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烧不退的原因有哪些(精选3篇)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气温过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份丢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常见,如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等。除发烧外,还伴有各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时,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肠炎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的现象。而小婴儿各系统的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等现象,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烧越要去看医生。
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
1.1 生物因素
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 病源在7种以上, 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 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 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 以猪瘟病毒为主, 一种或两种以上病毒、细菌等混合感染, 死亡率高, 治愈率低, 甚至全群覆灭。
1.2 应激因素
由于猪圈不合理设计, 造成圈内温度高湿度大、饲养密度大、断奶过度不好、混群咬斗、出售长途运输、疫苗接种、缺水应激等。
1.3 营养因素
缺乏青绿饲料, 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不平衡;变质及发霉饲料损害机体;添加抗生素及其他免疫抑制性药物等。
1.4 环境因素
一是猪圈建造不规范;二是不按兽医要求去消毒, 消毒药品单一, 不能坚持;三是不重视灭鼠灭蚊蝇, 造成疫源扩散;四是公猪或母猪自身带毒;五是贪图眼前利益, 有病就卖, 到处散发传染源, 波及全村、全镇、全市等。
1.5 免疫因素
平时不重视科学化免疫, 疫苗的程序化, 造成主猪体免疫力差;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 造成免疫失败;乱注射疫苗, 消毒不严格, 造成疫情扩大或死亡;免疫前后用抗病毒和免疫药物及抗生素, 造成免疫无效。
1.6 药物因素
一是不对症下药;二是滥用抗生素;三是治疗中用药不当。大量使用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 造成免疫抑制, 加重病情, 直至死亡。
2 科学化疫病预防
(1) 散养户或规模场要实行科学化生产工艺流程, 实行科学化、标准化饲养;农户及小规模猪场, 要使用生产规范化企业生产的营养科学化、标准化预混料。
(2) 免疫接种是防病的关键。
(3) 必须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免疫程序, 使本地区、本猪场猪群产生高效的免疫力。
3 药物保健是保障
药物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任何猪场可能发生的疫病很多, 不可能都用疫苗来免疫, 因为目前不少疾病还没有有效的疫 (菌) 苗。一般猪无病, 不要用抗生素和抗菌素预防, 要引导农户用益生素和中药进行保健。
4 治疗
对猪瘟病毒与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引起高热病的治疗:
4.1 必须紧急免疫
要在严格消毒防范的情况下实施3倍量紧急免疫猪瘟脾淋苗。
4.2 料中拌药
100kg料中拌氟苯尼考粉剂200g, 葡萄糖4kg, 复合维生素B100g。让猪自由采食3d, 不吃食的猪要对症治疗。
4.3 对症治疗
对猪瘟伴发仔猪副伤寒引起的拉稀、高烧不退、除给猪3倍量猪瘟脾淋苗紧急免疫外, 还要分别肌肉注射氟苯尼考, 连用3d, 再分别注射痢菌净针剂, 每天1次, 连用3d。
猪如有神经症状时, 可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治疗时应配合口服或静脉补液, 以提高猪的免疫力, 增加治疗效果。
5 处理
(1) 隔离消毒。
(2) 整体猪群立即接种猪瘟脾淋苗2倍量紧急免疫。
(3) 不要滥用退烧药、抗生素、抗菌素, 更不能用激素类。
(4) 供给充足清洁的饮用水。
(5)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剂、电解多维、葡萄糖, 防止继发感染。
(6) 注意防寒保暖, 空气流通。
(7) 坚决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报道称,26岁的高俊从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读研究生,本科加硕士7年时间都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去年毕业后,她在郑州某事业单位担任“院长助理”一职,并在4个月后辞职离开,理由是“虽然收入稳定工作清闲,但实在不适应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换工作不稀奇,但高俊歌的“下家”是火锅店服务员。研究生跑去端盘子?高俊歌解释说,她应聘的是管培生,虽然现在干的是服务员的活儿,但可以升领班、店长,一步步走下去不乏机会,而店长的年薪可达20万元,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委屈。她还说了另外一点理由,“我也喜欢这种服务行业,人际关系简单。”
【模拟题】一知名大学的女硕士因不太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事业单位跳槽到火锅店当服务生,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这样一道小角度切入的智能型问题,可以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求职动机,可以说题目出的非常巧妙。如何来解答呢?我们逐一破解。
读到这样的一则材料,我们很容易想到前几年北大学子陆步轩卖猪肉的事例。面对大学生多元化的择业趋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大学生理性的择业观的体现,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一者,人各有志,不同的活法有不同的魅力,用公众认可的生活方式或社会价值衡量、评价高俊歌,恰恰会扼杀一个人的个性需求,也显示不出多元化社会的特点;二者,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部分人瞧不起生活在基层的劳动者,其实是对社会职业的偏见。
还有人觉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从事基础性工作是资源浪费。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现在的高校毕业生,跨行业、跨专业任职和流动的很多,高校教育仍是基础性教育,个人发展需要更多的在社会上的学习,同时说明若干职业存在太多的互通性。现象上,一个硕士生端盘子,做了一般人也能做的事情,但从长远看,有文化的人充实到基础性行业里,却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气氛与面貌,可以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愿意认真地对待和做好这份本来并不起眼并不让人看好的工作。这样的蝴蝶效应,却是人们不易觉察到的。
因此,作为一名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在择业的时候应该是立足自身条件,分析岗位要求,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的,这个时候可以简单谈谈自己报考的动机,就能够更加锦上添花了。
【持续高烧不退的原因有哪些】推荐阅读: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原因的思考02-2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农村可持续发展12-18
持续清洁生产12-11
护理持续改进记录07-04
持续稳定健康发展07-23
病理科持续改进09-13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10-31
可持续协调发展11-25
持续激活组织活力12-03
农业持续化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