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管理理论(精选8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学部学生会主席,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实现自主管理,共赢你我未来”。
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进行自主管理可以让我们培养自己独立处事的个性,其实,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不正是有可以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么?
步入为明,我们不再是稚嫩的孩子,而是独立自主的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为明学校的青春活力的一部分。
但是,为明的我们到底该如何自主管理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谓“自我管理”?
其实,“自我管理”就是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我们男生都想拥有绅士般的气质、女生也想显示淑女般的形象,这就需要“自律”。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放在同一个房间,并放上糖果,告诉他们糖果只能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又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发现 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而大多数都吃下了糖果。以后工作人员跟踪调查,发现没吃糖的孩子成人后在事业上大多都很成功,而吃了糖的那部分孩子却少 有成就,并且失业率很高。由此可见,自律是成功的阶梯。
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羽翼未丰的我们做事前往往欠考虑,对自己放任自流,最终酿成大错,悔之晚矣。那么,如何学会自我管理呢?
首先要明辨是非,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能不能在自习课上控制自己讲话的欲望;能不能在升旗时始终保持严肃的态度;能不能在走路、排队时打消追逐、嘻闹,踩踏花坛草坪的念头;这些都需要自我管理。
其次,自我管理要从小事做起。自古以来,律已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让小的陋习任其发展,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要经常反思。“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无过矣。”只有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才会不断积累经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其实自律自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早已成为是我们生命的本色。还记得军训中,我们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有人晕倒了,可是休息后就马上回到队伍中;我们曾经白皙而今黝黑的皮肤,我们腿上黑白分明的两截,不都是我们自律自强的记录吗?
不要慨叹学习压力大作业多,不要放大生活中的一点点困难,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委屈升华为不屈,把失意改写成奋斗,把困惑激发为拼搏。也 许我们曾经顽皮无知,但我们自律自强,我们就会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翩翩少年;也许我们曾经依赖他人的保护,但学会自护的我们可以坚强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也许我们曾是羽翼未丰的雏鸟,但我们自理、自学,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让我们抓住这个契机,成为“自主自律”的为明人,为成长加满动力!
演讲人: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届刮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 是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不仅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 强调了研究内部语言的重要性, 并且对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其他学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经历两大发展时期, 管辖与约束理论是其从标准理论时期向原则与参数理论时期跨越的重要标志。
乔姆斯基于1979四月年在意大利比萨的学术会议上作了一系列的演讲。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后, 他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演讲做了一调整补充和深入研究。于1981年将讲稿结集出版, 书名为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 由Foris Publications出版, 这本书是管辖与约束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作。
2.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 是乔姆斯基理论的基本假设。“普遍语法可视为某种原则系统, 这种系统为人类所共有, 且先于每个人的后天经验” (Chomsky, 1981)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 人类具有一种先天赋予的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 为人脑所固有。在他看来, 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性特征就是语言习得机制, 并且这种机制是人类不断进化的结果, 通过遗传获得。按照乔姆斯基提出的“固有性假设” (Innateness Hypothesis) , 语言是人脑的产物, 我们对语言的习得和使用与大脑本身的机能有着根本联系。这表明了乔姆斯基理论对语言生物性的关注, 即语言室人类大脑的机能。
在管约论时期, 普遍语法中引入了“原则” (principle) 和“参数” (parameter) 两个概念。“原则”与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有关, 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之中, 具有普遍性;而“参数”则与语言的特有现象有关, 指的是某种语言特有的性质。Haegeman (1994) 把普遍语法的特征阐述如下:
a.普遍语法含有一套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绝对普遍现象、概念和原则。
b.有些语言特性为某种语言所特有, 不能完全由普遍语法决定。
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由原则和参数共同起作用。原则是先天的, 存在于人类大脑之中的, 无需学习。习得某种具体的语言则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 来确定参数值。所以儿童的大脑里天赋存在一套包含原则和参数的普遍语法, 在后天的学习中, 确定参数, 普遍语法发展成个别语法, 这就是儿童习得的母语。
3.管约论的子系统
(1) 题元理论
生成语法中关于题元角色分配的理论叫做题元理论。每个动词都有一个主目结构, 规定了动词要求的最少主目语数量。动词和其主目语的关系则可以用题元角色来描述。题元网格可以用来表示动词的主目结构及其主目语的题元角色。例如:
从上面这个题元网格我们可以看出:hit (打) 这个动词要求最少的主目语为两个名词, 而这两个主目语分派到的题元角色为AGENT (施事) 和PATIENT (受事) 。这样, 动词的主目结构和主目语的题元角色一目了然。
题元理论对用题元准则对主目语和其题元角色的分配做了规定。题元准则规定每个主目语只能分派一个题元角色;每个题元角色必须分派给一个主目语。题元准则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不合法的句子, 例如:
*The girl hits.
由上面的题元网格我们知道, hit这个动词有两个题元角色, 但是这个句子中PATIENT (受事) 这个题元角色没有被分派给一个主目语, 所以这个句子是不合语法的。
(2) 管辖理论
管辖理论中最重要的是“管辖”这个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管辖会有不同的定义。例如:
a.如果 (i) 节点A是管辖语;且 (ii) A和B是姐妹节, 则节点A管辖节点B。管辖语为中心语。
b.如果 (i) A是管辖语;且 (ii) A统治B;且A、B之间无障碍, 则节点A管辖节点B。最大投射为管辖障碍。管辖语为中心语。
空语类原则 (Empty Category Principle)
语迹必须受到严格管辖。
如果A题元管辖或先行语管辖B, 则A严格管辖B。
空语类原则可以用于解释一些不合语法的句子, 例如:
*Whoi does John think[CP that[IP ti saw Mary]]?
does John think[CP Whoi that[IP ti saw Mary]]?
语迹ti受that阻碍, 不受Whoi的严格管辖, 所以这句话是不合乎语法的。
(3) 格理论
格理论提出名词短语在句中必须具备格, 作为其形式标记。
格检验式 (Case Filter) :句中的每一个名词短语都必须得到抽象格。
格理论出来讨论格检验式, 还有另外一个中心内容就是名词短语如何得到格。格可以分为形态格和抽象格。英语有一个较为发达的抽象格系统, 显性形态格则只表现在所有格上面。
时态分句的屈折词I (+Tense, +AGR) 授主格给在时态分句主语位置上的名词短语。宾格的授格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及物动词和介词可以给其所管辖的名词短语赋格;不定式分句的主要则可以通过例外授格 (Exceptional Case-marking) 从动词那里获得宾格, 这是由于不定式分句的屈折词I (-Tense, -AGR) 不能构成管辖障碍。名词和形容词可以授予内在格—所有格。
*Him found the evidence.
根据格理论, 时态分句主语位置上的名词短语由屈折词赋予主格。而这句话里主语却是宾格, 这违反了格理论, 因而是不合语法的。
(4) 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是关于指称语 (referring expression) , 照应语 (anaphor) 和代词 (pronoun) 的关系的理论。其中照应语包括反身代词 (reflexives) 和相互代词 (reciprocals) 。约束的定义是:如果 (i) A居前于B, 且 (ii) A与B同标, 则A约束B。其中同标要求A和B在性、数和人称上保持一致。
约束理论由三个原则构成:
第一原则:照应语在管辖范围内必须受到约束。
第二原则:代词在管辖范围内不得受到约束。
第三原则:指称语在任何范围内都不得受到约束
管辖范围:若X包含Y、Y的管辖语和Y的可及“主语”的最小范围, 则X为Y的管辖范围。
*Mary hurt himself.
*I expect each other to have fun.
Peteri believes himj/*i to be innocent.
*Hei arrested the criminali.
用第一原则可以解释第一、二两句不合语法的地方, Mary和himself在性上不一致, I和each other在数上不一致, 都违反了第一原则;而第二句中Peter不得约束him, 所以如果二者同标就违反了第二原则;第三句中He和criminal不得同标, 因为指称语在任何范围内都不得受到约束。
(5) 界限理论
关于移位限制的理论叫做界限理论, 它规定了移位的界限和句子中某个元素可以移动的距离。移位包括NP移位 (NP-Movement) 、WH移位 (WH-Movement) 和中心语移位 (Head Movement) 。
领属条件 (Subjacency Condition) :移位不得超过一个以上的界限节点 (bounding node) ;界限节点为IP和NP。
上面这个句子第一步移位 (STEP 1) 只超过了IP2一个界限节点, 因而是合法的;然而第二步移位 (STEP 2) 超过了NP和IP1两个界限节点, 因而不合法。第二步移位违反了领属条件, 则决定了这个句子是不合语法的。
(6) 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是规定空语类PRO的分布和解释。空语类PRO具有[+照应性]和[+代词性]这两个特征, 具有语义内容, 在句法上获得题元角色, 但是隐性成分, 没有实际的语音形式。控制指的是PRO和句中某个名词短语指称意义的依赖关系。
PRO定理:PRO不得受到管辖。
授格成分只能给受其管辖的名词短语授格。PRO不能有格, 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是不受管辖的位置:非时态分句的主语位置;PRO不能出现在诸如时态分句的主语、宾语等位置。
(7) X-阶标理论
生成语法中关于短语结构的理论被称为X-阶标理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都可以用阶层结构来表示:
以上的这些结构可以概括为:
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X-阶标理论可以揭示短语的内部结构和结构上的共同点。根据该理论, 所有的短语由一个中心语, 投射从零投射 (zero projection) 可以一层一层到最大投射 (maximal projection) , 形成向心结构。
结语
管辖与约束理论在乔姆斯基的整个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虽然最简方案是该理论最新的发展, 但是毕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所以也需要参考到发展相对完善的管辖与约束理论。由本文可以看出, 管辖与约束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1981) ,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Haegeman, L. (1994) ,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2nd edition) .Oxford:Blackwell.
[3]、温宾利, 2002, 《当代句法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引导管理是用激励、感召、启发等柔性管理手段,是一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引导管理是用政策引导员工。
教育教学工作中, 对教师的管理是用约束管理还是用引导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常言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人的培养是长周期的,特别是知识培养与修养的磨炼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培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不能等同于应试教育中的偏激做法使之淡化社会责任。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的结果而培养的人,必然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心胸狭隘、缺乏公德意识。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用约束管理的办法,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行为演变成商业行为也必然使教育严重变味。教师无原则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升学的恶性竞争成为教学目的的唯一。
学校必然要成为一种文化,即树人也必然成为一种文化。学校不能办成工厂,不能完全用分数来衡量一切,育人环境必须有十足的文化味道。所谓文化就要具备三个元素: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使命就是要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政治信念是什么?愿景是一个团队的成员的共同目标,其微观是学校的前景,宏观上是社会和人类的前景。核心价值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守望的价值观。从这一点来看,约束管理便显得无能和苍白无力。
长城国际钻修公司 西部项目部
安全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组长:乔志才
副组长:焦胜军 冯建明 组员:小队全体员工 组长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集团项目部和局、公司、项目部各项安全生产规定要求,对本队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2.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实现本队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安全考核指标。
3.执行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4.执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主持召开周一安全活动和月度安全例会,讲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本队安全生产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部署下步安全工作;
6.定期考核、总结安全工作;
7.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8.执行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10.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定期向职工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监督。
副组长安全职责
1.协助队长抓好本队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
2.贯彻执行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定期对本队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负责组织新工人或转岗工人的安全教育和考试;
4.对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存在问题组织纠正,有权对违章人员进行处罚;
5.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7.发生事故时协助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查清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对全体员工和事故责任者进行教育,负责事故的统计上报。
组员安全职责 技术员安全职责
1.对本队的安全生产在技术上负全面责任。
2.协助副队长搞好本队的安全教育,做好技术培训和井控培训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4.对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组织纠正不符合项。5.负责施工设计,井控设计的制定(包含安全措施)并组织实施。
6.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7.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大班司机安全职责
1.确保作业机、修井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督促小班操作手对作业机、修井机进行必要的保养以及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3.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班组长(司钻)安全职责
1.对本班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组织召开班前安全会议,识别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掌握风险削减措施。
2.督促班组成员进行持表巡回检查,纠正各类不符合项,对班组无力纠正的不符合项及时上报。
3.督促班组成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操作行为。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不得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4.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5.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
6.保证防喷井口(防喷器)等井控设施的有效性。7.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
班组一岗(内、外钳岗)安全职责
1.在作业过程中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操作。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3.进行岗位交接和持表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对无力纠正的事故隐患向班长报告或上报。
4.监督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操作行为。5.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6.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
7.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带、防坠落装置)。
8.在进行液压钳的检查、维修、保养、换牙时必须先切断动力源,然后才能操作。
9.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班组二岗安全职责
1.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操作。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3.进行岗位交接和持表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对无力纠正的事故隐患向班长报告或上报。4.监督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操作行为。5.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6.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7.保证井口操作场地有安全通道。
8.负责消防器材的检查与更换,负责搬迁时的安全检查。9.在拉管过程中如果管接箍低于套管四通上表面,必须使用三角架保护自己。
10.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班组场地工安全职责
1.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操作。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3.进行岗位交接和持表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对无力纠正的事故隐患向班长报告或上报。
4.监督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操作行为。5.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6.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
7.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班组操作手(副司钻)安全职责
1.在作业过程中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操作。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6 识。
3.进行岗位交接和持表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对无力纠正的事故隐患向班长报告或上报。
4.监督制止班组成员的违章操作行为。5.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6.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
7.负责修井机各系统的检查与保养,确保刹车系统灵活可靠。8.负责检查配电箱、电线、漏电保护器有无缺陷,并及时上报进行更换。
9.发现井口操作人员有违章行为,不得进行起下操作。10.维修作业机时必须先座井口,确保井口处于控制状态才能维修;如果作业机坏无法保证井口处于控制状态,必须向上级汇报,请求更换作业机。
11.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井架车驾驶员安全职责
1.在驾驶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3.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4.负责所驾驶车辆的例行保养与维护,对车辆进行行车前、行车中、停车后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
5.发现车辆存在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进行整改的,应当及时向本7 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6.严禁酒后驾驶、强超强会、疲劳驾驶和跑私车,严禁把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执行“三交一封”制度。
7.井架车就位后,驾驶员刹好车离开驾驶室关好车门(室内必须无人)。指挥井架操作手进行立放井架,发现隐患或险情
8.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食堂炊事员安全职责
1.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不得违章。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3.对气罐、供气管线进行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进行整改的,应当及时向食堂管理员或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报告。
4.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措施。
5.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
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长城钻探国际钻修分公司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建立作业队环保组织机构,开展环保教育,进行环保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施工现场油管桥,抽油杆桥下面要铺好地膜,周围用地面管8 卷入地膜并架高,抽油机用驴头罩包好,施工现场要设有垃圾桶,及时回收生活、工业垃圾,防止环境污染。现场设备的油水管线和各部件接头以及洗压井地面管线必须固定、严密、不滴不漏,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残液应及时回收,统一进行处理。遇有六级风以上天气油水井施工时,在没有防护装置的情况下,禁止起下作业。在施工中,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若发生污染事故时,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采取各种控制措施,控制污染面积,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恢复原貌。现场HSE检查制度 每周由队长或副队长对本队的HSE工作进行一次检查。2 施工作业前各岗位按照岗位HSE检查表的要求及危险点源进行巡回检查。施工过程中进行班前、班中、班后检查,从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时,再进行一次HSE现场检查。处理重大事故和隐患,由班长(或队长)对要害部位进行HSE检查。每逢换季(指春季、雨季汛期、冬季)和重大节日前由队长负责组织HSE检查。每月由队长组织一次对班组HSE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HSE)考核办法
第一条 月考核规定
1、每月对现场检查出来的安全生产违章行为和不符合项,按照《项目部安全生产(HSE)违章处罚管理规定》和《项目部事故管理规定》进行当月考核。
2、每月对基层队的HSE资料进行检查,把查出来的问题留到每季度末汇总后按规定进行考核。
3、每季度项目部对基层队的HSE教育培训效果进行一次抽考,对不及格的员工进行考核。
第二条 员工违章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项目部对员工违章行为实行记分管理。计分管理时限为半年一个周期,周期满分为10分,凡满10分的员工给予待岗一个月处罚。凡在局、公司级、项目部级单位安全检查中的违章记分,都在累加计分之中。扣分标准:5-9分扣款500元,3分扣款200元,2分扣款100元,1分扣款50元。
第三条 安全承包风险抵押金兑现办法
按照国际钻修分公司安全承包风险抵押金办法执行 第四条 员工先进个人评比办法 先进个人条件: 1.年度内无事故发生; 2.年度内无违章行为发生;
3.年度内有安全科技成果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比; 4.在册的所有员工,包括农民工。先进个人名额:每个基层队1~2名。先进个人奖励:500元。第五条 安全科技奖励规定
为抓好运输队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实现预定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实现运输队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由队长及各分管副队长作出实现该目标的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组织领导,管理人员实行分管责任制。
1、队长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职工教育及工作总体目标统一安排。
2、副队长协助队长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本管辖范围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巡回检查,隐患排查、处理。负责本单位内设备检修、工程进度等任务执行情况及监督,并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杜绝“三违”现象发生,抓好本单位分管范围内的硐室、机电设备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工作,认真落实齐抓共管责任制和斜巷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3、技术员协助队长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管辖范围内的现场安全技术工作负直接责任。积极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工人的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的落实,负责检修、安装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负责落实本单位机电设备各类保护的检查试验工作,杜绝“三违”现象发生。抓好本单位分管范围内的硐室、机电设备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工作,认真落实齐抓共
管责任制和斜巷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三、各分管负责人必须认真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确保全员对安全目标管理的统一认识。
四、每一位员工必须支持、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五、各分管负责人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严格实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六、为加大安全目标管理力度,队分管负责人进行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层层把关,确保安全生产。
七、区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落实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运输队激励约束机制班组管理制度
一、按时参加队每周二 周四学习例会,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班组文化活动。支持员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以及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班组员工的整体思想业务素质。
二、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把握班组成员的思想脉搏,分析思想动向,释疑解惑,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扎实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强化对新员工、转(复)岗员工的上岗教育。
四、加强班组民主管理,推行班务公开,认真开展评议班组长活动,按期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不断扩大民主参与的内容和范围,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工作积极性。
五、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推进班组全面建设。
六、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工会和有关部门反映。
七、上岗前,由区队领导、值班干部组织全体班组员工召开班前会。认真执行以思想问询、安全点评、任务部署、安全宣誓等为主要内容的班前礼仪,更衣后由班组长带队集体上岗。
八、班组员工不得无故缺席班前会,无故缺席者不得上岗。确因工作需要上岗者,由班组长负责传达班前会内容。
九、班组长要带领班组成员按时到达工作现场,实行现场交接班,接班人不来,交班人不走。
十、交接班时,接班人员要认真听取交班人员现场情况,并由交班人陪同,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十一、对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则上由交班人处理。若上一班未处理完毕,须报队协调处理。
十二、班组长因故缺勤时,由副班组长负责主持班组工作。
十三、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班组长要科学合理安排本班各岗位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员,保证安全工作的正常进行。
十四、严格劳动纪律,规范操作程序,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到文明上岗,文明操作。
十五、下井前,班组长负责对员工思想情绪是否稳定、身体状况好坏及操作规程熟知情况进行确认,达不到上岗要求,不得上岗。
十六、在工作现场岗位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作业,处理隐患,待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作业。
十七、班组长发现有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应立即制止,对不服从的可以令其停止工作。
十八、班组成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并向上级部门进行举报。
运输队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办法
为增强班组工作能力,充实阐扬班组长的带头作用,提高班组长的工作能力,调动班组的积极性,使班组工作再上新台阶,抓好班组基本工作,明晰班组长的职、责、权,落实好岗位责任制,提高设备检修质量,确保设备及配件实时供给,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特拟定班组考核办法如下:
一、班组长要抓好设备正常运转及检修工作,带头遵纪守规,坚持正规操作,按章作业,杜绝本班组“三违”现象的发生。
二、班组长要抓好每天的出勤工作,出勤率在80%以上,达不到对班组长罚款50元。
三、班组长严格履行职责,以身作责,带头抓好本班组安全,抓好工程质量,抓好工时操作率,按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汇报。否则对班组长按责任不落实进行罚款50元。
四、班组长是工程质量验收的第一责任者,必需对当天责任区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及汇报,并记清隐患处理内容和状况,造假瞒报发现一次对班组长罚款200-1000元。
五、班组长负责当天工作工序的正常运行,影响当班工作正常运转,对班组长罚款200元。
六、班组长严格执行对本班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节制,坚持修旧利废,节约挖潜,投入的材料必须使用好,发现浪费现象对本班组按浪费价值进行翻倍处罚。
七、班组长是工作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班组辖区内的设备要全面检查并要求职工按章操作,确保安全无隐患,发现违章作业或设备带病运转,对本班组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Co ⅩⅦ离子 Rydberg态能级的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理论计算
利用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的理论,通过对最弱受约束电子的识别,将Martin关于单价原子量子亏损公式推广到多价原子(离子)系统,从而计算了Co ⅩⅦ离子的2p6np2P°1/2,3/2(n=3~20)和2p6nd2D3/2,5/2(n=3~20)系列Rvdberg态的能级,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两者的.相对误差不超过4.64×10-3%,达到了很高的精度.
作 者:周超 梁良 张玲 ZHOU Chao LIANG Liang ZHANG Ling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物理系,西安,710055 刊 名: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4(5) 分类号:O571.5 关键词: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 Co ⅩⅦ离子 量子数亏损 Rydberg态 能级一、约束理论的主要内容
按照约束管理研究小组的说法, TOC就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 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 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以消除这些约束,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也有学者认为, TOC理论即一套解决约束的流程, 用来逻辑地、系统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改进什么?改成什么样子?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应主要着眼于对阻碍发展的瓶颈因素的理性思考, 这三个问题是任何企业改进流程时都必须思考的。
戈德拉特博士认为, 任何系统都是有约束的。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没有约束, 系统的产出将是无限的。现实当中任何系统都不能无限地产出, 所以, 任何系统都存在着一个或者多个约束。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和其它非赢利组织均可视为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构成, 环环相扣, 整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中最弱的一环。相同的道理, 我们也可以将企业视为一条链条, 其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链条的一环。如果企业想要达成预期的目标, 必须从最弱的环节——瓶颈或约束的环节——大力改进, 才可能得到显著的成效。换句话说, 哪个环节约束着企业达成目标, 就应该从克服这个约束环节着手来进行改革。
约束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约束”因素受内部和外部的约束;二是“约束”因素具有权重关系。在管理实践中, 应做到:
1. 分析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约束, 认清问题所在。
一般来说, 约束可以是三种类型:资源、市场和法规。由于法律法规是一个国家政府所制订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约束, 因此企业只能在法律的约束下, 对来自资源和市场的约束环境进行改造。我们在考虑约束资源时, 主要考虑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 应该意识到它既受企业外部的约束, 也受企业内部的约束。一般地说, 在企业整个的业务流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它阻碍了企业更大程度地增加有效产出或减少库存和运营费用, 那么它就是一个“约束”。通常认为, 所谓“约束资源”, 指的是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 而其余的资源则为非约束资源。举例来说, 某产品的市场需求为每周30个单位, 甲车间负责生产产品的底座, 其生产能力为每周生产35个单位;乙车间负责生产产品的动力装备, 其生产能力为每周生产40个单位;丙车间负责组装产品, 其生产能力为每周生产25个单位。显然, 丙车间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约束资源改进的办法也很明确:增加丙车间的生产能力。
2. 认识约束因素的权重关系, 抓主要矛盾。
TOC的管理思想是首先抓“重中之重”, 使最严重的制约因素凸现出来, 从而从技术上消除“避重就轻”、“一刀切”等平均主义方式发生的可能性。短期来看, 是“抓大放小”;长期来看, 由于有主次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 大问题、小问题都没忽略, 因此, 企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会日益提高。可以用ABC分类法来筛选待解决的问题, 把最紧迫的极少数的约束资源挑选出来, 从而避免了管理者陷入大量的事务处理当中而不能自拔, 企业有限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TOC理论的主要工具
1. 思维流程分析法。
TOC理论最终就是要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 对约束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其余的环节相继地与这一环节同步。思维流程分析法是TOC主要的工作方法之一, 思维流程有以下主要的技术工具:
(1) 现实树。现实树工具用来帮助人们认清企业现实存在的状况。现实树是因果图, 分为当前现实树和未来现实树。现实树的建立要严格遵循若干条逻辑规则, 从“树根”开始, 向“树干”和“树枝”发展, 一直到“树叶”。“树根”是根本性的原因, “树干”和“树枝”是中间结果, “树叶”是最终结果。对于当前现实树来讲, “树叶”是一些人们不满意的现象, “树根”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或核心问题所在。而在未来现实树当中, 它的“树根”是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案, “树叶”是最终人们想看到的结果。描绘当前现实树时, 即要回答“改进什么”时, 我们往往是从可以得到的例证开始着手, 即系统中明显地存在着的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发货拖延、库存超标等, 总称为“不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不良效果”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它们只是一些表面现象。通过绘出将这些不良效果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关系图, 可以有助于找到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 它们就显示在这个逻辑图的最底部。
(2) 消雾法。消雾法用来以双赢的方式解决企业中的冲突。此法的得名是由于企业中的冲突像一团团的云雾一样, 人们往往不能很清楚地说出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些冲突。消雾法就是要驱散那些弥漫在冲突周围的混淆和含糊,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也就是去伪存真, 去粗存精, 由外及内, 由表及里, 称之为“注入”。未来现实树用“消雾法”看清问题和冲突, 找到“注入”点。但这还不是一个充分完整的方案。要回答“改成什么样子”, 需要利用未来现实树。在当前现实树图上, 把一个个“注入”插入到它要进行突破的环节。然后, 重绘逻辑连接, 在当前现实树的基础上生成未来现实树。这时, 我们就要看“不良效果”是否能转为“满意效果”。
(3) 负效应枝条。当做完上述的一系列工作以后, 就要找一些与改进后果相关程度最大的人来参与, 以保证改进的成功实施。思维流程法是一项需要高度开放、广泛参与的活动。如果不和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全面和充分的沟通的话, 就很难消除这部分员工抵制改革的情绪。思维流程法认为, 正是这些受改进影响最大的人, 才对那些意料之外的负面效应 (即“负效应枝条”) 了解得最清楚。所以, 思维流程法要求主动寻求这些人的参与, 并与他们一道找出避免“负效应枝条”长出的办法, 以避免实施的失败。此过程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剪去负效应枝条”。
(4) 必备树。要注意, 问题“怎样使改进真正得以实现?”不同于问题“怎样对事物进行改变?”。前者是在改进前后的状态都已知晓的情况下, 也就是当前现实树和未来现实树都已经描绘出来的情况下, 重点强调如何导致这一改进的实际发生。鉴于人们对自己参与设计的改进方案一般抵触较少, 所以回答问题“怎样使改进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就是, 让那些将与这些转变直接相关的人来制定实施转变所需的行动方案。这个工作是思维流程法中最有力的一环, 也是TOC与其他那些追求持续改进的思维流程方法相比最显著的一个特色。而用来显示克服障碍路径的逻辑图就称为“必备树”。
(5) 转变树。TOC思想的应用成功需要集思广益, 找到配合实施最初“注入”的其他“注入”。把所有这些实现成功实施所需的活动集中在一起, 并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弄清楚活动的先后顺序应该怎样, 也就是“转变树”。通过上述步骤, 改革者可以找出约束因素, 并对这些约束因素进行改进。
2. 三步诊断法。
目前, 全球的许多企业陷入了地区性或者行业性的生产过剩的困境。由于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下, 众多企业出于利润驱动, 迅速扩张生产规模, 而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剩状态的出现。如何处理企业包括生产、存储、人员等各方面的过剩能力?可以利用TOC理论, 着眼于企业整体功能和长远战略, 通过三步诊断过程来消除。
一是分析市场约束因素, 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当我们在仓库里面对堆积如山的商品, 需要解决产品产销矛盾时, 仅仅想到用减少生产的方式去减少库存, 是不够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去扩大市场的需求。企业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如果我们的企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 那么市场就是约束因素。顾客是我们利益实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事实上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最终决定产品是否能够转化为利润。所以, 企业的生产应该坚决以市场为导向。
二是改善内部环节。市场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约束因素, 要想充分地利用它, 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带进市场, 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改善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 包括企业的文化氛围。要使员工意识到企业是一个由许多相互制约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体, 必须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化, 而不是单个环节或者单个部门的局部优化。因此, 需要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 才能有效地利用约束因素。
三是改善外部环境。市场是约束因素, 我们有多种途径改善它。最明显的办法莫过于广告宣传, 或者简单地进行更多的广告宣传。更好的方法是细分市场, 寻找合适的顾客群体, 使企业的产品恰好能满足该消费群体的需要。事实上, 这才是有效利用市场的核心部分。这三步诊断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不断改进, 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和运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物流分析法。
企业内部存在着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物流是企业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历经采购原材料、制作毛坯、加工半成品、组装部件、总装产品及该过程中的物料传输、存储等活动环节。企业的生产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个活动链中各环节的高度相关的内在关系, 制定出一个详尽而周密的生产作业计划, 规定出每一种毛坯、零件、部件和产品的投入出产时间和数量。但在实际中, 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机器损坏、原料不足、半成品和产成品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等等, 这些大量存在的随机事件常常会打乱原本计划好的活动程序。我们如何在这些纷乱的头绪中找出干扰企业的约束瓶颈呢?解决的手段之一就是从“物流”着手。通过对企业中“物流”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物流”的特点, 认识他们各自的薄弱点, 或“瓶颈”所在, 从而有针对地进行计划与控制。一般将从原材料到成品这一“产品物流”分为:“V”、“A”和“T”三种类型。其中, “V型物流”是由一种原材料加工或转变成许多种不同的最终产品;“A型物流”是由许多种原材料加工或转变成一种最终产品;而“T型物流”则是“A型物流”的一个变形, 其最终产品有多种。实际上, 一个企业的“产品物流”往往不只一种类型。我们可以根据占主要地位的“产品物流”来相应地划分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其物流形态主要是“V型物流”, 那么我们就称这个企业为“V”型企业, 其余的以此类推。典型的“V型物流”企业是炼油厂、钢铁厂等。“A”型企业, 是造船厂、大型机械装配厂。“T”型企业是汽车制造厂等。“A型物流”企业及“T型物流”企业与“V型物流”企业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前两者的物流管理难度大。它们存在着物料清单、工艺流程较复杂, 企业的在制品库存较高, 生产提前期较长, 约束环节不易识别, 计划以及工序间的协调工作也非常困难。要消除“A型物流”企业和“T型物流”企业的约束环节, 主要工作要集中在外部供应链的优化上面。要协调好企业与外部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 保证企业在满足市场多变需求的同时, 均衡地安排内部的采购、生产、储存等活动。
【关键词】财政预算管理;绩效预算管理;约束;突破
合理、有效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构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财经秩序、营造社会和谐发展环境的重要制度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有些政府的财政运行机制中存在种种弊端,与财政的公共性相悖,也同社会发展要求和公众对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加以妥善解决。探索突破财政预算管理约束的途经,并逐步构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一、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效
1.规范了政府收支行为
通过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统一部门收支以后,各部门的奖金、福利待遇与罚多罚少、收多收少相脱离,按照统一考核的实绩核发奖金,用部门预算原则平衡各部门间不均等的福利待遇,使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发放奖金和补贴的“自选动作”没了市场。
2.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
通过改革,财政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政府可以根据各个部门项目的排序情况进行择优选择,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急需的项目上。同时,也彻底扭转了“预算外资金部门所有”这一传统认识,把大量预算外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了政府财力,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3.创造了科学和谐发展环境
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政府审批项目,调整理顺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同时,有效防止了一些部门通过“设租”、“创租”方式,来实现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从源头上遏制了部门寻租现象的发生,减少了社会的各种交易成本。
二、财政预算管理的约束
1.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约束
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公众,而分配权和使用权分别在财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因三者在客观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知之甚少,而委托人和各代理人之间的行为目标并不一定相同,加之财政监督成本高昂,致使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受到了约束。
2.政府财政行为监督的约束
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有效地加强了政府对各部门财政行为的监控和协调,但如何构建起监督政府财政行为的有效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财政权力由政府集中掌控的背景下,如若政府的财政行为监督失控,财权运用不当,影响可能会更大,改革成果就有可能被葬送。另外,有的部门和单位巧立名目,想方设法成立各类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将部分收支转移到社团组织核算,逃避财政部门的监管。
3.部门财务管理职能的约束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有所弱化。部门只关心有没有钱用,而疏于加强财务管理。部分部门领导预算意识不强,认为财政资金不是自身部门的钱,存在不花白不花的错误观念。
三、财政预算管理的突破
1.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突破
在试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绩效预算制度,对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试行绩效预审,初步形成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控制和执行、过程和结果评价反馈等较为完整的服务于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类似于事前控制,而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类似于事后监督,对于资金的使用缺乏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绩效预算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环节进行了完善。唯有加强绩效预算,才能推动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如果无法将两者融合,则财政预算管理过程就会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监督,就等同于不予收集预算执行效益信息,从而也就无法考量财政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也就更加无法评价财政预算自身的合理性。
2.政府财政行为监督的约束
建立健全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绩效监督体系,加强对部门财政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考核评价以及责任追究各环节全过程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大事前和事中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综合管理优势,强化对收入征管质量和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审计部门要将绩效审计作为专项资金审计的重要内容。人大要创新监督内容和方式,试行财政预算执行在线监督,实现人大财政预算监督从程序性监督到程序性与实质性监督并重的转变,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部门财务管理职能的突破
积极探索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方式,将公共资源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垄断)经营权等进行招标拍卖,取得的收益纳入财政管理。同时,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财政监督管理。探索建立政府公物仓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对罚没物品实施统一管理、拍卖和处置。研究加强非税收入计划执行、收入监管办法,在“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非税收入征管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年初计划——每季评估——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激励机制,将政府非税收入执收、执罚情况纳入政府年终责任制考核。依托政府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重点收费项目的动态监管,严格财政票据管理,坚持以票管费。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对造成收入流失的单位从重处罚,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完善社会保险费“五费合一”征缴新机制,切实提高社会保险费征收率,不断增强政府的社会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峰.财政预算管理转型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3(11)
[2]郝秉星.建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J].经营管理者,2013(8)
作者简介:
【约束管理理论】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管理层的约束机制06-26
约束激励制度06-15
自由与约束06-24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07-09
法律适用及其约束12-20
激励和约束机制03-20
银行自律与市场约束01-06
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01-30
自由与约束为题目的作文11-06
幸福的约束作文600字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