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作文

2025-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作文(精选7篇)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作文 篇1

通过对2015年有关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型的回顾,不难预测今后的命题方向仍然是围绕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要求进行扩展。本文主要就“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考点进行题型回顾、考点精讲、命题预测和能力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题型回顾

例1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8题)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1示意M国的位置。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解题思路】本题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关联时间计算。由图文信息可知, M国(摩洛哥)大部分国土在东一区,采用东一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M国(摩洛哥)比北京时间晚(少了)7小时,选项中的四个时段分别加7小时即可换算成北京时间,由此确定当东一区在8:00~9:00时,东八区在15:00~16:00,符合双方都在工作时间内的要求。故选A项。

【参考答案】A

例2 (2015年江苏地理卷,3~4题)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2月18日12时 B.2月18日20时

C.2月19日4时 D.2月19日12时

(2)春节假期期间( )

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解题思路】本题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区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第(1)题,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60°W附近,属于西四区。西四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15年2月19日零点晚12个小时,由此确定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故选A项。第(2)题,春节假期期间属于2月份,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A项错误;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B项错误;长城站因南半球白昼变短而日落时间提前,C项错误;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减小,D项正确。

【参考答案】(1)A (2)D

例3 (2015年浙江文综卷, 第11题)图3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B.43°

C.23.5°D.21.5°

【解题思路】本题以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内最小太阳高度(乙位置太阳高度)大于0°,依据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确定该地最大太阳高度(甲位置太阳高度)小于90°,所以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先求出该地纬度,再求出乙位置太阳高度:[90°- (该地纬度-23.5°)]+ [90°- (该地纬度+ 23.5°)]=90°,该地纬度=45°,乙位置太阳高度=90°-(45°+23.5°)=21.5°。故选D项。

【参考答案】D

二、解题准备

(一)时间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经度差:同减异加, 即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的大数减小数;分别在不同经度的相加。东加西减:在已知地方东边的,取“+”;在已知地方西边的,取“-”。

(2)区时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区时 ±1小时×时区差。时区差:同减异加,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大数减小数;分别在不同时区的相加,1小时/时区。东加西减:在已知时区东面的,取“+”;在已知时区西面的,取“-”。 计算时,一般把东十二区当作最东,西十二区当作最西。

(3)两个特殊区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我国所用的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世界时)=零时区(中时区)区时=0°经线的地方时= 全世界所用的统一时间。

(4)两条日期分界线———0点经线和180° 经线。

10点经线和180°经线的区别。0点经线是自然日界线,是灵活可变的时间线。180°经线是人为日界线,是固定不变的空间线,它经过太平洋。

2今天范围的确定。理论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指的是今天和昨天的经度范围。因为0点经线以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180°经线以西为今天,以东为昨天。所以,地球上今天的经度范围为0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3今天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今天范围的大小取决于0点经线的经度,当0°经线为0点时,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各占一半;当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时(即180°经线为0点),全球同为一天。今天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今天经度跨度/360°=180°经线地方时/24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公式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季节变化):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12月22日,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3)确定房屋的朝向(正午太阳方位)。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可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4),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6)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α为倾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6所示。

(1)昼=夜:赤道上全年,春、秋分时全球。

(2)昼> 夜:夏半年,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以北半球为例)

(3)极昼:6月22日在北极圈及其以北,12月22日在南极圈及其以南。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弧)+夜长(弧)=24小时。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图7所示)。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纬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同纬冬、夏:夏至日昼长+冬至日昼长= 24小时。

3对称纬度:此昼长=彼夜长。

4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3.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三、命题预测

1.以局部区域经纬网图或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地方时计算、区时计算、关联时间计算和到达某地的到达时间计算。

2.以示意图、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坐标统计图或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日影长度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和电池板安装角度、房屋的朝向、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3.以时事热点或时间信息为思维线索,综合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向等问题。

4.利用时间信息和正午太阳高度信息,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5.以晨昏线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地理方位问题。

6.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利用经纬网计算实际距离的能力。

四、能力测试

(改编)图8中D地此时是2014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读图,回答1~2题。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B.大于1/2

C.小于1/2D.全球同在一天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15年1月6日16时

B.2015年1月5日8时

C.2015年1月5日16时

D.2015年1月6日8时

(改编)图9为a、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3~ 5题。

3.若X=70°,则Y必定为( )

A.0° B.20°

C.40°D.0°或40°

4.若X=60°,则a地可能位于( )

A.马来群岛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

5.若X=67°,且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则此时( )

A.长江入海区正值咸潮多发季节

B.武汉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D.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改编)6.图10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乙地的经 度位置是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

(2)据图推测,该日北半 球的节气 是_____,该日全球 正午太阳 高度分布 规律是_____。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B.2万千米

C.3万千米D.4万千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考查日期范围。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故选A项。

2.C考查到达某地的到达时间。C地位于120°W经线上,C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 轮船到达B地时,用时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B地时的时间为2014年12月26日12时;C地在B地以东, 相差4个时区,故此时C地时间为2014年12月26日16时,期间轮船由B航行到C用时10天,故到达C地时的时间为2015年1月5日16时。故选C项。

3.C由图可知,同一日,b地昼长为24小时,即出现极昼现象;a地昼长为12小时,即昼夜平分,由此推知a地位于赤道。若X=70°, 即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0°,计算可得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值为20°,则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70°。根据b的太阳高度变化分析,b地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应是70°纬线,则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70°-20°)=40°。因为b地是极昼现象,所以b地正午太阳高度不会是0°。故选C项。

4.C由X=60°推知a不在赤道上(赤道上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又由a地昼长为12小时可推知该日为二分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a地纬度值为30°;由图可知,a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时,通过计算可知当地经度为90°E;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符合条件。

5.C同理,若X=67°,根据a地昼长12小时,b地有极昼现象,分析此日不是二分日,a地位于赤道,太阳直射在23°纬线。结合前面分析,b地刚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为67°纬线, 由于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N,即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长江流域正是雨季,咸潮少,A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还未到达北回归线,武汉昼长没有达到最大值, B项错误;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现在是干季,草原一片枯黄,C项正确;北京香山红叶的最佳观赏季节是秋季,D项错误。 故选C项。

6.(1)60°W赤道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B

【解题思路】本题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利用经纬网计算实际距离的能力。

第(1)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依据甲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求出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该日处于北半球的夏季。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由此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 由于不在春、秋分日,而乙地昼长为12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

第(2)题,依据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求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26′N,由此确定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世界地球日 篇2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校园内举办有关环境问题的讲习会。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热烈支持。为错开期末考试,尼尔森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在全美开展环保活动。

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美国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美国国会当天被迫休会,大部分议员也只好去参加各项活动和集会。纽约市长分别下令繁华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不得行驶任何车辆,任由数十万群众在这里集会,呼吁人们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但是,美国的环保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趋于国际化。由于工业发展失调和人口膨胀等因素,人类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如大气层臭氧减少、全球气温升高、热带雨林骤减,海洋污染等。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行动起来加以解决。因此,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又组织一次大型活动。共有140多个国家的两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这次行动把重点放在了全球整体环境的改善上。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地球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的小学作文 篇3

我们生活所需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可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如果大自然要惩罚人类,给我们带来一些列灾难,那我们该怎么办?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这不都是给人类最好的警告吗?

现在地球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50%的江河流量减少或被严重污染;25%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频临灭绝;1/4的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3/1的土地面临沙漠化;80个国家严重缺水;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在这个紧要关头,人类该醒醒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地球也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面临一个个灾难,面临一次次危机,我们不该做些什么吗?在这紧要关头,我们难道要袖手旁观,冷眼而待吗?

所有有良知的人都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全部,地球是我们的所有,没有地球就不会有我们,我们要用行动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这个关头,我们不会让地球于水火中而不顾,我想,谁都不会坐视不管,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不能没有家!

保护世界地球日的作文:地球妈妈 篇4

可是现在——滴滴!叭叭!到处充满了噪音,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看“咔咔咔,咔咔咔,砰!”大树被人们砍了,用来做一次性的筷子,一次性的纸杯等。未来,这树林会不会变成一片片的荒地?你瞧这河水由清变黑,人们往原本清澈的水里倒垃圾,排放污水,现在,那水又脏又臭,变成藻类聚集和安家的场所了。在看看那蓝色的天空,也经常变得灰蒙蒙的,正因为我们的汽车排放着的尾气、烟筒冒出的烟,以及燃烧垃圾等等的原因造成的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吗?也许我们应该改变一下,倡导多乘公共汽车和巴士,少开私家车,多走一里路,少开一分钟。

还有那青青草原变成了茫茫沙漠,野生动物们流离失所,河水干枯等等现象,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现在,自私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环境的糟蹋,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我们的科技在发展的同时,地球妈妈却越来越脆弱。你听到了吗?地球妈妈在哭泣!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无限的欲望,而伤害了地球,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地球妈妈会支撑不住,我们共同的家园就会毁灭。

世界地球日的作文800字 篇5

我立刻在电脑上查阅,搜索了半天,终于知道了“生态足迹”就是“生态占用”,用来测定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力量,来评估一个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比如说我现在用电脑查阅资料,电脑要用电,电是由发电机得来的,而启用发电机需要石油或柴油。就使用电脑这一件小事,许多人或许不在意,但他的生态足迹已经踏上了一个石油供应站。

我沉默了,想起昨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报道,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速生草。这种草发育得很快,一年能长五、六次,并且能像韭菜一样,被割掉后,根部还可以重新生长出草来,被科学家命名为“绿色1号”。“绿色1号”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并转换成氧气。“绿色1号”的叶子可达两米多高,是造纸的好材料,并且可以做成碳块,是可以代替汽油等能源的好燃料。

难道有了这“绿色1号”,人们就可以浪费自然资源,扩大自己的生态足迹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捡了芝麻丢西瓜——因小失大啊!如果这样,发明了“绿色1号”又有什么用呢?人们不还是一样在浪费资源?

听说北京城闹雾霾,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主要罪魁祸首,我想这应该和北京是首都有关。每逢佳节,北京的人们纷纷开出了小车,向朋友或亲戚炫耀:自己也有车了。并且前来北京的人很多,车上大道就堵车。如果车是手动档的还好,可以关闭发动机;要是自动档的,发动机关不了,汽车的尾巴就“突、突、突”的冒烟,这北京城起码也有一两万台车吧?至少有一半是自动档的,北京不起雾霾才怪!这都是北京人用汽车踏出的生态足迹造成的恶果啊!

当我做完一系列的联想后,已经是黄昏了。意识到电脑还开着,我惊呼:“天哪,电脑开了一下午,我踏出了多大的生态足迹啊……”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作文 篇6

一、地球运动的形式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内部运动和地球外部圈层运动四种运动形式。

( 一)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运动。地球自转时, 从北极点观察时, 地球是呈逆时针方向转动的, 而从南极点观察时, 则是呈顺时针方向转动的。

( 二)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某一轨道绕着太阳发生转动, 其运动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

( 三) 地球内部运动

地球的内部运动主要指地球的软弱地幔层的运动和地球的板块运动。

( 四) 地球外部圈层的运动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运动主要指大气运动和水圈运动两种运动形式。

二、地球运动的意义

( 一) 时区划分及区时计算

由于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各个角落上的地方相对于太阳的方位不断变化, 因此, 在同一瞬间, 地球上的不同地方的时间是不同的。为了避免时间的混乱, 国际相关组织将整个地球均匀地划分成了二十四个时区, 并规定每个时区的标准经线所处的位置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之间的时间相差一个小时, 而且西边的时间晚于东边的时间。例如, 北京位于东八区, 而纽约是位于西五区, 所以, 当北京时间为晚上八点的时候, 纽约时间为早上七点。所以, 我们可根据这些规定来仔细地计算各地的时间, 以避免时间混乱现象的发生。

( 二) 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

地球上各地昼夜的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取决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当春分和秋分的时候, 太阳直射赤道, 整个地球昼夜时间相等; 当时间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间的时候,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而当时间位于本年的秋分到次年的春分之间的时候, 则正好相反。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和各地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各地的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情况。例如, 从每年暑假到秋季学期开学, 直至次年寒假来临, 我们在自身所在地点可以注意观察, 切身体会每天上学放学时的昼夜变化, 便能从中发现这段时间经历了白昼从长变短, 而后又逐渐增长的过程。

( 三)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计算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发出的光线与水平面之间所成的夹角, 而正午太阳高度角则是指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在中午时分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受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太阳直射点所处的位置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而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大体估算某一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或者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来精确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 教室里固定位置上, 记录固定物体的影子朝向与长度, 运用数学计算与地理原理, 分析一段时期内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三、地球运动的意义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地球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形成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造就了各种环境变化, 所以说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球运动的意义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日常活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出现了昼夜变化和季节更替的现象。人们可以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保证人们具有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工作压力; 另外, 人们可以根据季节的更替来及时地更换衣服, 以保证身体健康。而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 他们则可以根据季节更替来及时地耕种和收获农作物。规律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更替,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生活方式, 为自然界的万事无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二) 气候变化

地球时刻都在围绕着地轴由西向东转动, 但是其转动的速度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有时候, 在一些外界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发生变化, 进而导致地球的所有圈层都发生运动。当地球自转速度过快的时候, 首先会影响大气层的运动, 进而造成气候变化。目前自然界中发生的干旱、洪涝、冷空气和寒流等都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造成的。比如, 我们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就是通过观察大气层等的运动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的, 以便于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的情况。所以,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地球的自转情况, 以便于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天气变化的准备工作, 减小气候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 三) 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 自然界中发生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寒潮、干旱和洪涝等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几率越来越大。其实, 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与人们的行为活动有关, 还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地球中各个圈层的不规律的运动都有可能导致灾害的发生。比如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危害极大、破坏力极强的地震就是因为地壳的异常运动而造成的。

四、结束语

地球运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运动, 老师们在传授给学生们关于地球运动方面知识的时候, 应该注重联系实际, 将地球运动的意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还可以便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 找到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了解自然界的奥妙。

摘要:高中阶段是每个学生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 理解问题比较快。而高中地理是高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 所以, 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高中地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们不断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本文我们将主要介绍与高中地理教育中“地球运动的意义”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地球运动的意义,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雷绍金.“地球运动的意义”导学[J].高中生学习 (高一版) , 2011, (10) .

[2]高庆华.试论地球运动与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系统[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 (18) [C].2009, (06) .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作文 篇7

刘国正说,“地球站”项目的宗旨是通过在机关、学校及社区设置收集箱或志愿者上门服务,将城市中的家庭闲置物品收集、分类处理后,通过义卖、捐赠和回收再利用,搭建起城乡间的社会捐赠与扶贫救困的桥梁。项目至今,已运行至第4年,现已在北京城区设立了近400个收集箱站点,去年已收集处理家庭闲置物品500多吨,通过在建筑工地、爱心超市和各高校的义卖活动,以及向20多个省市的直接捐赠等,受助人群达10余万人;同时还培训了数十名环保志愿者,创造了近几十个就业岗位。2015年还荣获了中央国家机关颁发的“第一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刘国正指出,“地球站”项目自创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志愿者主动参与进来,如:中国中铁、阿里巴巴、Fesco、李维斯牛仔裤等。特别是中国高端服装定制行业的领军企业北京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 ,已连续3年向该项目捐赠爱心物资,今年又捐赠了总值达200万元的西装用于公益爱心活动。刘国正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环保公益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为环保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在谈到2016年地球站项目的实施时,刘国正指出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拓更多的收集站点和爱心超市,以方便更多的人参与捐赠。二是选定更多的受捐地点,把大家的爱心和温暖送到更多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人群手中。三是开始筹备外地复制地球站模式,希望能有更多的城市参与进来,推动更多地区和城市的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

“地球站”项目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公益组织的积极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衣橱基金,北京青年报社区驿站等,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等渠道筹集资金,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定制防风保暖透气的新衣服,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心灵关爱和教育问题。

上一篇:学院团委书记竞聘演讲下一篇:好心态格言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