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考考点

2025-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角形中考考点(共9篇)

三角形中考考点 篇1

名著名称:《红楼梦》

文体:古典小说

作者概况: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自幼在“锦衣玉食”中长大,后因家族经历重大变故,经历了许多挫折,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主要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主题思想:充分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人物性格: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才情出类拔萃。薛宝钗:怡情大方,乐观宽厚、才华横溢。

精彩章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三角形中考考点 篇2

例1 (2013·佛山)如图1所示的网格中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若A, B,C,D,E,F都是格点,试说明△ABC∽△DEF.

【分析】利用图形与勾股定理可以推知图中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由此可以证得△ABC∽△DEF.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

(1) 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基本方法,相似的基本图形可分别记为“A”型和“X”型,在应用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这些基本图形;

(2) 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 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 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2 (2013·自贡)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 ).

A. 11 B. 10 C. 9 D. 8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题中有平行的条件,便可考虑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 长之比等于 相似比,求出△ABE的周长,便可得出△EFC的周长.

解:∵在中 ,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

∴∠BAF=∠DAF.

∵AB∥DF,AD∥BC,

∴∠BAF=∠F=∠DAF,∠BAE=∠DAF= ∠AEB,

∴AB=BE=6,AD=DF=9,

∴△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

∵AD=BC,AB=DC,

∴EC=FC=9-6=3.

在△ABG中,BG⊥AE,AB=6,

∴,∴AE=2AG=4,

∴△ABE的周长等于16.

又∵△CEF∽△BEA,相似比为1∶2,

∴△CEF的周长等于8,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此题难度较大.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

(1)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3 (2013·株洲)已知在△ABC中, ∠ABC=90°,AB=3,BC=4. 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 (如图3)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图4)于点P.

(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AQP∽△ABC;

(2)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1) 由两对角相等(∠APQ= ∠C,∠A=∠A),易证得△AQP∽△ABC.

(2) 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题图3所示. 由三角形相似关系(△AQP∽△ABC)计算AP的长;

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4所示. 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证明点B为线段AP的中点,从而可以求出AP.

解:(1) 证明:在△AQP与△ABC中,

∵∠AQP=∠ABC=90°,∠A=∠A(公共角),∴△AQP∽△ABC.

(2) 解:设AP=x.

∵在△ABC中,∠ABC=90°,AB=3,BC=4,

由(1)知△AQP∽△ABC,

①由图3知:PB=AB-AP=3-x.

又∵△PQB为等腰三角形,

②由图4知:PB=AP-AB=x-3.

又∵△PQB为等腰三角形,

∴BP=BQ,∠BQP=∠P.

∵∠BQP+∠AQB=90°,∠A+∠P=90°,

∴∠AQB=∠A. ∴BQ=AB,

∴AB=BP,AP=2×3=6.

综上所述,AP的长为5/3或6.

例4 (2013·泰安)如图9,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DC=∠ACB= 90°,E为AB的中点.

(1)求证:AC2=AB·AD;

(2)求证:CE∥AD;

(3)若AD=4,AB=6,求AC/AF的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1) 由AC平分∠DAB,∠ADC= ∠ACB=90°,可证得△ADC∽△ACB,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AC2= AB·AD;

(2) 由E为AB的中点,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CE=0.5AB=AE,继而可证得∠DAC= ∠ECA,得到CE∥AD;

(3) 易证得△AFD∽△CF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AC/AF的值.

解:(1) 证明:∵AC平分∠DAB,∴∠DAC= ∠CAB,∵∠ADC = ∠ACB =90° ,∴△ADC∽△ACB,∴AD∶AC=AC∶AB,∴AC2=AB·AD;

( 2 ) 证明 : ∵E为AB的中点 , ∴CE = 0.5AB =AE,∴∠EAC = ∠ECA,∵∠DAC = ∠CAB,∴∠DAC=∠ECA,∴CE∥AD;

(3) 解:∵CE∥AD,∴△AFD∽△CFE, ∴AD∶CE =AF∶CF,∵CE =0.5AB,∴CE =0.5×6=3,∵AD=4,∴AF/CF =4/3 ,∴AC/AF =7/4 .

三角形考点综述 篇3

本文将“三角形”一章中的主要考点与题型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进行期中复习.

1. 三角形的边

考试要求:(1)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第三边的取值范围;(2)能在复杂图形中正确数出三角形的个数.

例1在△ABC中,AB=3,BC=4,则边AC的长应满足().

A. AC=5 B. AC>1

C. AC<7 D. 1

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应选D.

2. 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

考试要求:(1)会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能在复杂图形中识别这三种线段.

例2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B=13 cm,BC=12 cm,AC=5 cm.

(1)求△ABC的面积.

(2)求CD的长.

解:(1)∵在Rt△ABC中,∠ACB=90°,BC= 12 cm,AC=5 cm,

∴S△ABC=1/2AC·BC =1/2 × 5 × 12=30(cm2).

(2)因为CD为AB边上的高,所以S△ABC=1/2AB·CD,即30=1/2× 13 × CD.

解得CD=(cm).

[注意:]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

(1)S=1/2ab(a、b为两直角边的长);

(2)S=1/2ch(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h为斜边上的高).

由此可知ab=ch,在a、b、c、h四个量中,已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出第四个.

例3在△ABC中,D为BC的中点,则△ABD与△ACD的面积的大小关系为().

A.S△ABD>S△ACD B.S△ABD

C.S△ABD=S△ACD D.无法确定

解:选C.

3.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考试要求: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例4如图2,在△ABC中,D是AC的延长线上一点,∠BCD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

解:因为∠BCD是△ABC的外角,所以

∠BCD=∠A+∠B

=36°+62°

=98°.

4.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考试要求: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多边形的边数,会利用正多边形进行镶嵌.

例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 B. 6C. 7 D. 8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由题意,得(n-2)×180°=3×360°-180°.

解得n=7.

故选C.

例6阅读材料:从多边形的边上或多边形内部的一点与多边形各顶点连线,可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三角形.图3给出了四边形的分割方法,分别将四边形分割成了2个、3个、4个小三角形.

请你按照图3所示的方法将图4中的六边形进行分割,并写出得到的小三角形的个数.试把这一结论推广至n边形的情形.

2014政治中考考点 篇4

一、法律常识部分: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律。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

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惩罚棗刑罚

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什么是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体现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1.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的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32.对青少年的成长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国家的特殊关注。

33.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4.未成年人要认真学法、用法,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5.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有违宪行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36.什么事犯罪――是指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7.我国法律的性质――体现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8.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人格尊严不受侵害,住宅及通信自由、秘密等受法律保护)

39.公民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人身权利。

40.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孝敬父母、依法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孝悌美德)。

41.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2.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43.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4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46.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8.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9.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0.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二、初三部分:

5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阶级,只要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

5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53.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首推四大发明

54.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5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6.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57.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其他两个方面(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相互地位、产品如何分配)。

58.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

59.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10月1日)

6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6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底)

6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63.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64.中国***80多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5.中国***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小康)

67.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9.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7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73.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7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7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7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77.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8.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80.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81.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82.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是国家经济建设成就,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

83.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4.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切实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5.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家庭、学校、社区等)。

86.我国正在大力曲径基础教育改革,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7.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88.解决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和不使用农药、化肥,保持生态平衡;要求工厂实行达标排放,并加强对“三废”的治理,要求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

89.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0.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91.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要立志成才。

92.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93.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4.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奋斗)

95.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不同,当代青少年要树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

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

96.当代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7.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98.当前要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一头等大事,一手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

9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是――人民当家做主。

中考历史考点知识 篇5

2、19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3、19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存在了69年)

5、《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6、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首领操纵,英国的劳合·乔治;法国的克里孟梭;美国的威尔逊。

7、《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其他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8、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处于会议的主导地位。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9、《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对华的进一步扩张。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分割世界的新体系,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这次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12、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且在上台后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还严密控制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实行恐怖统治非军事区。又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于是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14、日本在经济危机加深的过程中,以军部为核心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国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在对外侵略过程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逐渐勾结起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6、1938年,慕尼黑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二战爆发的标志)。

18、1940年6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将军戴高乐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军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轴心国集团,随即对德宣战。

24、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会议。

25、1944年6月,在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英、美盟军从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6、1945年,在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的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组建联合国等有关问题。

27、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战争结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会议签

2011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篇6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第二册)

主题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5、简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6、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题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7、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8、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9、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0、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主题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3、了解宋代社会生活

1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主题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6、简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17、列举清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8、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主题七:科学技术

19、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主题八:思想文化

2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了解《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第三册)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25、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主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2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8、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9、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0、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3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34、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5、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6、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37、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8、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9、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0、简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4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主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3、知道重庆谈判

44、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45、简述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情况

46、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主题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47、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重要人物及其成就;了解魏源、严复等的主要思想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册)

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48、了解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9、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50、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主题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5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54、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主题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5、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56、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7、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58、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9、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题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0、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61、简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6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主题六:科学、教育与文化

63、知道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64、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主题七:社会生活

6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模块四:世界古代史(第五册)

主题一:上古人类文明

66、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知道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主题二:中古亚欧文明

67、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主题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68、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第五、六册)

主题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69、知道《神曲》,简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70、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71、了解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主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72、简述发明珍妮机的史实、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73、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74、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主题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75、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76、简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主题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77、简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8、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79、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主题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80、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主题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8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83、知道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主题七: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84、了解伏尔泰等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85、简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六册)

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6、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及重要意义。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主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87、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88、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主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89、简述德国进攻波兰、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90、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91、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 主题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92、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93、知道欧洲联盟

94、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主题五: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95、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主题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考英语状语从句考点“大盘点” 篇7

一、考查原因状语从句

[考点聚焦]

◆原因状语从句可以由as, because, since, for等从属连词引导。但是这些从属连词不能与并列连词so同时用在一个句子中。

◆在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时, because语气最强, 其次是as和since。由why提出的问句要用because来回答。

[中考题例]More and more kids become unhappythey have too many activities to do. (2009年泰安

A.butB.orC.becauseD.so

[简析]前后两句为因果关系, 后一个句子表示原因, 故C项正确。

[中考题例]his leg was hurt, he walked slowly.

(2008年宁波

A.Because;so B.Because;/C.Although;butD.Although;/

[简析]because与so不能同时使用, 再由句意“因为他的腿受伤了, 所以他走得很慢”, 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B项。

二、考查时间状语从句

[考点聚焦]

◆时间状语从句主要由表示时间的一些连词如:when, before, after, until, while, as soon as等来引导。

◆如果主句是一般将来时、祈使句或者主句含有情态动词, 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中考题例]—Could you please tell Peter that I want to talk to him?

—Sure.I’ll let him do it as soon as heback. (2008年河北

A.comesB.cameC.have comeD.will come

[简析]该题中主句是一般将来时, 以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A项正确。

[中考题例]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your e-mail addressyou go?

(2008年云南

A.as soon asB.beforeC.afterD.until

[简析]本题考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连词的正确选用。as soon as意为“一……就……”, before意为“在……之前”, after意为“在……以后”, until意为“到……为止”。根据句意“请把你的电子邮件地址给我好吗?”可知这是“在离开之前”。B项正确。

三、考查条件状语从句

[考点聚焦]

◆条件状语从句由连词if或unless等从属连词引导。

◆如果主句用一般将来时, 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

[中考题例]I’m waiting for my friend., I’ll go shopping alone.

(2008年重庆

A.If she comesB.If she will come

C.If she doesn’t comeD.If she didn’t come

[简析]含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中, 若主句用了一般将来时, 则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 从而排除B、D两项;再根据“I’ll go shopping alone”可知A项不符合逻辑。

四、考查让步状语从句

[考点聚集]

◆让步状语从句常由though, although, even if等从属连词引导。

◆这些从属连词不能与并列连词but同时用在一个句子中。

[中考题例]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terrible accidentit happened so long ago. (2007年扬州

A.only ifB.even thoughC.only whenD.ever since

[简析]由句意“尽管那场可怕的事故发生这么长时间了, 但我决不会忘记”可知, 需用even though (尽管, 即使) 。

五、考查目的状语从句

[考点聚焦]

目的状语从句常由so that, in order that等从属连词引导, 从句中常含有can, could, may, might等情态动词。

[中考题例]—More and more people in Beijing are learning English

they can better serve the 2008 Olympic Games. (2008年上海)

—I’m sure they will.

A.because ofB.so thatC.even thoughD.as if

[简析]因从句是表示主句的目的, 所以用so that来引导目的状语从句。

六、考查比较状语从句

[考点聚焦]

◆than意为“比……”, than前使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如果从句中有与主句相同的部分, 在口语中常省略。

◆as...as...意思“跟……一样”, as后接形容词、副词的原级, 其否定形式是not as (so) ...as..., 意为“……不及……”。

[中考题例]Our village has changed a lot, and it becomesbefore.

(2009年桂林)

A.so beautiful asB.as beautifully as

C.more beautiful thanD.much more beautiful

[简析]由前句“我们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可知, “它比以前更美丽了”。所以C项正确。

七、考查结果状语从句

[考点聚焦]

◆结果状语从句常由so...that, such...that等从属连词引导。

◆使用so...that时, so后面接形容词或副词原级;使用such...that时, such后面接名词, 如果有形容词many, much, few, little修饰名词时, 则只能使用so...that...。

[中考题例]This exercise isdifficult. (2008年济南)

A.so;that few of us can doB.so;that few of us can do it

C.too;for anyone of us to doD.too;for anyone of us to do it

三角函数考点预测 篇8

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利用有关三角公式对三角函数式进行化简与求值,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也会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诱导公式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及二倍角公式的灵活应用.

说明:三角函数的化简是指综合利用三角公式,将较复杂的三角函数式进行化简.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要始终围绕“角”做文章.特殊角的相互转换,角的分解,角的合并等都在求值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在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时,要注意象限角对三角函数符号的影响,尤其是利用平方关系求三角函数值,在进行开方时要根据角的象限或范围判断符号.

说明:此类问题在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涉及向量问题,只需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把原问题转化为纯三角函数问题;

(2)对于涉及解三角形的问题,要分清条件和所求的结论,然后选择是用正弦定理,还是用余弦定理;

(3)对于求值的问题,要熟练地利用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将所给式子转化为只含有一个角的形式,通过三角变换使其变为y=Asin(ωx+φ)的形式,然后求解即可,解题时不要忽视三角形内角的限制条件.

七、实际应用性问题

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在高考中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利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由于在新课标高考中,实际应用性解答题通常被概率与统计“占位”,故三角函数有关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往往以小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预测题7. 1(改编自课本练习题) 在滨河公园中有半径为8m的一个大风车,12分钟旋转一周,刚开始旋转时它的翼片的一个端点P位于离地面2m的最低点A处(如图所示),则20分钟后风车翼片的一个端点P离地面距离为________.

点拨:建立直角坐标系,将风车翼片的端点P的位置用h(t)来刻画,进而求当t=20时的函数值.

解析:以最低A点处的切线为x轴,最低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则风车翼片的端点所在位置P可由函数x(t)、y(t)来刻画,且h(t)=y(t)+2,故只需考虑y(t)的表达式.

说明:(1)三角函数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知函数模型,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解决问题,其关键是准确理解自变量的意义及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三角函数模型,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其关键是建模.

(2)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下列四步:①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②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③将所求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④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结果进行取舍,得出正确答案.

中考物理电学考点分析 篇9

电学知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导体和绝缘体。

2. 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路的组成;电路图。

3. 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的六个基本物理量;电流表可以测量导体中的电流,电压表可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而导体的电阻和电功率可以通过测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并经过计算间接测得;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可以制成能够改变电阻大小的变阻器,它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4. 欧姆定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

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是电学部分的重点。

在电学部分的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是三个重要器材;要学会正确选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正确选用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学会按照实验要求连接电路,能识别并说明实验中的错误,并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操作。

二、考点分析

(一)填空题

填空题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填空题考查的大多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试题类型包括下面几种:

1. 直接复述型

这类题目是填空的起点题,电学主要考查:基本电压值、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区分常见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例1: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V,家用电器之间是 的(选填“并联”或“串联”),家庭消耗的电能是用 表来测量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电压知识: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 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 V;照明电路中用电器间的连接是并联连接,用电器与电键是串联连接;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的仪表。此题又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答案:220;并联;电能。

2. 计算型

其特点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定量计算,逐步论证才能确定所填内容。准确、熟练、灵活地运用物理公式、概念和规律,是求解此类题目的必要条件。

电学主要考查:I=、 I=、 W=QU、W=Pt等,

此类题越来越多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2: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6C,电流做功36 J,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V。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5 A时,它的电阻为 Ω。

解析:主要考查I=、 I=、 W=QU的计算;并要求同学们掌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答案:0.6;6;12。

(二)作图题

电学作图题是中考作图题中难度最高的,它的题目类型有电路实物的连接和电表种类的判断。

例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解析:电学作图题较复杂,没有一般步骤可遵守。但首先必须搞清楚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连接方式,电流表应串联接入电路中。若把电流表移走,那么和电流表串联的元件会变成断路,或整条电路不通;电压表是在电路连接完成后将其并联在待测电路或元件的两端,所以电压表是否连接,对整个电路无影响;滑动变阻器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且滑片移动方向的不同或连接点的不同,对整个电路都有影响,所以是最复杂,也是最值得引起注意的元件。

本题滑动变阻器的C处已分别连接电灯和滑动变阻器,表明一定是并联电路,电流表应测干路电流。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表明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大,即应连接B接线柱,故应补上BE导线。

(三)计算题

每年的计算题中必有电学计算题,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类。串联电路的计算大多是含有滑动变阻器的计算,并联电路主要是要分清电流表示数的含义。电学的计算题必然带有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例4: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不变,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 Ω 2A”字样。闭合电键后,电流表A示数为0.2 A,电压表V的示数为2V。求:(1)电阻R1的阻值;(2)电流表A的最小示数;(3)电阻R1消耗的最小功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的计算。根据电路可知,电压表V测R2两端的电压。

(1)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得:U1=U-U2=6 V-2 V=

4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20 Ω。

(2)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R2阻值最大,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2===0.15 A。

上一篇:中学物理课件:《焦耳定律》下一篇: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