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失物招领教案(推荐9篇)
1、认识课后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好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
1、教学光碟
2、“失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复习积累:有关数字的词语。
二、导入
1、请同学到前面领“失物”
2、引入课题,理解“失物招领”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交流,共同正音。
3、用游戏“挖金子”的形式圈生字词。
指名读——领读——齐读——教师强调:翘舌字、后鼻字
4、板书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A、对比识字 B、加一加
5、生字过桥
6、我给生字找朋友。
7、读一读课本P53:读读比比
8、再读课文,四人一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生字词语检测
二、学习课文:
1、读你喜欢的部分
2、老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提问。
3、回到课题理解:
“失物”本来是指?课文中是指?
三、说话:
1、很——很——的——
2、准备:
3、课件出示:香蕉皮与果皮箱,想象它们的对话。教师总结,进行环保的教育。
四、写字指导
1、读准字音,观察字型。
2、重点指导:专、级、队
4、临写
5、对比学习。
五、练习课后反思:
一、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今天的课是和丁宁老师换的,我在一C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当我走进班级的时候,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响亮的问候声,把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推向新的起点。我满脸笑容的说:“我聪明的、活泼的、可爱的一C班的孩子们,你们好!”他们笑起来,迫不及待地和我打开书本。接下来的一节课,他们始终都有很好的精神,这让我很感动。
二、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挖金子”的游戏中,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很高,有些同学在进行第一次的课文朗读后,他们已经自觉的划出了生字,这与我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比,要高得多。
特别是在给字宝宝找朋友的学习中,他们能想到很多的词语,像“同”字,除了同学外,他们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很好的词语:同样,同意、一同、合同、同心、同情、同志、同伴„„这时候,有一个同学想起来一句诗:牧童骑黄牛„„马上有同学告诉他:“那是儿童的童!”
在写字练习的时候,他们马上安静下来,和老师一起观察字型,并能认真书写,对自己的字精益求精。
三、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6个字。
2、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方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师生共同评议,练读生字。
4、巩固字音。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①、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
②、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并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2)、汇报交流。
①、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当学生提出同学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3)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的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生写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2、重点指导: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①、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②、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教学目标: 李 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逐步建立数感。
3、再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字编码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感受数字在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编码的特点,学会编码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在座的各位从幼儿园起就接触到数学,我们对数学的研究是从“数”开始的,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数,你能从中选两个数字组成一个新的数吗?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
预设:A.表示数量。B、表示顺序
2、数字还有一种神奇的作用(出示身份号码),当我们把这些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就会传递一些信息,这就是“编码 ”。(板书课题)
3、你们认识这个编码吗?那这8个数字就组成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可是它是如何来证明我的身份的呢?又传递了哪些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课前收集的身份证号码,在小组内比一比,看一看,猜一猜,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板书身份证号码)生讨论,师了解生的情况
汇报:预设,A.看出出生日期码。B.发现地址码,但不全面。C.发现性别码。D.发现末尾有“X”。
看来编码中的一些简单数字却蕴含这么多信息,看来编码是挺神奇的,那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
2、我这里有几组信息:(1)、亲兄弟
他们中谁是哥哥?为什么?还需要我提供什么信息?(身份证号码)明确:第7--14位传递的信息是“出生年月日”。
验证: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验证一下,看判断是否正确。追问:为什么用“01”表示1月?不用“1”呢? 小结:编码时,同一类编码必须统一。(2)、表兄弟
你能指出这两个身份证号码是谁的吗?
预设:A.前两位表示“四川”,故510......开头的是四川的。活动:那我们来验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前两位代表:省。第3、4位代表:市。第5、6位代表:区。验证:拿出自己身份证号码看看,前六位分别对应的是什么。(3)、龙凤胎
猜猜他们关系,判断号码是谁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只用看倒数第2位数字的单双就可以了,男单女双。验证:那我们来验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1.倒数第二位是单数的起立。2.倒数第二位是双数的起立(4)、同性双胞胎
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应该相同了吧?为什么?(合理即可)介绍“顺序码”的意义。(课件录音介绍)
板书:唯一性
(5)、我们刚才揭开了身份证号码一个一个的秘密,他的编排有着严格的规则,我们来看一看。(介绍各部分组成)。
听完介绍,你还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校验码?)
声音播放解释“校验码”意思。同时解释末尾“X”的含义。
3、那中国14亿人口我们如何来确定那个唯一的你、我他呢?
(播放PPT,范围一步一步缩小到一人的情况)。体现了身份证号码的编排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板书:科学性、规范性
4、那我想把我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加进去,着啊杨不是更全面吗?行不?(不行,数据在变化)
小结:身份证传递的信息必须是“重要的”“不变的”,要体现“简洁性”。板书
5、身份证号码有哪些作用? 生先说,师展示一部分(课件)
小结:看来身份证号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6、生活中还有哪些编码? 生先说,师展示一部分(课件)
小结:编码在我们身边,它正悄悄为我们服务。
7、那哪个编码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呢?(学籍号)
播放视频,仔细看,提炼关键字。
追问:什么是“一人、一生、一号”,生解释(合理即可)
8、编学籍号码:
“给我们学校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你认为编码中要包含哪些信息?” A、生讨论后汇报:(预设)
入学年份、班级、顺序(学号)、性别、生日。。。。。
(师把顺序打乱,最后讨论如何安排顺序,贴在黑板上)B、动手编写,师巡视观大家的情况 C、汇报成果,大家讨论合理性。D、展示国家的学籍号编写方式。
三、全课总结: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最大感受是什么?
2、同学们,未来将会是一个新型的数字化的时代,还有很多的编码等着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设计。
四、应用练习(相机而定)
板书:
教学反思:
为加强酒店拾遗物品的管理,方便顾客,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酒店的失物招领处是必备的,小型酒店直接设在前台
以下是招领处管理细则
一酒店失物招领中心设在酒店前台旁,负责客人遗失物品的收集、登记、保管、认领、上缴等工作。请拾到遗失物品和领取遗失物品的失物者到酒店前台存放和领取。
二、凡拾获的遗失物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如在酒店内拾到的遗失物品,请送交酒店前台失物招领中心,由失物招领中心收集并公开招领。
(二)酒店前台主管当面与拾获人一起清点遗失物品,并在失物招领记录表上详细记录物品的名称、数量和特征,以及拾获的时间、地点等,由拾获人签名,并发给拾获人收据。
(三)失物招领中心将在酒店告栏处公告招领,每期公告为一周时间。同时积极查找失主,有查找线索的,设法与失主取得联系,并送还失主;如无线索查找的,暂放在前台保管。
(四)遗失遗物品分类保存和处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保存时间为3个月,逾期无人认领的,交由酒店处理;衣物等一般物品保存时间为一季度,逾期无人认领的,予以丢弃处理;食物、饮品等失物招领期限为三天,逾期无人认领的,予以丢弃处理。
三、组团或个人遗失财物后,可按下列程序到失物招领中心查询、认领:
(一)在酒店遗失物品的,可到酒店失物招领中心查询;
(二)如失物已查获,应核对物品的名称、数量和特征。核对属实的,即可办理认领手续。认领失物时,须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
(三)失物须由本人认领,认领时,在失物招领记录表上签名,并注明有效证件号、联系电话和认领日期。若失主委托他人领取,被委托人需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失主的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及委托书,经工作人员在核实确认后,返还失物给被委托人。
五、失物招领中心定期进行统计,对拾金不昧或处理拾遗失财物有显著成绩的职员,通知到酒店相关部门,并建议有予以表彰。
六、冒领、挪用、侵吞、损毁失物的,一经查出,除返还原物或赔偿经济损失外,失物招领中心将通知酒店相关部门进行惩罚。
七、失物招领中心将加强对失物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且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
课堂上在出示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呢?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质题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本节课自始至终朗读占的比重太大了,这应该是过分尊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以读为本不是只以朗读为本,更不是以“大声朗读”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姓“语”、姓“文”,课文中如“植物园很大很大,花草树木很多很多”、“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等都是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从中读出韵味、悟出方法、模仿说话、学着写话,从而让读为理解感悟、学以致用服务。朗读是必须的,但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应该定一个不变的练习环节,让孩子们更全面、实在地面对“语文”。
《失物招领》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爱护环境”为主题,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明白蓝天白云、碧水清风、红花绿荫等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都需要大家去爱护……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采取演演―――读读―――议议的方式进行读中感悟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第4至8自然段)
1、理解失物的两种不同含义(失物和“失物”)。
2、通过重点词句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体会唐老师和张爷爷露出会心微笑的原因。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预设用读读―――演演―――议议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预设用合作探究的学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回顾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二(1)班的同学去植物园秋游。植物园很大很大,植物很多,那里的环境很美!。中午,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始吃午餐,他们快乐极了!
那么,午餐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讲读课文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学习第四段
(1)、指名答
(2)、出示第四段内容:指名读“严肃”一词――――――齐读。
(3)、思考:你认为“严肃”是什么样的表情?指名答,师概括。
(4)、指2名读本段:体会读出唐老师“严肃”的话语。
(5)、齐读本段。
听了唐老师严肃的话语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呢?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同学们反应的句子作上记号。
2、学习第五段
a扣词学文:
出示句子
(1)、指名读词语“睁得大大的、摸索、一齐喊”。
(2)、师生配合演读。
(3)、生自由演读体会同学们此时的心情。(听到唐老师严肃的话语后同学们为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他们在口袋里摸索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口袋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4)、指名答,师归纳:原来此时同学们很紧张、好奇、疑惑,所以才会(眼睛睁得大大的、摸索、一齐喊)。
(5)、齐读本段。
唐老师所指的同学们丢的“失物”到底是什么呢?
b理解“失物”一词和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出示句子
(1)、指名答:唐老师所指同学们丢的“失物”到底是什么?
(2)、师归纳后板书:失物――――――垃圾
(3)、问:塑料袋里装的仅仅只有这些垃圾吗?指名答
(4)、可以将你们刚才列举的被同学们遗弃的垃圾都写下来吗?为什么?
(4)、指名答,师小结:(很麻烦、嗦)所以作者在此处用了一个省略号。
看到塑料袋里被遗弃的垃圾,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请将文中描写同学们反应的地方作上记号。
3、合作学习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那几个同学为什么脸红?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2)、指名答,师归纳:原来脸红的原因是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感到羞愧,所以勇敢地认错并改错。
板书:知错能改
看到同学们知错能改,你猜测张爷爷和唐老师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4、合作学习第八段
出示句子
(1)、合作探究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采取演演---读读---议议的方式进行读中感悟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第4至8自然段)
1、理解失物的两种不同含义(失物和“失物”)。
2、通过重点词句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唐老师和张爷爷露出会心微笑的原因。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预设用读读---演演---议议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预设用合作探究的学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回顾
二、讲读课文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学习第四段(1)、指名答
(2)、出示第四段内容:指名读“严肃”一词------齐读。(3)、思考:你认为“严肃”是什么样的表情?指名答,师概括。(4)、指2名读本段:体会读出唐老师“严肃”的话语。(5)、齐读本段。
听了唐老师严肃的话语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呢?请在文中找出表现同学们反应的句子作上记号。
2、学习第五段
a 扣词学文: 出示句子
(1)、指名读词语“睁得大大的、摸索、一齐喊”。(2)、师生配合演读。(3)、生自由演读体会同学们此时的心情。(听到唐老师严肃的话语后同学们为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他们在口袋里摸索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口袋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4)、指名答,师归纳:原来此时同学们很紧张、好奇、疑惑,所以才会(眼睛睁得大大的、摸索、一齐喊)。(5)、齐读本段。
唐老师所指的同学们丢的“失物”到底是什么呢? b 理解“失物”一词和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出示句子
(1)、指名答:唐老师所指同学们丢的“失物”到底是什么?(2)、师归纳后板书:失物------垃圾
(3)、问:塑料袋里装的仅仅只有这些垃圾吗?指名答
(4)、可以将你们刚才列举的被同学们遗弃的垃圾都写下来吗?为什么?
(4)、指名答,师小结:(很麻烦、啰嗦)所以作者在此处用了一个省略号。
看到塑料袋里被遗弃的垃圾,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请将文中描写同学们反应的地方作上记号。
3、合作学习第六、七段
(1)、合作探究:那几个同学为什么脸红?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什么?(2)、指名答,师归纳:原来脸红的原因是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感到羞愧,所以勇敢地认错并改错。板书:知错能改
看到同学们知错能改,你猜测张爷爷和唐老师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4、合作学习第八段
出示句子
(1)、合作探究
(2)、指名答,师归纳:看到孩子们知错能改,转变成爱护环境的好学生张爷爷和唐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板书:爱护环境
三、回顾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学文后里们明白了什么?(2)、师总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现在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过渡:
四、课堂作业
1、齐读题目
2、教师指导学生答题
3、学生完成作业(师巡视,提醒学生保持三姿)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而且要求写得字都是学生在本课既要认又要写的字。因此,教学中要分散难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多次复现生字。
本课的课文为叙述性语言,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设计易采用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步骤】
一、质疑导入
(板书“失物”失字加拼音)指名学生拼读然后齐读。
师:什么是失物?
(板书“招领”)齐读课题。
师:失物招领是什么意思?
师:学习这一课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质疑)
师:现在大家赶快读一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自己弄明白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一起读课文:
师:看大家读得都很好,现在我也想读一读,我大声读,大家小声读,比一比谁读的好。
3、梳理课文:
通过刚才的朗读,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明白了哪些?
(通过个别学生的回答,帮助其他同学疏理课文脉络)
三、多种途径识字
1、小组比赛:
从文中找出生字圈出来,圈一个读一个。
2、限定时间自己想办法识字。
3、同桌互相用生字卡片检查。
4、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个别提出自己没有记住的字请大家帮忙想办法识字。
5、出示课件:
三组生字分别用“去一去”“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组字的共同特点,总结识字方法。
6、出示课件:
送垃圾回家:
学生开火车读课件上的生词,读完一组课件就送回一袋垃圾。
7、写字指导。
四、朗读感悟
1、小组齐读比一比哪组读得熟。
2、每两组结成一个手拉手合作组,组内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得既熟又有感情的合作组为冠军。
3、个人挑战赛: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几个自然段进行展示。谁不服气谁就挑战他。
(先练习后比赛,读中随机指导理解“严肃“等词)
4、让我采访你:
教师扮作记者采访同学:
⑴ 失物是哪些人丢的?
⑵ 这些失物是什么?
⑶ 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5、齐读课文。
五、课外作业
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课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们随手扔到地上很多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了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文章题目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短文构思精巧,内容简单,但意义深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所以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事)。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讲文中故事。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画上记号,多读几遍。(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2.组内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有:“才”是平舌音,“准、专、失”是翘舌音。(利用上学期所学的拼音自学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
(1)检查认读。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自己还可以主动申请当小老师领读。(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交流认读。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自己预习的,家长领的,在其他课外书上看的……交流识字展示了学生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多渠道识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到植物园参观,他们来到植物园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己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2)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结合课件,指导读好“很多很多”,“可专心了”。
2.过渡:中午,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草地上吃着自己带的午饭,准备回家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是一件什么事呢?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7自然段。
(2)谁来试着说一说。
(3)师:你说得很好!面对眼前这一群粗心的孩子,唐老师是怎么做的?
(4)重点指导读第4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能做个严肃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请大家面带严肃的表情朗读唐老师的话。注意读好老师严肃的语气。(“严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运用、表达的方法来理解。)
3.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是什么表现呢?教师引读:四十双眼睛________。四十张小嘴________。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又_______。指导朗读,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4.一年一班的学生丢东西了吗?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启发情感,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请你试着读读课文。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像,将学生引入文中读文,更易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5.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7自然段。
(2)自由朗读,思考:他们为什么脸红了?
(3)引发想像他们的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请你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6.指导学习第8自然段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给学生充分读、问、想、说的时空,让学生在读、想、议中展开想像,感悟读文,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落实课后的“读读比比”,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现了什么,再交流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12、失物招领教案】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03-21
失物招领启事范文02-02
三年级失物招领范文11-06
失物招领管理办法11-15
失物招领中心规章制度10-08
大学失物招领平台策划书01-26
失物认领范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