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精选4篇)
近年来,XXX中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根据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XXX中学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招生地段内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XXX中学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义务教育保障体系。一是制订了《XXX中学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将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并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三是简化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理程序,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入学。四是对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困难资助、评优奖励等方面与城区原住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权利。五是把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纳入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范围,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六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一定资助。
2、建立了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加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抓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强力推行素质教育;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水平;三是加强课程、教学、学生三项研究,增添教育发展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保障进城外来务工从业人员子女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XXX中学
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作方案,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形成关爱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4、给父母的一封信。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8月30日
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现就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以下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印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
题得到初步解决,一些地方还探索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但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主要原则。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三、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四、统筹做好随迁子女和流入地学生升学考试工作。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防止“高考移民”。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随迁子女升学
南岭中心小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近几年来,随着我镇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我校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一、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情况
1.各校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2.坚持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学。以流动人口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接收,随时插班跟班就读。
3.坚持就近入学。按户籍管理规定,在临时户口所在社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分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入学。
4.是坚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权利。流动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与本地学生一样参加评优、评奖和入队,以及参加各项校内外活动。
5.是单独建籍、单独管理。建立学籍跟踪管理制度,实行单独造册,统一管理,进出有记载有手续,定期上报。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个别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拖了各区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后腿。
三、意见及建议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将涌入城市,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亦必将成为突出矛盾,解决不好将演化成社会问题。因此,要结合我校的实际研究部署教育发展战略,立体思维,超前谋划,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06-24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总结05-24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总结06-12
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09-23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方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