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2025-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通用7篇)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1

二年三班 郭丽萍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记文中生字词,把课文读流利

2、了解牵牛花、凤仙花及小草等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缠”、“爬呀爬”、等词语,挖掘内涵,读出情感。

2、体会牵牛花为关心小鸟做出的牺牲,感受友情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孩子们,你生过病吗?你生病时需要什么呢? 在一个院子里,生活着很多的好朋友,其中小鸟生病了,想知道他的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小鸟和牵牛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仔细地读一读,把你觉得难读的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并在每一段前标上段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明分段读,随机指导(2)检测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鸟邀请凤仙花和小草,凤仙花和小草怎么说的?

理解凤仙花和小草的特点,体会小鸟的心情。

读懂生活中如果别人无法帮助你时,清不要生气。

/ 2

(2)牵牛花怎么做的?

找出描写牵牛花动作的字词,体会牵牛花克服困难、助人为乐的品质

小鸟看到牵牛花会怎么样呢?(3)牵牛花为什么吹得更起劲了?

(4)你想对牵牛花说什么呢?(写在书上)四:儿歌《小小牵牛花》:

是啊,朋友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就像滴滴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窝;更像缕缕阳光,照亮我们的生活,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小小牵牛花啊,使劲爬呀爬呀,缠在榆树上啊,爬到鸟窝旁吹起小喇叭。吹得小鸟心里乐呀,吹得院子好热闹啊,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吹得大家笑哈哈!

五、随文练笔:

院子里还有很多好朋友,他们知道小鸟生病后会怎么做呢?

-------知道小鸟生病了,它--------------------------。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2 篇2

《小鸟和牵牛花》是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作者以丰富的想象,采用对话的形式,将天上飞的小鸟与地上长的植物联系起来,重点讲述了一只生病的小鸟得到牵牛花帮助的故事。通过故事介绍了几种植物生长的特点,同时也渗透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学习目标:

1.随文认识“牵、愁、缠”等14个生字,读准“一会儿”“玩儿啊”等词语。学会写“牵、凤、哇、该”等生字。借助图片了解 “蔓儿”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小鸟与凤仙花、小草之间的对话,学习用“请求、商量”的语气仿说句子,发展语言。

3.通过朗读,了解小草、凤仙花及牵牛花等植物的生长特点,感受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学习用请求、商量的语气仿说句子,发展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语体会牵牛花帮助小鸟付出的努力,感受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感知,夯实双基。

1.(出示小鸟、牵牛花图片)了解“牵牛花”。

提示:天上飞的小鸟与地上长的牵牛花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来读读这篇童话故事(板题),随机落实“牵”字并书写3遍。

【点评】“善使者,功半成”,教师以色彩鲜艳的图片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 “小鸟”和“小花” 这两个毫不相关的主人公之间能有怎样的联系产生疑问,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同时充分利用好课题资源,落实好识字和写字。

2.启发质疑: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带着疑问,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反复读,不准的地方标记下来。

3.点拨自由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词句训练。

出示词句,训练重点:

(1)读准词语:发愁、应该、睁开、凤仙花。点拨 “愁、睁、仙”的字形与字义。

区分形近字:该——孩。

(2)读准儿化音:一会儿、使劲儿、玩儿、蔓儿。

(3)练读句子,体会语气和感情色彩。

“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儿一会儿,好吗?”

“怎么能上去跟你玩儿啊!”

“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榆树上,使劲儿爬呀,爬呀。”

4.正確朗读课文。

(1)小组成员轮读读文,相互正音。

(2)检查读文情况,点拨训练,读正确为止(检查方式:小组汇报、开火车或指名读)。

(3)整体感知,引导交流: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点评】读正确、读流利是初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落实阅读中识字的过程,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按照字词句篇的顺序有梯度地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降低识字的难度。

板块二:得意得言,感受“关爱”。

1.(出示小鸟生病的语句)自由练读、指名读、联系生活体验点拨读。

2.朗读对话,积累语言形式。

出示小鸟请求凤仙花、小草陪伴的对话,指导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点拨抓提示语读好对话,理解“红着脸、不好意思”等词语的意思。最后小组赛读或表演朗读。

3.仿说句式,发展语言。

榆树下还可能有其他的伙伴,如果小鸟向其他伙伴求助,它们会说什么,怎样说呢?

小鸟又对榆树下面的 说:“ ,我病了, ,跟我说一会儿话,好吗?” 听见了, 地说:“真对不起!我长在 ,也没办法 !”

(先自由说一说,再指名说,评价点拨。)

引导:小鸟须要帮助的时候,这几位伙伴为什么不能帮助小鸟呢?牵牛花为什么能帮小鸟呢?

【点评】抓住教材的空白点,仿照对话的语言形式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说话,有利于孩子语言敏感性的形成,有利于孩子思维的成熟。

4.朗读第6自然段,了解牵牛花能帮助小鸟的原因。

(1)结合文中的插图了解牵牛花“蔓儿”的作用。尝试做“缠”的动作,了解字义。

(2)小组合作,练读第6自然段,找出描写牵牛花努力帮助小鸟的词语。

(3)汇报点拨:抓住重点词“使劲儿、爬呀、有一天、终于”朗读,体会牵牛花为帮助小鸟付出的努力,感受朋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情感。(板书:关爱。)

【点评】通过品析 “使劲儿、爬呀,有一天、终于”等词语,挖掘内涵,让孩子们多维地感知牵牛花的坚持不懈和甘为朋友付出一切的精神。孩子们在有目的、有层次的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切地体会到友情的珍贵。

板块三:指导写字,尝试讲故事。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

提示:小草、凤仙花托牵牛花给生病的小鸟送来了礼物,我们也看看是什么礼物吧。

(1)课件出示:“哇、凤、该”等生字,认读、组词。

(2)区别字形:凤——风; 挂 ——哇;该——孩。

(3)书写:重点强调,“凤”字“又”字的最后一笔是长点儿。示范书写、生对照写。

2.尝试讲故事。

提示:可以看图片讲故事,如果带上自己的动作、表情会更好。

自己试着讲一讲,再指名台前讲故事,及时评价鼓励。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反思 篇3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反思范文1

《小鸟和牵牛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8课的一篇童话,课文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反复地读、不同形式地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现具体反思如下:

一、教学中的优点:

(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切实可行。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觉得初读课文时,部分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只读了一遍。这样在理解课文上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出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有些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读过一遍后,还有许多字音读不准确,就更别说读通顺了,所以初读部分如果要达到读的目标,就应照顾全体学生的读书水平,就此环节我觉得还应加入学生同桌互读:

1、同桌互读即一对一的读,是阅读课文解决字音的最好方法,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没办法去逐一检查,而同桌互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学生在互读的过程中不但纠正了对方的错误,对自己的朗读也是一种提高。因为只有认真的去倾听。才能够找到别人读错的地方,这对听者来说也是读、识字和思考的过程。

(二)阅读中加强词句训练。

本课中有一环节,也是课后训练:读句子,并仿照句子说一句话。主要是要求学生仿说句子的语气,体会说话时如何用上请求的语气。学生大胆的进行了练习,把凤仙花姐姐替换为各种小动物或植物等充分的进行了说,我发现学生对这样自由发挥想象的练习特别感兴趣。通过此项练习不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了说话者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充分的练说积淀了学生的语感。语感具有经验性,要从低年级开始反复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化、自能化。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给学生提供语感实践的机会,经常进行练习。

(三)有感情朗读落到了实处。

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在今后的朗读中,我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利用语文课以外的时间如晨读、自习课等时间,拓宽阅读范围和阅读量,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体会如何做到有感情朗读。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课前没有让学生查资料了解凤仙花、牵牛花这些植物的生长特点。现在城镇里的孩子有的没有见过这些植物,并不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所以开始读课文时有的学生并没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老师介绍,才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后教学中在备课这一环节,我将充分地注意不但要备好教学内容,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备好学生。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反思范文2

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生病的这段话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中,所以小鸟那种难过、痛苦的感觉也读得不是非常明显。在指导牵牛花为了去陪小鸟而使劲爬呀爬呀这个自然段时,虽然我预设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还不够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学生都有生病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小鸟生病时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点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鸟孤单、寂寞的心情怎么样?这样通过反复地读和各种形式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从而把句子读好。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我执教这篇课文是借班上课,学生课前不能预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练。于是,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6、7、8自然段的同时,选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现场采访牵牛花,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学生说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我再累也不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牵牛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反思范文3

今天上完这堂课,想法特别多,主要是对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些反思。《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总的来说几个目标都达到了,课堂效果也不错。本次教学主要侧重课堂的有效性。

一、填充空白,深层体现课堂有效性。

“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这是我对这课简单的课文的重新认识,独立处理教材,填充课文,把课文变得十分有内容。

1、文章很长,为了在课堂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课前我便在黑板上画上榆树上在鸟窝里的小鸟,绕在树根的牵牛花。这样给学生一个新鲜,也让他们的脑袋里有一定的事情的场景。

2、我寻找出他们还没学过的生字,组成词语出现在黑板上。还选择了一个要求会写的字。这样先系统学习生字词,消灭拦路虎,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十分有益。看来上选读课文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去挖掘他内在的信息。

牵牛花和小鸟作文 篇4

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住着一只小鸟,小鸟每天飞到大树下和牵牛花、小草和水仙花玩。

可是有一次,小鸟突然病了,不能跟牵牛花、小草和水仙花玩了。小鸟想:如果我能跟水仙花说话,跟小草玩该有多好啊!于是小鸟费了好大力气把头伸出窝和地上的小草说:“小草,我生病了,你可以上来陪我玩吗?”小草红着脸说:“对不起,小鸟,我只能生长在土里。”小鸟对水仙花说:“水仙花,我生病了,你可以上来陪我说话吗?”水仙花也红着脸地说:“不好意思小鸟,我也只能长在土里。”小鸟失望极了。

这时,牵牛花在一边说:“小草,水仙花你们别发愁,我去陪小鸟。”牵牛花把自己的蔓儿缠在树上,爬呀爬呀,这一天它终于爬到了。

《蜂》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有语气地朗读古诗《蜂》,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2、能朗读或背诵推荐的古诗《鸟》。

3、学习搜集古诗的方法。

4、通过了解祖国的经典诗文,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产生吟诵古诗文的愿望,产生对祖国诗文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古诗诵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吟诵古诗文的愿望。

三、教学用具: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当春风用神奇的彩笔,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繁花似锦的壮丽画卷的时候,在一簇簇姹紫嫣红、馥郁芬芳的百花丛中,飞舞着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它们忽上忽下,来回穿梭,嘤嘤作歌。它们是非常勤劳的。

不是吗?当东方露出万道霞光,蜜蜂便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劳动,刚离开桃林,又飞到梨园;刚告别粉红的紫云英,又飞向金黄的油菜花;刚采完含笑的牡丹,又飞往初绽的玫瑰,哪里有群花争艳,哪里有蜜蜂歌舞,哪里必定是一片花海。为了博采万朵鲜花,她们飞越山山水水,遨游花的海洋。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辛勤劳动啊!

然而要把这采来的花粉酿成珍贵的蜂蜜,还需要进行一番呕心沥血的独特加工,“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这是何等卓越伟大的创造啊!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 4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看来咱们同学读得都不错!现在看大屏幕,这些是这首诗中几个字的意思 不论(lùn):无论 山尖(jiān):山峰 无限(xiàn)风光: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尽(jìn):全都

占(zhàn):占领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三)巩固练习

/ 4

1、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小小的蜜蜂太了不起了,老师和许多同学一样,最喜欢的一句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范读。

我们还是把这句话积累下来吧!(画上双横线)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谁能有语气地完整的读读这首诗?

3、你能按提示背下这首诗吗? 出示:蜂 唐罗隐 不论,无限。采得,为谁?

4、老师把这首诗藏起来了,你还能把它背下来吗?老师可要奖励最棒的你了!(背下来的同学每人奖励一个漂亮的图案。)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这首小诗与宋代李纲的《耕牛》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诗曰: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蜜蜂与耕牛都是劳动人民喜爱的生灵,都是诗人墨客笔下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典范。罗隐的《蜂》虽不及李纲的《耕牛》写得那么大气磅礴,人家李纲毕竟是当朝宰相,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一些,所以颇有一番“鞠躬尽瘁,死而

/ 4

后已”的感慨,罗隐的《蜂》自然写得是小巧玲珑,至多是羽扇纶巾,风度翩翩的站在小山岗上,望着漫山遍野辛苦匆忙的小生灵,想起自己的平生事,不禁黯然神伤,随口吟出心腹事罢了。但是结尾这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毕竟是巧妙的切中了蜜蜂辛劳一生,却不知为谁作嫁的主题,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佳句。

(七)老师也找到了一首关于动物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道:说微(wēi):卑微一般(bān):一样 君:你莫(mò):不要巢(cháo):窝

1、读一读

2、试着背一背

(八)搜集有关于动物的古诗

(九)总结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真挚、凄凉、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体会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思念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思念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妈妈的爱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妈妈;深情的呼唤一声——母亲!

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同学们,一位将近百岁的老人——季羡林,是用怎样的一种心情怀念着自己深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季老的文章《怀念母亲》。

二、了解人物经历,走进人物内心。

1、学生交流搜集的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教师重点指出,季羡林六岁离开父母到济南的叔叔家,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生离开祖国到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留学,却因战乱被阻留在异国他乡11年。194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一生起起伏伏。

过渡:大家查阅了很多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但是,当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作者的1/5

内心,你会发现在他的心中有一种永久的疼痛,他曾经说:“我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该离开,这痛,就从我失去母亲开始。”

同学们,请打开书,读一读课文,感怀作者六岁离开母亲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也未能与母亲有促膝长谈的机会,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三、通读全篇,质疑问难。

1、自主读文,出示阅读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工具书自主学习。(2)学生认读词语。

(3)通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4)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组内合作交流学习情况。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巡视。

(2)各组汇报初读收获。

(3)对疑难点提出质疑,共同交流解决。

四、自主读书,感知主题。

1、带着疑难问题通读全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同桌互读。

2、指名朗读、轮读课文、小组合作读文。

3、初步交流对以上疑难问题的理解。

4、再读课文,集体交流,话题:从读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丰富的情感?

五、回顾全篇,结尾设疑。

小结:同学们,在季羡林爷爷的作品中还有这样的描述: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当时的季羡林爷爷在哪里?为什么要离开母亲?为什么他对母亲的死“抱终天之恨”?让我们在下节课中继续交流。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查阅、搜集季羡林的《重返哥廷根》等作品,读一读,从这些作品中你都了

2/5

解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深情入文,积淀情感。

1、教师深情地朗读《赋得永久的悔》。

2、学生交流听、读后的感受。(学生自由表达)

3、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走进课文。

二、研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思念。

2、感悟交流。

语段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抓关键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概括成语(寝食不安)。(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语段二: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段文字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概括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追问这是怎样的恨?从哪里读出了母亲的去世,让作者非常非常的痛、非常非常的“悔”?

(3)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4)指导感悟作者心中的悲痛,引入《游子吟》让学生想象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思念中都会想到什么?

(5)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明确:抓住依靠、精神支柱去感受。

3/5

(6)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7)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

过渡:母亲的过早病逝,让作者尽孝的愿望落空,以至心存自责,愧疚难当,只有沉痛地怀念母亲,以至寝食难安,数十年如一日。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语段三: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1)什么是“频来入梦”?母亲会“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频来入梦”指经常到梦中来。作者旅居国外,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2)和作者的亲生母亲“频来入梦”的还有谁?(祖**亲)找到文中的相关语句。

(3)指名朗读: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4)交流:作者说“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他真的不知道吗?

语段四: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质疑:读了这一段,你认为季老感到凄凉的原因是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思念家乡。)

(2)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季老远离故乡的日子,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不觉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

(3)“甜蜜”和“凄凉”是不是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

4/5

了一些凄凉、孤独。)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作者对故乡、对祖国深深地思念之情读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读出来

三、收束全篇,领悟写法。

1、议一议:“我”为什么一想起母亲就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为什么一想起母亲就怅望灰天、泪流不止?“我”为什么一想起母亲就思潮起伏、心潮腾涌?请你找到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指名读。注意两个“同样”。

(1)什么叫“真挚”?

(2)你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

四、拓展升华,再悟主题。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请大家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母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细细清清地流淌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伴着我们每个人幸福地成长。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捕捉生活中令你感动的每一个镜头,用你的文字书写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ao、ou、iu的四个声调及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教学重点:

1、学会复韵母的音、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读准ao、ou、iu的四个声调及音节。教学难点:准确读出ao、ou、iu的四个声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3个复韵母朋友,还记得吗?读ao、ou、iu卡片,体会发音方法。今天我们再认识3个复韵母朋友好吗?板书:ao、ou、iu

二、学习复韵母ao、ou、iu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o的音形。

1、出示ao图。

问:你们知道这图形代表的是什么吗?(小花猫)

2、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后教师纠正发音:ao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发音时,从前一个字母a滑向后一个字母o,口形由大到圆,一口气呼出,a声响长些,o音轻短,就可发出ao的音了。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5、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

6、学习“猫”这一生字。

(二)学习复韵母ou的音形。

1、出示ou的图,以小组为单位学习ou的音形。

2、请小组中的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补充。/ 3

3、教师结合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指导,发音时先摆出o的口形,然后口形收拢发出u的音,口形由大圆到小圆,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采取多种形式读。

6、学习“海、鸥”。

(三)学习复韵母iu的音形。

1、出示iu图,请学生借助图来学习iu的音。

2、请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上给学生们讲一讲。

3、教师适当讲解发音方法:发iu音时,先摆出i的口形,然后向u滑行,口形由扁到圆,一口气呼出,就可读出iu的音了。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体会,同桌读。

5、开火车读。

6、学习“秋、收”。

(四)巩固练习。

抽读ao、ou、iu的卡片,巩固读音,也可用游戏法巩固字形,把6个单韵母做成头饰,分别戴在同学们头上,教师读出一个韵母的音,如:ao,戴a和o头饰的同学就跑到一起面向大家站好。

三、书写ao、ou、iu 3个复韵母。

1、说出ao、ou、iu3个复韵母的组成。

2、说说每个字母应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让学生观察书写顺序,学生抄写字母,教师巡视,纠正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改。比如ao的两个字母写成a o,让学生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教师强调两个字母要写得紧凑。

四、学习ao、ou、iu的四声。

1、请学生回忆标调小儿歌。

2、请同学说说儿歌。

3、教师强调要按a、o、e、i、u、ü的顺序标声调。

4、出示ao、ou、iu3个复韵母请同学给字母标调号。

5、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3

6、同桌同学互读。

7、指名按顺序读和打乱顺序读,打乱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五、学习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

1、出示3幅图,问:这是什么动物呀?

2、出示图下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看图读音节词及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2、学读儿歌,巩固学的复韵母及音节。教学重点:准确地拼读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教学难点:读准三拼音节。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照着板书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回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出示guā让学生拼读,体会拼读的方法。

二、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出示板书:

1、自己试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读,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指名拼读,全班共同学习。拼的不准的学生,请会拼的学生帮助。

4、在练习时可以把音节加上声调:如jiào jiǎo qiào qiáo xiǎo xiào„„增加拼读的广度。

三、读儿歌。

1、看图自己试着读儿歌,读不准的音节标出来。

2、质疑:读学生提出读不准的音节,同学解疑。

3、请学生带领同学读儿歌。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中小学生入学教育下一篇:初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