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词赏析大全(共6篇)
1、“晕”指日月周围光环,此处以“晕”代月,属于以特征代本体,可联系“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3、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4、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5、“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 伯禹 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
6、“折桂”一词源于《晋书 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
7、“折腰”代替“做官”,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
8、馀花:残花
9、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
10、《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11、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据《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来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12、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
13、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14、“生意”即生机的意思。
15、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
16、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17、“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18、“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9、同唱第:在金榜题名前,进士们在皇宫正殿内集合,按名次点卯,进士应声报道。20、“朱紫”指服色。唐代规定:三品以上为紫色官服,四品、五品穿绯(红)色官服,六、七品为绿色官服,八、九品着青色官服。
21、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
22、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23、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古诗中常见的字眼及作用
1、下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2、“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
3、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
4、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5、“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6、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
7、冷晕: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8、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9、写到宦游的多表现宦海沉浮的无奈;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受重用的苦闷。
10、绿净春深“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11、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2、玉笛声一般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
13、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 “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
14、将两个节日名列出,一般写飘零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15、辛弃疾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16、“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
17、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
18、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
19、“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多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0、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
21、“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在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22、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23、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24、“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5、“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6、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27、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28、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留恋之情。
29、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情感阻隔。
30、本诗的上片中的望之不见是写实,思之入梦是写虚;下片中的灯下写信,无人传寄是写实,想雁帮忙而时已晚是写虚。均是以虚衬实,突出孤寂之感,思念之情。
31、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2、悠悠: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阔,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33、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出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34、列锦的好处:全句由若干个纯名词构成若干个意象,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创造意境。
35、咏史诗多表现怀古伤今,通过写昔日繁华强盛的帝国今日的荒凉衰败来表现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多用山水等永恒的自然景物作对比);对自己身处的朝代衰败式微的感慨;讽刺统治者沉溺享乐而不思进取等。同时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36、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
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
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
37、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38、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
39、“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码。从南北朝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
40、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41、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
42、“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
43、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44、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45、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2)分析环境(简朴清幽)、物象(梅兰竹菊莲、雪、月等意象)、动作行为、交往的友人体现了什么 塑了闲适、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6、人在诗中所抒写的,常常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顺境,而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还被“达”的愿望所牵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
47、眺望山外旷野无际行人踟蹰,山中山水平缓,鸿雁低飞。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诗人目睹羁旅行人、低徊鸿雁,瞻顾自我际遇,思乡怀亲念友之情油然而生,可谓登高望远顿生孑然孤独之绪。
48、“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
49、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50、“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把这一无可奈何的憾事归咎于眼前的垂柳、责怪它不系住不愿其归而归的伊人裙带,而偏偏系住了欲归而不得归的自己之行舟
51、“又是”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
52、“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
53、”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54、对春天悦耳的鸟鸣、浓密的花影进行描绘,既起到了春怨的点题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宫女的幽怨和这美好的春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凄凉。
55、首句写满眼春光烂漫,次句写人不赏春踏青而独卧深闺,两相对照,暗示了人物郁闷的心境。
56、“柔肠一寸”,化用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的词意。柔肠仅一寸,而愁绪竟千缕之多,词人以极其悬殊的数字并列对照,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无可排遣的形象。“缕”,是指细长的线。用“千缕”来形容愁,形象而具体,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意。
57、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在“倚”后缀以“遍”字,说明她不是在一处“倚”而是处处“倚”,用简练细致的笔墨刻画出主人公盼望、失望、徘徊的神态。
58、“望断”,是望得很远很远,望到了最尽头,足见其思念之情极其深切。与晏殊《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秦观《满庭芳》“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59、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
60、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岳云黯淡湘流急,佳人一去无消息。
又是岁将残,画屏生暮寒。
桑田今变海,此恨终难改。
和泪问归期,来年春到时。
【赏析】
此词题为“忆旧”,道出了作者对曾经相好的恋人苦苦思念的一片深情。
“岳云黯淡湘流急,佳人一去无消息”,这首二句即为全词定下了凄切感伤的基调。“岳云黯淡”似写昔日送别所恋之“佳人”时阴沉沉的天气,实际上也是作者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灰暗心绪的形象写照。由“湘流急”可知“佳人”乃乘舟而去。“急”字显出流水奔涌之态,从中亦可窥见作者对恋人离去甚为焦虑而极不平静的情怀。无情的湘水送走了心爱的恋人,面对着帆影消失、波浪迭起的江面,词人不能不感到无限的惆怅。“湘流急”又引出了“佳人一去无消息”的下文,既含蕴着对“佳人”的埋怨之意,更透露出自己苦苦等待的痴情,至于对恋人的惦念、关切等等心理,尽在不言之中。流年似水,光阴如梭,“又是岁将残”,写出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又是”意谓时间已过了整整一年,恋人正是在去年“岁将残”的时刻离别而去的。一年来无时无刻不萦回脑际的思念,一年来对早日相聚倾诉衷肠的热切期待,都含蓄在这五个字的感叹之中。当分别的那个季节重又来临的时候,词人澎湃的思潮怎能平静下来呢?面对画屏,他只觉得一阵阵寒意袭上了心头。耿玉真《菩萨蛮》词曾以“芭蕉生暮寒”描述一个温柔多情的女子对外出的丈夫殷切思念的心境,本词的作者则以“画屏生暮寒”抒发自己未能与所爱的“佳人”相聚的凄凉和愁闷的感情,两句均以景传情,堪称异曲同工。
《解佩令·人行花坞》
南宋 · 史达祖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
有新词、逢春分付。
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
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
最难忘、遮灯私语。
淡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指春衫、泪曾溅处。
《谁解春里活了个蠢》
赏析:青谷
春分了七百九十九年,这一幕春相思仍没有落幕!从人行花坞、倚帘咏诗、借梦私语直到泪溅春衫……香雾沾衣的花间风历历在目、一一呈现、如泣似诉。而恰恰,清美凄婉背后最悲惨的惊心旧事最易忘却,且永远定格在当年!
“咏郎秀句”。写了凄婉故事的主人翁史达祖自号梅溪,有《梅溪词》存百十二首,尽管他的词有批评过重炼句,语涉雕琢,失天然之美,成就逊于姜夔,当时就极负盛名。姜夔称其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怎料得,一个“赋情不浅”的人,最后落得黥刑下场,带着耻辱罪记死于贫困,定格在12!
他生不逢时?以其“梅溪才华”却屡试未第,便入官府做了韩侂胄当国时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他曾叹“情多多断魂”、“梅春人不春”。如果这不能证明彼时选人才的制度出了问题,不正阴差阳错做了一桩遭人取笑的蠢事?
他生不逢时?以其“梅溪才华”却甘为堂吏,还在宁宗朝追随韩侂胄仓皇北伐终至一败,韩被诛杀,自己则牵连受黥刑,被耻笑才高而人品下,一生困厄为后人诟病,岂不是误识社会和误识自己,实实活了个蠢货?
他生不逢时!春分年年,生命之春只给人一生一次。在史达祖丢尽脸面死后第四年,在位三十年的皇帝赵扩病死宫中,朝政又交到了沉湎酒色的第五代皇帝手里。政兴政亡,朝代更迭,对国家只是一段经历,对个人却毁了一生不再来!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这词取调“解佩令”深有意味:刘向《列仙传》记:郑交甫出游江汉之湄。见江妃二女悦之,而不知其为神人。二女解佩与交甫。他收入怀中,视之却无佩,二女忽然不见了。相思百年悲叹!在春衫溅泪的地方,空怀古今伤心人梅溪,想起他说: “诗人不预平戎策”,又说“风流休相误”,偏为何误毁了一生?为何!
《春夜宴桃李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是人生辜负了美酒,还是美酒成就人生》
赏析 : 杨慧鹏
如果以天地万物作横轴,以时光飞逝为纵轴,那么每一次的欢聚就是空间时间的交汇。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就是站在这个原点上写的,开启一个纵酒狂欢、吟诗作赋的晚会。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大自然就是他们生生不息的家园和暂时居住的旅馆,然而生物的生命总是短暂的,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颗流星。在璀璨夺目中划过天际,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欢乐的时候少,烦恼的时候多。相信古人是为了延长这种欢乐的时光,才举着火把载歌载舞,夜游续乐。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生命体验。现在正好是春天,白天繁华似锦,阳光明媚,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力量写出锦绣文章。所有的欣欣向荣,烟景人家,都在激发着我们的才情和创作的欲望。
在这么美好的时刻,我们在桃李园相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兄弟们个个才华横溢,心中有锦绣文章。我的才思稍微差点,仅仅可以和谢灵运有一拼。美景已经看完,现在让我们开始吹吹牛,高谈阔论,恣意汪洋一番。美酒佳肴,依风醉月,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吟诗作赋。谁要是写不出来,那可是要罚酒的奥。
天才如李太白者,下笔如神助也。行文奇诡壮丽、思接古今。启他人之才思,拓歌赋于万物。美景招人以游,美酒招人以诗,幽怀独具,幽情独抒,传之后人,诚可谓乐事也哉。故曰:人或为一物,自知行止,聊以佳酿酬客,述以诗歌解怀,亦为乐事也。或可曰该序纵论天地万物,叹时光流逝,知古人之向往,迸发为诗文,以雅怀对雅事,坐花醉月皆由己,清谈佳咏不让人,当凭才情传千古。
《踏莎行·雨霁风光》
宋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雨过天晴》
赏析:白岚
春光无限好,雨过天晴,花儿争艳,燕儿一双双飞来的春景。当玉笼里的鹦鹉在发愁自己孤独难眠,愁人心中被歌声止到处引惆怅,越美好越对比,越觉愁之让人感伤。引用吉安师专中文系教授刘文源《庐陵文章耀千古 全国首届欧阳修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的学术表达:“调遣抑扬、擒纵变化之工,加强抒情力度,形成作品的翻转顿宕之势。”
诗中女子的心情,在婉转起伏中细致地展现,想起旧时浮现的画面,仿佛远山青绿也如眉头紧皱起来,白描轻写却得一个强烈的感情。春天其实就这么来了……写春分的诗很多,写愁情的诗也很多,写女子美好的诗也很多。几种揉合,这也是此诗的独特之处。
只希望这个多雨的春天,大家开心快乐,无那么多旧事重提的心事,没有春怨春愁的遗憾,只有春花春叶的新生新景的美好!但诗人往往多愁善感,附上三月的小诗,也得开怀。
《桃花》
唐·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由桃花引发的几个联想》
赏析:师兄也
本诗的作者是元稹,就是那个很会写情诗的唐代诗人。元稹这个人可能不是很出名,但是他的诗却广为人知,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今天所选的是他的另一首诗《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天的桃花粉红如霞,如同女子脸上的妆容,红扑扑的。在古代诗词中,用桃花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是最常用不过的了,这是从《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流传下来的传统。“元稹这句诗与《桃夭》相比,虽然没有那么强的画面感,但是更为婉约柔和,让人能联想到女子含羞的样子。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春风将桃花吹落到白衣裳上,落花流水,春去也,真的让人感伤,让人断肠。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桃花飘落有伤春之感,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元稹爱慕的人离他而去了,内心伤感。
虽然元稹情诗写的很好,让人觉得他是一种情种,必然是痴心专情,但事实上,他却是十足的渣男,见一个爱一个。
你读诗是重诗歌不重人品,还是重人品不重诗歌?因为一个人品不好的人,往往也能写出非常好的作品,所以我要这么问。就我而言,我读诗多重作品本身一点,所以虽然元稹是渣男,但是并不影响我喜欢他这首诗。我相信,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和感情是真实的,哪怕这种真实比较短暂。
再过两周左右,桃花就要开了,春城到处都在飞花。走在桃花中,仿佛能看到过去那些桃花诗人呢!
《春寒连日不出》
宋 · 陆游
海棠花入燕泥乾,梅子枝头已带酸。
老去懒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
著书敢望垂千载,嗜酒犹须隐一官。
正是闲时无客过,小庭斜日倚阑干。
《山水人间》
赏析:幽月青痕
喧嚣中能够让飘散的心绪得以凝聚,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佐以琴声的悠扬,那些错落的平常景象在瞬间消散在如诗如画的优雅。这不能不说古诗词及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让喜欢的人如痴如醉,为之倾心。诗以言志尤可言情,而对于诗词大家来说,草木有情,字词有声,抬手举足间无不表现出文人的儒雅情操。
陆游这首《春寒连日不出》写于何年何月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可从字词间却品读出诗人豁达及淡泊世事的人生态度。相对比诗人的仕途坎坷,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中能够始终不渝的保持初心,实在令人敬佩与仰慕。
二十四时节中的春分节气,在三月的乍寒乍暖如期而至。何谓春分?“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故而三月并非日日阳光明媚还需在保暖方面谨防风寒侵袭。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2首】
望月有怀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第13首】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第14首】
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第15首】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第16首】
月
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第17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18首】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第19首】
最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第20首】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第21首】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第22首】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第23首】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第24首】
最清冷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第25首】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第26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27首】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第28首】
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第29首】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唐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第30首】
《月夜思乡》
(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第31首】
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第32首】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第33首】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第34首】
最壮阔的中秋诗词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第35首】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第36首】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唐白居易)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
【第37首】
最伤心的中秋诗词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第38首】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第39首】
《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唐白居易)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
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第40首】
八月十五夜
唐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第41首】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第42首】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43首】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第44首】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第45首】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46首】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第47首】
《月》(唐李商隐)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嫦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第48首】
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唐戎昱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
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第49首】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第50首】
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古代很多诗词名人寄予明月及思念之前写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中秋节的诗词
1一、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三、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四、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五、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六、最感伤的中秋诗词——《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七、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八、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九、最壮阔的中秋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十、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中秋节的诗词
2【第1首】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2首】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第3首】
《明月何皎皎》
(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第4首】
最雄浑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第5首】
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其一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其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第6首】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第7首】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8首】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第9首】
最寂寥的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第10首】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1)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3)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谢灵运《登池上楼》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5)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6)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7)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8)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10)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1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2)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13)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4)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15)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16)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17)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8)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19)彩舟载得离愁动。——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20)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21)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2)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挽文丞相》
23)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24)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孔夷《南浦·旅怀》
25)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
26)池上凭阑愁无侣。——柳永《甘草子·秋暮》
27)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8)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29)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30)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1)月破黄昏人断肠。——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32)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33)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34)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元结《贼退示官吏》
35)临行愁见理征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6)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37)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3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9)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曹组《卜算子·兰》
40)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
4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42)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適《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4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4)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5)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王沂孙《齐天乐·蝉》
46)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7)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48)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剪鲛绡》
49)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元稹《得乐天书》
50)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51)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52)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53)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5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5)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56)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57)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李商隐《楚宫》
中国的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感受着妻子盼夫的苦苦相思,目睹着硝烟战场的金戈铁马,见证着志士仁人的精忠报国……这其中,蕴含了太多太多,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欣喜。在一首首饱含盛情的唐诗宋词中,我在享受,在沉迷;万古奇妍里,诗歌是
不倒的青松,是瑰丽的亮点,更多的是心灵的启迪。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缓缓流动的历史长河淘尽了千古人物,每一个伟岸的灵魂都流动着一种色彩,有的绚丽夺目,有的清淡自如,一样的让人须仰视才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荆轲踏上了刺秦之路离开家乡时,他没有动摇,抱着一颗视死如归的侠义心;当图尽匕现遭遇失败时,他没有畏惧,流下了一滴红色的英雄泪。他是红色的,对燕太子丹赤胆忠心,成就了他红色的碎败犹荣的英雄魂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受到万般宠爱的他饮酒赋诗,可当他看清当权者真正的图谋时,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太白是橙色的,他那飘逸的文字,深刻的感情就
像那橙色在纸上表现的绚丽而多姿,清丽而爽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汩罗江边的风吹起屈原缭乱的青丝,微风散发着他香草的气味,那样的受人尊敬、爱戴,站在那里的他是那样的从容、坚定,没有一丝畏惧,因为他已无法挽救失败的局面,无法再去说服怀王,在他纵身一跃的瞬间,天空划下一道流星。他是淡蓝色的,世人皆醉,惟斯人独醒,世人皆浊,惟斯人独清,淡蓝如他,高洁而美
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一手持酒杯,一手采菊花,悠闲自在。闷时,作诗解闷,聊以自趣;累时,五柳树下,斟饮美酒。“好一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他的生命充
满绿色,既是天原的自然的颜色,又是他修适闲趣的生命的颜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首《示儿》表现了陆游一腔爱国之情。他虽病卧床铺,却不忘“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沙场;他虽身住茅屋,却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他是紫色的,深沉而稳重,满腹豪情,紫色如他,内在而沉稳。历史的车轮隆隆作响,每一位英雄人物走过,都在白练上留下了一道色彩,或灿烂、或淡雅、或奔放、或深沉。色彩是绚丽多姿的,因而每一段历史都是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正是一
【经典诗词赏析大全】推荐阅读:
经典诗词名句大全01-31
课外经典古诗词赏析12-26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09-20
浣溪沙经典古诗词赏析10-06
春分经典古诗词及赏析 关于春分的经典诗句02-15
经典诗词 高中必备诗词 高考诗词必背02-07
经典诗词大赛09-30
中国古代经典相思诗词07-09
小学一年级经典诗词09-11
小满经典古诗词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