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条件

2025-05-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条件(共9篇)

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条件 篇1

在协议离婚过程中,很多当事人往往自行谈判,起草和签订离婚协议。其实这是很多当事人对婚姻法等法律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确的表现。因此,在实践中,很多当事人以为离婚协议经夫妻双方签订后就具有法律效力。事实上,离婚协议是基于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并不当然为签字或盖章生效。

根据我国婚姻法、婚姻登记规定:离婚协议应经离婚登记而生效。离婚协议生效前,协议对双方没有拘束力,一方当事人不能将协议作为向对方主张权利的依据。也就是说,夫妻在离婚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书,即使双方都在协议上签字确认,但只能在婚姻关系解除时生效,如果婚姻关系未解除,该协议就不能生效。

因此,一旦协议离婚不成,起诉到人民法院,原被告自行签订的离婚协议就成为了一张废纸。人民法院会重新审查夫妻感情状况、财产及子女抚养等情况,如调解不成,法院会依法判决。

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条件 篇2

李某 (男) 与苏某 (女) 系夫妻, 育有两女。2006年9月李某与苏某协议离婚, 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李某在上海某公司的30%股权分别转予两个女儿各15%。协议生效后, 李某不愿按协议约定变更股权。苏某作为两个女儿的代理人, 向法院起诉李某, 要求李某履行协议约定, 变更股权。一审法院认为:该股权是李某与苏某的夫妻共同财产, 协议中转移股权的约定并非是李某个人赠与, 而是李某与苏某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其中有关财产分割的内容, 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判决确认李某名下的上海某公司的30%股权, 分属李某的两个女儿。李某不服, 上诉称:本案是赠与合同争议, 且李某的两个女儿不是离婚协议的当事人, 诉讼主体不适格。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争议股权系李某与苏某在离婚协议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 离婚协议是处理本案纠纷的依据, 李某应当依据协议的约定, 将相关股权变更至两个女儿名下;其次, 李某与苏某在离婚协议中承诺将股权变更至两个女儿名下, 两个女儿作为财产受让人, 有权向李某主张权利, 其诉讼主体适格, 因此支持了一审判决。

上述案例涉及了几个重要问题: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的性质是什么;在财产交付前, 当事人能否单方撤销约定;由此发生的诉讼, 子女能否是适格的当事人?

二、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的性质及效力

关于离婚协议中对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的性质及效力, 有着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该约定是赠与合同, 应当依据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允许当事人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该财产约定。既然婚姻法认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对财产作出处分, 则此类协议的缔结、效力、履行、变更、撤销等理应适用财产法的规定。[1] 。

第二种观点认为该约定是赠与合同, 但分情况讨论。对身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财产分割, 不得任意撤销, 这是为了避免当事人为达到离婚目的而虚假赠与, 目的达成后就恶意撤销赠与。而对身份关系没有影响的赠与, 则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可以撤销[2] 。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该约定是赠与, 但因离婚协议是有着浓重身份关系的合同, 不能单纯地依合同法的规定撤销赠与。《婚姻法解释 (二) 》第八条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 对男女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中的“法律约束力”, 从文意上理解, 只要是涉及夫妻财产分割的条款对双方都有拘束力。那么夫妻在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财产的约定, 是涉及夫妻财产分割的条款, 对双方都有拘束力。而且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可以看做是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 依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不适用前款规定”, 该赠与不能撤销[3] 。

第四种观点则认为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并不是赠与, 而是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离婚协议中将财产约定为子女所有, 是夫妻双方分割财产的行为。离婚财产协议属于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一旦离婚行为生效, 附随的财产协议一并生效, 对协议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当事人不得单方面变更或撤销[4] 。对于以上四个观点, 笔者较为认同第四种,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是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 而非赠与。

首先,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并不符合民法中关于赠与的定义。赠与应当是赠与人向受赠人做出的, 并为受赠人所接受的无偿的财产权利转让法律行为。赠与是双方行为, 其当事人为赠与人和受赠人。而离婚协议的当事人是李某和苏某夫妻双方, 在离婚协议中约定获得财产权利的是两个女儿, 两个女儿并非是离婚协议的当事人, 也未对该约定做出接受的意思表示, 赠与无法成立。

其次,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并不是单纯出于对子女的爱达成的, 而是夫妻双方在离婚问题上的相互斗争、妥协做出的。为了达到离婚或尽快离婚的目的, 夫妻一方可能会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份额, 将财产给予对方或子女。这是在离婚的前提下, 双方对财产分割的通盘考虑下的一部分, 也是夫妻财产分割协议。作为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当形成身份法律行为-离婚生效时, 财产分割协议随之生效, 对双方产生拘束力。

再次, 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 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合同关系外第三人为给付, 该第三人即因之取得直接请求给付权利的合同[5] 。若离婚协议中约定将一方的特定财产给予子女, 是夫妻一方向另一方的允诺, 若约定将夫妻特定共同财产给予子女, 是夫妻双方互为允诺。在本案中, 李某与苏某约定将李某名下的股份转移给两个女儿, 是李某向苏某做的允诺, 是向第三人给付合同。既是向第三人给付合同, 在合同因附随性, 随离婚行为的生效而生效后, 李某不能任意撤销该合同。

最后, 承认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约定是向第三人给付合同, 有利于照顾未成年子女, 体现了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也有利于缓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6] 。若允许一方在离婚后撤销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 则会使当事人对离婚协议的效力产生动摇, 在感情破裂的情况下, 出于对子女未来的考虑, 其可能会拒绝离婚, 不断争吵、拖延, 激化矛盾。

另外, 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明确表示是将一方的特定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 另一方作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表示接受, 赠与行为成立。但此种赠与也应是具有道德义务的赠与, 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着抚养义务, 将财产赠与子女是出于亲情的考量, 也是为履行抚养义务, 是为了保障子女的生活水平不会因父母离异而降低。此种为保障未成年子女利益的赠与与社会道德相符, 应当依据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之规定, 不允许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

三、适格的当事人

离婚协议中约定给予子女财产, 由此发生的诉讼, 子女是否是适格的诉讼主体?上述案例中李某的上诉理由能否成立?

江伟教授在《民事诉讼法专论》中认为确立适格的当事人应采用“诉的利益”的标准。当原告认为自己的一项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面临危险或不安时, 会提起诉讼并谋求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原告请求法院保护的利益就是诉的利益[7] 。离婚协议中约定给予子女财产, 如果履行了该约定, 子女则获得了该财产利益。而当承诺给予财产的一方没有或拒绝为给付时, 子女的此种可得财产利益面临不安, 因此提起诉讼, 依据“诉的利益”标准, 子女是适格的当事人。

离婚协议中对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 其性质是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的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对于利益第三人合同, 法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民法规定第三人对债务人有独立请求权[8] , 在上文王利明教授对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我国民法学界也有“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对债务人有独立请求权”的观点, 而且此种观点是大部分学者所持有的, 崔世远老师在他的《合同法总论》中也认为民法典在制定时, 应当规定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虽然《合同法解释 (二) 》第16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可以将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规定的第三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但不得依职权将其列为该合同诉讼案件的被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但此条文只限制将第三人列为被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没有涉及第三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情况。

即使我国现行立法认为第三人对于债务人没有独立请求权, 也不能否认第三人对于债务人有受领的权利, 当债务人未向第三人为给付时, 第三人的受领利益无法实现, 依据“诉的利益”说, 第三人提起诉讼, 即是适格的当事人。因此子女作为离婚协议中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第三人, 可作为适格的当事人提起诉讼。

本文认为, 离婚协议中给予子女财产的约定是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 属于附随的身份法律行为, 一旦离婚行为生效, 附随的财产协议一并生效, 对协议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当事人不得单方面变更或撤销。而子女作为离婚协议中向第三人给付合同的第三人, 当承诺给予财产的一方没有或拒绝向子女为给付时, 可作为适格的当事人提起诉讼。

摘要:在夫妻离婚协议中, 有时会约定将某些财产给予子女。此种约定附随于离婚行为, 在因离婚行为生效而生效后, 任何一方都不得任意撤销该协议。当协议当事人拒绝履行约定时, 收益第三人可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关键词:离婚协议,向第三人给付合同,财产分割协议

参考文献

[1]张洪波.离婚协议中财产赠与能否撤销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 2011 (10) :297.

[2]陈刚.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性质以及其对赠与能否撤销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 2012 (4) :57.

[3]陈凤清.父亲在离婚协议中赠与女儿房产的承诺能否撤销[J].法制与经济, 2012 (6) :21.

[4]许莉.离婚协议效力探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1) :38.

[5]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397.

[6]刘雁兵, 蔡伟雄.离婚协议或法院离婚调解书中约定赠与他人财产的司法争议及处理[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 (3) :44.

[7]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95.

离婚协议,只有离了婚才生效 篇3

眼看着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就要下班,刘向东还是没有来,倪婷不得已询问工作人员:“请问我一个人可以办离婚吗?我有离婚协议。”

正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听到这话一下就笑了出来:“姑娘,这离婚跟结婚一样,必须双方亲自到场才能办。”

倪婷没忍住,一下就哭了出来。工作人员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连忙安慰道:“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的权益呀,看你年纪轻轻的,肯定刚结婚不久,要珍惜双方的缘分,不要轻易就提离婚!”

在工作人员的安慰下,倪婷渐渐止住了哭声,但依然要离婚。

“好男人”被抓,婚姻无法继续

4年前,倪婷和刘向东是在同城老乡会上认识的,发现双方竟然是同一所高中毕业的,熟悉的乡音与共同的朋友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两人火速地进入恋爱状态,并于4个月后步入了婚姻的礼堂。

本以为这是幸福的开始,但让倪婷没想到的是,刘向东在一次出差请客户洗浴时,竟然嫖娼被派出所抓获。在询问过程中,刘向东承认了另外两次嫖娼。因违法情节严重,公安局对其做出行政处罚—劳教6个月。

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时,倪婷正在家里坐月子,得知消息后她气得马上要和刘向东离婚,但是刘向东坚决不同意,甚至跪下来哀求倪婷,希望取得她的原谅。看着痛哭流涕的丈夫,想想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倪婷最终原谅了丈夫的行为。

从劳教所出来后,刘向东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但美好的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因其受过行政处罚,又没有一技之长,刘向东去好多家单位应聘均未成功。看到被工作所困的丈夫,倪婷也跟着暗暗着急。

既然闲在家中无事,刘向东就回了趟老家,看能不能托人介绍一份工作。倪婷觉得这样也好,让老公回老家散散心。可自从他从老家回来后,就变得无心找工作,意志消沉,还经常酗酒。看到这样的情形,倪婷是既伤心又气愤,就劝丈夫。但倪婷的好言相劝并没有阻止丈夫酗酒,反而招来了责骂。

一次,两人又因为工作的事情发生了口角,刘向东甚至动起了手,无奈之下倪婷就偷偷报警,警察来了之后对刘向东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可是等警察离开后,刘向东指着倪婷狠狠地说:“你行,又想害我。”

这时的倪婷已经没有精力去琢磨丈夫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再这么下去,自己就要精神崩溃了。当天晚上,她就向刘向东提出了离婚,听到倪婷的话,刘向东冷笑道:“行呀,但是我要求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这个房子归我,50万的存款咱们一人一半。”

听到刘向东的无理要求,倪婷愣了一下,不过再一想,房子是刘向东出钱买的,自己有稳定的工作,离婚后应该可以自食其力。最重要的是,她总算可以离开不求上进的刘向东了。于是,她连忙点头说:“好,那咱们现在就签离婚协议,明天去登记离婚。”

就这样,两人签订了这份离婚协议,但是没想到刘向东并没有按照约定来民政局离婚。

夫妻俩法庭上解开误会

故事刚讲完,工作人员也挺气愤的。这时,倪婷的电话响了,是刘向东打来的,倪婷赶快接起来,“刘向东,你怎么还不来?”

“哟,着急了,我告诉你,除非你净身出户,否则这婚我不离了。”

倪婷气得“啪”地挂了电话。而坐在旁边的工作人员听说后,也感到很气愤,说:“姑娘,怕什么,你手里有离婚协议,还是去法院起诉离婚吧!”

倪婷觉得工作人员说的有道理,擦完眼泪就走了。第二天,倪婷就拿着离婚协议书把刘向东告到了法院,请求法院依法解除双方的关系,并按照协议进行财产分配。

很快就到了开庭的日子,因为双方都同意调解,该案就在调解室里进行。倪婷以为调解很快就会结束,毕竟自己手里有关键的证据—《离婚协议书》。但是调解一开始,法官竟然就把倪婷提交的协议否定了,说这份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为什么?这确实是我们俩的亲笔签名呀,而且就是在这个月签的,怎么会是无效的呢?”倪婷不能相信。

法律点:倪婷和刘向东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有效吗?

王芳释疑:该份协议是没有效力的,双方虽然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签署《离婚协议书》,因双方协议离婚未成,故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该条款适用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必须办理完协议离婚手续,然后离婚协议书才会发生法律效力。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规定: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听完法官的解释,倪婷渐渐平静了下来,但是刘向东却表示不管怎样都不愿意离婚。倪婷不明白刘向东在想什么,明明两个人都很痛苦,为什么还执意要在一起呢?

这时,刘向东突然说:“我告诉你,这都是你咎由自取。原来我是挺感激你的,还觉得对不起你。要不是上次回去见我妈,我都不知道你原来这么恶毒。我刚刚被抓起来时,我妈了解到你有个亲戚在公安局工作,想让你托人问问有没有回旋的余地。可你呢,不仅不帮我,还让我去死!我死了好给别的男人腾位置,是吧?”

“是,我说过让你去死,但是你想想我当时刚生完孩子,听到这样的消息该有多伤心,那都是气话啊。后来我也有找我亲戚,但是没用。看着你没有工作,我还帮你投过简历,帮你找工作……”

听到事情的真相,刘向东愣了一下,当初从母亲那里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异常愤怒,如果妻子肯帮他,他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于是就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到妻子头上,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

倪婷这才知道为什么丈夫从老家回来之后性情大变,原来两人的矛盾仅仅是因为一个误会。但是多年的争吵已让两人的感情消磨得差不多,不可能再走下去了。

协议离婚的条件与程序有哪些 篇4

1、申请。

协议离婚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申请时各方应持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明、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介绍信、离婚协议书、结婚证等,以便登记管理机关查明当事人身份,确定管辖权。

2、审查。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受理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后,应当在一个月内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协议的内容,尤其是注意双方当事人请求离婚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的生活困难帮助、分割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是否合适。

3、登记。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予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不予登记的,应以书面形式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夫妻关系从当事人领取离婚证时起解除。离婚的当事人一方不按照离婚协议履行应尽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撤销。

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条件 篇5

我与刘某于2010年7月登记结婚, 由于性格不合, 双方都想解除婚约。今年5月, 我俩签订了离婚协议并到当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听说公证后的法律文书更具有法律效力, 那么离婚协议经公证, 婚姻关系是否就自然解除呢?

读者李某

李某同志:

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 篇6

(一)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行为能力是签订合同的任何一方必须有法律上认可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10岁的小孩不具备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能力,因为法律上认为一个10岁的小孩根本不能够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含义。通常,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是具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能力的。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所谓强制性规定就是当事人不能约定,只能按照法律规定办的权利义务。如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一个月以上的试用期,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该条款将视为无效。

(三)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必须意思表示真实,任何一方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与另一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一份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一)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行为能力是签订合同的任何一方必须有法律上认可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10岁的小孩不具备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能力,因为法律上认为一个10岁的小孩根本不能够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含义。通常,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人是具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能力的。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所谓强制性规定就是当事人不能约定,只能按照法律规定办的权利义务。如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一个月以上的试用期,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该条款将视为无效。

新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条件 篇7

新婚姻法的离婚条件就是分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不成,想通过法院起诉离婚,那么,去法院离婚需要什么条件呢?在什么情况下,法院会判离婚?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这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其中重点是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这个核心问题。

一、新婚姻法有关诉讼离婚的条件:

①、去法院离婚需要什么条件?

去法院离婚需要什么条件?首先,去法院离婚之前,一般夫妻双方会通过协商,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后去婚姻登记地民政局登记离婚,如果协议离婚不成,才需要去法院起诉离婚。那么,去法院离婚需要什么条件呢?具体来说,起诉离婚需要当事人亲自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等证件、材料,去当地基层法院立案大厅先申请立案,然后等待立案庭是否立案的通知,立案申请通过后,就进入法院审判流程了。

在法院审判流程中,一般先要调解离婚,如果离婚,会制作离婚调解书;如果调解不成功,法院则会根据情况作出是否离婚的判决。

②、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有哪些?我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一规定说明,男女一方提出诉讼离婚后,是否准予离婚不取决于另一方是否同意离婚,而是法院依据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和调解无效来决定。

我国法律对于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列举了以下几种情况: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在这个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中,当下比较流行的是“包二奶”、“小三”等问题,发生这种情况,法律是不会漠视合法夫妻的权益的,所以,夫妻一方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被起诉离婚的,法院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一般会支持另一方的离婚诉讼请求。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在这个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中,上述情况的出现,已使得夫妻双方很难在一起正常的共同生活,已严重破坏了婚姻家庭关系存在的基础。因此,法律规定了此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作出离婚判决。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在这个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中,赌博、吸毒等行为是严重危害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的违法行为。配偶一方有赌博、吸毒等恶习,经多次教育而屡教不改者,另一方起诉离婚的,经调解无效,一般法院会准予离婚。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在这个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中,不管是双方的自愿分居还是一方的主动分居,首先是因有了感情裂痕,而分居满两年说明夫妻在比较长的时间不堪同居,夫妻关系确实无法挽回,即使一方不愿离婚,但另一方已不愿与之生活,勉强维持对双方都是痛苦的事,当事人以此事由诉请人民法院离婚的,如经调解无效,一般会准予当事人离婚。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在上述列明的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之外,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还包括:(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2)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3)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6)包办、买卖婚姻卖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出或者虽然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7)一方与他人通奸,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者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8)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者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9)一方下落不明满两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10)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

通过以上的了解,相信你已经对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有了足够的了解,对如何进行离婚诉讼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你就可以独自面对法官和“负心人”打一场必赢的离婚官司了,离婚和结婚一样,里面都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仅仅了解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是不够的。所以,在遇到难以自行解决的离婚难题时,最好借助专业的婚姻家庭律师的力量帮助,这样在离婚诉讼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婚姻法有关协议离婚的条件:

协议离婚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据新婚姻法第31条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协议离婚须符合以下条件:

(1)协议离婚的男女双方须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离婚是有夫妻关系的当事人夫妻关系的解除,因此,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合法夫妻关系。不具备合法夫妻身份关系的当事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不适用协议离婚的有关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办理离婚时应先验明双方的夫妻身份,凡是没有《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的,表明他们没有合法的婚姻关系,则不能确认其夫妻身份,就不能办理离婚手续。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非法同居,原则上不应按登记离婚的程序解除。(2)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须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离婚是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时,才能进行登记离婚。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对于夫妻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必须依诉讼程序解决,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诉讼。

(3)协议离婚的双方当事人须有离婚的合意。双方当事人离婚合意,是协议离婚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离婚,就不能依此程序办理。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必须是发自夫妻双方内心、真心实意的愿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而不是双方一时气愤或感情冲动的离婚;不是一方欺诈、哄骗另一方同意的离婚;也不是家长或第三者胁迫一方或双方同意的离婚;更不是当事人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或共同的目的而恶意串通的假离婚。

(4)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作出恰当、合理的安排,并达成一致的协议。子女的抚养问题,是指未成年的和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由夫或妻哪一方具体抚养,而另一方如何承担子女必需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以及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如何行使探视权等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下做合理的、有切实保障的安排。

(5)协议离婚时必须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做出适当的处理。财产问题主要是指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同债务的清偿以及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尤其是离婚后住房问题等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体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并适当照顾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妥善加以解决。

(6)协议离婚必须合法。首先,双方当事人离婚动机和目的应该合法,不能用离婚来规避法律,达到其他个人目的。其次,离婚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和政策,即关于子女抚养问题的协议要合法,不能因父母离婚而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关于财产问题的协议也要合法,不能以此侵犯或剥夺当事人任何一方的财产权利,也不能以此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财产利益。

离婚中离婚协议书 篇8

离婚手续有几种?

在我国解除婚姻关系只有两种途径:民政局协议离婚和法院诉讼离婚。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就离婚相关问题(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达成一致意见,向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由民政局颁发离婚证解除婚姻关系。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则必须选择诉讼离婚:

1、只有一方要求坚决要求离婚的

2、虽然双方同意离婚但未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

3、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是限制民事行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4、未在国内办理结婚登记的

女方提出离婚离婚协议书 篇9

女方:邸xx,女,汉族,1991年05月07日生,住安新县刘李庄镇邸庄村,身份证号码:

男方李xx与女方邸xx于XX年12月认识,于2011年11月25日在安新县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于2011年04月26日生育一儿子/女儿,名李跃进。因男方有外遇,婚后对女方处处不满,致使夫妻感情破裂,已无和好可能,现经夫妻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订立离婚协议如下:

一、男女双方自愿离婚。

二、子女抚养、抚养费及探望权:

儿子李跃进由男方抚养,随同男方生活,抚养费(含托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由男方全部负责。

三、债务的处理:

债务归男方偿还四、一方隐瞒或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责任:

本协议书财产分割基于上列财产为基础。任何一方不得隐瞒、虚报、转移婚内共同财产或婚前财产。如任何一方有隐瞒、虚报除上述所列财产外的财产,或在签订本协议之前二年内有转移、抽逃财产的,另一方发现后有权取得对方所隐瞒、虚报、转移的财产的全部份额,并追究其隐瞒、虚报、转移财产的法律责任,虚报、转移、隐瞒将无权分割。

五、协议生效时间的约定:

本协议一式三份,自婚姻登记机颁发《离婚证》之日起生效,男、女双方各执一份,婚姻登记机关存档一份。

六、如本协议生效后在执行中发生争议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上一篇: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正版)下一篇:哈姆莱特英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