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书杂文随笔

2025-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帝的书杂文随笔

上帝的书杂文随笔 篇1

每一本书都有属于它的位置,尽管老是改来改去,但永远存在一个容纳它的空间。只是上帝也会偏心,他把自己最近喜欢的常看的书存放得很好,通常摆在宽敞明亮的书架上,方便自己拿来看。对于那些没能吸引上帝注意的书,或者被上帝遗忘了的书,它们的位置就相对的偏僻,或者是在某个角落,或者已经被上帝用黑皮大箱装好,尘封掉。

其实,每本书上帝都看过,但通常过了几个世纪,他就会完全忘记之前看过的书是什么内容。所以几亿年前看完所有的书,现在等于没看,为此他总是津津有味反复去看。

上帝看书的脾气有些古怪,可以用“自相矛盾”来形容。例如说,昨天上帝还是很喜欢看《矛》,但今天睡醒之后却迷上了《盾》,并觉得《矛》简直是狗屎,然后就把《矛》扔到某个角落去了。

上帝看书时会泡上一杯浓茶,并且经常不小心弄倒,然后洒到书本上。所以,大部分书都会被上帝留下污渍,虽然难看,却在无意之中使得那些书存放的时间变得更长久,因为茶香还能防治蛀虫。

上帝能同时看很多书,所以他有一张非常庞大的桌面。当他兴致一来,各种各样的书都可能跑到他的桌面上来,尽管曾经没有把那些书放在一起,但只要上帝一高兴,这些书就能混到一起。

上帝几亿年来一直给他的书边看边分类,但至今书本的摆放还是乱哄哄的,没什么条理性可言。因为有时候他按书本的厚薄来排列,有时候又按书本的页面大小进行分类,过几年又按封面设计进行划分,再过几百年又按内容来区别……于是书本位置的变化很无常。有些书上帝曾经非常喜欢看,但现在他可能找不回了,因为该死的分类方法让他忘记了那些书丢摆在了哪个地方。也有一些书,它们曾经呆在一起很长时间,都以为那位置是永恒不变的,但后来还是彼此分离——虽然它们的封面相似,但是内容差异太大,往往经不起上帝再次进行的归类整理。但分开也不意味着永远没相遇的机会,因为上帝还会进行分类。

上帝不知道,其实他的书是会互相沟通的,因为曾经存在这样的一个小插曲:

《红楼梦》:你也是小说么?

《西游记》:是呀,真巧,我们又相遇了。

《红》:我们之前有见过面么?

《西》:五百年前,我曾见过你,当时你在我前面,我在你后面,你没看到我,我却看到了你,所以我认得你。

《红》:是么?真对不起,我太多心事了,所以一直以来都习惯独自闷着。没注意身边的事物,因为能懂我的知己实在是太少了。

《西》:哈哈,我和你正好相反,我非常爱吹牛,所以喜欢我的朋友多到用我所有的页面都数不过来。

《红》:你太幸运了,要是我也能这样该多好啊。

《西》:其实,我也很羡慕、甚至说是仰慕你,因为你很端庄、文雅,我很想有你这般好的修养,因为周边的朋友都笑我太通俗。

《红》:那,我们可以一起互相学习一下啊。

《西》:好啊,我渴望已久了。呵呵,我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受欢迎其实是因为我对身边的人都撒了很多谎。你猜猴子是怎样形成的?

《红》:不是猴子妈妈生的吗?

《西》:呵呵,我跟他们说,猴子是从石头爆出来的。你再猜一下,猪是怎么形成的?

《红》该不会又是从石头爆出来的吧?

《西》:no,你猜错了,我跟他们说猪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哈哈。

《红》:嘻嘻……真逗。

就这样,《西游记》一直跟《红楼梦》在胡扯它自己编的故事,逗得《红楼梦》笑口常开。后来《红楼梦》也告诉《西游记》很多关于自己的伤感故事,《西游记》也曾深深为之动容。但当这两本书把自己所记载的所有内容都讲完之后,双方又重归于沉默之中,它们之间好像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分享的了,彼此也没什么新鲜感可言。过了一段时间后,上帝又找到新的分类方法,于是《西游记》和《红楼梦》彼此分开了。它们始终没有因对方而改变些什么,虽然曾经提起过“互相学习”这个新概念,但是一本书最致命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内容,哪怕是一点点。

当上帝遭遇领导随笔 篇2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邮局。不知为什么,总局三番五次想关闭这个邮局。每次透出风声以后,就有人写了抗议信贴在门口,让大家签名。签来签去,这个邮局就保留下来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因此非常感谢周围的群众,所以跟群众心连着心。这心连起来以后带来一个问题,每次我去寄快件的时候,就像到领导那里去批钱,要经过层层审核。能不多花钱的地方,他们坚决不让多花。

“亲近母语”让我快件寄一本“小王子”原版书过去。为了节约寄费,我买了本平装的法文原版去到邮局。我轮到的柜台是个女孩子。我把书和填好的快件单递给她。她一看脸色就变了,吃惊地问,您想把这本书快件寄中国?这会很贵很贵的呀。这本书也就五六欧元吧,寄费将是它的十几倍。她在电脑上打了一阵,义不容辞地说,这样吧,您把它当航空信件寄,挂号。保证不会丢,比快件晚几天到。10欧元。便宜很多呢。

我只得如实向她汇报,人家要把中文的“小王子”按法文原版排,这本书是寄去让人家当样本的。急等。

她说,那就更简单了,这么薄一本书,您去把它扫描一下,网上发过去,不花钱,还快。您这样的人,干这活肯定很利索的。

人家一会儿就想出两个办法帮我省钱,还暗示我很能干。我就是不给她面子,也要给自己一个面子吧。我笑着向她道谢,心里恨不得哭出来。想花钱人家不批准,这领导原则性也太强了。

第二天抽空又去了邮局。心里想好,如果再碰上女领导,就跟她说我的扫描仪坏了。这次轮到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他看我把书寄快件,一脸的不乐意,说,就这么一本书,您想寄快件,太贵了。——又来一个领导啊。

我把填好的快件单递过去,一脸讨好地说,是啊,人家急着要,没办法。

领导心怀不满地把我的单子看来看去,终于挑出了毛病,他说,快件只能寄文件,Dokumente,他指点着我写的`英文Book,你这是书,只能寄印刷品。我说,写在纸上的都可以叫文件,所以Book也是文件。我们两人隔着柜台切磋了一番英文,没有决出胜负。这个领导还比较开明,说那您签个字,申明如果退回来,不找我们退寄费。我想,如果退回来,误了事不说,还赔了钱,我签这个字,脑子有病吗?

回去收到邮件,人家问书寄出了没。我想我在德国混了这么些年,这件小事都搞不定,也太丢份了。第三天又抽空去邮局,一脸正气凛然,他们是领导,我还是上帝呢,什么乱七八糟的,位置不能颠倒了!

这回又落到男领导手上。他一见我的书就笑起来,还寄快件吗?我一往无前地说,我今天就是要把书当成文件寄!他给我镇住了,犹豫一下把书接过去,翻到中间打开,然后把书脊用力压一压,把书压得扁扁大大的,满意地说,您看,这就不是书了,是文件了。他找出快件信封,把压扁的书装进去,装到一半,突然又问,“小王子”这样的书全世界都能买到,您为什么要往中国寄呢。

怎么还层层审核啊,我急了,胡诌说,这是个教授,专门研究“小王子”,人家收集各种版本,明白了吧?

领导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您为什么要寄快件呢,又不在乎这一天?

我一看又要绕回开头去了,急了,说,是人家教授出钱,明白吗?

你是我的上帝啊散文随笔 篇3

暑假回来第一眼看到你,差点认不出来。

印象里你没有现在这般矮小,没有现在这般憔悴,没有现在这般疲惫。仅仅在回家这几天的时间里你的言行和神态就让我感到意外和心酸。就此时此刻,外面下着你期盼已久的大雨,你蜷缩在床角熟睡。我静静地看着你,轻轻地敲着键盘,想写出此刻复杂又曲折的心情。

记得将要回来的那几天,每次打给你电话,你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等你回来,妈给你做好吃的;等你回来,妈和你一起去逛街……”那些话像一缕春风拂过我心中最柔弱的地方,有时候会在不远千里的国度默默流泪,只因为远方有你的牵挂,才说服自己要学会坚强,用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

因为从小到大,感觉你像是变形金刚一样的无所不能。不管我在外面做了什么错事,还是在外面闯了多大的祸,你都在身后的天空给我力量和支持,这样的感觉从来不曾停止过。就在去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心力交瘁,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可是看着你一点一点变坚强 ,让我没有堕落和颓废下去的理由,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信仰和追求。

今年暑假回来看着你,陪着你,总觉得怎么做都不够。因为我所做的都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你总是在不经意带给我温暖,那是谁都不可替代的安全感。你总说我做事神经大条,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或许的确是这样,因为似乎潜意识一直觉得身后有你帮我打点一切,才会这样的有恃无恐。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件令我刻骨铭心的事情。

在我八岁那一年,我偷偷跟着邻家的大姐姐去了南山山顶摘桃子,而你却并不知情。巧的是那天在我们走后不久下起了并不多见的雷阵雨,那场瓢泼似的.大雨下了整整一个下午,等到雨停的时候,能够下山的所有小路都被雨水冲刷的不成样子了。也许是因为年龄比较小,不知道这其中意味着多么大的危险。我居然还兴高采烈的跟着邻家大姐姐踏上了回家的征程,目的却只是简单的想要和你和姐姐分享我的劳动成果。出乎意料的是山路越来越难走,好不容易走完了那条小路,却被涨了大水的四郎河给阻隔了。邻家姐姐多次试了水深,她确定的告诉我凭我们俩是过不去的。眼看着天一点一点变暗了,我才开始害怕起来,那一刻我在绝境中强烈的意识到我是多么依赖着你给的安全感。

至于结局竟然像电视剧里演绎的情结一样,我和邻家姐姐获救了。脱险的途径是她爸爸来寻觅我们,依次背着我俩越过了那场劫。到这里故事并没有结束,我记得过完河我从那个叔叔的背上换到了你的背上,在你的背上我好似做了一个梦。回到家,我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开始给姐弟讲起了故事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还穿插了我吹牛的情节。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我却奇怪的发现那是唯一一次你没有因为我犯错误而责怪我。

直到很久以后,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信仰的时候才发现,那是因为在情绪大起大落之后的不计较,因为你以为在那次会失去我,是失而复得的喜悦冲淡和替代了所有的责备。凡此种种,在经历了这么多琐事之后,我才笨拙的发现你说过的很多话都是对的,你所责备过的不足都渐渐培养成了优点。上了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你,这才恍然发现连稀松平常的对白都开始变得弥足珍贵了,电话里的你也开始不停的唠叨和叮嘱了。这次是时光和你教会了我成长的,我想我会沐时光之浴,越走越强大的。

读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随笔 篇4

是的,所有跟你的日常生活能直接挂上钩的。如果你见过水,用你的手和脚把水搞得浪花四溅,知道它在夏日的清凉冬日的温暖,对它永不停歇的流动发过呆,那么去找些跟水有关的书来看看吧。管它是画册、童话、散文还是科普文。哪怕仅仅是“水”这个字。

你一定会很高兴去了解的,并且会立刻有对上号的惊喜。你会在心里有满了、又空了的感觉。它们会帮助你进入一个叫符号的世界,那是文明人的第二世界。

以此类推。你的生活蔓延到哪儿,你的阅读就跟上。从此以后不必问“我应该读什么书”这种问题。

上一篇:东港六中国防教育工作总结201下一篇:沪教三年级上英语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