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旅游商品学习考察报告

2025-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足旅游商品学习考察报告(精选4篇)

大足旅游商品学习考察报告 篇1

为了了解学习大足旅游宣传营销和商品市场培育相关情况,为我区的旅游营销工作和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发展提供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促进我区旅游业的发展,11月25日,区委常委张泰春率区委办、区旅投公司等相关单位赴大足学习考察了旅游商品等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足基本情况及考察重点

大足县幅员面积1399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0个镇、2个乡,总人口95万,是全国旅游文化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小康县、中国西部百强县。此次考察时间短,重点考察了四个点:

(一)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位于大足县玉龙镇,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与大足县共同出资组建的大足石刻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开发的管理。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5亿元,总开发期5年,基本项目包括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及艺术产品研发基地、影视拍摄及影视艺术培训基地、生态创意园区和国际休疗中心、中国温泉博物馆及温泉医疗研究中心、世界石刻艺术馆等。目前该基地已被正式列入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庆市首批授牌的创意产

业基地。

(二)大足海天石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以营冬菜及副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占地约100亩,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诚信经营企业,还建有国内首家冬菜历史展览馆。2008年公司主要开发冬菜速食产品,产品已进入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日本伊藤洋华堂,重百、新世纪等国内外大型超市,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实现税金150万无,实现利润100万元。

(三)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是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重庆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企业。主要开发、生产、销售各种材质的石雕工艺品。特别是独家研研的“能风牌”紫袍玉系列佛像产品,将玉石紫袍玉独具的紫、白、黄天然色泽与大足石刻的经典代表作品巧妙地结合,纯手工精雕细刻,美轮美奂,成为了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珍稀的收藏工艺品、高品位的馈赠礼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次被重庆市人民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五十周年庆典。

(四)荷花山庄。建成于1997年,占地1520亩,种植有珍贵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526个品种。2005年起,荷花

山庄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四次把荷花种子送上太空进行了育种试验,通过航天育种,荷花、莲藕的品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培育出了太空荷花,并开发了“荷花荷叶茶”、“莲米开心果”、“荷叶面条”、“藕丝面条”等荷莲深加工产品,并正式成为西南大学科研示范基地,拟建中国西部水生花卉种质资源圃、世界精品竹园和瓜园。

二、大足在发展旅游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旅游环境营造力度大,旅游基础设施完备。

1、五公里迎宾大道安装带有跟踪式光伏系统的大功率LED路灯。重庆市大足县迎宾大道全长5公里,安装勤上光电大功率LED路灯610盏,路灯造型以佛手和莲花为主题,全部采用大功率跟踪式太阳能LED路灯,是勤上光电依托国家863技术成果,利用高科技太阳能追光和聚光技术研究开发的太阳能和LED高效结合的新产品。据悉,此项目为我国中西部规模最大的太阳能与大功率LED路灯结合的照明工程,也是世界上首条规模性在主干道上安装的带有跟踪式光伏系统的大功率LED路灯工程。

2、建成100亩的文化广场。大足宏声广场由宏声文化广场和宏声商业广场两部分组成,位于大足城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占地150亩。宏声文化广场占地近70000平方米,荣获国家环境设计金奖,是西南地区第一大文化广场,是健身、休闲、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3、旅游接待日趋完善。大足现有星级宾馆7家,其中3星级3家,2星级4家,目前在建五星级酒店1家,拟建的铂金五星酒店1家。旅游类饭店、餐馆旅社200多家、餐位20000多个、床位 3228余张;有“农家乐”68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家;有旅行社11家,导游、讲解员近200名,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40000多人。

(二)旅游商品市场培育有特色,围绕石刻文化开发旅游商品。

1、新高速路口拟建大足国际文化旅游商贸城。项目位于大邮路与南环三路交叉口处,占地约3.42平方公里,交通方便,地势开阔,位置优越,将建设全国最大的集石雕生产加工、创意研发、展示销售、体验互动、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石雕艺术产业园区,以国际石雕艺术博览馆、国际石雕文化公园、国际石雕艺术博览会、石雕技能大赛等为支撑,推动石雕艺术产业科学发展;将建设以批发零售旅游商品为主的“商贸中心”,以国际旅游商品博览馆、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国际旅游商品博览、国际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为支撑,吸纳国内外商家和旅游团队入驻和到访。

2、引进深圳珠宝商根据景区主题开发高中低端旅游商品。深圳国翠珠宝有限公司和重庆大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重庆大足石刻国翠珠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RMB1000万元。经营范围:翡翠、珠宝、首饰的生产与销售、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于11月25、26日分别在重庆解放碑和大足县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三)旅游宣传营销方法独特

1、举办了2届国际石刻文化研讨会。第一次是2005年,与大足石刻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一起举办;第二次是今年10月底11月初,这次是结合大足石刻申遗成功10周年而举办。研讨会围绕大足石刻研究,石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文化旅游策划与创意研究展开深入探讨,宣传推广大足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筹备申遗十周年国际巡回展。今年是大足石刻申遗成功10周年,大足按照1:1比例复制石刻准备在国内、国际巡展,宣传大足旅游。

3、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基础市场和全国市场开发有力。一是联合营销,主动与川渝滇及北京、广东的旅游景点开展旅游互动对接,组合联线旅游产品;并积极探索在重点城市设立大足旅游营销中心的销售模式;二是主题宣传。在央视春晚上投放大足石刻宣传广告,在央视《探索与发现》、《发现之旅》、凤凰卫视等制作播放大足石刻专题片,在旅游图文类杂志《国家人文地理》开展大足旅游形象宣传;三是办好节会。成功举办了宝顶香会、龙水湖国际露营音乐节、荷花旅游文化节、枇杷采果节等旅游节会。四是全民兴

旅,在大足日报、电视台开辟旅游专刊(专栏),普及旅游常识,介绍旅游资源,形成了人人关心旅游、人人参与旅游、人人支持旅游的良好局面。预计2009年全年大足接待旅游者340万人次,景区接待旅游者2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旅游产业总收入43亿元。

重庆商务客源开发

三、启示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旅游商品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重要环节。我区旅游商品发展严重滞后,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投入的比例很低。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旅游商品太少,二是旅游商品购物没有纳入旅游线路统筹安排,三是没有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市场。要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完善旅游市场功能,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快我区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构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发展平台,提高科技含量和包装质量,发展成名牌商品。

二是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引进,把旅游商品开发与万盛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产品生产相结合,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和文化得到有机结合,来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和增强旅游文化品位,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逐步形成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体

系。

浅谈大足旅游的困境与对策 篇2

【关键词】大足; 旅游; 困境; 对策

大足县位于重庆市南部,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 [1]。拥有重庆市迄今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旅游发展面临层层困难,地方旅游经济产业迟迟不能得到规模性的发展。笔者发现了许多大足旅游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浅显的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大足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发展旅游的资金受到限制

大足石刻目前负债近3000万元,申遗成功后,大足石刻门票收入以每年30%的增幅上升,确实说明了申遗的效果。大足县年财政收入不到两亿,而在申遗过程中又投了资,于是县财政于2002年开始与博物馆对门票收入进行分成。分成之后,对于大足旅游的投资也就相应减少了很多,这也是大足旅游发展如此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文物收入只能用于文物保护,然而大足县政府却对门票收入进行分成,这种重申报轻持续发展的做法非常短视,势必影响大足旅游的发展。[2]

(二)大足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

1999年大足石刻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把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都包括在内的。但除了宝顶和北山之外,其他三处门可罗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其他三处宣传不够;第二,当地旅游从业者认识不够;第三,文化遗产不宜理解。除以上几点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大足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县内各景点分布在县城四面,但是却没有一个环线连接各景点,这样游客到其他地方就必须走回头路,绕远路,很不方便,因此游客只有选择有代表性的,较为集中的景点,而放弃其他景点。

(三)现行旅游产品存在问题

一个游客在旅游地停留时间越长,其消费的机会就越多,因此每个景区都想方设法的让游客多在景区停留。大足交通非常便利,也正因为如此,旅行社所组的团队大多都是大足石刻一日游。所以部分人就把大足石刻留不住客人归咎于交通的便捷。其实原因不在于此,大足现行旅游产品主要体现了佛教文化内涵,而佛文化在我国并没有普及,因为它对旅游者的素质要求比一般的观光性景点要高得多。由于游客自身的文化素养限制了他们对石刻文化的理解,所以早点离开必然在情理之中。

(四)核心景区容量小

按照大足石刻风景区面积推算每天的饱和接待量才5000人,这和九寨沟等大型景区的接待量相差甚远,当然这是景区自身的劣势,因此,想增加旅游收入不是说加大力量五洲四海的去宣传就行得通的,毕竟大足石刻这个遗产地是不能承受游客之“众”的。一旦旅游旺季游客蜂拥而至,在这个小小的景区里,除了担心遗产被破坏,更要担心游客的生命安全。

(五)大足旅游商品开发不到位

购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购物的多少对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影响相当大,但大足县目前对此还未引起相应的重视。

1.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3]

2.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创新,实用性差,包装简陋,与旅游景点相关的旅游商品开发不足,难以激起游客的购买欲。

3.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点开发不够集中,除五金城外,其他旅游商品的网点开发不足。

4.缺乏对旅游商品的市场调研,在设计、宣传与人力投入上不足。

(六)核心资源的可参与性不强,传统观光游逐渐被抛弃。

当前,休闲度假渐成时尚。同时由于人们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成熟,传统的观光旅游已无法满足人们放松身心体验愉悦的需求,过去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抛弃,而代之以一地多日、休闲娱乐式旅游。同时,旅游活动中游客通过行为或思想参与旅游正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由于静态的特点及缺乏参与性,难以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从而面临新兴旅游产品的挑战,大足石刻也不例外。

二、大足旅游发展的对策

如此多的困境抑制了大足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笔者针对大足旅游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重视与外界资金注入

1.政府重视

政府应该正视一些问题,《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文物收入只能用于文物保护,大足县对门票收入进行分成的作法是不对的,是目光短浅的,这破坏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把一些石刻文物的复制品带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宣传,让外界都有机会看到大足石刻的实体,并发现它的精髓,只有加大宣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大足去。

2.外界资金注入

大足旅游开发的深度不够与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成为大足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然而自身财力有限,难以抽出巨额资金投入旅游再生产。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套优惠政策,让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加入到旅游开发中来。借此解决目前的资金缺乏问题,还能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新的旅游商品,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整个县的经济。甚至在时机成熟时,可通过景区上市或者联合景区上市的方式筹集资金,还能借机完善自己的管理

(二)打造吸引力强的产品,建设大足旅游环线

大足的旅游产品没有包装,没有组合,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因此我们必须推出一个识别度高,口号响亮,线路安排合理的旅游产品。

1.形象识别

大足以石刻出名,最著名的石刻是千手观音和数珠观音,两者中笔者推荐后者,因为前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旅游者难以进行区分识别;后者在中国却很少,其在中国还有个称号叫“东方维纳斯”,人们一提到维纳斯就会想到希腊,只要当人们提到东方维纳斯就会想到大足的数珠观音了。

2.口号设计

很早就有游客说过,大足石刻精妙绝伦,看过之后就不想去其他地方看石刻了,这和黄山的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山的口号是:“黄山归来不看岳”,那么大足石刻的口号可以为:“大足石刻,石刻观止。”有了包装,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相信大足石刻一定能深入人心。

3.为了延长游客在大足的停留时间,让五个景点的文化内涵都被广大游客认知,可以设计一条连通五个景点的旅游环线,在这一环线上新增专门的交通直达车,为游客提供交通便利,免去路途的重复往返。同时,还必须打造另一个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如西山森林公园。给大足旅游注入休闲度假的元素,也减少了石刻保护的压力,增加游客消费的机会。

(三)扩大核心景区面积,增加可参与性项目

大足石刻是大足旅游的核心资源,而宝顶山石刻作为大足旅游核心中的核心,景区容量确实太小,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遗产,另一方面是宝顶山石刻景区本身的面积所决定。为了解决景区面积小和开发保护这两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扩大宝顶景区的面积,增加可参与性项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当前,游客都是乘车直达宝顶山,下车步行不久就到了宝顶石刻的中心大佛湾,游客逗留的时间太短。笔者认为可以把宝顶山的大门搬到宝顶山下,化龙镇上,在这里修建停车场,游客在这里下车,再设计从化龙镇到佛湾一线。(1)全面表现“海棠香国”和“曲径通幽”的景致,从山脚到山上漫山种植海棠,增加绿化面积。(2)看完小佛湾后又沿石板路到大佛湾欣赏最经典的大足宝顶石刻,在这条石板路中间可修建一个梨园,在内展示传统的川戏文化,让游客领略当地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3)看完宝顶石刻以后随门而出,在这里设计一条宋式街,专门从事旅游商品的交易,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4)如果有客人不愿意行走上山,也可以安排电瓶车在山下与山顶间接送客人,这样原来的公路也可以保留,而且还能增收一笔交通费。

(四)旅游商品开发

开发旅游商品应充分发挥旅游商品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传统优势与高科技含量的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把商品的开发与宣传相结合,做到良性循环。

1.制作生产仿古文物的垄断性商品

把景区内的精美石刻复制成单个造型,也可按照石刻内容制成石刻组,或按照佛湾的比例缩小雕刻整个佛湾的微缩石刻,并可利用高科技新材料,制成形式美、质地好、加上精美的礼品包装,成为具有文物专利性和垄断性的商品。

2.推广传统的优秀特种工艺美术品

在传统工艺品基础上进行更新,以优质优价的特色工艺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如大足的龙水湖刀具,可以在生产厨具,小五金的基础上向多功能的,工业用的,装饰用的,军用的五金发展。

3.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商品

古有“昌州海棠有异香”的说法,大足海棠历史悠久,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它,被它吸引;荷花山庄的荷花品种繁多,已经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多个国家;除此之外,还有竹席、冬尖等绿色商品都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五)立足主要客源地,加大宣传力度

1.重视国内宣传

重庆和西南地区是大足旅游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对于这些地方必须保持宣传力度,推陈出新;其次要加大国内尤其沿海地区的宣传,这些地区的旅游者自身素质高,又有经济条件,这将是未来主要客源的发展地区。

2.构建电子商务网站,加强海外宣传[4]

旅游产品自身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得它更适合在网上进行宣传。据了解,在亚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都信仰佛教,如果能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吸引到大足来,那也绝对不是个小数目,由此可见借助INTERNET平台的重要性。

(六)提高大足旅游从业者自身素质

大足石刻蕴含着经典的佛教文化,一般人很难理解其中精妙。因此,当地旅游从业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想办法把深奥的东西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让游客们能领悟到石刻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足石刻的价值,才能提高大足石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目前,大足旅游正处在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是正常的,对于大足旅游的发展是有益处的,因为现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并用各种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将来的发展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未来大足的旅游一定能蓬勃发展,成为真正的旅游大县。

参考文献

[1] [3]黄大勇 关于大足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第5期

[2]李贤华 论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QJ].中国法院网 2004.7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篇3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农家乐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2月21日至22日,由县旅游局领导带队,组织旅游局和鼎润公司代表一行7人,赴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行深入景区农家宾馆,亲身体验验并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认真询问了当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学习当地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感受颇深,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借助区位、生态、文化优势,依托城郊、景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整村推进、精品创建、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其中,袁家村位于**市县烟霞镇,距西安市区30分钟车程,是个移民村,全村60户人有七个姓,280多人,500亩地。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是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村,1970年郭裕禄担任袁家村支部书记,当时为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从农业生产抓起,领导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十年间,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发展经济,郭书记提出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办起了白灰厂、水泥厂、硅铁厂、建筑公司、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村办工业化企业逐步淘汰,袁家村发展遇到瓶颈,期间村干部常年外地考察学习,老郭书记儿子郭占武挑起重担,他提出弃工从农,搞现代化农业,观光农业,当时没有人拥护,为了解决村民思想问题,村干部党员带头先后赴四川**、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对农家乐乡村旅游有了初步认识,最终定位关中民俗文化,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2011年5月该村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运营管理方面:袁家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前者做品牌宣传,后者以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下一步把袁家村的香辣子,豆腐,醪子,醋油面,酸奶等小作坊发展成股份制公司,把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经国家生产许可,对外销售,进一步做大,发展成上市公司,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景区下一步将实行一卡通,公司掌握现金流,与经营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管理,从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向建设“乡村度假基地”迈进,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3、土地流转方面:目前袁家村是全省新型社区示范村,所在烟霞镇是全省的示范镇,每年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政府帮助袁家村现有700亩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解决农村产权问题,资产盘活,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入股,让资产翻倍。

旅游考察报告 篇4

加快产业发展,繁荣郏县经济

---对我县文化旅游与工农经济的现状与思考

200x年7月22日----25日,由郏县大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暑期参观考察活动”在我县顺利进行。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在外求学的郏县籍大学生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更加热爱郏县,关注郏县,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此次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县大学生联系办公室的帮助,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在为期四天的考察活动中,队员们冒着酷暑,参观了城关镇示范园,中原红饮料公司,天广集团等郏县知名企业及三苏园,知青园,文庙,青龙湖等一批典型的旅游景点,在认真搜集资料听取讲解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大量的笔录和拍照工作,并开展了热烈的集体讨论,加深了对我县三大产业现状的认识。

上一篇:抗击疫情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