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的诗歌鉴赏(精选4篇)
看怀念、白驹过隙
不离不弃,空虚而已
云悲海思,雨在碎,浪在击
叹气无计,犹记别离
山一程、冷风夜袭
无人披衣,且慢下笔
写一纸字,一纸诗,一纸词
一枚心事,脆若瓷器
月影下、意切情凄
忧伤见底,清晰了你
寻老地方,心难栖,身难栖
一池过去,梦弯涟漪
想当初、芳草凝碧
回眸凝睇,眼前何夕
觉一丝寒,一丝怨,一丝疲
拈花回忆,你我相依
念良辰、风前拆离
相思叶上,摇曳无期
让爱成迹,爱成凄,爱成疾
风和日丽,如画静寂
与君说、信笺无寄
横笛声远,天涯情系
此词是苏轼早期酬赠词中的佳作。词中多用忆旧和对照眼前孤独处境的穿插对比写法,触目兴怀,感想当初,抒写自己对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作者词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而且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情真意切,诗意盎然,含蓄蕴藉,是此词的主要特点。
上片前四句追忆熙宁六年作者与友人陈襄(字述古)江村寻春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其时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销魂倾魄。“故人不见”一句,从追忆转到现实,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同游的故人不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他了。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以下三句表明,词人更想念他们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风景胜地——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过片四句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这里用了个《青箱杂记》中的轶事:“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作者借用这一典故,廖廖数语便把昔日自己与友人寻常行乐光景都活现出来。”别来相忆,知是何人“又转到眼前。此句以诘问句的形式出现,文思极为精巧。词的结尾,作者巧妙地绕了个弯子,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不是泛指,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们杭州时常游赏的,它们对他的相忆,意为召唤他回去了。同时,陈襄作为杭州一郡的长官,可以说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唤就是主人的召唤,”何人“二字这里得到了落实。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可谓意味深长。
这首词,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现得极为恰切、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的结尾妙用拟人法,将无情的自然景物赋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诗意地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绵绵情思。
獐狍野鹿,飞鸟形藏。看涧旁松,河旁柳,岭旁杨。
炊烟袅袅,雾锁寒霜。盼春归,情系龙江。
风行塞外,冰镇池塘。且醒来迟,花难放,用裘装。
行香子 春景
嫩草新芽,柳絮飞花。望长空,雁影晨霞。
群峰绿树,野渡闲鸦。洗一江尘,一湖水,一声蛙。
顽童劣子,发辫村丫。宇眉间,笑韵尤佳。
阴凉老者,对弈舟车。设一盘棋,两壶酒,数杯茶。
行香子 初春
碧草红花,淡雾篱笆。矮桥旁,流水人家。
青杨吐翠,垂柳初芽。剪一片云,一湖水,一袭纱。
山依茅舍,寂静无哗。赋闲情,信笔涂鸦。
柴门犬吠,娴雅谁夸?领一生情,一世爱,一天涯。
行香子 荷塘情韵
吐蕊小荷,蜓影穿梭。荡涟漪,层层叠叠。
舟行浪里,浆动清波。洒一湖幽,一湖韵,一湖歌。
亭台水榭,丝柳婀娜。且游人,你唱他和。
携哥找弟,喊妹寻婆。喜岸边情,岸边意,汇成河。
行香子 窗花
旭日初阳,凌雪盈窗。叹奇观,谁著华章?
朦胧印象,酣笔犹狂。写一窗痴,一窗恋,一窗凉。
登枝喜鹊,瑞鸟呈祥。小巷中,晨韵悠扬。
炊烟似缕,缭绕村庄。此一番情,一番景,一番裳。
行香子 山花
旷野清风,柳浪杨踪。桦林间,姹紫嫣红。
嫩黄滴翠,水粉香浓。此韵中情,情中景,景中容。
峰依幽涧,溪水潺淙。喜春来,人在画中。
初阳破晓,淡雾迷蒙。更喜山青,青山静,静山雄。
行香子 山
极目峰峦,景色斑斓。紫阳中,意韵悠然。
飞泉瀑布,石怪擎天。且岭依云,云接雾,雾含烟。
松怀苍劲,涛涌连绵。有春花,点缀林间。
群蜂酿蜜,蝶影蹁跹。看路环山,山衔水,水环山。
行香子 春游
信步游春,妙趣临身。小溪旁,野草芳痕。
河边垂柳,水里闲云。赏一番幽,一番美,一番真。
狂蜂逐蜜,浪蝶追魂。缀枝头,俊鸟摇裙。
鸳鸯锦羽,银鲤金鳞。汇一池清,一池秀,一池新。
行香子 踏春观景
淡雾游丝,绿韵还枝。踏青时,露染新词。
池塘问柳,万壑寻溪。访远山幽,近山黛,晓山姿。
风飘花絮,水润春堤。醉田间,老丈扶犁。
东坡翡翠,西岭凝脂。赏一洼鲜,一洼嫩,一洼诗。
行香子 故乡春韵
晓日催晨,霞韵销魂。望蓝天,弯月留痕。
东山溢彩,西岭流云。此一番情,一天美,一时新。
房依静野,舍对柴门。小村旁,料峭寒春。
冰湖解冻,岸柳泛茵。恋故乡星,故乡景,故乡人。
行香子 雨
细雨缠绵,沐浴丰园。地洼间,似雾如烟。
麦苗滴翠,小草承欢。喜一团新,一芳秀,一丝涓。
西悬丽日,东舞绸绢。问苍穹,谁欲抚弦?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2、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3、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4、湛(zhàn):清澈。
5、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6、鹭:一种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7、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8、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9、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10、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