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2025-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推荐13篇)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1

教案

小班美术活动:印画——春天的小花园

【活动目标】1、2、3、感受春天色彩、形态各异的花的美,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尝试选择生活中的材料,通过蘸、移、印的方式作画,表现春天的花。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通过玩色游戏,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力。

【活动准备】

1、2、经验准备:欣赏过春天的花,喜欢春天;幼儿有找过生活中物品的花纹和图案的经验。物质准备:

教具准备:轻音乐、《春天的花》欣赏ppt;

学具准备:画有草地背景的水粉画纸、水粉颜料盘、印画材料(玩具类——玩具车轮、衣夹、插塑等、蔬果类——藕片、菜头、杨桃、青椒等、纸团类——大小不同的纸团)湿抹布、棉签等; 【活动过程】

1、欣赏ppt《春天的花》,感知春天的花在颜色、形态方面各异的特征,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

(1)鼓励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喜好

师: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看看都有什么颜色、形状的花,你喜欢哪一朵?(2)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

师:春天的花园那么美,我们也来画一画好吗?

2、介绍印画的材料(幼儿日常找的有花纹的材料),示范印画的方法。(教给幼儿基本的操作方法)(1)选一个喜欢的材料,用大拇指和四指抓紧上半部;

(2)

轻轻在喜欢的颜色盘里蘸一蘸颜料;(3)将蘸好颜料的材料转移到画纸上(注意不滴漏)再轻轻按压,根据自己的想法印出自己喜欢的花的造型;

(4)(5)拿起,将印过的材料放回同色的盘子,不混色,以便其他人使用; 选择不同的材料印画美丽的花,丰富画面。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教师指导。(1)(2)以“为小花园添上美丽的花”为题,再次激发幼儿作画兴趣。提出活动要求:

① 注意尽量不将颜料弄脏手,可用布擦干净; ② 一边做要一边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印花才会更美丽; ③ 都做好了把大家的作品连起来做成个小花园。(3)幼儿创作,教师分层次指导:

①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用正确的方法印画小花; ②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变换材料、颜色和组合创作不同的作品;

4、欣赏评价:(1)将幼儿作品连成小花园挂起,共同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制作了哪些小花。

(2)

与作品合影,自然结束。

活动名称:森林里的色彩(纸团印画)

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1.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九寨沟瀑布》,感受画中的色彩美。2.大胆尝试纸团印画,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和方法。3.感受纸团印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用报纸团蘸颜料印画。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认识常见色彩,有过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二、材料准备 1.教师用材料

教学欣赏VCD《森林里的色彩》;自备师范画一张、报纸、水粉颜料。2.幼儿用材料

《幼儿欣赏册》第30—31页;创意画纸“森林里的色彩1、2”、报纸、水粉颜料(少水)、记号笔、抹布、工作服。

活动过程:

一、感知体验

1.欣赏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

播放教学欣赏VCD,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自然景色,说说大自然里有哪些好看的色彩,分别是什么。

2.欣赏教学欣赏VCD中吴冠中的作品《九寨沟瀑布》,感受画面中色彩美。

师:这是小朋友画的森林中的景色,你能猜到他们画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猜猜看,画面中花花绿绿的背景是怎样画上去的?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作画工具——报纸和颜料,激发幼儿尝试的兴趣。

2.教师用调好的白色颜料(加较多的水)泼在画纸的中间位置,并调整画纸让白色颜料流淌成瀑布的形态。3.教师将适当大小的报纸捏成团,蘸上颜料后印在示范画纸上。

师:瞧,老师已经在瀑布旁边印出了一朵美丽的花,谁能说说我刚才是怎么做的?谁想来试试看?

4.鼓励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大胆尝试纸团印画,强调作画的常规。

指导要点:启发幼儿印出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图案,并说说自己印出的是什么;提示幼儿一个纸团只能印一种颜色,印完的报纸团统一放入垃圾盘中。

三、创作表现

1.教师出示创意画纸“森林里的色彩1”,提示作画要求。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森林风光,启发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表现(瀑布、草地、高山)。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用正确的方法作画。

指导要点:提示想表现瀑布的幼儿空出画纸中白色的流水部分,在旁边进行压印;鼓励想表现其他景色的幼儿可根据景色的特征,自由在画纸上进行压印;捏纸团时报纸大小要适中,纸团尽量捏紧;印画时纸团不要在纸上移动;换颜色时提示幼儿使用干净的纸团。

3.教师发给完成印画的幼儿“森林里的色彩2”,启发幼儿用记号笔画上相关的动物或植物,并撕贴到印画上。

四、欣赏评议

1.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得 作画过程和内容。

师:你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上有什么?你用了哪些颜色?为什么要使用这个颜色? 2.讨论:你喜欢纸团印画吗?你还想用什么来印画? 3.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整理物品,保持环境的整洁。活动延伸:

1.继续撕出自己喜欢的事物粘贴到印画作品上。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2

关键词:范画,儿童主体,多元,多效,兴趣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创意美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使幼儿萌发对美的认识,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孩子的模仿对象,缺乏创意的引领与指导,从而导致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因此,出现了教师幼儿过度依赖“范画”的现象。

二、摒弃范画,多措并举

1. 课前调查,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幼儿头脑中没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怎能有说的内容?又怎能画得丰富?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更多周围的人、事、物,了解这些人事物的特点、习性等。例如,《我最高兴的事》,教师准备了《我最高兴的事调查表》,再根据调查表的内容,把幼儿最高兴的事分类、整理。

2. 课中多种媒介,提供多种支架

幼儿可通过对音乐、音响的听觉、想象而获得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进而引发相应的情感与情绪。例如,在《幻想旅行记》的情境活动中,老师放着轻音乐和幼儿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长出了翅膀。有小朋友说自己去了恐龙世界,有的说天很黑很黑自己走在小弄堂里出现了妖怪,有的说自己飞到了海洋看到好多鲸鱼。从幼儿情感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自然会有丰富的作品。

再如,恰逢母亲节主题活动,教师和幼儿商量送什么礼物给亲爱的妈妈。幼儿提出送最漂亮的鲜花给妈妈。教师提出去哪里弄这么多漂亮的花的问题。幼儿说可以把它画下来。幼儿画完花后把纸卷起来捧在手上,并问老师可有漂亮的纸。教师拿出粉色、紫色、蓝色的纸,又去拿彩带打成蝴蝶结装饰,做好后就像一束立体的花一样。教师问幼儿怎么想到要这样做,幼儿回答她看到过爸爸送这样的花给妈妈,她觉得很漂亮。

3. 课后点评,给予孩子“话”画的机会

幼儿动手、动脑后能创作出多彩的作品,他们有着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不妨在评价环节前再增加一个幼儿说作品的环节,给他们一个机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其他幼儿分享,更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评价时可以多元化,不仅教师要点评,还要给予幼儿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权利。

三、多种形式“玩”画,提升兴趣

1. 小组、集体相结合

一般的美术教育趋向集体教学,幼儿个体创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合作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一种体现了个体间协调作用最高水平的行为。它是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助于满足他们的个体利益。小组活动给予幼儿良好的空间环境,使幼儿很好地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2. 教室、户外相结合

创作源于生活,情境创设可以贴近自然,从生活中选取题材。比如,广阔的农田、夕阳朝阳、蓝天白云、各种动植物等。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认识自我,对幼儿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玩沙玩水》主题中,用胶水、白纸和沙子任意创作。幼儿的想象丰富多彩:有的说是恐龙,有的说是船等。教师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环境,他们十分投入地围绕着“沙”进行创作,每幅作品都充满想象力且构思奇特。幼儿在畅所欲言中,有了灵感,并用灵感赋予作品生命力,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3. 家庭、园内相结合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满足不了幼儿的多种需求。而家庭美术教育不同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术的熏陶。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教师推出《绘画日记》,将在生活中孩子最直接的体验画下来,并进行讲述,家长帮助记录,共同成长。

4. 多种材料,无限创造

蒙台梭利强调,幼儿只有在一个宽松、自由、有秩序、生机勃勃、愉快的环境下,才会喜欢并且主动创作,才会无拘无束大胆地表现自己。由此,我在材料的提供上做出了改变。例如,作画的主要材料:用沙画纸、刮画纸、木板、轮胎、手套、衣物、纸筒、酒坛、石头等。辅助材料用沙、纽扣、铅笔削、乒乓球等。

参考文献

[1]俞淼.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2013(11).

[2]高莉.在美术材料操作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力和创造力[J].实践教育,2010(6).

中班幼儿创意线描能力的培养 篇3

线描画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做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画;既能进行造型训练,也可作创造表现。 因而,学习线描画,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提高线描教学,更是幼儿绘画教学的基础。 从中班开始我就重视了把创意线描画作为班级的特色美术,从培养幼儿们对于线描画的兴趣进行教育,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教学的相关活动,让幼儿们掌握到比较良好的线描画技能以及基本性的相关知识,结合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抓住于幼儿们线描画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开发出幼儿们的想象能力

幼儿们在绘画当中所使用到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例如:油画棒、水彩笔等。种类比较繁多,色彩也比较鲜艳,幼儿们在绘画的过程当中,一些常用的黑色水彩笔为基础,后期拓展一些水彩笔、炫彩棒、颜料等,逐步增加,幼儿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当我的要求提出以后,教室里很安静,小朋友都在很认真地作画。有的幼儿会边画边小声和同伴讲着自己画的太阳。如:老师你看我画的是小辫子太阳,我画的是花瓣太阳。这时王曦在喊:“老师老师你看我画的是像风一样的太阳!”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说是风一样的太阳呢?”他说:“你看我画的太阳的光芒是弯弯的有点像天上的云彩。”于是我就告诉他这有点弯弯的是“螺旋线”。你的太阳光芒装饰得很好,我的表扬鼓励让孩子充满了信心。

二、 及时运用语言、问答、谈话,让幼儿们的表现能力能够跃然纸上

在充分了解到幼儿们的创作绘画的意图之后,要认真去倾听幼儿在线描画当中的预想的言谈,当幼儿的想象在线描画当中,不能够完全进行体现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帮助幼儿们进行突破,开拓其绘画的思路。教师所提醒的一句话,一个字,都能够提示幼儿的想法,能够启发出幼儿的丰富的绘画联想。例如:有一次让小朋友画命题画“大树”时,画纸刚发下去一会儿,小朋友的画就交上来了,一看,哇,不少孩子的画面上都出现了一棵干巴巴的“树”。

在树身上胡乱地画了几个螺旋形线条。当时,我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后来一想,如果加上教师语言的启发,也许会好一点吧。于是我就简单地问了一句:“大树爷爷身上会有什么呀?他正在干什么呀?” 效果果然就出来了,画纸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大树爷爷笑呵呵、身上蹲着小鸟、伸出“手”抚摸着小朋友的头等富有幻想的形象跃然纸上。我想孩子的想象这时候正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才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那次让孩子画“树”,画的时候,由于平时就注意了这方面的培养,幼儿在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去多加“干涉”,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情感、意愿、思维、理解去画。因此幼儿画出来的画各不相同,有的画是树上结满了果子,有小车装满了果实;有的画是树上开满了鲜花,孩子们在树荫下游戏;有的画是小鸟在树上唱歌,引来了好多小动物翘首欣赏;也有的画是动物在树下开联欢会,画面越丰富,孩子的线条用得就越多——所有的画面生动活泼,线条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渗透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想象是可贵的。

三、追求比较精细的线描的绘画效果,以此来培养幼儿们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根据前面的已有经验,我想今天的线描画《叶子》,一定会画得很不错的。首先,提供优秀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提供不同类风格的《叶子》线描画作品,让幼儿们发现到并且欣赏线描画与别的画的不同之处:黑白两种颜色虽然是最为朴实的颜色,但是一样能够表达出天地万物的形状以及自我的心境及情怀来。其次,我边讲边示范,画线描画:有点、线,还有点线组合。线包括直线、曲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点包括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等。用点和线组合起来画的画很好看。最后我提出画线描画《叶子》的要求。小朋友开始创作了。于是我就注意着瑞瑞小朋友,瑞瑞拿起勾线笔唰唰在纸上画了起来,他说:“我画的是一片像鹅蛋形的叶子。”接着开始用短横线和点来装饰。过了一会儿,他旁边的月月小朋友站起来四处张望说:“老师老师你快来看他画的,乱七八糟的一点也不好看,脏死了。”瑞瑞看见老师注视着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于是我就忍住心中之火,走到他身边。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装饰?”他说:“我用短横线和点来装饰漂亮,短横线像妈妈的头发,点像小路。”其实小朋友的画,我们看不懂,听幼儿这样一说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装饰?”他说:“不是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叶脉里用不同的线描装饰的吗?”这两幅画充分体现了幼儿内在潜能的自由发挥。我认为幼儿能画出如此的线描画已经很棒了!

总的来说要正确指导幼儿进行线描画活动,首先要正确评价幼儿的线描作品。评价幼儿的线描作品,应从不同能力的幼儿的实际出发,看这些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幼儿的内心感受和个性特点,再是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稚拙味”“原始味”应以鼓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来评价。有的幼儿的作品虽然不很像,但用线大胆,颇具稚拙美。

中班创意美术:拖色借形想象 篇4

中班创意美术:拖色借形想象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

2.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两人一张、抹布人手一块、棉签、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色块

1.出示抹布、颜料

——小朋友们看看王老师这里有什么?

——今天我要和抹布颜料玩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怎么玩吗?

2.介绍玩法

——首先将颜料倒在纸上,然后拎着抹布的一个角,让抹布拖着颜料走一走。可以怎么拖呢?(来回拖、前后拖、转个圈圈拖)

——还可以拖到纸的外面去哦。想不想试试看呢,那等一会要戴上手套,用过的材料要放回筐子里哦!

二、幼儿操作

——幼儿在拖色时,老师来回巡视指导,看看谁拖出了规则的图形,要及时引导他改变。

三、添画动物眼睛

1.勾画轮廓

——刚才小朋友们玩的都很开心,你们在玩的时候我就在看我的这个作品,唉这个地方有点像一个小动物啊,它想出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来我们用线条把它勾出来,看看它像什么动物。

——要用黑颜色来勾线,我在勾线的时候小朋友们就想一想像什么动物!

——沿着色块的边边来勾线。(小线条像火车一样每个小车厢都要连好哦!小火车可以开出去,还可以开进来。)

——想一想像什么动物呢?(它的鼻子在哪里、嘴巴在哪里、翅膀在哪里、头在哪里等等。)

——这张纸可以这样看,还可以怎么看啊(转一转)

——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动物,有猛兽,有小鸟。根据色块和幼儿的想象来变动物,请幼儿上来添加眼睛。

——哇你可真棒啊,你画出了一个xx的眼睛,你是一个画画高手呢!

2.作画要求

——请你用黑色颜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线,看看像什么动物。

——如果看不出来怎么办呢!可以转一转纸的方向,还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小伙伴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记住哦,今天我们要变出不同形状的眼睛,还可以在它身上添加一些花纹,好吗?

四、欣赏作品

——让幼儿将作品平铺在地上,幼儿共同欣赏。先让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那个作品。

——老师在点评,我喜欢这幅作品它的眼睛画得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画的动物的嘴巴很好看。

反思:

这节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同时让幼儿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两次活动下来我自己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敢想、敢说、敢做,参与性极高。相反作为老师我会忽略细节,忽略幼儿的发现。像第一次活动时有小朋友说色块像一个螃蟹,我却让孩子将色块当成一个小兔子来添加眼睛。第二次孩子发现长颈鹿的眼睛是方形的,我立刻纠正其实它是细长的椭圆形。前者孩子的想象多么的与众不同,可是我却没能及时抓住这个点,让幼儿去添加去想象,作为老师我对米罗的精髓还是没能时刻记于心中,再是不敢放手让孩子创作。后者孩子的观察的细微,我怕孩子脱离我的目标,及时的“纠正”了孩子,而忽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他就是一个方形的眼睛。

总结这两次的活动就像王园长说的那样我心里对活动的目的性太强了,总是很“适时”的打断孩子想说的,总想让孩子往我设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其实我们组织活动的本身就该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人,就像纲要中说的老师应该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而我往往是让孩子来走我设定“成人路线”。通过这两次的活动我也发现,脱离我的想要的,孩子发现的是更细微,更具创意的,展现的作品也是很震撼的!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不同交通工具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外形特征。

2.大胆发挥想象,能创意作画。

3.能正确收拾绘画工具。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实现已认识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

2.物质准备:勾线笔、水彩笔、图画纸、音乐《梦幻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现不同交通工具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外形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讨论活动,讲解法,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班级布置的“交通工具展览会”导入。

1.提问:你们看展览会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呀?这么多交通工具,你们都知道这些交通工具分别有哪些用途吗?

2.如果让你设计一辆未来的交通工具,你会怎么设计?

幼儿观看图片,说一说有哪些交通工具和他们的用途。

幼儿说一说自己向设计的交通工具。

通过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对交通工具有进一步的了解。

让他们自己说一说想要设计的交通工具,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作准备。

二、分小组讨论。

1.请你们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讨论,开动脑筋想一想,你想要设计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想要设计怎样的交通工具。

幼儿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想要设计的交通工具,并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构图也更加明确。

三、幼儿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根据想象,动手画一画,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2.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设计得和别人不一样。

幼儿根据想象绘画。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四、作品点评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

幼儿与教师一起交流。

通过交流来巩固。

教学反思:

交通工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处处都能看见在交通工具的身影,所以对幼儿来说,对于交通工具是不会陌生的,它贴近幼儿的生活,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可能有些幼儿天天都要和交通工具“打交道”,因此,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共鸣。(.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我先带着孩子们观察、讨论了车子的基本结构,孩子们举手发言非常热烈。在讨论未来的车子会有哪些变化、会增加什么功能时,孩子们也充分发挥想象,幻想出了很多新功能。但在绘画的时候,还是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于是我提醒孩子,车子有车身,先画一个你想象中车身的样子,然后你想这辆车会有什么功能,把自己的想象添加在车子上就好了。孩子们最后完成的作品,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6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塑料薄膜这一材料的探究兴趣。

2、尝试使用粘贴、添画、折叠等方式进行表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㈠塑料薄膜粘贴画:

⒈材料准备:

⑴塑料薄膜挂历纸剪成的各种图形,置于框中。“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塑料薄膜要求无折痕,否则不宜粘贴)

⑵一盆清水,3~4块易吸水的抹布,各种浅色的瓷砖。

⑶剪刀、小木棒及尚无剪裁的塑料薄膜等用具。(主要为幼儿意愿剪图形服务,小木棒则是为了方便幼儿移动瓷砖上的小图形或拨弄薄膜角提供方便)

⒉操作层次建议:

⑴启发幼儿对于“塑料薄膜浸水可以粘在瓷砖上”的表现手法感兴趣,并乐意尝试。初步能注意以下操作程序,以保持桌面、地面整洁。薄膜浸水→取出薄膜在抹布上轻点两下,滤取多余的水→将薄膜粘贴在瓷砖上

⑵能粘贴出简单的图案。

⑶尝试粘贴一幅简单的画,并保持整洁。

⑷粘贴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色彩、构图、造型等。

㈡折叠:跳舞的小人

⒈材料准备:

剪成糖纸大小的塑料薄膜挂历纸、胶水、剪刀、油画棒、图画纸等。

⒉操作建议:

将塑料薄膜折成瓦楞状,中间打个结,然后展开贴在纸上,稍加添画,“跳舞的小人”就“活”了。

㈢自由创意区

活动过程:

㈠用作品激发幼儿兴趣,并感知所用的材料。

㈡但无需解释粘贴成画的过程,让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探索,教师略作引导。

㈢材料的操作程序制定可在幼儿玩过后感受到太湿而不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引发讨论“怎样才能保持清洁”。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粘贴画的过程,也要注意留心材料使用的规则。㈣注意观察幼儿打结及添画的过程,帮助幼儿有意识地考虑色彩、构图等。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自发地组织邀请同伴参与活动,说明中班孩子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调整的能力。本次活动内容,对孩子来说选择范围较大,同时自由区的开设,使孩子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这无疑让人觉得对于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有一定困难。其实不然,我觉得孩子的坚持性是在一步步接近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正如以下的实录,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不断地配合,和同伴间的互助,使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在提高。最终的成功作品,不仅验证了孩子们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坚持性。

对于教师来说,区域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观察整个区域,观察个别幼儿及群体幼儿。特别是在了解孩子活动过程时,教师要在观察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并要要学会引导等待,等待孩子的主动成长。不要在孩子刚碰到困难时,就挺身而出,这不仅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不利于孩子坚持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应让孩子处于自己的观察范围中,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孩子发生像以上观察中遇到的障碍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7

一 、确 定 适 宜 的 技 能 目 标 ,关 注 幼 儿 情 感 、态 度 等 全 面发展。

美术教学在制定适宜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兼顾活动中幼儿情感、态度等多元发展目标。如大班美术活动《佩泽提诺》,师生在与绘本《佩泽提诺》画面的互动中,感知绘本画面与情节。利用该绘本开展大班美术活动,我们抓住绘本的价值理念和画面形象由小方形组合而成的特点, 组织幼儿开展块状材料拼贴画活动, 并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尝试用块状材料粘贴组合,大胆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2)体会小个子也能有大本领 ,乐于自我挑战。

二、创意工具材料,积累操作经验,奠定作品美感基础。

笔、纸等工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既是美术工具又是玩具,不同材料有不同特质,让孩子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笔、纸、颜料等进行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把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积累丰富的操作经验,为个性化表达与创造提供可能。

首先,要根据幼儿年龄段选择工具材料。如小班幼儿主要选择软性蜡笔(炫彩棒等)、棉签、印章、粘贴剂等,以干性材料为主,同时提供的材料要单一;中班幼儿则选用塑料蜡笔、小毛笔、水粉颜料等,并尝试两种材料交替使用、培养操作的条理性;大班则要广泛使用多种工具材料,探索一种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或数种材料的交替使用,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其次,根据幼儿实际能力及每一次活动作画的手段方法,从纸张的大小、形状及吸水性、着色度、肌理感等因素精心准备作画纸。

三、合理运用范例与示范“授之于渔”,帮助幼儿解决表达困难。

幼儿美术,美是美感、体验,术是技能、表现,二者必须和谐统一。在真实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幼儿表达表现能力局限,范例引入常常显得不可或缺。我们在实践中,重新思考“范例”的作用,将幼儿“通过对‘范例’的观察与讨论,能主动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积累美术技能、表达表现经验”作为衡量标准,关注范例对幼儿审美情趣和创造表现的影响,摆脱使用范例与传统“依样画葫芦”的灌输式教学画等号的陈旧模式,通过观察欣赏、讨论与示范,让幼儿掌握作画的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变单纯由教师示范讲解的填鸭模式为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

(一)鼓励、尊重小班幼儿的符号表达。

示范不是小班教师的特权, 只有善于把示范权交还给孩子,才能让小班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创造。如小班美术《晒太阳》,幼儿首次画“人”。教师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幼儿临摹的示范方法,取而代之先带幼儿一起到户外晒太阳,观察其哥哥姐姐晒太阳的情景,并感受太阳带给大家的温暖,体验大家一起晒太阳的快乐。教学中,通过“请妹妹来晒太阳、让弟弟也来晒太阳”的情景引导个别幼儿示范画“人”。让儿童“教”儿童,激发幼儿用创造性符号大胆表现弟弟或妹妹的特征的热情,大胆创造原生态的人物符号, 以此展示孩子们风格独具的个性差异和活泼灿烂的创造力。

(二 )授之于渔,让中大班幼儿丰富感知,习得方法,迁移创造。

幼儿只有在掌握观察、表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才可能迁移创造。因此授之于渔,让幼儿习得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不一样”是美术教学的追求。示范和讨论就是将“不一样”展现为幼儿看得见、想得到的表达过程。如大班创意写生《走进花的世界》中,借助对乔治亚·欧姬芙的花朵作品“范例”直观展现如何不一样, 引导幼儿对画家作品的多幅感知和多角度的单幅观察感受画家观察花时独特的视角和画花时的夸张和大胆, 让幼儿将画家的作画手法和自己过去画花的经验进行主动比较,从中激发幼儿观察表现花的花蕊、花瓣等各部分特征的兴趣,同时有效丰富幼儿审美感知、表达创造的直观经验。

四、“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巡回指导注重启发性。

《指南》建议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与具体帮助。所以说,巡回指导,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目标,抓住活动重难点,并在活动过程中始终抓住既定的技能、情感等目标绝不放手,鼓励幼儿不断挑战自己,大胆表达创造、积极超越同伴。在幼儿创作时,教师要配合幼儿的操作进度“步步为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用情景性语言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创作表达。同时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只在幼儿有需要时再给予适时、适度而具体的帮助。

五、挖掘作品价值,灵活组织欣赏评价,提升审美情感。

美术活动承载着提升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使命, 作品的评价意义非凡。儿童画之所以灵动,就是因为孩子与成人有完全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想法诠释世界。所以首先教师要努力用幼儿的眼光看作品,尽可能了解幼儿试图表现什么,让幼儿充分说,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引导。同时要遵循“忽略形象追求神似”、“忽略错误追求敢画”、“忽略技能追求表达”的原则,围绕活动目标,采用交流式、游戏式等评价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策略 篇8

一、实施同课异策,鼓励个性发展

由于每个人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特点与行为存在差异,学生在气质、能力、兴趣、动机、理想等方面存在不同,所以传统教学中千篇一律的教案和教学传授形式已经不太符合现阶段的素质教育需求。基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美术教学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特长与优势。实施同课异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体展开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实现创造活动。

例如在《鞋子的联想》一课中,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应该鼓励他们一对一帮助一些设计能力差的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全体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创新设计与绘画。采取不同的教学与评价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进,科学实施教学策略,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实现全面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二、打造宽松氛围,激发创作兴趣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在实施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以积极、乐观、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灵活变换教师角色,设计开放教学方案,给学生心灵、情感与行动上的自由,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互助提升,在自主操作与亲身感受的过程中,提升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笔的世界”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时,为提升学生绘画能力、设计能力与想象力,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活动,上好创意课程。由每小组4人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笔的特点以及它的作用,从笔的外衣装饰、笔的设计、笔身的凹凸、笔的作用、握笔处的设计、笔的独特功能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并以快乐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展开最常用工具——笔”的创意设计。

三、运用传媒辅助,提升感官体验

教育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材料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意产生都需要视觉感受来完成,线条、形象、色彩、质感、肌理、空间都表现出视觉直观性。因此,借助传媒的运用,丰富直观感受,拓展教学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学传媒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中音频、视频的直观性,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创意空间。

例如:学习“凝固的音乐——建筑”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关于建筑的纪录片,并通过文字、图片与音乐的形式,展示出世界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体,如印度泰姬陵、法国里昂国际机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等。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心目中最美的建筑”,以及在旅游过程中见到过的具有人类艺术魅力的瑰宝,并通过绘画勾勒出自己的作品。在多媒体画面中想象、联想和创作,能极大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四、丰富教学形式,强化综合能力

为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应该扩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户外、在生活中、在身边发现艺术的美。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创意竞赛、户外写生、黑板报作品展示、电子美术作品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等,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创新思维,加强师生、生生良好互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并使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实践探究、互助合作,实现美术教学三维课程目标。

通过实施同课异策、打造宽松氛围、运用传媒辅助、丰富教学形式等创意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打造创意思维空间,鼓励小学生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综合实践、交流合作、互助探究,围绕美术主题,展开构思、想象、绘画与对比,从而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开放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观察身边的生活、周围的世界,鼓励学生自我感受、体验与反思,由此提高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

幼儿园中班环保创意策划 篇9

让幼儿简单的知道如何处理一些简单的废旧物品,并了解这样去做的好处,旨在增强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日常的废旧物品(废旧的玩具、易拉罐、纸盒子、果皮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发现问题。

1、老师展示自己观察垃圾的情况。

2、幼儿自己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3、小结:原来可以通过创意改造再利用许多废旧物品。

二、介绍几种废物利用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己通过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物品。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分组进行探讨、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用处。

教师针对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玩具、废旧衣服等处理的方法:修理、制作玩具用品、作为肥料、赠送他人等。

2、教师根据以上经验进行提问:我们要怎么样处理这些垃圾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方法。

小结垃圾处理方法:创意制作、施肥、送人、循环利用。

三、教师采用语言和表演等形式总结方法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10

根据大纲要求,中班的幼儿要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衣服的关键就是认识衣服的领子,找到领子后穿衣就方便了。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各式各样的衣服已经使他们眼花缭乱了,五花八门的领子更是会使他们头疼。特别是有一种夹克衫,它们的领口、袖口、下摆都是用氨纶编织的,而且是一样宽窄的,孩子们实在是分不清。为了让孩子们快速掌握各种领子的特征,尽快地学会穿衣服,我们特意设计安排了一次“认识领子”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领子,而领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认识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各种漂亮的衣服领子。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时穿的衣服和衣服图片)。

学具:各种领子的衣服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们看看是谁的?(分别讲出是谁的)请这位小朋友上来穿穿这些衣服,其余小朋友仔细观察,并从观察中得出结论: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领子。

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它们的领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是要让小朋友来认识这些领子的。

教师讲解教师分别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如:方领、圆领、尖领、西装领等,让幼儿讲讲是什么领子?并教给幼儿正确地称呼这些领子,从而对领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片,讲讲一些不常见的领子名称,如:燕尾领、青果领、蟹钳领、驳壳领、中装领等等,特别让幼儿认识一种氨纶编织的领子,虽然它与下摆一样宽窄很难分辨,但是只要掌握领子短、下摆长就行了。这样能让幼儿知道更多的领子种类,加深对领子的印象和认识。

幼儿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察幼儿穿的衣服各是什么领子?分别讲出名称。

玩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桌子边走边念儿歌:“找找找,找领子,找出__的领子来。”分别拿出桌上摆放的领子的图片,这样巩固对领子概念的掌握。

鼓励幼儿设计创造各种自己喜欢的、认为是最漂亮的领子(在纸上作画),并讲讲自己设计的领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把领子介绍给大家。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领子,并叫出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名称,今后你们一拿到衣服,双手一提起领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学会了。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课堂 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7-02

在实际的教学中,美术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中,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外,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美术课本身就具有其他科目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主要表现在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两个方面,与自身的天赋是息息相关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即使小学生无法完成一副完成的作品,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会勾勒出无数个特殊的场景。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创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愿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

一、营造轻松的美术课堂

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表明,轻松而愉悦的课堂不管在什么样的科目下都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在一个轻松而又愉悦的美术课堂中,学生能够会随着环境而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身体和心里上的自由;并且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正确地看待学生对不同事物的看法,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例如:在进行《天上的云朵》这一样的一课时,美术教师可先做示范画出一个简单的云朵出来,然后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印象中的云朵或者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云朵,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把云朵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不管学生们画出的云朵是什么形状,是什么色彩,都不能去否定学生们的想法。反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教室外面的走廊去观看下天空中的云彩是什么样子,并且对照自己画出的云彩有什么区别。尊重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更加大胆地去学习去表达。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现美术的特色,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生动而形象展现美术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采用灵活而多变的动态画面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如在学习如何画面部表情这一课时,学生按照书本无法体会其中的窍门,只会觉得很难,更别说创作了。因此,教师设计了一个五官的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生兴趣,首先利用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例如柯南,樱桃小丸子,哆啦A梦等作为背景,然后设计一些眼睛,眉毛,嘴巴的图案让学生们自己贴上去,当学生们将睁大的眼睛,张大的嘴巴贴上去时,卡通人物当即就发生吃惊的语气。当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还相互做表情。这样让学生很好的领会到了每一个表情的面部状态,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并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变废为宝”的美术课堂,引发学生的创意

环境保护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话题,目前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环境保护的实践与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习惯是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到美术课堂既能让学生们意识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也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废物”,例如:旷泉水瓶、易拉罐、纸盒、纸箱、旧衣服、广告纸、铁丝、电线、绳索、管子等。针对这些“废物”,开展一堂变废为宝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家里的“废物”变身做成一个一个的作品。当看到学生将铁丝做成了栅栏,将管子做成浇花的工具,将纸箱做成垃圾桶(并且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将旧衣服剪成碎条做成了一个拖把……当看到学生们的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到很欣慰,学生将“废物”变成了有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学生也明白了即使是“废物”也存在价值,并且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意思维,将“废物”变成美观而实用的有价值的作品。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美术课堂的意义在于引发学生们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所在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不能将其轻易舍弃,要试着去热爱自然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四、总结

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学生们希望能处于一个特别而轻松的美术课堂。只有处于这样一个课堂,才能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的目的。小学美术采取创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美术的刻板,能够锻炼学生的发展性思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够保持着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沈瑜.让多媒体凸显美术课堂生命的精彩[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4(13)

[2]阮昌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3]王晓琳.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7)

谈小班创意美术教学的游戏化 篇12

一、题材内容的游戏化

幼儿喜欢游戏,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常把自己假象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把动物拟人化,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话、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这一特点在三四岁的幼儿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在美术活动的题材选择上应注重游戏性。例如“小厨师做匹萨”这个活动,看到这个活动的名称就勾起了食欲,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口味,果不其然,幼儿说起匹萨上的馅料如数家珍。孩子模拟制作匹萨的过程,游戏般地再现了生活的情境,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无比。又如“开飞机”的美术活动,是将游戏与涂鸦融合在一起的尝试。再如在“打电话”的活动中,孩子们模拟给不同的动物打电话,用点、线、圆圈等符号等来验证电话安装是否成功,满足了幼儿打电话的游戏需要。

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尽情地玩、尽情地挥洒创意。对幼儿来说每一次创意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有趣的体验,都是一次游戏。

二、作画材料的游戏化

当我们确定了符合小班孩子的题材内容后,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想“做”的环境。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作画材料除了常用的蜡笔、水溶性炫彩棒、小毛笔等基本的工具外,还有一些废旧的材料,如瓶盖、木珠、蔬菜等,另外对作画纸要根据内容进行精心的处理(绘画成篮子、碗、衣服等)。例如在“香香的汉堡”中,我选择了水溶性炫彩棒,作画纸剪成了两张连起来的圆形纸,糨糊中添加了不同的颜料。水溶性炫彩棒充当了“烤箱”的角色,让孩子用绕线的方法在面饼上“烤”,将面饼“烤”熟,两张连起来的圆形纸自然充当了“面饼”,而且连起来便于孩子分清里外,是一个细节处理。糨糊中添加了不同的颜料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自然就充当了不同口味的果酱(草莓酱、香蕉酱等)。孩子们看到了这样的材料,“烤面饼、涂果酱、做汉堡”这样游戏化的内容勾起了孩子想“做”的劲头,跃跃欲试的心态本能地流露了出来。又如教学“美丽的瓶花”,我选择了让孩子用蔬菜梗来印花,提供了青菜梗、芹菜梗、藕、苦瓜,在我展示“开花”的一瞬间的时候,孩子们欢呼起:“呀,好漂亮啊!”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疑问:“这些蔬菜真神奇,怎么就能开出花来呢?”他们看着这些蔬菜梗,迫不及待地想要印一印,一探究竟。有时候就是一支水彩笔也是具有游戏性的。只要我们经常根据不同的美术内容,将作画材料、工具、作画纸赋予生命和变化,孩子们就能在活动中大胆而快乐地运用。

三、学习过程的游戏化

题材选择的游戏性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然而过程的游戏化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我们要让游戏贯穿在创意美术活动的始终,让孩子们视创意美术活动为“做游戏”。例如美术活动“小厨师做匹萨”中,整个活动以涂黄油(黄色水溶性炫彩棒)—放馅料(撕贴彩纸)—烘烤比萨饼(咖啡色水溶性炫彩棒涂外圈)为主,自然过渡到“小厨师们”总动员,一起来做匹萨饼,让整个活动在做匹萨饼中实现。孩子们在模拟制作匹萨饼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做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做成什么样的匹萨饼。又如“打电话”的美术活动中,我创设了为小动物装电话的情境,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点、线、圆圈等符号将电话机连接起来,活动过程为小动物装电话(贴动物贴纸)—模拟打电话—接通电话(点、线、圆等符号)。在孩子们“自言自语”地打电话的过程中,活动目标得以实现。再如美术活动“买菜”中,我创设了模拟帮助兔爸爸买菜、装菜、送菜的情境,让幼儿学习有意识地画封闭的圆,在游戏中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

四、指导评价的游戏化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个教学活动,它必须承载提高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使命。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旦触及指导与评价,教师就会游离情境,从情境的设计者转变为情境的破坏者。那么如何处理好指导评价和游戏情境之间的关系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游戏情境语言让指导评价游戏化。

伴随着游戏情境的展开,教师将具体的教学要求转化为“游戏”的要求,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共同讨论碰到的问题,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达成预设的教学要求。如“香香的汉堡”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习涂满、涂匀。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白色的部分。我用游戏的语言指导:汉堡皮还没有熟透,这样可要吃坏肚子的,我们放进烤再烤一次(嘴里发出“呜……叮,1分钟”。手部动作绕线涂)在涂果酱的时候,孩子们会不注意地将果酱都涂在一起,不均匀。我运用游戏语言化解:“舀一舀、点一点、抹一抹,果酱到处有。”孩子们就能注意到果酱要涂抹均匀。又如在美术活动“送礼物”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包装礼物”的环节,用水彩笔沿着礼物画封闭的圆,满足幼儿涂鸦圆圈的需要。孩子们画圆时常会出现圆上有缺口的现象。我运用游戏性的语言:“礼物包起来了吗?”“别让礼物从小洞洞里掉出来!”“给礼物带上漂亮的蝴蝶结。”促进幼儿有意识地从现有的不封闭的圆逐渐过渡到有控制地表现封闭的圆。

创意美术教案中班 篇13

活动目标 :

1、幼儿能用粘贴的方法造出漂亮的房子。

2、幼儿能给房子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浆糊、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听故事,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到故事里的房子长 的是什么样的?

2、幼儿学习粘贴房子

“今天,陆老师也想造一座漂亮的房子,看看陆老师是怎么造的?”“造房子的时候先造房子的墙,用什么图形宝宝来贴房子的墙呢?对了,用正方形宝宝,小朋友看仔细,贴的时候,先在背面涂上浆糊,浆糊少抹一点,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把它贴端正,不然房子会倒的。好,我们再给房子贴上屋顶,用什么图形宝宝呢?对了,用三角形宝宝,也要在宝宝的背面均匀的涂上浆糊,把他贴在墙的上面,也要贴端正,不然房子会塌的,然后再给房子贴上窗户,用什么图形宝宝?(小正方形),窗应该贴在墙的上面一点,最后给房子贴上门,用什么图形宝宝?(长方形),门要贴在墙的下面,不然就走不进去了,门和窗也要贴端正,不然会打不开的。房子造好了,如果在房子的周围再添上点什么就更漂亮了呢?好,那我们就来添画上小花和小草吧,呀,房子就象造在了花园里。”

3、幼儿操作

可是,森林里还有好多的小动物没有新房子呢,你们想不想帮助小动物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会儿造房子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图形宝宝贴端正了,浆糊少抹一点,每个地方都要抹到,那么记住了吗?好的,现在,请小朋友去造房子吧。

4、评价

你觉的哪一座房子最最漂亮,为什么?

上一篇:党员考察内容下一篇:关于加强大队级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