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2025-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精选15篇)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1

半年来,我科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关心与支持及全体护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按照2012年护理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开展护理工作,并逐一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落实工作。现将ICU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每日专门安排一名负责人对全科护理质量进行监控、督导。

2、按科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标准,每日安排白班、总班、治疗

班及N3班共同参与床边交接班,检查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并记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加强急救药品及仪器的管理,做到“四定”“三及时”管理。每日安排专管人员进行检查及维护,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4、每半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召开一次科会,对当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检查落实情况,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二、落实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制订了2012年ICU护士培训计划。

2、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及一次护理查房。

3、为了配合护理部,3月中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召开第四季度护理

缺陷分析讨论会。

4、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每月布置相关学习内容:包括各

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操作培训等,月底组织进行考核,并实行奖惩。

5、鼓励五年以下的护士参加院内各种培训。2月份组织科内五年以

下的护士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护士礼仪培训讲座;5月份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及院感知识讲座。

6、5月中旬组织科内护理骨干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操作技能培训,在6月初的操作技能考核中学员们均取得较好成绩。

7、不定期地邀请本科室医生给护理人员讲课,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理水平,优化了护士的素质。

三、加强护士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1、继续鼓励科内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

2、重视专科护理人员培养。3月中旬经护理部同意选派一名护理骨

干黄鑫赴同济医院进修学习。

四、积极参加院内外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1、为了配合护理部举办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晚会,我科组织

全体医护人员自编自排节目汇演,舞蹈《龙船调》在晚会节目中荣获“一等奖”。

2、配合护理部评选优秀护士。涂佳荣获“院优秀护士”、顾会琴荣获

“市优秀护士”。

3、为了更好的支持护理部工作,我科数名护士多次参与护理部的人

力资源调配。

4、督导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准备上半年护理理论考试。

5、配合医院积极筹备临床重点专科申报工作。

五、院感与消毒隔离

2012年上半年里我科重点加强了院感消毒隔离工作,指指派一

名年资较高的护士专职进行院感工作,两名年轻护士学习协助,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进行院感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考核,所有工作人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原则,按六步洗手法勤洗手,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治疗室桌面、病房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对呼吸管路等全部使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大大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社会经济效益

2012年上半年我科共收治危重病人人,业务收入余万元,我科作为危重症患者的中转站,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半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

足: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在人性化护理方面,一些举措还流于形式;在规章制度执行方面,仍有少数同志意识淡漠;在护理科研方面几近空白;尤其在服务态度、病人满意度上还需加强。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使服务更情感化和人性化,为医院的服务水平登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ICU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2

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分析

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可以在护理工作质量上得以全面的体现, 因此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也就成为建设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内科ICU病房的规模和人员配置

在医院总床位数中, 内科ICU病房床位占1.5%~2.5%, 护理人员配置方面应坚持每位患者身边全天候24 h配置1名护士的规定, 这就要求护患比例在1:3左右, 较普通病房的护患比例高, 但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负荷量较大, 所以必须保持此配置。

1.2 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 且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相对繁忙, 任何工作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加强管理, 做到有序、严谨的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因此, 需要对以下工作加以重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对病区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药品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各类抢救的操作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 对各种急救技术的操作规程予以程序化。对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和改进,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组织学习予以强化。

1.3 内科ICU病房的临床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所患病种繁多, 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多存在不稳定性, 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如未及时进行观察和有效的处理, 极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所以内科ICU病房护士需要对包括对患者进行询问、观察、体格检查在内的本专科的病情评估方法进行牢固掌握, 需要对包括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主要症状体征、生命体征、相关检测指标、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掌握。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演变过程、治疗方法、护理要点进行掌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 对临床相应的治疗进行积极配合。贯彻实施责任化基础护理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引起达到三短、六洁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有效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1.4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为了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能动性,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应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 由临床内科ICU病房护理经验丰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参与意识和管理经验强、工作作风正派严谨、掌握内科ICU病房各项管理制度的护士组成。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于护理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监督, 对内科ICU病房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消毒质量控制及院内感染进行监控, 对内科ICU病房的医疗设备、药品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内科ICU病房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和操作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1.5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个性化实施

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患者, 且家属不能陪伴患者, 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孤独、寂寞等负面心理, 而昏迷、麻醉的患者在意识清醒后会出现场所、时间方面的认知障碍。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护士根据供需的实际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隐私给予保护。

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分析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主要包括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风险管理是以减少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型, 该模式应用于医疗领域对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能够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 意义重大。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 且病种相对复杂, 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护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需要给予特殊护理。而内科ICU病房医疗设备先进, 操作加为复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说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对医疗护理的基本操作和常规操作能够熟练的掌握。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对医疗风险的管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并根据内科ICU病房的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规章制度, 将医疗风险降至最低[2]。

2.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识别护理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病历书写上存在的风险。出现上述几方面的护理风险, 主要源于违反了既定的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护理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是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及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衡量与评价, 根据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包括准入制定、护理操作方法、护理操作新技术的准入制度, 且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按国家相应规定、职业标准等进行操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3]。

2.3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主要包括预防与处置两方面内容,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使护理风险-医疗纠纷减少。因此, 需要培养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意识, 加强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监督, 进行内科ICU病房护理业务培训。ICU病房护理风险的处置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滞留, 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2.4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评价

定期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来发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不足, 并不断的予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高, 护理工作风险大,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摘要: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 本研究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加以分析, 来阐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特殊性,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友芳, 林春喜, 张国娟, 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ICU的实施及效果[J].全科护理, 2012, 10 (21) :236-239.

[2]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4) :76-79.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3

【关键词】 优质基础护理 ICU护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10-01

ICU为救治危重患者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护理人员只用将技术技能、智慧、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为患者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研究指出[1],优质基础护理可有效规避ICU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為50例ICU病房患者应用优质基础护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成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0年05月~2013年05月ICU患者100例,按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①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5-88岁之间,平均(67.2±2.5)岁,体质量45~75kg,平均(57.2±2.9)kg;②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9-89岁之间,平均(67.5±2.9)岁,体质量45~79kg,平均(57.9±2.8)kg,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ICU常规护理及危急症病情对症护理。

1.2.2 实验组 给予优质基础护理,根据优质护理操作规程开展护理工作,若患者意识清晰,向其讲解导管的重要性及作用,避免发生管道压迫、扭曲;定时翻身,协助患者保持肩、腰、臀在同一轴线上翻身,2h/次,经毛巾包扎在反复摩擦的部位,保护患者皮肤;酌情为烦躁患者应用镇静剂,为防止坠床,可给予约束带;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无菌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合理对医疗器械消毒,防止发生医院感染;若患者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给予红霉素眼膏;定期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咳嗽、深呼吸,为患者拍背,提高肺活量,预防肺部感染;1d两次护理患者会阴部,1d1次更换集尿袋;按摩瘫痪患者的关节,促进静脉回流。待患者有所康复后,应给予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出院前给予健康宣教。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15.0处理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n(%)]表示。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对照组患者中,6例发生院内感染,1例意外坠床,1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 VS 18.0%,P<0.05)

2.2 两组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不满意1例,对照组不满意15例,实验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 VS 70.0%,P<0.05)。

3 讨论

基础护理质量不但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体现着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为ICU患者应用优质基础护理,可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因护理差错给患者造成的身心危害及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护患关系。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基础护理模式能够满足ICU患者的身心要求,提高护理质量。有学者[2]为ICU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获得了较佳的临床满意度(96%)。本研究中,实验组应用优质基础护理,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两项指标分别为6.0%、98.0%,近似于相关结果[3,4],提示优质基础护理可降低意外坠床、院内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获得较佳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质基础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丽松.优质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07):1035-1036.

[2]王丽芳,成翠红.基础护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01):1292-1292.

[3]何惠清.设立护理单元、优化护理流程在ICU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17):743-743.

icu优秀护士年终总结 篇4

1、开展换位思维活动。开展“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为主题,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站在病人及其家属的角度,理解病人家属看到亲人饱受疾病折磨、挣扎在死亡线时焦虑、急切的心情。并以“诚心、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的“六心教育”贯穿整个活动,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危重患者的救治中,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心、细心、耐心的规范化优质服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更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让他们注重在治疗护理中出现的每一个小小的问题。

2、医院获得性感染控制活动。ICU感染控制小组把好洗手关、填报关、探视人员管理关。“洗手”是控制感染最基本的措施,在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等情况下,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洗手。由当班护理人员监督外来人员执行洗手原则,杜绝一切可能造成交叉传染的途径。每日晨会由当班医生汇报科室内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并填写医院感染上报卡,层层把关,一切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重点

四、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护士绩效考核,

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根据病区的情况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要素,分管不同数量,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新老搭配排班,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促进低年资护士的尽快成长。

2、改变排班方式、在现有护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排班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在护理工作量大,重病人多的时段,增加护理人力,尽可能保证中午、夜间基础护理质量,同时兼顾护士的意愿,实行APN排班,减少交班环节,实行24小时连续无缝隙护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为病人服务。

3、建立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登记,依据责任护士出勤率、护理病人的数量、护理质量、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满意度等进行考核,每月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

1、护士长严格执行“四查房制度”,每天利用早晨上班前、上午下班前和下午上班前、下午下班前的四个时间段,常规进行一次系统地查房,了解和掌握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检查和督查各种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随时将隐患和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杜绝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

2、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每周进行各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绩效工资挂钩,从而激发了护士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六、完成工作情况

1-6月收治病人462人(去年同期548人,-86人)增长-18.6%;监护4578636262小时(去年同期36262小时,+9506时),增

长26.2%.严格控制成本,严格限制水、电及科内物品消耗,做到该收不漏,严格把好收费关。积极拓展新业务,半年来自动排痰机的应用,减少了病人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了大手术后病人的住院天数。

七、存在问题

1、新入和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经验不足,应急能力差。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5

为了继承发扬、发展创新中医药事业,弘扬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中医的治疗新途径,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努力推进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和谐共进,在医院发展及领导的鼓励带领下,我科作为收住全院危重病人的年轻科室,亦开展了以下几种中医特色治疗:针灸穴位注射(主要针对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呃逆不止等)、中药大黄芒硝保留灌肠及外敷(主要针对长期便秘、胃肠道功能障碍、肠梗阻、胰腺炎等)、中药汤剂(主要针对胃肠道动力差功能衰竭及相关优势病种心衰病、喘症及中风等)、中成药制剂(主要有生脉、血必净等针对脓毒症休克)。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穴位注射:2015年度我科共开展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及反胃恶心等约50余例,效果良好,注射药物以胃复安、维生素B、6-542等,拟明年进一步探索,可扩大治疗范围及用药。

二、中药大黄芒硝保留灌肠及外敷:2015年我科开展多例中药大黄芒硝保留灌肠及外敷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肠梗阻、胰腺炎等,皆取得良好疗效;其中,采用以大黄芒硝为主的通腑泻下在治疗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中取得显著疗效,已有相关文章发表。

三、中药汤剂汤剂的开展:目前我科室中药汤剂开展以优势病种心衰病、喘症及中风等疾病为主,在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的完善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效果良好,在明年的并将依临床反馈和学科研究进展作持续优化、改进。

2015年ICU护理工作总结 篇6

ICU 2015年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按照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医院的总体工作目标要求和医院工作计划,逐条逐项落实找差距,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扼要总结以下:

一、依法执业加强科学管理,加大科室管理力度: 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形成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良好氛围,在护理部、科护士长的督促下严抓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科室内抽选部分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参加科一级的护理质量管理,每周、每月坚持自查、抽查,对自查及抽查的结果及时反馈,及时主动向护理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部的整改下,及时改进了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护理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从根源上杜绝恶性医疗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全年科内无重大医疗缺陷的发生。

二、深入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加大了优质护理工作力度:

继续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通过每月对护理常规、应急预案、服务规范和标准的培训及考核,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修养。发挥我们ICU的专科特色,提高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制定ICU延伸服务的工作方案,规范回访制度,形成回访流程,修订ICU回访表,并在逐步施实中取得良好效果。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实行科学的弹性排班,在重点时段安排加强班,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在科内落实护理岗位管理,按职称、学历、技术水平和能力将科内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并实行工效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了护士责任心,优化了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护理工作更加井然有序,认真贯彻护理部优质护理服务本年的工作要求。

三、确保护理安全,加大护理质量控制:

通过各项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临床实践逐步完善了质控制度,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整改,并对质控效果进行追踪检查。发挥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切实落实了质量管理方案,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任务。

四、实行岗位管理和护士分层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加强新职工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针对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分层培训,积极创造护理人员良性环境,加快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了专科护理能力。每月对培训内容科内督导检查,每月对考核情况及成绩科内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入下个月培训检查内容,达到了持续深入加强的学习效果。将考核成绩与绩效奖励挂钩,激发护士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五、院感与消毒隔离

在过去一年里我科继续严格落实院感与消毒隔离工作,指派一名年资较高的护士专职进行院感工作,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进行院感理论知识的学习,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原则,按六步洗手法勤洗手,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治疗室桌面、和病房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各种管路按规定维护处理,定时更换,以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社会经济效益

2015年全年ICU共收住危重病人四百余人,年收入近千万,做好增收节支,保证ICU的良性运作。我科在危重患者抢救工作中成绩显著,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我们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下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严抓质量控制。不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着重发展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明确护理岗位分层管理,逐步实行岗位竞聘定岗。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尽快朝三级医院的目标迈进!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8~72岁。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呼吸科、骨科等入住ICU患者,主要有重型颅脑损伤、脑肿瘤手术、多器官脏器损伤等

1.2 方法

TIss-28,评价患者的治疗干预程度,评估护理工作量,计算ICU医疗资源分配与利用及成本核算等。由基础治疗、心血管支持、呼吸支持、神经系统支持,肾脏支持、代谢支持、特殊干预等7个评估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治疗措施组成)构成。将患者实际治疗护理项目内容输入TIss-28内,得出相应分值,根据工作量负荷程度核算为1~8分。分值越高,患者所需治疗干预措施越多。

1.3 统计与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按照积分多少将病情由轻至重分为四个等级(表1)

该表包括生命体征、清洁、活动、检查、饮食、药物、其他治疗、康复、其他等9大内容,共67记护理操作。采用观察法测量24h满足患者需求的直接护理时间(从护士进入病室与患者交流时开始,到完成项目后处理好患者离开[4])。

2.2 不同班次护理工作量(表2)

表2显示,不同班次护士人均工作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白班和上夜班工作量较大。

3 讨论

3.1

护理工作量管理是量化管理的基础之一,在当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条件下,科学、量化的方法可以以最少的人力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5]。TIss-28评分系统能监测患者差别和所需的护理活动,预测每位患者的护理需求,测量护理工作的成果和绩效,帮助护理管理者合理使用护理人员和使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

在国外ICU护士与患者的比例为2∶1~3∶2,而在国内ICU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1∶1~2∶1[6],并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调整护理人员。而我国的护士只能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治疗性护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识障碍或头颅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给予机械通气的频率及次数较多、吸痰、呼吸机管路护理等占据了护士大部分时间,护理工作中用于治疗的时间越多患者的治疗措施越复杂,同时,由于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护理的时间在护理工作中也会增加,有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基础护理,影响护理质量,埋下医疗事故发生的隐患[7]。尽量缓解一线护理人员压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3.3

护理人力配置既要基本满足床位与护士之比的要求,更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护理工作量予以调配.一般白班一名护士护理3~5名患者,而夜班一名护士护理4~7名患者,白班和夜班的护理人员数量相差较大。护理人员配备不均造成不同班次护士人均护理工作量的差别。当护理人力不足,护理工作量过重时,护士常忙于执行危重、手术患者的医嘱,忽视了较软指标的护理内容,使病情的观察泛泛,缺乏深度,与患者的沟通、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常常不到位,出现了所谓的“高技术少照顾”的现象。所以,今后在进行护士排班时,适当增加夜班护士人数,可以有效缓解夜班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况。

4 小结

国外护理专家一致认为TIss-28评分所测得的数据客观,重复性好,能较好的反应工作量。目前我国关于工作强度量化管理的研究很少,多数以计数法和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由于护理工作量具有范围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以护理时数和护理次数为标准测量护理工作量是不足的。运用计算机和软件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方法逐渐增多,这样就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的统计的可信度和效率。从国内到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以护理工作量的测算来解决配备护理人力。护理工作量测算是按患者需要为原则,科学的测量护理工作量,以量化方式配置护士。护理管理者要合理调整和安排护士人力资源、以及实际临床护理需求,动态调整护理人力安排更具实际意义,以避免护理工作量较大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我科不同时间段的护理工作量,探索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的方法。方法 从ICU随机抽取样本67例,记录TIss28评分分值和24h直接护理时间。结果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治疗干预计分系统得分不同的患者24h所需的直接护理时间不同。结论 应用TIss28评分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为护理人力资源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ICU,疾病严重程度,护士直接护理时间

参考文献

[1]林菊英.我国21世纪医疗体制改革与护理发展趋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1-2.

[2]Kovner C,Gergen PJ.Xurse staffing.levels and adverse event following surgery in C.S.Hospitals[J].J Nursing Scholarship,1998,30(4):315-321.

[3]Linda HA,Sean PC,Douglas MS,et al.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nurse burnout,and job dissatisfaction[J].J Am Med Assoc,2002,288(16):1987-1993.

[4]成翼娟,谷波,张骏.综合医院直接间接护理时间测量与分析[J].实用护理特点,2003,19(2):1-3.

[5]于秀梅.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58-859.

[6]汪向东.心里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里卫生杂志,1999:223-226.

关于ICU老年患者的护理 篇8

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

结果:激发患者内在动力,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感觉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关心,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结论: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满足患者自我照顾的需要,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心理护理和指导,使患者感到亲人的温暖。

关键词:ICU老年患者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ICU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ICU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年龄在6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重症肺炎有1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有15例,重症脑出血有12例,重症肝炎有9例,重型颅脑损伤6例。

1.2护理方法。

1.2.1优化ICU病房环境。医护人员要保护高度的责任心,优化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首先要保证病房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其次,要保证病房内的安静。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语气要轻柔,动作要轻,以免影响到其他患者的休息。再者,保证病房内适宜的光线。病房内使用的灯光不能太强烈,要相对柔和,保证老年重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1.2.2缓解患者的情绪。ICU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情绪起伏很大,情绪的波动对老年重症患者的病情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努力稳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减轻疾病的疼痛和心理压力。面对患者的过激行为,医护人员要予以理解,耐心稳定患者的情绪。向ICU老年手术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点及安全性,帮助老年重症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知识,消除老年重症患者顾虑和恐惧。

1.2.3注重于患者家属的沟通。由于ICU老年患者病情不稳定,所以需要转入重症病房进行严密的监护,老年重症患者与外界产生隔离后,患者家属探病的时间也很有限。而面对患者的病情,面对数目巨大的医药费,患者家属情绪十分的焦虑,其情绪对患者也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时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不要让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缓解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1.2.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由于ICU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体制较弱,治疗过程中的产生的疼痛对患者身心都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减少护理治疗给ICU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与老年重症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工作,保證护理治疗的效果。

2结果

本组实验通过对60例ICU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51例显效,8例有效,仅1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8.3%。

3讨论

影响ICU老年患者护理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因素。恐惧、焦虑心理。很多的ICU老年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治疗情况过度关心,并心理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生欲望,再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对疾病恐惧感越来越强烈,并产生各种焦虑情况。强烈的自尊心。ICU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靠他人帮助才可以生活,导致老年患者自尊心受挫,精神状态较差,并对护理人员无故发脾气,也不愿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极度悲观心理。老年患者随着体质的不断下降,多病缠身,经过长期的治疗后,病情也是时好时坏,没有明显的成效,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季度悲观的心理,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②ICU病房环境。ICU老年患者经过治疗后,被准送至ICU病房,面对病房陌生的环境,以及病房内各种治疗和护理仪器,内心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及孤独感。病房内噪音和光线,可能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容易激起患者烦躁的情绪。③其它因素的影响。患者家属因素。ICU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较为虚弱,生活无法自理,造成ICU老年患者对家属的过度依赖。当患者进入ICU护理病房后,没有家属的陪伴,而其对探视的时间和人数也有明确的规定,患者在没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再者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的病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情绪容易波动,患者家属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很容易对患者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因素。老年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神经变得十分的敏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言行举行都会挑起患者敏感的神经,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产生刺激反作用。同室病友的因素。老年重症患者与同室病友如同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当同室病友的死亡消息传出时,增加了老年重症患者心理的恐惧,或者同室病友暂时转出重症监护病房后,老年重症患者内心变得焦虑和孤独。

ICU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身心都受到严重的损坏,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本实验对我院收治的60例ICU老年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治疗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护理。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后,60例ICU老年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51例显效,8例有效,仅1例无效,总治愈率为98.3%。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改善患者心态,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总之,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了解ICU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同心理状况的ICU老年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方法,有效消除ICU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ICU老年患者的心态,促进ICU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海莹.多元文化护理用于ICU综合征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1998,(05)

[2]李付华.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与技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1)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9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整体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ICU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这里没有家属的陪护,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全面承担,要求护理工作以“患者第一”“预防为主”“事实和数据化”“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质量持续改进”为原则,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监控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都符合客观的要求和患者需要;使护理工作能够达到最佳参数、最短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产生最优化的治疗护理效果,最终实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我们ICU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不仅在管理培训护理人员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而且还呈现出崭新面貌,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贴近病人,现将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监护护士自身素质的训练

1、加强监护室护士思想观念的培养。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因此,作为ICU的监护护士,在没有患者家属陪伴的工作环境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思想上转变认为监护护士是“高级保姆”的观念,用实际行动把优质服务落实到位。

2、定期开展危重症医学知识培训。在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参加院教育培训科安排组织的全员培训以外,还定期选派有临床工作中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的护士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危重症医学知识培训班。把更多先进的科学护理理念、护理技术带到科室,让科室的危重症学护理知识持续进展,从理论上、技术操作上不断更新进步。、加强三基培训。优良的服务加精湛的技术才是真正优质的护理,两者缺一不可。“优质”护理是要实实在在把患者装在心里,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的“优质”也是形式。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位护士都有扎实的基本功;让家属放心,让患者满意。并在如何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面给予相关的指导,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丰富了护士的专科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使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本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与不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4、做好护理队伍“传、帮、带”。近年来不断有年轻护士充实到ICU病房,对于年轻护理人员,护士长安排有经验有年资的护士一对一带教,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教育。首先对年轻护士从思想转变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最终获得家属的满意、病人的满意、医生的满意;年轻护士不仅提升了自学能力,推动责任制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活动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做到了真做事,做实事。

二、加强并完善科室制度建设

1、完善及健全监护室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在以病人安全为主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及健全科室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晨会制度、病人转入转出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护理查房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仪器保管使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家属探视制度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操作和诊疗常规,大手术后监护常规,休克监护常规,呼吸机治疗监护常规,气管造口护理常规,各种导管、引流管护理常规等。护士长坚持每日“四查房”及晨间提问,每月开展核心制度、重要流程、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及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不断强化规章制度及重要流程的学习。

2、修订和优化各种护理常规、护理应急预案、操作流程。根据“二甲”医院复审要求,重新修订ICU护理常规,呼吸机等各种仪器使用操作流程,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操作流程,并进行强化训练,检查考核,逐一过关。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监护水平。

3、建立各种登记本。科室根据护理部要求建立《毒麻药登记本》、《物品登记本》、《查对医嘱登记本》、《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以外,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和减少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还加强《出入院登记本》、《贵重药品登记本》等科室相关性的登记本。同时耐心解答病人家属的疑问,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依,让病人及家属真正了解每一笔账单的出入,放心的在ICU救治。

4、床旁交接班具体化。ICU一直遵循床旁交接班制度,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床旁交接班从模式化转变为具体化,就是从病情介绍、护理要点、治疗重点、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多方面交接病人的情况。每班次交接都详细记录,认真书写在重症护理记录单上。

三、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1、开展换位思维活动。开展“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为主题,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站在病人及其家属的角度,理解病人家属看到亲人饱受疾病折磨、挣扎在死亡线时焦虑、急切的心情。并以“诚心、同情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教育”贯穿整个活动,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危重患者的救治中,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心、细心、耐心的规范化优质服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更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宝贵的生命,让他们注重在治疗护理中出现的每一个小小的问题。

2、医院获得性感染控制活动。ICU感染控制小组把好洗手关、填报关、外来会诊人员管理关。“洗手”是控制感染最基本的措施,在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等情况下,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洗干净双手。由当班护理人员监督外来会诊人员执行洗手原则,杜绝一切可能造成交叉传染的途径。每日晨会由当班医生汇报科室内患者感染控制情况,由护士长登记患者应用抗生素报表,医疗组组长填写医院感染上报卡,层层把关,一切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重点

四、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护士绩效考核,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根据病区的情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要素,分管不同数量,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新老搭配排班,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促进低年资护士的尽快成长。

2、改变排班方式、在现有护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弹性排班,排班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在护理工作量大,重病人多的时段,增加护理人力,同时夜班(大夜小夜)采取4人值班,尽可能保证夜间基础护理质量,同时兼顾护士的意愿,实行APN排班,减少交班环节,实行24小时连续无缝隙护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为病人服务。

3、建立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登记,依据责任护士出勤率、护理病人的数量、护理质量、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满意度等进行考核,每月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把质量关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10

一、环境管理

1、科室布局、设施设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

(1)应规划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

区域或生活区域。

(2)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15平方米。

(3)每个ICU最少配有一个单间病房,面积18-25

平方米,有条件者配备负压病房1-2间。

(4)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或脚踩式洗手设施和手部

消毒装置,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房间至少每两床一套。

(5)病床间距符合要求,床间距>1米。

(6)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做到定时开窗

通风,有条件者最好配置空气净化系统。2、3、ICU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办公室、治疗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标识醒目。

二、人员管理

1、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2、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之比不少于

2.5~3:1,护理人员数量与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3、护理人员要经过ICU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4、护理人员岗位分级管理和使用。

5、排版体现科学、合理、弹性化。

三、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醒目。

3、具有合理的人流和物流的进出通道,最大限度减

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4、感染患者与非感染者分别安置,特殊感染者应安

置在单间病房或进行床房隔离,必要时启用负压病房。

5、未配置空气净化系统的病室应及时开窗通风、换

气,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空气消毒1次,并做好记录。

6、做好病室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

和物表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拖布分室使用,标识醒目。

7、落实ICU探视管理制度:

(1)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

室内人员的过多流动。

(2)工作人员或探视人员进行ICU病房必须更

衣、换鞋、戴口罩、帽子;外出时需要跟

换工作衣、外出鞋。

8、工作人员患有感冒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

触患者。

9、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1、留置管道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

12、患者转出后,医疗仪器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

(1)床单位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

拭。

(2)各种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消

毒。

(3)呼吸机管道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冲洗、晾干后送供应室进行集中灭

菌。

13、各类仪器设备及灭菌物品、一次性耗材、消毒液

等的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4、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

物。

15、按照Ⅱ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对病房空气,无菌物

品、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四、质量管理

1、ICU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健全,并落实到位。

2、成立ICU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及时反

馈,体现持续改进;并定期进行质量评析,有记录。

3、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

理技术操作规范、各类设备仪器的操作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等。

4、严格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落实各项护理工

作。

5、严格落实《特级护理质量标准》,持续24小时对

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详细记录。

6、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备的执行医嘱。

7、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正

确的治疗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8、护理文书书写符合《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

(1)护理记录内容需客观、准确、及时、规范、完整,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并且实用医学

术语,并且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

确、语言通顺、标点正确。

(2)每位患者均需建立护理计划;并能够根据

病情及时修订。

(3)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效果记录应简明扼

要、重点突出,且具有连续性;护理措施

能够体现时效性和个体性。

(4)护理记录每小时记录一次,因抢救极为患

者未能及时记录的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

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9、药品管理

(1)常备药品做到原盒存放、专人管理、及时

补充。

(2)高危药品专盒存放,标识醒目,管理规范。

(3)急救车内药品物品齐全做到“四固定”,急

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4)严格落实毒麻药品制度,实行专人专柜双

锁保管,固定基数,护士班班交接,有记

录;毒麻药品使用中,如有残余量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处置,并做好记录。

10、各种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班班

交接,有记录。

11、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

度等)。

12、落实或者安全管理目标(包括身份识别、用药安

全、危机值的报告等)。

13、制定并落实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非计划性拔管、谵妄等)。

14、制定、培训、演练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停

电、火灾、猝死、误吸、输液反应、输血反应、输液外渗、躁动、自杀、针刺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重大意外伤害等)。

15、落实患者转入、转出交接制度,详细做好患者的出入室登记。

16、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疾

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有记录。

(1)主动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工作,主要包

括正确指导患者饮食、用药和活动等。

(3)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的疾病、药物、特殊

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4)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重视患者的功能训

练。

ICU护理缺陷管理的持续改进 篇11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云南昆明650032)【摘要】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缺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护理安全,在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缺陷的控制,使医疗护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关键词】 ICU;护理缺陷;管理【中国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35-01 1 发生护理质量缺陷的原因1.1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护理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从高危意识上看:护士主观意识较强、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从环节上看:在治疗、抢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从高危时段上看:交接班、节假日容易发生护理差错。1.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也是导致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精神压力较大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热情降低,易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致使治疗和护理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1.3 ICU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工作环境封闭,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再加上监护治疗仪器多,各种新技术的开展,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因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超负荷的工作,使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容易造成护理差错。1.4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护理工作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相应增高,若不能及时的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增大,影响护理安全。1.5 ICU作为封闭式管理病区,没有家属或陪护的监督,若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容易造成护理差错,此外,若病情观察不及时,患者易出现意外拔管、输液渗漏等。1.6 质量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护理差错的原因,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质量监控不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这些直接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也是发生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1.7 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护理人员缺乏标准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护理差错,因此,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控制护理质量缺陷的重要环节。1.8 缺乏激励机制,激励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激发人的动机,并影响人的行为,使人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护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高。1.9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易发生意外,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抢救技术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应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2 管理措施2.1 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负有维护患者安全的责任,自觉的学习法律知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职业行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根本所在。2.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实施护理质量缺陷管理,必须从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素质抓起,护理管理者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查房、护理质量缺陷评析等形式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意识教育,使其自觉按照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护理质量。2.3 通过每月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组织学习法律知识,护理人员只有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在保证病人权益不受侵害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对全院发生的护理投诉、纠纷、事故进行分析、讨论,进行现场教育,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吸取教训,提高认识。2.4 完善护理管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护理管理要从法律的角度审视日常的护理工作,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对可能引起护理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护士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于在临床上开展的新技术、新设备,要组织培训,并制定出操作流程,使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做到人人掌握,个个会用,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2.5 护理操作规程每一环节必须遵循科学原则,稍有疏忽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醫护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才能增加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才能做到稳、快、细。查问做到不凭印象、不凭感觉、审慎无误,这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2.6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减少护理缺陷与纠纷的重要措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充分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认真交接班工作,对新入院,危重、疑难患者,做到知晓病情,防患于未然,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严格物品器械管理制度,急救药品、物品处于应急状态,定时检查,发现缺损及时更换,是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重要前提。2.7 加强护生的管理,护生初到科室均有新鲜、紧张、模糊感,作为带教老师,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详细耐心介绍科室环境、仪器设备的放置、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以及患者的病种特点,提供实践机会,采取放手不放眼,使护生在实践中由知向行转化,并强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2.8 加强护理质量检查,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每月对科内进行一次护理安全检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及时的反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9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选拔职业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身体素质好的护理人员担任ICU护士,不断进行培训考核,合理配置,科学安排,改善工作负荷过重的状况,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时间段工作量的变化,实行弹性排班,以保证护理安全。 3 讨论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彻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全过程,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已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也给护理人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护理质量缺陷管理的关键在预防,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整个护理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防止护理质量缺陷的关键措施。参考文献[1]吴丽平.ICU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2]梁彦,李桂芳.ICU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第10期[3]齐颖,张萍.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西部医学,2011年第23卷第3期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12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分析对象。30例ICU收治的肿瘤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7.2±2.5)岁。其中,复合伤、脑外伤、心肌梗死、急性中毒者依次为8例、6例、9例以及7例。

(二)方法

心理护理:由专业护理工作人员实施,具体如下:1.通过对患者性格进行评估,掌握患者性格特征;2.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ICU监护室的作用及护理细节),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分析护理要点与护理影响,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稳定患者的情绪。3.注意病房环境的设置。使病房环境清洁、通风、灯光柔和,以消除患者恐惧感、紧张感及寂寞感。

(三)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系统统计处理本次研究资料,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对比

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07、4.533,P<0.05。详见下表。

(二)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

心理护理前,不良事故发生率20.00%(6/30),心理护理后,不良事故发生率3.33%,心理护理前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心理护理后不良事故发生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5。

三、讨论

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相应的护理水平也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针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是一项有效的方式。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心理护理也有利于指导患者避免消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以免影响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将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进行对比,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9.50±3.50)分、(45.50±5.50)分;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21.50±1.50)分、(40.50±2.50)分,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可改善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另外,针对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进行分析,心理护理前,患者不良事故发生6例,多于心理护理后患者不良事故发生1例,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ICU收治的30例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以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抑郁(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情绪状况,同时,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结果: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心理护理前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9.50±3.50)分、(45.50±5.50)分,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21.50±1.50)分、(40.50±2.50)分);对比心理护理前后ICU肿瘤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心理护理前患者不良事故发生率20.00%高于心理护理后患者不良事故发生率3.33%,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对ICU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除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外,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质量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华,单世君.心理护理对ICU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5).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13

1、完成ICU护士资质认证培训资料

2、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3、拟派三名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护士考试,最低争取一位护士能够成为ICU专科护士。

4、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制定N1-N5层次的护士带教计划

5、根据护理部要求,认真做好“学礼仪、讲素养”活动。

6、配合护理部搞好“5.12”护士节活动。

7、结合医院安全月活动,认真查找科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如实汇报。

2013年ICU第二季度护理工作小结

1、ICU护士资质认证培训资料已完善,资质认证已落实。

2、护理质控网络人员中安全员改为李艳梅,质控护士为张曼、监控护士为李倩、实习同学带教护士为李慧。

3、我科护理人员钱稳、江文婷于6月28日参加了安徽省ICU专科护士考试。

4、根据护理部的要求,科内制定N1-N5层次的护士带教计划并认真落实。

5在“学礼仪、讲素养”活动月中,我科获得里“学礼仪、讲素养”先进科室。

6、在今年“5.12”护士节礼仪活动中,我科护士钱稳、武杏林、蔡泉积极参与,取得了好评。

医院护理工作年终总结 篇14

2012年,我院护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在我院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护理工作计划,有效的促进我院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稳步提高,现总

结如下

一、抓好质量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业务发展

医疗质量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根据盟卫生厅颁发的质量管理规定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基础环节、终末质量并重,自我控制与全面监督并举,建立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质控链,全面地与经济挂钩。纳入年终人事考核及季度奖金发放,有效地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执行基本规章制度与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科负责人严把科内医疗质量、手术质量、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各种检查、检验质量、医学影像质量等质量关。

二.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了一次性物品、、无菌包的消毒管理工作。认真进行空气监测及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做好记录,保证监测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加强

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技能的培训,强化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人人熟悉

职业防护的有关预案,并力求杜绝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1)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仍需要加强“三基”

及专科理论知识学习。

(2)护理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3)护理人员危机感不强,存在工作欠主动的现象。

(4)医疗护理安全有待加强。

(5)整体护理,尤其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icu 年终工作总结 (护理) 篇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ICU收治的210例患者, 患者年龄8~80岁, 平均年龄 (51.2±3.4) 岁, 根据患者病区均分为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 另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69例, 女36例, 患者年龄8~79岁, 平均年龄 (50.1±4.2) 岁, 观察组患者男65例, 女40例, 患者年龄8~80岁, 平均年龄 (52.3±3.8)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饮食、情绪和睡眠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

1.2.1 生理舒适护理:

环境上要为患者营造安静而舒适的环境, 通过控制病室的光线、温度, 有效降低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和影响;生活上, 在每日早晚时间段对患者护理时, 要以温水对患者进行全身擦浴, 选择科学的卧位, 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睡眠上, 要为患者进行夜间护理, 辅导患者做好心理上的放松, 可以有效加强睡眠的质量[3]。

1.2.2 心理舒适护理:

在心理上, 要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恐惧等心理有针对性的做出心理安慰, 以有效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避免患者产生负面的情绪。在社会因素上, 要适当放宽患者及家属的探视, 使患者可以和家属多接触, 增加患者安全感与归属感[4]。

1.3 观察指标:

经过15 d的干预护理措施, 以焦虑自评量表完成两组患者的心理症状临床评价, 以生活质量综合表完成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评估, 以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 统计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指标。满意度判断的标准为以下几点。非常满意:2分;满意:1分;不满意:0分。以0~7分设定为不满意, 以8~23分设定为满意, 以24~30分设定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以 (±s) 来表示计量资料, 以t来检验组间的对比, 以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5 d的干预护理,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与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98.1%, 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73.3%,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症状临床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舒适护理前临床评分为 (53.5±3.6) , 在舒适护理后临床评分为 (37.9±2.7) 分;对照组患者在舒适护理前临床评分为 (54.5±3.4) , 在舒适护理后临床评分为 (44.2±2.5) 分。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 (62.1±2.6) 分、躯体功能 (60.4±3.6) 分、社会功能为 (65.3±3.6) 分、物质生活状态为 (63.5±2.5) 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 (52.5±2.2) 分、躯体功能 (54.3±2.8) 分、社会功能为 (53.6±3.5) 分、物质生活状态为 (57.3±4.4) 分。

在心理症状临床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上进行对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ICU属于临床集中监护和治疗、护理的重症患者病室, 重症监护指患者在病情严重时采取的强化护理, 对患者增加有效呼吸支持等方面的干预护理。当前医疗护理的发展一定要根据医疗设备不断创新, 而护理管理体制也要不断完善, 对重症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 可以更好的实现临床疗效。舒适护理工作以患者为工作重心, 以个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舒适度,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和满意度。ICU患者病情大多复杂, 患者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出现不同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使舒适度产生不良影响, 还会出现护患纠纷。所以, 对ICU舒适护理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中, 经过15 d的干预护理,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与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98.1%, 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73.3%,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心理舒适护理:

ICU环境比较封闭, 患者与家属的隔绝, 使病重患者处于陌生环境中容易产生寂寞、恐惧与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心理, 使患者在被尊重同时, 能够被关爱, 才能增强安全感与关爱感, 更好的配合治疗。

3.2 环境合适护理:

ICU病房要保持安静和整洁的环境, 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光线, 使患者可以在治疗中感到舒适,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谈话及走路时, 都要保持轻微, 减少对患者睡眠的不良影响, 使患者可以在舒适环境中休息[5]。

3.3 生理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每日早晚都要为患者进行全身擦浴, 患者身体保持清洁和干燥, 同时, 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口腔与尿管的护理, 避免并发症出现。为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 做好排痰的措施, 还要增强患者气道湿化。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做清洁和护理, 为患者及时更换病号服, 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3.4 睡眠舒适护理:

在患者睡前做好晚间护理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为协助患者饮用开水和牛奶等。为患者检查好引流管、牵引和敷料等情况, 使患者处于舒适睡眠的姿势, 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 帮助患者更快进入睡眠。存在睡眠障碍患者可以按照医嘱服用安眠药, 用药时间要短。

3.5 社会舒适护理:

按照患者病情可以有选择的开放ICU探视, 使患者感受到家属与亲朋友好友关怀, 能够通过家属的关怀与鼓励, 减少孤独感, 增强安全感与归属感, 更好的配合治疗工作, 恢复治愈的信心。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轻ICU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恐惧等心理, 还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建议推广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ICU收治的210例患者, 根据患者病区均分为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ICU护理模式, 另一组为观察组, 在ICU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舒适护理, 以15 d为一个周期, 对两组患者做问卷调查, 进行生活质量与焦虑自评的填写。结果 经过15 d的干预护理,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与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轻ICU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恐惧等心理, 还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建议推广临床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ICU,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信梦雪.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8) :2332-2233.

[2]杨丽华.舒适护理对ICU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5) :576-577.

[3]吴霞云.人性化护理在改善ICU患者消极心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4) :56-57.

[4]江韩湘, 梁英英.舒适护理在ICU清醒病人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杂志, 2012, 1 (1) :107-108.

上一篇:搞笑愚人节说说下一篇:中秋的思念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