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4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
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一、请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词。
于园在瓜州步( 水边停船之处 )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 动词,建筑园子 )也。非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担任“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殷勤招待)之( 人称代词,我们)。
园中无他奇(特殊的,罕见的),奇在磊(垒,堆砌 )石(用各种各样了石块堆砌民假山)。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栽种 )果子松数棵,缘(顺着,沿着)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 因为)实奇。后厅临(临近)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峭的山沟),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栏杆)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覆盖,丛生),禽鸟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 )碧窈(碧绿幽远)。
瓜州诸( 众,各)园亭,俱以(凭借)假山显( 显扬,有名声 ),至 / 于园 / 可无憾(心感不满)矣。 笔记
二、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瓜州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
【课文要点】
1.这篇短文,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发作者游园的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2.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极有层次地来写于园。
参考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葆生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
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石头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因为这里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注释
1 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临长江。
2 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
3 葆生:张联芳,字尔葆,山阴人,官扬州司马。葆生叔父,善画好收藏古董。
4 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缉捕、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文中为担任同知。
5园:建筑园子。
6 所园:所建筑的园林。
7 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8 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
9携:带。
10余:我。
11款:殷勤招待。
12之:人称代词,我们。
13奇:罕见的,稀罕的。
14磊:堆砌。
15 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
16植:栽种。
17 数:几.
18缘:顺着,沿着。
19以:因为。
20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
21临:临近,靠近。
22绝:极。
23壑:山沟。
24绝壑:陡峭的山沟。
25空:空旷。
26槛:栏杆。
27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28艇子:小船.
29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
30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
31其:代“水阁”。
32 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
33 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
34 诸:众,各。
35 俱:都。
36 以:凭借。
37 显:显扬,有名声。
38至:到了/放在
39 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①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②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③矣。
【注】①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十一,十分之一。②耦:ǒu,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有正有反。③其:表揣测,大概。赘:多余。
《可楼记》阅读思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曩吾少时( ) ⑵是予之惑( )
⑶营其口腹( ) ⑷吾能日涉( )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虽 然 有 所 可 则 有 所 不 可 是 犹 与 物 为 耦 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
译:
⑵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译:
去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②学典籍文献于沈尹华,昭釐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日: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9.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鬻金者之所 鬻:存储,储蓄 B.其唯先有度 度:法度,准则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殊不见人 殊:极,根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激矢则远,激水则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 句读之不知
C.人皆在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奸路以除而恶壅却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谢子到秦后游说,看到王不高兴,就离开了秦国。
B. 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 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蔽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3分)
(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2分)
(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3分)
9、【答案】A
【解析】鬻:卖
10、【答案】D
【解析】A,连词,就;“却”。B,取独;提宾标志。C代词,“那里”;代词,他。D,转折连词。
11、【答案】B
【解析】②是评论,④是说细人。
12、【答案】A
【解析】A,取代自己地位
13、
(1)像这样花费心事,会见说客即使再多(勤劳,辛劳),耳朵眼睛(因会客频繁)即使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关键词“虽”、“劳”、“弊”各1分。)
(2)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关键词“若”“岂”各1分,)
(3)有(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夫人有所宥者”句式l分,关键词“固”l分,句意通顺l分。)
参考译文:
东部地区的墨家(墨子学说)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尽力游说,又有什么损失?所说得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忠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形成自己的蔽塞。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拥有这样的想法,会见说客即使再多,耳朵眼睛即使(因会客频繁)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
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典籍文献,昭釐(对)(楚国大夫)很嫉恨这件事。楚威王喜欢创制一些式样(也有解释为法制的),有个协助他创制式样担任中谢(官职名)的人,替昭釐对楚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是个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进之路打通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了吗?疾飞的箭,可以射得很远,湍急的流水汹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会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们大概事先心里早有准则。
有一个和别人做邻居的人,家里有一棵梧桐树,他的邻居(一个老汉)说这颗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与他为邻的老者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这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就是认知上有所局限。请求或不请求把梧桐树当柴烧,这不能用来怀疑枯死的梧桐树的好与不好啊。
【《狼子野心》阅读答案及翻译】推荐阅读:
《游钓台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9-23
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12-09
《新唐书·李承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2-14
《高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3-18
《三同志》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3-24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04-22
《春行即兴》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10-02
《长相思·山一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12-11
《史记·儒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1-21
《太宗出征》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