观察1分钟,如水柱下降不超过3毫米,则证明校验仪本身性能良好。
(三)、对呼吸器整机进行检查(称前五项检查): 第6条 在正压情况下,检查呼吸器的气密性。
1、在排气阀上放置1个垫环。
2、将器具接头工具的1根胶管接在手摇泵供气接头上,另1根接在水柱接头上。
3、把换向阀扭到“+”号位置,摇动手摇泵,将空气压入呼吸器内,直到水柱计上升到100毫米处为止,然后将换向阀扭到“0”位。
4、观察1分钟,如果水柱下降不超过3毫米为合格。第7条 在负压情况下,检查呼吸器的气密性:
1、连接方法与前条完全相同。
2、把换向阀扭到“一”位置,摇动手摇泵,将呼吸器系统内的空气抽出,直到水柱液面降至-80毫米位置,将换向阀扭到“0”位。
3、观察水柱液面上升情况,每分钟上升不超过3毫米为合格。第8条 自动排气阀的启闭动作压力检查。
1、连续方法与前相同。
2、取下放在排气阀上的垫环。
3、将换向阀扭到“+”号位置,打开呼吸器的氧气瓶开关,观察水柱液面高度,如水柱液面高度在+10—+30毫米范围内,则为合格。第9条 自动补气阀的启闭动作压力检查:
1、连接方法与前条相同。
2、把换向阀扭到“一”位置,打开氧气瓶开关。
3、摇动手摇泵,向外抽气同时观察水柱下降高度。如果水柱在-15—-25毫米范围内,自动补给阀开启,向气囊补气为合格。第10条 呼吸器定量供氧量检查:
在排气阀上放一个垫环,将器具接头接在器具上,2根胶管中的1根接到小流量计接头上,另1根接到手摇泵供气接头上,将换向阀扭到“0”位,打开氧气瓶开关,观察浮子位置,如果稳定在1.1—1.3升/分(AJY—6氧气呼吸器为1.3—1.5升/分)范围内,则为合格。
(四)、对呼吸器组件进行检查(俗称后五项检查): 第11条检查自动补给阀的启动补给量。
1、先将呼吸器的减压器流量定为1.2升/分(AHY—6型氧气呼吸器为1.4升/分)。
2、用胶管将减压器出气接头与校验仪的大流量计接头连接起来。
3、打开氧气瓶开关,慢慢按压杆,观察大流量计浮子停留的位置即为自动补给量指示,如达到50—60升/分为合格。
第12条 呼气阀的逆向气密性检查:
1、准备工作:
(1)、用螺旋高压管把氧气瓶接到校验仪的外接气源接头上。(2)、用胶管把小流量接头和定量供养接头连接起来。(3)、将大流量阀调整到关闭位置。
(4)、打开氧气瓶开关,调整校验仪减压器的调帽,将流量定为1.2升/分。(5)、关闭氧气瓶开关,将小流量计接头取下。
2、检查方法:
(1)、用M36接头和胶管把呼气阀进气端与校验仪的小流量计接头连接起来。
(2)、将三岔管的2根胶管分别接到供气接头和校验的抵抗器接头上,另1根接到呼吸阀校验接头上,再将呼吸阀校验接头和呼吸阀出其端连接起来。(3)、取下水柱计接头螺母。
(4)、打开氧气瓶开关。观察小流量计、浮子停留位置即指示呼气阀的逆向漏气量,如果不超过0.5升/分为合格。
第13条 吸气阀逆向气密检查(准备动作与前节相同),检查方法如下:
1、将M36接头和三岔管的1根胶管连接,另2根管分别接到定量供养接头和抵抗器接头上。
2、将M30接头和胶管接在小流量计接头上。
3、吸气阀的出气端接在M30接头上,进气端在M36接头上。
4、打开氧气瓶开关,观察小流量计浮子位置,漏气量不超过0.5升/分为合格。第14条 清净罐的气密程度检查:
1、将清净罐两端用堵头堵严。
2、用M36接头把三岔管的1根接在清净罐的侧口上,另2根只管分别节在手摇供气接头和水柱计就接头上,取下抵抗器螺母。
3、将换向阀扭到,摇动手摇泵,当水柱上升到100毫米位置时,将换向阀扭到“0”位,观察水柱在分钟内不下降为合格。
第15条 清净罐装药后阻力的检查:
1、准备工作:
(1)、按呼气阀逆向气密检查的准备方法,将流量定到1.3升/分。
(2)、用胶管将定量供气接头和大流量计接头连接起来,调整校验仪的流量阀,将流量定为60升/分,关闭氧气瓶开关,拆下胶管。
2、检查方法:
(1)、把清净罐校验接头接在清净罐大口上,校验接头的中间短管用胶管接在定量供气接头上,校验接头一边的短管用胶管接到水柱计接头上,取下抵抗器的管口帽。(2)、清净罐另一端用堵头堵严,侧管敞开。
(3)、打开氧气瓶开关,观察水柱计,如果水柱液面上升不超15毫米,则为合格。
(五)、保管与维护:
1、如果是在比较冷的季节使用呼吸机,那么要注意把机器取出后,需要放在温暖的房间内,过几个小时后,等机器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插上电源调试,使用。因为刚从室外拿到的机器,温度比较低,刚打开包装会有冷凝现象出现,此时通电可能会使主板短路,容易发生故障。
2、参照说明书将呼吸机与电源适配器、呼吸管路、面罩正确连接起来。湿化器必须使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因为普通自来水中细菌或霉菌繁殖可能会引起用户呼吸道感染。在没有水的时候,务必将湿化器刻度调到“0”。
3、当用户使用湿化器时,首先取出湿化器水仓,将H5i湿化器与主机,呼吸管路连接好,然后将加入适量纯净水(水量绝不可超过水仓上的最大水量刻度线)的水仓放入湿化器,将保护盖盖好。此时呼吸机绝对不能移动和翻转!将湿化器刻度调到合适的数值(一般为2或者3)后,按下呼吸机开关键,启动呼吸机,开始治疗。
4、在呼吸机连接湿化器(有水)时,禁止移动、翻转呼吸机,避免水溅入主机内,损坏机器(由于用户不慎将水倒入机器内引起故障,厂家不负责免费维修)。
5、治疗结束,首先按下“启动/关闭”键关闭呼吸机,然后彻底关闭电源(关闭电源插座板上的按钮或从电源插座上拔掉电源线,建议您配一个带有按钮的插线板,避免经常插拔电源线,引起接触不良和短路。),此时呼吸机才会彻底断电。然后立即将湿化器的水仓取出,将水仓中残留的水倒净(否则湿化器水仓中残留的水份蒸发后,水蒸气在机器内部凝结,可能引起机器短路)然后将水仓放置在湿化器旁边,不要放回到湿化器里!晚上使用呼吸机的时候,再将水仓加入纯净水,然后放回到湿化器),将呼吸机妥善放置在一个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