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实验论文

2025-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量实验论文(精选8篇)

计量实验论文 篇1

企业单位中最早通过国家实验室和国防实验室认可的计量校准实验室之一。全国地区同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国防实验室认可、军用实验室认可的8家计量校准实验室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指定量值溯源单位。

国内计量校准能力最强的专业机构之一

计量校准中心建立了无线电计量室、电学计量室、长度计量室、力学计量室、热工计量室、理化计量室等6大专业实验室,目前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和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DILAC)认可的计量校准项目268项,涵盖了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磁、长度、力学、热学、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计量领域,可对数千种仪器仪表开展计量校准工作,是华南地区计量校准能力最强的专业机构之一,特别在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磁等领域的计量标准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

计量校准中心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精密仪器标准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国防计量技术研究、国家鉴定规程编写、自动测试软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广电计量开发的标准电感器、罗兰 C 授时接收机、大功率计量装置、跳频参数测试系统、数字通信测试系统、网络设备测试系统、数据电缆线测试系统、滤波器带外互调测试系统等计量测试标准在我国均属首次研制,填补我国相应领域的空白,对我国的国防计量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广电计量还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方法的研究,主持编写了多项国家和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http://

行业计量测试规范,其中音频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七个行业检定规程沿用至今。

人员配备

计量校准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包括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评审员、信息产业部电子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防电子计量审核员、广东省计量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等技术专家组成的100多人的专业技术队伍。

设备能力

计量校准中心通过近年的技术改造项目,建立了电容、电感、阻抗、时间频率、信号源、脉冲参数、失真度、调制度、抖晃、电压、电流、长度等主要参数的计量标准,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精密标准装置和仪器1000多台套。

测量仪表精确性

您有停下来思考过关于每条使用的仪表矫正的重要性吗?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我们确实有很多要读数及测量的设备。就如同每家的水表、天然气表、电表,超市里的磅秤、燃油泵、甚至是赌场的游艺机都需要完美、准确的数值。这些仪表的精确性对每位客户都至关重要。(毕竟,没人希望他的油泵以负荷10加仑运行计量,而它其实只分配了9.5加仑)大型公司对这也很感兴趣。制药公司及食品公司需要精确测量各锅炉配料量,而供应商和制造商应当准确地测量读数,以确保发送及接收适量的原材料。

当然,政府也非常重视仪表的校正,而这主要是由于税收问题。如果加油站或事业单位给客户提供低于或高于常规的价格,政府行政部门就很难估算、协调并征收税款。因此,在每个国家,政府筹建的计量实验室负责校正所有与财政相关的仪表设备。

计量实验室

计量,是一门科学测量的学问。尽管,制造商对产量、校准负责,遵从设备要求,计量实验室必须证实制造商说明书上关于仪器仪表的准确度。以配备专用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http://

控制系统及实时数据库的专业测试站,记录并存储测试数据。控制系统调控测试站,以精确的步骤逐条执行,以便证实制造商说明书中的精准度。控制系统也必须详细记录每条测试,并评估每台仪表。

西班牙马德里地区唯一得到认证的计量实验室是Centro de Laboratorios de Madrid(CLM),该实验室每年为250,000套仪表做鉴定,包括马德里当地的52,000套工业煤气仪表。顾客包括各家公司、公共服务单位、公共机构、服务站、制造商、游艺机,甚至是觉得仪表不准确的普通老百姓。

测试站与鉴定程序

在CLM实验室,煤气表测试站由精确设计的主活塞测定体积,取代了气体从汽缸流向八个相连接的气体仪表。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尽管这两者使用的仪表没有区别,通过主活塞的推动,却取代了相同体积的煤气量。活塞的推动和所有其他站点的控制、测量、数据检测,业内知名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及I/O模块生产厂家Opto 22公司的SNAP PAC系统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大量I/O模块与测试站点的传感器、变频器、脉冲发射器、读数设备相连。

l电压输出模块----与变速控制器相连接,用于调节测试过程中控制器的速度。同时,数字量输出模块控制多极管,以便关闭及排除气体。

l高速数字输入模块----通过光学记录脉冲输入,活塞每移动0.001mm,发射出一个低压脉冲,技术人员能够精确测出有多少气体通过泵传送到仪表上。为了得到证实,对通过仪表的气体量也进行脉冲计数。

l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每个仪表的生产商条形码,一系列通讯模块与条形码扫描器相连接,再将信息传送给PAC。

l本地串口打印机----也是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PAC连接的,测试结果直接打印下来并保存。提供了安全措施,以避免资料库记录的任何潜在的误动作。

l温度输入模块----为PAC显示提供环境温度及测试时的温度,任何微小的温度变化将影响测试结果,这个错误会由软件纠正。

l电流输入模块----测试过程中,各压力传感器的接口。PAC必须为气压波动提供精确的校正。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http://

测试过程中,所有仪表的读数(和仪表间读数的差异)都被记录下来,用五种不同的气体流量不断重复测试。只有当这些仪表都毫无差异了,所有仪表的测试结果得到认可,则系统将仪表标示为精确、已校正。然而,所有仪表的误差测试结果,也是被记录并保存的。需进行气体容积密闭性检查(增加了一个独立的 预先监测的仪表),以防止另外三部仪表在备测状态同时进行测试。

软件及通讯

由PAC Display软件提供的HMI人机界面,可清晰直观了解系统情况,保障安全性(可直观了解到任何测试因素的改变)。整个过程的实时数据曲线、测试步骤、测试结果以及数据趋势,都可从PAC Display软件中获得,当特定情况发生,或超过了设定值,就能从人机界面中看到警报。系统配置数据库需要计算机联网,它包含了所有测试站所有的参数与数据。测试过程中,每台仪表的控制指令可以简易快速地通过TCP/IP协议下载到PAC中。PAC内存中保存所有测试数据、序列号、计算数值、测试结果,并且也可插入SD卡扩展内存。在测试结束后,所有信息可通过FTP上传到计算机数据库中。

硬件及系统集成CLM实验室的仪表分配经理Luis Blanco Estrecha说:我们实验室考虑使用基于PLC的解决方案,对测试站进行控制。最终,选择了PAC系统,因为它更适用于多传感器连接,可实时处理复杂运算。PAC系统也也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记录能力,通过以太网,数据可打包在例如Microsoft Office上显示。

Estrecha说:系统模块化也是非常重要的,“Opto 22硬件的搭建有点像乐高套件。你只需选取最重要的那一块,系统便会明白你的需求。我们的测试站使用脉冲编码器、红外传感器、数据读取器、接触开关、压力、温度、条形码阅读器、伺服控制器、活动阀门。无论我们需要什么,都可用Opto 22的模块直接连接。”

“CLM实验室也同样需要负责全套系统项目的集成商。”

“新系统需要准确无误的组装,避免出现的任何错误的机会,”Estrecha说。“我们意识到软硬件以及设备安装转包给不同厂家的危险性,当出现了问题,谁都不会说是自己承担那部分出了错。”

当地的Optomation Systems系统集成商不仅解决了接线、试运转、资料库转移这些问题,也为CLM提供应用软件和所有可替换的硬件。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http://

Estrecha说:Optomation Systems公司承担了项目各部分的责任,提供“一条龙服务”,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计量实验论文 篇2

关键词: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认证

地质行业的工作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 地质工作人员需要对稀有元素的地质物质进行测试与分析, 这一过程需要参考相关标准, 所以, 工作人员还需要认识到保证计量准确性的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身经验, 对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与计量认证的特点及相关标准进行了介绍, 以供专业人士参考与借鉴。

1 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的特点

1.1 主要任务

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其对地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有着一定要求, 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探测地质中含有的矿产物质, 在计量的过程中, 采用的方法比较多, 在对地质样品进行简单的勘察后, 还要进行稀有元素的测试。计量的物质包括矿物质、土壤、岩石以及地下水等。

1.2 主要特点

地质实验室测量对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计量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大自然中地质产物, 比如岩石、矿物质、地下水等, 由于这些物质都蕴藏在大自然地质矿产中, 在取样时需要深入自然, 勘测时一般是对微观的地质样本进行计量测试。计量测试实验的种类很多, 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人员需要了解物质特殊的物性参数, 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力学、物理、花些以及光谱学等学科的知识。计量测试中还包括很多未知的公式参数, 由于实验时采用的装置型号很多, 这会导致计量测试的结果出现误差, 所以, 必须制定出计量标准。计量测试中会产生很多的数据, 设定的参数一般多达数十个, 勘测人员需要对上百个地质样品进行测试, 需要核实的稀有元素也多达几十种, 所以这项计量测试任务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时, 测量结果的数值范围一般设定的较大, 这增加了计量错误产生的概率。该实验计量测试出的数据比较多, 面对的信息量比较大, 这有助于为今后的地质科研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由于计量测试时采用的方法需要按照相关规范选定, 而这项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 测试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还需要灵活应用测量技术, 从而保证计量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2 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标准

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标准的制定, 需要结合计量测试的特点, 在确定标准时, 需要考虑到国内、国外数据标准的差异性, 专业人员应结合我国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的条件与特点, 制定出适合的、统一的计量认证管理标准体系。在对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时, 主要是以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精密程度为标准, 并且主要是以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为核心评价标准, 判断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 误差较大则评价的等级较低。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标准主要参考的因素是数据存在的误差、标准偏差数值、计量数据相对值等。

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标准的有效制定, 有助于提高我国地质测试的水平, 相关工作人员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而且参考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认证标准模式, 这可以保证我国地质实验室的计量测试水平接近国际水准。截至目前为止, 我国大部分地质实验室采用的计量标准是《Z0130-945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具体的来说:该规范基本上统一了我国的地质计量测试术语、参数术语、单位名称、单位数值, 并根据数据之间的误差数值确立了统一的函数模型, 明确了进行计量测试的试验标准原则, 明确了在计量测试过程之中要同时注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并提出了对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更高的质量要求。

3 地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获取标准

根据我国计量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之中的相关规定, 地质实验室必须要经受来自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的可靠性考核工作, 这种可靠性考核工作又被称为计量认证工作。根据我国相关规章法律的规定, 地矿部各省中心实验室等国家级地质实验室要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审核, 省级的地质实验室要经过省级的认证审核, 该审核工作每间隔五年进行一次复核。

地质实验室在经过计量认证审核之后, 更能够得到社会上的信任, 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检测任务, 为自身和社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地质实验室的计量认证审核过程之中, 针对其主要计量测试项目的不同, 又可以将计量认证细化为很多细小类别的项目 (例如金属矿石类计量测试、煤矿类计量测试、油气类计量测试、地质矿产类计量测试等等) 。地质实验室通过计量测试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 帮助相关部门高效的完成对地质矿产的有效分析, 促进对该地质矿产的开发工作, 为社会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地质实验室在提供数据的同时也可以收取适当的报酬, 拥有着较高的潜在价值。针对专业的情况, 在实际的工作要坚持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 解决实际的问题。

4 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计量认证管理

实验室环境状态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为了保证仪器检测的过程和样品前处理的过程分开, 要保证不能对大型仪器房间进行前处理实验。仪器设备具体管理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采办工作、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和仪器设备的报废工作等内容。仪器设备的一系列管理工作都应该由专门的人才进行负责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溯源和维护等。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负责和使用人员更加需要定时的培训, 使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管和使用。同时在使用之后要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从而真实地反应仪器的状态。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 地质实验室计量测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 不但工作量比较大, 而且相关技术专业性较强, 在测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差, 这对测试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 了解计量测试任务的特点, 还要合理选择计量测试方法。随着地质行业的不断发展, 其应用的技术以及计量认证标准越来越国际化, 而且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有效提高了计量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精密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地质实验室计量测量与计量认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笔者的介绍, 希望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旭.浅谈基层地质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J].吉林地质, 2013, 32 (01) .

[2]肖琳, 卢文燕.做好计量认证复审准备工作的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 (5) .

计量实验论文 篇3

摘要:针对目前电能计量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新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M3730的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实验仪,验证了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新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片上双CPU架构与片内共享内存数据的设计方法,搭建了硬件系统结构,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了实验仪的软件系统,使用C编程实现小波分频带测量功率算法.最后在实验仪上对电网典型畸变信号进行功率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实验仪的准确度高及小波分频带测量算法的实时性好,为深入研究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装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能计量;DM3730;小波变换;畸变信号

DOI:10.15938/j.jhust.2015.05.015

中图分类号:TM7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683(2015)05-0074-06

0 引言

随着电网中非线性负载的迅速增加,电能质量日趋恶化,这不仅严重影响电网安全高效的运行,而且对经典的电能计量理论、方法和仪表的设计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前电网信号严重畸变的现状下,如何准确合理地计量功率和电能已经成为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仪表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研究能真实反映非线性负载电能消耗及合理计量的新方法又需要研究工程上切实可行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

目前,谐波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方法研究及电能准确合理计量仪器研发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湖北电力试验研究所研制开发的FEE3型基波电能表利用低通滤波器实时衰减畸变信号中的谐波成分而只计其中的基波功率,从而使电能计量更趋合理.清华大学与河南新乡电业局联合研制的微机化采样式电能表能够同时测量基波电能与总电能,据此判断用户是线性还是非线性以及谐波水平,其准确度为0.2级.威胜公司最新开发的0.2级谐波表DTSD341/DSSD331-9采用实时积分算法计算电能,同时通过FFT算法提供基波电能及谐波电能,并通过谐波电能的方向区分用户是谐波源用户还是非谐波源用户,该表可为电力管理部门对用户用电管理提供依据.但是基波表、谐波表并不能解决冲击信号等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合理计量的问题,因为谐波模型并不能真实反映电网信号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冲击性负载等非线性负载产生的电压、电流信号根本无法用谐波信号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本文针对目前电能计量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新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实验仪,验证了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新方法的正确性.同时,本实验仪的设计为研发适用范围更广、计量更合理的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仪表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和技术先导.

1 实验仪的硬件系统设计

本文设计了基于达芬奇平台的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实验仪,并采用小波分频带功率测量算法在实验仪上实现了电网典型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的合理计量.

1.1 实验仪总体结构

实验仪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选用TI的DM3730作为核心处理器,它内部集成了1CHz的Cortex-A8 ARM弹性内核以及800MHz的TMS320C64x+DSP内核,这样提高了实验仪的实时响应能力与控制能力,实验仪内设有模拟信号发生器,它采用数模混合原理设计,可以输出各种典型电网信号,主控单元建立了ARM+DSP片上双核的最小系统,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外设扩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接口、存储模块以及人机交互界面模块.

整个系统由ARM负责模拟电网信号的采集以及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DSP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电压、电流有效值运算及小波分解重构等运算.DSP与ARM之间通过DSPLINK和驱动程序实现通信.在外设模块中,数据采集模块主要采用AD7656实现电网畸变信号的A/D转换.通信接口采用UART与USB、RJ45以太网接口实现与外界的通信以及嵌入式系统的移植下载.存储模块用来存储系统应用程序及各项数据等.人机交互界面模块采用带有触摸功能的LCD,可实现人机直接交互功能,无需设置功能按键.利用QT设计实验仪显示界面,可以显示电网畸变信号经小波分解重构得到的基波信号和畸变信号的波形以及测量后的各项功率值.

1.2 模拟电网信号发生器

由于电网中存在太多的未知因素,不可能确知电网信号的具体成分,目前国家尚无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的标准,更没有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的标准装置可供校验和比对.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本文设计了能够模拟实际电网信号且理论上精确已知的畸变电网信号源.

该信号源能够模拟典型的电网信号,通过它可确定待处理电网信号的具体成分,模拟电网信号发生器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i1(t)、u1(t)分别为标准信号源产生的标准正弦电流、电压信号;ia(t)、ua(t)为模拟电网电流、电压信号.EEPROM中已存有数字正余弦、方波、三角波等函数表a(t),信号a(t)与u'1(t)在数模混合乘法器中相乘再与信号u'1(t)在加法器中相加得到了信号u'2(t),若取样电阻R=1Ω,则u'2(t)为

当a(t)取不同的信号时,ia(t)、ua(t)代表着不同的电网电流及电压信号.所以,此信号源可以模拟各种典型电网信号.

2 实验仪的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设计分为ARM子系统软件设计和DSP子系统软件设计.实验仪系统的软件结构层次如图3所示.ARM子系统实现人机界面,应用控制程序和系统的管理.DSP子系统通过DSPLINK接收来自ARM的数据信息,根据控制指令进行电压、电流的分解重构运算及功率值计算.

2.1 ARM软件设计

ARM子系统的软件设计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它主要由设备驱动模块、译码模块和图形界面模块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各模块在Linux的统一控制管理下有效地协调工作.ARM处理器端主要是运行Linux的操作系统,同时嵌入QT/Embedded图形界面系统.使用C++编程实现该图形界面系统,通过图形界面系统实现人机交互,最终显示处理后的数据及波形.无需键盘和鼠标,系统运行后图形界面的操作全部由触摸屏完成.

2.2 DSP的软件设计

2.2.1

DSP软件算法

本文应用小波分频带功率测量算法实现畸变信号条件下的电能的合理计量.由功率潮流分析的结果可得畸变信号条件下合理计量功率P为: 式中:P,为基波电压与基波电流产生的功率;PIS为基波电压与畸变电流产生的功率;PIS为畸变电压与基波电流产生的功率.Pa为计量节点a处的实测功率;PS为Pa中的畸变功率.

由式(5)可知,实现畸变信号下电能计量只需要分解与重构畸变电流、畸变电压信号,根据小波变换原理与各电网信号的具体情况,把不需要的小波系数置成零,这样,就得到了重构信号的小波系数,进一步得到畸变信号u'S(t)、i'S(t).

南初始采样值可得

最后,利用式(5)计算出用户合理计量的功率.

2.2.2 DSP软件实现

实验仪的DSP核主要由DSP/BIOS操作系统控制,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与ARM端的数据传递、小波分频带功率测量算法的实现及各项功率值计算,它可以单独验证某一阶段算法的有效性,也可以一次性处理所有阶段的验证.系统初始化后,ARM采集数据并发送给DSP时,ARM先将数据存放在共享内存中,通过DSPLINK向DSP发出中断,DSP收到中断后开始执行程序,DSP从共享内存中读出数据进行电压、电流的小波分解与重构运算以及功率值计算.当DSP进行小波分频带功率测量算法后,会中断ARM读取处理后的数据结果.DSP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其中针对小波分频带算法,编写了电能计量算法函数库,包括小波分解函数、小波重构函数以及各个功率计量函数,以满足不同畸变信号条件下的应用要求.还编写了中断处理函数、数据接收分类处理等辅助函数,在进行应用程序开发时就可以直接调用电能计量控制函数库中的函数,这样使程序模块化减少了重复编写代码段的工作,同时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与可移植性.

2.3 双核间通信

基于DM3730处理器的双核通信软件系统调用由DSPLINK来完成,DSPLINK提供一套通用API,从应用层抽象出ARM与DSP的物理连接特性,进而降低用户开发的复杂度.

图6 DSP/BIOS LINK的软件体系结构图

DSP/BIOS LINK的软件体系结构图如图6所示,图中在DSP端用DSP/BIOS来支持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算法的运行,在ARM端OS用Linux来支持其对系统外设的管理.DSPLINK作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管理ARM端和DSP端应用程序的交互,从而实现DSP核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3 实验结果

3.1 直流、谐波和间谐波信号实验结果

半导体整流信号中含有直流、谐波及问谐波,调制信号a(t)为为阶跃信号,

由模拟电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半导体整流信号的电压、电流信号如图7中(a)、(d)所示.

在实验仪上进行功率分解测量实验,图7 rf,(b)、(e)是经dB40小波分解重构的基波电压、电流信号,(c)、(f)为重构的畸变电压电流信号,根据重构的信号计算各项功率值,结果如表l所爪.

表1结果表明在此硬件平台上测量的各功率潮流方向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同,验证了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合理计量方法的正确性.同时,测试了C代码实现功率分解测量算法的运行时问为2054μs,说明该算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3.2 连续频谱信号实验结果

设a(t)为连续频谱信号

其他其中t0为a(t)出现的时刻,

在实验仪上对此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项功率值,图8中(a)、(d)是由模拟电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连续畸变信号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b)、(e)是经dB40小波分解重构的基波电压、电流信号,(c)、(f)为重构的畸变电压电流信号,根据重构的信号计算各项功率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结果表明合理计量方法也适用于连续谱畸变信号的电能计量.同时,算法的执行程序在硬件上的运行时间为1902μs,算法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

4 结论

针对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算法复杂度与实时性的要求,本文设计出一种以DSP与ARM双核架构的系统为中心的电能计量实验仪.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仪将给定的畸变信号运用小波分解与重构算法,测量其各个功率值并且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并记录了软件算法在实验仪的运行时间,得到以下结论:

1)实验仪测量的各功率潮流方向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同,功率测量的准确度为10-4~10-3数量级,证明了畸变信号条件下电能计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软件算法在实验仪的运行时间可以达到微秒级,说明小波分频带功率测量算法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

计量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4

本制度明确了实验室管理人员、计量标准负责人和检定、核验人员具体分工和职责。、实验室是本站计量标准存放的地方,也是计量检定、核验人员进行量值传递的场所。因此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计量法令、文件和有关校验规程,负责本室所属计量器具的送检、校验及维护。本室最高计量器具必须按上级计量部门在所规定的周期及时送检,送检率达到 100 ℅,超期的标准计量器具一律不得使用。、各项目的计量标准负责人要按本站程序文件的要求,保管、保养好各自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确保计量标准的正确、完整、齐全。、计量检定及核验人员都应熟悉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和检定方法,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标准计量器具,并能熟练操作。、计量检定员要严格按国家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认真检定,负责把计量器具检定结果的标识固定在计量器具上,做好检定原始记录,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字迹应清晰、准确。原始记录认真保存以备核查,做好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监测和记录。、核验员要对计量器具的检定结果的正确性、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的规范化等给予校核,并在检定结果书上签名。、做好防盗防火工作,遵守保密规定。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存、修理、更换、改造、封存及撤销以及恢复使用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计量标准的使用必须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具有称职的使用、维护、保管人员,非检定人员不能任意使用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施要放置在固定地点,不得随意挪动,更不得随意拆卸和组装。、经上级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并取得相应项目的《计量检定员证》的人员才有资格使用计量标准。检定人员在使用计量标准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或保存要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标准计量器具要按有关规定定期送检、自检,经检定合格的标准器具方可使用。计量标准器检定合格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粘贴设备唯一性标志,在不影响读数的情况下,唯一性标志应贴在标准器醒目、易识别的显著部位。、发现计量标准器异常时应及时排除,若故障较大需要修理时,应再次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如不合格,降级作工作计量器具用。若需要报废更新,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填写更换申请表等,报计量标准考核部门审批。、标准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等使用完毕后或临时离开时,应切断电源,电源部分应定期检查绝缘,不合格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对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坏或丢失者,追究责任,给予赔偿。、标准装置、器具应保持清洁,经常擦拭,仪器仪表放置整齐,定期清理,保证设备的完好。标准计量器具的定期维护、修理要做好记录,标明维护项目、内容、更换零部件等,并存档。、标准计量器具、仪器元件的保管应符合防潮,防震,防腐,防尘及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如遇特殊情况项目暂停,对该项目标准器要向原审核批准机构申请封存。如决定此项目停止,立即向审核批准机构申请撤销该标准装置。

9、标准仪器仪表一律不外借,如有特殊情况需报上级领导批准方可外借。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在用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和执行程序,包括偏离时应采取的措施。、每年制定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的周期检定计划,执行就地就近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严格按周检计划及时送检。、周期检定计划在每年年底以前,由技术负责人根据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周期检定的要求,编制下一年度的周期检定计划上报站领导,并负责组织、监督、实施。、按计划到期的计量标准器,由技术负责人下达周期检定通知,并且将检定证书与所属器具包装好送检;检定后的计量标准器必需经技术负责人检查验收,确认完好后,将检定证书交项目负责人存档。、按计划自检的计量器具,由技术负责人下达自检通知书,项目负责人完成后将原始数据及检定证书交技术负责人验证盖章,并进行登记。自检计量标准器具的检定证书长期保存。、经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能再做计量标准使用,降级至工作计量器具。6、到期的计量标准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站领导,超期使用严格按相关法规追究责任;出现故障的计量标准器应立即停止使用,上报站领导,由领导确定报废、检修或新购。、计量档案管理员及时做好周检计划执行情况和检定结果等历史资料记录,认真贴好标准标识和合格标识。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本制度确保了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适合计量标准的保存和使用,同时应满足所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应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和记录,对实验室互不相容的活动区域进行有隔离。、实验室设备环境状态应达到以下标准:设备保存,对号就位;管理有帐,流转登记;柜外存帐,加罩防护;设备设施,清洁防尘;空气无丝,地面无灰;空气干净,室温稳定;室内无杂物,摆放要整洁;用电有保险,停用断电源。、易燃易爆、有毒品的存放,设专人保管,保存在密封、避光、避热源、避火花源、防振、防碰的安全处,并建立领用消耗登记本。做到随用随领,用多少领多少,同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完善,使用人必须掌握安全使用知识和熟悉处理事故的能力。、使用强电源的计量器具及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使用前,必须对电器线路进行全部检查,在无短路、无断路、无破露、无腐蚀、接线正确、接地良好、保险合适的情况下,方可启用。无操作能力者不得启用设备。4、操作使用汞做为介质的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时,必须在专门实验室进行,做到防溢、防漏、防破碎,对于室内散落汞物质必须进行严格的清理和回收。、实验室要配备空调、温、湿度计等必要的监控设备对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并记录。操作人员严格按要求进行监控并记录,发现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要求。、对电磁干扰、灰尘、震动、电源电压等严格控制,对发生较大噪声的检测项目采取隔离措施;相邻区域的工作不相容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进行隔离。

7、当环境条件可能危及到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时,应停止计量检定工作,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以采取措施保证检定工作的有效进行。

8、实验室必须坚持做到定期清洁,计量器具等定期保养、定期检查,根据不同设备及部位分别使用不同清洁器具,对于精密部件,不得用粗糙物、有腐蚀油剂进行擦洗;对于使用汽油、酒精擦洗设备的部件时,必须做好通风、防火措施,之后及时排除油气挥发物,保证室内安全。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时必须要采用符合规定要求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并对规程或规范的发放、领用、更换进行了具体规定。

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是建立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必备技术文件,开展计量检定时,应当使用与计量检定项目对应的、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如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则可使用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2、要确保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发放到位,并作好发放记录;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由领用人签收。

3、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由专人管理,统一编号,由站长确定发放范围,进行发放登记。受控文件由综合室加盖“受控”印章进行标识,并注明分发号作为受控号。

4、若原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变更,要将更改通知及时发放到原文件持有人手中,由文件持有人进行相应更换,由综合室对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作废文件收回,防止误用作废文件。

5、作废文件应及时清理销毁,若须保留应加盖“作废”和“保留”印章,并作好记录。

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计量检定或校准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处理、证书填写、数据核验和证书签发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1.原始记录是评定计量器具性能的原始依据,原始记录采用国家检定规程中所附格式,填写记录必须是检定员本人,边检定边取数据,不能搞回忆录。

2.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工整无涂改,示值读数应按规程要求取值。原始记录如要修改时,应划去原数据,并在该数据上方签上修改人姓名,重新填写该数据。

3.为了确保检定数据正确,检定员对自己填写的检定记录要认真核实,确保无误后交复核人员复核,复核人要严肃认真,复核无误后方可签字。

4.证书是计量器具准确可靠、一致性的凭证,证书的格式与填写内容必须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正确填写,对于检定合格的仪器,发给检定证书,不合格和仪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

5.原始记录、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等,所需数据由检定员用钢笔填写,检定员、核验员签字必须用钢笔由本人填写姓名,不得用图章、编号代替。

6.检定员、核验员必须对出具的证书及数其据负责,主管签字必须严格执行检定规程,证书上数据必须与原始记录数据相符,对于不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弄虚作假者,按计量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7.检定员、核验员出具的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等由技术负责人严格审核验证合格后,加盖本站检定专用章,方可有效。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仪器设备、人员安全和工作责任事故的分类和界定以及各种事故的发现、报告和处理的程序。

1.本制度所指事故,•包括在计量检定测试范围内的仪器设备(包括仪器、工具损坏)、人员安全和工作责任事故等。

1.1 仪器设备事故:工作过程中违章操作,造成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损坏或技术指标不满足要求,以及非工作原因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

1.2 人员安全事故:工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1.3 工作责任事故:工作过程中玩忽职守,造成检测结果错误,并造成政治、安全、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2.按照《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故划分为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3.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人,对故意拖延不报或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者,一经查明,严肃处理。

4. 一切事故经由事故责任人如实填写事故分析报告,报告事故经过及造成事故的原因、损失情况和采取补救措施。事故当事人应实事求是地写出书面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事故旁击者予以证明,室负责人签字,上报站领导。

5.对于一般事故,可由本单位领导会同有关人员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做出结论,通知当事人并报告主管领导和业务部门。

6.对于非一般事故,由主管部门处理,给予当事人经济处罚或调离岗位、行政处分直到提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对于事故报告及处理结果的有关资料,建立管理档案,及时存档。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1.计量标准文件集主要是建立计量标准的文字资料,必须认真、妥善保 管。实验室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管理由各项目负责人负责。1.计量标准文件集应当包含以下文件 2.1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适用)2.2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 2.3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2.4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2.5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2.6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2.7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2.8 计量标准履历书

2.9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2.10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2.11 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2.12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用)2.13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2.14 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 2.15 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

2.16 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 2.17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3.凡新购或在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均应归入计量标准文件集保管,并进行登记编号后归档。历次送检、送修的计量标准器具,其检、修后的合格证及检定结果,均应归档。

4.计量标准文件集,未经批准不得借阅,确因工作需要时,应办理借阅手续,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借阅单位和个人须按规定期限归还资料,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验收。发生逾期不还、丢失、损坏的情况时,应立即汇报,并作出相应的处罚。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篇5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目标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 里溶质B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 单位:

溶质B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间的关系:

cB= 或 cB=

2.含义:在1L溶液中含有1l溶质,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l·L-1

【说明】①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也不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的简单加和。

② “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化合物,也可以指离子,如c(Na+)

③ 由于溶液是均一的,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与原来溶液相同,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④ 除完全相同的两份溶液相混合时,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原来两份液体的体积之和外,其余情况下两份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都不等于原来体积之和

⑤ 当往液体中加入固体或通入气体,发生反应或溶解后所得溶液体积也不等于原来液体体积,得按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来算溶液的体积。

【目标二】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⑴ 各量的关系:

n= n= n = V=

⑵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

公式:c= 在饱和溶液中,ω=

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公式:c浓·V浓=c稀·V稀

⑷ 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跟离子浓度间的关系:

在Ba(OH)2溶液中:c[Ba(OH)2] = c(Ba2+) = c(OH-)

在Fe2(SO4)3溶液中:c(Fe3+) = c(SO42-)

【目标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1-5】

1.实验步骤及仪器: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步骤

2.注意事项

① 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相应规格的容量瓶。如配950L某浓度溶液应选1000L的容量瓶,

确定溶质时,不能按照950L计算,要按照1000L计算。

②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方法:a.加水→倒立→观察→正立。

b.瓶塞旋转1800→倒立→观察。

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使用前必须把容量瓶洗涤干净,但不必干燥。

③ 容量瓶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④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至室温。向容量瓶里转移溶液或加入蒸馏水时,都要用玻璃棒引流。

⑤ 当容量瓶中液体占容积2/3左右时应进行摇匀。

⑥ 在容量瓶的使用过程中,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以免瓶内溶液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使溶液浓度不准确。

⑦ 在读取容量瓶内液体体积时,要使眼睛的视线与容量瓶的刻度线平行。当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恰好相切时,立即停止滴加蒸馏水。

⑧ 实验结束后及时洗净容量瓶。

【目标四】误差分析(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根据c==, 判断所配溶液的误差可能由n、V或、V引起

步骤

A.1l/L B.2l/L C.0.1l/L D.0.2l/L

3.将50L0.1l/L的NaCl溶液与50L0.5l/L的CaCl2溶液混合后,若溶液的体积变成二者体积之和,则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l/L B.0.55l/L C.0.67l/L D.2l/L

4. 将30 L0.5 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3 l/L B.0.3 l/L C.0.05 l/L D.0.04 l/L

5.下列各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 )

A.4L 0.5 l/L NaCl溶液 B.1L 0.3 l/L Na2SO4溶液

C.0.8L 0.4 l/L NaOH溶液 D.2L 0.15 l/L Na3PO4溶液

6.MgSO4和Al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l3+浓度为0.1l/L,SO42-浓度为0.3l/L,则混合溶液中Mg2+浓度为( )

A.0.15l/L B.0.3l/L C.0.45l/L D.0.2l/L

7.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L ,5﹪氨水的密度为0.98g/L,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8.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L 1l/L 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L1l/L氯化钾 B.75L2l/L氯化钙

C.150L3l/L氯化钾 D.150L1l/L氯化铁

9.按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要求的是( )

A.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固体 B. 用量筒量出11.4L 0.1l/L的盐酸

C.用100L量筒量取2.50L稀盐酸 D.用250L容量瓶配制0.1l/L 150L盐酸

10.用已准确称量过的NaOH固体配置1.00l/L的NaOH溶液0.5L,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坩埚 ②分液漏斗 ③容量瓶 ④烧瓶 ⑤胶头滴管 ⑥烧杯 ⑦玻璃棒 ⑧托盘天平⑨药匙

A.③④⑤⑦ B.①②⑤⑥⑧ C.③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11.标况下,g气体A和ng气体B的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时,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n

B.25℃时,1g气体A和1g气体B的分子数比为︰n

C.同温同压时气体A和气体B的密度比为n︰

D.标况时,等质量的A和B气体的体积比为n︰

1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一个充满HCl,另一个充满H2和Cl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总数 B.分子总数 C.质量 D.密度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l·L-1的是( )

A.将40g NaOH溶解于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1L 10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 D.10g NaOH溶解在水中配成250L溶液

14.10g 10%的NaOH溶液稀释成50L,所得稀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2l·L-1 B.0.05l·L-1 C.0.25l·L-1 D.0.5l·L-1

15.50 L H2SO4的质量分数为35%、密度为1.24 g/c3的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4l/L B.0.44 l/L C.4.4 l/L D.44l/L

16.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取出10L此溶液,其中含有NaOH g。将取出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7.配制200 L1.0l/LH2SO4溶液,需要18l/L H2SO4溶液的体积是 。

18.用等体积0.1 l·L-1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钠、硫酸镁和硫酸铝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9.在标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l-1)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

为d g·L-1,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0.现有0.270 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

⑴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

计量实验论文 篇6

一、技术评审的种类

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形式上来区分,现场评审可分为计量认证评审、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审查认可(授权)评审;从评审的形式区分,可分为首次评审、复查评审、扩项评审、监督评审、标准变更评审、授权签字人变更评审、名称变更评审、组织变更评审等多种形式。不同的评审形式适用于不同的认定需求。

计量认证评审:评审组主要是接受委托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现场评审。

审查认可(授权)评审:评审组接受委托对依法授权的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一个现场评审。

首次评审:对未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后的评审。

复查评审:已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前6个月申请办理复查评审。

监督评审:对已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内,按发证机关规定的计划和指定的内容,对其是否持续符合发证条件的检查性评审。

扩项评审:对已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内增加检测能力的,办理扩项评审。

标准变更评审:对已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内,已经批准获证的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时的评审。

授权签字人变更评审:对已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内检测能力无变化,发生授权签字人变更的评审。

名称变更评审:对已经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内检测能力无变化,只有实验室名称变更的评审。

组织变更评审:对已获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证书的实验室,在证书有效期内检测能力无变化,只有实验室法律地位、管理体制、隶属关系、法人代表、技术主管变更的评审。

二、技术评审的时限

参照行政许可的承诺期限,评审组长的文件评审应当自接受评审任务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现场评审(含整改期)应在2个月内完成。对评审整改跟踪验证应在接到整改报告后10日内完成。

复查评审的现场评审

一、评审准备

1、评审任务的下达与领取

发证机关受理实验室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申请后,10日内评审机构下达《计

量认证评审组成员建议/批准名单》,向评组长递交如下资料:

(1)《申请书》及相应的附件;

(2)评审工作表;(可从认监委网站上下载)

(3)《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4)《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等管理体系运行记录;

2、评审组长对《申请书》的了解

由于实验室的申请已被受理,其《申请书》已被受理机关接受。评审组长通过

《申请书》对实验室的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工作量及检测/校准资料的配置、管理体系运作所覆盖的范围以及申请认定的项目、涉及的标准等技术内容进行

了解,以便于现场评审的进行:

(1)申请的检测能力应按申请领域名称、类别名称、产品名称(如食品,调味品,味素)的顺序,或领域名称、产品名称。参数名称(如黑色冶金矿,铁矿石,水分)等型式表述清晰、准确填写。

(2)《申请书》中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及其鉴定/校准一览表》应与

《申请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项目表》内容相符并能证明其检验能力。

3、组长文件评审

评审组长依据《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对申请人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文件符合性审查,对管理体系的运行予以初步评价,10日内完成实验室体系文件的评审。

(1)对《质量手册》的评审要点:

① 《质量手册》的条款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相对应;

② 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可测量、具有可操作性;

③ 质量职能明确;

④ 管理体系描述清楚,要素阐述简明、切实,文件之间接口关系明

确;

⑤ 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并进行自我改进。

(2)对《程序文件》的评审要点:

① 需要有程序文件描述的要素,均被恰当地编制成了程序文件

② 程序文件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具有可操控性;

③ 程序与相关程序文件、质量手册有清晰明确的接口。

(3)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记录》的评审要点:

① 有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

② 内部审核记录覆盖全部要素、部门、过程;

③ 内部审核结论准确;

④ 内部审核中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已有效整改。

(4)对《管理评审记录》的评审要点:

① 有详细的管理评审计划;

② 管理评审具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③ 管理评审结论准确。

(5)文件评审结果的处理

评审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文件进行审查后,将审查意见返回发证机关资质认定负责人,说明文件审查的结果,做出是否可以实施现场评审的建议。

当管理体系文件不符合要求时,评审组长应通过发证机关通知申请单位增补或更改。只有在管理体系文件涵盖管理体系要素,管理体系要素已被充分描述并有相应程序文件时,评审组长方可建议安排现场评审。

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中的不符合内容,可以在现场评审中一并提出。未进行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或管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的,不能转入现场评审。

4、下发评审通知

发证机关在文件评审合格后,向实验室下发《现场评审通知书》,责成评审组对申请人实施现场评审。

5、编制评审计划,与被评审实验室沟通

评审组长接到《现场评审通知书》后,编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日程计划表》。对评审的日期、时间、工作内容、评审组分工等进行策划安排。并就以下问题与被评审的实验室进行沟通:

(1)确定评审的日程

(2)确定现场操作考核的项目

(3)商定交通、住宿等安排

现场评审

1、首次会议

(1)参加会议成员评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评审组全体成员,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部门

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首次会议;

(2)首次会议内容:

① 组长宣布开会,介绍评审组成员;实验室介绍与会人员;

② 评审组长宣读国家认监委或地方质检部门的评审通知,说明评审的目的、依据和范围,明确评审将涉及的部门、人员;

③ 确认评审日程表

④ 宣布评审组成员分工;

⑤ 强调评审的判定原则及评审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⑥ 强调公正客观原则,说明评审是一个抽样过程,有一定

局限性,但评审将尽可能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并以事

实、数据为依据,使评审结论客观;

⑦ 向实验室做出保密的承诺;

⑧ 澄清有关问题,明确限制条件(如洁净区、危险品、限

制交谈人员等);

⑨ 实验室为评审组配备陪同人员,确定评审组的工作场所

及评审工作所需资源;

⑩ 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实验概况,介绍实验室评审准备工作

农业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初探 篇7

1 前期准备

1.1 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1)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1]。根据检测项目,合理设置实验用室,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各检测室的布局要合理,对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的区域要进行有效的隔离。本实验室设置了化学分析室、高温室、天平室、样品制备室、样品储藏室、药品储藏室及各仪器分析室等。(2)仪器设备的配置。根据申报的检测项目,对照检测分析方法,确定所需的分析仪器、配套设备和相关设施。实验室配备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等分析仪器及天平、烘箱、消化炉、振荡器等辅助仪器数台。配备的仪器必须满足所有项目的检测能力。在购买时,对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及其产品进行比较切实把好仪器设备质量关。

1.2 实验室软件建设

1.2.1 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实验室质量工作的指导方针,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领导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本实验室质量方针为“公正、公平、科学、求实”,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比如检测报告及时率、客户申诉率、检测报告差错率等应具体。

(1)建立组织机构,合理分配职责。组织机构是为了使实验室执行其职能,按照一定的格局建立的,可以用文字和图表结合的方式表示。机构设置时要考虑质量职能的实施和监督两方面,有利于实验室各环节的衔接,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必须明确落实、合理分配质量体系中每一个环节的权力与责任。(2)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依据,是规范实验室检测工作和全体人行为达到质量目标的规范性文件。文件一般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质量手册》,是用于表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描述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质量体系,阐述实验室在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方面的基本政策;第二层是《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用于描述质量体系所涉及的各部门职能活动;第三层《作业指导书》,包括检测细则、操作规程、自校自检规程、期间运行检测规程等;第四层是质量记录,包括各种计划、报告、记录、表格等。

1.2.2 实验室质量体系试运行。

在基本完成实验室硬件、软件建设后,实验室要对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建立的质量体系更加接近评审准则的要求和符合实验室的工作实际。

1.2.3 开展人员培训和考核。

(1)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确保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满足相关的等级要求。本实验室配有具有资质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两名经专门机构培训并取得内审资格的内审员、两名经授权的质量监督员、样品管理员、试剂管理员及安全员等人员。人员上岗前需经过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经常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2)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方式证明培训的有效性。

2 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管理

(1)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包括计量器具及玻璃计量器具)应设立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在进行质量体系试运行前,须将需要检定的仪器申请检定,取得合格检定证书方能使用。对于个别特殊设备或计量部门无法检定校准的设备,也应确认仪器的性能及状态。(2)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在仪器设备上贴唯一性标识,并贴绿、黄、红三色标识,分别表示合格、准用、停用状态。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标识。绿色标签为计量检定/校准测试/检查合格的标志,标明仪器设备的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日期、检定单位。黄色标签为准用标志,标明仪器设备的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日期及检定单位。准用标志表示仪器精度降低,部分功能失效或部分量程不准,但所用部分功能和量程正常。红色标签为停用标志,标明仪器设备的编号、停止日期等。(3)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并设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档案包括仪器名称、唯一性标识、型号规格、出厂号、制造商名称、仪器购置、验收、调试记录,接收日期、使用说明书(外文说明书需有操作部分的中文翻译)、历次检定/校准/检查情况、自校/检查规程,运行检查、使用、维护(包括计划)、损坏、故障、修理记录等。从仪器设备购置至报废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记录也应及时存档。(4)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每次使用仪器必须及时正确填写使用记录,需要维护保养的仪器还须填写维护记录表。(5)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标准物质应有专人保管,对其保存环境监控,不得使用过期的标准物质,定期进行期间运行检查,保证其质量。

3 规范管理试剂药品

(1)严格按照所编写的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的评审程序进行采购,确保所购买的药品、试剂以及耗材等符合检测规范要求。(2)必须按照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与管理程序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保障试剂药品在实验室储存与保管中的质量,并对实验室废液进行分类妥善管理。

4 严格进行样品检测

4.1 样品接收与管理环节

在接收委托样品时,严格按照委托检测协议(合同)评审程序与委托人签订协议,收样人员就检测要求、样品处置情况及报告发送要求等要与客户详细说明。样品的制备、入库、储藏、交接等按照样品抽取和管理程序进行,避免因样品信息的丢失和保管不妥而影响检测工作。

4.2 检测任务下达环节

业务室凭检测任务通知单向检测室下达检测任务,检测室主任分配检测任务至每一个检测人,检测人在综合实验室检测任务单上签字确认。在接到任务后,检测人员应检查使用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准备好检测工作中使用的试剂、原始记录表等,检查水、电、气是否正常,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4.3 样品检测环节

检测人员严格按检测任务通知单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负全责,检测完毕填写原始记录,经校核、审核无误后交业务室。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分析处理;必要时报告技术负责人进行处理。业务室汇总原始数据形成规范的检测报告,报告必须完整体现客户所要求的信息内容。检测报告经过授权签字人的审批,加盖实验室公章及分析专用章,将报告在客户规定的日期内,发送给客户。

4.4 客户申诉投诉环节

在检测报告发送后规定的时间内,客户可以就检测报告提出异议或就具体事项提出要求,质量负责人处理申诉投诉,若因实验室工作失误,影响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用实验室副样进行复检,如经调查分析认为结果无误,以适当形式将处理结果通知申诉和投诉方。

5 定期进行质量监督工作

日常质量监督、内审与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试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改进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日常监督随时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至少每年完成一次。

(1)质量监督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对检测中发现的各种不合格按文件规定进行反馈,采取纠正措施。质量监督员定期对实验室全面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开具不符合项目的报告,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整改。(2)内部审核是实验室对其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过程[2]。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内部审核由内审员实施。承担内部审核人员必须经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或经过专门培训。审核时按审核计划对审核内容进行逐项审核,当审核中发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疑时,应仔细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被审核方负责就不合格提出整改措施,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质量负责人负责在整改期限内,组织内审员对不合格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审核。质量负责人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并向农科所所长报告内审情况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3)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2],一般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每年应按管理评审计划,定期进行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的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更改或改进。

6 严格控制检测质量

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核对和确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质量控制:(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2)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4)对保留样品的再次检测;(5)分析某一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等。

由于能力验证在时间和项目上的局限性较大,因此,使用标准物质、平行样品测试、留样再测、比对试验等就成了主要手段。

7 计量认证申报、评审、整改

7.1 提交申请

质量体系试运行结束后,确定运行无重大问题的情况下,实验室组织人员填写实验室资质认定申报材料,确认无误后提交。

7.2 现场评审

7.2.1 评审前准备。

在评审前,实验室安排专人与评审专家做好交流工作,切实获得相关信息,就现场评审程序、内容和分工,安排首次、末次及座谈会参加人员、资料提供员等做好安排,确保现场评审活动效率的最优化。

7.2.2 评审。

现场评审最重要的是实验室考察、现场操作考核、查阅质量记录、现场提问、对授权签字人的考核等。此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人负责与评审专家联络沟通,及时提供评审专家所需信息及资料。

7.3 整改落实

现场评审结束后,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不符合项及时成立整改小组,制定纠正计划,责任人提出纠正措施,并执行整改,质量负责人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最后编写整改报告提交评审处。整改通过后,才能取得计量认证资格。

8 结束语

计量认证工作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条件,本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工作,改善了实验室的环境设施,规范了管理制度,使得实验室提高了检测工作,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了可靠的服务质量,提高了效益,使实验室的整体工作上了一个台阶,这对推动实验室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从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实验室运行阶段的质量体系管理和评审组现场评审等几方面介绍了第五师农科所计量认证工作经验,文章指出了计量认证工作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条件,计量认证工作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实验室,计量认证,经验

参考文献

[1]赵光华,胡京枝,董小海.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42-43.

浅谈电能表计量误差及计量损耗 篇8

【关键词】电能表;计量误差;计量损耗

【中图分类号】P2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26-01

前言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量的功能表,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极易出现计量误差,进而引发计量损耗,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方面,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部分部件的老化,如不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及时更新换代,电能表的使用效率就会下降;另一方面,电能表的内部电路运作环节存在不足,也能导致计量不准确。

1、电能表引起误差的现象

1.1 三相三线电能表:①计量单相220V电焊机:用一个三相三线电能表,计量三相四线不平衡配电系统,即当In≠O,此时在A、N线问连接单相(220V)电焊机,表盘出现反转并少计电量。②计量三相四线配电系统:三相三线电能表计量三相四线不平衡负载电流时,N线(中性点)产生零序电流,而三相三线电能表不能计量零序电流所消耗的功率,造成少计电量。③计量单相电炉:即用一个三相三线电能表计量单相(220V)电炉。因电炉功率因数为1.0,其计量功率P=Uablccos30°=3/2UφIφ,造成多计电量50%。

1.2 三相四线电能表:①两个互感器v形接线:即用两个电流互感器v形接线,计量三相四线配电系统。②三个互感器Y形接法;即三个电流互感器Y形与三相四线电能表连接,其电流以互感器二次一端公用连接。③未接N线:三相四线电能表其N线未接或N线接触不良。④反相序接线:三相四线电能表反相序接线存在一定的计量误差。

1.3 单相电能表:单相电能表就是利用一个电能表测量多个电器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1表乘2:也就是说,使用一个电能表实现两个用电器的用电计量工作,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将电能表的指针系数乘上二,作为最终的计量总数。但是我们发现,这种电能表的使用情况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计量误差,一方面,当该电能表与其中的A线连接,测量的实际结果数据要高于实际用电量,而当该电能表与B线连接时,测量的最终数据将会较之实际数据略小,因此两者都存在必然误差。②1表乘3:即用一个电能表,测量三个用电设备,以电能表的最终数值乘以三,作为三相设备的用电量总和。由于实际安装情况不一样,具体的三相设备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实际的运行中误差的现象也不统一,但无论何种情况,最终都会出现误差数值。

2、电能表计量系统的特点

近年来,受到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现象的影响,我国的电力能源使用总量在不断地提升,在此情形之下,电力系统的运作负荷也越来越大,虽然管理人员已经发现近年来的电量损耗现象愈演愈烈,但是由于电压网络庞大,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通常情况之下,公用电压切换方案产生的计量损耗较大、安全可靠性差。该过程中由于误差带来的经济损失由下属各电厂承担,电力系统不予经济补偿,因此,各电厂为了节约成本,降低经济损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拆除出口电压补偿装置,如此一来计量损失将更加突出,同时又引发了继电保护可靠性和选择性的波动。

3、产生计量误差或计量损耗的原因

3.1 表计误差。所谓表计误差就是电能表的计量功能下降,数据指示不正确。一方面,电能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内部结构部件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虽然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但是指示系数仍存在误差;另一方面,目前电力系统应用的电能表多数是电子式电能表,该性质的电能表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消耗一定的电量用以维持电子配件运作,因此,在运行中能量耗损,计量存在误差。

3.2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变比误差以及二次回路压降造成的计量误差。该类型误差产生原因可以通过使用专用互感器而妥善解决。

3.3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要求,在输电工作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计划实行二次降压操作。在该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压调整,伴随一定的电能消耗,导致计量误差。需要相應的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从电力系统的运行实际出发,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量误差。

4、电能表及电压回路改造

电力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提高整体服务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回路改造。回路改造工作中,电力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安装回路线路,尤其是电压回路线路和电流回路线路,需要严格按照计划安装,切忌过多安装或者安装不足。工作中应认真仔细区分清楚计量用电压回路和保护用电压回路,严防两个电压回路因二次接地方式不同混淆而发生短路异常,拆除费旧电缆时,应摸清电缆走向,确认电缆无用且无电时,从电缆两端拆除,拆除电缆后应用对线灯核对无误。

5、减少电能表计量误差及计量损耗的措施

5.1 三个单相电能表或一个三相四线电能表配电流互感器接线时,应采用三个电流互感器使用。

5.2 两个或三个电流互感器配电能表接线时,其每个电流互感器应单独分相接入电能表,即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一端不连用,且作为低压电能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要求接地。

5.3 合理选择表计。不同的计量要求安装不同数量和规格的电能表,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种具体分类:①供电计量方式:两相或者三相的供电现实,需要采用与其数据相互匹配的电能表;而四相以上可以选用一个三相表或者三个单项表。②计量电炉、电焊机:单相220V电炉或电焊机宜采用单相电能表或三相四线电能表。单相380V电炉或电焊机宜采用两个单相电能表或三相三线电能表。单相380/220V电焊机应采用两个单相电能表或三相四线电能表。

5.4 重视N线接表。单相或三相四线电能表的N线作为电力线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电路工作人员的重视,以往的电路安装工作忽略了N线的效能作用,或者没有连接,或者连接不牢固。最新数据表明,N线的连接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单相或者三相以上的电能表来说,尤为重要。电路安装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认识,正确安装N线,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检查每一个连接部位是否牢靠。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将金属外壳作为电能表的N线接入。

5.5 三相电能表由于使用功率大,测量的数据总数大,因此应该成为电能表计量误差解决的关键,管理人员已经证实,只要严格按照三相的正相顺序进行接线,该类误差能够相对减小,甚至出现零误差。

6、结束语

在电能计量治理中,由于电能表接线错误,断线所引起的计量误差较大,易被人们所发觉和重视。保证计量装置准确、可靠,是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如何科学利用现代技术搞好出口计量工作令人思考。面对电力市场的考核和竞争压力,电力系统各企业对节能降耗、挖潜设备出力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出口计量设备投入少、见效快、降损明显的技术改造项目对企业效益增长、运行安全性等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群耀,电能计量现场问题解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1)

上一篇:2023综治调解工作制度下一篇:小学作文的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