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600字作文(精选4篇)
躺在床上,困意一波波袭来,眼前明亮的吊灯,渐渐朦胧起来,意识也变得模糊。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充满着浩然正气的声音将我惊醒,睁眼,大惊。我发现自己身着朝服,站在百官之中。金色的朝阳将我所在的朝堂照得金碧辉煌,“穿越”一词从脑海中闪现,脑海中突兀地涌入大量信息:明朝,土木堡之战,于谦……再惊,莫非刚刚发出声音的是我心中的偶像――以一己之力保住大明王朝的于谦?
定睛看去,刚刚发出声音的人浓蓄胡须,面容坚毅,此时正目眦尽裂,瞪向前方。真的是他!大脑一片恍惚,之后朝堂上的情形已注意不到,只听得谁说了一句:“既然如此,保卫京城的重担就交给兵部郎中于谦了。”当时,我还没有晃过神来,便被文武百官拥出门外。眼见于谦缓步走下石阶,我急忙追上前去,站定,看向于谦的双眼:“可否让我与你一起并肩作战?”于谦凝视我两秒,对我来说是漫长又痛苦的两秒,终于听到一个回答:“好”。
午后的会议上,压抑又沉闷,我忐忑不安地立在于谦的身旁。沉闷,蚕食着我的耐心;压抑,进攻着我的心理防线。终于,于谦开口了:“但凡有不出城作战的士兵,格杀勿论。”他顿一下,没有理会下面的嘘声,又有条不紊地发布命令:“京城九门户,失者立斩;安定门,陶?`;东直门……顾兴祖。”于谦再顿,我的心也随着于谦的停顿而悬起,接下来这个门户直面蒙古大军,是最危险的一个,会是谁负责守护呢?“德胜门,于谦。”众将领惊讶地抬头望向这位兵部郎中,在确定这位大人是否说错了话。然而于谦坚定的.面容告诉众将领,答案是否定的。
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告诉我,于谦以智慧为矛,以勇气为盾,直面蒙古大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我的心中有太多的疑惑与不解。会议结束时,于谦没有走,静坐在木椅上紧皱眉头,我也没走,终于鼓起勇气问出我心中的疑惑:“大人,是什么,让您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是什么,让您在绝无胜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担起重任;又是什么,让您文官上阵却毫不畏惧?”于谦的目光波动了一下,安静地看着我,口中缓缓吐出两个字:“责任”。
忽的我感觉肩膀被拍了一下,我吓得猛一转头,只见一个七尺大汉在我旁边,他剑眉高耸,一双丹凤眼中闪着如火炬一般的光芒,身躯匀称而壮硕,大大小小的横肉与伤疤让我分不清哪里是裂痕哪里是刀疤。
我有点惊惶:“敢问大哥是……”他没有说话,转过了身。只见他背后刻着四个黄的发黑的字:精忠报国!我吃了一惊,试探着叫了声:“岳飞将军?”他点点头。我忽的呆住了“岳飞是死人,而我和他在一个地方……我死了?”忽然我一辈子的记忆潮水般涌现上来。他见我有些呆愣的模样,右手一伸:“请!我们边走边聊。”
“想必你有不少疑惑,不过解释前,请问你是哪一个年代的人?”“21世纪。”“哈,那就好办了,现在是2250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由资源引发的战争,我们作为已逝的英灵被召唤来战斗。英灵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限的恢复力,即使身受重创,凭地上一抹黄沙便可立刻复原,是最强的战士。”他顿了顿,“现在资源即将彻底枯竭,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此生死一役,愿阁下为此而战,岳某不胜感激!”说完便弯腰,深深一鞠至底。我忙侧身扶起他:“如此大礼在下不敢当,在下生为华夏的人,死为华夏的鬼,而死而复生,更当为国家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他哈哈大笑,尽是豪迈:“好啊,好!阁下有此心意,受的起岳某一拜。走,我们回寨,今晚大醉一场!”
进到寨中,只闻酒香扑鼻而来,地上满是酒坛,却不似我想象中坐满来自古今的英雄豪杰,偌大的寨中寥寥不足百人,沙风吹过,竟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这是……”我有点疑惑。“不瞒你说,之前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这里,只是……你也知道,英灵虽是不死之身,但受伤还是会痛的,一次次战争中一次次死亡,带来的痛苦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于是他们便继续长眠了。”
我忽的愣住了,之前我说“万死不辞”只不过是场面话,却不曾想过真的“万死”而“不辞”,这一语真可谓是晴天霹雳,震得我脚跟发颤。“若是你也觉得难以接受的话,不要勉强,今晚我们好酒好肉的吃一顿,明天便送你走吧……”岳飞见我反应,说道。
“等等……让我,再想一想……”环顾四周,萧索的沙丘上燃着昏黄的火炬,英灵们流下的血染红了残阳,投射下一缕缕暗红的阳光,映到我的身上,也映到岳飞和在场的一个个古今英雄身上。
夜了,没有一个人睡觉,也没有一个想睡觉,不约而同的躺在地上。岳飞“锵”的一声拔出腰间宝剑,遥指红云,大喝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杀!”“杀……”无数个呼和声此起彼伏,似永无断绝。而我,正在其中。
只见姜维清癯的身影立在窗前,冷冷的月光倾洒进来,将他的影子投射到地上,拉得纤长,愈发显出他的孤寂来。
我皱了皱眉――是他,为了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在费t、黄皓多年压制下不改初心;是他,为了助汉室幽而复明,忍辱投降,说服钟会起兵造反;也是他,为了自己对国家的痴爱,曝尸荒野,与蜀汉一同走到了最后一刻。我敬他的执着,可我更想救他!
“姜将军,小人收到密报。钟会的部下要于今夜兵变。时间不多了,快逃吧,小人已经备好了马……”窗外传来隆隆的雷声,雨前的空气格外闷热。
姜维转过身。眉头紧锁着,目光流露出忧虑,却并无惊慌之色,反倒有一种信徒般的平静与坚定。“我不能走,我这就去为钟会杀了这些叛将。只有钟会谋反成功,汉室才有希望。”他边说边掣出剑来。
雨丝淅淅沥沥地倾洒下来,似是百年前萧萧易水边的几行清泪。
我挡在他身前:“叛军数倍于钟会。马上就要包围这里了。钟会必死无疑。”“那倒未必。万一钟会能赢……我是在和上天打赌,赌赢了,则汉室危而复安。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不能放弃。”姜维紧抿住嘴,使他显得愈发坚毅。他的眼睛如星月一样在暗夜中迸发出光彩,而眉头却拧得更紧了。
“可若是赌输了,将军的性命呢?将军妻儿的性命呢?”他凝视我,默然无言。“将军乃一时之雄也,何愁没有明主招揽?即使隐居避祸,也可保住妻儿的安危,又何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雨声愈来愈急,敲击着窗檐,落在树叶上沙沙作响,奏着寂静而悲凉的调子。
“我终究是对不起妻儿……”他的眼眶渐渐濡湿了,“可是我更不能对不起蜀汉,对不起自己的理想。为了我的国家,我不能不舍弃自己的气节,不能不舍弃他们。我……”他还想说什么,已哽咽了。
终于,喊杀声划破黑暗,刀剑相接的嘈杂将宁静的夜幕扯得粉碎。窗外,刀光、火光、月光诡谲地交融在一起。
“对不起,就让我最后为蜀汉赌一次。”他紧握住剑,消弥于黑暗之中。大雨滂沱,狠狠地砸向大地,伴随着轰鸣的雷声,激荡在无际的天地间,那是一声声壮烈的呼啸,一阵阵悲凉的呐喊,是壮士的英魂在痛心疾首地叩问寰宇。我不由得清泪潸然,你终究还是陪伴着你的国家,走到了最后一刻。
夕阳斜照,勾勒出一副清癯悲悯的剪影。只见他时而天问,时而离骚,悲愤交集,面朝涛涛江水,终身一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蝴蝶赶忙上前,扯住屈子衣袖,告白:“三闾大夫,请留步,我要和你过一天。”屈子拂袖而去:“尘世竖子,勿扰。”
2290年前,这个独立天地间的清白灵魂,在绝望中投江。孤高的屈原精神,成为“士之道”的鲜活标本,支撑着历代文人的修养与人格。而今的人们,除了在端午节,追思屈原,吃几个粽子,是否还能感受“士之道”滞留于唇边的苦,咀嚼出独立人格者那种无人理解的锥心之痛?而今的中国,是否包容下独立清白的灵魂,让清新雅致的古韵,沉淀到浮躁精神中,用理想人性之光唤醒迟钝与愚妄?冷酷的国家齿轮,和那庸俗的赚钱机器,对于屈原,一刻也是耻辱,别说过一天了。
蝴蝶继续寻找,看到“八百里分麾下炙”,听到“五十弦翻塞外声”,那一个个抗击外敌的名将,赵国李牧,秦朝蒙恬,西汉卫青、霍去病,唐朝李靖、王忠嗣,宋朝岳飞、杨业、文天祥,明朝徐达、戚继光,明末清初郑成功,清末左宗棠、邓世昌,正在沙场秋点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蝴蝶趋前,向诸位名将作揖道:“各位民族英雄,请容我追随一天。”名将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云,斥道:“我等精忠报国,何来民族标签?”
古人无“民族”意识,何来“民族英雄”?中国传统上没有“民族国家”的观念,只有“文化中国”的观念,“华夏而夷狄则夷狄之,夷狄而华夏则华夏之”,更加注重的是文化,而非种族。今人熟知的“民族英雄谱系”,是晚清知识分子梁启超等人,出于当时现实政治需要新造出来的,且多臆断,缺乏学术根据。晚清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更近于“种族主义”,对“民族英雄”光环的描述和粉饰,也更近似“种族英雄”。
清末“史界革命”的直接成果,是打造出了一套自黄帝到洪秀全、传承有序的“民族英雄谱系”,后来的革命文化全盘接收。岳飞是这谱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被冠以“中华民族主义第一伟人”、“中华民族排外第一伟人”等尊称,夸赞他“轰轰烈烈,手刃外种、口嚼外种、足踢外种,至死不变”,实乃“宗尚民族主义之一绝大伟人”,且“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华民族之天神”,在眼下“茫茫黄帝之血裔、莽莽神州之舆图”被异种之人盘踞之际,顶礼膜拜岳飞这位“嗜杀异种如命之伟人”,乃是不可须臾稍缓的当务之急。
蝴蝶慕名飞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拜见名声赫赫的“民族英雄”岳武穆,希望追随英雄一天。岳武穆尴尬地别过脸,长叹道:“生前,以莫须有之罪,屈死在**亭。而今,因有碍民族团结被冷藏了。荧屏没影,宣传失踪,教科书只剩下‘抗金名将’称谓。今人看来,宋金之战,是兄弟之战。我的‘民族英雄’称号,彼时加冕,此时掳走。为了统战需要,我和文天祥、于谦、袁崇焕等历史人物,都一起从‘民族英雄’光辉地位集体下岗了。”
袁崇焕尸首异处,沮丧地接茬道:“生前,我忠君报国,力挽狂澜,但终究敌不过弄朝奸臣和昏君。死后,百姓竟然争食我的血肉。我一生捍卫的,只是皇权。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皆夸一将威猛,谁悯万骨凄惨?建立朝代,覆灭朝代,不断轮回,高高在上的依然是皇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百姓,却是多么容易受骗,多么愚顽,不可救药。”
蝴蝶又飞过零丁洋,拜见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文天祥兵败,被囚禁三年多,元朝千方百计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宋臣。但文天祥始终不屈不挠。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文天祥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但当国破山河在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誓死坚守的,并非皇帝的治统,而是王道的道统。尊崇治统,捍卫道统,是古代中国“士之道”。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曾决定将孟子迁出孔庙,一个叫钱唐的士子毅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仍然入朝抗旨劝谏。钱唐让人抬着备用棺材,袒着胸,抱着必死决心,向皇城奉天殿走去。朱元璋看钱唐“情辞剀切”,不禁“为之感动”,虽极不情愿,但还是把孟子牌位又请了回去。治统和道统之争,最终以儒家道统获胜而结束。以朱元璋如此强势,尚且不能将治统镇住道统,到了万历朝,大臣们援引道统,用“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与万历争国本,万历皇帝只有无言以对。古代皇帝虽然专制,但不敢自诩“伟大、光荣、正确”,并没有把权力和真理集于一身。
与抵御外敌入侵的名将相比,捍卫思想尊严不被皇权践踏的士大夫们,堪称中华文化的英雄。正是这些优秀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代代相传,使中华传统文化呈现蓬勃的生命力,不断融合异域文明,不断创新,使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凝聚力。古代农耕中国,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金国交战,从来都是败多胜少,最多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将匈奴驱逐得远一点,或采取和亲怀柔,或修长城防御,一次也没有彻底打败、征服这些马背上的民族。
中国历史的所谓“民族英雄”,都是古代中原农耕国度抵御马背蛮力部落入侵的英雄。在冷兵器时代,文治武功的中国,往往不敌那些异常凶悍的马背部落。但作为国家的治统和道统水平,异域部落却大幅落后,不可相提并论。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朝代,都是由域外游牧民族建立的,秦是戎狄,唐是鲜卑,元是蒙古,清是满洲,但最终都同化为中国文化道统之治。中国不灭,关键是文化不灭。
与其赞誉“民族英雄”,不如称誉为“中华英雄”,彰显家国天下的中华文化特质,淡化牵强附会的“民族”概念。“民族主义”往往事与愿违。一是,“中华民族”概念诞生不过百年,无法解读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许多解读生搬硬套,或把“中华民族”无限拔高,或把异域民族刻意边缘化和丑化。二是,“民族主义”成了“屁股主义”,屁股坐哪里,利益就在哪里,与真理、正义无关。三是,“民族主义”常成了专制遗毒遮羞布,神化领袖,愚弄民众,树立假想敌,煽动民众仇恨情绪,以集权方式打造“强大国家”形象,公权力习惯性侵犯私权利。四是,“民族国家”这个西方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曾有过进步意义,但如今成为西方国家妄图肢解、威胁中国领土统一和民族融合的思想武器。按西方语境下的“民族国家”理解,历史上的中国,甚至当代中国,应依据民族分成七八个国家。过分强调“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实际上是自掘陷阱。
二战以来,我们记住了欧美发达国家一个个伟大成就,却可能记不住换来换去的总统、总理和首相名字;我们记住了某些“民族国家”一串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名字:希特勒、东条英机、斯大林、波尔布特、纳赛尔、卡扎菲、萨达姆、金家三代将军,却可能记不住被这些“民族英雄”侵略杀戮或迫害剥夺的无数鲜活生命。这些“民族英雄”告诉世界:“朕即国家”。一个社会的英雄观,即什么样的人被视为英雄以及民众崇拜什么样的英雄,决定了这个社会的人民的精神品质。一旦“红太阳”陨落,“我们该怎么办啊?” 太阳普照之下,除伟大领袖与统治集团英雄之外,其他大多数人只配被役使,不配做有自由、有尊严的公民。
蝴蝶在历史梦境中飞舞,难觅一个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英雄”,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英雄威名,其实是“汉族英雄”,这无疑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尴尬。
而今中国,伴随着以消遣、解构、娱乐、休闲为时尚的快餐式文化热潮,古代封建皇朝和抗日战争历史,都成为社会抢手的文化商品,进行着赤裸裸的拍卖与消费,变本加厉雷人。身着长袍马褂的历史人物充斥荧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不绝于耳。从皇上、太监到忠臣、奸佞,从宫廷后妃到公主、格格,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抗日剧“手撕鬼子”、“裤裆掏雷”,一个比一个更荒诞不经。戏说的烟花与战火齐飞,宫廷的厮杀与淫乐共娱。凝重、深邃和肃穆的历史,转化为当下的观影快感。在一个哄客当道、屌丝喧嚣的时代,“英雄”似乎有些过时、甚至落寞。在自信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各种英雄人物,可以被制造、塑造和打造出来,唯独公民英雄难产。
世界如果缺失了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不管哪部历史,都将何其苍白。古往今来,英雄们叱咤在历史的巅峰,洞察历史转折契机,谋划历史前进方向。一个国家的英雄,不仅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不仅是保家卫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更是文明的创造者,和平的倡导者,新风气的开拓者,新思想的奠基人。英雄们最早感受到新时代的曙光,最先发现真理的光芒,是最早觉悟的,也是最有远见的人。
从神话时代、英雄时代到城邦时代、公民时代的历史,是人类觉醒、解放和自主的过程。从对神和英雄的仰仗,转向对人的理性自觉的高度依赖,直至“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理想实现,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现代大国的崛起,不再是武力嚣张,而是文明进步,是民主自由制度的缔造与完善,是公民社会的培育与成熟,是社会创造力的井喷与生产力的解放。在民主自由国度,公民才是最伟大的英雄。
英国首相说:“大英帝国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等文化英雄的伟大思想,带来英帝国百年辉煌。“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美国总统说:“他们喜欢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但从不会窃取我们国家最好的知识产权,即美国宪法,更不会付诸实施。”
今天的时代,依然需要真正的英雄本色,需要“新风气的开拓者,新思想的奠基人”。从特权到人权,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涅槃,是世界上最难完成的“自我开刀”。21世纪的中国,不需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风流明君,而需要像华盛顿一样伟大的宪政领袖。世间没有天生的公民英雄。如果建立宪政之下的法律之治,法治给力,一个孱弱的香港老太太也可成为公民英雄;如果法治不彰,即便是身强力壮、学富五车的年轻法学博士,也会在强悍的公权力面前成为浮云。
当今中国,是一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庙堂之高,有英雄标杆;江湖之上,有英雄传奇。传说,也许是英雄生命永久栖息的故乡。公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在日常化的高尚中,在普通人的坚守中,我们经历着一次次人性的观照,一次次灵魂的撞击,一次次文化的启蒙,一次次现代精神文明的迁徙。一点点星火,交相辉映,照亮了我们头顶上那一片辽阔的道德的星空。
【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600字作文】推荐阅读: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700字作文09-24
我与音乐作文600字12-30
我与书香的作文600字10-05
我与文学初三作文600字01-04
我与中国古诗600字作文02-26
我与祖国共奋进作文600字12-08
我与困难面对面作文600字06-15
我与微笑为友作文600字11-09
那一天我与友谊相遇作文11-09
假如我会“克隆”作文600字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