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说(共13篇)
话建宁
建宁县城关小学六年级四班 魏一凡 指导教师 王翠娥
竹板一响我走上台,走上台来我说一说。说说我的家乡建宁来:
她位于:闽西北边陲,武夷山麓中段。
人口为:15万 面积为:1718平方公里。
建宁历史悠悠长
莲乡能人代代出。
唐有观察使陈岩,宋有一门四进士。
元有首领应必达,明有员外郎黄原昌。
清朝名家朱仕绣,爱国诗人张际亮。
忆往昔
苏区儿女不会忘。
青云岭下神兵降,横扫千军如卷席。
青云阁里电波传,百尺台前炮火响。
小白楼里运筹帷幄,拴马石前越马出征。
建宁儿女齐努力,保家卫国得解放。
看如今:
莲乡风光无限好。金饶古陆群峰耸,雌雄双瀑九天降。古道幽幽通深山,宝刹巍巍参天树。白石顶上云海涌,仙人池边瑶台近。闽江正源神水汩,九县石上望九县。千亩荷塘映日红,万顷梨园雪皑皑。
莲乡物产可丰富: 粮食生产年年丰,水稻种子品质优。王母撒下仙莲种,西门贡莲入红楼。黄花梨果脆又甜,猕猴桃汁香又淳。孟宗笋片嫩而脆,饶纸商标美名扬。
再瞧瞧:
条条大道连四乡,束束光缆进农家。农村合作医疗好,学杂费免除孩子乐。街道改造路又宽,公园就在家门前。
向蒲铁路开了工,建泰高速施工忙。
那一条条新修的公路, 平坦而又宽阔, 往来的车辆虽不说川流不息, 但总是载着乡亲们的希望, 快乐地离去, 又载着乡亲们的希望, 快活地回来。听着汽车的轰轰声, 家乡的人们都说:“车子的声音特好听。”
要说为什么?“现代化机器与这山山水水, 鸟兽虫鸣合奏出的乐章在庆祝我们家乡富裕了。”家乡的人们常这样说。
红墙绿瓦的楼房摆放的都是带电的东西有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 电话机……人们的日子正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在这里没有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在这里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 在这里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补助的寄宿生生活费, 在这里老人们享受国家发放的低保, 在这里农民们享受国家发放的农业基本补助费, 在这里可以享受城市人们没有的, “下地干活锻炼身体。上山认野花野草, 城市人没有。聆听虫鸣鸟叫, 城市人没有……”, 家乡的人们常常这样说。
家乡的人们说的这些事我都知道, 因为我爱我的家乡这里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植树造林变绿了一个又一个的荒坡。阳光挥洒, 水波粼粼, 鸟儿欢歌。美如仙境的圣地, 怎能叫我不爱?还是家乡的人们说的对:“是国家的恩泽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讹卡得农民工不敢回乡的地方,何止一个张谷英镇,记得去年初,媒体也报道过一个乡镇公安派出所.手段卑劣与张谷英镇派出所差不多,抓了打工仔就以在外面嫖过娼为由罚款,抓了打工妹就以在外面卖过淫为由罚款。除了少数公安派出所的“讹卡”,还有地方基层干部的“搜刮”。前不久,一位在南京打工的朋友告诉我,他家乡年年逼捐“奉献款”,每年春节前后,等到外出打工的人一回来,村、组就分别召开“慰问会”(多么动人的会名呀!),两句好听的开场白之后,就一个个点名要求给家乡做奉献——捐款.起点就是千元,两个层次,每人至少要掏两个千元。2000元对于打工仔打工妹来说,不是小数目,至少需要积攒半年。据我后来调查,强令捐“奉献款”的地方,也非个别现象.不少地方都在搞。有的地方不仅强令捐“奉献款”,还派“发财酒”,外出打工的回来后,村、组干部说他们发了财,就强令他们设宴请客,烟、酒、菜、饭,一场没有200元过不去。有位农民工朋友说的好悲哀 家乡人以为我们在外面真是淘金的.返乡时怀里都揣着金娃娃,那些“官儿”和“痞子”们.都“眼红”,都来“算计”,都来“讹卡”。
农民工苦哇,他们为了谋生,改善生存困境.背井离乡奔城市,在城里人歧视的眼光里挣扎,干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最苦最重最累最相最脏的活,拿城里最低的工资,且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各项福利保障待遇,种种刁难和迫害在所难免.好不容易挣了点血汗钱,想返乡与久别的亲人团圆温暖一下,想不到,迎接他们的却是“官”(警也属官之列)欺“痞”讹,难怪许多农民工哀叹:家乡啊,想说爱您不容易,
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我都希望爸爸、妈妈带我去那里游玩。东湖由九个大小不同的湖组成,假山、瀑布、石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湖面上有野鸭子,每到春天,你就能看到野鸭子在水面上嬉戏,水鸟在石岸上寻找食物。东湖的水是清澈的 ,东湖的水是透明的,蓝蓝的水面被微风吹过,荡起像鱼鳞般的波纹,看上去非常美丽。
人们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散步,有的在玩耍,还有的在湖中央坐着船观看风景......
爱学校》——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展示
长兴县实验小学
毕燕娇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长兴县实验小学502中队的中队辅导员毕燕娇,今天我和我们中队5名少先队员一起来进行少先队活动课《爱家乡、爱学校》的课后说课展示。
一、说活动背景
五年级上册《少先队活动》教材第17课是学校特色活动《爱家乡
爱学校》,为了激发少先队员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进一步弘扬我校的银杏精神,结合《大纲》以及学校特色章的内容和要求,我们502中队设计并开展了主题为“扬银杏精神,塑阳光品质”少先队活动课。
师:队员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银杏精神吗?
生(齐说):知道!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质朴无华、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友邦善邻、和谐相处的和合精神;多予少取、凝心聚力的奉献精神。
二、说童情分析
本次少先队活动在我们502中队开展,五年级少先队员是小学高年级队员,去年我们也开展了一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县级观摩活动课,学生对队礼仪和队知识有了丰富的经验,队干部也充分发挥了组织作用,所以本次活动课筹备的时间虽短,但效果很好。
三、说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的主要设计理念是:
1.突出少先队员对“一队一品”的认识。2.激发队员积极参与争学校特色章的热情。3.培养少先队员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
四、说活动目标
1.组织意识:通过活动课,强化队礼仪,增强少先队员对组织的光荣感和归属感。
2.道德养成:通过主题教育,培养少先队员从小学做人,爱家乡、爱学校,弘扬校园新风尚。
3.政治启蒙:培育少先队员从小立志向,明确奋斗目标。4.成长取向:通过活动课,引导少先队员学会自主开展并展示课程,从小学会创造。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培养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营造“人人争做金色好少年,人人争得金色银杏章,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扬银杏精神,塑阳光品质”少先队活动课,本次活动课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引导展开:
活动一:争做自强不息好少年
弘扬银杏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1.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柏:队鼓声声,敲出我们的激情 佘:队旗猎猎,展示我们的风采 柏:今天,我们努力学习
佘: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祖国的未来!柏:第一小队给我们带来了配乐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儿歌《立志谣》
朱:队员们,你们知道吗?66年前的10月13日,光荣 的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了。
严:我们这个光荣的组织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少年楷模。朱: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把这份荣耀写进歌曲,永久传唱!严:请欣赏《励志谣》。(播放视频)活动二:争做朴实无华好少年
弘扬银杏质朴无华、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1.小品《朴实无华的好少年》
佘:银杏虽然饱经风雨沧桑,但是不择土壤,不论环境,只要有一片温暖的阳光,有一掬雨露的滋养,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人们遮荫蔽凉。
李:她淳厚古朴,本色天然,从不炫耀张扬。但是在生活中,许多队员讲名牌,爱攀比的现象时有发生。
朱:所以在活动的第二环节,队员们带来了小品《朴实无华的好少年》,小品揭露了学生穿奇装异服的危害。
佘:欣赏完小品中的时装表演以后,队员们激烈地讨论了着装问题。队员们知道了小学生着装要朴素大方,不要攀比。
2.舞蹈《快乐豆豆》 李:为了展现小学生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第二小队还给大家表演了舞蹈《快乐豆豆》。(观看视频)
活动三:争做团结向上好少年
弘扬银杏友帮善邻、和谐相处的和合精神。1.课本剧《团结力量大》
朱:银杏,养天地之灵犀,吸日月之精华,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
严:她的根深深地扎进大地,将生命和意志化作累累果实。在 朱:银杏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实小学子勤奋好学,团结向上。严: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第三小队的队员们为大家表演了英语课本剧《团结力量大》,请看!(照片)
2.小合唱《为了梦想,时刻准备着》
朱:你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银杏树下我成长,乘着梦想的翅膀,扬帆起航!
严:队员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请欣赏小合唱《为了梦想,时刻准备着》。(小合唱表演)活动四:争做无私奉献好少年
弘扬银杏多予少取、凝心聚力的奉献精神。
(在《爱的奉献》音乐中,展示“我们在行动”的照片。)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朱: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柏:春寒料峭,我们把爱献给了孤儿院的孩子们。我们用零花钱给孤儿们买了牛奶和饼干,摸摸他们的小手,和他们结对子。
朱:我们还为重病儿童捐款,在《爱的奉献》中,我们呼号、退旗,活动课结束了。
六、说效果
师:本次活动课,队员们课前积极准备、自己动手、创新动脑,队礼仪规范,进一步增强了组织意识。课堂上,自主开展,不仅体现了当代少先队员自身的道德素养,更充分展示了实小“一队一品”,扬银杏精神、塑阳光品质,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
(队员说收获)
七、说反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上海一位家长的备忘录:“上海市档案馆——妈妈带孩子(两次);上海博物馆——爸爸、妈妈和孩子(两次);上海世博会展览中心——妈妈带孩子(一次)……”大城市里有如此多的博物馆,孩子能在那里生活自然比在山区见多识广,作为家长只能是羡慕嫉妒恨。
我想,与其把孩子增长见识的机会放到大城市,不如把眼光放在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上。
为了让女儿长见识,也为了帮助女儿找到归属感,寻找到那属于自己的家乡。我决定,周末的时候不再让女儿去学更多的兴趣班,至少留下一天让她重新找回儿时的快乐——让她用自己的眼光去打量家乡的变化,用自己的观点去审视社会的变化,特别是从先从身边的博物馆走起。我们丽水有大量的博物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丽水城市规划展览馆、青田石雕博物馆、景宁畲族博物馆、庆元廊桥博物馆、庆元香菇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有的就在丽水城里,也有的虽然在县城,但是到市里不会超过一个小时的车程。
我陪女儿走的第一家博物馆就是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家规范化运作的摄影专业博物馆,是中国摄影界重要的学术交流机构和经典的收藏、展示殿堂。展厅有中国摄影史陈列和丽水摄影文化简介,真实、生动地再现中国摄影发展历程,展现丽水摄影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每月均有专题影展,介绍中外摄影名家精品。在摄影博物馆,女儿发现了原来丽水有中国最美丽的梯田——云和梯田;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瓯江发源地——龙渊峡;全省海拔最高的人工湖——凤阳湖;世界香菇文化遗址——凤阳庙;廊桥之乡——庆元;国际摄影创作基地——遂昌南尖岩景区……
自从参观过摄影博物馆,女儿迷上了摄影,有了自己较为专业的单反相机,当同学们都忙于玩电脑游戏,玩手机的时候,她一有空闲时间就扛着相机捕捉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后来,她自学了图片的后期制作,还学会了利用网络和一些摄影大师进行交流。
女儿扛着相机,走遍家乡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周末的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镜头记录着每一个美好瞬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原来我以为只有外面的世界才是精彩的,想不到我们身边有如此多美景,只是我们都疏于发现。我不仅找到了美景,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的家乡,我将用我的镜头和足迹告诉身边的伙伴们,同时也向外界传达家乡的美好!”
乡
民
俗
文
化
院系:师范教育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级小教美术101310113 X
X
家乡民俗文化
摘要: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退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 的沉淀。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史,是个地区的精神 征,同时在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社会与文化需求。研 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 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 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秋天则层林尽染,山水如画,游人入此,每每流连忘返。沟旁一山, 顶平如原,川底即可望见, 名曰平顶山。平顶山市地处中原,文明开化较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展变革和人口迁徙,积淀了深厚的传统习俗。而平顶山市城区则从建市到汇聚了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口,习俗各异。当地传统习俗与外地习俗逐渐融合,构成了平顶山市特定的民俗象。
平顶山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 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她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平顶山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 炭、铅、锰、铜、铁等57种。其中煤、盐、铁的储量最为丰富,铁 矿储量占河南省的一半以上,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有“中原煤 仓”之美誉。
平顶山当地的美食有:鲁山揽锅菜、郏县豆腐菜、三郎面牛肉、宝丰买根烧鸡、舞钢热豆腐、叶县瘸子烩面、浆面条、胡记米线、恵香包子、北舞渡胡辣汤、葱油饼、酥油饼、郏县饸饹面、蒜泥白肉、牛肉合、羊肉汤等。
神话传说:香山大普门禅寺位于新城区北部的香山上,始建于东汉后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史载,楚庄王三女儿妙善公主,俗称三皇姑,曾在此修炼成佛,得道正果为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寺内现存大悲观世音大士塔建于北宋年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点:尧山、昭平湖、好运谷、画眉谷、武钢二郎山、灯台 架、三苏园、龙潭峡、六羊山、中原大佛、叶县县衙……都是旅游度 假的好去处。
马街书会:农历正月十三日是宝丰马街书会主会日子,马街书会 是元朝兴起连年延续的全国最大,历史最久的曲艺盛会,是构成宝丰 文化现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固定场所举办的民间曲艺 说书艺人进行艺术贸易和交流展示的传统集市形式。
宝丰魔术:可以说是平顶山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宝丰是中 国魔术之乡。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 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创办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这就是被文化部称为用非物质生产方式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举 ——“宝丰现象”。2006年9月宝丰县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魔术 之乡”,并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魔术之乡”。
我国多元一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各族人民性格、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民 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创造结果,民俗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文 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你更是的推动作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顶山人有豪迈的性格不拘小节,这正是这片土地的孕育。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我们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刚刚来到这里时,还以为是古宅呢!木顶的走廊,两边是石凳,博物馆门口摆了两个石狮子。进了博物馆,首先讲解员介绍了“醋”字的由来,是由“酒”字渐渐演变而来的,直到现在,日本还在用着“醡”这个字。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前人们用来酿醋的木桶,木桶的外面加了一圈铁箍来固定木桶。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堵透明玻璃做的“墙”,墙中间是空的,陈列了不同年代所有地区的恒顺的醋。这些醋的瓶子,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形态各异。镇江香醋的历史真是悠久!
跟着讲解员往前走,又来到了以个展览厅,这里陈列了一瓶醋,这瓶醋的包装十分精致,是用瓷的瓶子来包装的,据说至现在已经摆放了30年了,还没有坏,真是映证了那句老话: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以及书香之家、世仕之族,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孙、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家训大体可分为家范和家书两大类。属于家范类的,有家诫,如三国王昶的《家戒》、西晋李秉的《家诫》等;庭诰,如南宋颜延年的《庭诰》、清康熙的《庭训格言》等;家训,如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南朝王褒的《幼训》、北宋包拯的《戒廉家训》、南宋陆游的《放翁家训》、明庞尚鹏的《庞氏家训》、清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等;家范,如北宋司马光的《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等;家箴,如元郝经的《家人箴》、明方孝孺的《家人箴》、明张英的《聪训斋语》等;家规,如明徐三重的《家则》、清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等;遗训,如东汉赵咨的《遗书敕子胤》,三国时向朗的《遗言戒子》等。
有些家箴类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韵、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具有训诫意义的家书,是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因人而异、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今天读来,仍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慨。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训子、诫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东汉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刘廙的《诫弟纬书》、三国诸葛亮的《戒子书》、南北朝时徐勉的《诫子崧书》、明徐媛的《训子书》、清曾国藩的《谕子纪泽书》等。
与家训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的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家书中不乏文情并茂的动人之句,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士望的“惟勉勉以求益,非汲汲于知名”,纪昀的“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训子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一般说来,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的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安贫乐道的思想、耕读传家的思想、教子当早的思想、教子当严的思想、齐家以和的思想、忍让兴家的思想、教子以正的思想,都是应该加以弘扬的。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家训中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作人要立决裂志,奋刚大气”、“聪明当用于正”、“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而“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为人当以贫富贵贱为末”、“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风波之来,先问有愧无愧”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其他如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更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至于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尤其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更是广为人们所知。
修身也好、齐家也好,从政也好,与人相处是必须要碰到的难题。如何才能搞好与他人的关系呢?古代家训中有关这方面的教诲也是举不胜举的。择其要者,如谦虚为立世之本、交接贵协与礼、巧伪不如拙诚、处世之道树德不树怨、作人须有宽和之气、交友贵在得贤、不可妄议褒贬他人等,即使在今天,仍可以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
我的手缓缓地抚摸着这古巷的墙,我蹲下来嗅着这路,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一不是在给予我回忆、思索和倾诉。
风悄悄的滑过我的勃颈,天有些凉了,我裹紧了衣衫。却想:你是否也会感到冷呢?我想不会吧,皂儿巷,对吧?你屹立在江南泥土之上,度过千年春秋,感受寒冬腊月及烈日当空,你不曾言语,但我却聆听你的心声,对吧?
我知道你的想法,我知道你的沧桑,我更知道你的……骄傲!所以,就这样,我就慢慢的来到你的身边,去触摸历史的细节,去想那千年沧桑,去寻找你心古老。我寻找着,我探索着,但却发现你我之间还有一层薄膜。
我无法透过它,你却也不愿打破它。我了解,你有你的自豪,你不愿我用现代的气息来点污你,但我一定会寻访你的内心深处。
路很歪,我好似跌撞的走着,遐想着,心中也走过漫漫长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突然吟诵着。
而在这恍然之间,我感觉那个膜已然消失了。啊!那就是你的面目——皂儿巷!我寻访的古巷!
大家请跟我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你们看,绿油油的柱子,红漆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各位请随我来,据我所知,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都各有不同。
大家看,我们已经走完长廊啦,来到万寿山脚下1大家抬头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大家看,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大家向下望,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是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大家向东远眺,是不是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呢?
我的家乡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周围曲流环绕,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我爱我的家乡,可是家乡有一些文化我还是不太了解,所以我借这次实践调研,了解家乡文化。
现在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了解一下家乡文化吧!
民以食为天,所以这第一站我来到西安有很成规模的小吃街也就是清真回民街!
这里的小吃又全又好吃,一到这里我先饱了个眼福,哇!这里的东西也真的太多了,我先走进一家卖牛肉夹馍的小店···
怎么样好吃吗?接下来我来到一家牛羊肉泡馍店,这家里的顾客十分的多,相信这家店做的泡馍也一定的香。
这家泡馍果然的香,我平时都不太吃泡馍,今天吃了一大碗,没想到家乡的美食太好吃了,家乡太伟大了
家中成员生日,全家吃面条,称“长寿面”。寓意着这一家能长寿
吃五豆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5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
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周口市中华民族古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古迹很多。
古陈州淮阳是华夏始祖伏羲的陵墓,也称太昊陵,也是中国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民政权的地方。鹿邑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家鼻祖老子的故乡,他著有五千言《道德经》,流传千古,经纬华夏,更有太清宫、老君台、九不井等文化古迹。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华育万物的中国女神娲氏都西华,著名的抗日英雄吉鸿昌纪念馆在扶沟,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的出生地项城,陈、李、谢等十多个姓氏祖根源于周口。
历史的长河,灿烂的文化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您来到我的家乡,一定会流连忘返,和我一样爱上我的家乡!
【家乡文化说】推荐阅读:
爱家乡的文化05-11
实践活动家乡文化建设06-09
家乡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06-18
家乡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书06-11
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1-11
家乡的茶文化500字作文01-20
保护与传承家乡优秀民俗文化资源02-11
美丽的家乡说课04-28
感受文化影响说课稿10-08
中国文化用英语怎么说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