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2025-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精选10篇)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1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习惯较差,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初中英语的学习效果。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对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用心探索。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贯彻课堂教学交际化原则

⑴五分钟会话。每节课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会话内容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在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⑶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学习一个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到讲台表演。如学到“What do you look like ?”这课时,我会把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很好的素材,让学生描述周围同学的外貌,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学会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狠抓基础,注意密度

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密度,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45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

三、温故知新

克服遗忘,运用”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的记忆方法,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容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

四、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进行归纳分析,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同时要设置课堂检测,让学生当堂巩固。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2

1 整体语言教学及其理论依据

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当时学者们对中小学生学习母语时在自然环境中如何习得其语言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在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中开展了整体语言教学。后来,学者们逐渐将这种教学理念推广到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

整体语言(whole language)从字面上看是指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即在学习和教授过程中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它强调的是一种教学哲理(education philosophy)(戴炜华)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技巧,是一套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1992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Goodman,K.在“I Didn’t Found Whole Language”一文中写道:Whole language is producing a holistic reading and writing curriculum which uses real,authentic literature and real books.It puts learners in control of what they read and write about.But it also produces new roles for teachers and learners and a new view of how learning and teaching are related.Whole langue re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urriculum integrated around problem solving in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with pupils generating their own questions and answering them collaboratively.Whole language revalues the classroom as a democratic learning community where teachers and pupils learn together and learn to live peacefully together.(Goodman,1992:196)。

根据Goodman的观点,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强调:1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因此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体。2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环境及以培养。3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因为语言是学生在通过语言和关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这一切均在真实语言事件和读写能力事件的语境中同时发生的。

2 实施整体语言教学原则的意义

整体语言教学所提倡的重内容、重整体、重综合技能的教学思想对外语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所提倡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同时培养的原则也符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思路。此外,整体语言指导下的教学模式须围绕主题单元实施教学活动,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一个主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反复出现,这样,学生便会有多次机会把以往的知识和个人的经验及体会与正在学习的各项任务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的运用当中学会语言的终极教学和学习目的。

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必修课。以杨立民主编的《Contemporary English综合英语》为例,本教材(1-4册)中每个单元均按一个主题单元模式设计,如,课文A、课文B虽然内容不同但所反映的主题却是一样的,另外,课后所有练习也与每课主题相关,尤其是最后一项任务即写作练习,其主题既与课文主题相关同时又于学生的情感、个人经历相吻合,而且其它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教学及学习任务也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因此,选用本教材便为实践整体教学原则提供了前提条件。就教学模式而言,整体教学原则指导下的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可以是灵活多变的,如:听-说-读-写;听-说-写-说;说-读-说-写等,无论哪种模式,其宗旨均在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 实施整体语言教学原则的过程

现以本教材第二册第十课为例探讨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性应用。在具体的实施中,本单元分为四部分,每个部分采用不同的模式,它们是: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和拓展活动(expanding activities)。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在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中,本单元主要依据以下模式:听-说-听-说-读-写。这一环节旨在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是与课文主题相关话题的预热倒入环节。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阶段活动内容的设计尽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或个人兴趣点为出发,以贴近课文主题内容为根本。

《综合英语》2第十课主要讲述两姐妹不同的人生观和其一生不同的经历。具体操作如下:

听——首先让学生听或看与主题相关的新闻事件/人物或录像,如拾荒老人资助贫困生的事迹;“背包客”边打工边旅行的故事等,以此引导学生对即将展开的话题进行“头脑风暴”活动,根据内容笔者会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

What do you cherish most in your life?

Do you agree that poverty makes a man mean?

What’s your life ambition?

Is happiness greatly in relation to a big sum of money?等。

说——思考和努力组织语言回答这些问题则促使学生积极联想并且开始主动参与对个人理想、人生观、幸福观、金钱观等主题的讨论。

听——“头脑风暴”活动之后,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及背景借以拓展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如: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吉普赛人等。

说——在阅读正文之前就课文题目“the Richer,the Poorer”,笔者运用导入式提问学生,如: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of the text?

How is a richer person poorer?

In what way is a rich person poorer?

Who is richer and who is poorer in the text?等。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心理期待,渴望得到合适的答案。这种设疑、预测式的提问使他们对即将阅读的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

读——在充分调度学生积极性后,播放课文录音,并要求他们同时跟读课文,这样既熟悉了文章大意又纠正了自己的发音。

写——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写出生词的英文解释,本课中的生词大约有十个左右;二是就这一环节所讨论的主题写一段约60至80字的段落,旨在促使学生运用所获信息,训练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如: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at“It is not how much we have,but how much we enjoy that makes happiness”?Answer the ques-tion within 60-80 words.等。

通过读前活动,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确立了阅读目标。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听、说、读、写同步发展。在读中活动即学习整篇课文的重要活动中,对其教学模式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原则,其目的旨在通过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对文本进行细致阅读,并以此为手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阶段教学模式设定为:听-说-听-说-写-读-写,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分段朗读,每段读完之后教师针对所读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及时回答,有的段落在朗读之前先提出问题,使学生有所预期地朗读并思考,针对课文语篇所涉及的问题,笔者多采用了展示性问题(提问者已知的问题),如:

What made young Lottie desire money so much?

What was young Lottie’s life dream?

What might be young Bess’s life ambition?

Why were Bess and her husband like gypsies?

What was their marriage life probably like?

What does“the end”in paragraph33 imply?

Is it possible for Lottie to transform into a lady who is over sixty to lead a life similar to her sister?Explain why.等。

这种一问一答的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积极参与思考,更重要的是这

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不难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则自然而然地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并通过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来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这样,他们基本上能够以准确或恰当的方式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一课堂活动不仅促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更深的了解,更为他们提供了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引导他们更有意义地运用新学语言形式进行交际。通过对课文的问答活动,学生得到了交际实践和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达到了训练他们的听说能力的目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为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好了铺垫。

接下来教师通过引导、分析、推理、归纳、讲解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文章、写作特点及技、巧修辞手段等。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一听-说为主。在组织学生就这些内容展开分析、讨论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这些思维活动,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的阅读技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同时对本文采用的点对点式的对比对照(point-to-point comparison and contrast)写作手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当然在掌握语篇的基础上,对语言形式的操练也是本阶段的重点项目之一,包括重点词汇、结构复杂的句子、语法难点等。具体教学活动中模式是:听-说-写-读-写,内容包括分析讲解、英汉翻译、情景造句、学生自由造句(要求先写出完整句子)等多种教与学的活动。采用这种在语境中学习具体的语言形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而且对所学的语言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也会对此掌握得更加牢固。

为了践行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在读中活动中除听、说还强调了读、写技能的训练。如在分析Lottie与Bess不同人生观及生活方式时,笔者要求学生运用point-to-point comparison and contrast技巧再读文章细节,并用相关词汇与句型描述姐妹俩的不同。笔者在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如从课文中找出姐妹俩人生各个时期的不同点,再针对每个时期两人不同的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谋生手段、生活状况、个人阅历及其精神和物质财富等方面进行对比,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句型和关联词语的方法等。总之,所有的读中活动不仅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而且始终贯穿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本单元的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以写-说-听-说为主,读为辅的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及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所有练习。这些学习任务大多要求学生利用词典等工具以及通过整理课堂笔记等方式完成本单元包括构词练习以及重点词汇造句、语法、句型、写作等方面的各项书面学习任务。同时,对课文主题、写作方式、修辞技巧等加以总结并要求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首先准备了一些参考性问题(即提问者不知道具体答案的问题)为讨论话题,旨在使课堂上有更多更自由的交流,如:

For what purpose does the author shed a lot of ink describ-ing how Lottie beautified everything including herself for the wel-coming of Bess’s return?

What do you think were Lottie’s regrets in old age?

Which lifestyle do you prefer,Lottie’s or Bess’s and why?等。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为了组织好语言更好地展开讨论,学生会再读课文相关段落,从而促使他们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因此,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

4)拓展活动(extending activities)

本单元的拓展活动依然以整体语言教学原则为指导,同时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中的学习任务有学生相互协作完成和独立完成两部分内容。根据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话题,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期间他们交流各种意见,之后,学生则针对这些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如:

Do you agree that happiness is somewhere between too muchand too little?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A light purse makes a heavy heart.等。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篇章结构、了解写作技巧以及学习重点词汇等输入活动和口头表达、写作训练等输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学生对综合英语的学习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4 教学体会

在整体语言教学原则指导下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分别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我校采用的综合英语教材即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1-4册)每册共15个单元,均按不同的主题设计,每个单元约两周左右完成,教师按照主题设计整个活动。这种主题单元教学模式为实施整体语言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所有内容;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仔细挑选所用学习教材;认真设计所有教与学的活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还要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及他们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其次,在实施整体教学原则的过程中教师须充当多种角色,即教学任务的实施者、课堂活动的总设计师、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帮助者等。这些要求使得教师不仅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更要具备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和爱心。

另外,整体语言教学原则的实施对教与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压力。学生的角色现在是教学与学习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因此,他们不仅要改变传统的以听为主的课堂学习习惯,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须树立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学习观念和自我终身学习的理念。

总之,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研究及实践活动表明整体语言原则指导下的综合英语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重内容、重整体、重综合技能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连贯地参与所有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并尽可能使他们在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实践语言知识。此外,所有精心设计的活动则促使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与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紧密相结合。这种方式为他们能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从而为其目的语的习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整体语言教学原则提倡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体,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环境来培养,而且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因为语言是学生在通过语言和关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这种教学思想对外语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符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思路。该文拟从作者如何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从整体语言教学为原则指导本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入手,阐述整体语言教学理念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和实践经验,探讨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对训练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研究及实践活动表明整体语言原则指导下的综合英语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重内容、重整体、重综合技能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且这种方式为学生能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从而为其目的语的习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整体语言,综合技能,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Goodman K.What’s Whole Language in Whole Language[M].Portsmouth,1986.

[2]Goodman K.I Didn’t Found Whole Language[J].The Read ing Teacher,1992.

[3]戴炜华.关于整体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1).

[4]杜文静.“提问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6(1).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3

一、重“用”原则——“记”只为“用”

学习英语是为了运用。而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往往过于注重记,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学习词汇脱离语境,而在运用时(如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时)则会拼凑词汇,从而导致大量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另一方面,机械的死记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即使当时记住了,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

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不应忘记让学生了解识记词汇的最终目的是“用”—— 一方面做到在“用”中去学,另一方面做到学后及时去“用”,也即: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学习词汇,学之后则应想方设法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

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所学的阅读材料和用英语写日记。这两种办法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寻找他们想用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如能长期坚持,则能提高他们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可多注重搜集相关词汇的阅读文章和听力材料,在“读”和“听”中学词汇、用词汇;多做相关词汇的英译汉、汉译英练习和造句练习;组织学生围绕所学相关词汇进行daily report、演讲、讨论或辩论赛等;还可利用所学的词汇发挥想象编故事。

遵循重“用”原则,深明“记”只为“用”,才是明白了学英语的真谛,才能让教师教英语和学生学英语不走弯路。

二、重“生”原则——爱我所爱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其认知水平及经验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关注其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联系学生生活,对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词汇可以有所侧重,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删。

首先,教育学认为,兴趣是可以迁移的。当下的高中学生对流行歌星影星、Disney动画片或电脑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将这些作为课前的导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迁移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其次,新课程标准强调应注重教育的亲历性。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通过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活动、操作、观察、参观、感悟、反思等来学习和运用词汇,让词汇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让学生做“每周之星”,即利用课前1—2分钟,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意义的照片,或讲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或经历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分享各自的兴趣、经验的同时,学习和运用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而且更适合于学生平时的运用。

遵循重“生”原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重要体现;只有遵循重“生”原则,让学生“爱我所爱”,才能更好地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重“学”原则——授之以渔

“学生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怎样学会,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也即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不是一股脑儿灌输给他们。

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词汇时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

其次要求教师让学生掌握音标,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词典,学习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词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拼写规则学习和识记单词。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构词法,这样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增大词汇量。此外学生还应掌握一些识记词汇的技巧。比如掌握“词伙关系”,在背单词的时候,不要孤立地背一个词,而是要把它放在句子中,看它与其他词之间的“伙伴关系”。在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形容词和名词相搭配,哪些动词和副词相搭配,哪些动词和介词相搭配。

再次,要让学生明白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教学上,而要靠自学。“We live in and by lan?鄄guage.”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英语的学习天地就有多宽广。一方面,应尽可能寻找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汇的“英语世界”,比如同遇到的老外或会英语的人交流,从英语电影、广播、刊物上,电脑和网络上学习和运用英语;另一方面,学生还可自己创造虚拟的“英语世界”。如让学生常问问自己:这层意思或这个事物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在这种场合或情景下,“老外”会说些什么话?有了这种意识,学生的词汇学习就能“立竿见影”。

四、重“精”原则——“大”中有“精”

有这样两个数据: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字,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的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另一个数据,美国之音有一个特别英语节目,叫做“Voice of Americ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这个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基本上仅用1500个基本词汇来表达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而且非常准确、及时。

新课程标准增大了对高中生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使用32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掌握4500—5000个词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既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但又应有所侧重,做到“大”中有“精”,即遵循重“精”原则。

事实上,课本中有些词汇需要在书面表达中运用,有的需要在阅读理解中识别,而有的是需要在完形填空中进行近义词辨别的。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删新课标中的词汇,还可针对不同词汇,要求学生作不同程度的掌握。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三“会”上,也都有“精”和“泛”之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遵循重“精”原则,做到“大”中有“精”,也即做好了词汇教学的精泛工作。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4

导读:商务英语其实在中国已经有一段历史,但是它的完善以及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被大家知道都是近几年的事情,那么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都有哪些原则是必须要去遵循的呢?

商务英语的学习者主要是想要能够用英语去从事商务活动的人。这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考试,大家对它的了解自然也就不会十分全面。那么对于从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老师来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根据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课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真实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并要妥善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矛盾与困难。

商务英语口语不同于一般的英语口语教学,其本身作为ESP 语言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在其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商务英语口语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在不忽视语言局部准确性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语用能力、交际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等语内、语外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进行精心策划和设计。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 篇5

摘 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联系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早日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以促进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原则 方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是中华先人留给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首先便应搞好文言文教学。而高中阶段正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并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艰深晦涩的文言文又的确比现代散文、诗歌要难教。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钱梦龙先生曾经讲过,文言文也属于我们的母语,而不是外国语,如果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每走一步都得由老师扶着拽着,教母语就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其语法、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与古代汉语有血缘关系。很多古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里。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古汉语虽然有一定障碍,但决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从零开始。

既然古今汉语有这样紧密的联系,学生阅读古文又有这样的基础,因此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注解自行阅读,是能大体读懂的。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像教现代文那样,在可放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不可越俎代庖,搞“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那一套。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学习的`词语、句式数量不小,学好它,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更不是易事。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教师首先应熟悉文言文词句教学的主要目标(常用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清这些词句在各册、各课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课的词句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有计划地逐课引导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句,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捕捉、积累新的意义和用法。这样一天天、一课课日积月累,掌握的数量就多了。

切忌见词就讲、见句就教,把词句教学等同于翻译,那是目标不明、缺少计划、没有重点的做法。每课一个小目标,每册一个中目标,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们就能轻松实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

三、联系的原则

首先是要联系语言环境。学习词语,固然要借助字典词典,但有许多词语是多义的,是特定的语言环境规定了它的意义和用法,所以只有联系语言环境,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只有结合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有时不仅要联系所在句子,而且要联系上下句或上下段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逍遥游》末段一句“其自视也,亦如是也”中的“是”,只有联系上下段,我们才能明白,作者是把本段所写的四种人比作了上一段中自命不凡的斥,所以这个“是”是代词,代指斥。

凡是会读文章的人都知道,阅读大体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理解文言词句也不例外。联系语言环境反复玩味,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深入。

其次要联系现代汉语。把词语的古今意义、句子的古今形式加以比较,才能了解古今汉语词句的差异,感知汉语的演变。在比较区别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准确牢固地理解新学的文言词句,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第三,要联系造字法来理解词语。这样做,会为词句教学增添许多趣味,还能增加理解记忆的成分,让学生既学得有趣,又理解得透彻。如学习“造”时,告诉学生,它是形声字,形旁是“辶” , 意义与“走”有关,因此“造访”的“造”不能讲作“制造”;又如“夺”字,是会意字,篆体的写法上面部分表示两只想展翅高飞的鸟,下面部分是一只手,想抓住它们,不让它们飞走,强迫改变它们的意愿,所以它在“舅夺母志”一句中能讲作“强迫改变”的意思。如此等等。结合着造字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有人说,学习要学规律方面的知识,造字法与字词的意义有密切联系,也算一条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举一反三,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四,还要联系旧知。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以便于掌握,又能启发学生运用其才智,自求理解。

联系的原则,应该是学习古汉语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要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散乱的文言词句,也不能过多地甚至脱离文意地大讲特讲语法知识。前者是词句收藏家的做法,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语言材料,而不能欣赏到用这些材料建筑起来的艺术品――文章之美,是“买椟还珠”的做法,会失掉阅读能力之“珠”;后者是语法学家的做法,是脱离《大纲》的要求的。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适当介绍语法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其表达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学习《师说》首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者……也”是判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只见“言”(文言词句)而不见“文”的做法。应该联系全文指出,这篇文章论说从师的道理,首先就应该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开篇这句话,作者就用判断句极其简练地提出了对教师职能的看法,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铺垫。作了这一番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服务于对文意的理解。这样的词句教学才是实用的,有价值的。

五、激励性原则

不愿登山的人,攀登时必定腿软;不想夺冠的人,竞技状态必定不佳。没有求知欲,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怎么能搞好学习呢?因此,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

谈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原则 篇6

谈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原则

李佳骏(合川小沔中学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而作为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哪些原则哪?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教学方法得到转变,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这些原则:主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与部分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实际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7

一、注重素材积累性, 丰富写作内容

英语写作需要一定的语言素材。语言素材是书面表达的血肉。注意语言素材的积累, 就是要在准确领会课程学习内容要求基础上, 注意优化学习内容, 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素材。素材的积累也是学生不断丰富和提升技能的需要。

在写作教学中, 可围绕课程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语言学习认知情况进行综合积累, 以强化写作思维。首先, 要求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养成自觉主动搜集积累语言文化知识的习惯。其次, 鼓励学生能够运用记笔记的形式来搜集相关语言知识内容, 便于为写作做准备。再次,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英语语言表达思维来梳理写作思维, 以更好表达写作的要求。这样的素材积累, 能够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

通过这样的语言知识素材积累, 能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习思维更为开阔。例如, 在一篇题目为“How to keep healthy?”书面表达中, 教师不妨建议学生根据《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六Unit 1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中的一些知识积累来要求学生进行搜集整理相应的写作素材。可要求学生从Why do we like laughter?和What do we should do when we are illness?等等, 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思维。同时, 通过这样的语言知识积累更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注重语句优化性, 提高语篇效果

在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素材基础上, 更应该注意语句的优化, 即按照一定的语言表达要求来优化组合语句, 形成具有一定整体联系性的语句。通过语句的优化, 能够更好树立全篇谋篇布局意识,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语句优化过程中, 可结合书面表达要求来优化统筹安排, 按照写作提纲的要求来组合语句。首先, 注重文章思维的学习理解,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能够知晓文章的写作思维。其次, 注意运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语句, 尤其是一些经典名言警句, 以增加书面表达的含量。再次, 建议学生能够模仿已有的书面表达美文, 仔细揣摩其中的精美表达语句, 从中归纳出表达的规律, 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优化运用能力。

这样的语句组织优化, 能够使得学生的整体理解感悟得到明显的增强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在一篇“An interesting thing”书面表达中, 不妨建议学生在回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基础上, 能够按照故事的表达情节规律来进行整体统筹安排。首先, 要求学生能够列出文章的表达结构提纲, 以形成整体认知感悟思维。其次, 建议学生能够围绕写作提纲来列出相应的重点语句, 特别是一些表达形式多样化的语句, 以便优化运用。再次, 建议学生能够模仿像A few seconds later…一些表达形式来更好体现文章表现内容。这样的优化性, 更是学生在书面表达过程中能够有效强化认知运用思维。

三、注重表达技巧性, 深化写作亮点

写作技巧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书面表达过程中灵活多样运用语言表达, 增强表达的效果。在写作教学中, 注重书面表达技巧训练,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将英语知识的感性学习内化生成理性思维和运用过程, 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写作经验, 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在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过程中, 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特点以及表达需要来进行综合训练。首先, 培养学生语句灵活运用技巧。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 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主从复合句、对比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其次, 注意语句表达的多变性, 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 不要一味以主、谓、宾、状的次序。可以把状语至于句首, 或用分词等, 让阅卷老师感受你的语言表达才华。再次,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技巧, 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相似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写作要求, 以免陷入定向思维境地, 使得文章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总而言之, 上述“三性”原则的运用能够在有效激活学生书面表达主动性的基础上, 更为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水平奠定了基础。三性原则的运用更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和综合表达运用生成的重要体现, 更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摘要:语言素材的优化组合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写作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积累性、优化性和技巧性原则来阐述对写作教学的重要影响及其意义。“三性”原则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 形成地道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表达运用习惯, 提高英语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积累,优化,技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张云英.浅谈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7) .

[3]张发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有效对策[J].群文天地, 2011 (23) .

浅谈高中英语整体性教学原则 篇8

在英语教学中检测“阅读理解能力”是指检测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意理解的速度和准确 性。如何在高中课文教学中培养这种阅读能力,一直是高中教师研究探索的问题。我们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 纲针对课文教学有明确规定:“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也 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掌握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课文。”广大教师遵照这一要求, 对整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往往在整体教学后,把分 段教学变成了逐句讲解、翻译的模式,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点几乎占用了整个课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 而没有把整体教学的原则贯彻到分段教学中去。本文着重从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角度,就高中课文教学的 整体与分段教法略陈管见。

一、实施课文整体与分段教学的过程

课文教学主要应把握这样一条主线,即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地理解课文,使学生一开 始接触课文内容就步步深化地去思考问题,直到对课文全面理解。主要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整体泛读课文。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整体内容上。在学完 单词后,要求学生预习(泛读)课文,同时配合有关课文的理解题。泛读并非是一种自流的课外阅读,而是一 种在教师指导下,快速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速度的教学。学生在默读中碰到不理解的单词,不要停下查字典,可 跳过去或根据语境悟出它的含义。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阅读(如果不讲速度,就不易培养根据语境悟意的能力 ),只要把握住课文的要点即可。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反馈给老师,使语言操 练时有针对性。

第二阶段:分段教学。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课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完整信息和基本内容,对课文形 成一个整体概念,但还没有对课文达到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化理解程度。因此在此基础上应进行分段教学,对其 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探索。不过分段教学也要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在分段讲授课文时可分两条线进行:1.Th e main thread of the text(课文内容的主线).2.Useful language(语言知识点).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 理解课文,保持课文信息的完整性。本文以第一条线为主,以My Teacher一文(高三课本第十课)前两个自然 段为例加先提出有关前两段的问题,由教师简述内容,根据所述内容回答问题(问题略)。

第三阶段:整体深化。即掌握巩固整篇课文,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分段教学完成后,学生已进一步理 解和掌握了课文的意思和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在巩固课文阶段,从对课文整体综合思考的角度,设计 一些深化理解的思考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要求学生经过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来 ,这样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整体阅读、分段教学、整体深化教学法的优点

1.培养了听说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原则。此方法虽然是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其指导思想,但 是整个过程是以设疑、释疑、进行理解问答为表现形式的,因此决不是抓了“阅读”而弃听说于不顾。相反, 它提供了丰富、充实的交际情景,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英语听、用英语想、用英语说,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 、教材、学生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从而培养了听说能力。

2.体现了整体教学的原则。由于分两条线进行课文讲授,既保证了课文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又不因语言知 识点的讲授而把整篇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信息的完整性。

3.培养了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文章的题材、体裁不同,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其理解的 难易程度也就相应不同。在授课中,应根据材料适时地指导学生怎样抓住句中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怎样根据 故事情节发展或以事件为中心利用标题悟出全文主旨;怎样根据每段中的主题句(往往是段落中的首句或尾句 ),来确定论说文的段落大意以及根据每段大意去概括全文主题等。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 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4.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对课文问题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练习量大,学生都能找到适 合自己水平的题目,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当学生一时无法作答时,教师可做示范,启发学生思 路,学生会感到原先似乎很难表达的意思其实并不难表达,因而提高了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与技巧的本领,积极 参与的兴趣更高了。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9

大学英语教学加强听说训练的模式和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参与式英语教学恰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学习态度变得积极,逐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作 者:乃学珍 作者单位:甘肃联合大学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平原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5(3)分类号:H319.3关键词:大学英语 参与式 听说

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原则 篇10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落实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教学目标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始终提倡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认知,而应该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情绪体验,感受过程,掌握方法,促进科学价值观的自然形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内容要全面。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他人、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维度,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课程标准把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目标也应分为三个维度,而且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课堂教学应当同时兼顾的一个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受到足够重视,反映能力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性目标,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置则是实施上述两类目标的基础。

二、系统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从学科角度讲也是一个系统,在设计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上把握目标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高中物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的目标,并结合学科的特点,使之系统化。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单元系统中考虑,实施有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虽然要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一个系统,不能截然分开,要将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有机的整合。

控制论认为,过程受目标所控制,条件与过程相联系。教学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按一定步骤进行的活动,可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实现和检测的过程。

三、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任何课堂教学目标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能够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使教学目标便于操作,又具有实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目标具体、可行,才具有可操作性。一个好的目标体系,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测验方式和评价标准。

四、具体性原则

所谓具体,就是要求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共同基础以及兴趣、习惯等,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同时还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对各学习目标水平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要在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学习水平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在分析具体内容标准中的目标水平时,一般可以通过描述“标准”的动词来判断其学习水平要求,如“概述、阐述、说明”等对应于理解水平,“描述、说出、识别”等对应于了解水平。

明确性、具体性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终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结果,因此编写教学目标要考虑目标描述的行为化。例如,学生实验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要求等。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进行教学目标描述,是物理教学目标的特点之一。目标叙述得越明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就越准确,对目标实现状况的检验就越可靠。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用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代替教学目标,而应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五、层次性原则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可能包括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但是确定教学目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弄清哪些目标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如行为目标可以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落实也容易做到。但是,体验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要求,就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能立竿见影的,因此,体验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学习行为目标的补充,要慎用。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六、科学性原则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明确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基础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区”,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如果仅从教师自身出发,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失落,人为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教学的低效率。其次,教学目标不仅要适应时代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而且要从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调高目标,以适应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使他们学有所获,也体验到成功感。再次,教学目标要针对我国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有意识地改变实际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现象,比如改变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验、重记忆轻思维、重知识轻素质、重解题轻发展等不良倾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针对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薄弱环节,遵循物理教学大纲或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了适应性和针对性要求,就达到了科学性原则。

案例遵循以上原则,以“自由落体运动”(高一物理)一课为例,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围绕自由落体运动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个维度进行整合,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具有饱满的热情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从所给的实验现象或实例中抽象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性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模型,能从所给的几种具体的实际运动中识别出自由落体运动。

(2)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能说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说明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9.8m/s2,方向竖直向下;知道地球上不同的位置重力加速度不同,同一地方的不同物体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能熟练地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关系公式;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解答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问题。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误区下一篇:解放思想演讲比赛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