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2025-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共8篇)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1

1.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反映了配合的______。(A)

A、松紧程度 B、精确程度

C、松紧变化的程度 2.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精度决定了______。(A)

A、配合精度 B、配合的松紧程 C、配合的性质 3.配合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取决于_____的大小。(A)

A、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B、极限间隙 C、极限过盈

4.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_____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A)

A、基本偏差的 B、基本尺寸的 C、实际偏差的

5.在计算标准公差值时,各尺寸段内所有基本尺寸的计算值是用各尺寸段的____作为该段内所有基本尺寸来计算值的。(A)

A、首尾两个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B、所有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C、所有尺寸的几何平均值 D、首尾两个尺寸的算术平均值

6.设置基本偏差的目的是将_____加以标准化,以满足各种配合性质的需要。(A)

A、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B、公差带的大小 C、各种配合

7.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是对配合的种类,基准制和公差等级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的顺序应该是:_____。(A)

A、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 B、配合种类、基准制、公差等级

C、公差等级、基准制、配合种类

D、公差等级、配合种类、基准制 8.比较不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______。(C)

A、公差值的大小 B、公差单位数的大小 C、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 D、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9.标准公差值与_____有关。(A)

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

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 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

10.基本偏差代号为P(p)的公差带与基准件的公差带可形成_____。(A)

A、过渡或过盈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间隙配合 11.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公差范围的“起始尺寸”是______。(B)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2.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的“终止尺寸”是______。(D)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3.比较相同尺寸的精度,取决于______。(B)

A、偏差值的大小 B、公差值的大小 C、基本偏差值的大小 14.跳动公差是以_____来定义的形位公差项目。(C)

A、轴线 B、圆柱 C、测量 D、端面

15.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5mm,则其_____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D)

A、平行度 B、位置度 C、对称度 D、直线度 16.同轴度公差属于_____。(B)

A、形状公差 B、定位公差 C、定向公差 D、跳动公差 17._____公差的公差带形状是唯一的。(B)

A、直线度 B、同轴度 C、垂直度 D、平行度 18.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平面对轴线的______公差带相同。(B)

A、对称度 B、垂直度 C、平行度 D、倾斜度 19.______公差的公差带方向是根据项目的特征由基准决定的。(C)

A、形状 B、尺寸 C、位置 D、未注

20.某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值为0.1mm,•则该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的允许偏离量为____。(B)

A、0.1mm B、0.05mm

C、0.2mm D、φ0.1mm

21.若某测量面对基准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8mm,则其_____误差必不大于0.08mm。(A)

A、平面度 B、对称度 C、垂直度 D、位置度 22.位置误差按其特征分为_____类误差。(A)

A、三 B、五 C、二 D、四 23.形状误差一般说来____位置公差。(B)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4.一般说来,在选择基准时,基准要素要比被测要素的精度____。(B)

A、低 B、高 C、相同

12.对于同一被测要素,位置误差包含被测要素的______误差。(A)

A、形状 B、几何 C、尺寸 D、粗糙度

25.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______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D)

A、垂直度 B、位置度 C、倾斜度 D、平面度 26.在生产中,有时用检测工件径向圆跳动的方法可测量____。(D)

A、垂直度 B、平行度 C、位置度 D、同轴度

27.用径向全跳动测量______时,若跳动不超差则其误差也不会超差。(D)

A、平面度 B、直线度 C、圆度 D、圆柱度

28.标注______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间的夹角是不带偏差的理论正确角度,标注时要带

方框。(B)

A、平行度 B、倾斜度 C、垂直度 D、同轴度

29.用径向全跳动测量______时,若跳动不超差则其误差也不会超差。(D)

A、平面度 B、直线度 C、圆度 D、圆柱度

30.在三基面体系中,对于板类零件______应该选择零件上面积大,定位稳的表面。(C)

A、辅助基准 B、第二基准 C、第一基准 D、第三基准

31.当图样上被测要素没有标注位置公差时,要按未注公差处理,此时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应遵守 ______。(D)

A、公差原则 B、包容原则 C、最大实体原则 D、独立原则 32.跳动公差通常不能采用______。(C)

A、独立原则 B、公差原则 C、相关原则 D、特殊原则 33.对于同一被测要素,位置误差包含被测要素的______误差。(A)

A、形状 B、几何 C、尺寸 D、粗糙度

34.在两个平面平行度公差的要求下,其______公差等级应不低于平行度的公差等级。(D)

A、垂直度 B、位置度 C、倾斜度 D、平面度 35.在选择形位公差的公差等级时,通常采用______法。(D)

A、计算 B、试验 C、分析 D、类比

36.形位公差标准中不规定______的未注公差,•它可以由该要素的尺寸公差来控制其形状和位置精度。(A)

A、圆度 B、直线度 C、平面度 D、对称度 37.基本评定参数是依照_____来测定工件表面粗糙度的。(B)

A、波距 B、波高 C、波度 D、波纹 38.表面粗糙度是指______。(A)

A、表面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 B、表面波纹度

C、表面宏观的几何形状误差 D、表面形状误差

39.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B C E)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E.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40.Ra值的常用范围是______。(C)

A、0.100--25μm B、0.012--100μm C、0.025--6.3μm

4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_____。(A B)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 4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______。(A C D)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E.圆度 4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_____。(A B)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

4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B C)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Φ”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45.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__。(B C)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

46.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______。(B D)

A.同轴度

B.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直线度

D.圆柱度

E.任意方向垂直度

47.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______。(C D E)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

4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______。(A C E)A.平面度

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

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E.面对面的平行度。

41.标准对平健的键宽尺寸b规定有_____公差带。(A)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42.平键联结中宽度尺寸b的不同配合是依靠改变_____公差带的位置来获得。(A)

A、轴槽和轮毂槽宽度 B、键宽 C、轴槽宽度 D、轮毂槽宽度 43.平键的_____是配合尺寸。(A)

A、键宽和槽宽 B、键高和槽深 C、键长和槽长

44.当基本要求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和传递较大的扭矩,而对定心精度要求不高时,宜采用_____。(A)

A、键宽定心 B、外径定心 C、内径定心 45.在单键联接中,主要配合参数是______。(D)

A、键宽 B、键长 C、键高 D、键宽和槽宽 46.在平键的联接中,轴槽采用的是_____配合。(B)

A、基孔制 B、基轴制 C、非基准制 47.在平键联接中,轮廓槽采用的是_____配合。(B)

A、基孔制 B、基轴制 C、非基准制 48.花键轴存在位置误差时,使得花键轴_____。(A)

A、轮廓尺寸增大,配合变紧

B、轮廓尺寸减小,配合变松

C、尺寸不变,配合无影响

D、配合时变松 49.花键联结一般选择基准制为______。(A)

A、基孔制 B、基轴制 C、混合制

50.当花键孔存在位置误差时,使得花键孔_____。(B)

A、轮廓尺寸增大,配合变松

B、轮廓尺寸减小,配合变紧

C、尺寸不变,配合无影响

51.对轧钢机、矿山机械和起重机械等低速传动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B)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2.对高速传动齿轮(如汽车、•拖拉机等)减速器中齿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C)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3.对轧钢机、矿山机械和起重机械等低速传动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B)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4.对高速传动齿轮(如汽车、•拖拉机等)减速器中齿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为______。(C)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5.对精密机床的分度齿轮及仪器的读数齿轮主要控制的传动精度为测量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主要用以评定由齿轮______。(A)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载荷在齿面上分布的均匀性

C、传递运动的平稳性 D、传递侧隙的合理性

56.测量齿轮累积误差,可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的______。(A)

A、几何偏心所引起的误差 B、运动偏心所引起的误差

C、由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综合作用引起的误差

57.切向综合误差的产生原因是______。公法线长度变动根据齿轮精度要求,工艺规定,可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则该齿轮精度为______。(D)

A、准确性 B、平稳性 C、侧隙的合理性 D、承载的均匀性

58.公法线长度变动根据齿轮精度要求,工艺规定,可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则该齿轮精度为______。(B)

A、一般精度 B、较高精度 C、较低精度

59.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两项指标其性质______。(C)

A、完全相同 B、近似相同 C、完全不同 10.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______。(A B D E)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E.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

11.某轴Φ10 0-0.015 mmE则______。(A D E)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9.985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12.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______。(B C D)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E

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Φ0M C.实际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零

D.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

E.被测要素遵守的是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1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A B C)

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一 形位公差

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 形位公差.

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max十 形位公差

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差

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15.某孔Φ10 +0.015 0 mmE则__。(A C)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01 mm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0.01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试根据图示的四个图样的标注,填写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Φ40 Φ40 Φ40 Φ30

四、综合题 Φ39.975 Φ40.039 Φ39.961 Φ30.033

Φ40.01

Φ40 Φ40 Φ30.083

Φ0.01 Φ0 Φ0

Φ0.083 Φ0.035 Φ0.039 Φ0.015 Φ0.05

Φ0.035 Φ0.039 Φ0.015

Φ0.083

1.改正图1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1 2.改正图2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2

3.改正图3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3

4.改正图4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4 5.改正图5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5 6.改正图6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6 7.改正图7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7 8.改正图8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填空

1、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2、按互换的程度不同,零部件的互换性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3、配合的选用方法有(计算法)(实验法)(类比法).4、公差类型有

(尺寸(角度))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5、向心滚动轴承(除圆锥滚子轴承)共分为:(B)(C)(D)(E)(G)五等级,其中(B)级最高,(G)级最低。

6、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的关系。

7、光滑极限量规简称为(量规),它是检验(孔、轴零件)的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

8、根据配合的性质不同,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9、用量规检验工件尺寸时,如果(通)规能通过,(止)规不能通过,则该工件尺寸合格。

10、按照构造上的特征,通用计量器具可分为(游标量具),(微动螺旋副量具),(机械量具),(光学量具),(气动量具),(电动量仪。)

11、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1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

13、位置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全跳动)。

14、在实际测量中,常用(相对)真值代替被测量的真值,例如,用量块检定千分尺,对千分尺的示值来说,量块的尺寸就可视为(相对)真值。

15、螺纹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紧固)螺纹,(传动)螺纹和(密封)螺纹。

16、表面粗糙度Ra、Rz、Ry三个高度参数中,(Ra)是主要参数

17、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距离Sw),(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支撑长度率Tp)

18、当通用量仪直接测量角度工件时,如果角度精度要求不高时,常用(万能量角器)测量;否则,用光学角分度头或(测角仪)测量。

19、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有:(用光切粗糙度样块比较——比较法)(用电动轮廓仪测量——针描法)(用光切显微镜测量——光切法)(用干涉显微镜测量——干涉法)。

20、键的种类有(平键)(楔键)(半圆键)。

21、平键配合是一种(基轴)制的配合,配合种类只有三种,(较松)键连接,(一般)键联接和(较紧)键联接,其中(较松)键联接是间隙配合。(一般)键联接和(较紧)键联接是过渡配合。

22、角度和锥度的检测方法有(用定值基准量具比较)(用通用量仪直接测量)和(用通用

量具间接测量)

23、平键和半圆键都是靠键和键槽的(侧)面传递扭矩。

24、检验工件最大实体尺寸的量规称为(通规)。检验工件最小实体尺寸的量规称为(止规)。

二 名词解释

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

3.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4.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端)

5.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6.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7.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8.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的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9.分度值:计量器具标尺上每一刻度间隔所代表的被测量的数值)10.综合测量:(同时测量零件上的几个有关参数,从而综合评定零件是否合格)

11.单项测量:(个别地彼此没有联系地测量零件的单项被测量)

12.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测量零件的表面直接接触的测量)

13.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被测零件表面不接触的测量。)

14.形状误差:(单一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15.定位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16.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的间距的微小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

17.圆锥角:是指在通过圆锥轴线的截面内,两条素线间的夹角。

18.锥度C:是指两个垂直于圆锥轴线截面的圆锥直径之差与该两截面间的轴向距离之比。

19.孔的作用尺寸:(指在配合的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轴的作用尺寸:(指在配合的全长上,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20.测量误差:(是指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

21.测量范围:(计量器具所能测出被测量的最大与最小值)

简答题

1、选定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 在首先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精度要求,使综合经济效果为最好

2、基准制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这样可以减少备用的定值孔用刀具、量具的种类,经济效益比较好

3、那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

答 : 以下情况下,采用基轴制

1)直接用冷拉钢材做轴,不再加工

2)与标准件配合,如滚动轴承外环外径、标准圆柱销外径与孔的配合。

3)仪器、仪表和钟表中的小尺寸段的公差与配合4)同一基本尺寸,一轴多孔且配合性质不同时

4、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是由于刀痕、材料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的高频震动,刀具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等原因引起的。

5、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有什么影响?

答: 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能、耐磨性、抗腐蚀性、接触刚性、抗疲劳强度、密封性及外观都有影响。

6、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允许值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答: 总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优先数值,具体地说

1)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允许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2)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表面(如圆角,沟槽)粗糙度允许值要小。

3)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小的比尺寸大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要小,同一公差等级,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要小,同一公差等级,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要小

4)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应比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粗糙度允许值要小

5)一般来讲,表面形状精度要求高的表面,表面粗糙度要小

6)在选定表面粗糙度时,要考虑加工方法和经济效果。

7、与光滑圆柱配合相比,光滑圆锥配合的优点是什么?

答: 1)具有较高精度的同轴度 2)能保证多次重复装配精度不变

3)配合的自锁性和密封性好 4)间隙量或过盈量可以调整

8、螺纹中径对螺纹配合有何意义?

答: 决定螺纹配合性质的主要几何参数是中径

1)为了保证螺纹的旋和性,对于普通内螺纹最小中径应大于外螺纹的最大中径。

2)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和紧密性,内螺纹最小中径与外螺纹最大中径不能相差太大。

3)从经济性考虑,中径公差等级应尽量低一些。

4)为了保证传动精度,螺纹中径公差等级不能太低

9、与单键相比,花键联接的优缺点 答 : 主要考虑工艺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基孔制,答:1)同轴性、导向性好

2)键与轴一体,轴的刚性较大

3)键数多,负荷分布均匀,因此能传递较大的扭矩

4)连接的紧固性和可靠性好

5)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

四、计算题

1、测量M12 1-6h的螺纹,若要保持中径合格,求实际中径的允许变动范围

解:查表7-

1查表7-

4查表7-

52、在测量仪上用三针量法测得M10螺纹塞规的M值为10.3323,若三针直径

解:

1043、用正弦规测量锥度量规的锥角偏差,锥度量规为莫氏3号,锥角公称值为,测量方法见下图

正弦规两圆柱中心距L=100mm,两测点距离L=70mm,两测点读数差

试求

1、量块组的计算高度

2、锥角偏差

3、若锥角极限偏差为(微弧度),问此项偏差是否合格?

解: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2

关键词:新教材,减速器输出轴,重组,应用性,新国标

引言

众所周知,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传统教材一般分为12章, 各自独立。由于章节多, 且目前大多数学校课时又少, 若面面俱到, 就达不到重点章节突出的目的。根据目前各个学校的教学特点、市场人才的知识需求和生产一线的需要, 必须对传统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精简、整合与增设, 力求教材与生产实践相接轨。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传统的教科书已不能与时俱进。笔者以多年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经验, 编著了一本适应生产一线的教科书, 以填补中国高校这方面的空白。

合理分拆难点重组、整合章节

重组、整合的特点:将几何公差中公差原则的一些难点分拆, 将实体尺寸放在《极限与配合》中的尺寸部分, 将作用尺寸编入《技术测量基础》中的《光滑极限量规》内, 在公差原则前仅剩最大、最小实体实效状态这一个重点定义, 就达到了将传统教材的难点分散。新教材章节的变化是:《绪论》里利用一个减速器输出轴的典型工件, 贯穿全书的所有章节, 使“基于工作过程”真正落实到实处。《极限与配合》, 除了基本术语中“实体尺寸”外, 还将“尺寸链”并入该章的最后一节。《技术测量基础》中将“光滑极限量规”的专用量具并入其中。《普通结合件的互换性》为重组章节, 将轴承、单键与花键、圆锥、普通螺纹重组整合, 目的在于突出基础国家标准 (尺寸、几何、粗糙度) 。《典型零件的公差与测量》为新增加的实践应用章节, 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学习完本教材后, 用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轴类工件 (减速器输出轴) 和箱体类工件 (减速器箱体) 的实例自测学习效果, 突出了本教科书的实用性。具体变动见下表

新教材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

鉴于最新的国家标准 (基础标准: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典型零件标准:光滑极限量规、圆柱齿轮公差) 已全部颁布。有必要将最新的国标编入新教材, 尤其是“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中的基础标准, 因为这些国标是机械制造业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新国标的主要变动内容是:《极限与配合》 (GB/T1800.1-2009, GB/T1800.4-2009) 替代 (GB/T1800.1~3-1997, GB/T1800.4-1999) , 主要的变化有:公称尺寸、上下极限偏差、上下极限尺寸等。《技术测量基础》中的《光滑极限量规》 (GB/T1957-2006) 替代 (GB/T1957-1981) , 其主要区别在:T1是量规的制造公差, Z1为量规的位置要素。《几何公差》 (GB/T1182-2008, GB/T4249-2009, GB/T16671-2009) 替代 (GB/T1182-1996, GB/T4249-1996, GB/T16671-1996) 。主要的变化有: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基准符号、框格标注、公差原则的基本术语和定义等。《表面粗糙度》 (GB/T1031-2009, GB/T3505-2009, GB/T131-2006) 替代 (GB/T1031-1995, GB/T3505-2001, GB/T131-1993) 。其主要区别在:轮廓的最大高度Rz、以及lr、Ln, 纵坐标变为Z, 还有在标注方面的变化等。《圆柱齿轮公差》 (GB/T10095.1-2008, GB/T10095.2-2008) 替代 (GB/T10095.1-2001, GB/T10095.2-2001) 。主要的变化是:标准的简单化, 旧国标的17个项目被7个必须检测的项目 (Fp;Fpk;Fα;fpt;Fβ;Esn;Ebn) 所替代。

利用典型零件与生产实践接轨

新教材的特点是:利用综合实例减速器输出轴贯穿教材的每一章。绪论里首先出现减速器输出轴的图样, 该图纸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实践中, 因为它包括轴的材料、基础标准的注出公差与未注公差。《极限与配合》与该轴联系紧密, 从公称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实体尺寸到尺寸公差带的两要素、基准制以及尺寸的标注、配合、未注公差等都有该轴的信息。《测量技术基础》内通用量具卡尺和外径千分尺测量该轴的各种尺寸, 光滑极限量规的环规可以测量该轴的几个有包容要求的直径尺寸。《几何公差》的各种要素的要求以及公差原则中包容要求的合格性在该轴上都会体现, 几何形状要素与相关位置要素的几何公差框格在图样上都有标注。《表面粗糙度》是控制零件表面质量唯一国标, 该轴要求最高的地方, 也是与其他结合件配合面表面粗糙度的值都要求很严, 当然也有最新国标的其余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标注。

普通结合件与该轴的配合:滚动轴承内圈与该轴的两个轴颈配合;两个不同尺寸的普通平键与轴上的轴槽相配合;圆柱齿轮内孔与该轴的配合等。各种结合件都有各自的要求, 为使学生对零件互换性的要求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增加了第8章。利用生产一线常用的两个典型零件:减速器输出轴和减速器箱体。减速器输出轴两轴颈装上轴承可以与减速器箱体两边的孔相配合。分析它们的互换性要求以及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以达到与生产车间接轨的目的。其各章具体与该轴的关系详见下表。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有序地将传统教材重组、整合为新教材, 只要立足于教材的应用性, 用生产实践的观点去编著教材, 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将难点分拆, 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去替代旧国标, 用一个典型零件去贯穿整个教科书, 就能够使新教材与生产一线接轨, 使新教材满足与时俱进、与市场经济、与我国的制造业完成全面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杨好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二版) [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GPS) 极限与配合[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GPS) 几何公差[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3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专业术语和定义多,并且研究的是微观的东西,如微小的尺寸偏差、形状位置偏差等等,一般都用微米作为单位计算,难理解。经过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要把这门课讲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该课程的内容,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应以了解国家标准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定义,掌握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表面粗糙度标准、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等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具有正确处理数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运用手册、图册、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课堂教具挂图讲授。本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如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术语及定义、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等,这些基本理论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學习的重点,但不是难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对这些概念通过教具实物、挂图实例仔细讲解,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另一部分是典型零件的互换性,如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螺纹公差及检测、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等,这部分内容应着重介绍这些零件的公差及测量知识,通过学生已经做过的减速器测绘引入知识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有完整的理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除采用课堂教具挂图讲授的内容之外,本课程还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如形位公差和误差的定义、形位误差的检测及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公差原则中的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原则、可逆要求等。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少,空间想象力较差,无感性认识,学起来较为枯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找出更有效的授课方式,采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各种形位公差时,有多媒体动画辅助学生理解,既简单又明了,讲一种配合种类,便立刻画出公差带图,再讲解最大或最小间隙、最大或最小过盈的计算,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

3.加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实验水平的手段,我院公差实验室的仪器和量具种类比较齐全,仪器仪表主要精读指标保持完好,但是每种实验设备的数量都比较有限,如果实验分组每个小组人数过多,会影响该组学生的实验质量,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我们将几个实验同时开设,保证学生人人能动手,对于学生使用的量具量仪,可以让学生先看使用说明书或观看整个实验流程的视频图像。另外在实验课之前,教师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作简明扼要的讲解,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达到实验效果。

4.考核方式。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程度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考核又包括平时考勤(10%)、平时作业(10%)、实验成绩(30%),对于平时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通过重做平时作业和实验完成任务及格后才能参加期末考试,有效的防止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考前复习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理解、吸收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方式比较能达到考核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更新的过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本课程,只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玉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2):67-69.

[2]于雪.《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36.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4

2-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T”示出,错误用“F”示出,字母一律写在括号内。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

(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适合格。

(╳)

(8)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

(9)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10)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

(11)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

(12)ø75±0.060mm的基本偏差是 +0.060mm尺寸公差为0.06mm

(╳)(13)因Js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14)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

0.006(15)ø600.019 mm.(╳)(16)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17)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偏差绝对值。(╳)

(18)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19)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20)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公差等级。(╳)

3-2.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

答:(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而基轴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2)因为国家标准规定的20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和28个基本偏差可组合成543个孔公差带和544个轴公差带。这么多公差带可相互组成近30万种配合。为了简化和统一,以利于互换,并尽可能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品种和规格,无需将孔轴公差带同时变动,只要固定一个,变更另一个,便可满足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配合,且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国家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3)因为采用基孔制可以减少定值刀、量具的规格数目,有利于刀量具的标准化、系列化,因而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能以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4)选择基轴制配合的情况如下:a、由冷拉棒材制造的零件,其配合表面不经切削加工;b、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c、同一根轴上(基本尺寸相同)与几个零件孔配合,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2-3更正下列标注的错误:

0.12130080(1)Φ0.09

1(2)

0.0390.121120(3)0.121

(4)Φ60f7 5)ΦH8

(80F8d60.03950H8(6)Φ 0解: 更正如下:

(1)Φ80(2)Φ30(3)120±0.021(4)Φ60

(5)Φ80(6)Φ50(7)Φ50H8()。

2-4 下面三根轴哪根精度最高?哪根精度最低?

(1)Φ700.105(2)Φ0.075

0.015025010(3)Φ0.044 0.022

解:(1)由TD=∣es-ei∣得 TD1=∣es1-ei1∣=∣+0.105-(+0.075)∣=0.030mm 查表3-2得:轴的公差系级为IT7。

(2)由TD=∣es-ei∣得

TD2=∣es2-ei2∣=∣(-0.105)-(-0.044)∣=0.029mm 查表3-2得:轴的公差系级为IT6。

(3)由TD=∣es-ei∣得

TD3=∣es3-ei3∣=∣0-(-0.022)∣=0.022mm 查表3-2得:轴的公差系级为IT8。

由此观之,第二根轴精度最高,第三根轴轴精度最低。2-6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公差带代号

(1)Φ180.011(轴)(2)Φ120000.087(孔)

(孔)0.050(3)Φ500.075(轴)(4)Φ650.0410.005

解:(1)基本偏差es=0 基本偏差代号为h,Td=es-ei=0-(-0.011)=0.011mm=11um 查表3-2得:公差等级为IT6 故公差带代号为h6。

(2)基本偏差EI=0 基本偏差代号为H,TD=ES-EI=+0.087-0=0.087mm=87um 查表3-2得:公差等级为IT9 故公差带代号为H9。

(3)基本偏差es=-0.050 查表3-3得基本偏差代号为e,Td=es-ei=-0.050-(-0.075)=0.025mm=25um 查表3-2得:公差等级为IT7 故公差带代号为e7。

(4)基本偏差ES=+0.005 查表3-4得基本偏差代号为M,TD=ES-EI=+0.005-(-0.041)=0.046mm=46um 查表3-2得:公差等级为IT8 故公差带代号为M8。3-7 有一孔,轴配合为过渡配合,孔尺寸为Ø80求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画出配合的孔,轴公带图。

mm,轴尺寸为Ø80±0.015mm,解:最大间隙 Xmax=ES-ei=+0.046-(-0.015)mm=+0.061mm 最大过盈 Ymax=EI-es=0-(+0.015)mm=-0.015mm

2-8 有一组相配合的孔和轴为Ø30,作如下几种计算并填空: 查表得N8=(), h7=()(1)孔的基本偏差是__-0.003__mm,轴的基本偏差是___0______.(2)孔的公差为____0.033_____mm,轴公差为____0.021______mm.(3)配合的基准制是___基轴制____;配合性质是_过渡配合________.(4)配合公差等于_______0.054___mm.(5)计算出孔和轴的最大,最小实体尺寸.解: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 DM=Dmin=ø30+(-0.036)=ø29.964mm 孔的最小实体尺寸: DL=Dmax= ø30+(-0.003)=ø29.9997mm 轴的最大实体尺寸: dm=dmax=d+es= ø30+0= ø30.0mm 轴的最小实体尺寸: dl=dmin=d+ei= ø30+(-0.021)= ø29.979mm 2-9 在某配合中,已知孔的尺寸标准为Ø20求出轴的上,下偏差及其公差带代号.,Xmax=+0.011mm,Tf=0.022mm,解:TD=ES-EI=+0.013-0=0.013mm

因为Tf=TD+Td 所以 Td=Tf-TD=0.022-0.013=0.009mm 查表3-2提:轴的公差等级为IT5。因为: Xmax=ES-ei 所以:ei=ES-Xmax=+0.013-0.011=+0.002mm es=Td+ei=0.009+0.002=+0.011mm 查表3-3得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R。

ø20k5()。

2-10基本尺寸为ø50mm的基准孔和基准轴相配合,孔轴的公差等级相同,配合公差Tf=78um,试确定孔、轴的极限偏差,并写成标注形式。解: 因为Tf=TD+Td 且 TD=Td 所以 Tf=2TD=2Td 则 TD=Td= =um=39um 又因为 基准孔的EI=0,基准轴的es=0, 所以 ES=TD+EI=39+0=+39um Ei=es-Td=0-39=-39um 写成标注形式为孔: ø50()mm 轴: ø50()mm

2-11画出Ø15Js9的公差带图,并该孔的极限尺寸,极限偏差,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已知基本尺寸为15mm时,IT9=43um)解: 因为Js是对称偏差,且IT9的公差值为43um是奇数

所以ES=-EI=

=

=+21um 写成尺寸标注形式为:ø50±0.021mm Dmax=D+ES= ø15+0.021= ø15.021mm Dmin=D+EI= ø15-0.021= ø14.979mm ES=+0.021mm

EI=-0.021mm Dm=Dmin= ø14.979mm Dl=Dmax= ø15.021mm 画出公差带图:

2-12已知ø40M8(),求ø40H8/h8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解: IT8 基本尺寸为ø40的公差值TD=ES-EI=+0.005-(-0.034)=0.039mm

ø40H8基准孔的EI=0,ES=TD=+0.039mm ø40h8基准轴的 es=0,ei=-Td=-0.039mm 极限间隙: Xmax=ES-ei=+0.039-(-0.039)=+0.078mm Xmin=EI-es=0-0=0mm 2-13已知基本尺寸为ø40的一对孔、轴配合,要求其配合间隙为41~116,试确定孔与轴的配合代号,并画出公差带图。解:(1)选择基淮制

因为没有特殊要求,所以选用基孔制配合,基孔制配合EI=0。(2)选择孔,轴公差等级

由式(2-10)得,Tf=TD+Td=∣Xmax-Xmin∣,根据使用要求,配合公差Tf´=∣Xmax-Xmin∣=∣116-41∣=75um,即所选孔轴公差之和TD+Td应最接近Tf而不大于Tf。查表3-2得:孔和轴的公差等级介于IT7和IT8之间,取孔比轴大一级,故选为IT8级,TD=39um,轴为IT7级,Td=25um,划配合公差Tf=TD+Td=39+25=64um小于且最接近于75um。因此满足使要求。(3)确定孔,轴公差带代号

因为是基孔制配合,且孔的标准公差等级为IT8级,所以孔的公差带代号为ø40H8()又因为是间隙配合,Xmin=EI-es=0-es=-es 由已知条件 X´min=+41um 则es´=-41um 即轴的基本偏差es应最接近于-41um。查表3-3,反轴的基本偏差不e,es=-50um, 则ei=es-Td=-50-25=-75um 所以轴的公差带代号为ø40e7(确定的孔与轴配合代号为(4)验算设计结果)mm

Xmax=ES-ei=+0.039-(-0.075)=+0.114mm=+114um Xmin=EI-es=+0-(-0.050)=+0.050mm=+50um 它们介于41~116之间,设计合适。画出公差带图如下:

2-14 设有一基本尺寸为ø110的配合,经计算,为保证连接可靠,其过盈不得小于40um;为保证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其过不得大于110um。若已决定采用基轴制,试确定此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代号,并画出公差带图。解:由题设要求为基轴制配合,则es=0 选择孔、轴公差等级

由Tf=TD+Td =|Ymin-Ymax|,据使用要求配合公差T´f=|Ymin-Ymax| 即Tf=|-40-(-110)|=70μm,即所选孔、轴公差之和TD+Td应最接近Tf´而不大于它。

查表3-2得:孔和轴的公差等级介于IT7和IT6之间,取孔比轴大一级,故选为IT7级,TD=35μm,轴为IT6级,Td=22μm,即配合公差Tf=TD+Td=35+22=57μm小于且最接近于Tf´(70μm)。因此,满足使用要求。确定孔、轴公差带代号

因为是基轴制配合,且轴的标准公差等级为IT6级,所以轴的公差带代号为φ110h6()

又因为是过盈配合,Ymin=ES-ei 由已知条件Ymin=-40μm,则ES´=Y´min+ei=-40+(-22)=-60μm 即孔的基本偏差ES应最接近于-62μm。查表3-4,取 基本偏差为S,ES=-79+Δ=-79+13=-66μm,则EI=ES-TD=-66-35=-101μm 所以孔的公差带代号为φ110S7(4)验算设计结果

Ymax=EI-es=-0.101-0=-0.101mm)

Ymix=ES-ei=-0.066-(-0.022)=-0.044mm 它们介于-40μm~-110μm之间

2-15 填空

1、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____极限尺寸,当孔、轴以最大实尺寸相配时,配合最_______

2、标准规定,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以______偏差为基本偏差,其数值等于______,基轴制配合中,其轴以_______偏差为基本偏差,其数值等于_______。

3、公差带的位置由_________决定,公差带的大小由_________决定。

4、标准对标准公差规定了__________级,最高级为______最低级为______。

5、标准对孔和轴各设置了____个基本偏差,对于轴a--h的基本偏差为_______,与基准孔构成______配合,j--zc的基本偏差为_______,与基准孔构成_______配合。

6、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一般与______无关,只与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7、h5、h6、h7的_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f7、g7、h7的_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5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介绍有关机械零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等的国家标准以及标准的使用,介绍各精度参数的测量方法、部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所得数据处理的方法。它不仅将制造业的基础标准与计量技术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设计、质量控制等领域,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

1 以往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仪器不断出现,实验教学内容也应做相应调整。传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缺少综合性的实验,更没有设计性实验。忽视对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改革实验教学,可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 开设零件综合性测量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1]。

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开设如确定“判断某零件是否为合格产品”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图纸上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要求,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公差。学生在完成这样一个零件的测量实验,能掌握很多公差技术概念,使学生领会各种公差的含义,并能分析其作用,从而锻炼了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的实施过程

下面以三坐标检验轴类零件为例,使学生完成轴类几何元素和形状、位置误差的测量,检测实例轴是否合格。

本实验采用德国THOME三坐标进行轴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测量。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零件放入它允许的.测量空间,精确地测出被测零件表面的点在空间三个坐标位置的数值,将这些点的坐标数值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拟合形成测量元素,如圆、球、圆柱、圆锥、曲面等,经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得出其形状、位置公差及其他几何量数据[2]。在本实验中学生使用三坐标完成以下实验目标: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构成,学习计算机测量软件的基本内容,学习三坐标测量机测头的选择,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尺寸、零件形状、位置公差。

根据图纸要求,如图1所示,需要对轴完成圆柱、槽等元素的尺寸测量,轮廓度误差、直线度等形状公差的测量,以及对称度、同轴度等位置公差的测量。

3.1基本尺寸的评定

本实验要完成以下基本尺寸测量

圆柱1直径

圆柱2直径

圆柱3直径

端面4、5之间的距离

键槽7、8的尺寸

在三坐标测量中,圆柱是一个3D测量元素,测量圆柱时最少要测6个点,在圆柱任意两截面各取三个点,其圆柱1,2,3的尺寸测量结果如图2、图3、图4所示。

4 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互换性理论的理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哲明.探索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高教研究,(5):79-79.

[2] 张国雄等.三坐标测量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6

与评价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__。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

2、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要考虑将一个活动区的活动延伸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这是活动区之间的。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3、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__.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4、我国义务教育计划的基本特点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外,还具有__ A.全面性 B.基础性 C.针对性 D.主体性

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E:重视个别差异

6、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__ 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7、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____的未成年人。A:青、黄、赤、白、黑 B:仁、义、礼、智、信 C:金、木、水、火、土 D:宫、商、角、徵、羽

8、(2006年1月)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9、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E:座谈法

10、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1、()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A:杜威 B:蒙台梭利 C:维果茨基 D:戈尔曼

12、师生间的相互态度表现为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采取服从态度。这属于师生关系类型中的()A:民主型 B:依赖型 C:对立型

D:自由放任型

13、下面不属于应试教育特点的是()A:构建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B: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加工对象 C:培养少数高分的书生型人才 D: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

14、下列选项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是()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泼水节是我国哪一个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A:彝族 B:傣族 C:瑶族 D:珞巴族

16、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__。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17、人们常说的“少年早慧”与“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8、教师只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而不发表任何评论的倾听是()A:介入型倾听 B:非介入型倾听 C:身势倾听 D:非语言倾听

19、现代查阅文献资料的最快捷的方法是 A:图书 B:网络检索 C:索引目录 D:报纸 20、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的具体实践。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教学过程的结构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检查知识

22、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____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23、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4、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25、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指的是__ A.发现教学 B.程序学习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26、”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作用。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去个体化 D:从众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__。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2、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下列之一特征()A:单维思维 B:具体逻辑推理 C:自我中心

D:思维的不可逆性

3、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4、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

A.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B.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5、以下关于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没有关系

B: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两者完全等同

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

E:测量、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是否有实际意义

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在生物学中,首次将“造物主”从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的是。A:经典力学体系 B:植物学与动物学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8、能显著提高幼儿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学前教育基本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 B:语言法 C:讨论法 D:移情法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发展时期是()A:20世纪之前

B:20世纪20年代以前 C:20世纪20—50年代 D:20世纪60一70年代

10、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D: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E:教育自由化

11、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12、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包括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 A:制作的本能 B:创造的本能 C:宗教的本能 D:运动的本能

13、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__。A.艾宾浩斯 B.巴浦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14、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程序,其中以“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总结提高”为基本程序的考试模式是。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D: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15、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16、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教学的。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规模最大、存在了四十多年、弟子三千的私学是__。A.苟子私学 B.孟子私学 C.孔子私学 D.韩非子私学

18、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情境中发生的。A:日常生活 B:教学

C:教师创设的 D:游戏

19、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__几个基本环节。A.审题 B.熟悉 C.联想 D.应用 E.课题类化

20、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____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1、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____原则。____” A:活动性 B:综合性

C:发展适宜性 D:独立自主性

22、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以下条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2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____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24、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E:复习资料

25、()提出了著名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A:裴斯泰洛齐 B:泰勒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7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我校安排的是32节理论学时加8学时的实验课, 理论课上课时采用双语教学, 大部分同学都对新鲜事物很好奇, 最开始的2学时基本上是专门讲解专业词汇, 同学们由好奇到了解, 在后面的讲授中由采用30%的英语到采用50%的英语, 最后过渡到70%的英语讲授, 循序渐进, 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能紧跟老师的步伐。通过一个学期32节理论课的双语教学, 学生不仅会认、听专业词汇, 而且在后面的实验教学环节时会说出大部分的专业词汇[2]。由此可见双语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感觉有难度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课, 学生刚刚结束公共基础课 (数学、物理等) 的学习, 准备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过渡, 接触许多全新的概念和内容, 学生感觉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2) 学生本身英语水平有限, 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 由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相比读写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而双语教学需要的恰恰是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3) 开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双语课时, 学生还未接触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我们的专业英语是在大四的上学期才开设) , 很多专业词汇都不懂, 也造成其听说水平不高。鉴于以上因素, 少部分学生不愿上双语课, 个别的甚至会排斥双语教学。

2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双语教学需要教师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应具备相当高的英文水平。目前我校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虽然都是工学博士毕业, 但由于中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 教师备课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英语词汇及语法上, 小部分精力才用到专业知识的更新上, 造成专业知识和英语的错位, 可能导致双语教学变成简单的英文翻译课或是专业英语课, 势必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3教材缺乏

双语教学一般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会更加原汁原味, 但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我们设置的是32学时, 一直选不到合适的英文教材, 于是选用的是中国质检出版社的第三届机械工业部优秀教材, 这样势必还要教师翻译专业词汇及组织语言表达, 除此之外, 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如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配合 (Limits and Fits) 时, 要讲清楚三种配合即间隙配合 (clearance fit) 、过盈配合 (interference fit) 、过渡配合 (transition fit) 需要动态地演示三种配合并以英文解释, 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再比如在讲解配合制 (fit system) 是基孔制配合 (hole-basis system of fits) 还是基轴制配合 (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 时, 还要配合实物模型操作讲解, 因为用的是中文教材, 所以很多教案都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

二双语教学对策

要确保双语教学能取得双赢, 即专业基础与英语水平双丰收, 避免专业知识没学好, 甚至专业知识和英语都没学好的局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师方面

明确认识:实施双语教学之前, 对学生进行动员, 做好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 使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目的, 从思想上先接受机械工程学双语教学。此外, 高校也应重视双语教学, 为双语教学环节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包括双语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课时津贴、奖励等政策。

合适教材:要想双语教学效果好, 一本好的教材是前提。一般会选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 建议在此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内部讲义,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 又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同时,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经验, 整理一些相关教学资料发给学生, 如电子教案、最新案例、学科前沿知识等, 还可以建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双语课程学习网站, 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教学模式:一般来讲, 双语教学模式有3种形式: (1) 教师讲授以汉语为主, 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 (2) 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 对较难的专业知识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3) 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 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 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3,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教学内容特点, 采用灵活多变的讲授模式, 如难度小的用英文讲解, 难度大的用中文讲解, 难度适中的用半中文和半英文讲解, 要讲究实效, 要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英语水平。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原始板书讲授的基础上, 可以引进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利用动画、最新图片、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 做到图文并茂, 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和原理。比如基孔制配合 (hole-basis system of fits) 和基轴制配合 (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 等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知识, 利用图片展示和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师资提高:大力引进学科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复合型教师, 壮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将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分批次进行培训, 作为未来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积累。高校还可以组织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或中长期的学习, 旁听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 亲身体验英语讲授课程的细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行旁听学习;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组织学校教师观摩学习。

2学生方面

课前预习:每次课后由老师布置下次课的相关词汇, 让学生预习下次课的相关词汇, 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授课内容, 如在讲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之前, 预先布置下一节中将涉及到的有关词汇有:Surface Texture (表面结构) 、surface imperfection (表面缺陷) 、surface profile (表面轮廓) 、primary profile (原始轮廓) 、roughness profile (粗糙度轮廓) 、waviness profile (波纹度轮廓) 、sampling length (取样长度) 、evaluation length (评定长度) 、mean line (中线) 、mean width of the profile elements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等[4]。让学生提前预习和熟悉这些命令, 这样课堂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巩固: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英语接受及消化能力, 在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完成, 可以巩固教学效果。此外。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 建立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外语文化周活动等,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外学习中, 应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和专业论文的阅读,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文献, 熟悉科技英语文法的特点, 为双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双语课程的开展受到专业性质的制约, 高校要合理设置双语课程, 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应该充实师资力量, 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 创建良好的外语环境与学习环境, 采取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才能发挥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 2013.36 (1) :43-44.

[2]韩建侠, 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 2007, 30 (1) :65-72.

[3]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1) :10-13.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习题 篇8

摘 要: 考试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学校检验教学质量的“测量仪”,又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催化剂”。《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对机械各专业来说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作者根据近几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和教改,针对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期末考核 考核改革

考试是一种很严格的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为保证结果的公平性,考场必须有非常强的纪律约束,并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严禁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会承担法律与刑事责任。我国是考试的发祥地,其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考试”一词由“考”和“试”二字组成,“考”和“试”是两个意义较近的概念,都有检测、考查、考核等意。将“考”和“试”二字连用,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卷七《考功名》篇有:“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可见最初“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之意,“试”字则更侧重于测度优劣之意。当“考”和“试”合为一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某方面知识或某项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一、考试的概述

考试一般是指“由主试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场所,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应试者的德、学、才、识、体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地测度或甄别活动”。

1.考试的本质:就考试本质而言,“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研究客体,关键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特殊本质,即鉴别别人的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考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测量和评价。我国著名的“考试学之父”廖平胜对考试的普遍本质属性高度抽象,提出“考试”的尝试性涵义:“考试是一种组织中的考试主体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选择运用有关资源,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诸方面的素质水平进行测度、甄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

2.考试的目的:考试有两种主要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某方面知识或某项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3.考试的分类: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可分为效果考试、资格考试两种。

(1)效果考试:效果考试仅是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更好地制定后期的教学或学习方略。效果考试的典型代表有课堂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核心目的是给考试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或工作的资格。严格来讲,资格考试其实也是效果考试。资格考试的典型代表有小升初、中高考等。此外,托福考试、GRE考试、律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都是资格考试。

4.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面试、口试、网上考试、操作考试和交流式考试等。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前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期末最后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构成,由于考虑到及格率的要求,为了让试卷成绩比较低的学生能及格,有的时候老师“不情愿”地要把平时成绩拉高才能让其及格。这样做既不合适又不符合教学规律——为什么平时成绩那么高的学生试卷成绩那么低呢?上级部门教学检查时也难以自圆其说。在笔试考试中主要考核该课程的相关术语定义、国标规定等理论知识,在期末复习时很多学生热衷于考前划“重点”,然后突击复习,这样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能取得不错的笔试成绩,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期末开卷考试或随堂开卷考试,再加上平时成绩的方式。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时有书可看,不用怎么学,到时候翻翻书就行了,所以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不够。三是考查课不考试的形式,老师按照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给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也很难体现公平公正,难免会有老师的主观意识。许多不爱学习的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和老师拉关系上,爱学习的反而不见得成绩高,严重地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我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前是按照考查课不考试的形式,本课程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加上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低,缺乏学习信息和习惯,学习能力弱,学生普遍上课积极性低,课堂纪律不太好,在后继课程或课程设计环节中涉及本课程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显得极其淡薄,更有甚者像没学过这门课似的。

三、教学改革后的考核方式

按照以前的考核方法,大多数学生虽然都能顺利通过考核,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能力角度看,在后期的课程学习和工作中,许多学生在对公差项目与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都很盲目,不知道对零件该提什么公差要求,也不知道公差值该如何选取,只能照抄照搬或胡抄乱标。这说明传统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要将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平时表现、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和出勤率等综合考虑给出期末成绩。经过几年的教改尝试,我院现在按照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100分=考试成绩×60%(闭卷理论基础×30%+开卷设计综合×30%)+平时表现×10%+作业成绩×10%+出勤成绩×10%+实验成绩×10%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具体说明如下:

1.闭卷考试内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如名词术语、国家标准规定、基础理论等,同时加入技能证笔试考试涉及的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需要记忆的基础理论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开卷考试内容:综合设计应用部分,如需要查表计算、需要类比等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解决的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核同学们对精度设计思路的掌握。以减速机轴和轴承、轴承和箱体内孔的配合为例,首先考虑个零部件之间是什么配合性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精度等级?采用什么基准制经济性更好?其次要考虑配合处各零部件有什么样形位公差的要求?比如同轴度、跳动、对称度等要求。最后要考虑零部件配合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各个公差项目要求和公差等级、数值的确定都以首先满足使用性、其次满足经济性的要求而定。

3.平时表现:平时表现主要以上课纪律、听课效果及回答积极性等考虑,我们不妨先给每个同学80分作为基础,表现好一次加5分、表现不好减5分。

4.作业成绩:作业成绩按照百分制直接给出。

5.出勤成绩:每个学生也先给100分出勤成绩,每缺一次课扣5分。

6.实验成绩: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部分构成,学生如果觉得实验成绩低,就可以要求重做,老师根据同学最好的一次成绩记录。

在期末考试前把平时成绩先在班级进行公布,以免老师为了及格率而“不情愿”地提高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老师辛苦点,但是效果比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映本课程教学的全周期情况。我院第一次实行这样的考核方式时,有的学生不够重视,平时成绩比较低,最后导致不及格,整体及格率也比较低;第二次继续深化考核方式,消除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学生总体成绩大幅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牢,教学效果显著。

四、结语

期末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掌握程度的比较直接的方式,是教学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采取这样综合的期末考核方式有效地防止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最近三年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及格率分别是67.2%、79%和92.5%;平均分分别是65.4、76.8和82.6(数据是以2013级、2014级和2015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进行统计的)。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是一门科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3.

[2]赵学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改探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2(4):193-194.

[3]周兆元.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李秋平,姚伟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机械工程师,2012(6):28-29.

上一篇:出自《西游记》的名言名句下一篇:效能提升年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