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2025-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推荐10篇)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1

初试参考书目(各专业):

计算机统考大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各专业):

1、《离散数学》:耿素云等,北京大学。

2、《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Willian Stallings,电子工业出版社。

3、《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杜淑敏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课资料:

《2015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46电子线路(含模拟和数字)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5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含热、力、光、电)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2015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20量子力学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20量子力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5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2015厦门大学846电子线路(含模拟和数字)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20量子力学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615普通物理学(含热、力、光、电)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2015厦门大学844自动控制原理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46电子线路(含模拟和数字)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考研网站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篇2

摘 要 本文以网络媒体为例,从网络媒体考研信息的传播现状、网络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对考研信息传播的影响描述了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体考研报道的特点,结合现状,对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方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网络媒体 考研网站 传播

一、网络媒体考研信息传播现状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已经被我们认知和接受,我们充分享受着由它带给我们的新鲜快捷的信息。具体到对考研信息的传播,网络媒体更是独显其魅力。从类型上分,大致有诸如考研加油站(www.kaoyan.com)此类的专门网站、也有搜狐考研专区(www.edu.sohu.com)这样的综合网站和山西教育网考研专版(http://www.sxjyt.edu.cn)这样权威性的专业网站。在下面两个部分,以这三类风格迥异的网站为例,阐述网络媒体在考研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二、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方面的优势

我国在过去传统考研教育时期,凡参加研究生考试,所得知有关信息大多是通过传统媒体:电视、报纸、文件。对于各学校等具体信息更少,如果所报考学校与自己住地不一,或许还必须长途跋涉,亲自到学校了解考研方面相关信息,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而且因此也发生了很多人干脆将时间完全花费到学习上,不去了解信息,从而导致考试失误的情况。随着网络媒体的应用,政府、学校、商业机构都已经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将最新的考研资讯发布到自己网站上。网络媒体能够给提供相对全面、快捷、准确的考研资讯,大大提高了考研学子们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可以分别列举三方面例子:

1.政府门户网站:山西省教育厅的山西教育网(http://www.sxjyt.edu.cn/),这其中就包括有“山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这个网页(http://xwb.sxjyt.edu.cn/)。

2.專业门户网站:考研网(http://www.kaoyan.com),这也是目前全国所有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关注最多的一个网站。它的主页面就分为:基本内容、考研调查、考研人心路、考研资讯、各科资料以及论坛。以下就详细论述“基本内容”板块之中的具体信息。

3.商业门户网站:搜狐(http://www.sohu.com/),目前国内五大商业门户网站之一,受众人数庞大。该网站中也有对考研教育方面介绍的专门网页(http://learning.sohu.com/kaoyan.shtml),该网页中包括“报考指南”、“政策资讯”、“复习备考”、“互动专区”四大模块。另外,这些网站还有搜索引擎和友情链接功能,能够让考研者更加迅速地查找资料,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相关的考研方面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

从这些相关网站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的作用:方便性、全面性、高效性、人性化,实时性,无区域限制性、资源共享性,形态丰富性。从考研教育的角度,纵观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它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最新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节省人们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社会资源,用少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同一个工作,并收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三、网络媒体在考研信息传播方面的负面影响

考研学子在充分享受了诸多各类考研网站给予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深深为网站中一些负面因素困扰,并有越演越烈之势。网站上收费系统的漏洞、网站内容的更新、对网站权威性的质疑、网站中信息库中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在链接方面的不畅通以及信息污染等等,都是伴随着网站中为我们提供的各项服务而产生的。

(一)网站内容更新缓慢

1.在很多知名度欠高的小型专业考研网站中,有些消息的头版头条竟然还是2004年甚至更早的信息。在我们这个以秒来计算的社会,如果当用户看到是昨天的消息都会自觉不自觉的遗弃,更何况是若干年以前的信息。及时更新的信息对考研学子来说异常重要,在紧张复习过程中,大家都想最快的得到最新消息。

2.适合用户的需要。论述了时间的问题,下面就空间上的不当安排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虽然现在大多专门考研网站都有各方面板块,但是这种安排往往倾向于商业化,任意点击一些考研网站即可看到,页面最显眼、最夺目的地方往往是辅导班的招生广告、形形色色的培训学校,而考研人最关心的对学习方法的介绍、难题的讨论却都在二级三级网页,需要一步一步的打开,只要用户想看这些内容,那么就一定逃不过商业广告的围追堵截。

(二)对网站权威性的质疑

主要针对一些影响力较小,受众范围较窄的考研网站,这些网站都有着共同的特征:经济至上,唯利是图。可以说,现在一些打着“考研信息传播网站”旗号的网站,抓住了考生求速成心理,招摇撞骗。传播学中有关受众研究的“魔弹论”、“皮下注射论”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理论基础,浏览网页的考研学子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反馈者,他们直接决定了自己对信息的筛选。

四、考研信息传播的未来发展

完全依托于网络的考研网站,如果没有网络的蓬勃发展,那么就没有考研网站如今的繁荣兴旺。新技术的应用在未来考研信息传播中的发展:网络媒体、远程教育、数字电视的出现,让考研信息的传播又增添了更多的渠道,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这也是因为考研网站具备它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交互性强以及个性化。它们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式的很多缺陷,因此,也可以预见这种新技术在考研信息传播领域在未来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蕾.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传媒透视.2001(8).

[2]王伦.互联网能否拯救传统媒体.chinaByte.2001(1).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3

细说当下考研复习,主要拉分科目是数学和专业课,但对于工科的同学来说,数学水平也不会相差太多,所以考研总成绩就在专业课决一胜负了。工科类的专业课不比文科类的专业课,靠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

首先,重视专业备考资料的收集,完整而实用

专业课复习资料种类繁多,但具备的有三种基本复习资料:一是教材,二是历年考题,三是课堂资料。笔者总结经验得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收集到三种基本复习资料:

1、联系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硕士,

备考资料

联系研一的硕士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刚刚参加过考研,对考研的专业课复习是最有心得的。使用什么参考资料也心里有数,如果运气好,完全有可能得到他们用过的复习笔记等宝贵资料。

2、联系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大四的本科生往往比研究生们更了解某一门专业课是哪位教师讲授的,进而可以推断出某一门专业课的出题老师是谁。甚至可以得到目前这门课在什么教室,什么时间正在讲授,这样就可以去课堂听课,得到课堂笔记,直接与老师交流等一举多得。

3、联系某门专业课出题老师。一旦知道了出题老师是谁,则可以直接找到这位老师,咨询复习用书和大致的出题范围。如果言语诚恳,一般的老师都是愿意透露一定信息的。资料收集力求完整更要有用。

其次,理通学习方法,有效而持久

在收集了基本的复习资料之后,首先应该进行通用知识点的学习,有专业课知识点分析矩阵数据库,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锁定目标专业20%的通用知识点。其次考生先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目的是将各章节大概内容在脑子里留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结合历年试题,把那些在真题中反复出现过的知识点作为重点,结合章节作出标记。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会更加有的放矢。接下来是一个消化过程,要进行全范围知识点的学习,将全范围知识点划分为三到五个重要层次,并且针对不同重要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最后是要针对难点内容进行集中的学习,进行查缺补漏。需要说明的是,考本校本专业的考生也一定要注意专业课的复习,因为老师批改成绩毕竟是看卷面的答题情况,有些理工科的专业课题目虽简单,但如果不知道某条原理则一定答不出正确答案,所以认真复习才是根本。

无论是资料整理还是学习方法,持之以恒自会天道酬勤,相信每一个站在梦想边缘的人都会看到,其实成功不过近在咫尺,跨过去便是无穷。相信每一个为此付出的学子都将会升华这场考研梦。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4

本资料为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历年机电传动控制和制造技术基础考试本科生期末考试题和一些复习题(A4纸,四份),因为这是第一手宝贵资料,资料中试题有答案,甚至是详细解答,也有一少部分是没有答案的,要求考生认真总结,考研的试题基本大都出自这些试题中!!

如果你想顺利通过复试,那么用好这份资料即可!如果你想通过复试提分,那么用好这份资料即有效果!如果你想在复试中取得高分,那么这份资料可以让你如愿以偿!

此外购买本人的资料,我将告诉他(她)复试时的注意事项(内部情报):如英语复试的技巧与忌讳问题!

QQ : 1633544642

欢迎光临淘宝店 TO-WIN: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101735760

附:

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陈德文教授,现任校长为展涛教授,均已被列为中央管理。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 1947 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55 年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1960年更名

为长春邮电学院,是一所办学条件较为完善、学科新、发展势头较好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类人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1992年更名为农牧大学,1999年更名为军需大学,是一所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事后勤人才。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220人,其中教授1604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032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双聘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221个具有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实验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985工程”二期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985工程”二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14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高新技术成果。

吉林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62473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21184人,留学生1358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5908人。

学校对外交流广泛,校际合作紧密,已与美国、德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与德国图宾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建立了校际关系。

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组建成立吉林吉大控股有限公司,统一规范管理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推进学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悄然崛起。

吉林大学校园占地面积62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39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铺设的光缆和计算机网络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学校在珠海市新建珠海校区,占地面积330多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628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 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吉林大学已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2005年末,学校圆满召开了第十二次党

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吉林大学章程》。同时进一步明确以“ 人才强校、学科兴校、依法治校、勤俭持校”为战略抓手,到2010年,使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和特色,整体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建设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学科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成为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机械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的机械系,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山东工学院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组合而成,后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系。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院校合并及专业调整,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先后与吉林工业大学的工程机械系、力学系、农机系(部分)以及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的相关专业合并,于2000年组成了现在的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涵盖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均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下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力学系、工业工程系等五个系和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工程与计算机图学教研室等两个基础课教研室,设有吉林大学国家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吉林大学工程装备实验中心、吉林省工程中心。

学院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是“九•五”及“十•五”期间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有机械工程、力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业工程五个博士点;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七个硕士点。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人才辈出,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学习或执教。学院现有双聘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63人,多数教师为留学回国人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群体。学院十分重视机械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的规划和发展,在机械加工系统动力学与精度、智能精密制造、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流体传动与自动变速技术、微小机械与压电驱动技术、工程机器人、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等方向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项目以及部委、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取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并有众多项目用于生产实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外众多所大学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考察、参加学术会议、讲学、进修和学习,并邀请国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和进行科学研究。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和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多名,硕士研究生64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余名,工程硕士班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300余名。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主、辅修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机制;设有沈阳机床集团“励志”奖、助学金,柳工奖学金,山东临工奖学金,阿尔卑斯奖、助学金,“创维”奖学金,“金正”助学金,“深蓝”助学金;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由于学校的培养质量较高,我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及一次考研率在35%以上,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学生就业范围十分宽广。

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在21世纪大力加强基本建设的需要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机械制造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随同“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创建于1955年(当时叫“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山东工学院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组合而成,是原吉林工业大学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同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首批重点学科,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学科,1998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本系现有教师31人,工程技术人员9人。教师中有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副教授14人,讲师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一半以上。近三年来通过人才引进,来我学科工作的双博士后1人,归国人员1人,一半以上的教师有出国进修、合作研究的经历。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历来有学风严谨、教师敬业、学生勤以致学的优良传统,建系以来共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万余名,他们大部分成为中国机械工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的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依托“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近五年先后承担 “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部省级重点项目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千万元;获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13项;发表学术论文3百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共1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

本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精密制造、微小机械设计制造理论、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制造过程的计算机测控技术、数控装备与数字制造技术。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5

专业代码:120401本专业招生5人

研究方向01政府绩效管理(精学上财考研网)

02行政管理国际比较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3经济学

复试科目复试内容

1.笔试;

2.英语口试:以考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

3.专业面试。(精学上财考研网)

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复试参考书目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6

摘 要: 文章针对考研学生提出了“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促成毕业生高端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为例,从考研氛围、过程指导、心理辅导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对该管理模式进行了剖析,为进一步做好考研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本科 考研 管理模式

鼓励有潜力的学生考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其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实力,是湖南理工学院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深化培养的重要工作。我校机械专业有35%-40%的学生有考研意向,大约25%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在考研竞争日益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考研、如何辅导学生考研,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考研率,需要针对考研学生进行特色管理。本文对前5届毕业生(2011-2015届)的考研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考研工作指导提供借鉴。

1.考研情况的现状分析

2011-2015年这5届毕业生平均考研率达到23.8%,呈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上线考生连续5年达到了98%以上。211高校占比录取高校达52%。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女生达30%。考取本专业的学生占比达72%。机械专业针对学生考研已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虽然相较于211及985高校,录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整体思路和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2.考研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2.1合理规划、营造考研氛围。

机械学院明确全院教职工肩负为学生考研服务的职责。设有学生考研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负责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成员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基础课辅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后勤服务教师。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考研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基础课辅导教师负责辅导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考研工作的引导;后勤服务教师负责为学生考研提供服务保障,为学生提供考研专用教室。学生管理人性化,全体教师育人的责任意识强。

考研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关注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帮助学生对考研进行合理的规划,每学期针对不同主题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

2.2加强考研集中复习、志愿填报、考试、复试调剂等工作。

考研的集中复习主要指第五学期末至考研初试这段时间。针对考研学生设置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考研专业课等不同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计入学分,可以冲抵校选人文科技素质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组建考研辅导小组,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志愿填报前,组织模拟考试,根据模考成绩及学生的复习情况,量体裁衣,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志愿。

全力帮助考研学子成就梦想。考研成绩公布后,安排与学生报考院校有一定学缘关系的专业老师和往届考取该校的学长进行复试辅导,讲解复试大纲及往年复试情况,让学生掌握复试的技巧与方法、取得好的复试成绩。鼓励没达到报考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积极调剂,合理选择调剂学校,确保学生不落选。考研办公室每年安排老师赴兄弟院校学习考研工作经验,去录取学生较多的院校拜访研招办老师、了解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以后学生考研提供帮助。

2.3加强对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复习备考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学习强度强度高、困难程度大的励志过程。有关调查表明,目前男、女考研学生呈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比率分别高达69.9%和72.4%,约36.7%的学生因感觉学习枯燥、复习疲劳和精神压力大等多方面心理因素而不同程度地放弃考研[1]-[3]。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组建“机器猫”心理辅导团,对考研学生不定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沟通,调剂考研生活,坚定考研信心。

2.4建立考研激励机制。

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学校、学院制定相关措施奖励措施。对于考研上线学生,学校报销其研究生初试报名费,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学校除报销报名费外补助复试过程中的交通费。对于考研工作人员,学校及学院结合报考率、上线率、调剂成功率、录取率及录取院校类别分别进行奖励。研究生报考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院部的学风建设,上线率表征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剂成功率和录取率反映了师生对这项工作的共同追求。经过不断探索,相关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师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本科教育越来越远离精英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结构和专业素质,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立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将具有考研潜质的学生打造成未来的高端人才而努力探索。以培养未来高端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构建“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学生考研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慧丽,侯俊杰,叶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情况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06):115-117.

[2]王学颖,张楠楠.大学生考研关键因素分析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11-119.

[3]徐娇慧,李丹璐,温淑雯等.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现状调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01):377-378.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7

参加2014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考研的同学,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份全面的复习计划,当然就要配备全面的复习资料,面对那么多的考研复习资料如何去筛选呢?什么样的复习资料复合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考研学生的需求呢?接下来主要给大家分享三本复习资料:

“2014河海大学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精编”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水灾害与水安全、农业水土工程、农业工程(专业学位)、水利工程(专业学位),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水利工程(专业学位),土木与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能源与电气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力学与材料学院: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内容包括各科目考前冲刺复习方法、考前心态与饮食调整、考试时间安排与答题策略。本内容将有助于考生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后期冲刺复习策略并在考试中发挥应有水平。

“2014河海大学材料力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解析”对具体题目配有答案解析,内容详实准确,重点突出,能使考生较好地检验复习效果,能及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

“2014河海大学材料力学考研冲刺宝典” 包括了:(1)高分冲刺复习指南:各科目考前冲刺复习方法、考前心态与饮食调整、考试时间安排与答题策略。本内容将有助于考生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后期冲刺复习策略并在考试中发挥应有水平。(2)历年考题风格与解法剖析:剖析历年真题的各考试题型、分析考题的难易度与规律性、总结各考试题型的解法与应试技巧,可令考生把握出题规律及变化,提升应试解题技巧,考取高分。(3)考点考题分析与预测:本内容为全书重点,首先对初试参考书目各章的已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其次对历年真题在各章的详细分布进行归类,最后根据真题考试题型以题目形式对参考书目各章的重点知识点、常考知识点进行预测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历年很多考试原题都直接出自其中的题目。参考资料来源:昌明河海大学考研网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8

由逸仙中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中山大学本专业的高分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系列辅导资料涵盖了初试与复试、基础-强化-冲刺-模考等各阶段的复习,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8中山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辅导系列丛书。

(1)《复习全析》---全程必备

该书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2)《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全程必备

该书通过系统总结与分析考研真题的考试题型与考点分布,并对历年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考生深入了解历年考试情况及其规律,吃透真题,提高复习效率、拓展解题思路。(本部分《复习全析》已包含)

(3)《各高校考研真题答案汇编》---全程必备

根据相应的考试科目精选一些相关名校的考研真题并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各大名校往年的考研真题,可以看出各大名校的考研真题相似度很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相同。因此,通过研究这些真题,可以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是专业课复习的必备资料。

(4)《专业课配套冲刺题库》---强化冲刺必备

精选了常见的经典考题、教材各章节的课后习题、全国重点高校的考研真题,并进行了分析解答。同时,根据每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精选与教材各章节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了解答。另外,再结合各大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命题规律,精选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而编写,用于模拟和自测。

(5)《应试模拟四套卷》---冲刺模拟必备

本书在遵循中山大学专业课最新考研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历年考研真题规律,制定了四套模拟卷,并有详细的配套答案讲解,适用于考生在冲刺模拟阶段的专业课复习。

(6)《复试内参》---复试必备

在参考对应院系复试方案的前提下,根据中山大学考研历年复试情况,对复试流程、复试内容、面试技巧、高分策略、注意事项、导师信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说明,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复试的相关事宜,为考生节省大量宝贵的复习时间。

2、如何配套使用系列丛书:

对于专业课基础不是特别牢固、跨校跨专业、复习时间仓促等情况的考生,全程均需要结合《复习全析》进行。在各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辅导系列丛书的不同功能,使用对应的辅导资料。

(1)基础阶段:

首先应该通读参考书目或指定教材,再全面详读《复习全析》内容,掌握科目涵盖的所有的知识点,奠定基础。同时应当充分结合《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使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了解考研题型的权威解读,根据历年真题知晓考研的具体要求,并进一步指导考生复习知识。

(2)强化阶段:

重点研读《复习全析》,本书特别针对考生在强化与冲刺阶段应当注意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归纳总结了考研分值最集中的知识点,考生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攻克这部分的知识点内容。同时需要结合《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各高校考研真题答案汇编》中的真题,这一阶段不应停留在做真题阶段,而应该根据答案详解把握答题技巧,并充分应用到《冲刺题库》的解题中来,从真题中引导我们更好地使用《复习全析》进行复习。

(3)冲刺阶段:

返回到《复习全析》与《冲刺题库》的知识点内容讲解中,温故而知新,让考生在强化掌握重点后全盘温习。并通过练习《冲刺题库》的配套习题、典型真题部分对已经复习过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养成熟练的答题技巧、建构清晰成熟的解题思路、把握分点作答-踩点给分的要领。

(4)模考阶段

这阶段考生应重点通过《各高校考研真题答案汇编》、《应试模拟四套卷》进行模拟仿真考试,考生应注意严格要求好自己做题的时间,把握好自己的答题效率。做题前可以参考上述其他资料的题型解读与历年真题特点,做题后应认真根据模拟卷的答案解读找出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并借此补缺补漏。

(5)考前两个星期

考前最后时刻,考生首先应当放松心情,在休息时间可以多看看《复习全析》或《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中的内部信息必读和考试解读部分。养足精神调整好生物钟、保持良好的考前状态对于考研成败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翻阅《复习全析》重点、难点的知识点部分,然后重新回到课本与教材中,以点带面的复习,尽可能不要遗漏。记忆后尽可能重新演练《各高校考研真题答案汇编》、《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等资料中的历年真题。

(6)复试阶段

考研专业信息资料 篇9

初试参考书目 :

音乐学基础 :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

2、俞人豪《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

3、(苏)伊·杜波夫斯基、伊·斯波索宾、斯·叶莆谢也夫、符·索科洛夫著,陈敏译《和声学教程》(增订本)(上、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中外音乐史 :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

2、沈旋 等《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复试参考书目 :

键盘即兴演奏与教学研究

1、《键盘和声教程》(匈)凯 斯特莱尔﹒略林茨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8月出版 ISBN7-103-00677-6 ;

2、《键盘即兴作曲教程》(美)鲁特 诺曼﹒罗伊德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年4月出版 ISBN7-80553-157-9/J﹒132 ;

中国音乐史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西方音乐史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民族音乐学

1.、张伯瑜《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

1、【英】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gs)《创意经济》,洪庆福等 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专业课资料:

《2015厦门大学818艺术概论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18艺术概论专业课全真模拟卷与答案解析》

《2015厦门大学818艺术概论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篇10

电子信息工程考研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例如:

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电路与系统专业排名是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电子科技大学A+ 3东南大学A+

4北京邮电大学A+ 5复旦大学A+ 6清华大学A 7华中科技大学A

8北京大学A 9西北工业大学A 10南京大学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2重庆大学A 13天津大学A 14浙江大学A 15上海交通大学A 16西安交通大学A 17安徽大学A 18华南理工大学A

B+等(28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宁波大学、东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学科研究范围

根据国内需要及本学科在国际发展趋势,具体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电路与系统理论,语、声和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专用电路设计,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信息与通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自动测试系统与故障论断,优化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及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信息与通信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备成为学术带头人或课题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电路理论及其应用

2.DSP与信号实时编码技术

3.嵌入式系统

4.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5.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6.智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7.信息网络与编码技术

0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一、学科概况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 应具有模式识别、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及有关数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前沿领域有深入了解;能独立开展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有关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学风严谨;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硕士学位 应具有坚实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某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有较深的了解;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具有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的某一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取得有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智能,信号处理。

2.课程设置 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矩阵论,优化理论,近世代数,数理逻辑,数字信号处理,图象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机器人学,计算智能,非线性理论(如分形、混沌等),控制理论,系统分析与决策,计算机网络理论等。

四、主要相关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心理学

03.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Communicationand Information System)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本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

学与技术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生工程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并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学科研究范围

1.通信理论与技术

信息论,编码理论,通信理论与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

2.电子与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等。

3.控制理论与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工业监控系统设计等。通信与信息系统培养目标及研究方向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领域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电

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科学方面的一般理论与技术:能从事通信、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热爱祖国,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3.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控制

4.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

5.信息网络与信号编码

6.多媒体系统及应用 通信工程专业全国排名:

1,通信与信息系统

排名 单位 等级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学科门 清华大学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邮电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电子科技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武汉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理工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东南大学(南京)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浙江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上海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交通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理工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山东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四川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厦门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吉林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西南交通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天津大学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邮电学院 B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04.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Signal andInformation Processing)学科概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是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传播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具有独立地研究、分析与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领域

该专业的研究主要领域有:信息管理与集成、实时信号处理与应用、DSP应用、图像传输与处理、光纤传感与微弱信号检测、电力系统中特殊信号处理等。还开展了FPGA的应用、公共信息管理与安全、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本学科的研究特色,力争在某些学科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除上述主要领域外,还开展了基于场景的语音信号处理,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

(1)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析、DSP的开发和设计、信号控制技术。信号的采集、压缩编码、传输、交互和控制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多人协同工作方式研究,从而实现在DSP和互联网上的视音频、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协同工作。(2)语音与图像处理该研究方向主要负责研究和探索数字语音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内容包括:语音的时频分析和算法、声场分析和目标跟踪、动态范围(HDR)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图像加速硬件(GPU)的应用等。

(3)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该研究方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理论上主

要开展基础研究,以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应用上主要结合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各种传感与检测系统。

(4)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问题是密码理论及其应用,其基础是可信信息系统的构作与评估。该方向主要研究与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有关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密码理论与技术、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研究。

(5)智能信息处理主要侧重于研究将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现实的各类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中。为企业培养掌握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与开发各类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人才。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数字图象处理、视频信息的检测、分析、传输、存储、压缩、重建以及模式识别与协同信息处理;视觉计算与机器视觉、智能语音处理与理解、智能文本分类与信息检索、智能信息隐藏与识别。

(6)信息电力为信息科学与电力系统两学科的边缘新学科(筹),研究内容包括:数字电力系统,电力通信技术与规程,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电力生产和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7)现代电子系统现代电子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使用当今最流行的电子系统设计工具,如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DSP系统等实现诸如信息家电、通信、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的设计方法。

(8)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DSP、ARM等在智能测量仪表、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系统、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9)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该方向主要研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着重研究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实际系统、尤其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解决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智能化信号处理、图像型非图像型目标识别,人工种经元网络、模糊信息处理、统计信号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以及信号的超高速多通道采集与实时处理技术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排名 单位 等级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学科门 清华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邮电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东南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电子科技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天津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交通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理工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浙江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大连理工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华中科技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邮电学院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华南理工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山东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武汉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南京理工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合肥工业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西南交通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上海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工学

05.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一、概述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微波与天线、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领域范围

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业来看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电真空器件,家用电器,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电子束、离子束及显示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高等代数、应用泛函分析、数值分析等。

技术基础课: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系统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微波电路理论、高等模拟集成电路、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软件技术基础等。

五、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与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革项目,可以是技术工程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设计计算书、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曲线与结论、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06.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它是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该学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本科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的适合报考这个专业。该专业需要的基础是电路基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机学,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介绍

学科研究范围: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制造及其应用技术;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牵引;电磁测量技术与装置;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变换与控制;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

研究方向:)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

2)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

3)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及其电气传动中的应用

6)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7)现代交、直流电机调速技术

8)功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该专业实力最强的几所院校:华中科技大学(逆变器、UPS方面科研成果卓著,有陈坚、康勇、段善旭等知名教授,加上原南航阮新波教授的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无论在交流还是直流电源领域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浙大(拥有国内唯一的电力电子国家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有汪栖生院士和徐德鸿等知名教授,科研成果较多)西安交通大学(西交的电力电子与能源研究中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科研成果较多,有电力电子知名专家王兆安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较多)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

华北电力大学的张一工教授是国内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领军人物之一,另外石新春和韩民晓教授也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佼佼者。电力电子专业状况及职场发展(搜的论坛上的)

毫无疑问,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下面一个非常非常传统的专业,毕业后较大的可能进入国家电网或南方电网下属的各级电力公司,因而也算是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是电力学、电子学与控制理论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电路拓扑、自动理论、模电数电综合知识,并且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电力电子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一般进入企业或研究所,如世界顶尖的电力电子公司,如Emerson、GE、Simens、ABB、Philips、Oslang等,当然还有一堆国内的公司,一般从事开关电源、UPS、变频器、无功补偿、及有源滤波等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国内的老师大多电机出身,很有可能不能提供实际的指导,但是导师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给你提供广阔的研究资源,带

领进入这个学科的大门。这个学科较强的国内较强校还是有的:第一个不可否认就是浙江大学,徐德鸿、钱照明、吕征宇教授等;第二个是西安交通大学,德高望重的王兆安老师、及他的两个高徒刘进军、杨旭;最后的一个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严仰光及他的学生阮新波教授等。当然,国际上最牛的学校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国家电力电子系统研究中心,最最最牛的Fred.Lee李泽元教授就在这里;当然,美国的科罗那多大学也不弱,特别是在电力电子的数字控制方向,著名电力电子学科教材Fundamental of power electronics的作者Erickson就是这里的领军人物。有志于想到国外从事电力电子研究的同学,可以申请这两所学校。

但是,很遗憾的是,电力电子目前只是一门技术,而不能够称为一门科学的学科,那是因为尚未形成完整及精确的理论基础。因为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就不能称之为科学。这门学科目前主要是从事电路拓扑与应用技术的研究,目前的理论基础是线性控制方法与电路工程。但是,电力电子其实不应视作一个线性系统,因为功率器件是工作于开关状态的,也就是一个强病态非线性系统。因而,可以这么说,目前的电力电子系统基于线性控制理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在某些场合下可以导出一些错误的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目前有几个研究方向: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所有的信息系统与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开关电源,小到各种便携数码产品,还有现在时兴的各种平板电视,大到服务器系统、通信基站机房、及种种航空设施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如各种谐波补偿、有源滤波装置等,还有不断发展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电机的节能驱动方面如各种变频器(包括变频空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状况下,太阳能、风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要素。可以先从一些专业期刊了解一下这门学科,国内的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电子技术》及《电工技术杂志》,国际上的有IEEE的《Power Electronics》、会议有IEEE的APEC、PESC、ECCE等。

根据多年的开关电源实际研发经验,我认为这一门方向的基础是:第一位的是控制理论;第二位的是电路知识;第三位也非常重要的模拟电子,当然如今电力电子的数字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单片机、DSP的数字控制技术也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实的情况下,很多从事电力电子研发的人,很多的就学过一门“电力电子技术”就根本就不够,因为很难理解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环路设计;但是学控制的人也下手无门,因为很可能不知道如何结合控制与电路拓扑,甚至对电路的工作原理根本不明白。其实这一学科最缺乏的是多学科交叉人才,搞控制的很多不大懂电子电气理论;搞电子电气的又不明白控制基础不了解数字控制技术。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电力电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现在的大学老师或是毕业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程度实在是太严重了,且不必说究竟有没有了解一点点深入的基础理论。入手的第一步应该是仿制别人的产品,然后测量各点的实际工作波形,接着研究怎样利用控制、电路知识来解释各种实验现象。慢慢的,就有可能成为这行的高手。所以,如果兄弟姐妹能够忍受坐多年的冷板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辉煌的一天。

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技术可被看作是计算机技术后的第二次重大技术变革,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能源与生活,但是由于目前基础理论的缺失,中国将极有可能尽快赶上世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创新、敏锐的中国年青人将在这一学科占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地位。

07.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工程介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软件技术基础、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信息处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近代光学量测技术、传感器原理、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电子学、数字图像处理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以光电信息工程为主干的光电信号获取、光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光存储、光显示及光电信

息应用等信息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军工、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文化娱乐、科学研究等领域相关的行业与部门从事光电技术与系统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教学、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主要在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工程、光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相关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提供此专业的院校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重庆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暨南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以及长沙大学等。光电信息工程A++专业排名

1.浙江大学

2.清华大学

3.天津大学

4.哈尔滨工业大学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复旦大学

这个排名是传统排名,随着各个学校的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各个排名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像华中科技大学等后起之秀变得越发有竞争力,华中科技大学的光电专业录取分数线在湖北招生录取分已经连续很多年牌在湖北省各个院校

各专业中名列首位

08.物理电子学

简介

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及相关技术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激光的发明标志着电子学的工作频段延伸到了光学频段,产生了光电子学,导波光学与集成光学等新兴学科分支,并已成为电子信息科学发展新技术的基础.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促进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其它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通信系统与网络等,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专业研究课题

物理电子学研究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等物理前沿对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所产生的影响,及由此而形成的电子学的新领域和新生长点。本学科重研究在强辐照、低信噪比、高通道密度等极端条件下,处理小时间尺度信号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广泛领域内的应用前景。以下的研究方向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越单一学科的研究领域,形成物理电子学的一个独特的部分:

量子通讯理论和实验研究:量子计算机是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量子通讯技术是实现下一代计算机的基础,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时物理信息处理:物理前沿(例如粒子物理)实验的特点之一是信息量大,而有用的信息量同总信息量之比相差10到15个数量级,这已远远超出一般电子技术的极限。如何根据物理的要求实时处理大量数据,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这一方向的研究成果,对大系统的集成、实时操作系统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强噪声背景下的随机信息提取技术:在微观尺度上,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往往低于噪声,同时又具有随机性。研究在强噪声背景下的随机信号和瞬态物理信息的提取是物理前沿学科提出的要求,也是雷达、声纳等领域的信号处理基础。

非线性电子学:采用电子学实验方法研究非线性现象,用电子学手段产生混沌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混沌同步和混沌通信。

高速信号互连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当数据传输率达到千兆位或更高时,信号在电缆、印刷板等载体上的传输涉及介质损耗、趋肤效应和电场分布等物理机制,只有引入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决这些电子工程和信息技术中的问题。

辐照电子学:辐照造成半导体材料的损伤,导致其性能降低甚至失效。研究辐照对器件性能和寿命的影响,选择耐辐照的材料和解决辐射场的测量,对应用于军事和空间的电子工程、核安全技术、和核医学都有重要的意义。控制工程

09.控制工程

control engineering

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对自动控制系统提出要求(即规定指标)、进行设计、构造、运行、分析、检验等过程。它是在

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控制工程普遍使用频域法(采用系统外部输入输出关系的频率域描述传递函数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和状态空间法(建立在状态变量描述基础上的对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其理论和处理方法涉及许多方面,从线性控制到非线性控制,从单变量控制到多变量控制,从连续控制到采样控制,从定常控制到随机控制,从一般的反馈控制到自适应控制等。通常,电子计算机是实现大型控制工程的核心。控制工程的应用范围早期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如化工、冶金、电气、纺织等)和武器系统(如枪炮等常规兵器,以及火箭、导弹等),后来扩展到企业管理、城市规划、交通管制、生物控制、社会经济的计划和控制等领域。

一、概述

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重要的工程领域。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成果。20世纪20年代,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技术在工业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50年代,由于军事、空间技术以及现代设备日益增加的复杂性的要求,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向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出现了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等技术于一体的各类工业控制技术,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随着控制理论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并向社会经济系统渗透,以及现代制造业提出的以优质、快捷、低消耗为目标的控制要求,发展了具有大系统协调控制、最优控制以及决策管理的新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集设计、制造、管理于一体的CIMS系统和以市场为核心广泛采用了各类先进控制技术的敏捷控制与制造系统。

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工程领域。其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与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系统设备、控制装置的设计、研发、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开发设计能力、工艺设计和实施能力及使用维护等能力。更重要的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能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

三、领域范围

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行业特征比较突出,行业的覆盖面归纳起来可分为:设备制造及生产系统的控制,工程施工及生产系统的控制,经济、金融、社会系统的分析、决策、管理,航空、航天、化工、交通等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控制。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性质,领域范围可分为: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控制工程设备及系统的生产与制造,控制工程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和维护,经济、金融社会系统的分析、决策及管理等。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国语、工程数学(根据要求可选

矩阵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线性与非线性规划、应用数学方法等)。

技术基础课: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人工智能、最优控制理论、最优估计理论和系统辨识、模式识别、系统工程、现代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等。

专业课:根据行业确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如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工业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与系统集成、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以及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10.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材料、微细加工设备以及集成电路在网络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方面应用的工程技术领域。该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材料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高等工程数学、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SoC)、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设备、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一、概述

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是当代电子系统的核心。它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核心关键作用,其重要性和产业规模仍在迅速提高。集成电路工程目前已经成为渗透多个学科的、战略性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工程领域。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材料、设备以及集成电路在网络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方面应用的工程技术领域。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

集成电路应用相关的工程领域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汽车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兵器工程、航天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材料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具备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集成电路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领域范围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所支撑与覆盖的行业包括: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控制工程、广播电视系统、仪器仪表、汽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子元器件、兵器工程、航天工程等。

本领域的主要方向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基础理论,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应用,集成电路工艺与制造,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集成电路材料,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管理等。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政治理论课、外语课、高等工程数学(含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高等代数、应用泛函分析、随机过程、数值分析、运筹学、泛函分析、组合数学等)、半导体器件物理等。

技术基础课:固体电子学、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系统芯片(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设备、电子信息材料技术、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隶属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主要研究现代精密仪器及智能、微小型机电系统,包括测控技术、微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误差理论、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现代科学仪器及设备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目前,本学科技术的发展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系统工程化,其发展及应用与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物、医学、材料、航天、环保和国防等领域尤其突出,就业领域极其广泛。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硕士点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均属仪器仪表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1.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

本方向特色是立足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监测技术、大型试验台研制与试验研究技术,主要从事测控技术、故障诊断、信号分析与处理和虚拟仪器领域的应用研究。

2.精密测试与质量工程

本方向主要从事精密检测技术与仪器,智能化机械加工过程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

3.测试计量理论及其应用

本方向主要从事神经网络测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神经网络智能测试方面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围绕神经网络测试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及其在智能交通、智能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应用等方面展开。

4.现代传感器技术及系统

本方向主要从事现代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传感器技术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轨道交通安全检测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技术方面展开。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能在相关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监督、生产管理、高等教育等各项工作。

四、主要相关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及信息处理、车辆工程等。

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简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属仪器科学与技术中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精密机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我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特色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仪表的研究与开发,以及计算机测试技术和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我校在水利水电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智能系统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均能紧密跟踪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目前,本学科技术的发展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网络化,其发展及应用与现代科技的各领域发展密切相关,就业领域广泛.培养目标

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应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初步具有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本学科知名院校

天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一篇:教育教学业绩小结下一篇:合理化建议推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