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练习题(精选6篇)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 )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 )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 )下沉,海水( )漫上来,树( )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二、填合适的词:
( )的波涛 ( )的翅膀 ( )的`松脂
( )地挣扎 ( )地照射 ( ) 地冲刷
三、阅读,完成练习:
杜鹃花
杜鹃花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株高1米至2米,叶呈椭圆状卵形,两面均多有毛。花冠形状有如铜钟的,亦有似漏斗的。花色有红、紫,深浅不等。在丘陵山野中,杜鹃花成片分布,形成灌丛,春天盛开怒放,映红了坡坡坎坎,在阳光照耀下十分壮丽,故又称“映山红”。藏、滇、川西南山区的杜鹃花名气盛,既有灌丛,也有乔木,其踪迹也能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出现,不仅有灿如云霞的各种红杜鹃花,还有蓝紫、淡紫、乳黄、亮黄、洁白的五色杜鹃花,美如锦绣,蔚为壮观。蓝天、白云、雪山、佳卉、相映生辉。
杜鹃花家族中不乏“巨无霸”。19,英国植物学家傅礼士在云南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杜鹃之王”,这棵巨树高达20米,胸径近1米。傅礼士将其盗伐,截取一段树干圆盘带回英国。这块圆盘展示年轮有280圈,表明这株杜鹃花树已有 ,后定名为“大树杜鹃”。60年后,我国植物学家在云南黎山中考察,发现了更多的大树杜鹃,其中一株高达25米,主干直径达3米,估测树龄超过5,称得上王中之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①椭圆 ②草甸
2.在文中找出符合给出意思的词语:
①聚集在一起,形成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 )
师范附小 王涛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它的奇异之处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板书:奇异,理解其意思。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为什么说是奇异的琥珀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琥珀 松脂 渗出 包裹 澎湃 黏稠 详细(指3生读,齐读2遍)
2、指导书写:澎湃 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琥珀的哪些内容?(学生读)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板书:形成 发现 价值
三、细读文本,精读感悟
1、读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说奇异之处。
(出示课文琥珀插图)这就是那块奇异的琥珀,谁来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文中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琥珀的样子的句子。学生读找到的句子,然后课件出示(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谁能结合插图,做填空练习。(这块琥珀是()的,一个()一个()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
师:你觉得这块琥珀有何奇异之处?
生: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非常罕见。
生:从“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清清楚楚”,“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看出这块琥珀保存的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发生的事,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师:那让我们带着惊叹之意,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2、理清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
惊叹之余,老师有一个疑问,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段,找出答案。
生交流,小结:形成松脂球 形成化石 两个阶段
3、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师: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自由读1—9段,找出相关的句子,可以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板书:天气炎热 松树(松脂)苍蝇和蜘蛛
师:文中几处描写太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出句子,课件出示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 ②太阳
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师:从这3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1:天气炎热 生2:天气越来越热
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2:暖暖地照着照得火热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 师: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3句话吗?学生读
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大家读3—4段,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苍蝇的?学生读,课件出示: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小苍蝇当时很快乐 师:你从哪句话读懂的?
生1: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生2:我读出了小苍蝇在精心打扮自己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师:还是一只爱美的小苍蝇。谁能把自己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句子、指生评价
师:作者抓住了小苍蝇的什么来写的? 生:动作 外形
师:是啊,作者通过描写了它的动作和外形,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苍蝇。那蜘蛛又是怎样出场的呢?出示第5段,指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蜘蛛很想吃掉小苍蝇
生2:蜘蛛的动作很小心,生怕惊飞了小苍蝇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2:慢慢地 小心地
师:你能把蜘蛛的小心翼翼读出来吗? 生2:读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3:读句子 师:蜘蛛一心想吃掉小苍蝇,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第七段: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指生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理解 师:怎样理解“刚好”这个词? 生:正好,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师:如果早一秒钟会怎样? 生1:松脂只会包住小苍蝇 师:如果晚一秒钟又会怎样?
生2:可能蜘蛛已经把小苍蝇吃掉了,只有蜘蛛包在松脂里。
师:是啊,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蜘蛛刚要吃掉小苍蝇的一瞬间,一大滴松脂落下来,包住了这两个小东西。如果只有一滴松脂落下来,能形成松脂球吗? 生齐答:不能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句子: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4、看板书串联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5、分析成化石条件
师:松脂球在各种条件的巧合下形成了,要成为化石还需要拭目条件?大家自由读11—12段,找一找答案。生1: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师:你能把表明时间的句子读出来吗?
生2: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松树林淹没了,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面。
师:你概括的很全面,我们把这些变化称为“地壳运动”。板书:地壳运动
6、说形成过程
经历了这么漫长的时间,在各种条件的互相影响下,这块奇异的琥珀终于形成了。你能看着板书简要介绍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吗?
生述说、出示6幅图片,看图再来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7、说价值
这块奇异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出示句子(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什么是“推测”? 生1:就是推想,猜测
生2:根据已知的东西去推理不知道的东西。师:在本文中指根据什么去推测什么?
生:在文中指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去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你读懂了文章。而且我们还知道了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哇!
教学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品词品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生动性及准确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PPT琥珀的发现)
2、简介琥珀
(1)谈一谈,你对琥珀有什么样的了解
(2)欣赏琥珀图片(PPT)?
3、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轻声自由的读课文
1、出示要求(PPT)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了解琥珀的样子。
(2)齐读句子,说一说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过渡:了解了琥珀的样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快速读课文
1、出示要求(PPT)
(1)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琥珀的形成?
2、汇报交流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1—12自然段)
1、思考交流:
(1)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完成练习:
①因为有了(),有了(),有了(),有了(),所以形成了奇异的松脂球。
②如果没有(),没有(),松脂球就不会形成化石(奇异的琥珀)。
(3)全班汇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讨论:
(1)奇异的琥珀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2)奇异的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
3、过渡:这是一块多么奇异的琥珀啊!(PPT出示图片)
(二)品词品句
1、从这块琥珀里你看见了什么?(苍蝇和蜘蛛)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和一只怎样的蜘蛛?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4、谁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只一万多年前的小苍蝇和小蜘蛛读得活灵活现?
5、过渡:课文中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
(1)PPT出示学习小贴示
我读到第段时,我觉得这个句子(或词)写得好,因为我从中知道(或体会)了。
(2)请大家感情读课文,根据学习小贴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这块琥珀的认识吗?
五、布置作业
1、了解作者。
2、搜集有关琥珀、化石的资料。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形成过程,发展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补充化石资料,并出示: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3、默读,说说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4、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
A、与空气隔绝;
B、腐烂前矿物质替代有机物质;
C、高温。
5、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拂拭、黏稠”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
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
(1)看图,默读最后一节,思考:
文中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完好)用“——”划出相关句子。
(2)这是现实存在着的。作者由于观察得非常仔细,因此,才能描述得如此具体。齐读相关句子。
(3)这一节中有个词语“推测”,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再次默读最后一节,思考:人们推测什么呢?
3、引读最后一节。
三、研读课文,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1-12节,完成并交流《阅读新体验》3。
(1)读读这段话,想想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
(2)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找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小节。用“/”表示。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
这三部分也就是作者根据琥珀化石推理出来的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你觉得这样的推测合理吗?说说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油。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
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气温变得越来越热,从“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油。
(2)松脂油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松脂油怎么会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的呢?
作者对这一内容展开了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且生动有趣地加以描述。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伸”“掸”“拂拭”等词,写出了小苍蝇丧失了警惕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真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
(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泥土埋没
出示句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说明时间长)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
3、再读课文,重温琥珀化石形成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作者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仔细观察;想象要有依据)
四、总结复习
1、齐读全文。
2、思考: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琥珀完好透明、松脂刚好落在苍蝇和蜘蛛上、时间漫长、地壳变动、偶然发现等)
3、完成练习:
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五、拓展练习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象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象,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把你想象的内容写出来。
板书:
16奇异的琥珀
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
(地壳变化)(时间漫长)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奇异的琥珀》课程教学反思
2.奇异的琥珀的600字作文
3.奇异的琥珀教案范文
4.奇异的琥珀测试题
5.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精选篇
6.奇异的琥珀教学课件
7.奇异的琥珀练习题
8.奇异的琥珀800字作文
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只蜘蛛趁一只小苍蝇停在树上休息的时候,慢慢地靠近它,这时已是晌午,老松树被阳光照得渗出许多松脂。就在蜘蛛挨近小苍蝇的时候,一滴大松脂从树上滴来,刚好把两只小虫包在里面,松脂继续滴下来,两只小虫被这么多松脂包裹在里面,动弹不得。慢慢地,松脂积成了一个大大的松脂球。
几千年过去了,树慢慢地腐烂了,树上的松脂球掉了下来,埋没在泥沙里面,海水漫了上来,淹没了整片松林。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颗松脂球成了化石。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1.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 1. 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这段的第1---6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板书:松脂球 化石
2. 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 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 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 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3.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4.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 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5.师问: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①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②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③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①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②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③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②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③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④“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⑤“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⑥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⑦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⑧“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⑨“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⑩“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二)、学习第二层。
1.问: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 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被河水淹没了,尸体腐烂了,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
板书:被淹 被埋
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 松脂球
3.问: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请读有关的句子。
4.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回答问题?
(答: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5. 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两层。第一层:松脂球的形成。 第二层:化石的形成)
6. 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 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7.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 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预习《15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
无刺蜂的奇异世界
①一提到蜜蜂,许多人都会对它的独门利 器螯刺畏惧不已。很多人都有被其狠狠蛰过的经历。尤其是少不更事时,见到在花丛中飞舞的蜜蜂,忍不住与其握手,而蜜蜂往往会错意,误以为要伤害它,遂将螯刺狠狠扎进人的皮肤中。由于螯刺连接着蜜蜂的内脏部位,在蜜蜂脱离时,螯刺连同其内脏一同脱落,蜜蜂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自己
②在蜜蜂家族中,有一类蜜蜂因不具备这种独门利器螯刺,而被视作异类,它们就是无刺蜂。无刺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无刺蜂属,起源于非洲,随着蜂群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分布越来越广泛,逐步扩展到热带与亚热带的 各个地区。 在中国,它们占据着海南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地带
③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上了螯刺这扇门,又打开了强有力的嘴巴下颚这扇窗。失去螯刺的无刺蜂,自有一套独创的看家本领。它们的防御手段风格迥异,制敌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
④有的无刺蜂的后足带有胶状小球,其内含有粘性极强的蜂胶,在遇到挑衅者(如胡蜂)时,它们利 用蜂胶的粘性,将胡蜂的翅膀粘住,使其以自由落体之姿坠到地面,之后对其进行撕咬,彻底将其消灭
⑤有的无刺蜂则以毒气与毒液为杀手锏。在遭遇敌害时,它们如黄鼠狼一般释放一股极其难闻的气体,在熏跑敌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有的种类则喷出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所溅之处,无不被其毁容,极具杀伤力
⑥有的.无刺 蜂在人触碰其巢穴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人的头发、眉毛中,甚至会进入人的眼睛、耳朵,旋即释放粘液,用下颚撕咬,令人产生不适感
⑦但相对蜜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无刺蜂是一类〖ZZ2比较温顺的小动物,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动物。无刺蜂秉承着自卫防身的原则施用着它们的独门武器,算是一群和平爱好者
⑧无刺蜂生来与众不同,它设计的小屋也别具一格,其复杂程度堪称蜜蜂之最。无刺蜂通常把家安在中空的树干或树杈上,巢在树洞内呈长桶状,密封性良好,只留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孔的外侧通常连有一根管子,此管状通道由蜂蜡和泥土混合筑成,有的管状通道还被设计成喇叭状,向内一直通到蜂王繁殖的区域。整个蜂巢采用多种建筑材料:蜂蜡、蜂胶以及树脂等。这些建筑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防水。因而蜂巢就像一个裹紧的粽子,既保温、防水,又御敌
⑨深入巢穴.向内望去,可见3间小室,分别为产卵区、储粉区、储蜜区。产卵区通常占地最大,为蜂王 产卵之所,产卵区又被分成许多小房间,为卵巢房,数量在1万~2万个不等,形如米粒。空间较小的区域则被用来贮存花粉与蜂蜜。储蜜区通常被安置在巢的底部,里面装有许多储蜜罐,当储蜜罐储满蜂蜜时,无刺蜂中的工蜂会分泌蜂蜡将其封盖。与储蜜区构造相似,储粉区也由许多储粉罐构成,储粉罐内的花粉颗粒大、水分足、分量重,大概在0.5~1千克之间,在储粉罐储满花粉后,工蜂将其封顶
22.文章开头从蜜蜂的螯刺写起,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全文,说说无刺蜂的奇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无刺蜂制敌的几种策略。(3分)?
25.第⑦段中的加点词比较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6.本 文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试从文中摘选一句,并作简要赏析。(3分)?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2、①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没有螯刺的蜜蜂;②与下文没有螯刺的蜜蜂形成对比,突出无刺蜂的奇异。(2分)
23、防御手段(制敌策略)很奇异;蜂巢设计很奇异。(2分)
24、①释放蜂胶,粘住敌人,遂以撕咬,制服敌人;②释放毒气、毒液,自卫防身;③钻入毛发,进入眼耳,粘住撕咬。(3分)
25、答案略。(3分)
【奇异的琥珀练习题】推荐阅读:
奇异的琥珀公名师教案11-10
《奇异的激光》课后练习题10-22
琥珀的故事作文01-13
奇异的想象作文05-27
《奇异的激光》教案11-29
《奇异的植物世界》教学反思07-15
奇异的大事作文600字12-29
奇异的梦作文300字04-13
琥珀小学作文06-13
5.琥珀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