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有三个要素(精选5篇)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汽车尾气的产生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全世界每千人拥有汽车110辆。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0亿辆。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哈市机动车保有量达二十三万余辆,并以每年10%的数量增加。
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眼下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尾气里都有啥
雾和霾都是指在视觉上的障碍物,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可以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出现减弱或加浓的现象, 例如在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时能见度小于1KM。
雾的颗粒比霾大, 一般地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 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 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之所以说雾霾是有毒的, 是因为PM2.5本身已经吸附并带着很多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 一旦被吸入就可以通过人的呼吸道直接到达肺部进入肺泡, 这样就造成了对人体的极大危害。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 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 危害加重。现在一般地, 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
一 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
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与风向的关系来看, 城市里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使得风流经市区时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并产生了摩擦从而使风力减弱, 这种风力较弱或者静风现象太多就不利于悬浮微粒在大气中的扩散直至稀释, 最终使悬浮颗粒在城区和近郊区周围长期的沉积;其次, 逆温层现象使得大气层中低空的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了限制, 因为逆温层就像覆盖在天空中的一个锅盖一样, 主要表现为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 不利于空气中悬浮微粒垂直向高空飘散, 从而使得悬浮颗粒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的区间内。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为的角度来看,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而且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 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直接导致了视觉能见度的降低。
以上这些条件使得灰霾出现后, 同时也会导致大量尘埃、烟粒等凝结核在空气中存在, 遇到水滴时容易在上面凝结起来从而起了一层雾, 而且风不容易把它吹散, 因此, 雾和霾往往相伴出现。
汽车尾气以及燃烧煤和农作物秸秆等所产生的废气、化工厂和电厂排放的废气等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都能够在大气中产生PM2.5, 当下的城市施工建设容易忽视的扬尘漫天的现象也能产生PM2.5。一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 除了自身所排放的废气以外, 还有一些污染气体会随着气流从周围的其他区域飘来, 造成浓度更高的PM2.5。虽然在灰霾天气的废气来源上已经产生了共识, 但是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孰轻孰重却一直没有科学的实验能证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PM2.5总是可以容易的吸附在砷、铅等有害物质上面, 人们长久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
二 防治雾霾天气形成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雾霾天气的 元凶 是人为的, 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防治雾霾天气的形成,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首先, 应该做好防护工作。加强对交通运输场所的监控, 包括公路和机场的安全监控, 根据相关的规定, 当雾天的能见度小于50米的时候, 高速公路、机场等重要交通场所应立刻采取封路指令和封闭指示的安全措施, 这样的举措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车辆和航班滞留, 随后造成拥堵现象, 但是却能够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从而使代价缩小到可控制的最小范围之内。同时行车司机应该积极配合, 做好平时学习大雾天的应对措施, 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在农作物的保护方面, 一般是由于温度较低而产生的雾霾天气, 因此应该人为的增加农作物的热度, 增强其抗寒能力。而且由于雾天空气本身的湿度很大, 所以如果农作物不是特别干燥的情况下就不用浇水, 为了避免因空气湿度过大而诱发农作物的病害。
其次, 最为根本的就是节能减排措施。这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参与来有效的控制PM2.5。在多种生产生活活动中控制PM2.5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工程。
从国家的政府的角度来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工业发展中坚持做到节能减排非常重要。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污染物进入空气中, 这不仅能够减少PM2.5, 而且能够减少PM2.5的前体物质。汽车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 过多的加油门和踩刹车就容易产生更多的PM2.5, 因此政府应该倡导司机在驱车时候保持三四十公里以上的匀速行驶, 就能够收到省油和减少排放污染物的双重效果。可以看出, 交通的畅通性与节排成正相关。
另外, 一些挥发性有机物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例如为汽车、冰箱等物件喷涂所用的油漆, 家庭装修中所使用黏合物, 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会增加大气反应的活跃程度, 增加大气氧化性, 使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更多;另外, 挥发性有机物本身会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的前体物。因此, 公民自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为PM2.5减排的做贡献:合理使用机动车, 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 避免过度装修等。
要想从根本上防治雾霾天气的形成, 就必须控制PM2.5的排放, 不只是一个地区自己的事, 而且需要周边地区相互配合;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 而且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
摘要: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 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越来越多, 不仅造成诸多生活的不便, 而且有害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本文深入探讨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并且挖掘出根本原因, 随之, 提出一些较具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雾霾天气,悬浮颗粒,废气,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李万彪.大气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 2004 (4) .
许春凤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雾和霾都是指在视觉上的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屏,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可以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出现减弱或加浓的现象,例如在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时能见度小于1km。
雾的颗粒比霾大,一般地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之所以说雾霾是有毒的,是因为PM2.5本身已经吸附并带着很多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一旦被吸入就可以通过人的呼吸道直接到达肺部进入肺泡,这样就造成了对人体的极大危害。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现在一般地,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1.1 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与风向的关系来看
城市里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使得风流经市区时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并产生了摩擦从而使风力减弱,这种风力较弱或者静风现象太多就不利于悬浮微粒在大气中的扩散直至稀释,最终使悬浮颗粒在城区和近郊区周围长期的沉积;其次,逆温层现象使得大气层中低空的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了限制,因为逆温层就像覆盖在天空中的一个锅盖一样,主要表现为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不利于空气中悬浮微粒垂直向高空飘散,从而使得悬浮颗粒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而的区间内。
1.2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为的角度来看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而且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视觉能见度的降低。
以上这些条件使得灰霾出现后,同时也会导致大量尘埃、烟粒等凝结核在空气中存在,遇到水滴时容易在上而凝结起来从而起了一层雾,而且风不容易把它吹散,因此,雾和霾往往相伴出现。
汽车尾气以及燃烧煤和农作物秸秆等所产生的废气、化工厂和电厂排放的废气等
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都能够在大气中产生PM2.5 ,当下的城市施工建设容易忽视的扬尘漫天的现象也能产生PM2.5。一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除了自身所排放的废气以外,还有一些污染气体会随着气流从周围的其他区域飘来,造成浓度更高的PM2.5。虽然在灰霾天气的废气来源上已经产生了共识,但是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孰轻孰重却一直没有科学的实验能证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PM2.5总是可以容易的吸附在砷、铅等有害物质上而,人们长久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雾霾现象引发的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探索
2.1 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2.1.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但区域经济总量不强,持续发展能力差,2002年单位面积GDP产出仅为0.029亿元/平方公里,属于极低的水平
2.1.2 经济增长方式仍旧属于粗放型增长
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长,属于粗放式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下;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并存在严重的隐患;企业规模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2.1.3 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
随着石灰石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泥、轻质碳酸钙、石灰等产业不断扩大,特别经济强镇战略不断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的粉尘、噪声污染,碳酸钙的尘、污水的污染,石灰的二氧化硫、固废污染,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2.1.4 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执法不力
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众多、污染严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经济重区,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政府多年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协调处理群众环境污染、纠纷和协助环保局开展收缴排污费等工作;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造成企业存在“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2.2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
2.2.1 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2.2.2 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
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当前,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2.3 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
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部分行政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如:北京、珠江三角洲等。如果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国环境这盘大棋。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及时清除现有的污染源的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现状。
2.2.4 把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
一是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依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2.2.5 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环境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市民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灵湖溪资源,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整治水泥、碳酸钙、石灰煤烟污染。大力改善新区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要着力加强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确保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防治雾霾天气形成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雾霾天气的元凶是人为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防治雾霾天气的形成,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1 做好防护工作
加强对交通运输场所的监控,包括公路和机场的安全监控,根据相关的规定,当雾天的能见度小于50米的时候,高速公路、机场等重要交通场所应立刻采取封路指令和封闭指示的安全措施,这样的举措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车辆和航班滞留,随后造成拥堵现象,但是却能够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从而使代价缩小到可控制的最小范围之内。同时行车司机应该积极配合,做好平时学习大雾天的应对措施,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在农作物的保护方而,一般是由于温度较低而产生的雾霾天气,因此应该人为的增加农作物的热度,增强其抗寒能力。而且由于雾天空气本身的湿度很大,所以如果农作物不是特别干燥的情况下就不用浇水,为了避兔因空气湿度过大而诱发农作物的病害。
3.2 节能减排措施
这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参与来有效的控制PM2.5。在多种生产生活活动中控制PM2.5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工程。从国家的政府的角度来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工业发展中坚持做到节能减排非常重要。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这不仅能够减少PM2.5,而且能够减少PM2.5的前体物质。汽车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过多的加油门和踩刹车就容易产生更多的PM2.5,因此政府应该倡导司机在驱车时候保持三四十公里以上的匀速行驶,就能够收到省油和减少排放污染物的双重效果。可以看出,交通的畅通性与节排成正相关。
3.3 减排PM2.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为汽车、冰箱等物件喷涂所用的油漆,家庭装修中所使用勤合物,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会增加大气反应的活跃程度,增加大气氧化性,使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更多;另外,挥发性有机物本身会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的前体物。因此,公民自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为PM2.5减排的做贡献:合理使用机动车,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避免过度装修等。
要想从根本上防治雾霾天气的形成,就必须控制PM2.5的排放,不只是一个地区自己的事,而且需要周边地区相互配合;也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而且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
【参 考 文 献】
[1] 李万彪.大气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吴兑.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4).[3] 晓风.雾的成因及其危害[J].湖北气象,2010(3).[4]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5] 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
【摘要】
2014年10月6日,由受北部城市污染物输入影响,武汉国庆期间首次遭遇灰霾天气,使得武汉的天气看起来都是“灰蒙蒙的”,城区PM2.5超标2.8倍,6日晚19时、20时的实时空气质量一度排名全国倒数第一。此消息一出,网上就有人调侃“用生命在武汉上学”,那么武汉的空气污染指数为什么会如此高以至于使武汉排至全国倒数第一?那雾霾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有效治理雾霾天气呢? 【关键字】
雾霾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说起雾霾天气,大家大概都不会陌生,尤其是在像武汉这样的人口密集的城市,这样的天气更是常见,我们也会常常说武汉的雾霾很严重,那么,我们所理解的雾霾天气是不是真正的“雾霾”天气呢?什么又是真正的雾霾天气呢?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层、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也就是6日出现在武汉的天气,给人的感觉就是灰蒙蒙的。
那么这样的天气状况是怎样产生的呢?
对于雾的产生,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太重而降低了空气的透明度,从而导致了视线的可见度降低,这几年,每到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专家指出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至于气象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雾产生的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然而较大的空气湿度使得近地面的空气流通较弱,大量的灰尘就在近地面悬浮;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气候的原因就导致了雾天气的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多雾天气大多出现在秋冬季节的原因。
对于霾的产生同样的可以从定义上去找原因,就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过多从而导致降低了空气的可见度,出现了“雾蒙蒙”的现象。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这些污染源一是生产性污染,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①燃料的燃烧,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烧煤可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烧石油可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②生产过程排出的烟尘和废气,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水泥厂等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③农业生产过程中喷洒农药而产生的粉尘和雾滴。二是生活型污染,由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三是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排出的尾气,其中汽车排出有害尾气距呼吸带最近,而能被人直接吸入,其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铅尘等。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这也就形成我们所常说的“雾霾”,是“雾”和“霾”两种现象的总称。
雾霾的产生就是因为空气中有太多的悬浮颗粒而导致,这些悬浮颗粒降低了空气的可见度,同时,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说冬雾就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 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小孩呼吸道鼻、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长时间处于雾天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 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 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雾霾天气呢?我们可以从治理和预防两个方面着手。雾霾根源于污染能源的使用,其中以污染能源中的煤、石油为重。因此必须使化石燃料的使用率一旦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的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悬浮物的数量,同时必须要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协调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工业部门的比例,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经济的高效增长。再者,就是我们要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控制各单位建筑工地上的灰尘产生,进行道路硬化处理,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提高人口密集区域的绿化率。还有就是需要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推广使用小型排放的车辆以及电、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汽车动力燃料,并且为汽车安装净化装置。最后,我们还可以建立起PM2.5检测系统,及时对空气污染指数进行实时检测和预报,发现空气质量的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我们个人的预防来说,尽量在雾霾天气减少出门,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做好个人卫生。雾霾的天气尽量减少开窗时间,可以等到太阳出来了再开窗通风,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涂微,赵翔.雾霾天气成因及措施治理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2.润生.如何在环保的前提下富强文明
霾: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一、什么叫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二、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三、雾霾的危害
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四、霾天气的预防措施:
1. 外出戴口罩
2. 多喝茶
3. 适量补充维生素D
4. 饮食清淡多喝水
5. 多吃蔬菜
6. 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6]
7. 开车注意车速
8. 出门时,做个自我防护,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过滤PM2.5,随时随地呼吸新鲜空气。
9. 避免雾天锻炼。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10. 患者坚持服药。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
11. 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12. 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13. 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有三个要素】推荐阅读:
肥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07-04
雾霾天气的防护措施06-12
墙体形成裂缝的原因07-06
关于雾霾天气的作文11-02
雾霾天气危害的作文300字01-06
3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07-17
压疮的形成原因及护理进展10-11
形成离婚率高的原因01-30
雾霾天气应急预案02-14
雾霾天气调查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