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研课磨课简报(精选5篇)
(二)海北镇中心小学 张思嘉
时间飞快,转眼间此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已到了第三阶段,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我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围绕着共同的课题,与业务领导和英语组老师不断研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堂效果,一起动脑想办法,积极提出建议,使我对于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感悟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次磨课我选择了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更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更旺盛,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存在注意力时间短的缺点。
此次我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6 My Week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能够在本单元涉及的情景下听懂、会说一周7天的英语名称单词。能够认读一周7天的英语名称单词和他们的缩写形式。
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遇到了难题:由于该课中一共有7个词汇,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我是先完成所有词汇学习后再一次性练习呢?还是在每讲授一个词汇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学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在各位老师的建议下,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二次试教,在第二次试教中我尝试边学边练,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游戏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通过研课磨课,使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焕然一新。作为青年教师,我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经验少,课堂应变能力不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新颖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敦化市国培计划(2016)小学语文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研课磨课阶段性总结
为扎实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切实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校本研修与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按照“国培”要求,9月29日、30日,在大石头镇中心校进行了小学语文学科研课磨课示范引领,要求除国培学员外,学员所在校教导主任也要全程参加培训。旨在通过此次培训,引领本校学员开展研课磨课,进而带动全校的校本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由进修学校小教部语文教研员申丽霞老师主持召开,历时两天。29日上午8时30分,送教团队成员带领学员参与了大石头镇中心校的备课研课活动。活动由大石头镇中心校教学副校长额高永清主持,首先由学员邵晓娟和毕海燕老师,就个人备课情况进行说课,两位老师虽然执教同一内容《新型玻璃》,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毕海燕老师采用的是通过设置表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教学,邵晓娟老师则大胆采用树状图进行课文的分析理解。在听取了两人的陈述后,大家围绕研修主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式方法策略的研究》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各抒己见,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的一些好的见解无私地贡献出来,两位出课教师在虚心接受大家意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完成了第二次教学设计。
下午,两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其余所有人员分别就这两堂课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研究。课后两位授课教师立即进行课后反思,与活动成员分别就两堂课进行课后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再次修正教学设计。
30日上午,两位学员在经过昨日试讲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调整,并进行了二次上课。专家团队成员与参培成员进行课后讨论,吸取各位教师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教案进行了再次修改。下午,活动进行到最后一项——总结提升。培训团队成员申丽霞老师针对本次活动特点分别从“步骤明确、行动有效、课堂示范、指引方向、感受领悟、提升能力、团队教研、集体成长”八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细致总结。并从“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思维创新的火花”四个方面对全体参培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张传凤老师结合邵晓娟老师在教学中树状图的运用进行了《树状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专题讲座,使学员们对这一活动新型教学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树状图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写作方法。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行走在教学路上。
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想尽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至于教学中存在哪些弊端,学生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却很少思考。这次课例资源开发活动,首先需要团队教师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三备两磨”的课例打磨,在教学中解决发现的问题。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路上能够带上问题前行,那么我们教师就会由传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不仅仅关注知识,不仅仅关注文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共同研讨中使大家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教学水平、能力提高的能源。在磨课过程中领略到同组老师的高屋建瓴,领略到他们对文本挖掘的深入,领略到他们灵光一现的“金点子”。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
在研课、磨课过程中,每个学员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或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或谈自己的听课体会,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智慧的火花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交织、碰撞。这个过程是学员集体反思的过程,也是学员集体成长的过程。
白莲河乡中心小学 郭蓉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的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可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长春市第154中学 杨立东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
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 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
在双井中心小学成功开展
12月17日,按照县国培送教下乡“磨课研课”第一环节“自我研磨”活动方案,双井镇中心小学进入辖区“磨课研课”第一环节“自我研磨”阶段,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肖坤明的带领下,花桥学区小学组“送教下乡”指导团队和辖区各校部分语、数、英学科教师来到双井镇中心小学打磨示范课程。
上午,由双井镇中心小学的黄桔青、舒凤莲、李安蓉、陈娟娟、黄唯、张瀚文、刘梦江七位教师,分别上了七节不同风格的语、数、英示范课,县国培专家及辖区各校部分语、数、英学科教师走进课堂听课。下午,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在双井镇中心小学会议室进行了交流,首先由授课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说课,接着,县国培专家及听课教师对七位教师的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指导,授课教师虚心接受意见、积极改进不足,使整个磨课研课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这次送教下乡“磨课研课” 第一环节“自我研磨”活动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一起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
李安蓉老师的精彩课堂
舒凤莲老师富有探究的课堂
同行教师点评
县国培专家点评
授课教师说课
【小学英语研课磨课简报】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送教下乡简报07-03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研课标说教材10-23
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07-24
用英语做简报11-21
西关小学简报07-28
小学教研简报02-06
小学班会禁毒简报09-06
小学教学视导简报09-09
农村小学禁毒简报01-30
小学春开学典礼简报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