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的风俗作文

2025-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端午佳节的风俗作文(共8篇)

端午佳节的风俗作文 篇1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俗。但你知道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吗?你又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说说端午节的故事吧!

要说端午节,我们就要从一个伟大的人物屈原说起。屈原是我国古代楚国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当时深受楚王的信任。后来,楚国逐渐衰落,又受到强大的秦国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艰难,国家有随时被灭的危险。屈原非常焦虑,不断向楚王献计、献策,希望楚王能够接纳自己建议,实现楚国的强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屈原建议威胁到了一些楚国官员和贵族的利益,他们就排挤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没有接受屈原的建议,反而逐渐疏远屈原,直至到后来将屈原赶出了朝廷。屈原日夜忧国忧民,但是,他的理想确始终无法实现,无奈之下,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投进了汨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的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都很悲痛,他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鱼虾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鱼虾的嘴,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掉。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这种活动保留了下了,只是把往江里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习俗,那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佳节作文 篇2

五月五日是端阳。当艾条插入时,门里充满了香。吃粽子,撒白糖。龙舟快乐地下水。每当我听到这首歌谣,我就会看到美味的粽子、艾叶和欢腾的龙舟。又是端午节了。这是一个纪念祖先和屈原的节日。我起得很早,拿起一根艾叶,轻轻地放在门前。据说这可以辟邪。

但我认为这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任。坐在餐桌旁,剥下绿色的棕色叶子,迎面扑来一股清香,糯米的清香和豆酱的甜香。趁热吃一口,一种无与伦比的香糯就会在你的嘴里蔓延开来。当我把它含在嘴里吃的时候,我发现糯米早就被灌输了红叶的香味,这是最后一击。闻闻艾叶的香味,让糯米在嘴里慢慢融化。这种情调只有在端午节才能体会到。然后,我上网搜索关于赛龙舟的视频,发现了成千上万的视频。看着龙舟竞渡,我的心里充满了情感:如果屈原看到这一幕,他会感到很欣慰吗?

他会知道,因为他的功绩,几千年后,他的后代会如此想念他吗?不,不会的。人们像灯一样死去。一百年后,谁能永生不死?答案是:没有。没有人能逃避疾病和死亡。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一百年,只是一瞬间。一百年后,我也将进入坟墓。端午节,你激起了我无限的悲伤!但不管怎样,这是上天的安排,每个人都是这样,在岁月中慢慢衰老。与其在悲伤中等待死亡,还不如平静地面对死亡,做一些让后代人终生钦佩的事情。即使他们死了,他们也会死而无憾。

端午佳节的风俗作文 篇3

想起以前,大人放烟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年前,大人们就会大手大脚地买许多烟花爆竹储备家中……除夕这一天,大人们忙完了简单的祭祖仪式后,便点燃的香点燃那根绿线,只听“嗞嗞嗞”的声响,后来便听到了那美妙的声响“嘘——啪——”。仰望天空,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像极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红的、黄的、紫的、绿的,颜色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不光我们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声此起彼落,烟花绽满天际,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昼……

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悄悄拿着大人给的红包,来会奔忙于超市,小商店。不为别的,只为买摔炮玩。有的胆子大一点,买声音较响的“大红鹰”玩,还有的索性学着大人样,买大火炮。

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大红鹰”了,从中拿出一根,在盒子边红线的地方一划,便会发出“嗞嗞”的响声,冒出点点白烟,接着立马扔出去,让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将它摆成一条龙的形状。点燃“龙头”,然后看着“大红鹰”从“龙头”炸到“龙尾”,看起来就是“火龙”,很是壮观。还可以把点燃的鞭炮扔在水里,在水中炸开,炸的水面上层层涟漪……

而现在,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点鞭炮渣,闻不到浓浓的火硝味,让人感觉缺少了年味。我怀念以前的时光,但为了环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成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介绍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4

端午节马上就要来到了。在我的记忆当中,每当端午节这天,心灵手巧的妈妈就会按照流传下来的民俗,给我的手腕上戴上花花绳子、做香包包,最主要的要算得上是给我们全家包粽子吃 了!

早上一起床,妈妈就会先给我戴上用五色线搓好的花花绳子,再把我的书包里装上一个包上香草和朱砂的香包包,说是又避邪,又一年都不会被五毒虫子咬到。吃完早饭,妈妈就到市场上买来 新鲜的粽叶、香香的糯米、甜甜的蜜枣,再买点儿花生豆,到家就开始忙活了。妈妈先把粽叶洗干净,把糯米和花生豆泡上半个小时,再把包粽子的绳子、剪刀准备好,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包好的粽 子小巧玲珑,很是个好看。粽子包好后,妈妈就把它们全部装在高压锅里,打开火开始煮了。水一开,马上就听到“吱吱、吱吱……”热气往外喷的声音,这时粽子的香味就会飘满整个屋子,我就馋 的直想流口水。煮好的粽子一出锅,我马上就想吃,吹着、剥着、烫着、忙着、粽子终于吃到了嘴里,香香的、黏黏的,那一种感觉好美呀!爸爸也是赞不绝口。

过端午节真是太有意思了!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9篇 篇5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1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风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风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2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家了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我们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能够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能够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我们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我们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能够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能够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与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5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的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端午节风俗作文 篇6

在农历五月初一,大人们都会先在门楣上挂艾叶、昌蒲,这些可以驱赶蚊虫,而且还要喝雄黄酒,防病防灾,大人们还会去采摘粽叶洗、浸,还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红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着是包粽子,在我们家里,奶奶包粽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说:“在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楚国的楚怀王昏庸无能。屈原建议他富国强军,举贤授能,而楚怀王却听信小人谗言,把屈原削职流放,屈原在京都听有人说秦国把楚国攻破了,屈原听自己的国家被别的国家占领,悲痛万分,他就抱着一块石头投江自尽了。人们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尽后,就把叶子包着糯米投到江里去,让那些鱼虾吃饱,不要咬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要吃粽子的原因了。”奶奶说完,我恍然大悟。

粽子包好了,煮粽子也是门绝活,锅里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粽子的时候还要醮白糖,这样才不容易坏肚子。

吃饱喝足,我们一起去看赛龙舟。赛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赛龙舟主要是为了驱赶水中邪灵,让屈原的灵魂归到故里。

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作文600字 篇7

2、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3、虽然端午节已经过去,可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对端午的无限向往和那个我小时候听过的古老的传说。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5、“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南方流传的儿歌。说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时学包粽子的情形。

6、“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到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了端午节,我家乡的孩子们便唱起这首儿歌,有的一边唱,还一边洗龙水澡呢!

7、赛龙舟使我们珠三角端午节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时的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8、农历五月初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期盼以久的端午节向我走来。

9、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作文900字 篇8

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但是因为南北地区有差异,大家的习俗也都不太一样,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们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一说到端午节呀,大家都会跟粽子联系在一起。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包粽子的好手,快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就提前去超市买来粽叶、糯米、蜜枣,还有蜜饯,还要去割一些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妈妈总是最忙碌,她会把粽叶洗干净,加上盐在锅里煮上半个小时,据说这样处理的粽叶比较强韧,煮出来粽子不容易破。然后用妈妈又把糯米,花生和绿豆,红豆等粮食泡在水里,把肉切成手指头肚大小的粒儿,放上调味料腌好放进冰箱里。

到了第二天,妈妈就用上了家里所有的小鹏子,把所有的原材料都分好类放好,然后把所有的原材料,然后把粽叶折成漏斗的形状,在里面放上糯米,有的放蜜枣,有的放豆沙,有的放上肉肉和蒸熟的咸蛋黄。包出来的粽子有三角形,有四角形,还有的是长方形。包好的粽子总是饱满碧绿,光是看就让人食欲大增。

我和妹妹几次三番想尝试包粽子,在妈妈的细心教导下,妹妹和我都以失败告终,不是米漏了,就是馅多了,不是绳断了,就是叶子烂了,食材还不够我们霍霍的。终于老天被我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虽然包的五花大绑成了一个“木乃伊”粽子,但总算是成功了。粽子们像一位位跳水运动员一样,“扑通扑通”地入了锅,一家人便开始了一个小时的漫长等待。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忙碌了一天的邓师傅正将粽子一个个的从锅里捞出。”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的受欢迎,满屋飘香,令人垂涎三尺。打开那已经熟透了的粽叶,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鼻而来。咬一口,唇齿留香。如果是甜粽子,那香味儿,那甜味儿,直击你的灵魂深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甜蜜的笑容。如果是咸粽子,那咸蛋黄被蒸得软糯细腻,配上那肥肉相间的五花肉,满嘴流油。妙,妙不可言!

除了包粽子,我家的端午节还在系彩绳和带香包中度过,妈妈会用到红、黄、绿、黑、白5种颜色的线搓成五色线,在我们的手腕、脚腕都绑上五色线,寓意及祈福纳吉。妈妈还会把家里剩下来的小布块缝成一个个小口袋,在里面填上揉碎的艾叶或者药店里防暑驱蚊虫的香料。小小的香包还可以变成爱心型、南瓜型……有了香包,晚上蚊子都不咬我们了,这可是太姥姥教给妈妈的呢!

上一篇:朱自清文章的特点分析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上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