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8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B)(2分)A.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B.陌生(mò)宿儒(sù)秕谷(bǐ)暂时(zàn)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提示:A绽开(zhàn)
C浸满(jìn)弹簧(tán)
D蝉蜕(tuì)唾沫(tuò)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众目睽睽 悔恨莫及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致 B.人声顶沸 煞有介事 顷盆大雨 若无其事 C.饥肠辘辘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D.废寝忘食 感概万分 全神惯注 疲倦不堪
提示:A混为一谈 人迹罕至 B人声鼎沸
倾盆大雨 D感慨万千 全神贯注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机要和关口。(秘密)
B.他是渊博的宿儒,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4.古诗文默写。(6分)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名著阅读。(4分)(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2分)
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是,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以湘西为“文学原点”的乡土小说和散文的作者是谁?他1934年初创作的哪部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2分)
沈从文
《湘行散文》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在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予学生精心的教导和细心的呵护,师生之间有知识碰撞的火花,还有真情交流的感触。请你参加以“师生之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讲尊师故事】尊师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有许多尊师的小故事,请你举出一个有关尊师的小故事(2分)
程门立雪
张良拜师
魏照学诗
【活动二:谈喜欢理由】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三位老师:寿镜吾、安妮•莎莉文和孔子,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说为什么?(2分)
我喜欢安妮.莎莉文老师,她有爱心与耐心,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将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活动三:表感激之情】活动中,你想给你的语文老师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的感激之情,你会写什么呢?(不少于5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尊敬的张老师!
我的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丧失信心之时,是您用他人不畏坎坷,奋力前行的事例鼓励我,增强了我的信心。这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衷心的感谢您,老师!
学生XXX
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
三、阅读与理解(37分)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7~10题。(12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7.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植物,后写动物,再写植物;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触觉、味觉。(4分)
8.“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主要写了童年的四件趣事。试用四个简洁的短语加以概括。(4分)
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9.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能否改为括号中的字,为什么?(2分)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给童年的作者带来惊喜,用“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效果。
10.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2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1分)
苹果皮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模了模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他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他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1.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句中加点字有什么作用?)(2分)
为下文妈妈不让孩子吃苹果做铺垫。
(2)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妈妈的脸上为何忽然没有了笑容?)(2分)
妈妈心里很不好受,孩子长这么大没吃过苹果想吃,而奶奶80多岁了,以后吃苹果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应该吃,她只能委屈这两个孩子了。同时,她很内疚:孩子这么想吃苹果,又这么懂事,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作为目前有些自责和愧疚。12.第⑥段中,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2分)
苹果皮本来是甜的,刚刚故意说“苦”,目的是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苹果皮的香甜滋味。
1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选择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这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和哥哥对苹果的渴望,也为下文妈妈要回苹果,我们没有反对,表现人物品质作了衬托。
14.文中的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尊敬老人,讲孝道;教育孩子循循善诱,并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了榜样。
(三)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15~18题。(10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3)曲肱而枕之(弯曲)(4)逝者如斯夫(往,离去)
16.与“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2分)A.人不知而不愠 B.俄而雪骤 C.敏而好学 D.温故而知新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
18.最后一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珍惜大好时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9.从这首诗可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平羌江 行进,路过渝州,到 三峡 去。(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四、作文(40分)
21.按照要求作文(40分)题目:我心中的偶像 要求:
一、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圈出错误读音并在横线上改正。
1.卧(wò)室
均(jūn)匀
叶柄(bǐng)
洞穴(xié)
2.痕(hén)迹
弯曲(qǔ)
输(shū)赢
倾(qīng)斜
3.空隙(xī)
慎(shèn)重
嫩茎(jīng)
住宅(zhái)
4.住址(zhī)
临(líng)时
蜗(wō)牛
铺(pū)开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庐山
沸过
舒服
收拾
光滑
B.山峰
牢固
触角
干躁
修理
C.题诗
休想
平坦
优良
选择
D.波纹
皮劳
操场
粗糙
隐蔽
三、读句子,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打上“√”。
1.我们要多吃(新鲜
鲜艳)的蔬菜和水果。
2.因为蟋蟀建造房子的工具很(柔软
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他的生活很(简朴
简单),除了一些日常的必需品,他什么都不舍得买。
4.教室里很(安静
寂静),同学们都在认真写作。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但是有温和的阳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秘密?(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3.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把太阳当作人来写)
4.爬山虎用脚巴住墙。(把句子写具体,至少增加两处)
5.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用加点字词造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朝诗人,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出自宋朝诗人卢钺的《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
3.《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
写的,作者在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先讲爬山虎的脚的、和,再讲爬山虎,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
4.《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
国昆虫学家
。作者把蟋蟀当作
来写,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
和
两方面的内容。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人物、动物,()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分出色。
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青翠的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竹子有什么变化。他看得高兴了,就挥笔作画。转眼之间,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一根根生动传神的竹子。
一次,文与可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放在书桌上,走出了书房。画面上是几根新生的嫩竹,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当他从外面回到书房时,发现一只猫正抓着那幅画玩呢。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出色:
秘诀:
2.下列词语,适合填入文中括号里的一组是()
A.不但……而且……
B.无论……还是……
C.因为……所以……
D.不是……而是……
3.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4.文与可说自己能画好竹子的原因是“非常熟悉竹子”,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对竹子如此熟悉呢?
5.(1)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A.势如破竹
B.竹马之交
C.胸有成竹
D.丝竹之音
(2)这个成语现在被用来比喻,用它写一句话:。
七、实践活动。
小猫的眼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会呈现不同的样子,毛毛虫经过一系列的“变身”最终会成为美丽的蝴蝶,蜻蜓在晴天和阴天的飞行姿态也有差异……小动物们的身上有很多神奇的变化,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进行连续观察,并记录变化的过程。
观察对象
时间
状态
参考答案:
一、1.xié改为xué
2.qǔ改为qū
3.xī改为xì
4.líng改为lín
二、C
三、1.新鲜
2.柔弱
3.简朴
4.安静
四、1.“但是”改为“并且”
2.不仔细观察,就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秘密。
3.示例:太阳从东边露出了笑脸。
4.示例:爬山虎用细细的脚紧紧地巴住墙。
5.示例:即使老师不在教室,我们也要遵守纪律。
五、1.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示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3.叶圣陶
位置
形状
颜色
是怎样向上爬的密切关系
4.法
法布尔
人
蟋蟀住宅的特点
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六、1.特别好,超出一般。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的办法。
2.B
3.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4.因为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竹子,他每天都会去观察竹子,看看竹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
5.(1)C
(2)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示例:他写作文前就胸有成竹,所以很快就写好了
达标检测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声母:w
n
y
f
zh
d
c
b
韵母:ou
ui
u
iu
ɑo
e
ei
i
ü
ie
üe
ɑi
整体认读音节:ye
zhi
si
yue
ci
ri
二、yüè()
yún(√)
wéi
jīn(√)
weí
jīn()
wéng
zi()
yuè(√)
áng
d
yǘn(iū)
wén
zi(√)
三、chǒu
nüè
óng
r
òu
k
u
ān
j
ü
ān
四、xiǎo
ɡǒu
sōnɡ
shǔ
wū
ɡuī
xióng
māo
liǔ
shù
lún
chuán
tài
yáng
fēng
zheng
五、③
⑤
⑥
①
②
④
六、1.水里游的:lónɡ
xiā
jīn
yú
hǎi
tún
2.地上爬的:mǎ
yǐ
wú
ɡōnɡ
mǎnɡ
shé
3.天上飞的:hú
dié
qīnɡ
tínɡ
xiǎo
niǎo
lǎoyīnɡ七、八、shù
yè
tónɡ
xué
dà
qiáo
kǒnɡ
què
hónɡ
huā
jīn
yú
九、1.xī
guā
bō
luó
2.xiǎo
gǒu
mì
fēng
3.dí
zi
gāng
qín
十、1.xióng
māo
ài
chī
zhú
zi。
2.xiǎo
huá
zhèng
zài
sǎo
dì。
十一、1.③
②
①
2.略。
2.tiào
shéng
3.zuò
cāo
十二、1.tī
zú
qiú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
一、1.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2.前鼻韵母:en
in
ün
un
后鼻韵母:onɡ
enɡ
inɡ
ɑnɡ
整体认读音节:yun
yin
yuɑn
yinɡ
3.iū
uì
jué
ǜn
chuán
quān
m
u
4.xi
iáo
ínɡ
uǒ
iǔ
sh
q
iú
ié
z
c
éi
二、1.lán
tiān
bái
yún
cǎo
yuán
sēn
lín
xiǎo
qiáo
yóu
yǒnɡ
2.miàn
bāo,√
shuǐ
ɡuǒ,√
yǔ
sǎn,√
shuǐ
hú,√
lā
jī
dài,√
3.示例:上车
火车
开车
田野
田地
农田
三、C
A
B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3
汉语拼音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主题训练卷
汉语拼音
一、1.声母:r
zh
ɡ
ch
韵母:er
ei
üe
onɡ
整体认读音节:yu
yue
ye
shi
2.ri
chi
si
ying
ye
yun
wu
3.奶√
草√
是√
走√
4.hú
dié
kǒnɡ
què
dà
xiànɡ
shī
zi
wū
ɡuī
lǎo
hǔ
zú
qiú
shù
yè
二、bái
yún
xiǎo
niǎo
yú
ér
ní
tǔ
huā
duǒ
zǔ
ɡuó
三、1.(1)
(2)
iǎo
chuān
duo
qiào
xiào
(3)
jiàn
zhī
tiáo
zhānɡ
ɡēn
2.(1)wǒ
hé
ɡē
ɡe
wán
qiāo
qiāo
bǎn.(2)xiǎo
pénɡ
you
zài
cǎo
dì
shànɡ
fànɡ
fēnɡ
zhen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4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一、1.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2.声母:r
zh
g
ch
韵母:er
ei
üe
ong
整体认读音节:yu
yue
ye
shi
3.tiào
shéng
xiǎo
dāo
nǎi
niú
xiǎo
gǒu
4.g
ui
y
ou
h
u
o
二、1.(1)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2)ɑn
en
in
un
ün
(3)ɑng
eng
ing
ong
2.涂蓝色的音节有:wu
zi
ye
chi
ri
yue
3.yè√
yǒng√
chē√
xiě√
shuǐ√
pīng√
4.三、1.2.(1)×
(2)√
3.②
4.jiàn
zhī
tiáo
zhāng
gēn
四、1.2.①
3.示例:快快乐乐
开开心心
4.ou
五、略。
六、1.wǒ
hé
mèi
mei
zài
dǎ
pīng
pang
qiú.2.liǎnɡ
ɡè
xiǎo
péng
you
zài
cǎo
dì
shàng
fàng
fēng
zheng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
姓名
总分
一.mò
xiě
zhěng
tǐ
rèn
dú
yīn
jié
默
写整体认读音节
个
。(16
分)
二
默写韵母
个(24
分)
三.xuǎn
yīn
jié
zǔ
cí
选音节组词。(14
分)
dú(sū
shū)
(dà
bà)shù
zǔ(guó
gó)
dà
dào)mǎ
qì(chē
cē)
xià(lái
nái)
yá(cǐ
chǐ)
zhí(xiàn
xàn)
四.看图填写声母(6
分)
í
uā
ū
ē
uō
ī
五.kàn
tú
xuǎn
yīn
jié
tián
kònɡ
看
图
选
音
节
填
空。(12
分)
wà
zi
shì
zi
gē
zi
sī
guā
kù
zi
bō
luó
()
()
()
()
()
()
zhǎo
chū
zhènɡ
què
de
dú
yīn
xuǎn
cuò
de
xuǎn
六、找
出
正
确的读
音
选“√”,错的选“×”。(8
分)
dú
yīn
jié
zī
zhū()
jǘ
huā()
zhī
chū()
jú
hā()
zǔ
jù
zi
七、读
音
节,组
句子。(20
分)
jiā
mù
tī
yǒu
wǒ
xiǎo
yā
shì
jiā
de
zhè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第三单元
一、多音字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曲qū(弯曲)qǔ(歌曲)扒bā(扒土)pá(扒手)
二、近义词
空隙~间隙 痕迹~印迹
可惜~惋惜
慎重~谨慎 柔弱~脆弱 研究~钻研
逐渐~渐渐 牢固~坚固 隐蔽~隐藏
简朴~朴素 疲劳~疲倦 宽敞~宽阔
搜索~搜寻 倾斜~歪斜 平坦~平缓
三、反义词
舒服→难受 逐渐→陡然 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隐蔽→暴露
简单→复杂
慎重→轻率 温和→暴躁 柔弱→刚强
倾斜→笔直 平坦→崎岖 光滑→粗糙
简朴→奢华 清洁→肮脏 干燥→湿润
四、词语归类
1.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
高高兴兴 大大方方
2.含有“引”字的词语:引人注意
引人入胜 引以为戒 引人瞩目
3.与“看”有关的词语:望眼欲穿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极目远眺 察言观色 洞若观火 目不斜视
五、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粒粒珍珠,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弓。比喻形象生动。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句话把风拂过的叶子比作波纹,清晰地表达出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时的景象。
(3)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小。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句话把蟋蟀住宅出口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
2.拟人句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把蟋蟀比作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3.设问句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引出下文,为称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做铺垫。
六、阅读
推荐篇目 叶圣陶《牵牛花》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 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8个字和1个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
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8.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9.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 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 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 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 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 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四、课时安排:
《雪地里的小画家》
2课时 《乌鸦喝水》
2课时 《小蜗牛》
2课时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2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合计
13课时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德育目标: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教学难点
会写“竹、牙、马”等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生字。(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4)学生齐读生字。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教师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字卡。(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2.同桌互听互读。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石、只”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德育目标: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教学难点
会写“多、出”等字。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 乌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2)去掉拼音读。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2.书写生字“石”“多”。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借助插图、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4.学习新部首“”。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1)指名读第2自然段。(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2.指名分角色朗读。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时,动脑筋想办法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德育目标:了解中国民俗特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5.齐读童谣。
四、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猜谜语。按笔顺规则书写“小、月”。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拼音单元,共安排了5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和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继续借助情境图学习复韵母。这些情境图大多以相应的事物提示复韵母的读音。有的复韵母没有对应的常用字,图画无法直接提示这些复韵母的读音,在这种情况下,图画呈现的是包含相关复韵母的音节,如,借助“杯 bēi”学习复韵母 ei,借助“床chuáng”学习复韵母 ɑng。这些情境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学习相关韵母。每课都安排了常用音节、音节词和儿歌,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韵母,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准确拼读音节。
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了声母、单韵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初步感知了拼音,认识到了拼音的重要性,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既对小学学习感到新鲜,有可能因学习任务的加重而存在紧张、畏惧的心理,再加上汉语拼音的内容本来就有点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的特点,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然他们在玩中、在乐中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ɑi、ei 等9个复韵母,ɑn、en 等5个前鼻韵母,ɑng、eng 等4个后鼻韵母,ye、yue 等6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5个音节词。3.认识“ 妹、奶 ” 等16个生字。会拼读“mèi mei、nǎi nɑi”等15个音节词。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小白兔》等5首儿歌。5.通过比较,读准音近的音节,能区分形近复韵母,读准音节词,能用拼读的方法读准有关物品的音节词,读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本单元的课时安排是:
9、ai ei ui…………………………………………… 3课时
10、ao ou iu……………………………………………2课时
11、ie üe er……………………………………………3课时
12、an en in un ün……………………………………3课时
13、ang eng ing ong………………………………… 2课时
语文园地
(三)…………………………………………3课时
合计 ……………………………………………………16课时 ai ei ui 设计说明: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常会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出现厌学、怕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对于本课呈现的方式也凸显了“情境图——学韵母——游戏卡——学儿歌”的特点。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体现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游戏中学会三个复韵母的发音和音节的拼读;二是要把学拼音与识字、读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将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教学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音节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果园。(出示课件:秋天果园、苹果树情境图)秋天到了,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们想得到这些丰收的果实吗?(生:想。)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
2.教师引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3.教师引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
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1.教学复韵母a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你爱你的奶奶吗?除了奶奶,你还爱谁呢?
(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把“爱”这个音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ai,(课件出示ai)你发现了吗?这位韵母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说:复韵母。
②教师引学:读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也有发音方法。现在,老师来读ai,请同学们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准备好了吗?(师示范发ai的音)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老师的嘴巴开始是大的,后来变小了。)③教师指导学生发音:你们真是神耳朵,亮眼睛。发现了读准复韵母的好方法。读ai的时候,就是先张大嘴巴发a的口形,马上滑向i的口形,口形由大到小是有变化的,读得快一点儿,就是ai。请跟老师一起读。老师及时帮助正音。(指读、男生读、女生读、同桌互读正音)(3)四声练习。
注意ai的调号标在a上,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āi:我挨着你,你挨着我。
ái:冬天来了,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ǎi:姐姐高,弟弟矮。ài: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4)拼读练习,巩固发音。
导言:a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n和ǎi可以拼成nǎi这个音节,谁会像老师这样把其他声母和ai的四声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我们开列小火车吧!课件出示第40页a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
2.迁移方法,学习ei。(1)看图说话引出ei。
大家看,小弟弟和小妹妹们围成了一个圈,是不是呀!在老师刚才的这句话中有两个音,请同学们注意听:mèi wéi(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发音: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第二位韵母朋友(课件出示ei)。ei和ai一样也是复韵母。它们的发音方法是一样的,想想刚才的好方法,自己动动嘴,试试看!读ei的时候,嘴巴是——(从e的口形到i的口形。)(个人读、小组读)(3)四声练习。
注意ei的调号标在e上。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4)拼读练习。
导学:e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刚才的mèi、wéi,谁会把其他声母和ei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吧!
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课件出示第40页e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
3.运用规律,合作学习ui。(1)教师引学:打电话引出ui。
我们今天的第三位朋友在哪里呢?打个电话催催吧!谁会打电话(师做打电话的样子)?
同学们,其实打电话时,用到了我们要找的第三位客人。打电话时,一开口就是“喂”,“wei”读成第一声的时候就是复韵母ui。(课件出示ui)(2)教会发音方法。
同学们真聪明,看到ui就想到了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怎么读?(指生说:先准备发u的音,马上滑到i的音,就是ui。)(3)四声练习。可编成顺口溜在口语中练习。师生共同完成“山谷回声”的游戏吧!
师:ui——大山,你好!生:ui——大山,你好!
ui——我爱你们!ui——我爱你们!ui——我会读ui了!ui——我会读ui了!
(4)拼读练习。课件出示第40页ui的拼读图,开火车拼读。4.结合语言,巩固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排队伍,一个挨一个。这里就有韵母ai的读音。教师指导学生用这几个韵母组词,再说一句话。(学生组词造句,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忆音、形。)6.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复韵母ai、ei、ui的读音。看,智慧老人又给它们戴上了四顶小帽子。(课件:四声调的韵母)谁能尝试读一读。(学生开火车顺序、逆序、乱序读四声调的韵母)同学们,这三个韵母的声调标在什么字母的上边,你们发现了什么?现在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小组探究规律)师生总结标调规律:有a不放过,没a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7.示范指导、练习书写:
同学们,ai、ei、ui我们已经会读了,那怎么书写呢?现在,我们就把它们请到四线格内来做客吧!教师示范书写并指导:每个韵母是一个整体,两个字母要靠近些,但不要太拥挤。(学生先描红,再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回指导。a占中格,i占上中格,书写时a和i要靠近一些。e一笔写成,起笔横要写直;i占上中格,点不要写得太大。u占中格,i占上中格,两个字母写时要靠近。
三、游戏活动,学习音节
1.在拼音森林里长满了蘑菇,这些蘑菇可漂亮了!小兔见了,高兴极了,他想摘一些蘑菇孝敬妈妈,可是要摘这些蘑菇可不容易,因为这些是音节蘑菇。什么音节蘑菇呀?看,谁会拼?(b—ɑi→bɑi)2.只要你能拼出蘑菇上的音节就可以摘下蘑菇了。挑选自己喜欢的蘑菇拼一拼——指名摘蘑菇拼读。
四、趣读儿歌,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汉语拼音果园,与ɑi、ei、ui成了最好的朋友。同时还掌握了它们的标调规律:有ɑ不放过,没ɑ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板书设计:
9、ai ei ui
guāi huài kuài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单选题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风靡(mǐ)疙(gē)瘩 沮(jǔ)丧 跺(duò)脚
B.挨揍(zòu)窦尔敦(dūn)厌氧(yǎng)菌 轮廓(kuò)
C.废墟(xū)培(péi)养 盔(huī)甲 后妃(fēi)
D.金箍(gū)棒 嫦(cháng)娥 倾(qīng)角 纳(nà)鞋底
3.下列四字词语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A.呆头呆脑 轻手轻脚
B.怒气冲冲
得意扬扬
C.念念有词
侃侃而谈
D.黑白分明
心满意足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B.王老师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念念有词地讲课。
C.在西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
D.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节人》全文都在为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D.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8.下列诗句中,与名胜古迹无关的一项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三、语言表达
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尽管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修改病句)
(2)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用加点词语造句)
(3)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4)小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改拟人句)
(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成反问向)
10.口语交际。
“学会请求”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我们应该学习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的本领。小明热爱踢足球,他想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他该怎样请求妈妈同意呢?
四、语段阅读
11.课内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回答问题。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察/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现测)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察/现测)还发现,以前(观察/观测)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________年,________国发射的“________”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________飞行的轨道,给________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3)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对火星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科学家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
银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可是,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在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行。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的定林寺中,据说有300多岁了,直到今天它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树根能够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人们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A.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银杏和同时代的恐龙一样普遍
C.银杏和恐龙一样灭绝了
D.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2)人们把银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引号表示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银杏树长寿的原因是()(多选)
A.银杏树根系极为发达,扎得深,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B.银杏树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
C.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D.银杏树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能抑菌杀虫,使银杏树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六、写作题
13.习作与表达。
题目: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①先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运用对比的写法,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③注意把印象深刻的“镜头”作为重点来写,特别要注意把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写清楚。
参考答案
1.昼夜;颓然;提供;因素;猜测;抵御;沮丧;适当
2.C
3.D
4.B
5.B
6.A
7.D
8.D
9.(1)如果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
(2)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圆的。
(3)故宫博物院不但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而且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4)小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10.妈妈,我想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踢足球有助于身体健康,让身体素质提高。出去踢足球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放松;不会耽误学习成绩;可以有助于困队合作的意识,增强伙伴之间的友谊。将能促使其行动迅速,视野开阔,反应敏捷,食量增大,新陈代谢加快,机体抵抗力增强,四肢发达,头脑灵活,肌肉强壮。你就让我去吧。
11.(1)观测;观察;观测;观察
(2)1971;美;水手9号;火星;火星
(3)火星上没有“运河”,也没有四季变化。
(4)生命在火星上难以存在。
12.(1)B
(2)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公孙树;特殊含义
(3)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银杏树的确是长寿的树种
(4)A,B,D
(5)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估计,银杏树历史久远,无法准确计算时间,只能说个大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爱让生活更美好
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啊!因为有了亲人的爱,使我们幸福;因为有了朋友的爱,使我们快乐;因为有了陌生人的爱,使我们脱离困境。
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我和爸爸一同回故乡扫墓。到了下午,爸爸还没扫完,我只好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家。我走在小路上,边走便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嘴里嘀咕着:“哼!又说要送我上晚修,现在连要送我回家都做不到。坐公交车就坐公交车,反正我又不是没坐过。”
我站在河源路口,攥着手里的3块钱,等待着到小金口的车。上车买完票后,随便找个位子就坐了下去。随着车子的“一起一伏”我的眼皮忍不住“打起了架。”过了不知多久,车子猛的一个刹车,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朝窗外望了望,看到一个路牌“三角滩。”一瞬间,心中的问题涌了出来:我怎么会在这?小金口呢?这是哪里?……”我连忙下了车。
看着四周陌生的环境,我像一只迷了路的羔羊,分不清东南西北。手足无措的我再也忍不住眼眶的泪水。不久,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想:“现在只有找人帮忙了。”迎面走来两位穿着制服的姐姐,边走边开心地聊天。我跑过去,焦急的问他们:“请问这附近有没有到博罗的汽车?”一位长头发的姐姐看了看我的脸和衣服,然后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小妹妹,你是不是迷路了?这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但没有直接到博罗的车,你可以先到汤泉,再转车回博罗。”我的泪水又来了:要搭两次车,我只剩下两块钱,不够钱怎么回家?“那位姐姐牵着我的手,走到马路对面的汽车站,帮我拦了公交车,搜了搜裤兜,塞给我五块钱,说:“快上车吧!”我刚想说谢谢时,车门已经关了。
五元钱,虽然不是很多,但里面包含的爱是无限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简单的问效,让我们将爱献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WORD模版
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可予删除!
-(下)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1、以下读音标注全部错误的一组是( )(4分)
A. 拂堤(fú) 丝绦(tāo) B. 棉袄(nǎo) 害羞(xīu)
C. 鼹( yǎn)鼠 摩托(tuó)车 D. 仍然(réng )茁(zhuó)壮
2、以下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 做克 惊奇 公圆 B. 引人住目 比直 寻找
C. 休息 每好 油局 D. 万里无云 姑娘 田野
二、按要求写词语
1、比一比组词语(8分)
冲( ) 局( ) 桃( ) 娘( )
钟( ) 句( ) 跳( ) 浪( )
2、连一连,组成词(12分)
念 线 考 发
思 丝
黄 局汽 票
邮 油
学 年 样 话
同 童
3、补充四字词语,并用直线标出写天空的词语(12分)
令人( )( )( )( )勃勃 ( )空如( )
( )里无( )( )人( )目 绚( )( )彩
4、填写合适的词语(12分)
( )的天空( )的田野 的微风
( )的草坪( )的柳条 ()的阳光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 )( )莺飞( )( )( ),拂堤杨柳醉( )( )。
2、不知细叶谁裁出,( )( )( )( )( )( )( )。
3、( )( )从( )( )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4、( )( )烧不( ),春风( )( )(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8分)
1、《找春天》一课中“她在柳枝上荡秋千”这句话里的“她”指的是小姑娘。( )
2、像“底、原”等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舒展。( )
3、1987年4月5日,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地坛公园,亲手种下小树。( )
4、本单元学的三首古诗(《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
五、照样子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10分)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学校旁边种着
沙滩上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悄悄地钻[zuān zuàn]出了泥土,露出嫩绿的芽儿;小树挣脱了冬天的.束缚(fù),也长出了嫩嫩[nèn lèn]的枝叶。小朋友们脱掉厚厚的棉衣,换上了漂亮的春[妆 装]。出了门,一阵暖风吹来,暖和[he huo]极了。孩子们在春天的怀[抱 报]里,快乐地[完 玩]耍。他们在草地上奔跑着,嬉戏着,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春像什么,春像一位温柔的姑娘。她抚摸小河,河面上的冰化了。她抚摸桃树,桃花张开粉红的笑脸。她抚摸( ),(
)……
1、从文中的“[ ]”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用“√”标出。(6分)
2、从文中找答案,选择合适的选项(4分)
芽儿 枝叶 棉衣 笑脸
嫩嫩的( ) 粉红的( ) 嫩绿的( ) 厚厚的( )
3、文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 ),“她”指的是( )(4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推荐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诗歌11-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04-2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五-7.妈妈睡了10-05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0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教案12-04
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知识点01-27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05-28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试题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