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电子教案(共6篇)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第4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第5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第6章 深入中文Windows98 第7章 WORD基本操作
第8章 文档排版
第9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10章 图文混排
第11章 EXCEL概论
第12章 Excel的基本操作
第13章 怎样用好公式
第14章 图表创建与编辑
[教学标题]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 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1955-1964)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 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 5.嵌入式应用 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 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 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 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 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 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 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2)地址线 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 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操作系统
定义: 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如:DOS(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 UNIX、LINUX(4)网络操作系统 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 程序和数据管理
(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 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及运行、作业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 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 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 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 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 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常用高级语言有:Basic、C语言、Fortran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设计 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 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 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 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 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 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 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 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六、计算机中的数与数据
[教学标题] 第二章 PC系列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PC机发展简史
一、PC(Personal Computer)机的定义:即个人计算机,是为个人单独使用设计的。
二、PC机的发展简史(即INTEL公司的芯片发展史)
兼容机 不是由IBM生产但却和IBM所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具有相同特性的计算机;
第二节 微机组成PC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一、认识PC机(了解主机箱的按钮Reset和Power等)
二、PC机的内部结构(实物演示)
1.主板: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软盘驱动器
(1)分类:3.5“英寸(容量1.44MB)和5.25”英寸(容量1.2M)(2)软盘的构造 磁道、扇区、写保护
注:软盘一旦格式化,盘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3.硬盘驱动器(450M-60G)
(1)硬盘的接口标准(IDE接口和SCSI接口)
(2)硬盘分区(对于高容量的硬盘可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
(3)特点 容量大、速度快、价格贵
4.光盘(650M)
(1)CD(Compact Disc)小型光盘
(2)光盘类型:只读光盘CD-ROM,一次性写入光盘CD-R,可读写 光盘CD-RW
三、中央处理器CPU
1.CPU的基本功能:取出和执行主存中的程序(通过指令实现)
2.CPU的指令系统
3.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即主频)
如Pentium II 466,700等
四、内存
1.内存容量(关系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
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由8位(Bit)二进
制
数
组成,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存取速度以及快存和虚存
3.RAM和ROM CMOS
(1)RAM 随机存储器,通常意义所指的内存,也叫主存储器,主要采用DRAM和SDRAM技术,特点:速度快,一旦掉电,其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2)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量部分程序,一是开机自检程序,二十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3)CMOS 保存微机重要系统参数
五、输入与输出设备
1.键盘的使用(键盘的实例讲解和键盘的操作方法)(p39)2.其他输入设备(如: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笔和触摸屏等)
3.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单显和彩显
(2)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横向点*纵向点)
(3)显示卡(AGP显卡,颜色数)
注:在刷新频率达到75HZ时可消除闪烁现象
4.打印机
打印机的分类: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5.其他输出设备
如:音响,录象机和投影仪等
6.数据传输(1)数据传输是计算机与外部交换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
(2)信息交换的两种方式:模拟量和数字量
注:调制解调器是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进行转化的电子设备
第三节 PC机的使用
一、PC机的启动
1.启动的方式:冷启动和热启动(复位启动)
冷启动 加电启动计算机系统,相当于关机开机
热启动 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不运行自检程序,启动速度快,主要解决“死机”情况
2.开关机的顺序: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关机相反)
二、PC机的系统参数设置(即CMOS设置)
三、磁盘操作系统DOS简介
1.DOS命令分类: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2.了解系统配置文件Config.sys 和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
3.了解盘符、路径的概念
四、PC机的安全使用
1.PC机的工作环境 2.计算机病毒
(1)定义: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运行时能够自我复制,并利用信息通道进行传播,以占用系统资源或造成其他危害为目的的程序或程序集合。
(2)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传播性
(3)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安装杀毒、防毒软件,格式化磁盘
[教学标题]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文Windows 98的特点;中文Windows 98的安装方法;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学会使用中文Windows 98的帮助;熟练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使用中文Windows 98的帮助;中文Windows 98的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文Windows98的主要特点
1、友好的图形界面
2、多任务
3、高效的即插即用
4、多彩的多媒体功能
5、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
6、丰富的附件工具
7、程序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简单易行
8、支持大容量内存
9、兼容DOS程序
第二节 中文Windows 98的安装
一、运行环境(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
二、安装模式
1.典型安装
2.自定义安装
3.最小化安装
4.便携安装
第三节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
一、鼠标操作
1.鼠标指针及移动鼠标(P59)
操作要点:轻握鼠标,掌际边缘轻着桌面,移动时以掌际为中心晃动鼠标。
2.单击 点击按一下(按下立即放开)鼠标左键;
用途:用于选中、切换到
操作要点: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否则造成拖动操作。
3.双击 连续快速按两下鼠标左键为双击;
用途:常用于打开、运行
操作要点:动作要轻而快,食指不要离开鼠标。
4.右击 按一下鼠标右键;
用途:调出快捷菜单 5.拖放 是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屏幕上某项目后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移动移动到需要的地方时,放开鼠标键。用途:常用于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改变图标等位置
二、中文Windows 98的启动和退出
三、Windows 98的桌面安排
1.桌面图标
系统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Explore,回收站,网上邻居等。
快捷方式:为快速打开某个程序而创建的图标。
2.开始按钮和开始菜单 :几乎可以打开所有Windows98应用程序
3.任务栏
(1)功能
a.指示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
b.切换前台和后台程序,管理桌面上的窗口。
(2)特性 位置可以移动、大小可变、可以设置为自动隐藏和总在最 前总在最后
4.布告区:显示系统常驻程序。
四、程序和窗口
1.程序的启动和结束
(1)启动: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找到相应的程序单击即可 操作要点:鼠标沿着选择光条移动,鼠标无动作,移动到命令项 时再单击
(2)退出:a.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b.双击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
c.通过键盘上ALT+F4
(2)多文档窗口的操作
在主程序的窗口工作区内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子窗口(文档窗口),我们称为多文档窗口。
(3)窗口的操作:最小化、最大化、复原、改变窗口大小、移动窗口、关闭窗口等
3.菜单
1.概念:为方便用鼠标执行命令而设计的一种计算机命令排列结构,类似于饭店中的“菜单”
2.各种菜单项极其含义(P67)
下划线、组合键(热键、快捷键)、省略号、三角符号、“√ ”标记、变灰色、横线
4.工具栏 为方便鼠标操作,把常用命令以图符形式集中放置在屏幕上的一种命令组织方式,如新建、打开、打印等。
5.对话框 程序和用户进行交流的一种信息显示方式。(参照P69页)
(1)命令按钮(2)文本框
(3)列表框
(4)下拉式列表框
(5)单选、复选框
(6)数码器
(7)滑杆
(8)选项卡
第四节 使用帮助
1、通过菜单和热键F1使用帮助功能
(1)通过目录寻找主题;
(2)通过索引寻找关键词。
2、通过 对话框中的帮助按钮
3、使用“这是什么?”命令
(1)窗口右上角的“?”;
(2)右击对象。
第五节 中文输入法
一、输入法的选择
1.键盘:Ctrl+Shift 2.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图标
二、中文输入法状态工具条
1.各部分含义
2.软键盘及软键盘设置
三、智能ABC输入法(音码)
1.单字的输入方法
2.词组、双字的输入方法:连续输入词语的拼音或者声母
例如:“培训” 输入peixun,pxun,peix,px 均可
3.三字词及以上:只需输入其声母即可.如: “计算机” 只需输入 jsj,“电视机”,“录音机”
4.取消操作:ESC键
5.找字:+-
6.输入错误:退格键删除
四、微软拼音
[教学标题] 第四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资源及文件等有关知识;资源管理器的组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等;学会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学会使用“回收站”;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的组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等;学会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学会使用“回收站”;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教学难点] 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方法;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查找等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资源及文件
一、资源
1、软件资源 程序、数据等,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2、硬件资源 计算机外设,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件。
二、文件组成及分类
1、概念 : 一组相关指令及其信息的集合。
2、文件组成
(1)基本名:表示文件的作用,最多由255个字符组成,文件名不能包含下列字符 :
: ;/ < > “ * ?
(2)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可以省略,命名规则统计本名,同基本名在一起最多由255个字符组成。
3、基本分类
可执行文件:EXE、COM、BAT(批处理文件)
不可执行文件:声音文件(WAV、MID、MP3)图像文件(BMP、JPG、GIF)
DOC、XLS、INI、SYS、ICO等等。
第二节 资源管理器的窗口
一、资源管理器的启动
二、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参照P78页)
三、资源管理器作用: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档,复制文件,文件改名,建立快捷方式等。
第三节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一、文件夹的展开和折叠:通过文件夹左边的“+”号和“-”号。
二、文件和文件夹的选择和打开
1.选择方法:
(1)连续选择
A、拖动法
B、单击首项,按住 SHIFT 键单击末项
(2)不连续选择:单击首项,再按住 CTRL 键单击末项
三、新建一个文件夹
1、菜单操作
2、快捷菜单
四、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
五、文件或文件夹的更名
1、菜单操作
2、鼠标操作:击两次要改名的对象。
注:文件的扩展名代表文件的存储格式和关联方式,不能随意改变。
六、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拖动法和粘贴法)
1.复制粘贴法:
选定源→复制→选定目标→粘贴 2.拖动法
源和目的在相同盘符内移动,CTRL转换复制;源和目的在不同盘符内复制,SHIFT转换移动。
七、文件显示方式和排序操作 1.显示方式:大图标方式、小图标方式、列表方式和详细资料方式
2.排序 按文件名、大小、类型、修改时间进行排序
3.更新显示内容(刷新命令)
八、文件夹“选项”对话框(查看菜单→文件夹选项)
九、文件属性设置(只读、隐藏、存档和系统4个属性)
第三节 查找文件
一、根据文件名查找
* 代表任意字符串
?代表任意字符
例: 以AC开头的文件
查找第二个字符为F的文件
扩展名中第二字符为A的文件
二、根据日期查找
第四节 文件的打开和关联
一、可执行文件文件的打开和执行
打开一个(程序文件),就是启动这个程序
二、文档的打开和关联(1)概念
文档 由任何可执行程序创建和处理的文件。
例如:画笔(BMP)、写字板(TXT)、WORD(DOC)、EXCEL(XLS)
关联 文件和某个程序连接起来,能通过双击调出此程序,并对文件进行打开和处理
(2)关联文件、和无关联文件的图标,打开时的反映
(3)创建关联
第五节 使用回收站
一、启动回收站管理程序
二、恢复删除的文件
三、真正从磁盘删除文件
四、修改回收站属性
第六节 软盘驱动器的管理
一、格式化软盘
二、复制磁盘
三、磁盘属性
[教学标题] 第五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文 Windows 98提供的各种附件;了解记事本、写字板的操作方法;学会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学会办公用品工具、系统工具、多媒体工具和游戏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记事本、写字板的操作方法;学会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系统工具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文字处理工具
一、记事本
二、写字板
第二节 画图程序
一、颜料盒(通过鼠标的单击和右击选择前景色和背景色)
二、工具箱(参照P92页)
第三节 办公用品工具
一、计算器
二、卡片盒
三、日历
四、电话拨号
第四节 系统工具
一、磁盘扫描程序
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三、磁盘空间管理程序
第五节 多媒体工具和游戏程序
一、CD播放器
二、音量控制
三、媒体播放机(播放CD音频、播放视频文件)
四、游戏程序
[教学标题] 第六章 深入中文Windows 98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掌握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的方法;熟练掌握中文 Windows 98的一些常用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的方法;中文 Windows 98的一些常用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在Windows 98中使用DOS
一、进入DOS环境
1.从Windows 98中打开DOS虚拟机窗口
开始→程序→MS-DOS方式,退出Exit 2.退出Windows 98后自动进入DOS环境
3.从Windows 98的启动菜单中选择进入DOS环境
二、在Windows 98中执行DOS程序
第二节 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
一、通过粘贴板交换数据
1.使用剪切(Ctrl+X)、复制(Ctrl+C)和粘贴(Ctrl+V)命令
2.复制屏幕和窗口的图像
屏幕的复制:Print Screen
窗口的复制:Alt Print Screen
二、对象链接与嵌入(OLE)1.对象的链接和嵌入操作
2.粘贴、嵌入和链接三者的区别
第三节 中文Windows 98系统设置
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开始→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二、控制面板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三、显示器的设置
1.设置背景图案和壁纸 2.设置屏幕保护方式
四、安装或删除应用程序
1.安装或删除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安装/卸载)
2.安装或删除Windows 98 组件
3.制作Windows 98启动盘
五、打印机的安装和管理
1.安装打印机(开始→设置→打印机)
2.基本打印步骤
3.打印控制
(注:打印队列中可改变打印次序、取消打印和暂停打印)
[教学标题] 第三篇 字处理软件WORD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Microsoft Office 2000组件;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重点] 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难点] 在Word中进行文本编辑操作方法; 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七章 WORD基本操作
第一节 Office 2000组件
一、Microsoft Word2000 字处理软件
1、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本文件,比如书信、备忘录、商务计划、论文、研究报告等等;
2、文本中插入表格、图片集、图形等等。
二、Microsoft Excel2000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三、Microsoft Powerpoint2000 幻灯演示软件
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应用于教学、广告宣传等领域。
四、Microsoft Outlook 桌面信息管理系统
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约会、计划、任务等商务信息,并可通过网络和小组其他人共享信息等
五、Microsoft Accessd2000 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输入、组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搜索生成报表
第二节 Word窗口
一、窗口组成
二、命令的组成1、工具栏
(1)常用工具(P120)
(2)工具栏的消隐和定制 操作:视图/工具栏
2、主菜单
主要功能的介绍(P120)
3、快捷菜单 操作:右击对象
4、联机帮助
三、退出Word
第三节 文档管理
一、创建新文档
1、快速创建
2、利用模板创建
模板 一种特殊的文档(扩展名为DOT),其中存放着特定的版式设计,包括字体、段落、制表、页边距、正文、表和图等。
二、保存文档
1、第一次保存
注意: 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
2、再次保存文档(1)改名保存
(2)自动保存 设置方法:工具/选项
三、打开和关闭文档
1、近期编辑过的文档的打开
2、多个文档的打开和管理
四、文件对话框的特殊使用
相当于小型文件管理器
第四节 文本录入
一、插入点定位
1、使用鼠标
2、使用键盘
Home、End 快速移动到行首、尾
PgUp、PgDn 上、下翻页,每次翻动10行左右
Ctrl+Home、End 快速移动到文档首、尾
二、文本输入
1、切换输入方式
2、注意事项(P125)
换行、分段、分页
三、特殊符号的插入
第五节 文档的编辑
一、选定文本
1、拖动选择
2、Shift 选择
3、矩形快选择
4、快捷选择
单击、双击、三击
二、删除文本
1、单个文本删除:Delete 和 Backspace键的使用
2、文本块删除
3、恢复删除
三、复制、剪切和粘贴文本
1、文本的复制、移动
(2)拖动法
(2)复制(剪切)粘贴法
(3)热键操作
2、多个文档之间的复制和粘贴
四、查找和替换
注意:前后空格
五、自动更正
1、英文单词的自动更正
2、快捷词的建立 操作:工具/自动更正
第八章 文档排版
第一节 设定字符格式
版式 包括字符的格式(字体、字号、字型等),段落格式(缩进、行间距、对齐、编号、制表符等)
1、字符样式 字体、字形、字号的统称
2、录入前设定字样
3、修改已录入文本字样(p131)
4、字体对话框
第二节 段落的排版
段落格式含义:对齐方式、缩进、行间距、项目符号、文字默认字样等
一、对齐方式
二、标尺定制缩排和页边距
1、页边距
2、缩进
文字实际距离=页边距+缩进
注:缩进可以被下一段继承
3、制表符
4、标尺含义
三、段落对话框
1、段落标记显隐及含义
段落标记保存了段落样式,包括该段中英文字符样式、段落的排列方式和段落前后的距离
2、格式刷
包含了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四、项目符号和编号
1、添加编号 选定段落(插入点定位到该段落)→单击项目符号
2、取消编号
(1)弹起编号按钮(2)退格键删除
注: 删除该段编号时,其他段落自动编号
五、首字下沉
注意:删除首字前的空格
第三节 页眉、页角和页码
1、简单设置
操作:插入/页码
2、复杂设置
操作:视图/页眉和页角
第九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一节 创建表格
一、插入空白表格 操作:表格/插入表格
1、插入简单表格
2、插入复杂表格
二、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
和其他正文一样进行编辑,每个单元格即是一个段落,分别有自己的一套标尺
三、表格的选定
1、菜单选择:光标置于被选择处,然后选择整列、行、整张表格
操作:表格/选定
2、鼠标选择
四、表格的删除
选定表格→表格/删除行
第二节 表格编辑
一、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插入和删除:选定行(列)→表格/插入(删除)(1)添加:行的追加、列的追加
2、行列的移动 :剪切→粘贴
3、单元格的插入和删除
4、单元格的复制
二、调整行高和列宽
1、鼠标操作
2、菜单操作:表格/单元格高度和宽度
3、调整独立单元格的宽度
4、均匀分布各行和列
在选定的表格范围内平均行高和列宽
三、表格内文字的对齐方式
四、表格的合并与拆分
1、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2、拆分表格
(1)拆分:选定行→表格/拆分表格 所选处与上面表格脱离开来
(2)表格合并:删除两表格之间的段落标记
3、表格线的绘制与檫除
第三节 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一、边框
1、工具栏 选定表格→ 选定线形→选定颜色→选定填充方式
2、菜单 格式/边框和低纹
可以自由组合边框,步骤同上
3、段落边框
二、底纹 注意:文档中其他文字亦可设置边框和底纹
第十章 图文混排
第一节 插入图片
一、剪贴画和图片
1、概念
剪贴画:WORD自带的一种图片格式,由矢量线条组成,可以平滑的缩放。
图片:由其他图像处理软件生成的文档,如文件类型:BMP、WMF、JPG、GIF等。
2、图片与文字的组合方式:
浮动图片:浮动与文字之上,可以设置文字围绕方式
作为字符:作为文字中的单个字符处理
二、抓图
PrtSc(Print Screen):将整个屏幕拷贝到剪贴板 Alt+ PrtSc:将当前窗口或对话框拷贝到剪贴板
第二节 图的编辑和修剪
一、图片工具栏
二、改变图片位置和尺寸
三、裁剪图片
四、设置图片格式
1、改变颜色和线条
2、改变环绕方式
第三节 图文框和文本框
一、图文框、文本框
1、图文框、文本框可以包含以下对象:文字、表格、图像、艺术字
2、特性
在文章中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和其他文字有多种排列方式
3、改变图文框(文本框)的位置、大小、格式
4、两者的区别:文本框中图形不可设置成浮动图形,只能作为大字符处理,图文框处理图形比较灵活、方便。
[教学标题] 第四篇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Excel的窗口组成;掌握在Excel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掌握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高级混排;掌握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重点] Excel的窗口组成;在Excel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掌握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在Excel中进行文本编辑的方法;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十一章 EXCEL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电子表格
一、电子表格的功能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二、特点
1、表格存储容量大:16页工作表,216=65536行和28=256列组成;
2、单元格内容可以是公式,显示的是计算结果;
3、操作简单;
4、功能强大,具有表格、图表、图形、数据库的功能
第二节 Excel2000简介
一、组成1、工作表
2、图表和图形
3、数据库
4、宏 Excel中的一种编程语言
二、Excel的启动和退出
三、窗口的组成1、窗口组成部分及作用
2、几个概念
工作簿、工作表(页)、工作单元、当前页、表名(页名)、单元格
第三节 常用工具图标
一、标准工具栏(常用工具栏)
略
二、格式化工具栏
略
第四节 操作对象的选取
一、单元格的选取
二、区域的选取
1、拖动法
2、Shift 键选取
三、整行、整列、整页和不连续区域的选取
四、单元格的区域的命名
命名规则
1、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符
2、名称不能与单元格地址相同
一、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学习的轻松环境。
二、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教学工具齐全,学生积极性提高
小学数学课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及思维方式的特点,在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致盎然的投入学习,而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些功能常用的背景库、注释库、链接库等等,就可以把一些诸如大森林、海底世界、运动场之类的图片直接从背景库里拖出,生动形象的的呈现给学生一个情境。学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情境的氛围,身临其境的在教师为其创造的情境中学习及思考,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自发的加入到学习过程。另外,电子白板的教学工具齐全,像我们常用的数学工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平时我们上课,用实物,学生看得不够清楚,如果用电子白板中的工具,学生不但看得清晰,使用过程也能完整的展示出来。还有,白板中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格子,使我们教学平移、旋转、坐标等显得轻松多了。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 生,学生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 课时,我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面、扇面、五角星的实物图,让学生找找这些图上有没有角,在哪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了,对角也有 了一些认识,学生很快找到了图上的角。教师顺势说:“我们在这些图上找到了角,如果我们把这些角画下来会是怎样的呢?”这角的图形是比较抽象的,我就借助 电子白板,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说明这些都是角,并在电子白板上利用绘图功能画角,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角,通过实物演示, 变的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并促进形象思 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 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白板演示的情境,把抽 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画出一个点,然后从点一端画出一 条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画出一个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条水平 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在白板上画出两个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绘图的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功能,来进行有效的知识回顾。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四、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获取信息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快捷、方便的电子白板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取得信息的资源库。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所提供的资源图库和模 板,可以随时调出你想搜集的图片和信息,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让学生从电子白板的图库里自主选择最适合测量面积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在图 形上摆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也可以在在图形上摆长方形纸片,结果发现摆正方形纸片是最适合的测量面积的方法,这使在教学上获取知识的信息更加便捷。结合 本节课,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把幻灯片和电子白板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并带有配音的“阿凡提的故事”,学生们精力集中,故事结束后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学生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拓展了学生的 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四人小组讨论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介绍引入: 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 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四激情延伸,扩展思维。
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
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
五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
六布置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七板书设计
1.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提示:文中有一些像“史密森博物馆”等一些音译词要读通。
四、再读课文:
思考:文中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多媒体?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文中画一画、注一注,再和同学们议一议。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要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电脑”。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后引导他们概括起来说。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____________。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举例说明?
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像电话能____________,电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____________,又能像____________,还能像____________„„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第四自然段)
抽读课文,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教师介绍引入: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你尝试过吗?效果怎样?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媒体、诞生、繁衍、迅猛、埃尼阿克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请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段的写法,用“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可分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2)多媒体功能丰富;(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四、置作业布: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指挥
电子计算机多媒体
——————————→
(迅速判断和处理信息)
(传递多种信息)
执教: 第1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例1、2、3题,练习十四第1--3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学习过程,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教材出示第72页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 完成的73页做一做。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例1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二)汇报整理:
1.汇报,说说自己的理由。2.边回顾整理过程,边完善知识整理的步骤。
(1)回忆知识点
(2)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3)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将黑板上的知识进行分类)
(4)(4)整理知识(将每一大类进行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图)(板书)
(三)分块复习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到知识间的包含关系,将知识整理成网络图,其实,这些知识之间还存在着共同之处。
1.正数、0、负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数轴清楚地表示出来,出示例题2:
(1)请在数轴上把蓝点的位置表示的数写出来
(2)你在数轴上表示出、2.5、-、-2.5
(3)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么? 数轴上的点都以0为对称点是相互对应的
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也就是说整数个数是无限的 正数和负数中都存在着整数、分数、小数
2.小数和整数是十进制计数。而分数是计数单位。出示例3(1)数位顺序表
从数为顺序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将小数与整数联系在一起的是数位顺序表。请你在表中写出30、3和3.3这两个数,根据数位顺序表说出“3”的不同含义。
同样是“3”,为什么含义不同?整数与小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口答:27038=2×()+7×()+0×()+3×()+8×()(2)提问:分数单位指的是什么?和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1.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4.分数和百分数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联系:都能表示率,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是百分之几,是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分数和百分数可以互相转化!
(2)区别:①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②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但百分数只可以表示率;③分数可以约成最简分数,可是百分数不能进行约分。④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出示课题,梳理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2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
4、例
5、例6,“做一做”,练习十四第4---9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进行系统整理,能区分易混易错(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倒数、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认知结构。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学习过程,加强知识的灵活性、综合性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体会转化、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灵活运用。通过对易混知识的系统整理,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教学难点:对数整除的相关概念的区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系统整理形成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整理自然数、整数、整除、因数、倍数的概念。1.创设情境,整理自然数、整数的概念,明确研究范围。(1)学生自主报出自己出生年月。(2)问:①你们刚才说的数都是什么数?
②研究数的整除时,是在什么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3)师:“0”是自然数,因为它也表示物体的个数,0个,因此,它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但我们在研究数的 整除时,一般不包括0。2.借助算式,整理因数、倍数的概念。(1)出示算式:
①18÷2=9 ②2.4÷6=0.4 ③30÷8= ④30÷5=6 ⑤8÷16=0.5 ⑥12÷0.3=40(2)提出要求:把算式填在集合图中。
(3)提问: 结合算式说一说因数、倍数的概念(出示例4)(4)小结:
①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②结合集合图,说一说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3.借助算式整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1)借助算式整理特征
①结合“30÷5=6”说一说能被2、3、5整除,能被2和5整除,能被2和3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特征。
②练习:用0、1、8三个数组成数 a.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大三位数 b.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
c.从这三个数中任选数组成新数,看看这个数还能同时被谁整除(2)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
①问:能被2整除的数又叫什么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又叫什么数?
②练习:读出黑板上算式中的奇数、偶数。
4.借助情境,整理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1)提出要求:用黑板上算式中的数,按要求填图。
只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
(2)提问:两幅图中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叫什么数?(3)强化练习:
①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请起立;②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起立; ③问:同学们都站起来了,说明什么?④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坐;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坐;⑥问:你怎么还站着?(1号)说明什么?
(4)利用选择整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①出示:下面四个答案中,哪个是把30分解质因数? 1)30=2×3×5×1 2)30=6×5 3)2×3×5=30 4)30=2×3×5 ②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③问:其它为什么不是分解质因数?
④问:2、3、5是30的什么数?
5.利用填图整理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1)出示:
① 1,2,4 ②4 ③24 ④24,48,72……
(2)按要求填
(3)问:重叠部分应填什么数?你选哪个?(4)问:24是8和12的什么? 4呢?
(5)第④组后面为什么有省略号?第①组后面为什么没有?
(6)问: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就叫做……?
(7)举例:什么是互质数?
(二)结合板书,整理概念,形成网络图。(完成板书)
二、分层练习,巩固知识。(投影出示)1.判断:(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2.填空
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183,其中最小的一个奇数是()
两个质数的乘积是94,这两个质数的和是()在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合数的个数最少有()3.解决实际问题
黄潭小学五年级有100人,今年4月30日体育节,要选部分学生参加队列表演,要求分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能恰好分完。参加队列表演的学生最多能选多少人?
三、小组讨论例
5、例6。
四、、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1.练习引入
在、3.3、33.3%、0.四个数中,最大的是();0.、0.5、5.4%、、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提问: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2.学生汇报方法,并引入:分数、小数、百分数间可以进行互相转化。转化方法是什么?(请自己试着总结)3.总结:板书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1)把35%的“%”去掉,原数就()。
(2)在五折,0.56,0.55,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如果 > > ,那么在()内可以填的自然数有()。(4)小数2.995精确到0.01,正确的答案是()。
(5)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8.30,这个三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教材第7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第4---9题。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对数的认识部分知识的应用,通过系统地整理,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并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触类旁通。
七、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3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数的运算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1---5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2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入理解,归纳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练习--概括--练习第学习过程,系统地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经历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己的含义,也有其自己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整理这一部分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四则运算的意义(教材第76页例1)。
1、阅读以下信息: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 做蝴蝶结,用 做中国结。(1)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2、口答: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与除法意义都分别相同。只有小数、分数乘法(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四则运算的方法(教材第76页例2)。
1、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
3、有什么相同点? ①整数加减时,数位对齐;
②小数加减时,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③分数加减时,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而分数乘法是_________。
5、说一说分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6、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教材第76页例3)。(1)做一做,议一议:
a+0=()a×0=()0÷a=()a-0=()a×1=()a÷a=()a-a=()a÷1=()1÷a=()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整数、小数 分数(百分数)加法 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减法 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乘法 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除法 意义
计算方法
特殊情况 四、四则运算的关系(教材第76页例4、5)。
1、加法: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 减数+差=被减数。
3、乘法:求相同加数和的算便运算。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2、完成P83练习十五第1、2题。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4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数的运算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
6、“做一做”,第77页例7、8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42)(2)÷[(+)×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名称 用字母表示 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5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
9、例
10、“做一做”,练习十五第8、9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 起复习解决问题。------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1)出示例9(2)学生交流、讨论。(3)汇报:
①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②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③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④计算; ⑤验算。
2、出示例10(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分析数量关系。①这里的 表示什么?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多其中的1份)②看懂线段图,并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③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④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是多少。⑤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6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板书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例如: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5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4)工程问题:
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时间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其中两种量求出第三种量。数量关系式为: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例如:一个工程计划生产570个零件,已经做了10天,平均每天生产21个,剩下的要在1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5)分数应用题:
关键是找准标准量,即单位“1”。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解题规律:甲乙差÷乙
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解题规律:乙×(1±几/几)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解题规律:甲÷(1±几/几)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第二次取出的比总数的 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下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的10---14题。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7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式和方程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
1、例
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3、4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其作用,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 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出示课题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许多方便。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举例说明。出示例1
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出示例2 如:①a乘4.5应该写作4.5a; ②s乘h应该写作sh; 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学生交流、展示。
如(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长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正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圆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锥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
二、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1 “做一做”。
展示连线作业。
(1)师:你觉得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哪些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a³、3a、三、巩固训练:
完成练习十六第1、2、3、4题。
四、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8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式和方程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例
3、例4,练习十六第5、6、7、8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 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题
二、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出示例3 学生交流。
4、出示例4 学生交流。
5、解方程: 交流、讨论,上台板演,注意书写格式。
三、巩固应用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8.5+65%x=15 45 x-34 x=34 1.25x÷0.25=4
2、练习十六第5、6、7、8题。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9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式与方程
(三)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练习十六第9---14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2)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整体认识知识的能力,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熟练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二、提出问题
1.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2.小组进行讨论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
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二)解方程的方法
1.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重点是让我们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它都是根基。通过这道例题的解题过程,你觉得解题的过程应该分哪几步?(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4)检验并写出答语
2.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出示练习)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5)单价、数量、总价。(6)速度、时间、路程。(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提问:通过练习,请你说一说是如何找等量关系的? 总结:
(1)充分利用表示等量关系的关键性词语;(2)利用常见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数量关系;(3)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式;(4)利用计算公式 出示例题:
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书法组的有18人,比美术组的25℅少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几人?
学生按照解题过程进行解决:(需要线段图进行辅助)
总结:在解决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线段图的辅助,帮我们找到等量关系。
三、应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用字母表示数
(1)甲数是a,比乙数少2,甲、乙两数的和是()
(2)一个边长是a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后,面积可以增加()平方分米。2.练习十六第9---14题。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10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比和比例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1---3题,练习十七第1、3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2)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3)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交流、讨论、概括归纳、练习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三、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题------比和比例
(一)一、教学例1:先在下表中写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再举例说明。
比 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二、教学例2: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先填写下来,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联系 例子
各部分名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比
做一做: 5:6=()÷()
三、教学例
3、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交流
2、化简比。= = 0.12:2 = =
3、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四、解比例: 【说一说思路和方法】
五、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20:1表示 _____________ ③比例尺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六、知识应用: 练习十七第1、3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黄潭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11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比和比例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4,练习十七第2、4----7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题
二、正、反比例的意义
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积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一定)……正比例(一定)……反比例
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牛奶袋(袋)1 2 3 4 5 质量(g)220 440 660 880 1100
2、每袋面包个数与所装袋数变化情况如下。每袋面包个数 2 3 4 6 所装袋数 24 16 12 8
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⑤圆的周长和半径。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三、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 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 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并检验
四、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当然EDA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采用的是集总参数的器件,虽然也能设置元件的误差和温度系数,但是对电路的分布参数(如分布电容、电感等)不能验证,所以在仿真运行成功后,还是要搭建实际电路进行测试。尤其是工作在高频频段的电路,更要验证电路的分布参数,但是经过仿真运行毕竟可以节省大量的设计和实验时间。
电路维修技术人员在进行电子设备的维修时,除了需要有电路原理图和电路板图外,由于在厂家电路图上通常不会给出各工作点的参数,通常维修者希望能有一台正常的同型号电子设备与故障设备进行参照,以便尽快查找到故障点。利用EDA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搭建一个与故障设备完全相同的电路,通过软件的仿真运行,可以得到正常电路的各种参数。
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些厂家为了保护自己产品的知识产权防止仿造,不再为用户提供电子设备的电路原理图,给用户带来了维修方面的麻烦。虽然有些厂家售后服务也比较尽责,可以把设备托运回原产地进行维修,但是毕竟耽误了用户的使用,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贵重仪器的损坏。利用EDA技术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北京有数家公司在销售EDA产品,而且各有自己的特色。在首体南路一家公司销售的EDA软件不但能进行电路仿真,而且外接一个信号转换器就可以使电脑作为真正的示波器、频率计、扫频仪等仪器使用。
笔者使用的是在掌宇公司购买的Multisim7教育版的软件。Multisim7有价格不同的几种版本,主要差别在于器件库中器件的多少不同。如果你购买某出版社出版的《电脑辅助电路设计》,书中就有免费赠送的Multisim2001版光盘。
Multisim7软件的界面如图1所示,下面介绍主界面的菜单功能。
在屏幕右侧有竖直的17个彩色图标,它们是仿真软件提供的虚拟仪表。
最上边一个图标是虚拟数字万能表。在该图标上单击鼠标左键,就会在屏幕上出现数显万能表的图形,如图1中第一行左起第一个图形所示,文字符号是XMM。拖动鼠标,将该图形移动到所需安放的地点,再单击鼠标左键,使虚拟数显万能表安放就绪。
然后在虚拟数显万能表上双击鼠标左键,就会出现如屏幕右上角所示的数显万能表,设置其虚拟仪器仪表面板图形。点击set可以设置测量范围。将测量目标选定后接好相应的连线,在电路运行时可以检测电路的电流、电压;在电路停止时可以检测电阻。
所有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数量都是不受限制的。既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安放仪表,也可以使用拷贝粘贴命令复制,相同类型仪表的后缀序号由电脑自动生成,不会重复。
第二个图标是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文字符号是XFG。可以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矩形波。调用及设置步骤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叙述。
第三个图标是瓦特表,可测交直流功率及其功率因数。文字符号是XWM。
第四个图标是双踪示波器,文字符号是XSC。
第五个图标是四通道示波器,文字符号是XSC。
第六个图标是波特仪,文字符号是XBP。可以测量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第七个图标是频率计,文字符号是XFC。
第八个图标是字信号发生器,文字符号是XWG,图形如图1中第二行左起第一个所示。功能是根据设定值使数据区中的数据按一定的触发方式、速度、循环方式向外发送32位逻辑信号。
第九个图标是逻辑分析仪,文字符号是XLA,它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16路逻辑信号。
第十个图标是逻辑转换器,文字符号是XLC,它可以使逻辑电路的设计变得更简便。
第十一个图标是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文字符号是XIV。
第十二个图标是失真度分析仪,文字符号是XDA。
第十三个图标是频谱分析仪,文字符号是XNA。
第十四个图标是网络分析仪,文字符号是XNA。是用来分析双端口网络(不是互联网)性能的仪器。
【小学计算机电子教案】推荐阅读:
电子教案计算机网络03-08
小学四年级数学梯形面积计算教案11-08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07-02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14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优秀教案12-19
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目标07-08
小学计算机工作总结10-24
小学计算机技术教学反思01-14
小学生计算机打字比赛活动总结01-06
小学数学计算例题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