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精选8篇)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篇1

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日斗争、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3)新疆虽然不是抗战的前线,但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各族人民积极参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明新疆各族人民一直把新疆当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本教案专门针对双语班学生而设计,不需要挖掘过深,重点是通过结合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新疆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老照片,直观面对日本的暴行。提问:这是那次战争?你对这场战争了解多少?(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日本侵华的原因、时间、过程。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二、日本侵华的过程: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侵占台湾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 1932年“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三、全民族的抗战

1.两个政党的领导:“七七事变”之前通过“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介石已经同意“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抗日战争,是一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全民族抗战。2.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3.两条路线:国民党领导的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和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4全民族的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共赴国难,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最广泛动员与参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5.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面对日本的侵略新疆虽然远离战场,但新疆各族人民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积极参与爱国救亡的活动,将新疆变成了支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变成了沟通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渠道。《新疆日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日发表电文:“我们新疆虽然因为地方处得偏远一点。但这里十四个民族的四百万同胞,是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你们,而亦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于后方的抗战建国工作,新疆同胞都懂得,中国只有抗战胜利了,才能有个人的胜利。因此他们正在准备着一切贡献抗战。”

(1)新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

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地为内地捐款捐物。新疆政府用民众所捐巨额款项购买飞机,新疆用这种方法先后为抗战捐献国防飞机一百五十四架。(2)为抗日前线运送军用物资

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新疆将苏联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战场。这是抗战交通线中开放时间长,运送物资最大的一条血液线。抗战以来,这条线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约6000多吨,985架飞机, 82辆坦克, 1300门大炮, 14000多挺机枪以及弹药、设备和装备,其他各种配件更是不计其数。后来所新开通的印新驿运线,条件更为艰苦,途中需经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新疆少数民族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确保物资的安全运送,所作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3)中国共产党培养特种兵的军事基地。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当做战时培养特种兵的后方基地,培养的这些军人回到战场上,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疆的这段历史完全说明,自古以来新疆并不是隔绝于内地的独立国家。尤其是近代新疆各族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更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是奔腾着爱国主义的因子的,只要条件成熟,这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毫不逊色于内地民族的。这些历史都说明,极端暴力恐怖分子企图将新疆与内地割裂,企图歪曲历史的宣传都是纯属欺骗。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篇2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观察、猜想, 引入课题)

欣赏电影《鸦片战争》片断, 起到凝神起兴作用,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世界地图”图片)

然后设疑:在苏伊士运河还没开通的19世纪上半叶, 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 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 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新知探究

一、虎门销烟

我们先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 (鸦片战争前) 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

(一)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组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对比的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局势。 (学生很自然总结出:中国明显落后于英国)

(1) 战前的中国———危机四伏; (2) 战前的世界迅速崛起。

师点拨,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要打开中国市场。”那么直接原因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鸦片”实图)

利用鸦片实图进一步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清政府就鸦片问题有何争论?道光帝最终采纳了哪一种建议?

(二)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构建以下虎门销烟的逻辑关系图;培养学生探究因果关系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括号内为学生要填的内容)

正当贸易%%扭转逆差 (打开市场)

(出超) 中国——→←———英国 (入超) ———→ (对华倾销鸦片) ———→ (严重灾难) 中国———→“驰禁论”与“严禁论”———→林则徐禁烟

简介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人物林则徐, 观看《虎门销烟》录像小片段。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

林则徐指挥下的虎门销烟壮举, 昭示世界, 振奋国人, 表现了中国严禁鸦片的正义立场,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在学生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喝彩的时候, 设置新的悬念:英国方面会有何反应?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一)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战争的过程 (1840.6-1842.8)

问题探究:“如果林则徐不禁烟, 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同意吗?”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 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自主探究、敢于质疑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前面的基础上, 学生会得出正确结论:根本原因是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而虎门销烟正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 (解决本课难点“鸦片战争起因”)

战争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战争过程, 形象直观, 一带而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8) 及影响

1. 条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内容, 提示学生看课本并划出 (解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租界”专有名词, 引导学生分析危害) 。

2. 影响。

(引导学生从外交、国家主权、经济三个方面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每组派代表总结陈述, 最后多媒体课件显示影响内容。)

3. 中国战败的原因。

问题探究: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让学生自己陈述结果, 教师进而点拨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 体现了新课改的“合作”理念, 合作交流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真正的“教学”, 就是一种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教学双边相互作用的多方位沟通与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要求教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 感受数学思想与方法, 认识数学知识与经验,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 西方列强提出全面修约要求

(二) 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856.10-1860.10)

(多媒体动画演示战争过程)

1.火烧圆明园。

(多媒体课件显示电脑复原的火烧圆明园前的景观和火烧圆明园后的真实景观图片)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3.影响。指导学生观看课本的“十一口通商图”。

(问题探究: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 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最后教师总结)

课堂检测

1.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 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规定是 () 。

A.割让香港岛B.开放五口通商口岸C.赔款的规定%D.英国享受最惠国待遇

2.鸦片战争后, 首先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的是 (%%) 。

A.中国外交B.中国内政C.中国海关D.中国军事

3.《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 (%%) 。

A.长江下游流域B.珠江下游流域C.广东、福建沿海D.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 在教学中, 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课堂练习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摘要: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 体现了新课改的“合作”理念, 合作交流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篇3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篇4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skill goals (技能目标)

Know basic knowledge about earthquakes(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Know how to protect oneself and help others in disasters(了解如何自救与他救)

2. sensibility goals(情感目标)

get the students to be aware of the terrible disasters ,meanwhile get them to face it ,treat it in a proper way, and never get discouraged.(使学生对灾难有正确的认识,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

3.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a.let the students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by themselves.(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

b.Let the students pack up the information by themselves.(独立整理信息的能力)

c.Let the students design it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in class.(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d.feed them back to students in class ,using what they have done.(课堂反馈与学生互动的能力)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L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a disaster is and what we should do in a disaster for ourselves and for the other people(树立对于灾难的正确认识及面对灾难该如何应对)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教学难点)

How to deal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speakers and their classmates.(如何处理学生演讲者和同学之间的互动)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natural disaster

Show the students some top disasters in the world, by Deng Yuge Team and Zhuang Jinmao Team.

Step 2: famous earthquakes

Show them some famous earthquakes in this century in the world, by Lin Chuyin Team and Deng Yuge Team.

Step 3: Tangshan earthquake

a.show them some pictures about Tangshan earthquake by Zhuang JinMao Team.

b.Watch a video about Tangshan earthquake.

Step 4: Signs before earthquakes

1.Given by Wu mengni Team in the form of pictures and words.

2.Given by Lin Chuyin Team in the form of filling blanks.

Step 5: How to escape from the earthquake

a.given by Zeng Jiaxin Team in the form of pictures and words.

b.ven by Zhuang Jinmao Team in the form of T or F.

c.ven by Lin Gaoxiang Team in the form of T or F.

Step 6: Imaginary work

Suppose there is an earthquake now, and you can take nothing but one thing, what will you take? Is it money, water, fruits, mobile phones, or a torch light?

Step 7: Proverbs

Get the students to collect some proverbs from the internet, which are something related to how to deal with disasters, what right attitude we should take and so on., then ask them to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and explain them to the students one by one.

Step 8: Homework

a.pose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the school hall, what should you do?

b.ppose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the classroom , what should you do?

c.ppose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the bedroom, what should you do?

二、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1、创新,以教材为模板,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上课前,我原来准备了reading,既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我不知不觉已导入很多课外内容,如:地球上的灾难,本世纪的大地震,地震的前兆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本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果加进去,容量过大,有舍本逐末之嫌,如果舍去,则少了许多必要的铺垫和导入,对于一篇记叙文来讲,过多挖掘课文内容已显多余。于是我想,何不把它分成两节课来处理?这一节我定它为课外知识拓展,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思路豁然开朗,我可以以“地震”为母板,重新设定教学内容。于是,一会的工夫,本课模型已跃然纸上:

(1)地球上的灾难。(2)本世纪的大地震。(3)唐山大地震。(4)地震的前兆。(5)地震中的逃生。(6)想象性活动。(假如发生了地震,你只能拿一种东西,你会拿什么?)(7)相关谚语。(8)作业。

2、以学生为中心搜集、整理、设计、反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模型出来后,我又开始重新制作课件,这样的设计无疑是要借助网络的,为什么不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打如关键词搜索,便可得到大量的资料,寻找关于灾难和地震的资料并不难,难在筛选,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许多快乐和烦恼,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快乐;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烦恼。于是,我想,信息的整合难道只是教师守在电脑旁,不眨眼地搜集和整理,为我所用?我得到的快乐,我在整合过程当中的种种滋味,何不让学生来体会一下?也许通过这种锻炼,他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新课改,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他们亲自动手,一定有益!

3.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天空,还他们一份自信。

学生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作品,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啊!于是又一个念头跳出来,我把课堂交给他们,由他们去展示自己的东西,叫他们品尝一下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他们一个机会,叫他们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反馈,比我在上边要好得多。这么多小组,这么多作品,我从中精心挑选了八组,根据主题不同,每个主题选出两到四组,每组自定发言人(speaker),这样,七个主题下来,就有二十余人有表演和展示的机会了,而且他们所展示的东西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所以,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没有矫揉造作,显得颇为自信,也游刃有余,精彩之处,不时换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这掌声对他们参与者来说更是珍贵了,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

5、一节课下来,我也有许多遗憾的地方。

比如:课件的制作,利用powerpoint 课件来制作英语课件,应该说是无庸置疑的,也是最好的,我的这节课因为都是学生唱主角,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台上穿梭往来,所以我设置了很多的超级链接,目的是节省时间,便于操作,但稍不小心,便会失去链接,只好从头再来,原因是有七大主题,而每个主题又有不同的学生,所以需多次重复操作,课前演练时觉得还问题不大,可是上课时还是有一次失去了链接,只好从来。还有,同学们都是以组为单位来制作自己的内容,组与组之间出现了某种主题的演示形式过于单一雷同的现象。如:地震中的逃生这一环节,有三组同学都用了正误判断的题型,且这种题型不利于同学的现场发挥,有个别同学在展示期间,明明知道同学们的答案是不一致的,需要解释原因了,可是,语言能力有限,卡在那里,成了“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其实,假如我在课前指导时及时纠正,换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既利于台上同学表达,又利于台下同学理解,效果会更好。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一节你认为最值得交流的教学案例,同时反思这堂课的最成功之处在哪里?最不成功之处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改进?(第四次

--------------------------------------------------------------------------------

教师评语:

★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 必修一成语归类(高一必修)

★ 语文高一必修一作文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5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

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理有哪些学习方法

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的记忆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

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凝聚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关系联想,引导思考、理解地理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使思考问题有明确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如因果关系:地理自转→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向→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运用聚散联想记忆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识的“联想集团”。

形象联想记忆法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自己的比较、鉴别能力。

2.学着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预习提纲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四基础知识梳理

(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阅读教材77页,思考民族自治区确立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1.你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2.法律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哪些自治权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具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教材77到78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1.含义: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1)自治层次:

民族自治地方的三个级别是

(2)自治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①含义

②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阅读教材第78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并思考课本上所提出的探究题目

③其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篇7

本单元的话题是“Women of Achievement” (取得成就的优秀女性) , 通过介绍几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理想与追求、不同经历的杰出女性, 探讨女性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和贡献, 展示女性的风采和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单元结构包括: Warming-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 L e a r n i n g a b o u t L a n g u a g e , U s i n g L a n g u a g e , Summing up, Learning Tip, Reading for Fun.

词汇的教学不应该只是意思的展示或用法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使用。只有通过运用, 学生才能掌握所学到的词汇。本节课的整体思路, 就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 不断地认识新词汇, 运用新词汇。笔者特别设计了几个小环节, 包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单词, 系统地、反复地学习单词, 最后的小作文写作设计等等。所有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所学的词汇, 真正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人抽取的是本单元的黑体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离开了词汇, 学生就无法正确地表达思想。黑体词汇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 是教学重点。黑体词汇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不理解和掌握这部分词汇, 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本单元的两篇阅读话题, 所以黑体词汇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精确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词汇, 是提高本单元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

学生情况分析: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普通高中, 虽然是年级的重点班, 但是班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不扎实。主要表现为:学生词汇量不丰富, 不能准确地记住单词并灵活运用, 许多学生对学英语的热情很高, 但是不愿意下功夫花时间去记单词。本节课是词汇课,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单词, 但在词汇的运用和表达方面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预期在学完本节课后, 学生不仅能正确的读准单词, 记住单词, 还能将单词正确地应用到具体的场景里。

三、教学目标分析

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大部分学生能记住所有单词, 会在具体情景下运用这些单词和短语, 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能运用这些词汇写小短文。教学指导:将知识直观呈现, 从易入手, 使学生容易理解, 容易掌握;通过看图片说词汇、头脑风暴等游戏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助合作能力;通过设计梯度练习,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这里可以用学过的单词替换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 也可以为了引出新单词的讲解, 用本单元所学新单词去替换旧单词。同时注意该词在句中的用法, 让学生反复用所学词汇造句、模仿, 记住单词;让学生小组合作, 编句子写短文。这样一来, 学生既掌握了单词又学会了应用, 词汇的运用能力比过去有所提高, 一举两得。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认读, 拼读, 逐渐掌握本单元的黑体词汇, 并能在特定的句型下, 准确地选择这些黑体词汇。

look down upon, come across, refer to, deliver, behave, observe, intend, argue…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而灵活地运用这些黑体词汇, 并用这些词汇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 Leading-in. (2mins)

T: Show a famous beautiful woman’s picture andask who she is?

Ss: Answer the question; “She is a famousactress: Audrey Hepburn.”

T: Introduce Audrey Hepburn’ famous works, andlead in the class: “We are going to know other greatwomen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his unit. At first, let uslearn about new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奥黛丽赫本的图片导入课文, 激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Step 2: First impression on the new words. (10mins)

首先让学生给所学的词汇分类, 然后再进行以下活动 :

Classify the words into groups.

n: human being

n&v: campaign, shade, respect, crowd, support

v: behave, observe, argue, intend, deliver

phrases: move off, lead a ..life, refer to, lookdown upon/on, by chance, come across

Activity 1: Guess the meaning of each picture.

T : S h o w s t u d e n t s s o m e p i c t u r e s a n d a s kstudents what it is or what they are doing to lead tothe new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直观形象地引出新单词:human being, crowd, shade, campaign, respect, argue, observe,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ctivity 2: Brainstorming. (系统记忆法)

Dialogue 1:

T: Can you express “respect” using another wordor phrase?

Ss: Look up to.

T: Good, and what is its opposite meaning?

S: Look down upon/on.

T: Well done, can you think of other phrases withthe verb “look”?

Ss: Look at, look for, look into, look through, lookout…

Dialogue 2:

T: I came across Zhang Xue in the street yesterday.That means that I met her unplanned. Do you knowthe meaning of “come across” in this sentence?

Ss: It means“偶然遇见”.

T: Great! You are very clever! Can you think ofmore phrases about “come”?

Ss: come out, come in, come up with, come into, come by…

设计意图:通过已知词汇“respect”, 引出其近义词“look up to”, 又引出新单词“look down upon”。这个动词, 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所有关于这个动词的搭配, 既学了新短语, 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短语, 扩充了词汇量。

Activity 3: Give the word correct meaning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 (情境记忆法)

根据语境猜词义:

1. A. 投递, 运送B. 发表 ( 演讲等 ) C. 宣布, 助产, 接生

(1) The mailman delivers the mail twice a day inthis area. ( )

(2) She delivered a healthy baby. ( )

(3) She will deliver a speech about how to studyEnglish tomorrow. ( )

2. A. 参考, 参阅B. 把……称作C. 指…而言

(1) Complete the exercise without referring toyour notes. ( )

(2) When I said someone is stupid I wasn'treferring to you. ( )

(3) Don't refer to your sister as a silly cow.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下灵活运用词汇, 注意一词多义。

Activity 4: Filling in the blanks. (6mins) (重复记忆法)

(1) 过着幸福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2) 过着简朴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3) 过着艰苦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4) 过着凄惨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5) 过着舒适的生活lead a ________ life

设计意图:不同的句子, 相同的短语。通过更改短语前的修辞, 不断地重复, 让学生掌握“lead a…life”这一短语的用法。

Activity 5: Replace the words or phrasesusing new words. (以旧带新法)

(1) The guard waved the f lag and the train got away.

(move off)

(2) It happened quite by accident.

(by chance)

(3) She is in favor of the president’s opinion.

(support)

设计意图:以旧带新, 通过近义词帮助学生学会新单词。既复习旧单词, 又掌握新单词及短语。

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5mins)

T: Play the tape and make students pay attention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 it to read in awhisper.

Ss: Read for each other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in pronunciation.

设计意图:学生对单词已经有了初步印象, 再放单词录音, 学生更印象深刻。让学生跟着录音读, 同伴互读, 从根本上纠正发音。掌握标准的发音是学习词汇的关键。

Step 4: Some usages of the key words:behave, observe, argue, intend. (8mins)

Group work: Make students look up the usage ofthe following words by referring to their dictionaries.Then ask a speaker of each group to explain a wordto other students. (Each group chose one word toexplain) , students have right to ask questions.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讲解单词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小组合作精神, 激发其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注意力更加集中。有不到位的地方, 老师再加以完善和补充。

Step 5: Have a competition. (5mins)

Activity 1: Filling in the blanks.

(1) They were observed _____ (enter) the bank, so someone dialed 110.

(2) We are always arguing _____ each other_____ money.

(3) The book is intende ____ advanced learners.

(4) No matter what you have achieved, you haveno reasons to look down ____ others in your fi led.

(6) The lecturer move ____ before the audiencecould raise any questions to him.

Activity 2: Translate the phrases in English.

(1) 我知道在学校如何 ( 守规矩 ) 。

I knows how to ______________ in school.

(2) 你可以 ( 在字典里查 ) 这个单词的意思。

You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find themeaning of this word.

(3) We s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常尊敬 ) our English teacher.

(4) You’re to ___________________ ( 把这些花送到 ) before 10.

(5) 我昨天偶然碰到了一个老朋友。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sterday.

(6) 我出生的时候, 我的祖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When I was born, my grandpa ______________.

(7) In the old days, his father was not able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______ ( 支撑 ) his family.

设计意图:竞赛的练习题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 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帮助学生重复记忆所学词汇, 印象更深刻。

Step6: Try to make a short story using thewords we learnt today. (at least 8 words shouldbe included) (10mins)

T: First make students in groups to write one ortwo even more sentences including the words welearnt in the class. Then try to connect the sentencesusing conjunctions.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的翻译、写句子、写短文, 逐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单词的印象, 逐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词汇的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和胜利的自豪感。

范文展示: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1. 小组词汇竞赛

2. 小组合作写出的小作文

评价方法: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篇8

1.[教材原句]While walking the dog,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and was hit by a car.在遛狗的时候,你不小心松了手,结果狗被一辆汽车撞了。

[点拨] while walking the dog 为状语从句的省略句式。

[仿写] 爬山时,我们享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和美丽的风景。

______,we enjoyed the warm sunshine and a beautiful view.

Key:While climbing the hill

2.[教材原句]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for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她与家人躲藏了将近二十五个月之后才被发现。

[点拨] befor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意为“在……之后才”。

[仿写] 将近一天之后,他才意识到他的错误并向他的朋友彼得道歉。

he realized his mistakes and apologized to his friend Peter.

Key:It was nearly a day before

3.[教材原句]...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这是我这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点拨] It/This/That is the first time that...(现在完成时)……第一次做某事;It/This/Tha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过去完成时)……第一次做某事。

[仿写] 南京青奥会于2014年8月28日结束,这是南京第一次举办如此重要的体育赛事。

The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came to an end on Aug.28,2014.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

Key:Nanjing had held such an important sports event

4.[教材原句]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即使他们所讲的英语不尽相同,也可以相互理解。

[点拨] even if意为“即使;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仿写] 李教授总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尽管有时候他们的观点听起来不那么靠谱。

Professor Li always allows his student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in class, sometimes.

Key:even if their opinions are not sound

5.[教材原句]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而我们今天所说的英语不是。

[点拨] more...than...意为“比……更;与其说……不如说……”,在此结构中,肯定的是more后面的内容,而否定的是than后面的内容。

[仿写] 他们没有回家,与其说我担心倒不如说我生气。

when they didnt come home.

Key:I was more angry than worried

6.[教材原句] Believe it or not,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tandard English.

信不信由你,世界上没有什么标准英语。

[点拨] 句中“no such+单数名词”意为“没有这样的……”,其中单数名词前不可再加冠词,相当于“not such a/an+单数名词”。

【知识拓展】

(1)such+a(n)+adj.+单数名词adj.+复数名词adj.+不可数名词+that结果状语从句

(2)such...as...像……这样的……,as在句中引导定语从句

[仿写]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 there is in the world.

Key: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7.[教材原句]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

虽然她对去某些地方的最佳路线并不清楚,她却坚持要自己把这次旅行安排得尽善尽美。

[点拨] insist that...(should) do sth.“坚持主张/要求……”。

[仿写] 政府坚持要制订计划帮助失业的人。

The government insisted that plans to help people out of work.

Key:(should) be made

8.[教材原句] When I told her the air would be hard to breathe and it would be very cold,she said it would be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当我告诉她那里空气稀薄,呼吸会困难而且天气很冷时,她却说这将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点拨] the air would be hard to breathe 是“主语+be+adj.+不定式”结构。不定式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仿写] 依许多人看来,那个公司虽然相对来说较小,但是很容易打交道。

In many peoples opinion,that company,though relatively small,is pleasant .

Key:to deal with

9.[教材原句] We can hardly wait to see them!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他们!

[点拨] 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for sth.=cannot wait to do sth./for sth.“迫不及待地要做某事;急切地做某事”。

[仿写] 我迫不及待地告诉玛丽她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好消息。

I Mary the good news that she has been admitted to Peking University.

Key:can hardly wait to tell/cant wait to tell

10.[教材原句]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仿佛到了世界末日!

[点拨] as if “好像”。后常接表语从句或方式状语从句,若表示非真实情况常用虚拟语气。

[仿写] 这个讲故事的人以一种生动的方式给我们讲故事,好像他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The storyteller was telling us a story in a vivid way .

Key:as if he had experienced it himself

11.[教材原句] Thousands of families were killed and many children were left without parents.成千上万个家庭遇难,许多孩子变成了孤儿。

[点拨] leave作使役动词,意为“使……处于某种状态”。

[仿写] 他的房子着火了,因为他出去后厨房炉灶还在烧。

His house caught fire,because he went out but in the kitchen.

Key:left the stove burning

12.[教材原句] All hope was not lost.不是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点拨] 本句为部分否定的句型。All...not...=Not all...“并不是所有的……都……”。

【知识拓展】

英语中的all,both,each,every,everybody,everything,completely,always,whole,wholly,entirely,altogether等具有总括意义的代词、形容词和副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无论not 位置如何,均构成部分否定,表示“并非都”的意思

[仿写]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严格要求他们。

students the school rules,so as a teacher,we should be strict with them.

Key:All ,dont obey

13.[教材原句] However,this was a time when one had got to have a passbook to live in Johannesburg.可是,那个时候你要想住在约翰内斯堡就非得要有身份证不可。

[点拨] This/That is/was a time when...“这是/那是一个……的时期”。

[仿写] 那段时期我与老板相处得不好。

I didnt get along well with the boss.

Key:That was a time when

14.[教材原句] ...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决定用暴力反抗暴力。

[点拨] only修饰状语放在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仿写] 我11点的时候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那时我才知道他昨天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受了重伤。

I received his mothers telephone call at eleven and only then that he was badly hurt in a traffic accident yesterday.

Key:did I know

15.[教材原句] I felt bad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to a group.

第一次给旅行团作讲解时,我的心情很不好。

[点拨]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仿写] 我第一次在会议厅演讲时非常紧张。

I was very nervous in the meeting hall.

上一篇:2024幼儿园托班学期计划下一篇:公司年终总结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