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05-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精选6篇)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1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烟农是专业化烘烤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和意愿对专业化烘烤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烟农对专业化烘烤的态度和认知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从烟农角度出发,确定了影响专业化烘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作 者:肖鹏程 张文平郑文冉 曾宪立 汪伯军 黄克久 作者单位:重庆市烟草公司武隆分公司,重庆武隆,408500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21)分类号:S572关键词:专业化烘烤 烟农 意愿 武隆县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2

【关键词】儿科护士 专业稳定性因素 调查分析

儿科护士专业稳定性指护士能够在在岗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相对不变的工作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对卫生体制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医院的儿科护士缺乏专业稳定性,儿科护士大量的流失,影响了儿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儿科护士缺乏专业稳定性使在职的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加重,造成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继而加剧出现转科与离职现象,造成恶性循环[2]。

1资料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100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的对象,选择均为女性,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28.74±5.82)岁,工作时间1~25年,平均工作年龄(7.85±6.12)年。

1.2调查方法

采用人口统计学的资料问卷进行调查,对工作满意度的34个项目进行调查。深入临床进行调研,结合专家咨询,调查问卷中还要注重发展机会、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上级管理、人际关系等项目的调查。调查人员讲解后,调查对象完全理解调查问卷项目后进行填写,30分钟内完成问卷的填写工作。收回问卷后,清除不合格的问卷实际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以5分量表计分,十分满意为5分、基本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十分不满意为1分,一般以2.66分的平均分数为满意最低的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s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的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而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因素主要就是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专业技术要求过高、非护理性质的要求多、工资和奖金及工作量不匹配等因素,尤其患者家属对护士专业技术要求过高,这是儿科护士对工作最不满意的因素,也是认为最有压力的项目[3]。

由于现代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家长的不满,而患儿静脉穿刺技术的难度很大,与患儿沟通又十分困难,一旦出错,就会引起患者家长不满,甚至被辱骂殴打。这些因素都使儿科护士处于极大的心理压力下工作,影响了其专业稳定性。再加上护士工作量大,工资低等因素,使儿科护士对工作不满意。医院的护理管理者一定要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儿科护士的大量流失。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35(11):645-649.

[2] Chen J,Silverthome C.The impact of locus control on job stress,job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aiwan[J].Leadership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2012,29(7):572-582.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农林 科技成果 产业化 影响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15-01

1 前言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具有长周期性、复杂性、市场性特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成果本身的质量、成果推广者、成果采用者及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农林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5%,而我国仅为30%;发达国家的农林科技进步贡献率为80%,我国只有40%。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很多,存在于我国农林科技成果信息的发布与接收诸环节中的各种障碍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 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信息因素

2.1信息供体与信息受体的行为动力障碍

高质量、高效益的农林科技成果研发的困难,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市场活跃程度较低。农林科技成果使用者接受农林科技成果的原因来自于农林科技带来的产品创新或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其本质是带来农林生产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收益的提高,因而带来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由于农林产业的弱质性,我国农林生产者经常处在被市场挤压的境地,生产效益不高,单位产品的利润有限,加之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中国农民更是深受“平安是福”、“小富即安”思想的浸淫,不愿意冒险行事,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接受风险不明的农林科技信息。而等他们看到别人使用某项科技信息获利并开始模仿时,其技术收益又因使用者的增加而往往比预期的要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影响农林生产者接受农林科技信息积极性的因素。信息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共同作用是农林科技成果顺利进行产业化的前提。信息供体的行为动力当然地来源于市场诱因,但是又不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研究表明,越接近于科技成果形成的源头,科技成果的转化越依赖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接近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越大。信息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信息产品的价格或信息使用的门槛。这就使科技成果供应陷入了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

2.2农林科技成果信息形式及其服务对接因素

农林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从而造成大多数农林科技成果始终处于“阳春白雪”、深锁春闺的状态,没有以适合农林生产者特点的朴素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农林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同样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虽然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集合体,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时间和空间,在对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之前,其本身的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进行传播与运用。所以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形式就成为影响其最终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农林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在农林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林科技推广机构与农林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

2.3农林科技人员素质及其信息载体因素

农林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林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林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林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林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资源匮乏,因此用户稀少,使得用户入网费用提高,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林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农林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经费规模、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即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而据研究,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农林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信度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信息路径的噪音太大,那么,科技成果信息的传播过程反而可能成为增加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的效度即信息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农林生产环境的开放性,因此几乎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农林科学技术。

3 解决办法及其对策

必须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稳定农业推广人员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增加农民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等对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林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就必须使农林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本地化。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中立和专业化,提高农林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丙坤.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障碍与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1): 369-369 

[2]黄 洁,李开绵,叶剑秋,许瑞丽.“农民参与式”木薯研究与推广的10年实践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20(6): 342-342 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4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场馆 产业化运作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是高校体育产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前景。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高校体育产业的新生力量、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实践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否可行?软、硬件环境如何?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新的开发思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运作的诸因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一、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1.在利用方面

高校中的许多体育场馆是国家投资修建的,其目的就是给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和比赛、课外体育活动等提供必要条件,是一项福利性设施,不能主次颠倒。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一定要保证以上功能的顺利完成情况之下,利用场馆及教职工空闲时间才能进行。因此在接待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时,会因为时间上的冲突而造成一定的矛盾。

2.在资金方面

各高等学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育场地设施缺口、器材陈旧、资金不足等现象。特别是由于扩招和一些新校区的建设,导致一些学校负债累累,导致在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上捉襟见肘。

3.在管理方面

高校体育场馆在产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上还比较薄弱。如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活动与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以及体育部门与学校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协调关系需进一步加强,与学校体育工作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还需理顺。

4.在产业化开发方面

从我国目前部分高校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体育场馆走产业化道路开发是完全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政策上还有待完善,我国在学校体育场馆方面虽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有关高校体育场馆的政策法规方面过多地重视了规划、建设,并未充分认识到对现有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开展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的面不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教师优势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结果,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在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多以教学、训练为主,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再次,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多以运动比赛和运动训练为主,为群众体育服务基本上没有。

二、 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因素

1.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硬环境因素

(1)经济条件

①资金投入因素。调查表明,各校对学校体育建设投资经费差距非常大,最多的可达上百万元,而最少的仅有几千元,这种差距与隶属关系和学校规模有很大关系,学校规模越大,投资经费越多,规模达到万人以上的学校,其体育投资经费有明显优势。这种关系是符合学校需求的,规模大的院校,师生人数多,要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充分的投资是前提保障;同时规模大的学校多属于重点院校,国家在投资上有很大的侧重。通过对不同投资学校场馆利用情况比较分析发现,体育投资经费越高,有偿开放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②场馆基建计划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校在改善办学环境的同时也会考虑到体育场馆的建设问题,不少学校制定了新建场馆的计划,产业化经营比较好的学校,越能意识到场馆条件对效益的影响,新建或改建体育场馆计划也多,这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收益的循环规律使然。

(2)物质条件

①学校物质条件。不同学校的隶属关系、类型、规模和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学校规模大小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有很大影响,规模越大,开放率越高,产业化运作程度越高。

②场馆自身条件。一个学校的室、内外场馆数量决定了产业化运作程度的大小。尤其是室内场馆,因为室内体育馆从投资、档次和服务水准都要高于室外场地,所以产业化经营带来的效益也非常显著。体育场馆资源自身条件的好坏、数量多少是影响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当然,体育设施种类配置得越是合理,越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设施的多功能作用及其使用率。

2.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软环境因素

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软环境是指物质设施以外的非物质环境,包括思想观念意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制度等。

(1)思想意识因素

高校领导的思想意识对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有很大影响,“保证校园环境、秩序”和“让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是目前两种不同的观念,其间的关系并不是无法解决,解决好的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程度较好,而没有解决的学校,存在着体育场馆资源封闭式的管理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需要高校领导尽快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方能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活动。当然,体育部门领导和职工的意识对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来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因素

高水平运动队是需要良好场馆条件作基础的,具备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场馆条件要优于一般院校,因此也就具有相对较好产业化运作条件。同时,高水平运动队的不同项目对体育场馆的有偿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具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学校,场馆条件要好于其他项目的学校,能开展这些项目的学校体育场馆有利于产业化运作。

(3)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建设因素

在科学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各高校场馆主管部门对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方式就成为软环境中一个主要因素。要管理好体育场馆,规章制度建设是基础。但目前各校场馆规章建设还很不完善,调查表明,完善的场馆资源管理制度是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三、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因素

1.学校位置与规模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学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效果的好坏与学校规模,以及地理位置有显著性的关系。学校规模越小,效益越差,学校规模越大,效益越好;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的学校效益最好,远郊区县的运作效益最差。规模大的院校场馆条件、资金投入水平有较大优势,所以其场馆资源条件更为优越,为场馆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自然效益就好。

2.场馆自身条件和种类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没有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就不可能开展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有较好产业化经营效益。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其消费意识中,花钱游泳、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很正常,也很有价值,而花钱打篮球、排球似乎就不值了,这是与场馆资源的稀缺程度密切相关的,在稀缺的场馆中消费,消费者才认为值得。因此,在人们花钱游泳、健身、打网球等活动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这些项目场馆产业化经营效益就好。

3.经营思想对产业化运作效益的影响

以前对体育设施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是导致我国体育设施使用率低、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正确处理体育设施服务中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采用行政管理手段的同时,必须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

(1)价格战略制定

高校场馆开放的价格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校内校外统一价格;二是校内外两种价格,校内有优惠;三是校内外三种价格,校内学生享受更优惠的的待遇。调查表明,采用三种价格的效益较好。

(2)经营手段运用

要经营好体育场馆,应采用适当的宣传方式,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营销方式已是目前商界普遍适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市场营销观念的表现,最主要的是以顾客为中心,创造、产出和递送顾客所需要和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的条件和价格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吸引力”。调查发现,营销手段能带来很好的效益,采用营销手段的学校比无营销手段的学校产业化经营效益显著。

四、结束语

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硬环境方面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软环境方面的思想意识、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开发效益高低受场馆条件和经营思想两方面的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运作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尽可能获得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使有偿开放上升为关系学校效益的大事;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师生的利益,使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进行体育消费;再有,要赢得本校职工的理解,在适当时间、地点为教职工开辟免费消费场所,并且收费要尽量优惠。

2.加强科学管理,包括完善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场馆开放程序,合理安排场馆使用时间,使整个场馆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道路。

3.经营方向坚持以体育经营为主,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和手段,如专职场馆开发人员的配备、营销和宣传手段的运用等。

4.有偿开放所获得的资金要合理使用,其中应有一定比例资金用作维修和保养,为场馆有偿开放的长远发展打基础。

5.要多建設群众喜爱并且盈利较好的体育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羽毛球或乒乓球室等,适应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经营项目。

参考文献:

[1]杨莉:对山西高校体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讨[J].体育学刊,2000(2)

[2]许闽峰: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1999,19(4)

[3]翁惠根:关于我国沿海省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展有偿服务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5(5)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5

关键词:职业认同;学前教育专业;性别差异;思想教育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未来的高职生能够达到胜任自己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增强高职生对其职业发展的适应性,树立起从事其职业的专业精神,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目的

笔者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分析和非结构性访谈的方法获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认同的整体状况,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由于我国当前各所职业院校的情况基本差异不大,而且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比较早,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在各类职业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笔者在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任教,有利于调查的实施,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

2.調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300名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3%。

三、调查结果

1.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得分为3.34。在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各子因素中,职业意志的得分最高,为3.84,其次是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得分分别为:3.43、3.41 和3.35,而职业期望和职业行为倾向是最低的,只有3.22和2.81。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实习阶段中忽略了高职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职业认同形成的这一特殊性,从而出现了高职生在职业认同的职业认知、职业期望及职业行为倾向维度的得分低水平。

2.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按照性别,对男女高职生职业认同分析发现,女生的职业认同程度均高于男生的职业认同程度。男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态度方面的得分均超过了女生,但是在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因素上却不如女生。说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难以满足男生期望值,而相对地能满足女生的期望值,更能实现女生自身的价值。在传统文化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适合女性的职业,受到这种心理的熏陶与感染,许多女高职生觉得从事教育工作比较体面而且受人尊重。

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建议

1.重视男生思想教育

通过调查得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比例较高,占到了近75%。女师范生相对较为积极、健康向上,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比较高;男师范生相对低落一些,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和认可程度不如女高职生,学校对男高职生没有照顾,继续招收女高职生。以后学校应尽可能地发现和调动男同学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长处更好地发挥出来,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群体。

2.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高职生的基本要求。高职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主力军,他们的表现决定着毕业后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如果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没有相应的实践知识,就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未来教师的高职生必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挑战,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技能,懂得教育机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对课程设置做必要的调整,可以适当地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使得高职生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3.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

根据高职生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防止贫困生焦虑的产生,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高职院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助学贷款,创造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关爱。这些帮助更能够增强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产生教师职业情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饶微.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

作者简介:李鹏,1983年出生,男,山东省聊城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助教,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烟草专业化烘烤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烟叶质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S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318-02

随着我国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密集烤房已取代普通烤房成为我国烟叶的主要调制设备,密集烤房具有装烟密度大、升温灵敏、排湿顺畅、干燥能力强等优点,在减少烟叶烘烤技术复杂性、降低烘烤风险、省工、节能、提升烟叶整体烘烤质量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1-4],原有的普通烤房逐渐被密集烤房所代替。然而,由于我国密集烤房发展相对较晚,密集烘烤机理及烘烤工艺不够系统,烤后烟叶容易出现颜色浅淡、光滑和僵硬烟叶比例大、烟叶香气量有所降低等现象,对烟叶的工业可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开展对密集烘烤工艺的研究工作[5-10],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结合广东韶关当地烤烟生产实际,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从烘烤温湿度、升温速度、稳温时间、风速调节等方面出发,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优化后的烘烤工艺对烟叶品质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能够为韶关烟叶调制降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K326,试验于2013年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烘烤工厂进行。选取成熟时中部叶(第9 ~11 位叶) 和上部叶(第 14~16 位叶)进行试验,每炕装鲜烟量保持一致。试验设2 个处理,不设重复。

1.2 试验方法

1.2.1 常规密集烘烤工艺(T1处理) 装烤点火后,干球以最快速度升至38 ℃稳住(保持干湿差2 ℃),使烟叶达到七八成黄,叶尖发软;干球以1 ℃/(1~2)h的速度升到40 ℃稳温,40 ℃ 结束时,烟叶的外观性状达到八九成黄,主脉变软,充分塌架;再以1 ℃/(1~2) h的速度升至42 ℃,叶片黄片青筋、烟叶勾尖卷边,部分烟叶小卷筒;以1 ℃/(1~2) h速度升温到46~47 ℃(湿球38~39 ℃)稳住,大部分烟叶全黄并大卷筒;然后以1 ℃/(1~2) h升温到54~55 ℃稳住(湿球40~41 ℃),稳温8 h待全烤叶片干燥;以1 ℃/1 h升温60~68 ℃/40~42 ℃干筋。

1.2.2 改进烘烤工艺(T2处理)

1.2.2.1 变黄阶段 烟叶变化要求:烟叶变黄应达到黄片青筋,干燥应达到凋萎塌架、勾尖、主脉变软。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控制:在烟叶叶尖变黄后将干球温度升至38 ℃,控制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1~2 ℃,到烟叶80%左右达到八成黄再稳温延长12 h;之后0.5~1.0 ℃/h再升温到(42±1) ℃,保持湿球温度36~37 ℃,再稳温延长 12 h 以上,使烟叶黄片青筋微带青、叶片塌架、主脉发软。

风机转速:先高速(1 440 r/min)運转2~4 h,然后调为中速(960 r/min),连续运转。

1.2.2.2 定色阶段 烟叶变化要求:50 ℃以前使烟叶达到黄片黄筋叶片半干,54 ℃稳温到烟叶叶片全干。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控制:干球温度先以2~3 h/℃的速度升至45~47 ℃(下部叶45 ℃,中上部叶47 ℃),湿球温度控制在37~38 ℃,再稳温延长16~24 h以上,使烟叶烟筋变黄,然后以0.5~1.0 ℃/h的速度升至54~55 ℃,再稳温延长12 h以上,达到叶片干燥。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8~39 ℃。

风机操作:从42 ℃升温到47 ℃稳温结束风机连续高速(1 440 r/min)运转,之后调整为低速(960 r/min)运转。

1.2.2.3 干筋阶段 烟叶变化要求:烤房内全部烟叶主脉干燥。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控制:干球温度以1 ℃/h的速度由54 ℃升温到65~68 ℃保持稳定;在干球温度达到60 ℃以前,保持湿球温度39~40 ℃;60 ℃以后保持湿球温度41~43 ℃,直到烟叶完全干燥。

风机操作:55~60 ℃保持风机风速960 r/min运转,60 ℃以后保持风机风速720 r/min运转直至烘烤结束。

1.3 测试项目和方法

各处理烤房出烤后按照GB 2635—1992《烤烟》要求进行分级,统计各处理烟叶产量、均价、上等烟比例、产值等;取各处理C3F和B2F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参考 YC/T 32—1996《烟草及烟草制品 水溶性糖的测定 芒森·沃克法》、YC/T 33—1996《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氮的测定 达克尔法》、YC/T 34—1996《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植物碱的测定 光度法》)和感官质量评价(参考YC/T 138—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 感官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优化的烘烤工艺(T2处理)能够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主要表现在橘黄烟比例明显提升,微带青烟叶比例减少,烟叶的成熟度、疏松程度相比有好转的趋势,烟叶油润度增加,色泽鲜亮,色差缩小。由表1还可以看出,中部叶2个处理分差1.5分,上部叶2个处理分差为4.5分,可见优化工艺对上部烟叶外观的影响大于中部烟叶。

2.2 不同处理对烟叶单叶质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优化的烘烤工艺可以提高烟叶的单叶质量,中部、上部烟叶分别提高了20.00%、21.88%,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由表3可知,优化的烘烤工艺(T2处理)能够促使淀粉较充分地降解和糖类的转化分解,提高烟碱的相对含量,使糖碱比有所降低,烟叶的总体协调性得到改善。

2.4 不同处理对烟叶吸评质量的影响

表4数据表明,对于中部叶,优化烘烤工艺有提高香气量、减轻杂气、改善余味的趋势;对于上部叶,优化烘烤工艺有提高劲头和浓度的趋势,刺激性也有下降的趋势,可見优化工艺对改善烟叶的评吸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2.5 不同处理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5数据显示,通过优化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时,耗煤、耗电成本均高于常规烘烤工艺处理,如中部烟叶、上部烟叶每烘烤1 kg 干烟能耗成本分别比常规烘烤工艺增加6.84%、606%。然而,通过优化烘烤工艺处理的烟叶均价明显高于常规烘烤工艺处理的烟叶,1 kg干烟价格比常规烘烤工艺高出17.55%(中部叶)、9.75%(上部叶)。同时,通过优化工艺烘烤的中、上部烟叶,1 kg干烟扣除耗能成本后的效益比常规烘烤工艺效益增加18.43%(中部叶)、10.14%(上部叶)。

3 小结与讨论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密集烤房已经在全国烟叶产区得到推广和应用,烟叶烘烤效率和烟叶质量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油分少、颜色淡等,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烘烤工艺,才能使烟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从烘烤温湿度、升温速度、稳温时间、 风速调节等方面出发,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技术,采用优化后的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烟叶经过优化后的工艺烘烤,能明显改善外观质量,主要表现在橘黄烟比例明显提升,微带青烟叶比例减少,烟叶身份有变薄和色度转浓的趋势,单叶质量也有增加的趋势,对上部烟叶影响更为明显。外观质量与烟叶的经济效益呈正相关,因此T2处理的经济性状好于对照T1处理。优化烘烤工艺(T2处理)能够促使淀粉较充分地降解和糖类的转化分解,增加烟碱的相对含量,使糖碱比有所降低,烟叶的总体协调性得到改善,吸食质量和风格特征得到一定的彰显。

参考文献:

[1]王卫峰,陈江华,宋朝鹏,等. 密集烤房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2-14.

[2]郭全伟,侯跃亮,宗树林,等. 密集烤房在烘烤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烟草科学,2005,26(3):15-16.

[3]徐秀红,孙福山,王 永,等. 我国密集烤房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 中国烟草科学,2008,29(4):54-56,61.

[4]宋朝鹏,李富欣,陈少斌,等. 烤烟烘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作物杂志,2010(1):6-8.

[5]刘 强. 密集烘烤新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1,25(6):577-579.

[6]罗玉英,彭晓忠,任建华,等. 密集烘烤优化工艺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31-18732,18735.

[7]杨建春,鄢继春,吴先华,等. 密集烘烤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96-99.

[8]孟智勇,张保占,马浩波,等. 密集烘烤转火时间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41(9):31-34.

[9]谢鹏飞,邓小华,曾 中,等.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95-99.

上一篇:体育教育专科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