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2025-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篇1

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文摘要: 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行政机构利用法规的形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扩散的一系列根本措施 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和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对外检疫是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对出入口或过境的物品进行检疫和处理;对内检疫是在国内防止和消灭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它农产品等传播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

关键字: 植物检疫, 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 检疫和处理.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以后,植物检疫工作愈发突显出它的重要性。首先是保护农业生产。当一些病虫、杂草传入到一个新的适宜其生长繁殖的地方,而没有原产地的天敌、气候条件和防治技术的控制,往往会大量繁殖,迅速扩展,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马铃薯晚疫病在19世纪30年代从美洲传入欧洲,1848年在爱尔兰大暴发,马铃薯大面积死亡,造成数十万人饥饿而死。甘薯黑斑病在1937年随侵华日军的喂马甘薯传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流行,主要甘薯产区均发生,造成重大产量损失。人、畜吃了病薯,引起中毒。稻水象甲于1987年首次由日本传入我国,后传入浙江、福建、安徽、湖南等地,每年以30公里以上的速度迅速扩散。该虫危害性极大,受害稻田少则减产20%~30%,多则减产54%~85%,甚至绝收。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不重视和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话,将很快蔓延到其它产粮区,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仅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10种主要外来侵入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570多亿元,如果加上其它外来侵入物种造成的损失,则高达上千亿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部门要认真覆行职责做好这项工作,将危险性病虫、杂草拒之门外;或传入后采取有力措施扑灭,防止其扩散蔓延;对不能短时间扑灭的,要将其封锁在局部地区,防止扩大危产,切实为“三农”服务。

其次是促进对外贸易。我国加入WTO以害,保障农业安全生后,农产品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植物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使进出口农产品不携带危险性病虫、杂草,才能保证农产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能够打破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壁垒,促进对外贸易。

2.中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2、1国家以法律形式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

由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在国家涉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订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以及《食品卫生法》等法律,分别规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目的和任务,责任范围,授权执法机关和管辖权限,检验检疫的执行程序,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从根本上确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

2、2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四个法律的行政执法机构,确立了它在法律上的执法主体地位

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述四个关于检验检疫的法律,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国务院成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部门和出入境卫生检疫部门,作为授权执行有关法律和主管各该方面工作的主管机关,确立了它们在法律上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1998年国家出入境 检验检疫体制改革,实行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体制合一后,合并成立的国家检验检疫机构,继承了原来商检、动植检和卫检机构的执法授权,成为四个法律共同的授权执法部门。

鉴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涉外性质,必须强调执法的集中统一与一致对外,国务院批准检验检疫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由于检验检疫的另一特点是技术性很强,必须通过检测技术手断来实施法律,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强检测设备和技术 队伍的建设,以利通过强化技术检测力量有效实施法律规定。

2、3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依法施检的执法基础在上述四个检验检疫法律和国务院的实施条例公布后,各种配套法规、规范性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技术标准、检疫对象的消毒、灭菌、除虫等无害化处理规范等,经过具体化和修改补充已基本完整齐备;检验检疫机构经过调整精干,健全内部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也已基本适应了执法需要,对于保证检验检疫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体系,还要适应有关国际条约。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和亚太地区植保委员会(APPPC)等,并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检验检疫协定,使中国的检验检疫与国际法规标准相一致创造了条件。2、4中国检验检疫法律,具有完备的监管程序,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

中国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的实施,在将近百年发展的历史中,借鉴历史传统和国际经验,已形成了一个配套体系完整,监管要素齐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保证了法律的有效实施。主要有:

第一,所有四个检验检疫法规都有一个具有强制性的闭环性的监管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货物的进出口和出入境都要通过海关最后一道监管措施,未经检验检疫并取得有效证书和放行单据就无法通关过境,人员的出入境则有边防机构的监管把关来保证检疫程序的有效实施。

第二,在海关、边防把住最后一道关口的前提下,检验检疫部门的强制性报检签证程序,强制性安全卫生检测技术标准,强制性的抽样检查程序也随之发挥监督机制,使有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第三,合同规定凭检验检疫部门检验证书交货结算和对外索赔的,没有证书无法装船结汇和对外索赔,起到了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3.新技术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3、1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存储和快速分析计算能力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提供了有力手段。原北京农业大学专家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农业气候分析的数据库系统——农业气候相似距库。植检科学工作者利用该系统先后对美国白蛾等危险I生有害生物在我国可能适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获得很好的结果,为检疫的宏观预测提供了依据。

3、2 地理植物病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原动植物检疫实验所组织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数理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的地理植病模型进行了专题研究。专家设计了积年流行模型(TCK孢子田间存活模型,单年流行模型)以及TCK冬孢子萌发侵染模型、TCK在小麦植株体内生长模型等,将积年流行模型与数据库系统及GIS结合形成TCK地理植病模型,经过模型运转得出TCK适生年(非适生年)概率与连续适生(非适生)年发生概率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冬麦区TCK发病面积可达19.3%(分别分布在18个省、市、自治区),证明TCK对中国小麦生产具有很大威胁和风险,从而有力地批驳了有的国家提出

TCK有病无害论,为我国进口小麦检疫准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探索GIS和GPS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手段,提供了生物和环境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的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将诱捕器编号和其经度、纬度建立诱捕器空间数据库定位系统。GIS和GPS技术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疫情监测、检疫决策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植物检疫的科学化和促进植物检疫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4 分子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在植物检疫性病虫的检测、鉴定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取得可喜成果。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仅快速、准确、灵敏自动化程度高,易标准化,而且也解决了如种子上病菌及未显症病害的快速检测与鉴定等许多技术难题,符合植检特点和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检验检疫系统应用克隆与基因表达、DNA序列测定、基因探针、PCR、生物芯片等技术对检疫性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全面开展研究应用,如对梨火疫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番茄环斑病毒、李坏死环斑病毒、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黑麦草腥黑穗病、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白线虫、光肩星天牛、果实蝇、红火蚁等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植物检疫其职责更加明确,法律地位更加清晰,检测技术更加先进、更加完善,机构和人员更加精简、高效。这标志着植物检疫事业已全面进入新的时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各直属局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出入境植物检疫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植物检疫学 朱西儒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重要性

http://nongyj.fuyang.gov.cn/news/WBKX_7895/20066634995.aspx

[3]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地位和作用.http:///1708/

[4] 美国植物检疫中国种植业信息网2006-09-13

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篇2

从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具有非常重要与特殊的生理活性, 具有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病毒、抗炎、抗疲劳、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功能。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从近百种植物中提取出的多糖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的研究与开发中。

植物多糖的主要提取方法有几下几种, 各自优缺点比较如下:

1 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从植物中提取多糖的常用方法, 多糖属极性大分子化合物, 一般选择水、醇等极性强的溶剂。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时, 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 也可以用冷水浸提。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 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 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 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中不同的多糖进行分离;其中, 以乙醇沉淀最为普遍。

溶剂提取为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 有自身的优点。如不需特殊设备, 成本低等, 但此法往往提取效率低且费时, 因此, 近年来, 伴随着现代工业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植物多糖的提取中。

2 酸提法

有些多糖适合用稀酸提取, 并且能得到更高的提取率。但酸提法有其特殊性, 只在一些特定的植物多糖提取中占有优势, 目前报道的并不多。而且即使有优势, 在操作上还应严格控制酸度, 因为酸性条件下可能引起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

3 碱提法

与酸提类似, 有些多糖在碱液中有更高的提取率, 尤其是提取含有糖醛酸的多糖及酸性多糖。采用稀碱提取:多为0.1~1M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为防止多糖降解, 常通以氮气或加入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

同样, 碱提优势也是因多糖类的不同而异。与酸提类似, 碱提中碱的浓度也应得到有效控制, 因为有些多糖在碱性较强时会水解。另外, 稀酸、稀碱提取液应迅速中和或迅速透析, 浓缩与醇析而获得多糖沉淀。

4 酶提法

酶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到有效成份提取中的一项生物技术, 在多糖的提取过程中, 使用酶可降低提取条件, 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中分解植物组织, 加速多糖的释放或提取。此外, 使用酶还可分解提取液中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非目的产物, 常用的酶有蛋白酶, 纤维素酶, 果胶酶等。

酶提法的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因此有众多关于各种酶在多种植物多糖提取中的应用的报道。此外, 新酶的开发利用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5 超滤法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 所采用的超滤膜能够从水和其他液体中分离出很小的胶体和大分子。由于超滤膜具有不对称微孔结构, 且采用磨擦流道和湍流促进结构, 减少膜污染, 使得在分离过程中大分子溶质和微粒 (如胶体, 淀粉等) 随溶液切向流经膜表面, 而小分子物质和溶剂则在压力驱动下穿过致密层上的微孔而进入膜另一侧, 因而超滤膜可以长期连续使用并保持较恒定的产量和分离效果。将超滤膜用于多糖这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 具有不损害活性、分离效率高、能耗低、设备简单、可连续生产、无污染等优点。

6 超声提取

超声提取法是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植物多糖的方法, 是一种物理破碎过程。超声波是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 对媒质主要产生独特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空化作用。当超声波振动时能产生并传递强大的能量, 引起媒质以大的速度加速进入振动状态。使媒质结构发生变化, 促使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中, 同时, 超声波在液体中还会产生空化作用 (即在有相当大破坏应力的作用下, 液体内形成空化泡的现象) 。空化泡在瞬间涨大并破裂, 破裂时吸收的声场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和极小的空间内释放出来, 形成高温和高压的环境, 同时伴随有强大的冲击波和微声波, 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 使其在瞬间破裂, 植物细胞内的有效成份得以释放, 直接进入溶剂并充分混合, 从而提高提取率。

此外, 超声波还产生许多次级效应如热效应、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生物效应、凝聚效应等也能加速植物有效成份在溶剂中的扩散释放, 有利于提取。与常规提取法相比, 超声波提取可缩短提取时间, 提高提取率, 所以超声提取在植物多糖的提取中得到广泛应用。

7 微波提取

微波是频率介于300MHz和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提取的原理是微射线辐射于溶剂并透过细胞壁到达细胞内部, 由于溶剂及细胞液吸收微波能, 细胞内部温度升高, 压力增大, 当压力超过细胞壁的承受能力时, 细胞壁破裂, 位于细胞内部的有效成份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传递转移到溶剂周围被溶剂溶解。此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 是强化固液提取过程颇具发展潜力的一项新型辅助提取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得率, 缩短提取时间, 但有时会造成提取物的组分更加复杂, 分离困难。

8 CO2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提取分离技术。由于超临界CO2具有较好的溶剂特性, 对于挥发性较强的成分、热敏性物质和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效果明显, 具有保持有效成分的活性和无残留溶剂等优点。廖周坤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藏药———雪灵芝中提出了多糖类成分。由于糖类的化合物分子量较大、羟基多、极性大, 用纯二氧化碳提取产率低, 加入提携剂或加大压力则可提高产率。其缺点是设备复杂、运行成本高、提取范围有限, 使得超临界萃取应用受到限制。

摘要:从植物中提取的多糖具有非常重要与特殊的生理活性, 具有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病毒、抗炎、抗疲劳、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功能。目前人们已成功地将从近百种植物中提取出的多糖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的研究与开发中。

便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概述 篇3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84-02

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 以及查虫卵等。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1]。

1. 粪便性状

粪便性状检查,可帮助诊断各种肠道疾病。粪便俗称大便,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粪便的四分之三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

正常值:成形软便。异常结果:便秘者粪便呈球状硬块。粥状或水样稀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需要检查人群:大便异常,排便异常症状者

2.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查,常用胃黏膜组织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革兰染色镜检及10%CO2分离培养。

正常值:未检出幽门螺杆菌。临床意义:如果培养阳性即可确诊。据研究认为该菌与以下疾病有关。阳性见于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85%及86%-96%;慢性胃炎:胃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85%;十二指肠炎:分离培养阳性率高,如果在活动期可高达100%。

3.粪便白细胞

粪便白细胞检查是粪便常规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帮助了解消化与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的标本中见到,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肠炎进一般少于15个/HPF,分散存在。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淡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在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不小吞噬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尤其是鉤虫病胶阿米巴痢疾)时,粪便涂片洌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拉莱登结晶。

正常值:偶见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异常结果:粪便中的白细胞当肠道有炎症时增多,其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合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结肠炎症如菌痢时,白细胞大量出现,甚至满视野,并可见到退化的白细胞,还可见到边缘已不完整或已破碎、核不清楚、成堆的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粪便中有时还伴有夏科-雷登(Charcot-Leyden)结晶,如用瑞氏染液染色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需要检查人群:怀疑消化系统出现疾病患者,腹部经常疼痛患者。

4.粪便红细胞

粪便红细胞检查是大便常规的一个项目,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量可出现,如果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吸虫病等。粪便中新鲜红细胞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细菌性痢疾理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异常结果:下段肠道粘膜炎症、糜烂或出血时,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疾患的粪便中可见到红细胞。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中红细胞多于白细胞,成堆出现,并有破坏现象。细菌性痢疾粪便则以白细胞为主,红细胞常呈散在。需要检查人群:怀疑肠道寄生虫感染患者,粪便呈深红色患者。

5.粪便颜色

粪便颜色的测定,可帮助初步诊断是否存在便血的可能,帮助初步筛查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常需结合粪便潜血试验。粪便颜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药物可改变颜色。

正常值:成人黄褐色,婴儿金黄色。异常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黑色有光泽即柏油样便,这是由于血液通过肠道时,血红蛋白被分解并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致。服用活性碳、铋剂、铁剂、中草药等也有灰黑色便,但无光泽。粪便标本放置过久,表层亦可变为灰黑色,阻塞性黄疸病人粪便中缺乏胆色素,呈白陶土色便。消化道钡餐造影后,粪便为灰白色。乳儿消化不良时,由于肠蠕动过快,粪便中由于含有胆绿素而呈绿色稀便。需要检查人群:疑似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需要确诊的患者,即有咯血,呕血症状者。

6.粪寄生虫卵

肠道寄生虫分为原虫与蠕虫两类。前者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具有生命的微生物,它生活于人体消化道,部分种类是致病或条件致病原虫,生活史中大多不用转换宿主,以滋养体传播或通过包囊感染;而通常所说的寄生虫,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肌肉伸缩而蠕动,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甚广,有营自生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种,我们所说的寄生虫,确切地是指后者。

正常值:无。异常结果:有相应的寄生虫感染:蛔虫卵、鞭虫卵、蛲虫卵、钩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绦虫卵、姜片虫卵、中华分枝睾吸虫卵、肺吸虫卵等。需要检查人群:饮食正常但身材消瘦患者,有腹水症状者。

7.粪便隐血试验(OBT)

粪便隐血试验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被破坏。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正常值:阴性。异常结果:阳性:在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时呈间断性阳性,而消化道癌症时呈持续性阳性,因此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阳性还见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肾出血综合征等。需要检查人群: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检。

8.便常规注意事项

用竹签或是木片采取粪便,蚕豆大小即可,将取出的粪便装入留取标本的盒子内,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立即送去检验;若粪便出现脓血时,将脓血的部分采取;水样的粪便需要用容器留送;在检查肠道中是否有寄生虫时,应在粪便各个部位都少量取一些。肛拭取便便常规结果与自行留便无明显差异[2]。

9.讨论

正常粪便主要由已消化及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液、水分组成,粪便检查目的是了解消化系统有无致病菌及寄生虫感染、出血等情况,同时可粗略判断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在常规检验的时候就能看出在消化道里而有没有一些细菌,要是消化道里而有病毒和寄生虫这样也是能发生感染的,这样也就是能及时的发现胃肠炎、肝病、还有就是消化道肿瘤的一些诊断检查,只有通过这样的检查才可以知道消化道还有没有一些细菌,然而病毒和寄生虫都是会有可能发生感染的,通过这点我们就可以很R.的发现胃肠炎、肝病、还有一些就是在消化道肿瘤的一些诊断检查,只有通过这些检查我们才一能知道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不是能到达标准的健康[3]。

参考文献

[1]李莹,曲红玉,孙玉鸿,等.佳木斯市区893例便常规检测结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1010,33(3):9.

[2]孙玉玲,郭金英,鲍中英.两种留便方法便常规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336-4337.

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篇4

一、种子、苗木

(一)检疫审批

入境植物种子、种苗,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按我国引进种子的审批规定,事先向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省植物保护站、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入境后需要进行隔离检疫的,还要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隔离场或临时隔离场。带介质土的还需办理特许审批(申请程序见第十单第八节)。转基因产品需到农业部申领许可证。

(二)报检要求

在植物种子、种苗入境前,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持有关资料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预约检疫时间。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检疫或处理合作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三)报检应提供的单据

货主或其代理人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单、《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及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等有关文件。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的货物,应按规定提供有关包装情况的证书或声明。

二、水果、烟叶和茄科蔬菜

(一)检疫审批

进口水果、烟叶和茄科蔬菜(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等)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取得《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申请程序见第十章第八节)。转基因产品需到农业部申领许可证。

我国对进口水果的原产国有明确的规定,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进境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附录15)。

(二)报检要求

货物入境前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持有关资料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约定检疫时间,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准予入境。

(三)报检应提供的单据

货主或代理人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单、《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及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等有关文件。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的货物,应按规定提供有关包装情况的证书或声明。

三、粮食和饲料

(一)报检范围

入境的粮食和饲料。“粮食”指禾谷类、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的籽实及其加工产品;“饲料”指粮食、油料经加工后的副产品。

(二)检疫审批

有些产品的疫病风险比较低,无需进行入境检疫审批。无需进行检疫审批的植物产品有:粮食加工品(大米、面粉、米粉、淀粉等)、薯类加工品(马铃薯细粉等)、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乳酸菌、酵母菌。国家质检总局对其他入境粮食和饲料实行检疫审批制度。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在签订进口合同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规定的入境粮食和饲料的检疫要求有贸易合同中列明。转基因产品需到农业部申领许可证。

(三)报检要求及应提供的单据

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在粮食和饲料入境前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单、《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约定的检验方法标准或成交样品、产地证及其他有关文件。

四、其他植物产品

进口原木须附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证明不带有中国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或双边植物检疫协定中规定的有害生物和土壤。进口原木带有要树皮的应在植物检疫证书中注明除害处理方法、使用药剂、剂量、处理进间和温度;进口原木不带树皮的,应在植物检疫证书中作出声明。

进口干果、干菜、原糖、天然树脂、土产类等,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根据这些货物的不同种类进行不同的报检准备。需要办理检疫审批的,如干辣椒等,在货物入境前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取得许可证。在进口上述货物前应当持合同、输出国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同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约定检疫时间。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检疫、实验室检疫合作或经检疫处理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准予入境。

进口植物性油类及植物性饲料,包括草料、颗粒状或粉状成品饲料原料和配料以及随动物出入境的饲料,货主或其代理人在进口上述货物前持合同、发票、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等有关资料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约定检验检疫时间。到货后,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和实验室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准予入境。

五、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产品”是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转基因生物与产品,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贸易、来料加工、邮寄、携带、生产、代繁、科研、交换、展览、援助、赠送以及其他方式)进出境的转基因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境转基因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及其产品和食品实行申报制度。

(一)进境转基因产品的报检

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办理进境报检手续时,应当在《入境货物报检单》的货物名称栏中注明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申报为转基因产品的,除按规定提供有关单证外,还应当提供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签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或者相关批准文件,以一简称批准文件)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

对于实施标识管理的进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机构核查标识,符合《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的,准予进境;不按规定标识的,重新标识后方可进境,未标识的,不得进境。

对列入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进境转基因产品,如申报是转基因的,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转基因项目的符合性检测;如申报是非转基因的,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转基因项目抽查检测;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以外的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及其产品和食品,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情况实施转基因项目抽查检测。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转基因项目检测。

经转基因检测合格的,准予进境。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通知货主或其代理人作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1.申报为转基因产品,但经检测其转基因成分与批准文件不符的;

2.申报为非转基因产品,但经检测其含有转基因成分的。

进境供展览用的转基因产品,须获得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签发的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入境,展览期间应当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展览结束后,所有转基因产品必须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如因特殊原因,需改变用途的,须按有关规定补办进境检验检疫手续。

(二)过境转基因产品的报检

过境的转基因产品,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事先向国家质检总局出过境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1.《转基因产品过境转移许可证申请表》;

2.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有关部门出具的国(境)外已进行相应的研究证明文件或者已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的证明文件;

3.转基因产品的用途说明和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篇5

(2采取病料所用容器、手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采样时应无菌操 作。(3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

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用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 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 30min。

器皿(玻制等 经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或放于 0.5%~1%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软木塞和橡皮塞置于 0.5%石碳酸水溶液中煮沸 10分钟

载玻片在 1%~2%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水洗后用清洁纱布擦干, 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

一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方法中不同动物采血部位分别是什么? 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毛皮动物小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 多量采血可在隐静脉采集, 也可 用尖刀划破趾垫 0.5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

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

4、病料的采取方法中采血的方法是什么? 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拔毛 , 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 3mm ~4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

5、一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 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石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 30%甘油缓冲 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液体装在封闭的毛细管或试管运送。

寄送肠道时, 先清除肠内粪团, 用灭菌盐水清洗后, 置于盛有上述保存剂的试管 中即可。粪便可移入灭菌容器中寄送。

6、指出一般组织病料的记录、包装和运送方法 送检样品的记录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应有一式三份的送检报告, 一份随样品送实验室, 一份随后寄 去,另一份备案

送检样品包装和运送

所采集的样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

24h内的放在 4℃左右的容器中运送。24h 内不能运送的,把样品冷冻,并以此 状态运送

7、什么是 A 分区划线法和 B 连续划线法?

A 分区划线法

首先将接种环灭菌后 , 沾取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边缘一小部分(第一区 , 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 待冷却后只通过第一区 3-4次后连续划线(为第二区 , 依次 可共划线 3-5区 , 每一区细菌数可逐渐减少 , 直到分离出单个菌落为止.B 连续划线法

首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边缘一小部分 , 然后由此开始,在培养基表面 自左向右连续划线并逐渐向下移动,直到下边缘。

8、什么是斜面接种法和倾注培养法 ? 斜面接种法

目的是进行纯培养。其方法是从平板分离培养物上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或者是 取纯种 , 移种至斜面培养基上 , 先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一条直线 , 再从底部开始 向上划曲线接种 , 尽可能密而匀 , 或者直接自下而上划曲线接种。

倾注培养法

此法适用于乳汁和尿液等液体标本的细菌计数。其方法是取原标本经适当稀释, 置于无菌平皿内 , 倾入已融化并冷至 50℃左右的培养基约立即混匀待凝固后倒 置培养。

9、细菌的鉴定中常用的形态学特征有哪些? 培养特征 细胞形态 染色特性 特殊的细胞结构 运动性等

10、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特征有哪些? 营养类型 与氧的关系 对温度的适应性 对 pH 的适应性 对渗透压的适应性 代 谢产物 细菌毒力

11、免疫血清学技术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的基本原理是哪三条? 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 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 疫学和酶学活性。

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 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

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 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12、动物检疫员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撤职? 多次违章、违纪,经批评教育不改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玩忽职守、失职,亵渎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隐瞒或延误疫情报告,伪造检疫结果,造成严重后果的

13、产地检疫相关规定是什么? 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应当提前 3天报检。种用、乳用或者役用动物应当提前 15天报检。

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而出售、调运、携带的动物和动物产品,随报随检。运输参展、参赛和演出的动物, 出售或运输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 跨省引进种用 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启运前必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到达 预定地点后,货主凭检疫合格证明向到达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验。

14、宰后检疫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养成习惯,以免漏检。

2.为了保证肉的卫生质量,只能在一定的部位切开,而且应有一定的限度。3.检验中如遇到病变或污染病畜肉尸,应立即把用过的刀钩放 2%烧碱内消毒。

15、什么是直接凝集反应及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是指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而出现的凝集现象。间接凝集反应 :指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不 溶性颗粒(即载体颗粒 表面, 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而出现的特异性凝集反 应。

16、什么是最小致死量(M.L.D及半数致死量(LD50 ? 最小致死量:指药物在最低剂量组的一群实验动物中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浓度。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 通过指定感染途径, 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 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7、什么是入境清关货物及入境转关货物? 入境清关货物

——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 入境转关货物

——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除国家质检总局特殊规 定和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及检疫审批要求在入境口岸实施检验检疫的

18、什么是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及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关于某一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国家定殖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 性(概率。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关于可以用来采取的措施,以减少这种可能性达到可接受 水平。

19、什么是视诊及触诊

视检:观察皮肤、脂肪、关节、天然孔和各种脏器的色泽、大小和组织性状是否 正常。

触检:必须触摸,判断组织、器官的弹性和硬度有无变化。

20、试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症状表现特点、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治。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危害,以开花期症状最明显。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 萎蔫,雄穗退色早枯,叶片边缘产生波纹状不规则病斑,初期水浸状,黄色,与 叶脉平行,贯穿全叶,宽 1~10mm ,严重时病叶萎蔫死亡。生长后期,叶片产生 许多小病斑, 结合成大块, 火烧状干枯死亡。髓部有空腔, 导管被黄色黏液阻塞, 萎蔫植株的下部切口有黄色细菌溢脓。果穗的菌脓可通过内层包叶的气孔渗出, 籽粒表面沾满细菌菌脓,病籽粒变形、皱缩和变色。

检验方法:

1、产地检验

2、种植检验:种子长出的植株有明显的症状。

3、分离培养基:采用伊凡诺夫选择培养基,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玉米苗上,验 证是否发病。

4、噬菌体检验法:用转化性噬菌体,如 ZP6、ZP82等检验。5.血清学检验:用酶联免疫法等检验。检疫和防治

1.禁止从国外疫区进口玉米种子

2.种子处理:(1微波炉 70℃处理 10min ,效果很好。(2环氧乙烷熏蒸:(3恒温处理:50℃下处理 4d ,消灭种子内部细菌效果显著,不影响发芽。(4抗菌素温浸法: 3.防治传播媒介昆虫:4.种植抗病品种:

21、试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规律、检验方法及检疫和防 治。

症状:局部侵染性,部分黑穗病,麦粒的一部分被侵染,小穗顶端麦粒黑斑,颖 片张开,主要侵染胚乳,一般不侵染胚,在种子腹面表皮下形成冬孢子堆,背面 胚乳部分仍完好。

发生规律: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 15~22 ℃, 扬花期先菌丝产生的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到 麦穗上,产生次生担孢子,上生芽管,从颖片、外稃和内稃开张的气孔侵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病流行与湿度正相关,与温度反相关。因此,扬花 期遇多云、寡日照、细雨多雾的高湿天气适宜发病。

检验方法: 直接检查:根据病粒的特有症状鉴定 洗涤检验

发病轻的麦粒可用 0.2%NaOH 浸 24h(18~25 ℃ ,吸去多余液体,实体显微镜 下观察。乌黑发亮的种子有病,淡褐色无病。

PCR 技术: 扩 增 引 物 为 5’-CGTGTGAGCCATGCTACGACT-3’ 和 5’-AACTTCCAAGGCGACCGTTT-3’ , 在 743bp 处有一特异性扩增带, 其他近似种或相关 种均未出现该扩增带

检疫和防治:

1、严格检疫

2、高温灭菌:带菌小麦原粮必须集中在几个规定有条件的口岸加工灭菌处理。采用高温灭菌法, 85℃,相对湿度 80%,处理 3min 可以杀死孢子,处理 5min 可以杀死菌瘿。

3、农业措施:小麦与鹰嘴豆间作,适时早播,病轻。

4、化学防治:三唑类和苯并吡咯类拌种,喷洒药剂(萎锈灵等。

22、试述马铃薯癌肿病的检验方法和防治方法。检验方法: 1.直接检验:有无肿瘤

2.土壤检验:漂浮法收集休眠孢子囊

3.染色检验:0.1%升汞或 1%饿酸固定, 3%龙胆紫染色,观察有无单鞭 毛的游动孢子和双鞭毛的接合子

4.病原菌形态观察:夏孢子囊堆和休眠孢子囊。

一、处理方法:划分疫区、封锁疫区、严格检疫

二、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种薯繁育基地,推广经过茎尖脱毒、组织繁殖、无土栽培、工厂 化生产或家庭网箱生产的脱毒微型种薯和常规抗病品种。

2.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且为世界各发病国家普遍采用的较为实用的 方法。

3.合理轮作。可采取与燕麦、玉米、亚麻、向日葵、油菜及豆灯等作物长期 轮作,能有效地减轻发病。4.药剂和生物防治。用噻唑钠或生石灰作土壤处理,对癌肿病有防治效果。5.在出苗 70%至齐苗期,亩用三唑 酮有效成份 60-75 克(即亩用 15%三唑酮 成药 400-500 克)兑水 2000 斤灌窝和蕾期各用半量喷雾 1 次,每次喷药水 120 斤。

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篇6

一、适用范围:进境植物、植物产品

一、受理报检

二、现场检验检疫

三、实验室检验检疫

四、结果评定与出证

五、复验

六、检验检疫处理

七、检验检疫监管

八、信息上报

九、归档

十、依据

二、受理报检 货主或其代理人报检时应提供以下单证资料

入境货物报检单、《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书、品质证书、卫生证书、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及发票、海运提单或装箱单、代理报检委托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或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证明和转基因产品标识文件及其它单证和资料。

受理报检评审

2.1 报检资格审查:报检人应具备报检资格。

2.2 单证的完整性审核:上述报检资料齐全、完整和清晰。

2.3 单证的有效性审核:审核上述报检资料签字、印章、有效期、签署日期和表述内容等,确认其是否真实、有效。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证书、卫生证书必须提供原件,必要时需进行验证。

2.4 单证的一致性审核:审核入境货物报检单、合同或信用证、发票、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或农林部门审批单(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等单证的内容是否一致,报检单填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5 经审核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的,接受报检。否则,不予受理报检。

受理与时限规定

3.1 入境清关货物,应在进境前或进境时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由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

入境清关货物,需调离到指运地实施检验检疫或因口岸条件限制等原因确实无法在入境口岸完成检验检疫的货物,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可办理相关调离手续,并将货物流向的有关信息通知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由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

3.2 入境转关货物,除国家质检总局特殊规定和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及检疫审批要求在入境口岸实施检验检疫的,应由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

3.3 大宗散装货物、易腐烂变质货物、废旧物品、疫区货物由入境口岸受理报检。

3.4 输入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应当在入境前7天报检。

三、现场检验检疫 核查货证是否相符,制定植物检验检疫方案

1.1 审核报检单证,确认货证是否相符。

1.2 根据国家植物检验检疫规定及输出国家或地区疫情发生情况,制定检验检疫方案。

1.3 确定现场检验检疫时间、地点、人员。

现场检验检疫

2.1 检查运输工具及集装箱底板、内壁及货物外包装有无有害生物,发现有害生物并有扩散可能的应及时对该批货物、运输工具和装卸现场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

2.2 检查货物有无水湿、霉变、腐烂、异味、杂质、虫蛀、活虫、土壤和鼠类等,情况严重的,应对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

信阳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概述 篇7

信阳位于豫南部, 总面积183万hm2, 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75%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34%。信阳处在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是河南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复杂多样的生境, 为多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生物种群呈现南北过渡, 东西承接, 区系复杂, 种类繁多, 多区系成分并存等特点,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被誉为“过渡地带基因库”。

2 野生动物资源

信阳共有陆生脊椎动物500余种。鸟类350多种, 占河南鸟类385种的90%以上, 兽类50多种, 约占河南兽类种类的67%, 两栖动物17种, 占河南两栖动物种类的89.5%。, 爬行动物30余种, 约占河南爬行动物种类的6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过去的7种增加到现在的14种。原麝、林麝有原来的二级升为一级, 中华秋沙鸭去年在商城鲇鱼山首次发现, 白肩雕今年9月在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原麝、林麝、金雕、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白肩雕、朱鹮 (野化放飞) 共14种。还有人工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豺、水獭、小灵猫、大灵猫、斑羚、大鲵、虎纹蛙、拉步甲、灰鹤、赤颈鸊鷉、白琵鹭、黄嘴白鹭、[白腿]小隼、阿穆尔隼、黑冠鹃隼、蛇雕、大天鹅、小天鹅、勺鸡、鸳鸯、蜂鹰、凤头蜂鹰、凤头鹰、鸢、黑鸢、黑耳鸢、苍鹰、灰脸狂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大鵟、白额雁、白腹隼雕、白尾鷂、白腹鷂、鹊鷂、燕隼、猎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白冠长尾雉、斑尾鹃鸠、红角鴞、领角鴞、雕鴞、草鴞、领鸺鶹、斑头鸺鶹、综纹腹小鴞、鹰鴞、长耳鴞、短耳鴞、小苇鳽、小鸦鹃、褐翅鸦鹃、蓝翅八色鸫、仙八色鸫等。

濒危珍惜动物:东方白鹳、白鹤、白冠长尾雉、白头鹤、白琵鹭、苍鹰、长耳鴞、大鸨、大天鹅、雕鴞、蜂鹰、黑鹳、红角鴞、红隼、灰鹤、金雕、蓝翅八色鸫、领角鴞、勺鸡、蛇雕、松雀鹰、小天鹅、燕隼、鹰鴞、鸳鸯、朱鹮 (野化放飞) 、大鲵、虎纹蛙、豺、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林麝、水獭、梅花鹿 (人工驯养) (依国家林业局公布中国濒危珍惜动物名录) 。

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鸊鷉、苍鹭、草鹭、大白鹭、鸿雁、灰雁、红脚鹬、红翅凤头鹃、鹰鹃、八声杜鹃、三宝鸟、夜鹰、斑姬啄木鸟、黑枕黄鹂、寿带、画眉、青蛙 (黑斑蛙) 、商城肥鲵、黄缘闭壳龟 (断板龟.夹板龟) 、青鼬、豹猫、狍、小麂、豪猪等。

特有物种:商城肥鲵等

3 野生植物资源

信阳市有高等植物2 200余种, 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70多种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999年8月4日,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 :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引种载培的有水松、珙桐、水杉、苏铁、华南苏铁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连香树、黄檗 (黄菠椤) 、水曲柳、称锤树、球果香榧、水青树、金钱松、厚朴、凹叶厚朴、鹅掌楸、榉树、野大豆、野菱、中华结缕草、虫草 (冬虫夏草) 、润楠、闽楠、浙江楠、楠木、樟树、红豆树、喜树 (旱连木) 、香榧、台湾杉 (秃杉) 、大别山五针松等27种 (包括引种栽培的植物) 。

珍惜濒危植物:狭叶瓶尔小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苏铁、华南苏铁、水松、水杉、秃杉、金钱槭、杈叶槭、连香树、榉树、杜仲、喜树、野生稻、山白树、天竺桂、川桂、天目木姜子、樟树、闽楠、浙江楠、楠木、桢楠、黑壳楠、润楠、大叶楠、竹叶楠、紫楠、山楠、野大豆、野菱、中华结缕草、虫草、红豆树、鹅掌楸、枫香、黄山木兰、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珙桐、称锤树、水曲柳、天麻、独花兰、黑节草、白辛树、香果树、黄檗、银鹊树、金花茶、紫茎、青檀、伯乐树、福建柏、崖柏、秦岭冷杉、樟子松、翠柏、八角莲、红椿、延龄草、三尖杉、粗榧、香榧、巴山榧树、石栎、椤木石楠, 青钱柳、珊瑚朴、天女花、望春花、猴樟、豹皮樟、红茴香、野八角、大叶冬青、大果冬青、天师栗、铜钱树、刺楸、绞股蓝、七叶树、七叶一枝花、建兰、石斛、北美香柏、北美红杉等92种 (包括引种栽培的植物) 。

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青檀, 铜钱树、野八角, 天竺桂, 川桂、天目木姜子, 枫香, 山白树, 杜仲, 椤木石楠, 金钱槭, 杈叶槭、七叶树, 紫茎, 银鹊树, 七叶一枝花, 天麻, 独花兰, 绞股蓝, 黑节草、三尖杉、豹皮樟、紫楠、山楠、黑壳楠、竹叶楠、大叶楠、猴樟、河南山胡椒、石栎、青钱柳、大果冬青、延龄草、粗榧、野八角、枫香、黄山木兰、刺楸、望春花。

特有植物:鸡公柳、大别柳、商城柳鸡公山茶竿竹、鸡公山山梅花等。

近期考察发现的几个河南新种:亚洲络石、山油麻, 南烛正在进一步鉴定中。

4 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几项成果

4.1 实施白冠长尾雉人工驯养繁殖工程

白冠长尾雉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为我国的特有种, 分布于我国中部山地, 目前在河北和山西已经绝迹, 虽然在陕西、甘肃、湖北等省还有分布, 但与历史分布范围相比较, 分布区正在不断缩小, 且成孤岛状。河南分布在信阳市的平桥区、罗山、新县等山区,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物种,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以保护白冠长尾雉为主的罗山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目前, 该保护区已修建白冠长尾雉人工生境300 m2, 建育雏室60 m2。建立了目前国内人工养殖规模最大的种群, 已累计13个世代近百只, 填补了我国此项研究的空白, 国内外领先。

4.2 朱鹮繁育研究野化放飞

朱鹮又称朱鹭, 是世界上濒危的鸟类之一,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由于肆意捕杀和环境恶化, 栖息数量急剧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后, 朱鹮在俄罗斯远东和朝鲜半岛相继灭绝。在日本本土的最后一只朱鹮也于2003年死亡。在中国, 20世纪70年代, 朱鹮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到了1981年, 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 (2对成鸟, 3只幼鸟) , 由此开始了朱鹮的保护工作。经过30余年的努力, 中国朱鹮的野生种群约1 000余只, 加上中、日、韩14个地方人工饲养种群, 目前朱鹮总数约2 000余只, 且每年以200至300只速度增加, 中国朱鹮虽暂时摆脱了灭绝的厄运, 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此背景下, 中日合作联合开展了朱鹮项目。

因信阳市生态良好, 经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多次考察论证, 最终把国宝朱鹮迁地保护确定在信阳董寨。2006年10月国家林业局正式为董寨调拨朱鹮, 用于开展繁育研究。

几年来, 在专业技术和工作人员辛勤努力下, 朱鹮数量已达到128只。是2007年11月20日从日本乘专机回国“认祖归宗”的13只和北京迎来的5只朱鹮繁育的, 日本这13只朱鹮是1998年和2000年, 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时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的3只朱鹮的儿女。按照当时的赠送协议, 这3只朱鹮的后代应归中国所有。

2013年10月10日上午由河南省林业厅和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 信阳市林业局和罗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信阳大别山朱鹮放飞活动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省林业厅厅长陈传进, 市委书记郭瑞民出席活动并共同放飞朱鹮, 这次放飞34只朱鹮, 是中国原产地以外的首次放飞, 扩大了朱鹮野外种群分布范围, 也标志着朱鹮拯救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

4.3 野生动物救护放生

结合野生动物行政执法管理, 信阳市坚持对野生动物进行了救护放生。据统计, 近10年来, 全市救护和放生了野生动物30万余只 (头、条) ,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天鹅、鹰、隼、鹤、大鲵、巨蜥等200余只, 青蛙25万余只, 蛇3 000余条、斑鸠5万余只。

植物检验检疫概述 篇8

摘要:2014年3月1日,《新闻联播》头条播报里一句“跨境电子商务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中国正在和美国一起成为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心”为跨境电商爆炸式的发展吹响了号角。作为跨境电商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检验检疫的职责,除了日常产品安全检验之外,还有其他两个重要职能:第一个是防止人类传染病跨境传播,第二是防止病虫害的跨境传播,也就是检疫。因此,疫病疫情是检验检疫部门在跨境电商管理上防范的重点,如何严格检疫,加强邮寄入境的动植物产品风险控制,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入境动植物 风险 防控

一、背景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已经超过5000家,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万亿,同比增长30.6%,占进出口总额的14.8%,增速远超同期外贸增速。据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我国海外直邮市场交易额达到1290亿元,增速达60%,预计2015年将达到2478亿元。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需求的增长,跨境电商进口占比将不断提升,到2017年有望达到16.2%。

(二)以江门口岸为例,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安全隐患

由于跨境电商是以邮包、快件为主进行传递,入境邮件的高速增长导致入境疫病疫情问题愈发突出。其携带的动植物疫情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去年初开展跨境电商入境快件的查验业务,业务量不断攀升,2015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快件1146.95万件,与2014年同比增长446.56倍。今年,截获了600多批禁止进境物,其中包括象牙制品、玳瑁标本、穿山甲鳞片、袋鼠爪子、薰衣草种子、咖啡豆、大米、带虫干花、多肉植物、带土新鲜人参、宠物食品、海参、奶酪及各种肉类制品等等。以上这些都是《进出境邮寄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及《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明文规定禁止以跨境电商形式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此外,检验检疫人员还从咖啡豆中检出检疫性害虫咖啡小蠹,从澳洲寄来的菜干和韩国寄来的新鲜人参中捉到活虫,从来自澳洲的快件中截获法国野燕麦杆草。试想,这些禁止进境物如果逃过了检验检疫人员的检查,堂而皇之地进入国门,不但严重影响我国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而且外来生物的入侵、生存、定居、繁殖、扩散,其所产生的危害性,也许短期内不会呈现,而是延绵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人们才能尝到其恶果,后果不堪设想。

二、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检疫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监管有盲区

检验检疫对邮寄物执法把关的主要法律依据可以归结为“四法三例”,以及《进出境邮寄物检疫管理办法》、《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多数历经十多年未修订,无法完全适应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日常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使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监管欠缺科学性,无法完全跟上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二)执法尺度不一,存在灰色地带

目前,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监管方面因缺乏现有法规和制度的支持,执法的标准不统一,让人抱有侥幸心理,采取瞒报品名、夹带甚至是实报品名碰运气等方式,企图将国家禁止邮寄或携带的动植物产品冲检入境。

(三)动植物产品风险,公众认知度低

人们在轻点鼠标进行跨境网购时,往往都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比如从澳洲购买带有薰衣草种子的小熊,从新西兰购买鹿筋和鹿尾巴,从韩国购买新鲜的带土人参,从美国购买奇亚籽等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购买的海淘品未经检疫而直接入境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生态风险。

三、加强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作为整个进出口贸易中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检验检疫部门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能否正常、持续发展拥有决策权

检验检疫部门应顺势而上,在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前提下,遵循跨境电子商务规律,创新理念和方法,尽快修订跨境电商动植物产品的风险监管的政策法规,规范检验检疫机构对跨境电商的执法行为,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增加法规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对跨境电商企业实行“备案+诚信+全申报”的管理模式,实行全备案管理,制定“电商主体责任制度、监督抽查制度、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制度、诚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召回制度”等多项保障制度。对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实行全申报及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1712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名录》以及《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物品一览表》等。通过负面清单管理,将关口前移,管好准入动植物产品,降低检疫风险。

(二)检验检疫机构要充分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建立与国内外监管机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统一的安全风险预警平台

定时收集国外有关动植物产品的法律法规以及疫情信息,并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监管部门、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及公众发出相关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疫病疫情传入国境。

(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大力宣传检验检疫有关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的规定,提高公众对入境动植物产品的风险意识和生态安全意识

让公众明白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提高公众对检验检疫的认知度,引导社会全员共同监管,共同守法。将跨境电商入境动植物产品没经检疫而进入国内的危害性及风险广而告之,加大查获的案例公开报道力度,使公众能直观生动地意识到动植物产品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腾泰翼运营大数据中心.

2015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DB/OL].http://wenku.baidu.

com

[2]梁瑜,王东胜,习清.入境快件检验检疫质量控制政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19):71—72

[3]罗世鹏,叶丽贞.如何防范跨境电商中违禁动植物产品“冲检”入境—兼谈“放管结合”的江门模式[J].南粤国检,2015(62)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释义[DB/OL].http://www.aqsiq.gov.cn/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DB/OL].http://www.aqsiq.gov.cn/

上一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心得下一篇:师德师风督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