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精选9篇)
1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1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无线网络、GPS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来获取地理信息,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模式,并实现了城市监督和管理这两项职能的合理分工,采用的管理方法包括城市事件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等。
1.2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组成
关键词:数据采集,智能数据处理系统,设计思路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概述
1.1数据采集系统。简单来说, 所谓的数据采集系统, 其实指的就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系统, 来对数据进行多路检测之后对其进行分析与存储, 经过分析计算后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通过显示、记录等一系列过程供企业所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被概括为数据输入通道、存储与管理、处理、输出及数据显示这几部分。
从本质上来说, 数据采集系统本身最根本的任务, 就是把其在传感器当中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号进行合理的转换, 并使之转变成数字信号之后, 再运用计算机来对其进行相应的计算与分析, 将得到的数据显示, 进而实现对生产生活中某些物理量的监测。
1.2数据处理系统。我们所说的数据处理系统, 指的就是通过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设备与技术, 来对数据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过程。从本质上来说, 数据处理最根本的目的, 就是要把具有较高价值的数据从大量数据当中提取出来, 这个过程可以由人工进行, 也可以依赖于自动化装置进行。
在各类事业机构与企业单位中, 数据处理系统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地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库存管理与财会管理以及销售分析等,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数据处理慢慢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行业。通过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整理, 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转换, 使之转变成具有更高价值的信息, 将会促进整个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理念和功能
2.1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从内部组成上来看, 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当中, 主要包含了数据的采集与实时处理模块, 前端信号调理模块等。在这当中, 前端信号处理主要是用于进行信号变化幅度的测试, 并对模拟信号进行调整, 最终将其调理到采集卡的量程范围以内。而采集电路所负责的, 则主要是对输入信号的缓存与采集, 通过运用系统总线, 来把其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直接读入到计算机的内存当中去, 然后再通过运用相关的软件对其进行后期的处理工作。此外, 在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 主控计算机所负责的主要是协调与监控。
2.2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就针对于本系统而言, 软件的设计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软件设计, 能够有效的对测试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存储, 并在此基础上, 来实现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之间的实时处理与双向传输。此外, 软件设计能够对设备状态的特征进行提取与自动识别, 并且, 其所采用的通常是模块化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 来是现在整个的信息与数据采集过程中, 多任务多窗口与人工控制地人机交互界面。
2.3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功能。就针对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而言, 其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就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多通道数据采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信号调理模块的适用性与软硬件的高效性, 能够从根本上来满足其自身的实际测试需要。 (2) 信号实时监测处理。当我们在进行信号的变换处理时, 该系统能够具备实时显示与高速分析的功能性。 (3) 测试信号的跟踪分析。从本质上行来讲, 该系统能够对信号进行采集之前的预先分析与连续跟踪监测。 (4) 测试数据的再现。在数据的采集完成之后, 系统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重现与分析处理功能。 (5) 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在该系统中, 通过软硬件之间的高效配合, 不仅能够让数据传输更加的高校与稳定, 同时也能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储存。
三、基于WEB的数据发布与显示
基于 WEB 的数据发布与显示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几率, 该系统通常采用 WEB 浏览表示层、WEB 服务功能层和数据库服务数据层[1], 其不仅能够及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发布出去, 同时也能使用显示屏, 来对其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更新与维护。基于 WEB 的数据发布与显示能够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并掌握机器的运行状态, 及早地检测到机组的异常运行状况, 合理降低操作失误, 来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准确而又真实的数据资料。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各类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数据的采集处理系统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 不断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从而为企业的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热网监控系统;监测;集中供热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82-01
一、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结构
建立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就是为了有效的将城市供热量与用户用热量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以防止供热的局部浪费以及一些用户用热无法满足等问题。利用最少的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分为三层,即为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与信息交换中心、连接交换中心与热力站的数据通信网络、热力站。整个城市分布着若干个热力站,在每个热力站内建立监控器,监控热力站内设备的运行及对于用户的供热量,并反映各个用户的用热需求。每个热力站内的监控器通过连接交换中心与热力站的数据通信网络,将信息汇总到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与交换中心。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与信息交换中心将所有的热力站的信息汇总于此,并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相应的地方进行检查,维修,它还监控者全市的管道供暖运行情况。
二、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
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将分布于城市各个地方的热力站有效的综合在一起进行管理,这样可以确保供热系统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以往热力站都是各个独立的,不利于城市供热的集中管理,出现事故也不利于快速的维修。热力站内也都是人工进行监控,一些事故隐患难为发现,容易造成设备的损毁,形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数据进行采集也是人工进行的,在相应的人员对本热力站的数据进行了采集,整理后,再将数据报送上级,形成了数据的迟后性,不利于针对问题作及时的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汇总;由于是人工采集,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因人工形成的误差,也许是小小不言的误差,当多个这样的误差集中起来,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人工进行数据采集不利于数据的存档与统计。另外热力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监控中心一般在城市的中心,想通过铺设电缆以达到数据传输,是存在困难的。然而在热力站内建立监控器,对设备管道的压力,温度,水的流量进行实时的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将热力站内的监控器收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将热力站内的监控器收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可以通过采用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利用电话线组成信息传输通道,将信息传到监控中心。还可以利用移动的GPRS或者联通的CDMA接入,将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基于网络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时性,连续性,使得在监控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资料,进行汇总,及时的发现问题,报请有关部门进行维修。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人力资源,不需要在每个热力站内配备信息采集人员和大量的设备检测人员,只需保留一些设备检修人员,在接到监控中心下传的相关信息时,快速的进行检修,以防止损失的发生。
三、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数据分析
在以人力进行数据采集时,数据分析也是依靠人力进行分析的,每个热力站各自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种分析不但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反映,做出最有利的处理,也不利于进行数据的存储,为以后留下数据经验和材料。在建立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之后,通过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对所有的热力站的数据进行汇总,利用监控中心的数据接收平台接收数据,并通过相应的操作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动态的图形数据,这样使得监控中心显示的图形信息与热力站内监控点采集的数据几乎是同步的,可以通过观测形成的动态图形,发现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将监控中心的数据进行备份,形成历史图像,为以后的观测提供对比的标准,改进的前提。通过监控中心的网络操作平台还可以直接形成日报,月报和年报,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处理。
四、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优势
首先,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成功应用,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用户家庭用热需求,基本上使全部用户室温达到规定的标准,提高了人们的舒适感。并且能够及时的反馈每一户的用热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其次,基于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监控系统为用户省去了昂贵的网络维护费用。每次改革都要面临着基层群众的通过,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每一位居民所乐意接受的,可以大力提倡的。再次,网络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使得信息在第一时间被传达到监控中心,问题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有效的预防了事故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最初设备的检修不会带来多大的不利,往往是由于不能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隐患,导致隐患成为事故,再进行抢修,不但不利于维修,而且会造成经济的损失。再次,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由于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后,最终的监测,监控由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采集也不再需要人工进行作业,而是通过热力站的监控器进行采集,不但保证了数据采集的正确性,还能达到实时性,节省了人力成本。最后,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的建成,能够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为以后留下了难能可贵的数据、资料和经验。
五、结束语
通过有效、合理的组建城市供暖网络监控体系,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通过实时的信息采集、分析,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供热网络的平衡运行,避免出现局部过冷或者局部过热现象的出现,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无论是从节约能源角度来讲,还是从提高居民舒适度来讲,建立城市供暖网络监控系统都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官燕玲.供暖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石宏伟.集中供热系统的自控[J].煤气与热力.
(一)ACR BI-RADS分类术语
A、背景回声
1、均匀的脂肪背景回声;
2、均匀的纤维腺体背景回声;
3、不均质的回声 B、形态
1、圆形;
2、软圆形;
3、不规则(为分叶>3个)C、位向
1、平行;
2、不平行(纵横比>1)
D、边缘
1、光整;
2、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E、回声类型 描述
1、无回声 没有内部回声
2、高回声 高于皮下脂肪组织或等于纤维组织的回声
3、混合性回声 包含无回声和有回声成分
4、低回声 低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回声(例如复杂囊肿或纤维瘤)
5、等回声 与皮下脂肪组织回声相等(复杂囊肿和纤维腺瘤可以为低或等回声)
6、不均质 实质病变内多种回声结构
F、后方回声
1、后方回声无特征(无声影,也无增强);
2、增强;
3、声影;
4、混合模式(包括声影和增强两种)
G、钙化
1、粗钙化(直径≧0.5mm)
2、微钙化(直径<0.5mm)
1、病灶内;
2、病灶外;
3、导管内 H、结构扭曲
I、导管变化 管径异常或/和树状状扩张
(二)分类标准
恶性指标:(1)形态不规则;(2)方位不平行于皮肤,即“高大于宽”的立卵形;(3)边缘不光整(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4)内部回声不均匀;(5)肿物内微小钙化灶;(6)后方回声衰减;(7)结构扭曲;(8)导管扩张
BI-RADS 4A: 1项 4B:2项 4C:3项 5:>3项
(三)分类诊断:
1类: 未见异常。超声表现:乳腺腺体内未见肿块、无结构异常及微钙化灶,腺体表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未见增厚。其实,要包括四项内容。
2类: 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1次)。超声表现:单纯性囊肿,腺体内的淋巴结,乳房假体植入术后,经长期超声随访没有变化的纤维腺瘤、术后瘢痕等。其实,包括特殊情况和长期随访没有改变的情况。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风险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1次)。超声表现:边
界清晰,形态规则,肿物轴向呈水平位的类似于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的肿块。还包括:不可触及的复杂囊肿,成簇的小囊肿。短期随访正逐渐成为处理的的策略。其实质:(1)边界清晰;(2)形态规则;(3)肿块轴向呈水平位;(4)实质性病变;(5)无回声或低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
4类: 可疑恶性,应考虑活检。此级病灶有癌的可能性3%-94%。
4A类:恶性可能性小(3%-10%),但需要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的病变。活检结果为良性是预料之中,活检后可进行6个月或常规随访。
4B类:恶性可能性(10%-50%)。活检后病理学结果需与影像学进行严格对照和谨慎处理。若病理证实为高危病变,可能需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切除活检。
4C类:具有中等度恶性可能性但不具有典型恶性表现的病变(50%-94%)。病理结果为恶性是预料之中;若为良性,提示可能存在影像-病理不符合的情况,应当促使病理或临床医生对该病变进一步进行评估或处理。超声表现绝大部分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的实质性肿块都包括在该级。其实质是非3类病变,且具有5类的超声征象之一。
5类: 提示高度怀疑恶性。超声发现的归入该级的病变有95%或更高的恶性危险。
纳入该级的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呈“高大于宽”的立卵形,边缘毛刺状,周边增厚声晕,内部回声为低回声,肿物内有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
mkdir /datalin/data
vi /datalin/databak 写下下面的内容
(//停止数据库【lnmp环境】 (说明不要写进去)
/etc/init.d/mysql stop
tar zcvf /datalin/data/bakmysql.tar.gz /datalin/mysql
//启动数据库 (说明不要写进去)
/etc/init.d/mysql start)
括号里面的是以前的想法,貌似停止mysql服务不好!
听了朋友(友链中的技术小强)的想法后,这样做:
mysqldump -uroot -p密码 数据库名 >/datalin/mysql/名称.sql -u后面没有空格 -p后面没有空格
这个命令是导出命令 如果以后想导入mysql 则用 mysql -uroot -p密码 库名 < 库备份.sql (谢谢技术小强)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
tar zcvf /datalin/data/bakwwwroot.tar.gz /datalin/wwwroot
如果需要每次保存备份文件需要创建文件的时候用date函数来为文件夹命名!
修改文件属性 使其可执行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
chmod +x /datalin/databak
修改/etc/crontab
vi /etc/crontab 写下
00 23 * * * root /datalin/databak
意思是:每天23:00 执行备份
重启crond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
/etc/rc.d/init.d/crond restart
OK了!
每天在/datalin/data 就可以看到备份的文件了! 你直接下载就可以!
利用mysqldump方法
代码如下复制代码
#!/bin/sh
# 定义变量,请根据具体情况修改
# 定义脚本目录
scriptsDir=`pwd`
# 定义用于备份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user=root
userPWD=123456
# 定义备份数据库名称
dbNames=(jishubu xingzhengbu shichangbu)
# 定义备份目录
dataBackupDir=/home/backup
# 定义备份日志文件
logFile=$dataBackupDir/log/mysqlbackup.log
# DATE=`date -I`
DATE=`date -d “now” +%Y%m%d`
echo `date -d “now” “+%Y-%m-%d %H:%M:%S”` >$eMailFile
for dbName in ${dbNames[*]}
do
# 定义备份文件名
dumpFile=$dataBackupDir/db/$dbName-$DATE.sql.gz
# 使用mysqldump备份数据库,请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参数
/usr/local/mysql/bin/mysqldump -u$user -p$userPWD $dbName | gzip >$dumpFile
if [[ $? == 0 ]]; then
echo “DataBase Backup Success!” >>$eMailFile
else
echo “DataBase Backup Fail!” >>$emailFile
fi
# 写日志文件
echo “================================” >>$logFile
cat $eMailFile >>$logFile
echo $dumpFile >>$logFile
done
# ftp上传备份
for dbName in ${dbNames[*]}
do
file1=$dbName-$DATE.sql.gz
ftp -v -n 127.0.0.1<
user jishubu 123456
bi
cd mysql
lcd $dataBackupDir/db
mput $file1
bye
EOF
done
本shell运行前请手动建立/home/backup/db /home/backup/log 目录,
shell 运行前记得添加执行权限 chmod 777 databasebackup.sh
修改改好后添加定时任务
crontab -e
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
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博文学校:
根据《恩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恩市教师文[2016]20号)要求,结合辖区实际,现就我办“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象与范围 1.学校范围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中小学校、博文学校、幼儿园。
2.教师范围
公办学校:截止2016年10月20日所有在编人员; 民办学校:截止2016年10月20日,在该校工作时间超过一年以上,且与学校签订一年以上合同人员(担任任课教师的必须具备相应学段教师资格)。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公办学校离退休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及民办学校短期聘用人员(注:系指合同聘期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人员),不纳入本次信息采集范围。
3.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用、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多类信息。其中:中小学17类信息、幼儿园15类信息。
二、时间与工作安排
1.10月19日:安排布置信息采集工作,系统操作培训; 2.10月20日:系统试用及教师信息收集准备阶段; 3.10月21日至10月31日:数据正式采集、录入及学校初审阶段; 4、11月1日至11月4日:各单位上报中心学校各部门核实;
5.11月7日至11月11日:中心上报教育局业务科室核实、审核阶段。
三、信息采集工作流程 1.生成教师账号
系统管理员根据教师身份证,录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四项基本信息,生成教师个人账号。
(特别注意:后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将与公安部门户籍系统对接,各校务必确保教师基本信息绝对准确。)
2.导出信息表模板
信息管理员导出本校教师信息采集表。3.填报信息
对照《湖北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及指标字典》,分项填报相关信息。
4.学校初审
各校对本校教师信息进行初审。5.信息导入及补充
学校初审无误后,信息管理员批量导入信息系统。下发教师个人自助登陆账号与密码,教师登陆系统查看个人信息,并对个性信息进行补充填报。
6.学校系统数据检查
信息管理员通过系统检查数据完整性,查重(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数据),经补充、更正后,审核,上报。
7.打印审批表、上报审批 学校打印《恩施市“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审批表》,分块上报市教育局业务科室审核。
各业务科室审核无误后,分别在审核表中签字盖章。审批表一式三份,教师管理科、业务科室及上报学校各一份存档备查。
8.教师科复审
各业务科室审批完毕后,学校将审核表上报教师管理科,完成学校系统数据上报操作环节。
教师管理科复审,驳回问题数据,学校对问题数据补充、更正,交业务科室重新审核后,重新上报,直至所有数据通过复审。
9.全市系统数据整理、上报。
全市所有学校完成业务科室审批和系统信息上报、审核后,教师管理科对全市系统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整理、筛查、调整后上报。
四、数据更新及应用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采集结束后,各校要及时开展数据更新与补充工作。
教育部在教师系统中先期开发了“教师变动管理”、“ 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业务管理功能模块。我市将从2017年春季开始,逐步将各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五、系统网址及角色配备 1.登陆网址
登录网址:http://jiaoshi.e21.cn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2016年10月 20日之前为试用期,10月20日教育部将对试用期内填报的全部数据进行清零,10月20日之后为正式数据采集开始时间。12月15日为全国数据采集结束日。
2.角色配备
系统设置了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培训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四个角色账号。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创建教师自助子系统帐号等。信息管理员负责教师信息录入、报送、审核以及系统应用工作。培训管理员负责学时登记、审核等工作。信息查询员用于业务数据查询与统计。
3.账户密码管理
系统试用期内,各用户密码均为:123456。数据采集正式开始后,用下发密码登录。首次登陆后,须对登陆密码进行修改。各校要妥善保管系统登录账号及密码,未经批准,严禁将登录账号及密码泄露给他人使用。各校政工干部为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信息查询员登录账号及密码保管直接责任人。各校继教干部为信息培训管理员登录账号及密码保管直接责任人。
六、相关问题的处理
(一)学校机构
教育部根据发展规划部门2015年学校机构数据,在系统内初始化设置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账户。由于初始机构数据有一定滞后性,所以目前系统内可能会出现新建学校无账户,已更名学校是原名称,已经撤并学校还在系统中存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统一按以下要求分类处理:
2015年底之后新建的其他民办学校(博优幼儿园、红庙民艺幼儿园、大地幼儿园、长颈鹿幼儿园),因目前系统中暂无机构账户,本次暂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待教育部下发 机构账户后,再予进行。
(二)信息采集时间节点
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学习经历信息表”、“工作经历信息表”、“入选人才项目信息表”、“技能及证书信息表”、“联系方式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10月20日;
2.“岗位聘用信息表”、“ 专业技术职务聘用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8月31日;
3.“基本待遇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5年12月31日;
4.“年度考核信息表” 从2015年度起开始填报; 5.“师德信息表”从2015年元月1日起开始填报; 6.“教育教学信息表”、“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信息表”从2016年秋季开始填报;
7.“国内培训信息表”从2016年元月1日起开始采集; 8.“海外研修(访学)信息表”时间节点为2016年春季学期;
9.“交流轮岗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秋季学期; 10.“教师资格信息表”采集时间节点为2016年10月20日,有多个教师资格证书的(含多个级别和多个学科),只填报已参加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那个证书信息。
七、工作要求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各单位要成立“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校信息采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联合工作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政工、继 教、信息管理、财务、统计、教辅及各处室中层领导共同组成,负责本校教师基本信息录入及初审工作。人数较多的学校,要指定1至2名工作责任心强,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人员协助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舞阳辖区“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永辉 副组长:袁晔
成 员:中心学校其他成员和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
舞阳辖区“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小组: 组 长:袁晔
副组长:各中小学分管政工人事的副校长、幼儿园园长 成 员:王丽、吴绍勇、吕婧、唐凯、王果、李宪伟、各校负责人事信息采集的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员,教务主任等。
2.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主体。
教师信息填报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原则,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各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教师信息安全。
(1)各学校(幼儿园)政工干部,为本单位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负责系统管理、数据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各学校(幼儿园)继教干部,为本单位培训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各学校(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在确保教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信息查询员功能下发至学校各处室负责人,供处室查询使用。(2)各单位校长(园长)负责本单位“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最后审核本单位上报信息的准确无误后在《恩施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数据审核表》上签字盖章后交中心学校。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基础信息采集结束后,后期各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若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人员。请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管理员账号的密码更换后请及时告知中心学校袁晔老师,以便查询各单位完成情况。
3.动态更新数据,积极开展应用。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建立后,各校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变更和补充,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信息变更、信息补充和新信息添加由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操作,学校负责人初审后,报中心学校后上报市教育局相关业务科室审批后生效。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建立后,各校要积极开展系统应用工作,将系统数据分析、业务管理等功能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七、上报审核要上交的材料
(一)工作开展情况文字资料
1.各学校成立“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领导小组文件(1份);
2.各学校“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实施方案(1份); 3.各学校“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总结(1份);
(二)各类表册
1.《恩施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数据审核表》(附件4,纸质一式三份。)
2.《恩施市“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信息采集学校账户使用情况统计表》(附件5,纸质一式一份,同时上报电子稿。)
十、上报材料时间要求
11月1日至11月4日,以学校、幼儿园为单位,上报中心学校。
具体安排如下:
11月1日:长堰、鸭子、七小、猫儿、阳鹊、11月2日:五峰、江城、红庙、七里片区幼儿园 11月3日:三实小、桂花园、博文学校、幼儿园 11月4日:舞阳中学、七里中学、幼儿园 附件:将通过电子政务和QQ群下发各单位。
对供热企业来讲, 能用信息技术,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使管理信息化、科学化、集约化。创新管理模式, 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对全国来讲, 有示范推广作用。国外供热企业早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可以对能耗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及调控。国内供热企业信息化管理才刚刚起步, 有很多问题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要建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系统。
该系统通过采集供热系统中关键环节的运行参数 (热源、中继泵站、换热站) 并对数据上传、存储、整理、分析, 根据热力工作需求, 与自动控制、网络、软件工程等技术相结合, 实现热力管网的能耗采集分析, 运行状态监测, 进一步加强热网安全监控, 辅助管理者更加方便、有效地管理热网并对能耗情况进行精细化考核, 对热网管理提供科学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进一步提升热网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
2 实现功能
热网能耗采集分析系统是以供热系统 (热源、一网、换热站、二网) 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耗电量、耗水量等技术参数的数据采集为基础, 通过PLC实时采集, 远传到调度室, 调度室可监控热网运行状态、分析能耗情况, 为管理者提供精确调整热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依据。
系统采用PLC及组态平台, 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数据使用先进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存贮。稳定的B/S架构软件进行上位能耗采集分析处理和热力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
系统定期汇总数据形成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及年度报表, 具有相当的快捷性、整齐性、完整性, 对供热运行的数据统计和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汇总每周、每月换热站总能耗报表, 针对各换热站、小区的耗能量, 与总的供暖面积相比, 即可得出统计区间的各项能耗指标, 与业内指标对比即可分析出节能方向。以每个换热站供暖面积及各站本周所用热量为基础, 计算出各站的单位面积负荷, 可对照比较出各站耗热量的正常与否, 同时, 各站耗热量与室外温度情况密切相关, 成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 累计一定的数据量后亦可推算出各站耗热量在室外温度变化条件下的曲线。
另外换热站各项数据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 换热站的各项实时参数均可实现每分钟一次的存储, 庞大灵活的数据库系统可轻松实现任意时间的数据查取和导出, 并可在软件上实现数据和图表的对比功能。
通过能耗数据的“对标”分析, 负担某个区域供热的企业一般都是所在地域的重点用能单位,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一般来说, 耗能大户同时也是潜力巨大的节能大户。有的企业对自己的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 但不能量化到底降低了多少耗能;有的供热企业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节能改造, 本项目通过建立能耗分析系统, 对实现供热企业能耗统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论
关键词SerialPort类;Modbus协议;RS485总线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114-01
串行通信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工业控制系统中,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经常使用的方式。在传统的基于WindowsXP等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中,人们往往使用VC或者VB的MSComm控件进行串口数据的读取。但是很多工业场合,往往更需要使用便携性更强的移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随着NET技术的发展,一种独立于硬件环境的NET Compact Framework越来越多的出现移动设备当中。通过它提供的SerialPort类在Windows Mobile平台进行统一的数据通信处理,会大大提高编程效率。SerialPort类用于控制串行端口文件资源,提供同步I/O和事件驱动的
I/O、对管脚和中断状态的访问以及对串行驱动程序属性的访问。因此,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Windows Mobile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并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基础
1.1SerialPort类
它位于System.IO.Ports命名空间中,SerialPort类的属性主要包括:串口名称(PortName) 、波特率(BaudRate)、数据位 DataBits、停止位 StopBits、奇偶校验 Parity、握手协议 Handshake等。SerialPort类的事件主要包括: DataReceived:用于异步接收串口数据。SerialPort类的方法主要包括:Open(),Close(),Read(),Write()等。
1.2Modbus通讯协议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它采用主从应答方式的通讯连接方式。首先,主计算机的信号寻址到一台唯一地址的终端设备(从机),然后,终端设备发出的应答信号以相反的方向传输给主机,即在一根单独的通讯线上信号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传输所有的通讯数据流(半双工的工作模式)。
Windows Mobile手持终端一般只有RS232接口,需要外接一个RS232-RS485转接器,然后通过一个485Hub,连接到各个待测量的仪表,组成RS485通信网络。每个待测量的仪表需要分配一个不同编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台式机设备不同,手持终端的RS233接口的输出电压往往由于功率的限制而比较小,不足以提供RS232-RS485转接器所需的稳定电压,因此需要在RS485端提供额外的电压。
2系统实现
2.1串口初始化
串口的初始化操作主要包括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参数,如下所示:
serialPort = new SerialPort();
serialPort.PortName = “COM3”;
serialPort.BaudRate = 9600;
serialPort.Parity = Parity.None;
serialPort.DataBits = 8;
serialPort.StopBits = StopBits.One;
serialPort.Handshake = Handshake.None;
serialPort.RtsEnable = true;
2.2串口数据发送和接收
发送数据通过SerialPort类的Write()方法来实现。接收数据有2种方法。一种是通过SerialPort的数据接收事件DataReceived,为该事件定义代理方法进行数据接收处理: serialPort.DataReceived += new SerialDataReceivedEventHandler(DataReceived) 。这种方法编程简单,但从SerialPort对象接收数据时,将在辅助线程上引发 DataReceived 事件。由于此事件在辅助线程而非主线程上引发,因此尝试修改主线程中的一些元素(如UI元素)时会引发线程异常。如果有必要修改主 Form 或 Control 中的元素,必须使用 Invoke 回发更改请求,这将在正确的线程上执行。根据使用经验,在串口速度很快的时候,例如大于100Hz的时候,用上述方法的效果非常不好,因为Invoke會使本在辅助线程执行的指令发送到主线程的消息队列中执行,容易引起主线程消息阻塞,界面响应不好。另一种方法是让主线程等待,然后根据SerialPort类的BytesToRead属性,调用Read()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的实时性较好。本系统主要采用这种方法。我们设计一个函数:
public int SendCommand(byte[] SendData, ref byte[] ReceiveData, int Overtime)
其中:参数SendData为待发送的字节数组,参数ReceiveData为接收仪表返回字节数组,Overtime为设定的等待返回超时次数。具体实现如下:
serialPort.DiscardInBuffer(); //清空接收缓冲区
serialPort.Write(SendData, 0, SendData.Length);
System.Threading.Thread.Sleep(50);
int ret = serialPort.Read(ReceiveData, 0, serialPort.BytesToRead);
由于本系统查询应答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所以需要根据Modbus协议的数据帧要求发送指令数据。
3总结与展望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Windows Mobile和Modbus通讯协议的手持终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将Windows Mobile系统引入数据采集,扩展了Windows Mobile的应用场景,方便了企业用户进行数据采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便携性要求高的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彦博,胡砚,马骐.windows mobile平台应用与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
[2]范盛荣.windows mobile应用程序开发实践科学出版社.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1.1大数据的概念释义
对于大数据,维基百科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由于对大数据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人们目前尚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定义,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有许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根据大数据的特征来进行阐释与归纳。
1.2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大数据特征可以总结为4个V,即Volume(规模巨大)、Variety(模态多样)、Velocity(生成飞速)、Value(价值无限但密度也低)。首先大数据以计量单位P,甚至E或Z来计数。据IDC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10年里全球大数据将增加50倍。其次,大数据种类繁多,包含着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而且近年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幅度增长,占据了整个数据量的绝大部分。再次,人、机、物的高度融合使得数据爆炸式增长,日常生活是大数据飙升的主要来源。例如截止2014年淘宝网会员数量已超过5亿,在线商品数达到10亿件,淘宝网和天猫的交易总额超过1.5万亿。最后,数据复杂相关而又频繁交互,从海量的数据中剥离出有用的信息就好比深海里淘金,稀疏而又珍贵,价值的密度很低也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
2大数据的社会价值挖掘
2.1大数据为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大数据在政府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实现数据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省目前正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2016年11月在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召开的“2016年京津冀信息资源管理高峰论坛”就是一次在大数据背景下,将大数据、信息资源建设运用于政府治理的研究论坛,是大数据与政府管理结合的大讨论、大结合。这可以充分证明大数据对于政府治理和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对它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能够有效地整合来自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2.2大数据与新媒体的融合推动社会智能化
大数据与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多元世界高度融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形成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新格局,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另外,大数据在云计算的配合下,加快了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发展的步伐,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进程,有效提高了社会服务效能,促进社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2.3大数据应用广泛性推动信息社会化
大数据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应用广泛性已经彰显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逐步让信息走向社会化。从经济领域来看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功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阿里平台通过海量交易记录预测出经济指数的下滑,提醒广大的中小制造商提前做好准备,预防经济危机。大数据分析也成为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不再需要抽取部分数据,而是基于海量几近完整的数据做出高度准确的预测,进行精准营销。正如亚马逊的最终期望那样:“最成功的书籍推荐应该只有一本书,就是用户要买的下一本书”。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健儿甚至可以运用数据取得成功,利用数据建模定量分析不同队员特点,合理调整,科学组队。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冠军,这成功离不开总教练郎平的正确指导,也离不开袁灵犀的数据分析。赛中每个回合他都利用代码将有价值的细节录入系统,实时提供技术分析数据,帮助郎平做到知己知彼,及时调整队员布局。
3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安诸多方面的挑战。从理论研究视阈来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社会进步尤其是科技发展产生巨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但从实际应用研究的角度来说其根本挑战在于其安全保密性、不确定性和预测涌现性对社会行为产生的威胁和隐患,这也影响着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大数据的`研究需要一套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方向性的指导,需要一个完备的新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该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3.1大数据的安全性存在信息泄露隐患
“棱镜门”事件更加剧了人们对大数据安全的恐慌。即使经过匿名处理,个人隐私仍会有泄露的风险。租赁商Netflix曾为提高电影推荐系统的准确度,公布了约50万用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其它数据源结合时,部分用户竟被识别出来。大数据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也终将由大数据来解决,而今天对于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手段与法律法规相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3.2大数据的预测涌现性引起隐私恐慌
大数据在没有全局控制和预先定义的情况下,通过对来自大量自发个体的语义进行互相融合和连接而形成语义,整个过程随着数据的变化而持续演进,从而形成大数据的涌现语义,也可以称之为预测涌现。大数据这种预测涌现性对人们行为进行预测也构成了所面临的威胁。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即是北美Target数据营销事件,销售商通过分析历史记录,捕捉用户怀孕的事实,并向其推荐婴幼儿优惠券,引起了《大数据功力:比父亲更了解女儿冲进大卖场》的深刻反思。
3.3大数据的不确定性影响社会稳定
原始数据的不准确以及数据采集处理粒度、应用需求与数据集成与展示等因素使得数据在不用维度、不同尺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这些本身带有不确定性的数据并非可以说明事实,因为可能数据本身就是虚假的。存在需要核实、考证与分析,不确定性的数据一旦进入公众社圈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危害社会稳定。诸如在点评网站中的虚假评论有目的地诱导民众接受并传播某种思想或服务的例子不胜枚举。
4关于大数据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对策设计
4.1完善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建立良性大数据生态系统
国家应在宏观层面上做出全面系统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国家应在大数据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以及行业应用方面提供人财物多方面深层次的资源支持,同时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同社会各界建立起良性的大数据生态系统。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契合当下,放眼未来,内容全面涉及范围广,而要保证其贯彻落实,更要及时跟进,制定配套制度予以配合,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同时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也应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作战能力,加强国家信息安全,赢得新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
4.2加强政企合作,搭建准确高效的大数据合作平台
大数据企业应积极主动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大数据的数据源以企业为主,政府利用企业数据可以完善补充统计数据,提高统计信息质量,为社会治理谋求最大利益;企业则可以根据更为准确的大数据把握市场信息,占据市场份额,赢得发展机遇,政企合作是当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一个必然选择。2013年国家统计局与阿里、百度等11家企业一同启动国家统计局大数据合作平台便是政企合作的一个缩影。
4.3深化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
注重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是解决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关键途径。数据是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而真实的数据才会产生价值,片面的数据分析出的结果往往有较大的偏差;深度发展大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大数据认证技术、威胁发现技术、水印技术、网络匿名保护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部分领域已有所应用,但同时存在反应速度慢、缺乏安全性、用户负担重等某些方面的不足,只有克服相关技术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解决大数据信息安全问题。
5结语
大数据既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它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迎接这项挑战不只是政府,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责任,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整个社会每位公民的责任。大数据没有那么神秘,真正拥有力量的也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拥有数据掌握技术的我们。今后应不断加强大数据理论研究,完善学科发展方向和体系,为大数据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持续切实加强政企合作,搭建大数据合作平台,建立良性大数据生态系统,使大数据真正推动科技繁荣、社会发展、人类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8-15.
[2]BigData.Nature[Z].2008,455(7209):1-136.
[3]BigData.ERCIMNews[Z].2012,(89).
[4]宗威,吴锋.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质量的挑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09).
[5]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6]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647-657.
[7]冯鹏志.对象、主题与特色―关于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术界,2002,(6).
[8]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2012,23(1):32-45.
[9]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77.
[10]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2).
[11]王书伟.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大连:吉林大学,2013,(10).
【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推荐阅读:
基于DSP的 USB 口数据采集分析系统12-29
共青团数据采集系统09-20
智能数据采集管理系统04-30
专题数据采集问题10-15
网络数据采集实验报告10-09
大数据采集操作软件01-07
政府大数据分析系统07-26
商品大数据分析系统09-20
APP数据分析系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