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2025-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篇1

致运动员

你们,是运动会上的主角

是赛场上的英雄

不论胜利还是失败

你们总是受人尊敬

因为你们带给人们快乐

即使失败

也是回味无穷

你们的名字----运动员

轻松上路——致运动员

不要怀念过去,留一块未来的天地给自己

过去的足迹不能证明今天的运行

运动员,从从容容,轻轻松松上路吧

只有自己把握主动

才能真正赢得挑战的胜利

处理掉路途中徒增负担的东西

轻轻松松上路吧

每个人都注视着你

致运动员

更高 更快 更强

奥运的精神

却融汇在了这儿

这儿这片小小的赛场

友谊 团结 汗水

让你不再迷茫

向着自己已明确过的目标

奋进!

战胜自我 你迷惘,你无奈

你曾经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但你依然没有辜负我们对你的期盼

瞧,你现在不正奔驰在跑道上吗?

一圈 两圈 三圈……

你不仅是向对手发起挑战

也是在顽强地战胜自我 对此你毫无怨言

我们佩服你

甚至为你捏了一把冷汗

但在你迈下最后一步地时候

带给我们的震撼真得不只一点点 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跑啊跑——致3000米运动员

跑啊

无休止的被追赶

尽头遥远

有点惶恐

却无理由

和着彼此粗重的喘息

渐渐失去了意识

翅膀

像鸡毛掸子

拥有羽毛却无力飞翔

劳累

不能停止的 跑啊跑

致1500米运动员

你是否感到,烈日的照射

那是烈日对你的祝福

你是否感到,彩旗的摇摆

那是彩旗对你的呐喊

人们的注视

那是人们对你的希望

祝福在你身边

呐喊在你耳边

希望在你心中

赞五千米运动员

迎接你的,是五千米跑道

等待你的,是漫漫征途

勇敢的冲吧,勇士们

不要畏惧对手的强大

你的对手只有自己

勇敢的冲吧

五千米算不得什么

付出的汗水就要得到回报

胜利的泪水就要顺颊而下

秋风会为你喝彩

阳光会为你庆功

掌声就要为你响起

赞三千米运动员

你是运动场的心脏,跳动梦想;

你是漫长路的精神,激励辉煌;

你们是将上下求索的人!

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坚定,执着,耐力与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

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

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

爱拼才会赢——致长跑运动员

望着绿茵场上你愈渐沉重的步伐,赛前鼓励你的豪言壮语已变得苍白无力,此刻的我只有沉默,只能在心底为你默默地祈祷和祝福。

明知赛场上的五千米是你的极限,你为什么还要义无返顾地去挑战?

我想因为终点是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上面篆刻着蓬勃青春的注释——

爱拼才会赢。

赞长跑运动员

运动场上有你飒爽的英姿,运动场上有你拼搏的身影。

面对着漫漫征途,你没有畏惧和退缩。

任汗水大湿脊背,任疲惫爬满全身,你依然奋力追赶,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信念。

为了班级的荣誉,拼搏吧,让我为你们呐喊!

致1500米运动员

一滴滴汗水,飘洒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

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

人生能有几回搏?

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致长跑运动员

也许你心里忐忑不安,我们的心里早已热血沸腾。

昔日,长长的跑道上,留下了你深深的足迹。

抹不去你渗出的汗水,拉不动你沉重的双脚。

你为了班级,不在乎自己疲惫,不在乎泪水和汗水,因为你心里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为了班级,我能行。

致400米运动员

面对的

依然是蓝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阳光,依然是绿色的草地,依然是红色的跑道,依然是你,勇敢的你,坚强的你。

不同的是,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草地更如翡翠一般,跑道更加的鲜艳,而你,定会更加的自信,你的成绩,必然更加辉煌。

悔的选择——致长跑运动员

望着你赛场上愈渐沉重的步伐,曾用来鼓励你的豪言壮语,此刻变得那么脆弱无力。

于是我选择了沉默,在心底默默为你祝福。

对于同类不敢挑战的极限,为何你要攀登,义无反顾,明知这条路走的艰辛,为何你要执著?

或许你是将勇气放上天平,另一边将托起整个大地,你可知道?

你的无悔已载着你,抵达一座座典雅的里程碑,上面刻着青春的注释

——无怨无悔

致3000米运动员

走过荒山野岭高峡低谷,我们在沿途燃起篝火,一站一站的路被抛在身后,我们感到疲惫感到困惑。

还有那么长的路伸向远方,远方那片星光藏在哪儿,远方那颗童话树躲在何处,努力吧,奋斗吧!

远方有我们的理想,由我们的希望!

致长跑运动员

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须臾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抬起头望望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今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无悔的选择

无论结局是好是坏

无怨无悔是我们的选择

每当运动员奔驰在400米跑道上时

我们为你祝福为你喝彩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责成了你们的信仰

也成了我们的信仰

运动员们

飞吧!翅膀属于你

致中长跑运动员

倘若力量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

生命的真谛注释力量的永恒

呼吸的瞬间注释生命的价值

南无呼吸的艰难,力量的渐逝在此刻都可得到最美的解释

将这美坚持到底,即使失败,也觉得无怨无悔

将这美永驻心底,即使深锁,也永不会退色

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在心灵的空中,如彩虹一般

留下美的而永恒的瞬间

此生无悔

致长跑运动员

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途,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加油吧!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篇2

1.由大环境客观现实造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处于腾飞时代, 一方面大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历史高位, 人们吃得好 (高脂肪高蛋白造成肥胖) , 住得好 (上下楼坐电梯缺乏运动) , 再加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怕吃苦受累, 所以追求体育运动的欲望不高;另一方面, 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大导致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加大, 他们在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 周日还要上各种辅导班, 目的就是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为未来就业增加筹码;同时现在又是网络发达时代, 就是有些空闲时间他们也会在电脑或手机前度过, 从而挤走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

2.中长跑项目本身特性所致

首先, 中长跑项目是一项以速度耐力为主、竞赛功能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一次比赛中, 较好成绩的取得包含着参赛人的情绪、体力、技术、意志、战术等因素。而对于那些运动水平较低、训练强度较差、天资欠缺的中学生来说, 在比赛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反应, 使他们从机体上感到极不适应。其次, 由于中学生训练水平低, 参加比赛的机会少、经验少, 在比赛前头脑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战术、意志、技术这些概念, 以至于在比赛中, 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 导致“极点”的过早出现和程度的加深, 使许多参加中长跑比赛的中学生在中途就被迫退出运动场而到达不了终点。

中学生时期既是长知识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 如果不锻炼身体, 就不能健康地成长。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所遏制”, 但学生体质的部分重要指标在一些学段依然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大部分的指标并未持续好转或上升, 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少、运动能力差仍是当前学生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众所周知的, 因此, 自从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5年来, 全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也使学校体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今年我们河南省更是把九年级中招升学体育考试男生1 000米、女生800米作为唯一的必考项目 (选考有若干项) 。由此看出, 上级对目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学校要培养开拓创造智能型人才, 体育教学指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参加中长跑比赛中发生了意外情况或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将影响他们今后锻炼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和科学地进行所要参加的中长跑项目, 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还关系到如何开展好学校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 而不应该是像现在这样“两张皮”, 这对于每个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感到有必要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对于“如何帮助中学生参加好中长跑比赛这个问题”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赛前应做好学生训练工作及思想动员工作

因为赛前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 将直接反映到比赛中的各个环节中, 因此, 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对发挥比赛能力和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关系极大。

(1) 赛前的训练工作。赛前的训练工作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比赛前两个月内, 在以往正常的锻炼水平上, 合理地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和训练次数, 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 掌握和提高技术, 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具有直接意义。前面我已提到中长跑是一项以速度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 但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如何安排好赛前训练计划, 这是体育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学生一般都在13岁~18岁这个年龄, 从生理角度来讲: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在安静时, 氧化过程比成人旺盛, 消耗氧量多, 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却相对比成人少, 心肺机能较弱, 无氧代谢供应能力较差, 负氧债能力较小。所以在进行长时间紧张运动 (也就是速度耐力性练习) 时, 身体能力受到代谢机能的限制而不能持久。因此, 让在具体安排运动量问题上一定要适量, 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过小则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预期效果, 如过大会引起过度疲劳, 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而在耐力训练上应以有间歇的中等强度练习为主, 刚开始时运动量小些, 以后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加大, 循序渐进。

如第一个月:

前两周:中等强度800米, 1次;左右脚交替跳20米, 2次。

后两周:中等强度1 000米, 1次;全速跑100米, 5次;双脚原地向上跳30次, 2组。

第二个月:

第一周:中等强度1 500米, 1次;蛙跳15米, 2次。

第二周:中等强度1 500米, 1次;全速跑100米, 3次;蛙跳15米, 2次。

第三周:中等强度1 800米, 1次;全速跑100米, 4次;双脚原地向上纵跳30次, 2组;手握小哑铃原地前后摆臂8×8拍呼, 3次。

第四周:每天交替进行800米和1500米跑 (80%力量) ;全速跑100米, 6次;后蹬跑30米, 3次;手握小哑铃原地前后摆臂8×8拍呼, 3次。

训练时间: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练习, 上午和下午练习的内容和强度相同, 做每组练习时以不感到疲劳为主, 方式是以有间歇的中等强度练习为主, 严格注意负荷与休息的合理安排。

为什么要以有间歇训练方法为主呢?这是因为一是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练习时所跑的速度超过了平均速度, 所以强度大并不产生缺氧状态, 能为机体适应在缺氧状态下从事运动创造条件。二是采用间歇练习法在间歇时间上可以增大或减小。因此, 可以明显看出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无氧机制, 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有效地提高最大吸氧量和较省力地完成一定的运动量, 而且还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竞技状态, 在非比赛期表现出较好成绩, 破坏以往的训练正常节奏。另外, 由于中学生植物神经不稳定, 耐力素质表现也不稳定, 所以在训练时不应以运动成绩作为安排训练负荷的根据, 而必须结合他们的身体反应来评定, 例如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薄、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下降等。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学生应该立即停止训练或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2) 赛前的思想动员工作。教师的表率及高超的业务水平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力学等) 、情绪、举止等都是无声的语言, 促进着学生的心理准备, 同时教师的高超业务水平能取得学生对其的信任和尊敬。因此, 在运动会报名的前一个星期里, 体育教师应抽出一堂体育课专门讲述中长跑项目的理论知识, 目的是来一次报名动员大会, 帮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分析产生那些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比赛中出现的生理变化) , 例如参加过中长跑比赛的学生在比赛途中都会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精神低落, 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原理当然是一无所知, 只有怕的感觉。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过的一些生理基础知识向其讲明这种生理现象的产生, 这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它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的需求, 氧供应不足, 大量乳酸等物质堆积在血中。这些化学刺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 (如呼吸太快、心跳太急、血压上升太高等) , 身体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 即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性紊乱, 运动中枢抑制过程占优势。另外, 向学生讲明想要减少这种难受程度, 一方面要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安排好在比赛中的力量分配, 使产生“极点”现象的内脏功能在比赛中逐步适应并进入运动工作状态中。在说明这些问题时, 教师可举一些直观的例子向同学们讲明白。例如个别学生在比赛中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 刚开始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 但跑不到一半距离就开始出现“极点”现象, 导致速度大幅度下降, 甚至跑不到终点。另外, 再指出个别同学在比赛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 使身体的主要肌肉和关节不能充分活动开, 导致在比赛中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关节的情况。教师只有把这些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讲明白, 才能打消学生对怕报中长跑项目的顾虑, 使他们能把自己所学的基础生理知识与体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不但能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 而且能使他们愉快地去参与中长跑比赛活动, 并从中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及感受到一种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成就感。

二、进入运动场后, 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讲明简单的比赛战术

在比赛马上就要进行之前, 进入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中学生与其他专业运动员一样, 心理过程都进行得异常激烈、迅速、深刻, 它超过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训练条件下的紧张程度。这是因为比赛中有广播、有观众、有裁判员、有对手, 并且比赛成绩要正式记录下来, 名次和成绩的取得不仅影响着个人而且还将影响着集体的荣誉和团体的取得。所以, 这些条件作用的总和就是引起参赛者心理紧张的因素。而心理上的紧张又可产生人体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 如脉搏增快, 呼吸短促, 血压升高, 四肢颤抖, 发生音变和尿频, 情绪不稳定, 常常是一种情绪迅速被另一种情绪所代替, 忽而感到害怕, 忽而又希望胜利, 有时又失掉信心, 这时他们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注意力失调, 动作忙乱, 运动记忆力显著减弱, 并常常遗忘比赛中的重要因素。对中学生来说产生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比赛经验少, 思想锻炼意志品质差和考虑事情过多所引起的情绪波动。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参加好比赛, 减少赛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赛前准备活动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比赛没有联系的事情上去, 从而使学生获得适宜的赛前兴奋性。随着比赛的接近, 教师要从思想上给学生鼓励, 以帮助为主, 不要在胜负和成绩上给予压力, 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实际训练水平再简明扼要地把比赛中的简单战术和体力分配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向学生讲一下。例如, 刚开始不要跑得太快, 体力好的可位于二三名, 不好的可位于中间, 这样能防止“极点”的过早出现。如果是800米, 在第二圈时跑在二三名的应紧随第一名, 可在最后100米左右超人, 居于中间的可在200米左右超人;如果是1 500米跑在前面的学生, 发现第一名速度特别快, 可根据自己的体力, 不能勉强紧紧跟着, 可保持适当的距离, 等进行到最后一圈根据情况开始加速, 尽量在最后150米左右超人, 位于中间的学生同样可采用此法。在比赛中应注意深呼吸, 舌尖紧贴上颚, 摆臂前后用力, 加大步幅, 注意节奏, 最后冲刺时上体适当上倾, 尽量弯道不超人。最后帮助学生打消各种疑虑, 放心大胆地参加比赛。

三、比赛结束后, 教师应做好学生的休息工作

当学生每结束一项中长跑比赛项目后, 体育教师一定要强调他们深呼吸, 做一些积极性的放松运动, 不要马上就蹲下或躺到地上不动。例如让一些护理同学搀扶着刚参赛下来的学生绕着运动场的空地慢走一段时间, 并让其做一些深呼吸动作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 尽量使肌肉主动放松, 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落汗之后要加衣服, 预防感冒;运动会结束后, 要强调他们回去洗一个热水澡, 促使周身血液循环, 减少乳酸堆积所产生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 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要想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任务, 不但要刻苦钻研业务 (除了体育专业书籍还包括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 , 还要博览与体育教学和训练相关的书籍及杂志等,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此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利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经验, 巧妙地防止和帮助学生解决运动会前不愿参加中长跑运动项目及在运动比赛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才能把学校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运动人才。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篇3

摘要:通过多因素:改变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营养补剂、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变化,探讨提高中长跑耐力的训练模式。结果发现: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高血色素水平;高海拔渐进复合的持续耐力训练,先提高训练量,再提高训练强度,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

关键词:马拉松;高原训练;血红蛋白;血尿素

中图分类号:G8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26-03

中长跑运动是长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高原训练一直是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亚高原进行持续负荷训练,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采用以方便监测的血红蛋白和尿八项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检测指标,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1实验研究方法

1.1受试者基本情况某省男性中长跑运动员,于7月进行强化训练。注:7月6日在海拔1 000 m左右高原训练,7月7日至8月5日到海拔1 500 m左右的高原训练。8月5日下午回到在海拔1 000 m左右高原训练。7月19日测试值为用补血的铁剂前队员情况,7月19日开始补充铁剂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补充运动饮料提供能量。

1.2测试指标和时间血尿素使用中生酶法试剂盒,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睾酮采用酶法测定。血红蛋白,晨起空腹取耳,用氰化高铁法测试。运动训练后和次日晨,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八项测试,监控运动员机能状况和对负荷的适应状况。

1.3统计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经过计算机统计处理,数据一律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利用SPSS9.0对所有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和0.01。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员空腹取静脉血测试

7月6日晨,兰州(海拔1 000 m),运动员空腹取静脉血测试测试结果结果见表1:

在海拔1 000 m的高原,在训练调整期,中长跑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普遍偏低(14.75g%)。编号2、3、6、7、9五位运动员晨起时血尿素较高,反映运动中能量供应不足,糖原储备耗竭,身体动用大量蛋白质供能,或者蛋白质摄入过多。大部分运动员睾酮状态不错。

2.2运动员血红蛋白及身体机能变化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运动员在7月6日晨在兰州(海拔1 000 m左右)田径场调整期,大部分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于理想值。7月8日,运动员到在榆中高原(海拔1 500 m左右)训练,由于开始适应期运动负荷不大,加上高原对机体本身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的刺激,7月19日晨运动员血色素普遍较高,显著的高于7月6日的水平。7月19日开始补充提高血色素的铁剂维持血色素的水平,补充运动饮料提高能量储备。在补充营养品的前提下,虽经过较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理想水平。7月24日、7月28日、8月4日、8月7日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7月6日的测试,但与7月19日的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的差异(图1),训练负荷强度见表3。

Knechtle和Onywera认为耐力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能量亏空会导致体重大幅度下降。一般认为按摄入5~6 g/kg体重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能满足高原基础代谢和运动训练所消耗的能量的需要,为提高运动能力促进恢复,推荐摄入糖8~10 g/kg。

Danials等发现低氧暴露可加速蛋白质的分解作用或降低蛋白质合成作用。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但会使分解的肌肉组织难以恢复,而且会造成血红蛋白的造血原料不足而引起高原后期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建议运动员补充优质蛋白。

8月7日省中医院血象测试结果比7月6日测试结果,平均高3 g。由于运动员是在早操20 km训练后取血测试的原因,血球压积较高。建议加强运动中和运动后水分的补充。所有运动员的白细胞处于正常状态,免疫能力良好(表4)。

2.37月21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及分析运动员处于高原,19日测试中血色素比平原稍高,大多数处于理想状态16%~18%g,有3名运动员高于19%g,血液过于粘稠,不利于血液的流动和氧气及营养物质的运输,注意补水。运动员机能状态普遍较好,前期训练积蓄了体能,为以后的大负荷训练作好了准备。30 km运动后,运动员普遍反映不太大,说明运动员有进行更大负荷运动的能力。运动后体液酸化,导致尿PH下降,运动后注意多补充碱性的水果。2号运动员运动后反映较大,出现血尿+++,据了解他有血尿历史,次日晨血尿消失,说明身体尚能恢复(表5)。

2.47月24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处于理想状态,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该运动负荷对2号和4号运动员刺激深刻,机体反应深刻;7号和9号运动员反映一般,机能状态良好;1号和5号运动员反应较小,机体能力强,有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能力(表6)。

2.57月28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本次训练课, 4号运动员成绩最好,机体反映强烈,恢复延迟也属正常现象。2、6、7、8号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较大,意味刺激深刻,但血色素仍处于较好水平,尿蛋白不多,表明机体能够适应。1、4、5、9号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不大或稳定或上升,说明机体潜力大,有能力承受更大的负荷刺激(表7,表8)。

2.67月31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负荷对3、4、7号运动员有一定的刺激,队员潜力尚大(表9)。

2.78月3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2号运动员在连续几次的运动的负荷不大的情况下身体反映强烈,出现大量的血尿,建议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治疗血尿(表10)。

2.88月4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此次运动强度比7月24日的强度大,快3 min,除3号运动员身体反映大,感觉吃力刺激较深刻外,其余队员状态良好,适应运动负荷(表11)。

2.98月7日运动后尿八项变化情况 3、4、6号运动员身体反映较大,负荷刺激较深刻。其余队员状态良好,适应运动负荷,有运动潜力(表12)。

2.10运动负荷的分析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主要接受两方面的缺氧刺激:一方面是大运动量训练所引起的缺氧;另一方面是高原缺氧环境的刺激。运动员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强化训练,更容易把机体推向极限负荷的边缘,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掌握不好,运动成绩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造成过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尤为重要。

在1 500 cm高原,运动员经过2周的适应性训练后,先保持中等训练强度不变,持续增加训练量,由30 km增加到44 km,提高有氧耐力。然后降低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适应高强度的比赛。然后训练强度基本不变,再增加训练量。回到低高度的高原后,降低训练量和强度,缓慢调整。适当增加强度课的训练。结果证明,这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安排,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运动员反映不累而且能力得到提高,身体机能指标反映良好(表13)。

3结论

1) 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结合优质蛋白的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高血色素水平。

2) 在1 500 cm高原,运动员经过2周的适应性训练后,先保持中等训练强度不变,持续增加训练量。然后降低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接下来训练强度基本不变,再增加训练量。回到低高度的高原后,缓慢调整,适当增加强度课的训练。结果证明,这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安排,对运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运动后尿八项测试结合血红蛋白,简单易行,方便掌握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参考文献:

[1] 徐勇,袁建琴,缪凯.现代五项运动员高原训练中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428-430.

[2] 冯连世.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

[3] 朱忠勇,主编.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4] 曾明,郭超,李守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 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6] 冯美云,主编.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7] 曲绵域,高云秋,浦均宗,主编.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8] Mazzeo RS.Altitude, exercise and immune function Exerc Immunol Rev. 2005,11:6-16.

[9] Saunders PU, Pyne DB, Telford RD, Hawley JA.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 in trained distance runners. Sports Med. 2004;34(7):465-85.

[10] Perini R, Veicsteinas A.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autonomic activity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Eur J Appl Physiol. 2003 Oct;90(3-4):317-25. Epub 2003 Sep 12.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篇4

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 运动会致长跑运动员加油稿

★ 运动会致运动员广播稿

★ 致运动员运动会广播稿

★ 致运动会运动员广播稿

★ 长跑运动员广播稿

★ 运动会致1500米运动员广播稿

★ 运动会广播稿致垒球运动员

★ 运动会长跑广播稿

★ 致运动员广播稿

运动会长跑广播稿 篇5

2、老师说,语文老师说,你们很美,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天然美;数学老师说,你们很美,那轻盈一跃是对称的美;政治老师说,你们很美,是负出与收获的辩证美;老师说,在古典的文化美后你们有欧式的拼搏美。

3、奔向前方,枪声响起,燃起的是你的激情,放飞的是你的理想,你的挥汗付出,在矫健的步伐以后逐一闪亮,纵使艰难,但,奔向前方,唯有它给你掌声。

4、唯有它让你傲气昂扬!

5、跑啊跑,跑啊,无休止的被追赶,尽头遥远,有点惶恐,却无理由。

6、和着彼此粗重的喘息,渐渐失去了意识,翅膀,像鸡毛掸子,拥有羽毛却无力飞翔,劳累,不能停止的、跑啊跑。

致运动会运动员广播稿 篇6

【艳阳下的歌】

朝阳的金色洗亮了跑道,青春的旋律谱成了这首歌,充满激情的心是这首歌的音符,花季的少年火热的心,永远的真诚不变的心,你的身影是跑道上的风景,矫健的步伐迈出你的自信,听,我们都在为你喝彩,“加油”,不能表达我们的激动。飞吧!胜利在向你微笑。青春的旋律永远回荡在耳畔。

【致大会】

晨风轻轻地唤醒骄阳,校园的操场传来发令枪的声响,

彩旗与呐喊声一起在飘荡着,心和起点紧紧的相连,

用青春和热血来铺洒白色的跑道,用激情点燃胜利的曙光。

【致长跑运动员】

人类的力量在那一刹那展现,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起点,在那一刻万物化为虚有,只知道,胜利并不遥远。抬起头往往前面,终点线已依稀可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近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竹竿,决定了你的命运。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间。你矫健的身躯,像一颗流星,划过寂静的黎明。柔软的铺垫,融入了你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弧线――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走过一段很长的路,你用青春的脚步,敲出铿锵的音符。成功融入笑容,失败也有幸福。一双双期盼的目光,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成功之路。

【为拚搏喝彩】

在黑白相间的跑道上,留下了你们灿烂的身影。在枪响的那一刹那,似流星、似闪电,如骏马奔腾,如蛟龙腾空,如猛虎出洞,不在乎名次高低,不在乎成绩高下。努力拚搏,顽强奋斗,即使落后,也顽强不屈,永不退缩!

【败者的心声】

悄悄的,我退居一旁,避开所有的掌声和目光,远离胜利者的灿烂和辉煌。如果说生命是一场竞争,我参与,也把滋味品尝。那么,让我也抬起头,甩掉心中的压抑,下次运动会我仍会与你较量!

天和地的融合,是什么力量,让你在百米上飞翔?是什么力量,让你用力量点燃着希望的操场?在绿茵的操场上,天地赋予你力量,让你无忧无虑挥洒梦想和希望。

【致长跑运动员】

磨练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拚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程。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加油吧,为了那辉煌的一瞬间!

【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喝彩――致100米运动员】

运动场上有你们的步伐,那是辛苦汗水的抒发,你就像天边的云端,有彩霞的绚丽色彩。奔驰的骏马,飞奔的步伐让你的胜利在前方等待。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喝彩!

【致运动员】

某一天,醒在梦的旁边;手指间,光线有些特别;我能看得见,看见光在变,变成七彩的寓言,飞向梦的起点。某一天,飞奔在跑道间;两腮间,汗水不断流出;我能感觉到,感觉你在变,变成生活的强者,奔向成功的边缘!

虽然,天阴沉沉的,虽然,有些隐隐的寒意。但是,每个人都昂首向前,每个人都精神焕发,每个人都向着终点向着胜利冲去!运动员们,你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你们欢呼,为你们加油!以你为荣。

你是体育宝座上的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你是在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雏鹰。

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冷落,无论何时,我们以你为荣。

【致八百米运动员】

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

你没有忘记,把闪亮的青春飞扬,你没有忘记,把身姿驰向胜利的方向,风一样的驰骋,风一样的纵横,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我们已为青春宣誓――风行天下!

【致运动员】

你是跑道上划过的流星,燃烧自己,洒下光辉,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成功像你挥手,但你已奋斗拼搏过,相信自己,力量就在心中。

风雨中洒脱你的激情,阳光下释放你的希冀,没有你过去的过去,只有把握现在,没有你明天的明天,只有眼前的路。逝去的已经逝去,要明白,今天的才是真正的你,用你的真实,你的所有,挥洒出心中的希望。

【致1500米运动员】

一滴滴汗水,飘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人生能有几回搏?千百上眼睛注视了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篇7

随着科技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作用的不断加深, 对于运动员的恢复的科技手段也不断的变化。营养这一环节也一点点的失去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重视。然而合理的营养调配会大大的缩短运动员从疲劳到恢复所用的时间, 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建立新的平衡, 也会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状态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查阅大量的论文与资料来阐述营养在运动员恢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广大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营养恢复平台。

1 长跑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

所谓运动性疲劳是指人在持续一定时间工作出现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 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 各国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种种假说, 主要有以下4种: (1) 能量耗竭学说; (2) 代谢产物的积蓄学说; (3) 内环境稳定失调学说; (4) 保护性抑制学说。

2 长跑运动项目的营养补充与恢复

2.1 长跑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由以上可知长跑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运动员长时间强度较大的运动, 运动中总能量消耗很大, 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以有氧氧化为主, 糖类物质大量消耗, 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因此运动员饮食中应供给充足的糖, 以增加体内的糖贮备, 同时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铁, 以保证血红蛋白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 还要提供充足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 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

2.2 长跑运动项目体能恢复的营养措施

2.2.1 糖的补充

糖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容易氧化, 耗氧量少, 热价高, 代谢中产物CO2可随呼吸排出体外, 水可参与其他反应, 排汗可带走大量的热, 有助于散热降低体温, 长跑肌糖原消耗较多, 肌糖原的耗竭是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适当的补充糖是很必要的, 但一次补充糖的数量不宜过多, 应控制在60g以内。人体每天摄取总热量约有60%来自糖, 通常运动员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4-10g糖为宜[1,2,3]。运动员在赛前3天可采用糖原填充法来提高肌糖原含量, 可明显提高耐力水平。另外, 可口服葡萄糖、蜂蜜等。

2.2.2 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对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机体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运动过程中的主要物质, 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肌肉力量, 促进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预防运动性贫血。在大强度训练期间, 机体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适量增加, 在优秀的长跑运动员身上发现:男子蛋白质需要量高达2.3g/kg体重、女子1.5g/kg体重, 在糖储备不足时, 蛋白质养氧化供能增加会更加明显。

2.2.3 脂肪的补充

脂肪与糖和蛋白质相比, 有代谢速度慢、输出功率低、耗养高、代谢副产品等缺点, 但是作为身体的三大能源物质, 具有储备量充足、发热量高的特点。它产热较多, 是机体供能的最高营养素, 作为长跑运动员训练中的主要能量来源, 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良好的被吸收, 是构成身体组织的成分。但是, 脂肪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氧化释放能量, 提高利用率, 并且, 饮食中适量的脂肪还有减少食物体积, 降低胃肠负担, 刺激食欲的作用。

2.2.4 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长跑由于时间较长释放大量的热, 散热带走大量水分和无机盐, 使体内失水、失盐过多, 导致酸碱不平衡, 体温升高, 心率加快, 四肢无力, 疲劳感增强, 运动能力急剧下降。适当的水盐补充是必需的, 尤其在热环境下训练, 要每隔一定时间补液100-200ml。运动后补液也应少量多次, 1h不超过800ml, 因出汗同时失盐和电解质, 补充含有血糖、盐和电解质的饮料是补充水和微量元素的良好饮料。运动前饮水60-200ml, 保证体内水分贮备。赛前按300mg/kg体重服用碳酸氢钠 (碱性盐) , 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可显著提高。

2.2.5 维生素的补充

维生素是生命运动和正常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 虽然它不参与机体的构成, 也不能提供能量, 但它是体内酶和辅助酶的成分。长跑运动中, 体内代谢过程加快, 各种维生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 使体内维生素消耗较大, 导致疲劳, 影响机体的恢复和成绩的提高。

2.3 几种特殊营养补充的作用手段

2.3.1 肌酸的补充

肌酸在体内通常以游离型和磷酸化型两种形式存在。CP是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快速间接能源。肌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磷酸肌酸的合成及刺激肌酸的合成, 故肌酸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一般认为, 服用肌酸可以提高运动或比赛前骨骼肌中CP的贮量, 提高恢复期内CP的再合成速率[4]。从而使运动员很快从疲劳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2.3.2 抗氧化剂的补充

长跑运动训练结束后, 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 这是由于机体中大量自由基生成, 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自由基具有高度的氧化活性且极不稳定, 它们攻击细胞膜、线粒体膜, 与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 造成脂质过氧化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又可分解为更多的自由基, 引起自由基的连锁反应。这样, 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引起肌肉、肝细胞、线粒体等广泛损伤从而引起各种疾病。补充抗氧化物质有利于运动机体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速其清除, 以对抗自由基的副作用, 因而对一般人和运动员的健康都有益, 可能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和加快体能恢复。急性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 并且形成链式反应引起膜结构等损伤。

目前运动界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维生素C、谷氨酰胺和谷氨酰胺肽、类胡萝卜素、辅酶Q、番茄红素、螺旋藻系列产品、牛磺酸、N-乙酰半胱氨酸、硒以及某些中药成分 (如人参、黄芪) 等, 其中效果较好的抗氧化剂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番茄红素[5,6]。抗氧化剂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 如维生素C、牛磺酸、谷氨酰胺等为水溶性的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辅酶Q、番茄红素、维生素E等为脂溶性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补充最为重要的形式是食物中的补充, 当食物补充不满足机体需要时应以补剂的形式补充。

2.3.3 碱性物质的补充

安静时, 人体血液正常p H值为7.35-7.45, 骨骼肌细胞中的p H值为7.05, 当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 由于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 体内缓冲物质消耗过多, 导致血液p H值下降到6.1, 机体内环境平衡遭到破坏, 糖酵解中的磷酸果糖激酶活性被抑制, 使糖代谢供能过程减慢, 影响运动员机体功能, 所以运动员必须及时适量补充碱性盐, 如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三钠等碱性饮料, 可以缓冲血液、骨骼肌中的H离子, 升高p H值, 促使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有效的消除疲劳, 恢复体能。

饮食中应多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品, 多吃这类食品有益于身体中和运动所产生的酸性物质, 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2.3.4 铁制剂的补充

铁是红细胞生成的必需原料, 多数运动员的低血红蛋白或贫血均与身体的铁储备不足有关, 所以运动员要特别注重铁的补充。所有临床上使用的抗贫血的铁制剂, 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均可以使用, 但是它们往往有吸收差和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比特铁以补铁为主, 辅以促生血的多种营养素和中药活性成分, 是专门为治疗运动员低血色素而设计的。比特铁采用的是EDTA络合铁, 具有高效吸收、无铁锈味、无肠胃刺激、不影响其他矿物质元素吸收的优点。同时比特铁能为血色素的生成提供丰富的铁, 一般在两周之内能矫正运动员贫血症状, 起效迅速。

2.4 长跑运动员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1) 比赛前要适量进食, 比赛中要适当饮水, 比赛后不要马上进食。首先要补充一些水分和糖, 如口服葡萄糖和浓糖水等。在比赛后1h, 可少量饮用流质食物, 食物中含磷、糖、维生素C、D要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比赛后要进行吸氧和吸负离子, 这是消除疲劳的一种有效方法。

(2) 运动员的食物要多样化。不同食物不仅含有相同营养成分, 还含有互补的营养成分。

(3) 要兼顾酸性与碱性饮食的配合, 编制好运动员营养食谱, 防止偏食、择食和吃零食。

(4) 应尽可能使用天然食物补充营养。并注意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主要有铁、钠、钾、氯、钙、磷、锌、锰、铜、碘等的合理补充。

3 小结

通过以上探讨可得知长跑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能量供应是基本保证, 而能量物质主要来自于饮食。合理的饮食安排对运动成绩的提高, 疲劳的尽快消除, 具有重要作用。促使运动员更好更快的恢复, 也是现在疲劳恢复机制的主要和直接的目的。营养这一环节是运动员恢复的主要措施, 很多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对于其他恢复手段和方法, 都只能是作为其辅助的方法。因此, 对于营养在运动员恢复中的作用, 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高等院校中的运动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自身都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在不同的训练周期注重营养的补充。基本的膳食是解决基本的要求, 还应该在此基础上, 注重特殊营养物质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基国.运动和运动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 16 (2) :145-147.

[2]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246-333.

[3]陈吉棣, 杨则宜, 李可基, 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20 (4) :340-344.

[4]许豪文.肌酸激酶与运动员机能评定[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6 (3) :164-168.

[5]洛勤方, 等.运动员保健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34-65.

运动会广播稿之致运动员与运动会广播稿:致长跑运动员 篇8

(2.【关键词】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困境;对策

(3. 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十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阳光体育视域下的冬季长跑运动是一项简单易学,不受太多条件限制,对青少年学生肌肉、心脏功能和耐力素质的提高效果较好的运动项目。

(4.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及内容

(5.1.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

(6.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出台;《通知》指出: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7. 2007 年4 月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央领导李长春、刘淇、陈至立出席,从省到县级教育部门都设了分会场,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开始运行〔1〕。

(8.1.2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9. 阳光体育运动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的一项惠及2.7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此项活动不仅将为提高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将成为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具体可分为七个部分:

(10. 一是阳光体育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实施阳光体育评估、监督制度。二是阳光体育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三是阳光体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方式是选择适合于青少年身体发育阶段的运动项目开展体育活动,强调运动项目与运动年龄的科学配置。四是阳光体育强调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身体力行开展体育活动。五是阳光体育倡导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要求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强调群众性,淡化竞争性,使项目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地方实际,生动有趣,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六是阳光体育的近期要求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长期目标是:在大中小学校推行“阳光体育证章、奖章制度”,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阳光体育奖励机制的推动下,使一代青少年体质状况得到根本转变。七是阳光体育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行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借助舆论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社会上树立“健康第一”的价值理念〔2〕。

(11.2 阳光体育视域下冬季长跑面临的困境

(12. 阳光体育视域下冬季长跑运动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应运而生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可归纳为自身、家庭、外部三个方面:

(13.2.1 外部因素影响

(14.2.1.1 长跑场地的限制

(15. 场地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最重要的因素。充足的场地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有体育锻炼的机会,也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冬季长跑运动一般以60公里为基数,这就需要较大的场地才能确保冬季长跑运动顺利实施。可是研究表明,现有中小学的操场是有限的,上下课时间安排也一样。因此,所有学生同时在有限的场地上进行长跑活动几乎不可实现。长跑场地的限制阻碍了冬季长跑运动的顺利开展。

(16.2.1.2 温度较低

(17. 寒冷的冬季,气温较低,衣着很厚,许多同学就不愿意在这样的气候下参加体育锻炼。长跑运动距离较长,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完成体育锻炼。这就导致学生更加抵触在温度较低的气候下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影响冬季长跑的开展。

(18.2.1.3 学校领导不重视

(19. 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学校是真正体现体育价值、实现体育目标的重要场所,可是,一些学校领导仅仅只注重学生文化课是否优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并不是很在意。更重要的是组织冬季长跑运动很困难,学校领导也不想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组织较复杂的群体性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领导对冬季长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着冬季长跑运动的顺利开展。

(20.2.2 自身因素影响

(21.2.2.1 学生对冬季长跑作用的不理解

(22.冬季长跑能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人体的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锻炼人的体能,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意志等作用并不为青少年学生所了解。这就让冬季长跑运动的开展陷入困境之中。影响长跑运动的顺利开展。

(23.2.3 家庭因素影响

(24.2.3.1 家长对冬季长跑是否耽误学习心存疑虑

(25. 孩子成绩是否优秀一直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家长更是处心积虑,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冬季长跑运动是一项耗时较长的项目。因此,家长对冬季长跑是否耽误孩子的学习一直心存疑虑。这就使冬季长跑运动的开展陷入困境之中。

nlc202309031435

(26.2.3.2 家长对冬季长跑运动安全的担忧

(27. 冬季长跑运动不仅是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而且运动场地一般是在室外。这给学生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家长也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否会受到损伤而担忧。这也间接地影响着冬季长跑运动的开展。

(28.3 冬季长跑运动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法

(29.3.1 优化场地路线及设施:长跑运动距离较长,拥有一个舒适、合理、安全的运动场所及路线是开展冬季长跑运动的基础。因此,为解决冬季长跑运动中场地限制的问题,组织者应从优化长跑运动场地及路线开始。

(30.3.2 加强对冬季长跑运动好处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冬季长跑运动的认识:冬季长跑的作用对阳光体育的开展、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家长对冬季长跑的作用、目的并不是很了解,这阻碍了青少年在冬季参加长跑运动的积极性。因此,不断加强对冬季长跑运动好处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冬季长跑运动的认识,这不仅会直接促进冬季长跑运动的开展,也能间接地促进阳光运动的实施。

(31.3.3 合理安排冬季长跑运动的时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担心学生参加长跑运动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这给冬季长跑运动的顺利开展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学校组织者合理安排冬季长跑运动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32.3.4 提高学校对冬季长跑运动开展的重视度: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孕育学生良好身体素质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是否重视冬季长跑运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只有学校充分认识、重视长跑运动的功能,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各种困难,让学生积极地投入长跑运动之中,发挥冬季长跑运动的作用。

(33.3.5 完善体育法规体系,依法监督各学校实施冬季长跑运动的进程。法律、法规是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冬季长跑运动当在阳光体育视域下依法得到规范与约束。但是在当今法制社会形态下,不断完善体育法规体系不仅能依法监督各校实施冬季长跑运动的进程,也能为冬季长跑运动在阳光体育视域下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

(34.3.6 不断规范学生的长跑动作。正确掌握长跑动作要领不仅会让学生更加适应距离长、消耗体力大的长跑运动,也会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长跑任务,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胡克”定律(Hook''s law)F=KX,就是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外力由强度系数和变形量决定〔4〕。冬季长跑活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因此,可以运用胡克定律等各种方法不断规范学生的长跑动作,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冬季长跑运动。

(35.4 结语

(36. 冬季长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运动形式。在阳光体育视域下冬季长跑运动不仅能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心肺功能、锻炼青少年学生的体能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还能起到减肥、塑造完美体形,增进青少年学生大脑的记忆功能的作用。但是,阳光体育视域下冬季长跑运动仍受到外部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冬季长跑运动陷入困境。面对这些困境,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优化场地设施及路线、加强冬季长跑运动的宣传力度等。

(37.参考文献

(38.〔1〕李莉.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公布,北京学生肥胖率超英赶美〔N〕北京晚报,2008-06-01.

(39.〔2〕教育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EB/OL〕.2008-10-04.

(40.〔3〕http://baike.baidu.com/view/17641.htm〔OL〕.2004

(41.-10-04.

(42.〔4〕任培琴.关于胡克定律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

(43.(责任编辑:李宏斌)

致跑步运动员的运动会广播稿 篇9

come on。you always the best!

2.永不言失败 失败意味着什么,我们从未想过,因为那不是我们想得到的 最终结果,也许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有了自己冲刺的目标,什么都只成为漂渺,把所有的一切都抛在脑后,对失败说:来吧!

我终究会战胜你!

3.致运动员 你从哪里哪里走来? 青春是你的风采 你向终点奔去 掌声为你澎湃

你用流淌的汗液 震撼着有情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4.奔向前方--致运动员 枪声响起 燃起的是你的激情 放飞的是你的理想 你的挥汗付出 在矫健的步伐以后逐一闪亮 纵使艰难 但,奔向前方 唯有它给你掌声,唯有它让你傲气昂扬!

5.跑啊跑——致3000米运动员 跑啊 无休止的被追赶 尽头遥远 有点惶恐 却无理由

和着彼此粗重的喘息 渐渐失去了意识 翅膀 像鸡毛掸子 拥有羽毛却无力飞翔 劳累 不能停止的.跑啊跑

6.赞五千米运动员 迎接你的,是五千米跑道 等待你的,是漫漫征途 勇敢的冲吧,勇士们 不要畏惧对手的强大 你的对手只有自己 勇敢的冲吧 五千米算不得什么 付出的汗水就要得到回报 胜利的泪水就要顺颊而下 秋风会为你喝彩

阳光会为你庆功 掌声就要为你响起

7.致百米运动员 起跑线上

你们一字排开 健美的肌肉蕴含着爆发力量 坚定的目光中充满了自信

枪响了 你们开始了并不长的征程 笔直的跑道上 有你们稳健的足迹 不远的终点 将留下你们冲刺时矫捷的背影 加油吧 掌声将为你响起

长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现状及调查 篇10

摘要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进步,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广泛的认可。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先决条件,是我国举国体制实现金牌战略的关键环节。虽然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开展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最近十年,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事业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着。

本文通过对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采用运动员选材*我国长跑运动员的组合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从1999年1月到2011年10月,参考文献采用文献追溯的方法以保证查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化过程,从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专项成绩等方面研究我国长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运动员选材长跑运动员

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是决定现代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运动员科学选材作为竞技运动的开始,既是一个选拔优秀后备人才的过程,也是培养运动人才和提高竞技水平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量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具有优越运动“先天禀赋”的运动员,经过后天高水平的科学训练和优化的训练环境才能最终成为国际体坛的佼佼者。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从唯“成绩论”选材、唯“经验”选材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成功的选材不仅为青少年运动员定向培养指明方向,也为竞技体育和运动竞赛贮备后备人才。选材核心问题是评价和预测,而评价和预测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和掌握儿童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发育速度。现代的科学选材正是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研究,结合运动员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开展起来的。

针对体能主导耐力性项群的项群长跑项目来说,通过体育界众学者对优秀运动员的跟踪调差研究,目前该专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心理特征方面的选材内容基本已经确定,几个与长跑运动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也在分子生物学的基因工程中得到发现。但是由于我们亚裔黄种人的长跑运动员,自身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水平和黑种人长跑运动员有一定差距,要在国际大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多相关的基因选材指标、更加精细的生理生化选材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运动员在各年龄段身体的发育情况有所不同,所以不同时期的选材工作、目的和任务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我国的长跑运动员选材分为初选、复选、定向和决选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有贯穿在一线、二线、三线队伍选拔和训练的起始部分。

宋淑芳和王虎[1]指出,长跑运动员开始训练和选材的年龄应在8-11岁(但不能大于12岁),这是由于儿童一般耐力素质自然增长速度和受训练负荷影响最敏感时期决定的。作者划分阶段讨论长跑运动员的选材,虽然符合科学原理,但是并未说明结合运动员骨龄选出那些“大器晚成”类型的运动员,而这一点在冯亚珍[7]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中有明确阐述。另外,关于家族调查等遗传学研究开始的时间,许多报道有不同的看法。

章翔、许贵权[5],在中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技能的评价指标中详细地阐述了多个关于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指标,有乳酸无氧阈、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糖、血尿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尿胆原、尿酮体、尿比重和尿潜血等重要指标,并且提出了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全面具体地阐释了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生理生化指标。不足之处是这些指标只有少数给出参考值,大部分没有确定的数量,仅仅靠定性分析判断,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建立顶尖运动员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数据库可能是更好的解决办法,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有些文献将其他与运动不相关的指标纳入选材内容中,如王大中、陈玉江[4]提出了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模式指标特征,并将投资能力、学习状况、不良习惯、性格多项指标加到选材特征评价表中,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优秀运动员的特征,可谓创新之处,但是缺点也还是难以逃脱泛泛而谈的怪圈,没有深入具体的分析。

秦镜[2]、赵国庆[3]、李平[8] 等学者在对少年儿童的选材中指出,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素质、遗传因素、专项能力等多项指标。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上应该备有身体修长匀称、肩宽胸厚、骨盆较窄、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维度小、足弓曲度大、跟腱明显、下肢较长,小腿应长于大腿,肌纤维细小、线条清晰,富有弹性,体脂含量低,约占全身体重的8~13%;身体机能上要具备良好的心脏功能、摄氧能力;身体素质上要具备优秀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和较强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还要求运动员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自信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以安静型的神经类型为优。虽然从多角度,较全面地阐述了长跑运动员选材的内容和要素,但是内容比较笼统,没有阐释相关研究结果针对的人群,是全国少年儿童,还只是某些特定地区的少儿。虽然对于10-12岁少儿给出了关于身体形态、素质、技能方面的相关参考数值,但是只针对青春期的少儿,而那些进入三线队伍的少儿定向、决选阶段缺乏指导意义。而且大量文献指出对于长跑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都很重要,但是如何权重,相关测试指标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持。然而李大平[7]、陆宇明、张娴[4]提出层次分析法,解决了长跑运动员必需身体素质指标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权重难的问题,研究证实复合能力即有氧-无氧复合能力,对于运动员更重要。层次分析法是整理和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评价长跑运动员的相关指标进行选材,便于评价预测运动员“天赋”的方法,但是遗憾的是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各占多大比例,学者们并没有给出更精确的评价。

对于一线队伍的运动员,采用更有针对性更加精细的筛选,选出从省队进入国家青年队、国家队的人选,参加更系统性更科学的训练,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成材率”,实现金牌战略。

ACE基因多态[12]作为训练敏感性的基因多态标记;ACE基因I/D多态与耐力训练[13]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有一定关联;肌红蛋白Intron2 SNP/A2982C的AC杂合子[14]作为优秀耐力素质的一个遗传标记,且CC性对耐力训练最敏感;而肌红蛋白Exon2 SNP/A79G有优秀有氧运动能力不存在关联性;ACTN3基因C1747T位点的CC型可能作为有利于有氧耐力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的遗传标记TC型可能作为有利于有氧耐力的RE下摄氧能力的遗传标记,TT型可能作为有利于有氧耐力的心事后壁厚度的遗传标记;ACTN3的A1920C位点C等位基因和AC基因型可以作为一个有氧耐力候选基因位点,AA基因型可能作为有利于有氧耐力的最大射阳能力和心室壁厚度的遗传标记;转铁蛋白基因Exon15 SNP/C1765T[11]的CC型不仅与VO2max、AT指标存在关联,而且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中部分指标存在关联,可以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监控指标,也可以作为我国优秀长跑运动员基因选材的指标之一。克服黄种人种族身体成分、身体素质上先天性存在的不足,基因选材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中长跑,速度训练,混氧训练

随着当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 中长跑运动不仅仅是一种持久耐力的竞赛, 而且是一种长时间的快速跑耐力的竞赛, 这就意味着谁具有保持长时间的较快速跑的能力, 谁就有可能取胜。那么如何掌握长时间快速跑, 成为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对当今中长跑训练进行探索, 为中长跑运动科学训练的研究做引玉之砖。

一 研究对象

本文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特点及其训练进行研究, 由于时间、环境有限, 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研究: (1) 2000年世界田径黄金联赛男、女子1500m比赛; (2) 王军霞1993年打破10000m世界纪录时的速度。

二 研究方法

第一, 文献资料法。

第二, 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了简单归纳统计, 并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三 讨论与分析

第一, 当今中长跑速度训练出现的新特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不断加深, 中长跑训练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以充分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系统无氧供能能力提高速度的训练成为当今中长跑训练的主要趋势。王军霞在“七运会”10000m比赛中, 最后3000m打破了女子3000m世界记录和在最后一圈跑出1分1秒的好成绩, 这表明她把10000m的供能特点提高到了3000~1500m的供能水平, 其绝对速度也必定达到或接近世界优秀800~400m跑运动员的水平。还有在1980年创造男子800m1分41秒73世界纪录的英国著名长跑运动员塞·科, 其100m速度为10秒39, 400m成绩为45秒08, 还有1995年破1500m和3000m两项世界纪录的阿尔及利亚运动员莫塞利, 其400m成绩达到46秒13, 这些都表现出他们具有极高的无氧代谢能力。在训练中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采用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力训练、混氧代谢能力训练, 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供能能力和发展运动的速度能力成为当今中长跑运动员主要的训练方法手段。

第二, 运动员在全程中速度的特点。通过对2000年世界田径黄金联赛中长跑全程速度的综合分析, 男、女1500m跑前400m的速度分别为7.40m/s、6.46m/s, 第二个400m的速度分别为7.12m/s、6.05m/s, 最后300m的速度则分别达到7.30m/s、6.54m/s, 见表1。

其他项目如800m、3000m、5000m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 王军霞在1993年打破10000m世界纪录时的速度特点也是这样, 见表2。

其一, 运动员起始跑速度特点及其训练。生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际的训练中, 中长跑运动员的起始阶段主要靠糖酵供能, 变速跑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运动机能, 然后用中等强度来训练。所以, 采用不等距离训练是训练中长距离开始阶段的训练方式, 可以提高运动员整体对中长距离的运动水平与运动成绩。

其二, 运动员最后冲刺速度的特点及其训练。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田径黄金联赛中长跑项目有87%的运动员靠最后冲刺获得冠军, 他们的冲刺速度接近或超过了起跑速度。王军霞在1993年打破10000m世界纪录时, 关键也是在最后3000m的冲刺, 可见, 在经过体能大量消耗的情况下最后冲刺是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名次的决定因素。因此, 重视最后冲刺阶段和冲刺距离的训练, 是当今中长跑训练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三, 速度训练应贯穿中长跑训练的全过程。分析中长跑比赛全过程可以看到: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是交替的, 既要有对速度的要求, 又要有对速度耐力的要求, 两者缺一不可, 两者的分配对运动员有很高的要求, 例如, 跑完全程感觉速度没有完全发挥, 这里就是体现速度运用在过程中的作用, 所以无氧运动也就是速度的要求不是在最后冲刺阶段发挥, 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时刻发挥。

第四, 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速度的作用。在长跑训练和比赛中, 所有动作都是依肌肉收缩产生的内力并配合一定的外力牵动关节、骨骼产生位移而完成的, 其腰背部、腹部、大小腿等部位大肌肉群的收缩内力, 是运动时内力的主要来源。

四 中长跑速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有氧耐力是发展运动员混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基础, 只有在有氧耐力好的条件下才能很好地进行混氧和无氧能力训练, 因此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要注意长、短距离的结合, 做到以长补短, 以短促长, 长短互补, 使运动员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还要设法提高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含量, 从理论上讲, 血红蛋白含量越高, 携氧能力越强, 对运动员的速度提高越有帮助, 同时血红蛋白是一种复合物, 能降低肌细胞中的乳酸浓度。

五 结论与建议

第一, 对中长跑的要求要改变, 成绩不仅与前阶段和后阶段相关, 途中跑也很重要, 每个阶段都要有针对地训练, 不能放松任何一个阶段的训练。

第二, 在中长跑比赛中, 不再是单纯的耐力比赛, 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多重运动能力的较量, 即有速度的比拼, 又有速度耐力的比拼。现在中长跑比赛中是运动员的快速度和体内能提供能量使之高持久的运动能力的比赛。

第三, 起始速度训练较多采用间歇训练法, 为了达到比赛高强度的效果, 训练开始用不等距离之间的训练方法, 适应速度与耐力的结合, 途中跑要加强对运动员速度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并且增加混氧训练量, 冲刺训练多采用大强度的短距离的间歇训练。

上一篇:周恩来精神学习总结下一篇:供给侧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