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精选4篇)
――李贵良
2014年4月20日,响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在严旭谱院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参观。
叶挺纪念馆坐落在惠阳区一个偏僻而幽静的小山村——秋长镇周田村,是一间6房2厅2天井的客家围屋,在院子中,竖立着叶挺将军手持“铁军”的特质。故居内陈设着叶挺将军一家当年所用的家具,墙上挂着将军一家的照片,别以为将军的家是富丽堂皇,叶挺将军一家所用的都上普普通通的,如房间里床上罩的是麻布帐以及铺盖的是蓝印花粗被,劳作用的是普通客家农家田间劳作时的用物,可见当时将军一家过的是艰辛劳作的农家生活,从而也使将军养成节俭简朴的生活作风。
叶挺纪念馆还纪录了叶挺一生的革命事迹,将生平分为: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赴法深造,编练新兵;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举旗南昌,再战广州;领导抗敌,卓著勋劳;皖南浴血,铁窗铮骨等七个部分。从叶挺将军的一生革命事迹来看,叶挺将军,完全可以抛弃共产党的信仰与追求,接受蒋介石的高官厚禄。但他没有,他毅然决然地抛却了温暖的家庭,他毫不犹豫地唾弃优厚条件,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披肝沥胆,其崇高的人格与气节,惊天动地,为后人敬仰!
星期二,我参观八一广场和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我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我的感慨很深。最能促动我内心的是集中营的一些画面和模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歌可泣的故事,触目惊心的刑具,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撼着:上饶集中营模型这样的地方,每个人都应当去几
次。也许它不能立刻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升华,但至少每回都是一次对灵魂的净化,思想境界、道德觉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我们常应反思自己:今天的国泰民安都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凭着崇高远大的信念、顽强坚定的意志、不屈不饶的精神斗争出来的,是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
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在纪念馆里,导游陪同我们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当我走出馆地时,我的脑海突然涌出这样的歌词:“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子”,而“同志们,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我们所谓的德就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奋斗目标,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一目标,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时的你必定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通过这次对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党的认识,面对如此先进的组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接近它呢?作为要求进步的我,会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党的考验,去接受党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过好大学的美一天,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那颗火种便是我奋斗的动力。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王稼祥纪念馆,在展馆志愿者的讲解下开始逐步深入王稼祥生活的年代,以此来了解和缅怀这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
王稼祥纪念园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十一中校园内,这儿是王稼祥就读芜湖圣雅阁中学高中部的旧址,后来由于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开除,辗转到上海大学附中和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由共青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苏联学习期间,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因没有参加过党内的实际工作,他曾拥护过王明的教条主义见解。不过,身为一个党员,他为人正派,鄙视并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这是值得当代党员深入学习的,对于我们新时期的入党积极分子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邓小平评价王稼祥时说,他有很高的世界眼光,能够站在世界的高度,反复比较和思考中国的实际,以此来处理国内问题,对待国际问题却又能处处考虑周到/ 王稼祥同志自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生于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在艰苦的革命岁月,曾多次支持毛主席对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贯彻与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通过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再现和一份份真实的影像资料,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重温了王稼祥同志的革命历程。当听到王稼祥同志曾忍受病痛的折磨毅然加入长征队伍时,大家更是被这种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所深深打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本组深入了解了王稼祥同志卓越的一生,不仅开阔了大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增强了学生们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使同学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和头颅换来的。更是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真理的崇高革命精神。要秉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自己的人生航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时代先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应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原本对红军的印象,就是平时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了解的。外公和我说了好多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我对他们的有勇有谋从内心里特别地敬佩崇拜,觉得红军是一支英勇无敌的军队。但是,长辈说的这些过去的历史又似乎离我很遥远。直到今天爸爸带我走进了这博物馆,看到了墙上这些红色标语和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领的肖像照,让我的眼前浮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爸爸一边带我参观,一边向我讲解标语的意思和它们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将军的红一军团指挥部与少共国际师(即红十五师)先后到马洪村上坪驻扎过三次,遗存有红军井、红军战壕、红军医院、红军学堂等旧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着较完整的红军标语及漫画、留言条有300多条,这里是苏维埃时期红军标语的“博物馆”。
我细心地阅览每一条标语,字体都不太一样,而且有些标语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说:马洪村上坪曾是个战略要地,除了红军三进山村,国民党、当地土匪也多次进村驻扎。村民为了保护红军标语,与国民党官兵和当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纸张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盖,把红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保护起来,所以有些标语的字迹看起来不太清晰,也是村民们保护下来的宝贵遗迹。
在博物馆里,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红色标语,还有一首乐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想让爸爸唱给我听,爸爸说他不会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队队歌,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我们一起参观的爸爸朋友是马洪村里的人,他听我和爸爸的对话,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儿来:“剪不断的情,割不断的根。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人。建农会,分田地,穷苦农民翻了身……”听说这首《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亲人》,洪田镇马洪村的村民们都爱唱。当时红军在这里驻扎时,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鱼水之情。他们说,红军为劳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恩情。
【参观叶挺纪念馆心得】推荐阅读:
杨靖宇纪念馆参观心得01-15
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心得03-14
关于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03-28
参观雷锋纪念馆心得体会06-18
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07-26
参观南宁革命烈士纪念碑实践心得体会04-18
参观贺龙纪念馆04-20
参观纪念馆活动总结07-17
参观渡江胜利纪念馆10-14
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