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
一、自读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
在前两课指导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3.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三、自读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
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方法
自读与讨论。
–
七、自读程序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有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二)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了解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摇曳(yè)不定萦(yíng)绕(rào)黑魆魆瞬息万变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
遁(dùn)辞: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2.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本文用小标题将故事自然分成三个部分,请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介绍古代中外关于极光的传说以及古时对极光的不同称谓。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介绍极光的神奇,从极光出现地域、形态特征、各种变化、人们难以描摹等 方面说明。
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极光的产生原因,并说明极光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步:精读(进一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题: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该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
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人们对极光的成因的解释有几个变化阶段?
第三步:品读(请阅读各部分并找出关键语句,筛选出每个问题的重要信息)
1.朗读第一部分
回答:该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筛选的内容见书)
第1段 — 附宝传说,角度是说明极光的色彩。
第2段 — 触龙传说,角度是说明极光的外形。
第3段 — 伊欧斯传说,角度是说明极光的速度。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古人眼中的极光,只能借助神力来说明。但古人对极光的外形、色彩、速度等观察细致,描写清楚。
2.朗读第二部分
回答: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筛选的内容见书)
筛选要点:1段说明极光出现的地域,2段说明“极光 — 形”,3段说明“极光 — 色”,4段综合说明“极光 —— 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尽显——神奇”。这就是“一瞥”的具体内容。
思考: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
续问: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明确: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3.朗读第三部分,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
问1:请划出第1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2:这里提到的“一段时间内”指什么时候?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
问3:那60年代后人们对极光的成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找出关键句,包括过渡句、总结句)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问4: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明确: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制造成的。
小结:
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逐渐得到了较满意的解释。然而直到今天,极光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方向,让后人来解释。科学研究无止境,要创新才有发展。
(三)总结
1.筛选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注意找关键句,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①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②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
③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2.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正如“自读”提示所言,应注意两点: 第一,语言上是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第二,从传说故事入手,由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3.概括全文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极光,因
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八、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本文的缩写,字数在300字左右,题目不变。
附:板书设计:
神奇的极光
方法:筛选信息
1.附宝传说“色彩”第一部分:古代传说 2.触龙传说“外形” 观察细仔 描写清楚语言:3(侧面间接描写)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
形喻
…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 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来。”对于前面的四个并列名词, 从分类上讲, 远处不仅有山, 还有其他东西, 包括河流与土地;而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也是大地上“所有的一切”的一部分, 就不能和“所有的一切”并列。可改为:“把远山和近树, 河流和土丘, 以及其他的一切全部掩盖起来。”
2.“…
…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如烟似雾, 摇曳不定, 时动时静, 像行云流水, 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时动时静”的“静”和“摇曳不定”“像行云流水”相矛盾。可改为“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光带时动时静:动时摇曳不定, 像行云流水;静时如烟似雾。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 或者删去“时动时静”。
3.“她眼眉下…
…的一湾秋水闪烁着火一般的激情, 显然是被这清幽的夜晚深深地吸引住了。”“夜晚”表时间, 此处既为眼中所见, 就当指景象。所以, 这里的“夜晚”当改为“夜色”。“是”字多余, 应删。
4.“在我国的古书《山海经》中也有极光的记载。”“极光”前应加“关于”。
5.“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 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本句多了“是”字。
6.“在古代, 我国没有激光这个词, 所以是根据激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 如叫做…
…”首先, 句子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可把“所以”改为“只”。其次, “加以”后面不能跟名词, 可改为“加上”。
7.“由于它们向太阳的一边有点被压扁, 而背太阳的一边却稍稍被拉伸, 因而出现出卵一样的形状。
极光卵处在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 时明时暗, 时而向极点方向伸展, 时而又向极点方向收缩。处在午夜部分的光环显得最宽最明亮。” (1) 这里有三句话, 第一句写极光卵的形状, 第二句写极光卵的变化, 第三句写最具特点的午夜激光。那么, 第二句当具有前后勾连的作用, 应调整为:“极光卵处在……之中, 时而向极点方向收缩, 时而向极点方向伸展;光环也时明时暗。” (2) 第一句中的“被压扁”和“被拉伸”并非我们知道的外力的作用, 仅仅是视觉感;所以, 应改为“一边有被挤压的感觉, 而背太阳的一边有稍稍被拉伸的感觉……”
8.“在寒冷的极区, 人们举目瞭望夜空, 常常见到五
光十色、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极光。”“千姿百态”包含“形状各异”, 可删去后者。
9.“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
”这里是说底边是“整齐”的, 上面是“微微弯曲”的, 还是说底边“微微弯曲”得“整齐”?表述不明。
1 0.“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极光的色彩。
”“更”, 表比较;“叹为观止”也有比较的成分。这样就显重复。所以, 应删掉“更”, 或者改为“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极光的色彩”。
1 1.“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激光片。”句子重复, 应把“片朵状的”删掉。
1 2.“在强激光出现时, 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 甚至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句子出现主语不一的问题。可改为:“出现的强激光, 能够照见地面上物体的轮廓, 甚至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1 3.“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
…”“出神入化”, 词典均释为“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可见, 此成语不能充当“手法”的定语。
1 4.“在电视显像管中, 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 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 会发射出光, 显示成图像。
”是电子束发光, 还是电视屏幕发光?表意不明。可改为“……屏上因为涂有发光物质, 所以会发射出光, 显示成图像。”
1 5.“同样, 来自空间的电子束, 打入…
…时, 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 导致发光, 人们便……”本句没指出导致谁发光, “导致”一词又常引出坏的结果;所以, “导致发光”可改为“从而使得这些分子和原子发光”。
16.“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 还是个无线电现象, 可以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 它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它”指雷达还是极光, 不明确。如果说用雷达进行探测研究, 极光会射出无线电波的话, 那么, 本句可改为:“……无线电现象。用雷达对激光进行探测研究, 极光还会辐射出某些无线电波。”
人教社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本中的科技说明文, 只有第二册一个单元, 这样更显示出选用课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选用的内容不仅给中学生增添科学知识,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而且要让他们受到规范的汉语的熏陶。那么, 在选用这类文章时就需要慎重对待。
摘要:人教社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语文第二册说明文单元选入的《神奇的极光》一文, 对极光作了生动的描绘, 让读者对极光有了具体的了解。在获取知识、享受描写之美的同时, 我们觉得本文存有瑕疵。现按该文的顺序一一指出, 请大家参考。
通过遥控位于地球轨道上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和正在土星轨道上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来观测土星的南极区域,科学家们发现土星的极光根本不像人们长时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土星的极光混合有木星和地球极光的某些特征,属于一种过渡类型。红宝石颜色的极光偶尔横贯土星的整个天空,这可能是我们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
哈勃望远镜利用几周的时间拍摄了一些土星极光紫外波段的照片,而卡西尼探测器则在测量激发极光的太阳风的同时记录下同一区域的无线电发射。将所有这些测量结果综合到一起就会得到一份有关土星极光的非常精确的资料。
观测显示,土星极光的特征每天都在改变,就像地球上的极光那样,某几天四处游走,而某几天却固定不动。但是与地球相比,土星极光通常会持续几天而不是十几分钟。
观测结果还令人惊讶地指出,太阳的磁场和太阳风在土星极光的产生机理上较之前所预计的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将哈勃拍摄的图像和卡西尼对太阳风测量的结果结合在一起,发现在土星上是太阳风的压力驱动了极光风暴。而在地球上,极光风暴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太阳风所携带的高能粒子跟地球高层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由于地球磁场的影响,所以多在两极出现。
从宇宙空间里看,极光就像一个光环围绕在土星的南极,那里也是土星的磁极。当空间中的带电粒子同土星的磁场相碰撞,涌入极区上层大气的时候,能量以可见光或者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极光就发生了。
科学家在很长时间内都相信,土星极光的发生机制同地球以及木星类似。在地球上,极光的产生被认为与太阳风有关;在木星上,极光的产生被假定与离子光环和环绕在木星周围的带电粒子有关。
但是,就像研究小组看到的那样,尽管土星极光同其它行星的极光有些类似的特征,它们在本质上还是同地球或者木星不同。当土星极光变得明亮时(也就是说撞击产生的能量更多),环绕极区的这个能量环就会在直径方向上收缩。而当地球上的极光变得明亮时,极区的上空用不了几分钟就会被光芒所充满,接着光环就会变暗,然后就飘散开来。通常木星的极光会随着太阳风的变化,每月大约只会变亮一次。
土星极光的亮度看起来只会在那些由夜晚变为白天的区域上空有所增强,而不像其它两颗行星那样。在某个确定的时间内,土星的极光环更像是螺旋。
《神奇的极光》教案
垦利一中 魏名宝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二、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启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板书)神话传说——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1、介绍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三、研读课文
(一)阅读分析第一节《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节一共列举了几个神话故事?请给每一个故事取名。
①轩辕出世;②山神触龙;③黎明之神伊欧斯。
2.从第一节的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出极光有哪些特点?
形:彩虹般的神奇光带——硕大无比的光环——红色的蛇——(狗、刀、旗、眼、星陨如雨);
色:淡银色——红色;
态: 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身长千里”。
3.从本节来看四个段落说明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角度来说明的?
第一段主要通过神话传说表现极光在古人心中的神秘色彩;第二段主要通过《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说明极光之形;第三段主要通过神话中的称谓说明人们对极光的命名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段通过外国神话传说说明极光有着丰富美好的文化内涵。
(二)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1:这一部分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2: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 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 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3:这三个概念与说明极光有什么联系?
这三个概念说明了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4、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
5、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 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6、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总结。
原文第一句话“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的极区”。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三)分析第三节《极光的来龙去脉》。
1.传统的成因说对极光的解释有几种?各是什么?
有三种解释,一是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一种认为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第三种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雪白天贮存的阳光到夜晚释放出来形成的。
2.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3.第二段最后一句中“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中“这”指什么?
指具备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条件的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会产生极光。4.试概括形成极光的原理。
地磁场(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的大气层,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便产生了极光。
四、归纳说明方法(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围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留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而形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物。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小结)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它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小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板书设计:
神奇的极光
古老的神话传说 极光一瞥 极光的来龙去脉
(中外)(妙不可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能力训练]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è)陨(yǔ)星
遁(dùn)辞
B.棒槌(chuí)蚩(ohī)尤
贮(chǔ)存
C.硕(shuò大
一瞥(piě)
轮廓(kuò)
D.俯瞰(kàn)
一模(mó)一样
极光卵(luǎn)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
B.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
C.地磁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
D.可以把地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集到地磁的极区
三、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C.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的地面
D.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彩、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四、下列这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然飘来几只沙鸥,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
B.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闪电一样快,雪片一样白,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C.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在船头画了个圈儿,闪电一样快,不见了
D.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儿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集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 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1.文中括号内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
B.射
C.打
D.照
2.此段中采用的说明方法()。
A.下定义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B.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C.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D.下定义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3.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
B.大气中的分子会激发原子
C.大气中的原子会激发分子
D.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会被激发
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的青翠,形成了这些丰厚卷册中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读一条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晴的一角伸出手中(甲)阳光,然后去(乙)自己,去健壮自己。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一滩浓绿时,发现了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地自我的身边(丁)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群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1.括号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是()。
A.采摘 营养 站 伸
B.吸收 营养 伸 站
C.采摘 发展 窜 穿
D.吸收 丰富 穿 窜
2.从全文看,“静静地读着它们”的“读”是的意思,作者突出写山林的。(均用一个词语回答).
3.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山中的景物,请分别写出赞美的内容。(只用一两个词语)
①嫩芽:。
②根须:
③树枝:
④爬藤和树枝:
4.末尾一段划线部分有三个问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句赞美第一个踩出山野小径的人为后人进入山群而作出的努力,③赞美小径的默默奉献精神
B.①②句推测第一个开拓山野小径的人的动机是敢于走前人未走的路,③句鼓励后来者要拓宽前人的事业
C.①②句赞美第一个踩出山野小径的人的寻美动机,③句慨叹小径不堪沉重的负担,山林的和谐静谧将不复存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步骤
㈠导入新课
(板书)神奇的极光 科普说明文
㈡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神话传说——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
1、介绍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㈢具体研习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
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到底怎样神奇?请看图像。(幻灯片)
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筛选信息:
1、问1:这一部分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2: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问3:这三个概念与说明极光有什么联系?
2、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
4、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 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
明确:这三个概念说明了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依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则是极光的色彩” 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5、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3、形成极光的必要条件已经知道了,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文章在哪一段对三个条件展开说明?
明确:第三段。
4、默读第三段。
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写成书面语句)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㈣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
明确:原文第一句话“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的极区”。形状、色
2、那六十年代以后呢?人们对极光的成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找出关键句,包括过渡句、总结句)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㈤方法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的内容。
2、注意找关键句。
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
1、注意大小标题。说明文可以先看标题,因为很大部分的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中心,例如本文的三个标题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内容的进度。
㈥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新课。
神奇的极光
曹冲
课题 《神奇的极光》 备课人 刘建
课型 自读课 课时 1课时 上课日期 2008.5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教
学
设
计 重点 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难点 极光的形成原理。
教学设想 (1)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2)研究题目及三个小标题,在未接触正文之前探索、推测文章思路;(3)接着再进入阅读主题,要学生通读全文,全面考虑,独立筛选全文的主要信息。(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的要求,主要时间段动员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的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并用精练的语言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应简单地指明正误,交出标准答案了事。)
本文内容不难懂,上述任务完成后学生可能觉得阅读完毕。教师可再出示几道开放型的讨论题,分组研讨,内容方面换一个角度,进行特定条件下有用信息的筛选,旨在使学生理解: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阅读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则可弃之不顾。这也是在实际阅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及步骤,出示投影。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夏日交响乐的最后一个音符消逝在冬季降下的黑沉沉的夜幕之中,无尽无休的黑夜开始了。八个多月不见天日,八个多月的酷寒仿佛把时间也冬住了。南极的生物是怎样熬过着慢慢长夜。
它来了,极光出现了。
在岑寂的冰原上空闪动着摄人魂魄的迷人色彩,鬼魅般地飘忽不定,艳绝尘寰。几千万年,也许几亿年,它来无影去无踪不定时的光顾这里,仿佛在悄悄的眨着迷人的眼光,展示给南极冰原一个妖艳笑靥。
也许这是缥缈的梦幻,是所有蜷缩在南极冬眠的生灵此起彼伏的美丽的下乡与梦幻。
也许这是上苍显示给南极所有生灵的一个灿然的希望与期盼。
南极居民又迎来了太阳,白天终于驱走了黑暗,万物都在拥抱阳光。
在赵先生的笔下,极光是飘忽的鬼魅,是飘渺的梦幻,是娇艳的笑靥,能给人以暇想、希望和期盼。这确实“神奇”。对极光的神奇感受,古来有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几乎对极光都有美丽的传说,不信请看《神奇的极光》
二、通过研究标题、小标题,推测总体思路。
“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新真”,我们就题目和三部分的小标题推测一下,这篇课文分为三个小标题(要求同学们找到,并大声读出来。)
文章的总体思路会怎样的;想一想标题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本课标题好懂,学生动动脑筋,可以领悟到作者安排的合理性。同时,学生会急于证实自己预测正确与否,自然使店面的阅读过程充满兴趣,也会给作文构思带来有益的启示。
解释: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会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题目“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则,是恰到好处的。
三.分析课文,筛选重要信息。(20分钟)
就是提取文中的统领句、总说句、导语句、首括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以此来显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一)、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同学回答第一部分工有几个神话传说?简述其内容。
这一部分作者共引述了哪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或目的各是什么?
学生筛选信息、讨论、归纳:
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说明有关极光传说的古老神奇
《山海经》中的烛龙--------为了从古代的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古希腊黎明女神故事--------追溯“极光”一词作为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
作者引用的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各有各的目的和角度,但它们都具有浪漫色彩,美丽而动人,瑰丽而奇异。那么在古人的心目中,极光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光环呢?请看第二部分。
(二)、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走进“极光一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瞥”。
这个字运用起来是注重介绍极光的外貌特征,描写的是有关于极光表象的东西。
问题:极光在外观上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在古人的眼里有如此的神奇?
学生筛选信息、讨论、明确:
极光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极光弧、极光带、极乐片、极光幔、
极光芒)、变化莫测、宏伟壮观、似有仙气、颇具神秘、叹为观止、多姿多彩、五彩缤纷。
正因为极光外观上的这些特点,使认识水平有限的古人们产生神秘的感觉,幻想出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那么极光为什么能有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外观呢,仅仅是因为人的主观感受吗?请看仔细阅读第三部分。
(三)重点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过去人们对极光成因的解说、推测有那些?(请找出关键句,包括过渡句、总结句)
①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大火;
②极光是红日西沉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③籍贯是极地冰雪释放出来的太阳光。
2、今人发现发生极光现象的三要素是什么?(请找出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①大气②磁场③太阳风
3、今人对极光成因的科学解说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太阳从不间断地向其周围的空间抛射着物质。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当这些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外层大气时,以极快的速度沿着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向南北两极移动。由于带电粒子速度很快,与空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原子外层的电子便获得能量。当这些电子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便会产生可见光,这就是极光
打比方
4、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请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极光”作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解说,要求:(1)用一个判断单句:极光是……(2)必须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等。先引导学生把极光的分布成因特点的句子找出,然后再概括。)
明确: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5、小结内容: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结:这篇文章写极光,紧紧围绕“神奇”二字,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先写几种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的名称,极尽瑰丽奇异,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并容易引起思考:古人为什么对极光能有这样的神奇感觉?然后承接第一部分,极力描写极光的形状和色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变化莫测,似是对人们疑问的解答,同时又引起人们的思考:极光的些神奇色彩从何而来?于是作者又承接这个疑问,说明极光的成因和本质(同时指出以前的几种错误认识)。这样的叙说符合人们的心理过程。
其实,作为读者,还可以倒过来阅读,先了解极光形成的原理,然后用原理解释第二部分的现象,最后用这两部分的内容解释先古认识水平有限的古人幻想出来的种种神话传说。这符合事理的内在关系。)
四、方法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1、注意大小标题。说明文可以先看标题,因为很大部分的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中心,例如本文的三个标题就概括了个部分的内容。
2、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五、拓展练习(10分钟)
师:这篇文章,我们学习到这儿已经大致了解了。现在我们把我们四大组分配角色。第一大组是参加“美丽极光等你来”旅行社的旅行者。第二大组是“七彩梦”浪漫诗人小团体。第三大组是“探寻神秘极光”科研所。第四组是~~~~
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师:可不能小看学生,学生以后会变成诗人,旅行家,或是科学家,前途无量啊。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讨论时间,如果你们各在其职,当读这篇课文时,会对哪一节特别有兴趣,或是特别有感触?语句也可以。
以下说法供参考:
1.会对第二节比较感兴趣。有三点:(师要赞许他的条理清晰)第一:它出现的区域,这样可以为我确定路线。第二:极光的色彩和形状,有多大的吸引力。第三:路费贵不贵..(很实际的一个旅行者,但是他还是说的很好。第一组的旅行家很棒)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2.第一节很美,第二节把极光描写的很炫。诗人的创造都要靠灵感,绚丽的光彩和美丽的语言可以把这位诗人的的灵感唤起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3.(科学家上场。我是科学家,我更注重的是最后一节。这可以为我研究极光提供一些备要的数据和资料。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会加倍重视。
4.(结合高考写作)第一这篇文章,先用神话故事,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用在高考作文里,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第三:“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是俗语,偶尔用几句,也好。雅俗共赏)
第四:最后一段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让大家意识到研究极光的现实性。高考作文也应该关注现实
(太精彩了,我没想到我们学生这么棒)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湛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六、布置作业:
三雄·极光在广州、肇庆、重庆等地拥有5大生产基地, 年生产照明产品上亿套。产品品类包括LED、HID、荧光灯、卤素灯等配套光源、电器和灯具, 全方位涵盖商业照明、办公照明、工业照明、户外照明、家居照明等领域, 成为国内最具综合竞争实力的照明品牌之一。
多年来, 三雄·极光始终奉行“倡科学管理, 求质量效益, 创卓越品牌, 让客户满意”的质量方针, 通过中国节能认证、3C认证、国家消防认证、CE、VDE、TUV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等认证, 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三雄·极光一直秉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常驻办事机构, 包括专卖店在内超过5000个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地, 长期为客户提供照明设计、技术咨询、安装维护、售后理赔等专业服务。
国家力倡节能减排, 三雄·极光则在行业内率先发起以“光健康”为主题的推广活动, 提倡更加科学的照明方式, 构造和谐健康的照明空间。T5、节能灯等照明产品连续多次中标政府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包括LED在内的专业照明产品大量应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 (“鸟巢”及多个比赛场馆) 、2010上海世博会 (“一轴四馆”、世博洲际酒店等) 、广州亚运会等众多大型项目。
如今, LED掀起了照明革命。三雄·极光将继续为客户提供节能、高效、耐用的LED照明产品, 与您共创美好未来。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三雄·极光面对节能环保的未来探索之路, 以节能、低炭、环保为宗旨, 继节能灯、T5光源之后, 又推出了LED系列的MR16、GU10、PAR20、PAR30、AR111、球泡、直管等LED新产品。
1、寿命长, 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LED光源3万小时光通维持率基本可达到70%以上, 外壳采用优质的铝合金, 结合专业高导热散热翅片设计, 能帮助光源良好散热,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2、高效节能, 为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白炽灯和卤素灯比, 其效果是他们的7-10倍, 后续的技术提升还会有更大的提高。通过专业的配光设计, 光利用率高达90%以上。
3、完全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有效保护被照物:LED光源的可视光域完全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因此不会出现被照物因受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而褪色或受损。营造出了其他传统照明光源无法比拟的高质量光环境, 非常适合商业照明及展示照明。
4、不易招虫, 安全稳定:LED光源可视光域不包含虫子比较喜好的400nm以下的波长, 可避免蚊虫的干扰, 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另外普通震动及频繁点灯不会影响产品寿命, 性能非常稳定。点灯后可立即达到最佳亮度。
目的地: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城北面87公里处北极村旅游风景区
路线: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哈绥高速公路——绥北高速公路——黑吉高速公路——S209省道——漠河北极村
车程:约1277公里
耗时:约1天3小时
漠河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纬度高达53°33′30″,是全国观赏北极光和极昼胜景的最佳之处,年末,北极村虽然寒冷,但站在茫茫雪景中,仿佛置身于“白色童话”里。北极村的冬季虽然看不到极光,但当漫天星辰扑面而来时,你同样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感动。
追寻极光
曾经目睹过北极光的人都说那是终生难忘的体验,而最有机会邂逅极光的地方就是号称“神州北极”的北极村。这里每年夏至前后,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这里的夏至前后以及深秋朗月夜常常万里晴空,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时节。如果是冬季来北极村,那就和星辰雪海来一场邂逅吧!
漠河七星山
七星山,夏季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到了冬季,这里是天然的“滑雪场”,白皑皑的大雪覆盖整个大地,生活在七星山脚下的人们自制小木爬犁,爬到半山腰处,顺坡而下,雪雾蓬起,耳边生风,体验风驰电掣的刺激与快乐,品味齐腰深的大雪和令人啧舌的寒冷。
观音山
观音山有着为一方百姓降妖除魔的传说故事。故事里的观音菩萨幻化出三头六臂,一手持铁卷书箧,一手持一百零八棵念珠,一手持一半开的荷花。
元宝山
这里有一座山被人们称为“元宝山”。这是一座常有奇怪现象发生的山,从它的外形看,颇似一个巨大的金锞子,听当地村民讲,近几年这座山在近午夜时半山腰经常有火光现出,就像是人拢起的大堆篝火。而且夏天从北极村向这里看,如果于半山腰出现浓雾,那第二天准保下雨;漠河发现的第一块金子,就是从这元宝山南沟中发现的。因此,许多北极村老人都认为,这元宝山有上好的风水。关于这座元宝山,还有许多扑朔迷离的传奇。
飞来松
在大兴安岭莽莽森林的树种中,大都是樟子松或落叶松,从理论上讲,红松是不适于在这苦寒之地生存的。但30多年前,在这里中发现了两株红松,引为奇谈。后于87年死去了一株。仅有一株存活下来,成为漠河一独特风景。
住宿提示
北极村里一大半的村民都开了家庭旅馆,房间干净、整洁、安静,村民淳朴、亲切。只要随处找一家有眼缘的,价格合理的,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入住。
美食提示
北极村并不大,但当地的美食可不少,特色美食光看卖相一定会让你谗言欲滴。如果没有忌口的,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哦!
不可错过:
油炸糕
油炸糕是漠河当地特色小吃之一。用糯米中间加豆馅,下油锅炸制而成。在漠河各小饭店、摊位的早点里,是当地必不可少的食品。特点是糯米粘而津道,豆香浓郁。通常1块钱两个或三个,口感酥软,味道香醇。
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调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腻、肉烂醇香、血肠明亮、鲜美细嫩。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四溢,鲜嫩爽口。
鹿茸枸杞飞龙汤
人工养殖飞龙,富含营养,滋补养颜,补肾壮阳,强身健体。
驾车提示
给汽车油箱灌满汽油,出发前查询漠河天气,如遇特别低温情况需备好防冻液。
带够现金,手机要充好电。
带一些干粮和矿泉水、水果等吃的。
带一些常用药,气候变化易导致感冒等常见病,带好药品预防。
带够衣服,漠河温度很低,秋季已经比较冷,可带棉毛衣物。
小心路上有动物出没,不会伤人就是挡着路当中不让你过,走靠近俄罗斯那边的那条路风景比较好,可以远眺境外的建筑村屋,沿线有很多小村子,住宿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