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后感

2025-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后感(共12篇)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后感 篇1

文化大革命那时候,作者在西双版纳当知青,所谓知青就是知识青年下乡干活。他上山挖草药,因为那时正处在七月末,热得要死,作者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他想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个澡,可是却听到了许多动物的叫声,他怕不安全,所以先藏起来,然后一看,好呀!他吓了一跳,几乎所有动物都到小河那里开会似的,仔细一看,他们好像谁也不怕谁,鸡站在黄鼬前面,马鹿蹲在红毛豺身旁。作者马上明白了,原来它们也热得不行了,甚至连猎物都视而不见了。可是,河中有鳄鱼,它们都不敢下水,后来,大象首先进入河里,因为鳄鱼怕大象,所以不敢过来,所有的动物们就跟着大象进入到河里洗澡、喝水,作者也进去洗了个澡。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善于和动物相处的人,因为我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很喜欢作者写的关于动物的小说。这本书真好看!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后感 篇2

根据本组专题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 教学本课应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入情入境的品读, 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在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 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通过朗读感悟, 感受作者抓住具体事例, 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把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一、快速默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 全文共有23个自然段, 初读时要让学生用快速阅读的方式默读课文, 同时要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可这样安排:

1.快速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暮年的嘎羧是什么样子的?它在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再披象鞍、凭吊战场、自掘墓坑”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理清了课文思路, 还让学生知道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从而很快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快速默读课文第6~2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 可简单概括为:善良 (怀旧) 、英勇、忠诚, 初步感知嘎羧的形象。

3.默读课文第11自然段, 比较一下嘎羧没有死在自己的象冢, 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 庄严地把自己掩埋, 从而初步感知嘎羧不是一头一般的大象。

二、研读细节, 体会情感

(一) 品读语句, 感悟形象, 总结学法

1. 走进村寨, 感悟人与象的深厚情谊。

课文第3、第12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村民对嘎羧的照顾和嘎羧离开村子时的情景。可让学生默读这两个自然段, 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勾画出最能体现自己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人们对战象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人们对战象将要死去极度悲伤。“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 送到嘎羧嘴边, 它什么也没有吃, 只喝了一点水, 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知道了嘎羧临走时用自己“绕着寨子走了三圈”的方式, 感谢村民对自己的照顾, 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象间的深厚情谊, 而这种感受源自作者对村民、嘎羧的动作的具体描写。应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 走进嘎羧, 感受它的善良 (怀旧) 、英勇。

课文第6~16自然段描述了嘎羧“再披象鞍”和“凭吊战场”的情景, 表现了它善良、英勇的形象。学习这部分内容, 可这样进行:

(1) 快速默读这部分课文, 画出描写嘎羧再披象鞍和再临旧地 (打洛江畔) 时的句段, 想一想这些描写对突出嘎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特别注意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2) 交流体会。①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下来,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通过“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 细腻生动地写出嘎羧的动作、神情, 表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象鞍上留着弹孔, 似乎还有斑斑血迹, 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二十六个春秋过去, 象鞍已经破旧了, 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联系嘎羧当年的威风凛凛, 后来的逐渐衰老, 体会当时战斗的惨烈, 体会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同时感受嘎羧披挂象鞍的那种无比自豪的感情。②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许久, 又昂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久久凝望”, 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嘎羧在呼唤什么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那礁石, 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 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那吼叫, 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 也许是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 也许是在告诉战友, 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3) 指导朗读, 总结学法。通过对以上句段的研读, 学生已经从字里行间感悟到了嘎羧是让人敬仰的英雄, 这时再通过自主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朗读这部分课文, 能加深感悟。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阅读的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可总结出学习方法:先找出记叙嘎羧“再披象鞍”和“凭吊战场”这两个事例的相关段落读一读, 然后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句, 细细品味, 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 从而感悟它真挚的情感, 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

(二) 学法引路, 自主探究, 读写结合

1. 跟随嘎羧, 感受它的忠诚。

嘎羧“自掘墓坑”的感人场面, 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忠诚的高尚情怀。学习这部分内容, 可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出的方法, 自主学习。重点品读:①“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又经过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 挖一阵就喘息一阵。”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和它内心的情感。②“我们躲在远处, 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抓住“沉”字体会嘎羧奋力挖掘墓坑的壮举和心理活动, 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③“土坑约有三米深, 嘎羧卧在坑底, 侧着脸, 鼻子盘在腿弯, 一只眼睛睁得老大, 凝望着天空。”嘎羧顽强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后, 静静地躺在那里, 它是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 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 不禁让人揣想:它在想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④“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26年前, 它曾经和战友们一起战斗, 26年后, 它仍旧要和战友们在一起。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 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样的善良与忠诚, 这无比高尚的情怀, 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指导朗读, 表达对忠诚的战象嘎羧的崇敬之情。

2. 适时练笔, 读写结合。

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 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 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 走进了嘎羧的内心, 感悟到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 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却能让我们感受到那高尚的情怀。我们的阅读感受得益于作者抓住课文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这时应顺势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方法, 写一个小片段。另外,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凝望天空、激越吼叫的情景都十分感人, 虽然在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时已经让学生进行了想象说话, 还需要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写一写。

3. 记住嘎羧, 讲讲这个故事。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在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朗读、练笔后, 让学生练习复述, 记住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复述时要抓住重点, 进行有详有略的讲述, 如, “再披象鞍、凭吊战场、自掘墓坑”三处详述, 其他部分简说。

三、指导识字, 强本固基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篇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及朗读能力。

3.使学生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研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再读课文,谈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设计意图:高段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已经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针对重点语句进行学习,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直奔中心,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和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设计意图: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设计意图: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设计意图:从这里感受到战象已经对村寨和村寨里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设计意图: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和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3)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设计意图:通过对嘎羧行为和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和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和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阅读感受。)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文笔。)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再次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是怎样体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这几篇文章。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略)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后感 篇4

大家都知道大象的头两侧的大象牙很值钱的,有些人就去把死去的大象的象牙拔下来卖钱。但是有一头大象,也就是最后一头大象。它在临死之前,就是让我最难忘的。

它那时深情地望着它之前带过的象鞍。好像想临死前想把自己年轻的一面留下来,它的主人就给他按上了,在出村子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来送大象最后一程。每一头大象在临死前都要找到自己家族的象冢,然后挖一个和自己身体差不多大的坑。自己就跳进去,把自己埋了。这头大象缺却在自己战友的边挖了一个坑。那些人们跟着它也想弄些象牙来卖。但大家看见大象没有去找家族的,而是去了战友的旁边,看出了它们之间轻易很深,所以人们就没有拔这些象牙。

还有一篇我喜欢的。一天有许多人为了捕捉大象,设了一个陷阱,有个人就不小心掉了进去,在不久后,一只野猪和跟着掉了下去,这个人就让野猪当垫脚的自己跳上去,他一直在想办法,可是那只猪真的是太大了,一定很重的,就走了。自己的心一直放不下这件事,很担心那只野猪会饿死。

这就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情谊,只是没办法,不了我想那个人一定会救那只野猪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要说几十年前,嗄羧也是一头叱诧风云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寇,日本侵略者吓得鬼哭狼嚎,丢盔弃甲。但英勇的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嗄羧是幸运的,它活了下来,在它年老之际死神向它招手之时,它没有选择自己家族的象冢,而选择了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战象伙伴的埋葬地,与它们永久的守护着这块土地。

大象嗄羧的高尚情怀令我敬佩。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它没有对救了它的小村寨视而不见,反而用自己的方式与它告别。而现在的高等生物——人,却没有大象嗄羧这种高尚情怀。大象嗄羧由始至终都有着一种帮助别人的心态,可现在有一些人没有这种心态,都是一种索取的自私心态,其实有一个实例:以前有一个大巴车没油了,而加油站也没多远了,车上的导游告诉大家,下车大家一起把车子推到加油站去,可是车上的人们都不动,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是一个想法:好不容易有一个位子,一下车再上来就没地方坐了,干脆不下车而且肯定会有人下去帮忙的,我不用担心。也有几个想下的,但看大家都不动,自己也不下了。于是这辆车就一直在那里停着,谁也不愿意下去推一下车,一直过了4个小时,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第一个下车推了起来,没过一会儿,其他人也陆续下了车一起把车推到了加油站。

其实,如果大家一开始就推车,大家可能早已到达了目的地,所以,大家都要永远保持着一种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心态,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范文(二)

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课文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读了这篇课文,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居然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真是佩服!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范文(三)

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叫《最后一头战象》。书里的象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伟,稳重,勇敢。这时,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很笨拙,其实它却十分机灵,而且记忆力惊人。经过训练,象可以学会不少技艺,还会成为最温顺,最听话的动物,真令人惊奋。

傣族的最高领主:召片领,他曾经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一九四三年,日寇占领了缅,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非常激烈。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在民工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的发现还有一头公象在喘气,这头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伤,并收养了它。过了几十年,一头即将入坟墓的战象,奋力的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经和自己浴血浴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凯觎一路悄悄随尾在老战象身后,从百象冢里背回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大大的发一笔横财。在苍茫的暮色中,老战象用用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还与这里的一切事物会合……

我读了这本《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我从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争夺王位;巴娅怀孕二十二个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冲到大街上,拉拉冒险让它进铁笼子……

我觉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了解、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和我们共同享受这一家园的其他生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范文(四)

我非常喜欢看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最近,我读了他写的《最后一头战象》。

我原以为,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动物。不过,在读了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时,见到了曾经与日寇作战的最后一头战象——已经五十多岁的大象嘎羧。沈石溪与它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的一个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来,它向养象人波农丁要回一直废弃的象鞍,让沈石溪和波农丁帮它装上。在和寨子告别后,嘎羧独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几十年前作战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头当年在抗战中死去的战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时,它静静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战友们永远地聚在一起。

读过这本书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都知道忠诚和责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我们虽然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它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荡着……

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故事中,熊崽小丽丽对“我”的感情是深厚的。在要被带走的不远离去与反抗,在被母熊带走后,小丽丽对“我”的留恋,在母熊想要杀死“我”时,小丽丽义无反顾地阻止,到最后赌上性命,也要在母熊手下救下“我”,因为它把“我”认成了自己的母亲,不可否认的是,小丽丽对“我”有着很深很深的爱。

不仅仅是小丽丽对“我”的感情令人感动,母熊对小丽丽的感情更是让人落泪。为了自己的孩子,拼命地逃离,为了要回小丽丽不受“我”的示好,为了让小丽丽接受自己,想要杀了“我”,到最后自己流着肠子也要安定好小丽丽,在死的最后一刻,也想着、爱着小丽丽。

我有些意外,因为书中写过“幼兽越活泼可爱,亲兽的责任心就越强;反之,幼兽如果有智力障碍,反应迟钝或不懂得如何讨取亲兽的欢心,亲兽的责任心就会稀释淡化,有的还会抛弃幼兽”。可小丽丽不仅没有讨取母熊的欢心,反而很讨厌母熊,但母熊并没有讨厌小丽丽,反而越发想要取得小丽丽的信任,喜欢,更在死前还想着小丽丽。可见这头母熊是多爱自己的孩子。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7

主要内容:再一次搬运中,人们发现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有一次,嘎羧要回了它最珍贵的象鞍,然后到了百象冢,埋下了自己。

印象深刻的情节: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的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条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支象牙积了一层难看的黄渍。

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8

这些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黑熊舞蹈家”,讲的是一头叫“阿宝”的黑熊,本是阳光马戏团最棒的黑熊演员,一次为外事人员的表演中,它与另一只黑熊配角“圆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主角的位置被“圆球”取代了,“阿宝”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归舞台。

这篇故事写得环环相扣,读起来津津有味,引人入胜。它告诉我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性格都很关键,往往性格温和,善良的会受到更多的喜欢;不管人还是动物,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渴望被尊重和认可;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不喜欢被强迫做不喜欢的事,都喜欢自由。

通过读《最后一头战象》,我被战象嘎羧深深地感动了,它至死不忘自己的使命,始终忠诚于自己职责。

读“棕熊的故事”时,我被棕熊母亲舍身救子的行为感动了,就像文中说的一句话:“只有母亲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把死的痛苦留给自己”。这就是母爱,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母爱都一样是最伟大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作文 篇9

传说大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凭借神秘力量的指引来到象冢,和他的家人埋葬在一起,嘎羧是缅甸的一头战象,在一次抗日战争中,他的伙伴们都死在了战场上,只有他幸存了下来,战斗结束后,人们为死去的大象设立了百象冢。26年后,嘎羧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前,戴上了自己战斗时用过的象鞍,和村里的人们一一告别,一个人踏上了孤单的旅程。他首先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战场,回忆过去,最后来到了“百象冢”,在这里死去。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大象和人类相处非常友善,离开村子时,与村民依依不舍的告别,战争中帮助人们保护家园,牺牲自己的生命。大象虽然是一种兽类,也有深厚的情感,虽然战争已经结束26年了,但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也没有忘记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埋葬着自己伙伴的“百象冢”。

我希望人类能够善待动物,把动物当朋友一样对待(个别除外),如果没有了动物,地球也将最终走向灭亡!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00字 篇10

《最后一头战象》这一本书讲的是在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一群威风凛凛的象兵与入侵的日本鬼子打了一战。战斗结束后,八十余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并在坑上立了一块碑,写着“百象冢”。在大家搬运大象的尸体时发现了受伤的嘎羧,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后就养了起来。嘎羧是战象,它是功臣,受到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

慢慢地嘎羧越来越衰老了。但是有一天,嘎羧身体仍然衰弱不堪,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眼通红,鼻尖指向小阁楼,好像迫不急待想得到小阁楼的上什么东西。原来是想找回自己的象鞍,象鞍已经十分破旧了,但它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嘎羧披上往日战斗时用的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让我们把它拴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嘎羧拖着衰老的身子对救活它、收留它,养活它的人们和寨子恋恋不舍的告别后给自己在百象冢挖了一个墓坑,长眠于此。

连最后一头战象都是如此的勇敢、忠诚,为了保卫家园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临死之际,它感恩寨子里的人们对它的救治和养育!我要向战象学习,学习它们对国家的勇敢、忠诚。学习它们对老师、家人、朋友的感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00字 篇11

读了愤怒的.象群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象群也是一个整体,如果有人伤害了其中的一只象,象群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报复我们。故事里的岩温扁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愿望,去杀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处的友好邻居,遭到了象群的报复。动物是我们人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们,要保护它们,你帮了动物,动物也会帮你的。

我从《野猪跳板》体会到,野猪真聪明呀,竟会想到让人来做它的跳板,让它逃离陷阱,逃脱苦海。野猪的模仿能力很强,故事的作者只做了两次,它就学会了。哎!作者遇到一头这样聪明的野猪,我很是替他担心呀!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 篇12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在书中我也看到了另一幕天地:原来平时在动物园里那一头庞然大物居然是那么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真另我大吃一惊。它曾经驮着数千名战士于日寇浴血搏杀。其中有一头名叫嘎羧的公象,它身受重伤,更多相关范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在书中我也看到了另一幕天地:原来平时在动物园里那一头庞然大物居然是那么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真另我大吃一惊。它曾经驮着数千名战士于日寇浴血搏杀。其中有一头名叫嘎羧的公象,它身受重伤,好心的村名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嘎羧在临死前还奋力披挂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当然也有一些一直想发大财的猎手总想跟踪一头临死的象去象冢背回许多象牙要发一笔横财。不过我还是比较同情大象的,有些人为了发财去拔象牙,好端端的你去拔人家象牙干嘛,我们是要关爱生命,守护家园的,没事干嘛去拔象牙呢?我们不需要为了钱计较问题,想一些专项发财却不去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我最讨厌了。总之《最后一头战象》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一头撒野的大象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攻击过路的中巴车,吓坏了坐车人,大象学校也不免给车主赔礼道歉喽!它还告诉我了: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本书的确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和快乐,我很看你好这本书。

上一篇: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下一篇:从失败中站起来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