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小东西教案(精选1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物体,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背景图、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物体,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红红的小东西,师:老师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红红的小东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幼儿猜测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红红的、圆圆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吧!
二、欣赏故事。
1.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提问:
(1)这个红红的小东西是什么呀?
(2)一路上它遇到了谁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3)它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4)它说了些什么?(幼儿一起模仿小动物对话。)
三、理解故事情节。
1.根据出示的图片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讨论:一路上红红的小东西走呀走呀,都遇到了谁?它们把红红的小东西当成了什么?
四、经验分享
引导幼儿练习讲述故事,教师总结:这个小东西真有趣呀!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事,闹了不少笑话:小老鼠以为它是一颗红樱桃,它自己又想做小白兔的第三只眼睛,还以为自己是小红灯笼,后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小猫衣服上掉下的一颗纽扣。
[日期:2012-03-22] 来源:和桥幼儿园作者:庄英 [字体:小]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记忆和理解故事基本内容。
2、乐意与教师一起讲述故事中的部分语句:“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
3、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图片:小熊、小花鹿、小猴、小山羊、苹果树各一张,红苹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喜欢)哦!小熊也喜欢吃苹果,于是它在自己的里种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结出红红的苹果了吗?(让幼儿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提问:
(1)小熊给苹果树浇水,小猴看见了忙过来帮助做什么?(抬水)小熊乐呵呵地对小猴说了什么呢?
(2)小鹿看见了过来帮小熊干什么呢?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山羊看见了过来帮小熊干什么呢?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4)大风刮过以后,树上的苹果怎么了?小熊的心情怎么样?
(5)后来,小猴、小鹿、小山羊来帮助小熊了吗?是怎样帮助的?
(6)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吹落了吗?小熊看见没有被吹落的苹果,它是怎样做的?
(7)最后,小熊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记忆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放慢速度讲述,并鼓励幼儿大胆讲一讲说出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话:“等苹果熟了,我请你吃甜苹果。”(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参与到讲故事中去。)
4、组织幼儿讨论。
提问:
(1)小熊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同伴,心里很开心,脸上笑得象一个红红的苹果。小熊这样做对吗?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把好吃或好玩的东西跟同伴一起分享了吗?
(3)如果以后你有了好吃的或好玩的,你会怎么做?你愿意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吗?
小结:原来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管你是把好吃的或好玩的给了同伴还是得到了同伴的东西,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5、师生齐唱:《摘苹果》。
师:后来呀,苹果树在小熊、小猴、小鹿、小山羊四个人的照料下,结出了许多红红的苹果,小熊请我们一起来摘苹果!
阅读:256 次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绿四种颜色。
2、学会说“xx的xx,我爱吃”。
3、知道水果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身体好。
活动准备:
挂图,毛毛虫头饰每人一只,图片水果(苹果、香蕉、西瓜、葡萄),大毛毛虫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指导语:哇!看看老师身上是什么呀?(毛毛虫)这条毛毛虫可爱吃水果了,你们喜
欢吃水果吗?你们喜欢吃哪些水果?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二、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毛毛虫是怎么走路的?(学习毛毛虫走路),毛毛虫吃了哪些水果?(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水果图片)
2、引导幼儿学说“xx的xx,我爱吃”
三、出示挂图,分图讲述故事
1、出示图(1):讲述并提问:毛毛虫爬到了哪个果园?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怎么说的?你会像毛毛虫一样对苹果宝宝说话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2、出示图(2):讲述并提问:毛毛虫接下来爬到了哪个果园?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怎么说的?你会像毛毛虫一样对香蕉宝宝说话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3.、出示图(3):讲述并提问:毛毛虫接下来爬到了哪个果园?西瓜是什么颜色的?里面又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怎么说的?你会像毛毛虫一样对西瓜宝宝说话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4、出示图(4):讲述并提问:毛毛虫爬到了哪个果园?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怎么说的?你会像毛毛虫一样对葡萄宝宝说话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
5、从图(1)讲到图(4),提问:毛毛虫吃了几种水果?出示图(5)毛毛虫呀吃的饱饱的,接下来会去干什么呢?(睡觉)
6、出示图(6)讲述,提问:毛毛虫醒来后变成了什么?
四、多吃水果对身体好
1、提问:毛毛虫变得蝴蝶身上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水果呢?我们吃了这些水果会怎么
样?
2、小结:原来这条毛毛虫吃了很多水果才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那我们也应该多吃水果,变得更聪明,更漂亮,身体变得棒棒的。
五、毛毛虫吃水果
1、指导语:虫宝宝们,妈妈带你们去水果喽!
2、介绍果园——虫宝宝吃水果——变成蝴蝶飞出活动室
故事:《爱吃水果的毛毛虫》
有一条毛毛虫,爱吃水果。爬呀爬,爬到苹果园,毛毛虫说:“嗯,红色的苹果,我爱吃。”
爬呀爬,爬到香蕉园,毛毛虫说:“嗯,黄色的香蕉,我爱吃。”
爬呀爬,爬到西瓜地里,毛毛虫说:“嗯,绿色的西瓜,我爱吃。”毛毛虫啃进去一看:“咦!西瓜里面是红色的。”
爬呀爬,爬到葡萄架上,毛毛虫说:“紫色的葡萄,我在吃。”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活动难点: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物质准备: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会用八角折剪法剪中国结。
2.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中国结》PPT;中国结图示;彩纸;剪刀;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中国结》PPT,初步认识中国结,感受其美。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悬挂着许多美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制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呀?(中国结)你们知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一条条的绳子串在一起就变出了这么多神奇的中国结,我们中国人真聪明呀。
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
有红色的如意结,有红色的鱼,有金色的花生……图形真多呀。中国结的主色是红的,又配上了金色,蓝色,绿色,看上去特别的喜庆、美丽。
你喜欢中国结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
中国结形状漂亮还有这么多意义呀,难怪大家都喜欢它。它送给我们美好的祝愿,祝愿我们如意、吉祥。
你家有中国结吗?你还在哪里看见过中国结呢?
这么多地方都悬挂着中国结,我们多喜欢呀。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工艺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2.出示《中国结》图示,制作中国结。
请幼儿看图,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请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示范,重点讲述第三步的对折法。
3.幼儿操作,提出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看图示剪中国结,剪的时候要用力,但要细心不能剪断。.张贴中国结,互相欣赏。
你的中国结表示什么美好的祝愿呢?请幼儿相互交流。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体会探索的乐趣,激发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点数的能力和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大胆尝试,用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想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昆虫、动物等小东西的一些常识。
2.教材的准备:较大的螃蟹两、三只;图画纸、彩笔;录音机、伴奏带;昆虫、动物的图片、头饰、标本;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教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东西交上了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快思.教案网!(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
2.出示螃蟹,让幼儿认识新的小东西,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与螃蟹“交朋友”,观察螃蟹怪异的体态,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探索活动感知螃蟹的特征和习性。(重点在数一数有几只螃蟹、每只螃蟹有几只脚。)
4.模仿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在探索活动中随着音乐艺术地再现小螃蟹的动态特征。
5.让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一下螃蟹的脚和小朋友知道的其他小东西的脚有什么不同。
6.延伸活动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观察活动,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在活动中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
活动建议:
1.为了安全,螃蟹可用绳子绑住蟹壳,方便教幼儿观察。
2.活动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有利于教师指导,帮助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
3.有条件的话可提供一些活的昆虫和小动物给幼儿观察。
教学反思:
《有趣的小东西》活动实质是一个促进幼儿语言、艺术、认知和情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活动。活动选材投幼儿所好,把握住幼儿喜欢“小东西”的兴趣点,给幼儿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平台。组织活动的过程坚持《纲要》中所提出的在教育与发展之间“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尽情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活动名称: 《吃东西的时候》 活动目标:
1.知道吃东西时的一些文明健康行为。2.能够区分出不文明的吃东西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吃东西习惯,培养文明的餐饮之礼。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吃东西时的一些文明健康行为
难点:养成良好的吃东西习惯,培养文明的餐饮之礼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使用的餐具:碗、勺子各一个。
2.图片(与吃东西有关的图片,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吃东前要做的事:饭前要洗手。1.请幼儿谈谈吃东西前为什么要洗手?
2.教师总结:我们为什么要洗手呢?因为洗手可以预防病菌,所以小朋友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请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三)、判断游戏:谁是文明吃东西的小朋友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这么做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呢?(帮助幼儿分清对错,学习文明进餐的礼仪)
2.谈话:怎样才能做个文明吃东西的好孩子呢? 3.谈话:除了刚才看到的、说到的,吃东西前后还要注意什么?(如:吃完饭将自己的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吃东西是要细嚼慢咽,不乱吐食物,不吧唧嘴巴等)
(四)、结束活动。活动延伸: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2、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3、参与猜测和讲述自己了解的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二、活动准备:
1、小熊、小狗、小麻雀、老狼、小公鸡玩具或图片。
2、大树、小屋、石头桌面道具或图片背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讲故事,引出主题。
(1)教师:夏天到了,天气真热!刚才从教室走到这里都让我热得受不了。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聚在大树下面乘凉、聊天,一起聊什么东西是最热的。
(2)出示道具或背景图片,然后边讲述故事边操作玩具或图片。(从开始至会烧掉许多东西)
(3)教师:谁还记得刚才小松鼠说什么东西最热?为什么?(因为它毛绒绒的尾巴影响了它散热。就像夏天盖着大被子一样)
那熊认为什么是最热的?为什么?(像夏天穿棉袄)
狗认为什么是最热的?为什么?(我这有块大石头,……原来,石头被太阳晒热了,小狗踩在上面就会觉得热了)
小麻雀又说什么是最热的呢?为什么?(是烟囱里冒的热气太烫了,让小麻雀的羽毛差点被烫焦)
狼又认为什么东西是最热的?为什么?
(4)教师:你们认为什么东西是世界上最热的?(幼儿猜测,哦,你跟**小动物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 是最热的。)
正在大伙聊得正起劲的时候。一只不起眼的`小青蛙跳了出来说:“嘿,你们说得都对,可是,你们又说错了,世界上最热的东西就在你们头顶上。”说完,“扑通” 一声跳进了河里。……原来小青蛙说的是?那现在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热的了吗?(原来是我们头顶上的太阳啊!)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个故事好吗?(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2、启发幼儿探索各种热乎乎的东西。
教师:除了刚才小动物说的热乎乎的东西外,你在家里、在幼儿园、或者其它地方,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热乎乎的滑梯、热乎乎的水泥地、热乎乎的旗杆、墙壁、玻璃等。)
1.能将自己购买的物品价格正确的书写在表格中(重点)
2.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物品,体现人民币与物品之间的等价交换(难点)
3.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100以内的人民币模板
2.一张大表格
3.超市背景(各种各样的物品分类放入篮子摆放在桌上,并标上价格,每个不同价格摆放一个收钱篮)
4.音乐《喜洋洋与灰太狼》和一首轻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喜洋洋与灰太狼》里的羊村吧!刚才呀我接到羊村里消息。今天是美洋洋的生日,她要举行一个生日舞会,她还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可是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要去参加参加她的生气舞会,我们要给美洋洋准备什么呢?(礼物)
2.复习100以内的人民币
①师:那我们要去超市给美洋洋买礼物,但是我们买礼物要用什么才能买到呢?(钱)
②教师出示人民币,让幼儿认读一次
3.介绍表格的使用
①让幼儿认识表格,
②请幼儿猜想表格的使用
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说出表格的使用
4.逛超市——幼儿表现人民币与物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①教师讲清逛超市的注意事项,我们逛超市应该注意什么?怎么做?
师:我们逛超市要注意安全,购买好的小朋友就到我这里来排队。拿东西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把东西翻得乱七八糟的,买东西时看清价格,在把钱放到收银篮里,等会儿我们回来要礼物贴在表中,并填写价格。
②组织幼儿排队去超市(播放轻音乐)
5.操作表格
回到教室,按照坐位的顺序依次将礼物贴在表格中,并填上价格
6.师幼一起评价结果
①引导幼儿一起看表格的物品价格和数字书写是否正确
②教师将拿出收银篮,请幼儿检查收银篮里是否等价交换
7.活动结束
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
来源: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中心幼儿园 王丽云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教师预设问题,把这些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一种糖会先溶化?
实验一: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用数字1、2、3表示。
(4)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什么东西飘下来(重点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⒈对物体飘落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⒉尝试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物体飘落的样子。
活动准备:
⒈观察过落叶的情景。
⒉叶片、羽毛、纸条、自制降落伞。
活动过程:
㈠观察、认识材料。
⒈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认识它们吗?”
出示:叶片、羽毛、纸条、自制降落伞,引导幼儿逐一认识。
㈡摆弄材料,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落体过程,对物体飘落产生兴趣。
⒈师: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材料来玩个游戏,请你把这些材料高高地举起来,然后放开来,让它落下来,看看它是怎么落下来的?
⒉幼儿操作材料,并仔细观察材料落下来的样子。
⒊集体交流:树叶(羽毛、纸片、降落伞)是怎么落下来的?
⒋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小朋友只能说出是飘下来或飞下来等,进一步引导其在空中的动作。
㈢再次摆弄,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不同物体飘落的样子,对物体飘落产生探索兴趣。。
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发现了树叶这几种材料飘落下来的样子,发现它们是非常有趣的,现在我们再去玩一玩,这一次你们要请你们用动作来变现它们落下来的样子喽!
⒉幼儿再次操作,重点用动作来表现下落的样子。
⒊请个别幼儿用动作表示树叶等材料落下来的样子。
⒋集体模仿物体的飘落。
【红红的小东西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故事教案:红红的苹果12-03
《尖利的东西》教案参考06-11
红红找朋友作文10-27
红红火火过大年总结12-14
尖利的东西会伤人安全教育的大班教案07-02
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总结04-12
《热呼呼的东西》幼儿园小班教案10-27
“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计划12-22
中班安全教案:不乱吃东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