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渗透法制教案

2025-03-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升国旗渗透法制教案(精选10篇)

升国旗渗透法制教案 篇1

陈雅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使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行动,知道在升国旗时行为规范,以此激发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

老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自制小五星红旗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学校升旗仪式录像、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图片录像、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歌曲视频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看学校升旗仪式的视频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小朋友在干什么?(用完整的话说: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师: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那我们升国旗的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3、揭题。板书课题,领读课题,齐读。我们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视频画面。边听边跟读,数数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读。

3、分组合作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第一句

⑴请学生读第一句(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⑵你从他的朗读中知道了什么?看大屏幕或观察手中的小国旗,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红色的,左上角3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中间一颗大的星星,边上有四颗小星星)

老师介绍: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我们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富强。

⑶你认为我们的国旗怎样?填空:()的国旗

(4)每当看到这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我们都会感觉怎样?(激动自豪)谁能用激动自豪的语气读出这句课文?指读。你认为哪个词最能表达我们心中的自豪之情?(“我们的”大声重读)范读,指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这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课文)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边奏国歌边升五星红旗吗?(国庆节、运动会、大型会议、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冠军金牌……)课件相机展示各种场合升国旗的场面。

(3)你看到咱们的五星红旗挂在什么地方?高高飘扬在什么地方?(学校、单位办公楼、南极、太空……)

师:大家说了很多,总之,五星红旗在许多重要的场合、重大的日子出现。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爱国旗就是爱我们的祖国,面对这高高升起的国旗,你能读出心中的爱国之情吗?指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3、学习第三句

⑴面对高高升起的国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我们立正,向您敬礼。)多媒体出示句子,小组讨论思考: 这里的“您”指谁?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为什么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 集体交流,感悟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就是对祖国的尊敬和热爱。你能学着课文中小朋友的样子向国旗立正敬礼吗?

(起立做动作模仿)他们敬的是什么礼?我们不是少先队员,可以敬注目礼。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早日加入少先队,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鼓掌为自己加油。

⑷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和对祖国的热爱把这句读出来吧!⑸指名读、齐读。

四、练读全文,指导背诵。

1、(多媒体出示整首儿歌)指名三人分句读,男女生分句读,齐读。

2、轻声练习背诵。边背诵,边表演。

五、观看视频,升华情感。

1、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在空中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多么神圣庄严!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升国旗的情景?让我们来到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去观看升旗班展示是怎样升国旗的。(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

每天清晨,我们的国旗都与太阳同时升起,这是多么庄严的时刻呀!此时此刻,面对国旗你想说些什么?(国旗,我想对你说————)

2、让我们共同喊出心中最响亮的声音:我爱你,中国!

升国旗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出示图片,提问:图中是谁?在干什么?(升国旗仪式)当升国旗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声音?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2、有一首儿歌也记录了升国旗的场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3、板书课文题目,学生拼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互相检查一遍。

2.检查预习,闯三关:

(1)生字关:出示生字:a、先指名一个个拼读、领读、开火车读、组词认读。b、再去掉拼音读。C、打乱顺序,出示所有的生字,指名读,交流识字方法。课间休息:游戏识字。《摘果子》

(2)词语关:课件出示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升起、多么、美丽、立正。

指名拼读,领读、齐读。你能选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3、第三关: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指名分句来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6、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7、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8、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9、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3、小结: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五星红旗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结一心,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4、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

那有谁知道怎么样来读第一句才能让人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呢?

指名读。(点评:把“我们的”重读就可以读出来了)

男生读,女生读

齐读。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

(播放视频)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二)学习第二句。

师: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1.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1)理解“徐徐”。同学们回忆下,国旗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是慢?(课件演示升国旗场面)

小结:是呀,国旗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徐徐)(2)创设情境。

师: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美啊!谁能把这么美丽的轻轻通过朗读读出来?(课件)出示第三行:迎风飘扬,多么美丽。指名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4、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美丽 多么美丽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三)学习第三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2、指导朗读。师:“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国旗,我们“立正”,表示对“国旗”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师:我们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了表达心中的自豪与尊敬,我们还要——“望着国旗,我们敬礼”。1.出示第五句:“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3.升国旗时,少先队员敬队礼,那我们不是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呢?(指名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指导朗读第五行。

师:向国旗立正,望着国旗敬礼,都是表示小朋友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句。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四、整体学习,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同学们,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国旗下茁壮成长,让我们怀着对国旗的尊敬、热爱之情来一起朗诵这首儿歌好不好!(出示五星红旗课件)配乐。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立。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中:“中”字的“”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的最后一笔横在横中线上,“中”的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3.指导书写“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四笔的“撇”靠近一长横。(3)学生描红,临写。(4)同桌评议。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升国旗》教案 篇3

本篇课文选自小学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

教案设计者:吴莉容

原文

五星红旗

我们的祖国

国歌声中

高高升起

我们立正

向您敬礼

课文生字词:生

我们

课文要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下面笔画的名称,再按笔顺描红(课文生词)

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课文后田字格里有本课学习的7个生字。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升国旗时的情景。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知识不写,认识两种笔画。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深深的爱国之情有感而发。通过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情。第一句要读出自豪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激动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崇敬的语气。学生齐读要防止唱读、拖腔和一字一顿的读,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正确发音和拼读,注意区别“li(四声)”和“li(三声)”的声调,辨析前鼻音“en”和后鼻音“eng”,读准轻生“men”、“de”。

教学生字词,重点指导“们”

“正”等生字的读音。理解“立正”

“敬礼”等词的意思,注意“我”

“立”等字的字形分析和书写,要切实指导学生做好描红练习。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

1看图:小朋友们,请大家看这副画,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说话:早晨,在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还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认读:sheng guo qi(升国旗)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国旗。

(二)泛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听朗读)

(三)初读课文

1根据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老师这儿有几个词,看谁能读正确:wu xing hong qi、sheng qi、li zheng、jing li。(五星红旗

升起

立正

敬礼)制作生词卡片,表扬优秀学生。

注意正音:后鼻音:升

边音:礼

(声母是“l” 不是“n”)

3自由读课文

4指名分句朗读

(四)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我们的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出示:五星红旗

我们的国旗

(2)指名读句子。表扬

(3)揭示“五星红旗”

(4)教师: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PPT演示五星红旗的参考资料)

(5)指导理解句子: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是我们的国旗。指名读,齐读句子。表扬优秀学生,注意课堂纪律,课堂规矩小口令。

2学习第二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什么呢?

(2)PPT演示升国旗。播放国歌。

(3)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呢?(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旗)

(4)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5)指名读句子。

(6)教师:五星红旗升的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指名读

齐读。

(7)齐读一

二两句。

3学习第三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PPT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2)指名读句子,问“您”指什么?师述:这儿用“您”,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3)向国旗立正

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国旗

热爱祖国。指名读

齐读。

(五)总结引读全文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在国歌声中,(),升国旗时,我们要()()。

(六)朗读全文

跟着录音读

指名读

齐读

(七)学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2指名说笔顺,其余人跟着书空。3指名描红:中

升。

识字10 升国旗(教案) 篇4

升国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

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

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

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学会升国旗的礼仪。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

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

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

4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小学生升国旗的图片

2.导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啥?应当怎样升国旗呢?国旗升起时小朋友应当怎样做呢?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升国旗》。(板书课文题目:升国旗。)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导入课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11个会认生字“升、国”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翘舌音“升、中”后鼻音“红”,边音“力、丽”。

识记生字:

(1-4)

(5—6)

(1)结合偏旁识记。指导学生认识

个偏旁,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国、红、”等生字。

(2)猜字谜、编顺口溜。

美:羊儿没尾巴,大字来代替。

升:远看是个开,帽子斜着戴。

(3)

动作演示。如可以演一演“升、起、立”这些表示动作的生字。

(4)

熟字对比。如“升”和“开”,“么”和“公”,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本课生字与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

升:上升、升旗

国:国旗、国歌、国家

旗:旗子、红旗

红:火红、红日、红叶

歌:歌声、歌曲、山歌

起:起立、起来、升起

美:美丽、美好、美人

立:立正、成立、坐立

2.教学新偏旁“口(国字框)”和“纟(绞丝旁)”。

“国”里有个新偏旁是“口”。

“红”中有个新偏旁是“绞丝旁”,跟老师读一读。

回忆说说自己学过见过的带有这些偏旁字。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指导书写“中

正”。

(1)动画展示“中

正”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时注意:

“中”“口”要写得宽扁,竖写在竖中线上,穿过扁口,上短下长。

“五”笔顺依次是横、竖、横折、横,第二笔竖要微微左斜,横折的斜度与竖基本相同。所有横向笔画之间等距。

“立”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最后一笔横要拉长。

“正”三个横画之间等距。前面两个是短横,最后一笔是长横。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解决字词,适当放手给学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型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升国旗》,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多元识记生字,会正确书

(7-15)

(16-20)

(21

写生字新词。

五、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2.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继续闯关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板贴:升国旗),(巩固读好“升”后鼻韵母),现在,看哪个聪明的中国娃能一眼就把他们读出来,出示: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国旗(qí

pí)

立正(zènɡ

zhènɡ)

中(zhōnɡ

zhōu)国

多么(mē

me)

(各种形式认读)

2.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课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品读释疑

1.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

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三个词语:“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

这三个词语都是关于什么的词语?(这三个词语是象征我们祖国的词语。)

你能把这三个词语组成一个句子吗?

预设:(1)“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2)“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3.学习第一句:

出示:“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1)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板书:国旗

五星红旗)

(2)请观察课文插图,谁能解释一下“五星红旗”的名字。

(红色的国旗上有五颗,一颗大的,其余四颗小的围绕这颗大五角星。)

师讲解: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为左上角镶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红色旗帜,(1-2)

(3—7)

旗帜图案中的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在一颗大五角星右侧呈半环形。红色的旗面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联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团结。该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是一名来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工人。

(3)请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4.学习第二句:

出示:“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1)孩子们,谁能说说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慢慢地往上升

;五星红旗越升越高等等。)

“徐徐”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找出近义词?(慢慢)

(2)你从“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读出了什么?(这句话写出了迎风飘扬的国旗,非常美丽。)

5.学习第三、四句。

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我们要立正,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尊敬国旗。)(板书:奏国歌

立正

敬礼)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升国旗的了解,让学生自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国旗的有关知识。】

三、我是中国娃,会背中国诗

1.过渡:好的,孩子们,一次次闯关,证明你们是聪明的,是最棒的!

我们向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这是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请把爱大声读出来!(指导:请小朋友们先闭上眼睛,心中想着五星红旗,听老师读。师范读,再学着老师的朗读美美地读!配乐)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师: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想每一句都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背诵,我们一起合作来背一背。

师: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怎样升起?五星红旗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合作背诵。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师: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这些插图都展现了课文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提高背诵的效果。

请同学看图轻声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一背。根据课件展示的画面,全班齐声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想象你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的升国旗仪式,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独立背诵,指名到前面来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诗歌,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件出示)齐声读一读这些好方法。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图,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3.全体起立,让我们把庄严的五星红旗在心中高高升起。(背诵课文)

三、总结全文,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国歌》。

听读《国旗国旗红又红》,了解我国国旗的样子,试着把儿歌背诵下来。

四、阅读方法解密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理解“徐徐”时,我们回想一下学校的升旗仪式,知道升旗时国旗在国歌声中上升的速度很慢,我们也就理解了“徐徐”这个词语的意思。

五、课文主旨

课文描写了小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升国旗》,我们知道了国旗的样子,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敬礼,我们要热爱过国旗,热爱祖国。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识字10

升国旗

国旗

五星红旗

升国旗

热爱祖国

奏国歌

立正

敬礼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自主拼读字词,突破识字关。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多拼读,然后由会读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他的预习成果,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同时,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好的。

2.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由于学生刚学完拼音初学课文,在感情朗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重点指导朗读。在教学第一句话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什么,然后再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拥有这样的国旗是多么自豪;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教学第二句话时,我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使学生看到我们的国旗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飘扬在五湖四海,体会到在国旗高高升起时是人们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自豪!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升国旗》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以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时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洁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描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朗渎促背法”,让学生通过个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1(3)“描红促写法”学习写字时,让学生先分析字的结构、笔顺,再动手描红、组词,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揭题:

1、谈话,教师介绍国旗。

2、揭题,出示课题,认读生字。

二、初读指导:

1、投影插图,请小朋友边看图边听课文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五星红旗 我们 国旗 升起 立正 敬礼

指名认读,注意正音。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2)指名分句读。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重点提醒学生“升”中两撇的不同写法,“我”中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升 国 我们 中 指名朗读课文。

二、探究学习:

a)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什么是我们的国旗?

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指名读。讲述。(略)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 语气读第一句话。b)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的吗?

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投影演示升国旗。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c)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您”在这里指谁?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

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国旗的热爱之情。表演读第三句,评价。齐读。d)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a)教师指导引背。b)学生看图自由背诵。c)句子接龙背。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五、指导写字:起 立 正 向 a)记忆字形。

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小朋友帮忙?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b)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升国旗渗透法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4个生字。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请看屏幕,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展示)2.板书课题:升国旗。

二、揭题,初读指导。

1.每天早上,我们学校也要升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国歌声)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2.领读课文。3.教师范读课文。

4.自己看拼音轻声读课文,在你还没把握读好的字的下面画个记号。

三、学习生字词。1.课件出示生字词。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课件展示)1.认识了这些新词语,请你们再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2.学习第一句。

(1)请学生读第一句,谁来说说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出示五星红旗)老师讲: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2)男生读,女生读。3.学习第二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能听到什么?(《国歌》)(2)国歌声中,徐徐升起。4.学习后面的几句。(1)引读。(课件出示)(2)指名读句子。

(3)面向国旗立正、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

5.教师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

五、拓展练习。

举行“模拟升旗仪式”活动。

板书设计 升 国 旗 我们的国旗

五星红旗 我们立正

我们敬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指名看图朗读课文。

2.认读词语。

国旗 五星红旗 升国旗 立正 国歌 国歌声中 徐徐升起 敬礼 3.说话练习。

二、指导背诵。

1.引背:什么旗是我们的国旗? 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的? 升国旗时,应当怎样? 2.轻声练习背诵。

三、看图想象,指导说话。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回顾:你还在什么场合、什么地方见过升国旗? 2.看着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吗?(课件展示)

四、指导写字。(课件展示)1.识记字形。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描红。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1)范写。(2)学生临写。4.评讲,表扬。

五、课外练习。

在家长的帮助下,画一面五星红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升国旗这一庄重的仪式他们也很熟悉,但是有时出于年龄,他们会在这庄严的时刻不能约束自己。因此结合实际,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学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尊重国旗,在升旗仪式上做到肃立,行少先队队礼。

八年级法制渗透教案 篇7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韦海泉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不断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的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要求,在这一学期里,我有计划的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读本,在课堂中进一步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现在把一学期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回顾。

1.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的学习,从中让我进一步指导学科教学法制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和宏观的渗透犯法。2.研究本人所任教的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可渗透点。制定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与教案。通过研究,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章 行人和乘车人。

(一)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人行道的道路靠边走。„„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这一单元在讲到假期去参观水族馆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讲到到野外旅行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通过一学期的课上课下渗透法制教育,学生深入了解了一些法律,日常行为也变得文明礼貌多了。比如捡到东西主动交到值周老师处。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七年级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下问题。

1、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还不广。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科发现,涉及到的法律知识点很多,且种类繁多,所以莫倩我们学习的法律知识太少,根本满足不了现状。

2、渗透衔接的不够自然。课文与法制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要很好地衔接需要技巧。特别是英语与法律的渗透,由于法律条文都较难,很难用英语解释清楚。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以上问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客观方面,意识平常的业务事情较多,如写教案、写教学反思、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无法很深入头彻的研究渗入。二是本学期活动比较多,再加上我们新教师参加了一个星期的岗位培训,导致找课赶课现象产生,因此没时间阿来解决上面问题。在主观方面,主要是思想松懈,本来可以挤出时间来研究,但是没有安排好。

四、解决措施。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1、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师: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明白了保护地球已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为保护地球应该怎样去做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找出中心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1)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做。(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但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使我们的地球得到更大更好的保护,得借助法律这一武器。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款。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师呼吁: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向人们大力宣传此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教学内容:

14*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型:

总第课时】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

1、初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重点指导:(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

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1、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2、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老师这里就有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考虑一下,这里的生态平衡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课件出示两段话):

(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3、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八条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

作业布置: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板书设计:

狼和鹿

功臣 祸首

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篇9

卢 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自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鉴赏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无达诂”,只有“厚积”方能走向“达诂”的的观点。【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分析 教学时量: 2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学生对照注解,初步疏通文意,教师答疑。

(此过程既是对学生自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自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对本文艺术手法点拨(此环节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 长恨 回宫(实)(原因)仙界(虚)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3、语言浅显(兼及比喻、对仗、连环、顶针)

五、作业布置

1、自读本单元“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

2、自主探讨《长恨歌》主题。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略)

二、教师阐述本堂课的要点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情爱之事经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家喻户晓,白居易也因为《长恨歌》而名满天下。那么,《长恨歌》到底写了些什么?她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单纯的写李杨情事,还是暗有玄机?这节课我们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长恨歌》主题多元性解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教材的赏析部分给出了几种可能? 1 爱情说、讽喻说、二者兼有说?以你的理解,你主要倾向于哪种说法?为什么?

三、学生自由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点评)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有限制的观点陈述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解读《长恨歌》的主题。我给出一些材料,大家看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展示相关材料(课内与课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圆其说。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材料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四、小结

1、爱情诗 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的坚贞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2、讽喻诗 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

3、自伤诗 主要借李、杨故事,抒发自己胸中块垒(自身爱情不幸)。

4、咏史诗 主要表现有着盛世情结的诗人之恨。恨盛世不再,承载满腔中兴热望。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诗经》如此,所有的诗歌都是如此。作为学生,以我们的诗歌素养更无法达到“达诂”的境界,我们只有不断积累,方能走向“达诂”,力争做一个“诗歌达人”!

五、作业布置

1、就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绿色蝈蝈》 篇10

《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3、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么可爱的大自然的精灵,我们生活中有吗?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身边充满这些精灵呢?(引导学生说出保护大自然)我们国家有两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同学们知道吗?

介绍环境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并提醒他们要遵守这部法律,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美好。

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经1988年11月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修订通过,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上一篇:少年宫声乐社团活动总结下一篇:乌龟和兔子相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