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词投稿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文诗词投稿(精选5篇)

报纸散文副刊投稿邮箱350家 篇1

报纸散文副刊投稿邮箱350家

“滨海时报.望海潮副刊”bh99@sina.cn “沧州日报.沧海风”wxzb2012@sina.com “大公报.大公园”tkppub@takungpao.com “东方城乡报.绿野”smzk@vip.citiz.net “东方烟草报.芳草苑”xwb@eastobacco.com “东南商报.后乐园dnsb@cnnb.com.cn ”福建卫生报.闽山碧“fjguan4@sina.com ”哈尔滨日报.太阳岛wyang419@sina.com “教育导报.绿原”jydb4@sina.com “今日嵊州.剡溪副刊”ycc38@sina.com “聊城日报.水城”maziqing@lcrb.cn > “丽江日报.文学”lj889@eyou.com “陇东报.北地风”zhuanfukan2011@sina.com “南汇报.副刊”mi22zz@sina.com “南京日报.雨花石”njrbyhs@sina.com “山东法制报.法院文化”spzk0531@sina.com “上海海港报.副刊”shhgb@portshanghai.com.cn “上海海运报.文学副刊sxqabc2012@sina.com ”绍兴日报.山阴道“sbzbs@263.net ”石家庄日报.副刊“rbfklitang@sina.com ”石油管道报.文化品位“qingsu99@sina.com ”首钢日报.副刊sgrb@vip.sina.com “泰州日报.品文苑”limg@tznews.cn “吐哈石油报.副刊”thsybtl@petrochina.com.cn “威海晚报.伴月湾” “文汇报.笔会” “现代护理报.生活浪花” “香港文汇报.采风” “西安晚报.终南” “潇湘文化报” “新安晚报.副刊城事” “许昌日报.春秋楼” “中国航天报.文化副刊” “中国冶金报.副刊” “中华读书报.家园” “澳门日报文化镜海”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 “济南时报.海右文学地图” “开封日报.艮岳副刊” “奎屯日报” “辽宁地税”<235txk@sina.com > “柳州日报.都乐” “湄洲日报.纪实” “南方日报.海风” “攀枝花晚报.副刊” “浦东时报东方明珠” “期货日报.副刊” “山西日报.黄河笔会” “邵阳日报.爱莲池” “沈阳铁道报.月台花圃” “皖东晨刊(滁州).百姓茶坊” “潍坊日报.北海” “西南电力报.副刊” “新江北副刊” “阳春报.副刊” “阳泉日报效区周刊.文海艺苑” “扬州日报.扬州杂志” “烟台日报.半岛” “燕赵老年报.多彩地带” “宜兴日报.阳羡文学” “枣庄晚报.运河副刊” “镇江日报.芙蓉楼” “中国测绘报.经纬副刊” “中国城乡金融报.港湾” “中国航空报.蓝天” “中国建材报.文化副刊” “中国纪检监察报.文苑” “中国酒都报” “中国税务报.税苑” “中国文化报.副刊” “中国远洋报.副刊” “阿勒泰报.周末山花” “安徽工人日报.副刊” “宝应日报.文学” “滨州日报.大平原” “亳州晚报.青年周刊” “长春日报.副刊”<71shj@163.com > “常熟日报.文化” “长兴新闻画溪” “长治日报.副刊” “大学生村官报.精神家园” “定西日报.文化苑” “东台日报.海春轩” “防城港日报.月亮湾” “佛山日报.早茶” “广西工人报.副刊” “广西政协报.红树林” “邯郸日报.文苑” “杭州日报.西湖副刊” “合川日报” “黄河报.大河副刊”<66025430@163.com > “湖南工人报.副刊” “湖州日报.苕溪闲情” “江淮时报.副刊” “经济日报.周末副刊” “今日庐江副刊” “金融时报.银河” “晋中晚报.副刊” “鸡西日报.副刊” “科技日报.嫦娥文艺副刊” “劳动时报.文学作品” “联谊报.说吧” “马鞍山日报.采石矶” “民大研究生报(励行通讯)” “闽侯乡音报.茉莉花” “南充晚报.副刊” “南翔报.鹤鸣槎溪” “内蒙古科技报.乡村茶馆” “农村报.黑土地” “西部商报.心迹” “长丰报.副刊文艺” “大河报.河之洲” “肥东浮槎山” “农村金融时报.文化” “农民日报.百姓茶坊” “彭城晚报.美文” “平凉日报.世说新语” “潜江日报.副刊” “青海日报.江河源” “青海税报.副刊” “泉州工人报.职工文体” “人民代表报.民间” “三门峡日报.伏牛” “三明侨报.副刊” “山东工人报.文学副刊” “山西工人报.文化” “市场星报.副刊” “松江之声.副刊” “遂宁日报.故事” “苏州日报.沧浪” “泰山晨刊.文苑” “台州日报.华顶副刊” “唐山劳动日报.文荟” “天门日报.天门文苑” “文山日报” “吴忠日报.副刊” “徐州电视新周刊.副刊” “徐州矿工报.副刊” “燕都晨报.大凌河” “烟台广播电视报.都市风情街” “原平时报.文化副刊” “岳阳晚报.岳阳楼” “玉林晚报.南流副刊” “云南交通报.人生感悟” “张北报.文学” “张家港日报.暨阳” “张家口晚报.大境门” “昭通日报.五尺道副刊” “中国老年报.文化时空” “中国农资周报.文画苑” “宝安日报.打工文学” “巴音郭楞日报” “北海晚报.浮世绘” “常州高新报恐龙苑” “崇明报绿岛” “滁州日报.独怜” “丹阳日报.玉乳泉” “赣西晚报.美文” “贵港日报.文采” “海南农垦报.副刊” “黑龙江日报.天鹅” “黄山晨刊.新安花雨” “解放日报.朝花” “荆门日报.副刊” “今日尧都.副刊” “九华晨刊.副刊” “酒泉日报.敦煌文学” “克孜勒苏报” “来宾日报” “老年周报.映山红” “联合时报.丽都苑” “辽宁日报.北方” “洛阳晚报.三彩凤随笔” “内蒙古日报.纵横副刊” “汕头特区晚报.龙泉” “宿迁都市报.副刊” “天水晚报.副刊” “皖南晨刊.敬亭风” “新消息报.新文化民谣” “新余晚报” “阳江日报.南海风” “扬州晚报.二十四桥” “中国铁道建筑报.万水千山” “中国盐业报.莲花地” “中老年时报.副刊” “周口晚报.铁水牛” “资阳日报.苌弘广场” “左江日报.副刊” “安庆日报.副刊” “澳门日报.新园地” “蚌埠日报.小南山” “北方新报.文学速读” “北海日报.市井” “北海日报.银滩” “潮州日报.百花台” “承德日报.生活感悟” “大公报.文学” “大众卫生报.杏林副刊” “东莞时报.文化原创”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 “贵港日报.人生” “海门日报.春江水” “河北法制报.文化” “黄山日报.万家灯火” “嘉兴日报.绮园” “鲁南商报.副刊l” “南方日报.连州视窗” “牛城晚报.美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学乡土” “宿迁日报.副刊” “太原晚报.天龙文苑” “天津日报街坊故事” “团结报.茶馆” “无锡日报.文学” “西安晚报.文化纵横” “新民晚报.夜光杯” “羊城晚报.人文周刊” “阳江日报.漠海潮” “燕赵老年报.燕赵笔会” “益阳日报.桃花江” “郑州日报.郑风” “中国建材报.文学” “中国劳动保障报.文化” “中国社会报.文荟” “中国石化报.文学天地” “中国文化报.湖湘文化” “中国信息报.周末副刊” “安庆晚报.月光城” “安顺日报.安顺周末” “北方法制报.文艺副刊” “昌平报” “郴州日报” “滁州日报.西涧幽草” “广西农垦报.副刊” “广元日报.明月峡” “贵州政协报.黔灵” “国土资源文化报.副刊” “海东时报” “汉中日报.汉水” “河北日报.布谷” “黑龙江日报.北国风” “河南法制报.法治文苑” “湖南矿业报.副刊” “嘉兴日报.南湖” “嘉峪关日报.文化” “解放军日报.长征副刊” “揭阳日报.榕江水” “济南时报.历下亭海右” “今日济阳.澄波湖” “今日涟源” “晋中日报.文化周刊” “林海日报.映山红” “陇南日报.副刊” “庐江日报.副刊” “南川日报” “南方工报.副刊” “内蒙古日报.北国风光” “攀枝花日报.金沙水拍” “钱江晚报.晚潮” “启东日报.副刊” “日喀则报” “三江源报.格拉丹东” “山东工人报.时代周刊” “山东教育报” “云南电力报.文化” “重庆日报.两江潮” “株洲日报.神农文苑” “北京日报.作品” “沧州晚报.文学” “柴达木日报.瀚海潮” “长江周刊.花径” “长清湖社区报”<982616@163.com > “东方早报.星期四原创” “法治新报.政法文苑” “桂林日报.文化天地” “湖南电力报.太阳树” “江西日报.井冈山” “济南日报.曲水亭” “金胶州” “金陵晚报魅力花神” “今日高新.舜华堂” “今日江山.江郎山副刊” “今日龙湾罗山书院” “金山报.芙蓉花” “开州日报汉丰湖” “侨报文学时代” “山东科技报.副刊” “商丘日报.梁苑”<***@163.com > “陕西交通报.交通文化” “朔州晚报” “四平日报.副刊” “泰兴日报.银杏树下” “太行晚报.夜航船” “铜川日报.副刊” “威海日报.海岬” “吴江日报.副刊” “翔宇教育报.文学” “西藏日报.文艺副刊” “新滨湖报” “新普陀报.梦清园” “新乡日报.大牧野副刊” “伊春日报.向阳林” “中国供水节水报” “中国国防报长城” “中国水运报.文化” “中国学生健康报” “中国艺术报.副刊” “包头日报.花雨” “党建与经济.文苑” “法制日报.文苑” “丰台报.副刊” “抚顺日报.琥珀苑” “拂晓报.文艺副刊” “华兴时报.文艺副刊” “江城日报.松花湖” “江西工人报.副刊” “经济信息时报.文化” “今日东丽” “今日路桥原创” “老年康乐报” “临沧日报.文艺副刊” “临沂日报.银雀” “鲁中晨报.文学” “茂名日报.荔风” “汨罗周刊.副刊” “宁夏党校报.原野副刊” “普洱日报.听松” “四川党校报.文化广角” “四川经济日报.副刊” “太原晚报.天龙文苑” “滕州日报.荆泉” “图们江报.副刊” “文艺报.副刊” “武汉建设安全” “西安各界道报.文化” “锡林郭勒报.锡林河” “新课程报语文导刊” “学习报.教育周刊杏坛” “烟台晚报.文学角” “鄞州日报” “永州日报.潇湘文苑” “云南老年报.枫叶” “张掖日报.百味人生” “中国环境报.文化” “中华民族报.文化周刊品味” “周口日报.沙颍文艺” “作家导报” 博文来源http://ycwxw.88448.com/viewthread.php?tid=100729 备注,邮箱在<后。

诗词人生优美散文 篇2

“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对于诗的本质特性的概括。其实,早在严羽之前,南朝刘勰就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北宋黄庭坚也在《书王知载〈胊山杂咏〉后》中说:“诗者,人之情性也”。

我的意识里,只知道最早的诗论应该是“诗言志”,而与“诗言志”相对立的就是“诗缘情”。记得开始看楚辞的时候,很是喜欢诗里面的一些名句,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些诗句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在那个时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楚辞开启了我的文学之路。

后来,更是喜欢去读唐诗,甚至会品味一些韵律和谐的诗句给自己带来的那份高雅的感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边吟咏着李白《将进酒》的诗句,一边感受着诗句中的豪情逸兴与那种通达的情怀。或者,沉浸在王维的《相思》里,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悄悄地放进同桌那位女同学的某本书里,让饱满的情怀随着心跳而飞翔。

后来,缘于李清照的《一剪梅》,我就对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还连带着读过一些元曲小令。读得多了,不知不觉间,我倒是对那些词牌名产生了一种兴趣。其实,那时候,所谓的词牌名对于我来说纯粹是一知半解呢,就像我根本不知道《西江月》与《西湖月》有什么区别,我感兴趣的无非是这些词牌名为什么会有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而且一个个读起来仿佛都有各自的内涵。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曾经用不同的词牌名嵌入诗中给每个女同学写一首藏头诗,一度被传诵,但是,我却写不好一首富有韵律的诗。

“作词之难,上不似诗,下不类曲……浅者深之,高者下之,处于才不才之间,斯词之三味矣。”当我在读了吴梅在《词学通论》中说的这番话之后,才真正地领悟到作词之难,也不得不感慨自己在填词方面的欠缺,同时,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古代。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个词句就是我最先接触到的宋词,我喜欢读这样的词句,为了让自己懂得更多,就自学一些词的知识,比如令、引、近、慢,比如单调、双调,比如过片……

曾经,想步刘禹锡的后尘,模仿《忆江南》的韵味,填一阕词,遗憾的是,那时候闭门造车的我根本摸不到词的门楣,因而,所填之词往往平仄声律错得离谱,不是落韵就是出律。

或许是男人的本能吧,最后还是喜欢读豪放风格的长短句,去品味那种酣畅淋漓的意韵,但自己不会填词,读起来始终觉得少了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甚是遗憾。

当心有千千结时,也会沉浸在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婉约中,或怨艾在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离愁别恨里。那一刻,突然想,往后自己心仪的女子必定精通诗词音律,而且带着一身书香,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

有了这个愿景,因而,我的思想里就深深地烙下了锦心绣口的千古才女李清照、曲曲断人肠的朱淑真、千般哀怨化作一曲《钗头凤》的唐婉,她们三个人的影子,慢慢地被我融合在一起,仿佛生长在我的脑海之中。我读着她们凄婉又绚丽的词,在那些柔美的词韵里寻找一份如水如烟般的思想,而后,在她们丰富的神韵中寻觅一份千百年来雷同的相思。

唉!望不穿的流年里,我徘徊在芬芳的词圃中,一旦有了相思,真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是词婉于诗了。

不知不觉间,我就这样迷上了诗词,或者说,是迷上了会写诗填词的女子。总是想,在每一个生活的季节里,怀一缕淡然的心情,和心爱的人儿一起乐山乐水,然后,给她画一张笑脸,放进她写给我的那阕属于我的《兰陵王》里,吟咏着“御瑟年华,白首后,更姣姣。”,慢慢沉淀一份人生的眷念。

源于骨子里的喜欢,尽管填不好词,慢慢地,我也就懂得了词境必须以自然为宗旨才会有品味,也懂得了自然不可以过分雕琢才会有超逸的词句,也明白了咏物之类的雅词当存一份心的寄托;懂得了短令宜蕴藉含蓄,才会相互契合而落地生根,懂得了长调当重章法,才会前后映衬而相得益彰。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悟不出一份人生哲理,意大境小也好,境大意小也好,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寂寥地体会那种“独上西楼”的惆怅感觉。

其实,不光是读唐诗宋词,读诗经也一样能够令我产生一种别致的情性。我一直认为,《十五国风》就是一个诗经的时代,里面所有的情诗都是一种情性的表白。就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生一世太匆匆,相逢恨晚,我自然达不到这般情性的巅峰。

我也曾写过诗,但总觉得那不应该叫诗,或者说,那是一种心情的呐喊,诗不像诗,词不像词。

没有接触幻尘烟,不能说她就是诗心。而当真正接触她,听了她对于诗词独到的见解以后,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灵动的她俨然一个“不栉进士”,集天地之间所有的钟灵毓秀于一身。她如同一阕词,或者说,是身入词境,以诗入词。

是的,我始终以为谙熟诗词的女子必定是睥睨天地之间的存在。可以想象,她俯仰山水之间,轻吟浅唱,长袖善舞,或操古风之雅,或吟清越之曲。

幻尘烟绝对是个爱读书的女子,哪怕去一间幽静的咖啡馆打发午后那份慵懒的时光,她也不忘带上那本《人间词话》。我的思想里,但凡爱读书的女子必定美到极致,可以想象,无论她走到那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曾和幻尘烟说过,爱读书的你如同一杯散发着淡淡香气的清茶,你根本不用施脂粉,也暗自盈香。我说,你风姿绰约,自然秀色可餐,这也许就是一个女子的风情所在吧。

仿若一阕婉约的词,在我的眼里,幻尘烟就是一个安静的女子,那种内在的气质,那种幽雅的谈吐,有一股自然的韵味。举手投足间,她那份清丽脱俗的仪态根本无需刻意去修饰,总是似水一样柔软,静的端庄、动的优雅。很多时候,看着她,我真的有一种错觉,仿佛她就是一阕花间词,那种千姿百态的神韵,那种柔婉之美,迷人至极。

我曾说,写诗填词的幻尘烟,如莲一般静心,如诗一般高洁。对于幻尘烟来说,烟火生活就是诗行,精致的她可以把生活过得诗意盎然,过得清新绮丽。

无数个夜晚,我总是会想象,写诗的她端坐窗前,莲般凝练、深邃的模样,有时候,我会想,当窗外脆生生的绿和幽深深的香掠过窗前,溢满她的案头时,会不会撩拨起她那缕诗情?

无数个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电脑前面坐得久了,我就会走到阳台上,望着远方的夜空,微微地闭上眼睛,那一刻,我仿佛能够看到她衣服上那朵素雅的莲花,高洁而低调,深远而简单。

尽管读了大量的词曲,但去年我才明白,原来古诗词可以倾诉自己那份衷肠。“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我仿佛看见某个特定的场景里,你在填词,我为你绾青丝,诉绝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三句诗词来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我想,这应该是诗词的魅力所在。

有时候,人生亦如莲,水面上那朵莲花的美丽绽放,就取决于吸收的养分。如同诗词,肚子里没有养分,怎么懂得“诗言志,歌咏言”呢?

幻尘烟是一个书香女子。书香女子往往充满着一种灵性美。她,词一般的婉约娟秀,水一般的风情万种,花一般的赏心悦目。她就是一朵莲花,她绽放的美丽,来源于她的诗词,来源于她吸收的养分,来源于她对自己的不断塑造。

我仿佛看见,在静谧的图书馆,她静静地坐在一隅,读着辛弃疾恢弘大气的词句,感叹他文韬武略却无力报国的悲痛。这一刻,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而书中没有虚伪,只有一份惬意。

我明白,诗词对于幻尘烟来说,在于其心灵,在于其神韵。她的心中仿佛有一把五弦琴,只要她喜欢,随时都可以发出清风明月般的音律,这样的音律,来自于她那份浓浓的江南情怀以及她对于东方神韵的一份情结。抑或说,她就是从楚辞、从宋词里走出来的一个女子。

对于一个喜爱写诗填词的女子来说,读书是组成她生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昨天,我向她问了一些关于诗词的问题,幻尘烟和我说,对于词人,她只欣赏辛弃疾,她说,辛弃疾戎马一生,既能书写豪迈之词又能书写婉约之调。她还说,如果将诗比作公子的话,那么词就是女子,曲就是优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豪迈又不乏细腻的词句谁不喜欢呢?幻尘烟如是说。

祝福生日的散文诗词 篇3

我耗费大把的文字祝福自己,这样的时刻一年仅有一次。

我退到退无可退的角落,避开了灯盏,和呼啸而至的风。呆站着,不敢轻易迈出自己的步伐。

很多事情不可以计算,比如生日。但可以小停顿一下,绝不仅是为了抒情,也不是间歇或等待。未知的命运,依旧是未知的。

我如新生。我不断的复制,合乎逻辑,抓紧赤裸的幻念。我也在修炼人间道,像极了穿越。

多年前的真相,苦难,即使,不说话,也无话可说。

或者在一首诗歌里,我的想象停止了攻击。一个脱臼的动作,把时光按住,就已经成为过往。

这么好的春天,我还没有来得及大口的吮吸,日子一下子变旧了。斗胆翻过去,夏就降临了。

如何将古代诗词改写成优美散文 篇4

一、例子分析 找出窍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范例:点燃半截红烛,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我拥着你,附在你耳边,温柔地说起寂寞巴山冷的日子,那个展信凉初透的秋夜,那场点点滴滴到天明的雨。

二、找出窍门

1、找: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明确:秋夜|巴山旅居之所|诗人|夜雨、秋池、西窗烛。

2、补:诗歌语言简约跳跃,意象和诗句呈现明显的跳跃,诗中留下读者需要思索、补充的“空白”。本诗中需补充“空白”:地点---家|人物---妻子|景物---家信。

3、扩: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把环境氛围渲染开来,人物情感宣泄出来,蕴藉的意象丰富起来。人物刻画要从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角度进行正面和侧面描写,人称运用可视内容而择。诗中意象要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还可考虑描写的角度和常见的描写方法(动静、衬托等)。

情境点评——把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和意境的内涵点明,可适当引用名家诗句和评语,也可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

4、连:诗词形散神聚,根据“找”和“补”的时空转换顺序,理出行文脉络,连缀成篇。

三、修改习作 体悟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诗,把划横线的句子改写成故事的开头,要有神态动作描写,50字左右。

长干曲 崔颢

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阅读下面这首诗,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划横线句子中的景物,并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修改习作:用散文化语言改写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微风习习,平静的江水在竹篙投入、提起间,漾开一层层的涟漪,夕阳映红了江水,瑟瑟半江红半江(环境描写)。江边二舟相逢,一位船家女突然听见对面船上男子说话像是家乡话,(补充细节)一日行船的烦闷似乎立即散了许多,(心理描写)她忍不住探头出来(动作),急切地(情态)询问:客官家住在哪里啊?我是横塘的。”话音未落,姑娘忽觉唐突(心理),不等对方答话,赶紧以袖掩口(动作),已羞得满面通红(情态)„„

2、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飘的少女提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扣开心中的门扉,在月光银幕中互诉衷肠。

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涤荡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色沉甸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溯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3、杜子美踱步在绵长、低缓的河岸上。

微微的晚风夹裹着润润的水汽、粼粼的波光与潺潺的流水声丝丝缕缕地吹过来,温柔的,像母亲的手,清幽的,像子夜的小夜曲。皎洁的月光洒遍大地,闪烁在水面上,扭动在纤细的草叶上,流泻在高高的桅杆上。亲朋无一字的孤寂,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渐行渐远,这些淤积的抑郁与苦闷被晚风吹出了心田,飘散到了空中,化作了一寸月光,一颗星斗。

杜子美顿感心旷神怡,禁不住仰望苍穹,远眺四野。一碧如洗的青幕笼盖了苍茫的大地,群星点点如颗颗钻石镶嵌在巨大的青幕上,浩浩汤汤的大江滔滔东流,月华追逐着浪花,“滟滟随波千万里”,一只沙鸥扑扑地在空中盘旋,是欣赏江月美景,是难奈寂寞沙洲冷,还是浣花溪畔的春鸥万里送行舟?

散文诗词投稿 篇5

午后窗外一隅阳光透过轻盈薄纱,剪碎斑驳碎影,我独坐飘窗前,微闭双眼,感受细碎的阳光在我脸上娇媚抚弄。我端起一杯香茗,轻呷一口,缕缕馥郁的茶香在我齿间游逸、缠绕、融合,挑逗着我的味蕾。放下茶杯,捧上一本古书,浓浓古卷香顿时交织在我身旁,让我感到无比轻松,把书微微一倾,阳光如流水滑过书页,随后似晶莹的细沙倾泻而下,多么惬意的一个午后呵!

我翻开书页,感受墨香在我指尖缠绕,古书上的文字好似跳了出来,宋词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闭上眼,用心聆听李清照的倾吐。此时正是亭午时分,太阳高照,她轻摇小桨,划到湖水中央,走入溪亭,纤纤柔荑倒满一杯小酒,轻呷一口,脸上出现一抹红晕,顿时晕染开来。随即拖起云袖,开始舞蹈。舞衣缠,乱乾坤。嫣然摇动冷香飞,舞毕。又端起酒杯,望着一蓑杏雨撒庭轩飘扬;一滴水晶巧沁兰心;一阵微风撩拨阵阵涟漪。不知不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湖面溶溶浮光,酒未醒,误入藕田,嗅闻鲜香莲米,却惊起了鸥鹭。

仰望天际,书香撩拨着太阳的光芒,也撩拨着我的心弦,我一边惊叹着宋词世界的绚丽,一边满心期待翻开下一页......

“红籍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西楼。”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已黯然褪色,正值少妇年华的李清照脱下云袖,解开兰裳,取下发髻,独自驾舟游湖。荡入水中央,她用素骨凝冰的玉手撑起一把硃砂油纸伞,踏着莲花碎步,走向船头,打开丝织扇,扇轻约飞花,花零落地飘向水面,惊起圈圈涟漪,扇面只留余香。随后端起一杯小酒,轻呷一口,脸上出现了夕阳般的红晕,在美丽景色映衬下,格外美丽,但美中不足是满目忧愁,默默呢喃,似在吐露对赵明诚的一腔深情消失在缠伴于湖中的袅袅残烟中。

虽然她愁但我不愁,因为我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畅游在宋词世界中。

我合上书,默了一会,细品一口清茶,馥郁绵长。幽风闲起,书香和着凝尘碧玉的飘摇的阳光,在微蓝天空下对着白云呢喃,吹散片片愁绪。

呷一口香茗,感受无限回味;品一首宋词,畅游历史长河;掬一捧过往,享受奇妙邂逅!

作者:辜啟海

上一篇:大学生活规划范文200字下一篇:中职会考语文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