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表达技巧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表达技巧(精选8篇)

高考语文表达技巧 篇1

1.文章(或某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赏析。

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3.分析文中画线的X个句子,指出其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4.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X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5.简析--段中的“--------……”一细节。

6.本文(某段)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第二,解答此类试题的常用公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同的问法有不同的回答方法,想要得到高分,首先明白套路。

1.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数量是有限的,我们要记住这些有限的种类,并且记住每一个具体手法的具体的作用,为大家归纳如下:

衬托:通过描写气氛环境来烘托人物或事物,凸显中心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等。

铺垫:以次要人物或事件,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从环境、气氛、情绪上进行造势。

对比:在两种事件的对比当中,突出主体,凸显其正面,使想要表现的形象,实现得更加鲜明。

抑扬:其实是变化的对比。在变化的反差当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成起伏之样,给人以强烈印象,实现表达效果的增强。

动静结合:融合了对比和衬托,是对比和衬托的特殊样态。或者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

虚实结合:也有一点点对比的意思。虚实本身就是对比。这样抓住重点,或者以实衬虚,或者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及景物之特点,更集中揭示文章的题旨。

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特定主张以及哲理。通过借助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象征:其实是更进一步的托物言志。把抽象事物或哲理表现为具体形象,使表达的意思更含蓄、形象而深刻。

以小见大:就是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最具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从小的事物见到了大的主题。

联想和想象:这俩兄弟,经常在一起配合,都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生动,增强艺术表现力。

2.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大家从小学开始就经常使用,到了初中阶段,一定用得更加圆熟。中考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比喻的作用是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还能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描写形象,色彩鲜明,表达的亲切、有情趣,表意也丰富。

借代: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会有新颖别致、幽默风趣之效果。

夸张:语言打破常规,突出本质和特征,感情强烈;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对偶有音乐美;结构整齐,节奏感强,表达内容集中凝练,对比鲜明。

排比:节奏鲜明,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增强气势。

反复: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人深刻印象。

设问:突出强调,提示注意,引起思考,具有说服力,增强效果。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一语到位,点明技巧,而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解释题中运用这种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3.表达方式

大家已经牢牢的知道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在散文阅读中出现,不会全考,我们这里只选择重点。

(1)叙述技巧 ,常考的有倒叙和插叙、

倒叙呢,可以有设置悬念样式的的操作,会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插叙呢,就是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得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2)描写的技巧 ,小说会有人物和环境描写,而散文当中的描写,经常出现在考题当中,就是以下的几种: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或主题,渲染气氛。

正面描写(起渲染作用):浓墨重彩来描写,感染读者。

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相近或相反的一类事物做正衬或者反衬,来突出主体事物。

细节描写:使形象更丰富,增强感染力。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3)叙述人称技巧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4)议论的技巧

开头或结尾发表议论,往往会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发表议论呢,多是过渡,引出主旨。

(5)抒情技巧 抒情技巧有两种,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开头抒情奠定基调;结尾抒情升华主题。

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1.描写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态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对偶等)。

2.烘托

烘托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根据甲、乙两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他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雯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渲染

渲染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

4.衬托

高考语文表达技巧 篇2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 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2) 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 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 以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重点。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 主要考查范围可以简单概括为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手法

1. 衬托 (衬托, 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及乐景衬哀情)

2. 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

相互映衬, 可以动静结合, 也可以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以动衬静)

3. 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的中心)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 (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二)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抑扬等。

(三) 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在实际的运用中, 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为便于学生掌握, 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这些表达技巧。

常用修辞如:[比喻]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拟人]诗句如“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好于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杜甫) [夸张]如“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通感]“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设问]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互文]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木兰诗》“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等。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情景交融) 《墨梅》 (托物言志或象征)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动静结合) 苏轼《江城子》 (虚实结合)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多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 远望、近观)

解题指导

1、提问常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对这首诗 (这个诗句) 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提问变式: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得好?为什么?/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具体解题格式:

明手法 (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阐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析效果 (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解答题时需要注意:

1、鉴赏表达技巧, 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2、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 不同诗词可能各有侧重, 要根据题干要求, 选取具体技巧作答;

3、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 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不要仅罗列术语, 不分析。

清明 (1)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 (2) 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1)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2) 士:指介之推, 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 隐居绵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4分)

【解题透析】写景抒情, 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 桃李绽开, 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 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 愈见其哀。

[答题规律]答此类题目清楚景是什么样的景, 情是什么样的情, 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明确作答了。

(安徽卷)

琅琊溪 (1)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2) 。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1)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2) 槎 (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 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 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要求是“解析”, 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 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⑵“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高考英语阅读表达解题技巧 篇3

“阅读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结合在了一起。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短文后的题目,用简洁、准确的句子,将理解的内容,书面表达出来。

阅读表达要求学生阅读一篇300词左右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完成任务。有五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答题时间约为10-15分钟。

阅读表达主要考5种类型:主旨标题,补全句子,指代型问题,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

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1.审题不清。包括:

(1)未理解命题人的设题目的,答非所问。

(2)不按题目要求答题,格式、字数等出现问题。

2.理解偏差。

3.表达有误。包括:

(1)单词拼写有误,大小写混乱,造成表达不清。

(2)无语法可言,组不成完整的句子。

(3)词汇量有限,用词不准确,词不达义。

(4)书写较差,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阅读表达的步骤:

第一,分析题目类型,确定回答形式。

第二,带着问题阅读,划出有关线索。

第三,依据文意及答案线索,打出草稿。

第四,检查语法错误及词数。

第五,誊抄答案、规范书写。

提示:注意以下答语形式:

对一般的提问,常用 Sentence回答。

用Why问时可以用Because/To do.etc回答。

用Purpose问时,可用To do回答。

用How问时,可用By doing回答。

用What 问时,可用N/Doing/that-clause。

问Title时,可用do N/Doing/疑问词+to回答。

▲作答时注意:

准确、形式、大小写、语法、词数、书写。

(一)主旨概括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3.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4.What does the writer say about sth.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

答题技巧:

1.通览全文,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语气。

2.找出文章中心所在, 如首段、尾段。

3.概括归纳: 回答需准确、简洁,防止以偏概全或过于笼统。

4.注意书写格式。

注意事项:

1.title最好总结成短语,也可以是短句,但要力求精辟,简洁。可参照答题模式:

How to … Ways to …

Tips on doing… Advice on how to …

2.main idea 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成短句。

3.purpose 要总结成to do不定式的形式。尽量用完整句子来回答。

The purpose is to …

4.标题中大小写、格式一般不作严格要求。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第一单词首字母大写:(专有词汇需大写的除外,如:China)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2)实词首字母大写: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3)所有字母都大写: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5.标题中一般不用句号,但其他标点要标出。例如:

Fire!

Why do we need dictionaries?

(二)句子填空 / 补全句子

关键方法: 把握语境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需要填写的是短语还是完整句子。

2)注意书写时的问题,如大小写、时态、语态、单复数、字数等。

3)代入答案检查,看上下文是否通顺,能否恢复文章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或意图。

(三)指代关系的确认。

解题技巧:

首先,返回原文,找出题目中的指代词;

其次,向上搜索, 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词组;

最后,将找到的词、词组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意思是否通顺。

注意书写时的问题,如大小写、单复数、字数等。

(四)封闭性问题:常见问法:Regular Wh-/H-Questions based on the passage. 例如:

1)What advice is given in the last paragraph? (within 10 words)

2)List three effects of smiling on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text.(within 8words.)(2009山东)

(1)lowering blood pressure;(2)relieving stress;(3)boosting happiness

3)Why…/ How / When / Where…

Because they…/ To do…

答题方法:

1.忠于原文,在文章中找出依据,回答要有针对性,避免答非所问;给出答案时不需要加入自己的观点。

2.注意归纳、概括,根据问题信息确定回答应用短语,还是句子。总结一定要点化,注意词数限制。

(五)开放性问题:

常见问法:

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2.Which sugges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or you and why?

The third one. Because…

3.Do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do…, why?

Yes, I think so. Because…

答题方法:

1.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观点。

2.如果用一般疑问句发问,答语中一定出现 yes或 no;特殊疑问句用why提问一般要用because回答。

3.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表达,求稳。

4.虽然允许自由发挥、突出个性,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作者的倾向,本着积极原则,遵循大众思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Skill Summary:

Ⅰ. 主旨概括题:寻找主题句,关键词

Ⅱ. 指代性题:把握上下文、替换要通顺

Ⅲ. 完成句子题 :把握上下文语境,确定形式

Ⅳ.细节问题 :抓细节、找依据、细推理

Ⅴ.开放型问题:基于内容、合理作答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篇4

四、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

名称

说 明

作 用

例 句

赏 析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

“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月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借景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委婉含蓄,引发思考,回味无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和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借滚滚的江水抒发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虚实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用事作典,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渲染气氛,突出题旨。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二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首尾圆润,文生绚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用鱼跳的“动”更衬托景物的“静”。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的是侧面描写。

突出描写对象,烘托环境气氛,丰富意境形象。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胸臆

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直截了当,酣畅淋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引人深思。

叠字

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点染氛围,渲染环境,烘托情感。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

高考语文表达技巧 篇5

这些开头,盛装威步,俨然大家手笔,仿佛文采飞扬,阅卷老师岂能判为低等?且看下列开头:

1.有一种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种剧情叫作感动。(感动为话题)

2.有一种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种剧情叫作抉择。(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3.有一种人生叫作伟大,有一种肩膀叫作巍峨。(以肩膀为题)

2013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 篇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表达得体》学案

【考点阐释】考纲要求:语言表达得体。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

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考题形式: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①了解本专题高考的考点,熟悉题型。

②掌握语言表达得体的一些原则。

③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尽量得体,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真题回放】

1、(2012湖南)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2011湖南)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方法探究】

1、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

一个的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位去“说话”。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___”裁缝说:“____” 赶车的接过话:“____”船夫最后说:“____”

A、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

B、咱们到了那儿再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顺水推舟。

C、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D、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给你的启示:

2、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环境特点的是:()

A.欢迎光临!(某医院门口)B.生产搞上去,人口降下来(某火葬场近邻)

C.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D.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

3、法院在审理一案件时,需传证人即罪犯的妻子到庭。审判员说哪句话才比较得体?()

A、传证人XXX到庭B、把罪犯XXX的老婆带上来。

C、传证人XXX到这里来D、叫罪犯XXX的妻子来。

给你的启示:

4、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

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逾百万元之巨。(广播稿)

B.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

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

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

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给你的启示:

5、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给你的启示:

6、(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

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

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给你的启示:

方法小结——

要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牛刀小试】

1、(2012山东)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2、(2012怀化一模)下列各句中,语言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A.惊悉家父仙逝,足下不胜哀伤,特此沉痛哀悼。

B.阁下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我感到十分荣幸。

C.贵校师生十分热情,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很感动。

D.你有问题,一定要虚心想我请教,我将鼎力相助。

3、(2012长沙模拟)“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若寻

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孟母代言“环境造人才”。

B.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C.请孟郊和贾岛代言“精雕细琢出质量”。

D.请李清照和杨贵妃代言“巾帼不让须眉”。

4、(2010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场合的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杨绛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

水,不能吹泡泡。”

B.[电视连续剧《保密局的枪声》中,刘啸尘买了戏票请阿纪一起去看戏]阿纪说:“我是

喜欢评弹的,您既然赏光,我就只好去了。”

C.[王医生送小张出院,告别时]王医生说:“看到你恢复得这么好我很高兴,以后欢迎你

常来。”

D.[某广播电台的广告]戴XX牌领带,使您的仪容更潇洒。

5、(2011年安徽卷)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

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 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 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 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 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6、(2011年高考山东卷第18题)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9广东)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

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人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

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8全国卷II)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

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9、(2007全国卷Ⅰ)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

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10、(2007全国卷)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

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

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

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⑴将改为;⑵将改为;

浅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得分技巧 篇7

一、练好英文书法

常言道:“字好文一半。”这种说法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虽然有些言过其实, 但书写的好坏、卷面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 却是不争的事实。书写不好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坏的印象, 分数会降低一个档次 (5分) 甚至更多。不少学生由于疏于审题, 随意写来, 在仔细检查后, 又发现有诸多不妥之处, 于是对原文修修补补, 或在试卷上涂黑, 或使用橡皮, 或随意连线画“地图”等等, 造成卷面不整洁。在高考阅卷中, 凡卷面不整洁又书写较差而影响了交际的, 首先定在15分及格线以下。

二、写好第一句

Good beginning makes good ending.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句写得成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 但如果第一句就写错了, 或不知所云, 那么印象分就降了一档。例如, 有个学生作文第一句是这样写的:To my opinion, they should polited and friendly with visitor.窥一斑可见全豹, 在第一句话就有多处错误, 那么其他地方的错误必定不会少。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该生英语综合水平肯定不高, 这时阅卷老师接下来要寻找的就是他的错误, 而不是他的得分点。

三、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一) 长短句原则

写英语作文时, 有长句, 也要有短句。在文章第一段 (开头) 用一长一短, 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 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 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 定会让主体部分出彩!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写一个短小精辟的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我们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 也可以揭示主题。例如:

As a creature, eat;as a man, read.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二) 主题句原则

写作文时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 放在文章的开头 (保险型) 或者结尾, 让读者一目了然, 隐藏主题句是不可取的。例如:

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 (主题句)

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三) 一二三原则

写文章必然要通过一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方法很简单, 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 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1) 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 (强烈推荐) ; (2) 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 (强烈推荐) ; (3) 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 (强烈推荐) ; (4) 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5)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 (6)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

(四) 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 尤其是在考试时, 如果使用短语, 有两个好处:其一, 用短语会给文章增加亮点, 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 看不到一个出彩的短语, 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 如果发现精彩的短语, 那么肯定会给你的文章加分了。其二, 关键时刻思维短路, 只有凑字数, 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例如:

I cannot bear it.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

I want it.可以用短语表达: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这样词数明显增加, 表达也更准确。

(五) 多实少虚原则

写文章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 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实”词, 少用“虚”词。这里所说的虚词就是指那些比较泛的词。比如我们说很好的时候, 不应该只说nice这样空洞的词, 应该使用一些诸如generous, humorous, interesting,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之类的形象的词。

(六) 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是挑战极限, 必然是比较难的, 但是并非高不可攀!

书面表达在评阅时遵循语言第一位 (语言高级) , 内容第二位 (要点齐全) , 结构第三位 (文章分段) 的原则, 也就是说阅卷老师最注重的是语言, 换句话说是亮点, 根据语言使用情况、亮点的多少而定出档次, 所以考生在书面表达中语言上的亮点是得高分的关键。在书面表达中阅卷老师喜欢看到的高级亮点有:倒装、强调、从句、独立主格、分词结构, 以及虚拟语气等。例如:

In the center of our school lies our library, which is between the garden and the teaching build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Only by taking exercises can we keep healthy.

Young as I am, I can manage it.

Rich as our country is, we have a lot of problems.

Being a student, I’d like to know the price for students.

It is because of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hat the people of Sichuan can rebuild their family quickly.

浅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高分技巧 篇8

若要掌握高分技巧,就一定要先分析考生在高考英语写作中的得分和失分情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近几年高考英语写作中的得分和失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得分点失分点

1.审题认真,要点概括全面;

2.文章布局合理,整体性强;

3.句式变化多样,所用词汇精炼地道,语言表达清楚到位;

4.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美观。1.审题不清,信息残缺,要点不全;

2.段落之间缺乏连接,结构支离破碎;

3.句式结构单一,词汇错误较多,语言表达词不达意;

4.书写潦草,卷面杂乱,字迹难以辨认。

从本表内容可以得知,审题、文章布局、句式和书写是高考英语作文的重点关注对象。把握住了这几项内容,就把握住了高考英语作文的精髓。要想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并在考试中得到高分,掌握以下技巧一定会让你在书面表达中发挥的游刃有余。

一、注重审题,文章体裁要心中有数

首先,应通过审题明确文章的体裁。高考书面表达大多是指导性写作,对写作的体裁、内容和篇幅都有明确的限定,因此考生要注意分清本题是考查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还是其他文体的写作。这样的命题无论是提供材料的方式是文字、图画还是表格,所考察的文章体裁都是确定的,不同的体裁要遵循其特定的写作格式。

其次,要正确判断文章所适用的时态。在通常情况下,文章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错误过多,阅卷老师往往会认为考生的写作水平很差,这会影响到作文的“定档”。

第三,人称混乱是书面表达的大忌,考生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人称。一般来说,一篇书面表达中只有一个中心人称,这个中心人称贯穿文章的始终,使全文逻辑关系一致。当然,根据文章需要,有时也会出现其他人称,但不能出现人称混乱的情况。

二、注重写作要点,重要信息要清晰完整

信息点完整,这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高考评卷时,老师都严格按照信息点是否完整来确定学生作文的档次。缺少一个信息点,作文就要降一个档次,也就意味着作文分数减少4~5分。所以,书面表达要想得高分,首先就要保证信息点齐全,表达清晰。因此,开始写作前,务必要把信息点列出来,确保不要有所遗漏。文字提示类的信息点比较容易列出,图表类的材料就容易漏掉某方面的内容。所以,开始作文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审题,合理想象,确保不漏掉任何信息点。

三、注重连贯性,结构安排要紧凑通顺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连贯和衔接是高考评分标准的核心要求,也是构成语篇的最基本的条件。构成语篇连接成分的过渡词语是文章的“篇章纽带”,作用重大。因此,学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过渡自然。如:表示顺序的last but not leas,firstly,in the second place;表示转折的but,however,in spite of,instead (of);表示递进的besides,in addition to,apart from,whats more,moreover等。这可以使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从而增强表达的效果,得到理想的分数。

这些表达无论什么样体裁,都可以应用其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这些表达不需要解释语法,只需牢牢背过,所以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很强。

此外,除了加入这些表达外,可操作性强的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如谚语或名言等。同样可以增加文章的亮点,提高作文的档次。如当谈到事物两面性时,可以引用“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当谈到友谊时可以引用“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四、注重表达,词汇句型要高级多样

在2015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指出,如果考生的作文中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虽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量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这样的文章可以适当提高得分档次。也就是说,考生仅运用基础词汇和基本句型不能体现出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即使表达无语法错误,也不一定能得高分;相反,即使文章中有少量错误,假如是因为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文章仍可按最高档次给分。

高考把写作要求提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有利于引导考生积极体现出自身的最高水平,有利于指导教学。原来的“要点完整、语言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的标准就相对来说偏低了。例如,对于“我们晚上看电视、玩游戏、聊天”,很多考生用三个单句来表达,使句子显得松散懈怠,若使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来完成,则让人感到生动而富有情趣:We'll stay at home watching TV, playing games and chatting with our friends. 这便是使用复杂结构的典型例子。同时要准确、地道地表达文意,还要把握一些常用句型或习惯表达,避免中式英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中英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养成用英语思维、写作的习惯。除语言本身以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高考评分标准强调语言的得体性,违背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表达就往往不能让人接受。

五、注重扣题,开头结尾要简明点题

在一篇百字左右的英语短文中,开头和结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头和结尾会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定档。因此,在评卷过程中,评卷老师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视。关于开头部分,由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他们在布局谋篇上往往是先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总是把论点或观点放在前面,事实、描写或论据等放在后面。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应做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并且在主题句中不要出现错词、错句。结尾部分应注意与开头内容相呼应,强调文章的主题。新标准要求增加情感因素在写作中的体现程度,在准确、流畅表达写作要点的同时,适当增加句子的感情色彩,而这种要求体现在结尾部分会更为突出,因此考生要注意在结尾处使文章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六、注重标点,中英标点要分清

英语标点符号与汉语标点符号有些不同。只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来写作,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否则,乱用标点符号会使你的文章大打折扣,影响得分。英语书面表达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逗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和感叹号。其中英语的句号写法是一个实心点,有别于汉语的空心号,所以英语作文不能随便点点儿,以免产生误解;引号主要起引出直接引语的作用。而且引号分两种:双引号和单引号,在引号之间再用引号只能用单引号;英语中没有书名号,英语书名、报刊名、杂志名及其他出版物一般印刷体用斜体字表示,手写体用双引号标出,这一点和汉语完全不同,需要引起注意。其他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汉语区别不大。

七、注重书写,整体卷面要干净美观

书面表达属主观性试题,阅卷老师的主观印象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得分高低。文章除了要用词准确、句型高雅以外,还要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卷面印象。阅卷老师要批阅大量的试卷,工作量很大,因此,假如碰到书写潦草、乱涂乱画的卷面,很难说不会引起自身的反感,从而降低该作文的给分档次。因此,考生一定要注重卷面的整洁及整体性,把握好行间距。同时笔芯粗细要适中,字迹要尽量秀美,字体大小要均匀。切记:字迹难以辨认的要降一档次,即4—5分。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书写就是我们试卷的“衣服”和“鞍”。高考都实行网上阅卷,阅卷时间是在炎热的夏季,每人都有规定的阅卷量,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不允许老师仔细辨认我们学生潦草不堪的试卷。试卷书写不认真,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人连起码的态度都不端正,还能指望别人给你认真评卷啊。所以,请考生一定要认真书写。不是要你写得有多么潇洒,只要你写得工整足矣!

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原则:

1.高考试卷印制的是一线一格,并不容易书写整齐。这里笔者告诉同学们一个秘诀,即把下划线当做四线三格的第三条线,贴死此线书写,这样就不会造成上下起伏,形成波浪状,影响美观。还有一个办法,在笔者学生中很是受欢迎。由于每年的横格宽度都基本一致,所以通过反复试验,我让学生在下划线靠上0.3mm的位置打一条横线,即第二线。这样字母的大小高矮比例就能把握得当。

2.要分清段落,特别是段首的第一行,要缩回3—4个字母,第二行再顶格写,千万不要受英语课本的影响,写成每段第一行顶格的形式,这样会使段与段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晰,影响卷面的整洁效果!

3.书写还要注意倾斜度,人们通常书写时向右倾斜,这样的书写会令读者产生愉悦、优美的感觉,也会促使阅卷教师提高试卷的给分档次。这是作者通过多年送毕业班的经验及自己学生的考试成绩得出的深刻结论。

4.写作文的笔不宜太细或太粗,太细,笔芯直径低于0.5毫米的,容易把字写颤,像一个体弱多病的人;笔太粗显得太憨,影响笔画的发挥,所以建议考生使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书写。

5.要写好几个关键字母。字母K与k要分清,g、y、j、a与u要区分开,o要合上口,r与v的书写也要区别开。

6.标点要清楚,明确,美观。

7.字体大小要适当。建议考生要注意书写时字号大小要适当,不能太小。否则影响阅卷老师的视觉,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8.各省市高考书面表达的答题纸通常打12条—14条横线,以保证考生把100—150个字誊写在卷面上。要想取得满分的成绩,必须把这些格都要填满,千万别留下1至2行,否则阅卷老师会认为考生没有写够字数,打分要降低4—5分左右。

八、注重检查,所有错误要及时修正

考生在写完草稿后,默读一至两遍,检查文章是否跑题,检查内容要点是否全面,格式是否正确,语句有无语病,行文是否连贯,检查词数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文章中是否有拼写和标点错误,同时删繁就简,使表达更加精炼,措词更加恰当。检查这道工序一定要避免疏忽,这样誊写后的作文才可以做到完美无缺。

上一篇:论创新精神下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