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考点归纳(精选8篇)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二、记叙文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
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
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三、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
《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四、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五、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
六、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七、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白描。(1)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了解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九、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2012记叙文专题复习考点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常考考点归纳: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讲)
二、句子、段落的作用。
三、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及赏析。
四、人物形象分析。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六、收获、感悟、启示。
七、题目理解。(含义、作用)
八、文章主旨、感情。
九、语言特色。
十、写作手法及作用。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事+结果
答: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二、句子、段落的作用
(一)第一段的作用
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 ①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 引出下文;
④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如果不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 ①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③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④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⑤为下文××作铺垫
(二)中间段落的作用: ①过度或承上启下 ②为下文发展做铺垫
(三)结尾段落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②照应开头或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④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三、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及赏析。(都扣到主题上)
(一)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另外,有些词语可能用到了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作用:为刻画人物服务,塑造了„的形象,表现了„的性格,体现了„的精神,表达了„的中心
(二)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四、人物形象分析。
要从整体上思考,抓住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尽量用并列的短语或成语,也可用文中具体的词语。如:勤劳善良、勇敢、心灵手巧、天真活泼、温柔美丽、心狠毒辣、卑鄙无耻等。(根据实际对人物的描写来答)
五、记叙顺序、人称、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六、略。
七、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一)含义:一是浅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浅层含义往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而深层含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比如《生命之线》这个题目,它浅层含义是指连接两人的那根线,而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作用:通常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从内容上讲往往是借物传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等,从结构上说往往是标题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比如《枣核》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以枣核贯穿全文,同时借枣核来反映美籍华人的殷殷思乡之情和拳拳爱国之心。又比如去年中考的《老海棠树》也是考查标题的作用。
八、文章主旨、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
十、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考点1: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一般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以及主旨的概括。如果要求复述故事或概括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采取“结合标题——找六要素——叠加段意”的三步来答题;如果要求概括文章主旨,考生可以采取“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作用是”的思路来回答,例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故事、经历、事迹),(表现了、歌颂了、揭示了……思想、性格、精神),(表达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如例问1: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的故事;一条是关于()的故事。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方法,全文记叙了母刺猬与小刺猬的故事,同时讲述父与子的故事,而两个故事之间又有一个共同点:亲情。因此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
考点2: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记叙文是以人物的见闻和活动为主,因此要考查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如外貌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心理),行为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等。第二种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概括和形象意义,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文章中事例的分析来理解人物形象,如“通过该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也可以对人物进行扩展,说明该人物是社会中某类人群的代表,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如“这个人物形象代表着社会上(善良、有奉献精神、乐于助人、自私自利、逃避现实)等一类人。
如例问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人?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课文内容,小男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愿意跟父亲一起,愿意帮父亲干活,说明他关心父亲;二是看到刺猬母子分离的担心,说明他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三是看到刺猬不顾山路遥远崎岖,坚持回家照顾小刺猬时的感动,说明他重视亲情,有一颗感恩的心。
考点3: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要求同学们能够给文章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和归纳段意,以及文章整体结构的总结。段落层次的划分方法一般有三种:即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找出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照空间顺序划分(找出表示地点的关键词)和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划分(找出事件转折的关键词);而概括段落层次的方法也有三种:摘录法(将每一段中具有总领或总结作用的句子提取出来作为段意)、概述法(记叙了某人某时间地点做了某事;描写了某处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串联法(将段落中的几个事件串起来并表达成完整的句子)。至于文章总体的结构,记叙文一般是“开头——经过——结果”式,但也有“结果—回忆—总结”的倒叙式;甚至还有“开头——插叙——结果——补叙”这种较为复杂的结构。同学们除了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外,还要能分析重点段落或句子在文章的结构内容上所起的作用。比如段或句在开头,则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起兴趣、埋下伏笔”的作用;在中间则有“推动发展、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结尾则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作用。
如例问3:从全文看,本文结构上有何奇特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本题属于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父与子的出游,父对子的关爱;暗线是刺猬母与子离合,一明一暗交汇,突出了亲情的伟大。
考点4:对文章语言的把握。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即对词语的理解和对句子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般会让同学们分析文中加点词的作用或效果,答题方法可以采取(1)用词巧妙之处:动词准确而传神;形容词生动而具体;成语俗语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关键词能贯穿全文,服务中心,等等。(2)词语的作用:一语双关、引申含义、比喻联想。而对于句子的理解也基本有两种考查方法,第一种是“说说你对文章中某句话的理解”,同学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换成自己的话来解释,但必须要紧扣文章中心和表达的情感;第二种是“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同学们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喜欢的理由来进行作答。(1)句子修辞的美: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比喻手法贴切易懂、反复手法增强气势、对偶手法使结构匀称等;(2)句子形式之美:长短句错落有致、抒情句抒发情感、反问疑问句设置悬念、倒装句新颖别致等。(3)句子哲理之美:点明中心、形象含蓄、言外之意、引起思考、富于哲理等。
如例问4: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满腹苦香”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烟味的苦与香,但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暗含着父亲失去妻子的痛苦,和看到儿子的欣慰,内心充满了苦与乐。
考点5:对写作手法的把握。这个部分主要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有两个考点,第一是“某句话或某段话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同学们要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五种表达方式;第二是“某句话或某段话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类是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前面已经详细叙述,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一类是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作用有:交代地点、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推动情节、表现性格等;社会环境的作用有:交代故事背景、社会习俗、人物关系、推动人物命运、深化故事主题等)。表现手法主要有一个考点,即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同学们应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有:(1)象征:将特定含义寄托于某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衬托(烘托):以次要人和事衬托主要的人和事,以突出主要人和事的思想、性格、情感;(3)对比:通过比较,突出对象特点,表现文章主题;(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对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引起下文的内容;(6)前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合理、中心突出。
如例问5:文章题目“爱的旅程”含义丰富,请找出文中与它照应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同学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照应,其次要能提炼出这“一去一回”的旅程中两份“沉甸甸”的爱。一份是父与子的爱,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与“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一份是母与子的爱,如“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
考点6: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领悟与理解,一般会有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品味型,词语的品味需要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修辞,和揣摩含蓄意义;句子的品味则需要分析不同的句式:疑问句引起好奇,制造悬念;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情感;排比句使气势磅礴,意义层层深入……第二类是感想与启迪型,要求同学们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这类题目的作答需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拓展开来,联系自己或社会的实际情况来举例说明;也可以用巧妙的诠释法,即把作者的观点换成自己的语言再解释一遍。第三类是建议与献策型,如一篇文章所涉及到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等,这类题目的作答首先要看清楚问题,分析出题者的意图,切忌答非所问或胡乱编造;其次提出的观点要有创新,要实用,有可行性,切忌空想空谈,不切实际。比如一篇文章涉及到了未成年儿童的网瘾问题,请给出可行性办法或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与家长进行交流,控制上网的时间与内容”等建议,切勿提“武力强制控制,禁止儿童上网,经济或体力惩罚”等不合理的建议。
如例问6: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解析:本题属于考点6的一道半开放命题,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答题形式可以多样,但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也许是儿子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母刺猬的行为触动了儿子的情感,使之备受感动;也许是儿子联想到虽然母亲去世,但现在有百般呵护的自己的父亲,也非常幸福,所以才会双眼含泪……
如例问7:大刺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爬回家,“父亲”解释说:“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解析:本题仍是属于考点6的全开放命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同样是言之成理即可,这是最好发挥个人写作水平的一类题目。如果认为合理,有很多种思路解答,比如说愿望型思路:也许父亲认为刺猬牵挂孩子就回来了,那么妻子会不会也牵挂孩子“回来”呢;还有情感型思路:父亲看到刺猬的行为,联想到人与动物都有伟大的母爱,所以非常能够理解刺猬。如果认为不合理,也是说得通的:比如理智型思路,刺猬的回来是出于动物的本能,而父亲的说话太过拟人化,刺猬不一定会有人的思想;还有随意型思路:也许父亲说话的对象是儿子,认为他有童真,所以就随口说了儿子能理解的语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合理性。
例文:
爱的旅程晨义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它们会饿死吧?”“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不饿,你呢?”“我也不饿。”“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跑了吗?找找。”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
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是!是它。”“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考点一] 对原因状语从句的考查
[试题精选]
1. He can’t decide which to choose ______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 butB. soC. because(山西省)
2. After school I found Mother was in bed sick.______Mother was ill, I should do something for her.
A. SoB. ThoughC. SinceD. If(山东省)
3. —Did David go to school yesterday?
—No,______he had a bad cold.
A. becauseB. ifC. though(佛山市)
4. —______ do you like koala bears?
—Because they are cute.
A. WhyB. WhereC. HowD. When(北京市)
[考点归纳] 原因状语从句常由 because, as, since 等从属连词引导,但是这些从属连词不能与并列连词 so 同时用在一个句子中。值得注意的是, because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通常用来回答由 why 提问的特殊疑问句。
[考点二] 对时间状语从句的考查
[试题精选]
1. Don’t be afraid of asking for information______it is needed.
A. whenB. afterC. althoughD. unless(天津市)
2. —When did your father come back last night?
—He didn’t come back______he finished all the work.
A. untilB. whileC. if(长沙市 )
3. I arrived at the airport______the plane had taken off.
A. afterB. whileC. whenD. whom(河南省)
4. It wasn’t long______the rain stopped and the sun came out again.
A. untilB. beforeC. whenD. since(无锡市)
5. —Could you please tell Peter that I want to talk to him?
—Sure. I will let him know as soon as he______back.
A. comesB. came
C. has comeD. will come(河北省)
[考点归纳] 时间状语从句常由 when, while, as, before,until, till, as soon as, after 等从属连词引导。当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一般将来时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间。
[考点三] 对条件状语从句的考查
[试题精选]
1.______you work harder, you will not pass the exam.
A. UnlessB. UntilC. If(佳木斯市)
2.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dinner tonight?
—I will______I’m not too busy.
A. andB. ifC. soD. but(宜昌市)
3. If it______tomorrow, we______travel outside.
A. will rain; willB. rains; won’t
C. will rain; won’t(常德市)
[考点归纳] 条件状语从句常由 if, unless, as/so long as 等从属连词引导。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将来时时,从句的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间,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考点四] 对让步状语从句的考查
[试题精选]
1.______the water was cold, Wei Qinggang jumped into it to save the others.
A. AlthoughB. WhenC. IfD. Because(河南省)
2. Uncle Wang gave all his savings to the Hope School______he himself was not rich.
A. becauseB. as ifC. thoughD. or(连云港市)
3.______our football team failed in the match, we tried our best.
A. AsB. Though C. Because(厦门市)
[考点归纳] 让步状语从句常由 though, although 等从属连词引导,但是这些从属连词不能与并列连词 but 同时用在一个句子中。
[考点五] 对目的状语从句的考查
[试题精选]
1. The dog rushed to the nearest village______it could get someone to help his dying owner there.
A. whereB. whichC. thatD. so that(山东省)
2. I sit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______I can hear clearly.
A. so thatB. whenC. in order(青海省)
3. Hurry up, Jack. We have to get to the station before 11:45______we can catch the 12:00 train.
A. sinceB. afterC. as soon asD. so that(南通市)
[考点归纳] 目的状语从句常由 so that, in order that 等从属连词引导,从句中常含有 can, could 等情态动词。
[考点六] 对结果状语从句的考查
[试题精选]
1. The drink is______delicious______I enjoy it very much.
A. too, toB. so, thatC. such, that(哈尔滨市)
2. I have______chores to do today that I can’t go out with you.
A. so muchB. such manyC. so manyD. such(辽宁省)
21《桃花源记》
1、理解性默写
①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文中与陆游“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④突出村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⑤写桃花源人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⑥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因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世外桃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从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现了作者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政治理想。
4、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①活动:往来种作 ②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③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答: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贪玩,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7、本文的寓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示例: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显得非常简洁,但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8、“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答: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答: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
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 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10、作者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答:①社会理想: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②不能实现。因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1、你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
答: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贫穷、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剥削、渴望和平安定的愿望。但这个和平安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只能是不可实现的空想,同时它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12、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①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②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爱莲说》
1、理解性默写
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爱莲说》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莲花的纯洁质朴,喻君子的洁身自好;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呈现莲花的体态正直,喻君子的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反映莲花的端庄美好,喻君子的志洁行廉。
3、《爱莲说》写“莲”,为什么还写了菊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答:写菊和牡丹用于衬托“莲”之高洁(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作者认为,牡丹虽艳丽富贵,但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清逸脱俗,但隐逸避世,不值得效仿;莲花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难能可贵。
4、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感叹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答: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的鄙弃。
5、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怎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②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③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7、莲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有许多咏莲的诗句,你能默写几句吗? 答: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核舟记》
1、本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的人物等,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想想它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答:全文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中间的分说部分以空间为顺序,先写船的正面,再写船背,核舟的正面,依次写船舱、船头、船尾,中部船舱,以船顶的箬蓬写到两旁的小窗,船头的三人,先总写三人的位置,再写苏、黄,后写佛印,舟尾两名舟子,先写居右者,后写居左者,船背部分,先说题款,再说印章。内容的安排尽然有序,层次分明。
2、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答:嘻,技艺灵怪矣哉
3、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序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两个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②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4,、文中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的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答: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核舟”的精湛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用料体积小极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必备。6你对文中所描绘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试简要说明。
答:佛印,从衣着、外貌、姿态等方面着笔,表现出放旷不拘的性格描写精细入微、神韵毕具。《大道之行也》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答:①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答:两者都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3、试分析《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在内容、写法和语言上的异同。
答:内容上两文的思想内涵式一致的,都构想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实际上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具体的生活风貌。写法上,前者论说,言简意赅地阐明时效性,后者记述,具体详尽地描写事情的经过。语言上,前者简洁质朴,直截了当;后者描述具体、形象生动。
4、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5、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理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6、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答:“大同”社会将是全社会的人都亲如一家,人人都能收到社会的关爱,老人有赡养,孩子快乐地成长,青年人、中年人为社会尽力工作,生活上又困难的人享受应有的保障,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男的有稳定的职业,女的有美满的家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货尽其用;在劳动中人们都会尽全力去工作,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样人们就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三峡》
1、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俊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写夏水的句子:
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答: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5、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笔下三峡景色的特色。答: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6、文中第4段写出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其中重点写了什么事物?为什么重点写它? 答:写出了三峡秋景凄清肃杀而又奇异的特点。重点写了猿鸣。因为猿的鸣声凄异,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7、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已无江水喧腾,而是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8、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到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水势迅猛/水流湍急等)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夜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10、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答: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7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1、理解性默写
①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主旨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视听结合,由静入动,充满生机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④色彩搭配,表现四季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分析本文美在何处。
⑴意境美。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此点也是山川之美美在何处的答案)
⑵结构美: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总括全文首尾呼应,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视,最后又分“夕”“晓”写。次序井然。
⑶语言美。多用四字句,修饰词生动。2.赏析句子:
(1)“猿鸟乱鸣”中“乱”字分析:
它写出鸣的状态,写出晨昏的热烈欢跃的气氛。(2)“沉鳞竞跃”“竞”的分析:
它写出“跃”的状态,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3.本文表达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记承天寺夜游》
1、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表达作者复杂微妙情感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文章层次分析。
(一)(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叙述)
(二)(4句)观月赏景。(描写)
(三)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议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月光的什么特点?点染一个什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法妙在何处?
答: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写竹柏的影子,间接写出月光的明亮。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作者哪些微妙的感情?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的感情尽在其中。
6、如何理解“闲人”一词?
答:指有闲情雅趣的人,也表达出他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7、指出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略加分析。(1)遂至承天寺。
可见: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
可见;他们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
可见:他们关系密切。
(4)但少闲人如吾令人者耳。可见:他们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此文为作者遭贬谪之后所作,作者的心情应是抑郁的,可他描写了月景,还自诩为“闲人”,你如何看待? 答:作者苦中为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观潮》
1、水军演戏的精彩场面
①写参演战船之多的句子: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②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娴熟的句子:如履平地; ④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⑤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2、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的?请各举一个相应的例子。答: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声:大声如雷霆;势:际天而来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垫。《湖心亭看雪》
1、作者所描写的西湖雪景,透露出了怎样的精神?在文字上有什么特色? 答:透露出了悠远脱俗的精神。其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哪些?
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
6、写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怀念故国的深情。
7、结尾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欣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情。
8、“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
9、“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此句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10、第一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栾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采用何种手法描绘一个清新淡雅意境的艺术画面?请简析这一意境。答: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绘出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画面,画面透露出了悠远脱俗的精神,而这正是一作者的人格品质的体现。这一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11、舟子说作者“痴”,那么,你对这个“痴”字作何理解?
答:作者醉心于自然美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他有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俗的情怀,这个“痴”字,对于舟子来说,体现了俗人之见,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赞赏。
12、“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情操?是否与舟中人两三粒“相矛盾?
答:“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与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根据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的主要考点,总结一些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2013南昌中考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四川省2013年高考英语科考试难度及内容研讨
一、全卷难度
根据2013年“四川卷英语科考试说明”中的“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精神,英语试卷全卷难度可以预计在0.53左右。
我们应该研究的是各大题难度应如何把握,在“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原则下,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学习收益。换言之,识、记内容要有的放矢并正确地把握其知识的深度、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要有合理的载体。
二、词汇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学生应掌握3500余单词,我省把这一要求作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在“考试说明”后附加了具体的3000个左右的词汇。对词汇表中的单词,我们建议应作两个层次的要求:A层次:常用的用于写作的词汇;B层次:用于阅读的词汇。实际上新增加的500左右词汇,均应居于B层次的词汇。3000左右的词汇应以各种形式在三诊前让考生分层次地掌握。
推荐:《红魔英语》考纲词汇
注意问题:对词汇学习的要求应在广度上下功夫、不必在深度上作过渡的拓展。
三、各大题的复习方向
1.单项填空(容易题)
以基础语法为主。所谓基础指的是各种语法的基本概念及初级运用,如各种时态的基本功能、复合句连接词的使用、情态动词的功能、动词非谓语形式的使用规则、倒装形式的初级使用等。此外,单项填空还应有一个功能口语的考题和词汇或短语的考查。注意问题:不宜花大量时间进行语法讲解;练习中不宜出现偏、难、怪题。完成时间:5分钟
2.完形填空题(难度题)
含词数:380左右(包括选项中的80个词汇,不含标点符号)体例:记叙文或夹叙夹议文体
特点:A:含2~4个超纲词汇
B:有1~2句长句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C:约有2~4个难以区分的选项
D:是对考生语用经验的考查
注意问题:选择有相当难度但超纲词汇数在允许范围内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可
用全国各地真题
完成时间:20分钟
3.阅读理解(难度题)
1):5篇短文总长度约为2100~2200词,包括题干内容,短文总长度不低于1500
词
2):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形式多样,包括新闻、广告等
3):内容:人物记叙、事件回放、历史、地理、教育、人文、科普、环保等当今
世界关注的热点。
4): 特点:A:细节理解题和深层次思维考查题以细节理解和推断题为主
B:有1~2篇短文含超纲词汇较多
C:如以2012年四川省考高试卷来分析,阅读中含31个超纲词汇,如以今年公布的词汇表来看,则超学词汇大为减少
D:是对考生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查
5): 注意问题:A:所选短文的长度应规范
B:题干的设计既有较强的干扰又具有唯一性
C:强化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D:在训练中应对文中的长、难句进行适当的分析
E:加强方法训练
6): 完成时间:45分钟
4.任务型读写(中等难度)
1)语段不至于很难,所写内容以W提问的形式为主,所写字数不会很多。
2)注意问题:A:选择在形式上内容上符合“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练习进行强化
训练
B:可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3)完成时间:10分钟
5.短文改错(容易题)
1)该大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基础语法知识,但考生受中文母语的影响,校正式阅读
能力实际上较弱,加之不以“行”进行判断,客观上增加了该大题的难度。
建议对该大题进行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强化训练。
2)该大题是中等生提高分数的可以预期的一个大题,上升空间可期,应予以特别的关注。
3)完成时间:15分钟
6.书面表达(中等难度题)
1):半开放形式
2):学生熟悉了解的内容
3):注意基础语法,不犯低级错误,强化考生的主、谓、时态概念
4):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运用较为高级的语法以提升写作内容的品质
5):训练考生用有把握的词汇或短语来表述相关要点,一般不求高级但求信、达写作训练应花大力气抓,尤其对于中等生而言。
6):完成时间:25分钟
专题导航
2013年高考考查名词时主要还是考查名词的词义辨析和习惯搭配, 如湖北卷、江苏卷、江西卷、辽宁卷、天津卷和浙江卷等。另外, 名词的数和主谓一致也有所涉及, 如福建卷、湖南卷和江苏卷等。名词的属格和名词作定语也应引起考生注意。高考对冠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不定冠词和定冠词的基本用法、与名词的固定搭配和零冠词的使用上。
考点一:名词词义辨析和习惯搭配
此类题主要考查名词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词形相似而意义相异的名词辨析以及习惯搭配。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 必须要重视词义及词义辨析, 收集大量的语言实例, 反复记忆, 用心领悟, 掌握好名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 另外做题时还要充分挖掘语境的内在要求。
1.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选项中的几个名词意思大致相同或比较接近, 但是各个词之间有着细微差别或者在用法上完全不同。
【典例1】The accident caused some_________to my car, but it's nothing serious. (2013年辽宁卷)
A.harm
B.injury
C.ruin
D.damage
【解析】D。句意为:这次事故对我的车造成了一些损害, 但是一点儿也不严重。harm表示“伤害”, 通常构成短语“do harm to”;injury表示“受伤”, 指对人的伤害;ruin指“毁坏, 损毁”, 不可修复;damage表示“损坏”, 可以修复。根据后面的“it's nothing serious”可知, 答案选D。
【典例2】At the meeting they discussed three different_________to the study of physics.
A.approaches
B.means
C.methods
D.ways
【解析】A。句意为:他们在会议上讨论了三种物理学习的方法。四个选项都表示“方式、方法”, 但A项中的approach可以与介词to搭配, 其他三个选项中, D项最容易错选, 因为way可以与to do搭配, 表示“做……的方法”, 也可以与介词to搭配, 表示“去……的路上”。
2.词形相似而意义相异的名词辨析
选项中几个词在拼写上有类似之处, 这类词在意义上往往差别较大。
【典例1】Poetry written from the_________of the urban youth tends to reveal their anxiety over a lack of sense of belonging. (2013年湖北卷)
A.perspective
B.priority
C.participation
D.privilege
【解析】A。perspective“观点, 看法;远景, 景色;洞察力”;priority“优先, 优先权; (时间, 顺序上的) 先, 前;优先考虑的事”;participation“参加, 参与;分享”;privilege“特权, 权益, 免责特权”。根据句意“以都市青年为视点的诗往往会展示出他们缺乏归宿感的这种焦虑。”可知应该选A。
【典例2】Before taking the medicine, you'd better read the_________on the bottle carefully.
A.explanations
B.instructions
C.descriptions
D.introductions
【解析】B。句意为:在服药前, 你最好仔细阅读瓶子上的说明书。instruction意为“说明, 须知”, 在正式场合指不可违背的命令, 在一般场合, 指知识性的指示或意见;explanation意为“解释, 说明”, 指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说明。description意为“描写”, 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某件事或某个情节;introduction意为“引导, 介绍”, 指对某种新产品进行介绍。根据句意应该选择B项。
3.习惯搭配
这类题主要考查名词与介词的搭配, 以及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等。这些搭配主要是依据语法和惯用法, 由于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在平时的复习中对一些常用名词的搭配要注意积累与总结归纳。
【典例1】An artist who was recently traveling on a ferry to the southern island discovered_________a long lost antique Greek vase. (2013年湖北卷)
A.at random
B.by chance
C.in turn
D.on occasion
【解析】B。考查“介词+名词”短语辨析。at random“任意地, 随便地”;by chance“偶然地, 意外地;无意之中;碰巧”;in turn“依次;轮流地”;on occasion“有时, 间或”。此处表示“偶然发现了一个遗失多年的古希腊花瓶”, 故选B项。
【典例2】One thousand dollars a month is not a fortune but would help cover my living_________.
A.bills
B.expenses
C.prices
D.charges
【解析】B。题干中动词cover和选项中expenses搭配, 表示“足够支付生活费用”。
考点二:名词的数
名词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个体名词和集合名词一般是可数的, 物质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一般是不可数的, 但应注意具体名词抽象化和抽象名词具体化, 这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典例1】Generally, students'inner motivation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rom others_________essential to their development. (2013年江苏卷)
A.is
B.are
C.was
D.were
【解析】A。本句的主语为motivation, 是不可数名词, 故谓语动词为单数。根据语境及generally可知, 描述的为一般情况, 故使用一般现在时态, 答案为A。
【典例2】The millionaire gained his_________by printing_________of famous writ-ers.
A.wealth;work
B.wealths;works
C.wealths;work
D.wealth;works
【解析】D。句意为:那位百万富翁通过印刷名人作品赢得了他的财富。wealth意为“财富”, 是不可数名词, 没有复数形式;work在本句中意思是“作品”, 应使用复数形式, 故答案为D。
考点三:名词的格
名词的所有格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 其用法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有两种基本形式, 其一是有生命的人或物, 多用名词后加's构成, 如:my parents'bedroom;其二是无生命的东西 (包括植物) , 多用介词of加名词构成, 如:leaves of the tree。但表示时间、距离、国家、城市、团体、机构等无生命东西的名词, 也用加“'s”来构成所有格。如:today's newspaper, ten minutes'walk, China's industry等。另外要注意, 有时名词可以直接作定语, 而不用其所有格形式, 如:a shoe factory (一家鞋厂) 等。
【典例1】The_________shoes were covered with mud, so I asked them to take them off before they got into_________car.
A.girl's;Tom's
B.girls';Toms'
C.girls';Tom's
D.girl's;Toms'
【解析】C。本题考查名词所有格形式。根据题干后半部分的them可知对应复数girls。复数名词的所有格直接在其后加“'”;第二空表示Tom的汽车, 故在其后加“'s”。
【典例2】—Excuse me, where are_________offices?
—Over there.
A.teacher's
B.teachers'
C.the teacher's
D.the teachers'
【解析】D。D项的the teachers'是复数名词的所有格形式, 修饰复数中心词offices。C项the teacher's是单数名词所有格形式, 从语法上讲不符合上下文, 并且从内容上讲单个老师拥有若干offices也讲不通, 故排除。A、B两项前面均少了定冠词the, 成了泛指的offices, 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因此也不选。
考点四:不定冠词的用法
1.不定冠词用于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前, 表示泛指意义, 含有“一”的意思。
【典例1】It was cold winter night and the moon was shining brightly across night sky. (2013年山东卷)
A./;a
B.a;the
C.the;a
D.the;/
【解析】B。第一空泛指“一个寒冷的冬夜”, 应用不定冠词a;第二空“夜空”, 指独一无二的事物用定冠词the。
【典例2】There is_________small temple on the island, which can only be reached by_________ water.
A.a;/
B.a;the
C.the;the
D.the;/
【解析】A。第一空泛指一座小庙, 用不定冠词a;第二空考查短语by water, 表示交通方式, 意思是“由水路, 乘船”, 不用冠词。
2.辅音音素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用a;元音音素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用an。
【典例1】Mr White, who comes from_________ European country, has formed _________habit of attending _________church on Sundays.
A.an;/;the
B.a;the;/
C.an;the;/
D.a;a;a
【解析】B。第一空表示来自一个欧洲国家, 并且European是以辅音音素开头的词, 应使用a;第二空特指去教堂礼拜的习惯, 应使用定冠词the;第三空去教堂做礼拜, church是具体名词抽象化, 其前不用冠词。
【典例2】I earned 10 dollars_________ hour as _________supermarket cashier on Saturdays.
A.a;an
B.the;a
C.an;a
D.an;the
【解析】C。hour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可数名词, 前面要加不定冠词an, 表示“每小时”;不定冠词放在supermarket cashier前说明属于哪一类人。
3.不定冠词a/an可用于具体化的抽象名词或物质名词前。
有一些抽象名词或物质名词在一定情况下, 特别是有限制性定语修饰时, 意义往往具体化, 表示与之相关的具体的人或事, 变为可数名词, 其前要加不定冠词。
【典例1】—Would you mind giving your advice on how to improve our business management?
—If you make________most of the equipment, there will be________rise in production.
A./;/
B.the;a
C./;a
D.the;/
【解析】B。第一空考查短语中的冠词, 解题关键是掌握短语make the most of, 意为“充分利用”;第二空考查抽象名词具体化, a rise意为“一次提升”。
【典例2】I will never forget my teacher's advice:“As long as you can affect_________life of your child in an active way, you've been_________success.”
A./;the
B.a;/
C.a;the
D.the;a
【解析】D。第一空特指你孩子的生活;第二空抽象名词具体化, a success意为“一个成功的人”。
4.不定冠词用于序数词之前, 表示数量或序数的增加, 意为“再一, 又一”。
【典例1】First impressions are the most lasting.After all, you never get_________second chance to make_________first impression.
A.a;the
B.the;the
C.a;a
D.the;a
【解析】C。句意为:第一印象是最持久的。毕竟你永远不可能再有机会去给别人留一次第一印象。第一空表示“再一次, 又一次”, 序数词前用a;第二空用a表示泛指的概念。
【典例2】You made the same mistake for _________second time, dropping_________“n”in the word“government”.
A.a;the
B.a;a
C.the;an
D.a;an
【解析】D。第一空的序数词表示“又一, 再一”, 用a;字母“n”以元音音素开头, 用an。
5.当most表示“非常”时, 若其后形容词所修饰的名词为单数可数名词且表示泛指意义, 那么其前应用不定冠词而不用定冠词。
【典例】—Which of the two poems do you like better?
—_________shorter one, of course.I think it's really_________most interesting one.
A.A;the
B.The;a
C.The;the
D.A;a
【解析】B。第一空特指两首诗中较短的那一首, 用“the+比较级”表示最高级意义;第二空泛指一首非常有趣的诗, 此处most意为“很, 非常”, 相当于very。
6.不定冠词用在专有名词前表示“某一个”、“类似的一个”或某人的“一件作品”。
【典例1】I knew_________John Smith, but, of course, not_________famous one.
A./;a
B.a;the
C./;the
D.the;a
【解析】B。第一个空用在人名前, 表示一个叫John Smith的人, 第二个空表示特指。
【典例2】Experts think that_________recently discovered painting may be_________Picsso.
A.the;/
B.a;the
C.a;/
D.the;a
【解析】D。句意为:专家认为, 最近发现的油画可能是毕加索的作品。the painting特指最近发现的油画;a Picsso意为a Picsso's painting, 指毕加索的一件作品, 有one的含义。
7.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面通常加定冠词the, 但是其前有修饰语时, 应使用不定冠词。
【典例1】We can never expect_________bluer sky unless we create_________ less polluted world.
A.a;a
B.a;the
C.the;a
D.the;the
【解析】A。sky和world都是表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专有名词, 前面通常加定冠词, 但是本题中两个名词前面都加了修饰语, 应使用不定冠词。
【典例2】When_________spaceship Shenzhou V traveled in space, _________new-looking earth that Yang Liwei had never seen before appeared before him.
A.the;the
B.the;a
C./;a
D./;the
【解析】B。第一空是特指, 用the;earth, sun, world等前面一般用the, 但受形容词修饰, 表示“一个……的……”时, 用不定冠词。
考点五:定冠词的用法
1.定冠词the用在表“特指”的单数可数名词、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前, 指前面已经提到或说话双方都能体会到或明了的人或事, 或有一定语境明确地限制其范围或确定其为某一具体的人或事物。
【典例1】The parents were shocked by _________news that their son needed_________ operation on his knee. (2013年重庆卷)
A.a;/
B.the;/
C.the;an
D.a;an
【解析】C。第一空news后带有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故应该表示特指;第二空意为“他们的儿子需要做一个手术”, 应使用不定冠词。
【典例2】At the end of the cross-talk, _________audience present in the hall burst into _________laughter.
A.an;the
B.the;a
C.an;/
D.the;/
【解析】D。第一空表示特指“在场的观众”, 用定冠词the;第二空考查短语burst into laughter, 不用冠词。
2.定冠词the用于单数可数名词前, 从整体上表示一类人或事物。
【典例1】As is known to all, _________tiger is in_________danger of dying out.
A.the;/
B.a;/
C.the;the
D.a;a
【解析】A。表示某个类属的整体用the;in danger (在危险中) 是固定词组。
【典例2】_________panda is one of_________ remaining endangered animals in theworld.
A.The;the
B.A;a
C.The;a
D.不填;the
【解析】A。第一个空用the表类属, 是熊猫这类动物而区别于其他动物。第二个the特指是因为后面有后置定语修饰。
3.定冠词用于形容词、副词最高级或序数词前。但当序数词不表顺序, 而表示“再一”、“又一”时, 应使用不定冠词。
【典例1】Marco Polo is said to have sailed on ________Pacific Ocean on his way to Java in ________thirteenth century. (2013年陕西卷)
A.the;a
B.a;/
C./;the
D.the;the
【解析】D。第一空指独一无二的事物用the;第二空为固定短语, 表示在多少世纪需加定冠词。故答案为D。
【典例2】―Do you think Lesson Five is________most difficult lesson?
―Yes.But it isn't ________most difficult lesson in Book Two, is it?
A.a;the
B.the;the
C.a;a
D.the;a
【解析】A。前句因为没有比较的范围, 所以不是最高级, 其中的most意为“非常”, 表示“非常难的一课”, 用不定冠词a;后句有比较的范围, most用以构成最高级, 其前应使用定冠词the。
4.姓氏的复数前加定冠词表示“一家人”。
【典例1】—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________ Johnsons, please?
—Sorry, we don't have ________Johnson here in the village.
A.the;the
B.the;a
C./;the
D.the;/
【解析】B。姓氏的复数加定冠词表示“一家人”;不定冠词a可以用于专有名词前表示“某一个”或“一个叫……的人”。
【典例2】What ________wonderful time we had at________ Browns'then!
A.a;/
B.a;the
C./;the
D.the;the
【解析】B。a time表示“一段时间”;姓氏的复数前加定冠词表示“一家人”, 此处再加所有格, 表示在某人家或某商铺。
5.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前通常加定冠词。
【典例1】As is known to all, ________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________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2011年陕西卷)
A.the;/
B./;the
C.the;the
D./;/
【解析】C。第一空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 其前应加定冠词;第二空形容词最高级前应使用定冠词。
【典例2】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cotton in history is________ part that it played in________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B.the;/
C.the;the
D.a;the
【解析】C。本题考查冠词。题中“Industrial Revolution”是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 因此要加定冠词。题中又特指了“cotton”发挥的作用, 也要用定冠词。
考点六:零冠词和固定搭配
1.表示抽象泛指意义时, 不可数名词和复数名词前应使用零冠词。
【典例1】—How about________ party?
—Cool!It was really________ great fun!Pity you weren't there.
A.a;a
B.the;a
C.the;/
D.a;/
【解析】C。第一空用the表特指双方都知道的party, 而fun是不可数名词, 所以其前不用冠词, 故正确答案为C。
【典例2】While income worry is________ rather common problem of the aged, loneliness is another problem that ________aged parents may face.
A.a;/
B.the;/
C.a;the
D.the;the
【解析】A。第一空泛指“一个普遍的问题”, 用不定冠词a;第二空泛指老年父母, 表示泛指意义的复数名词, 其前不用冠词。
2.抽象化的具体名词前使用零冠词。
【典例1】Many people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y should go on_________balanced diet and make_________room in their day for exercise.
A.a;/
B.the;a
C.the;the
D./;a
【解析】A。句意为:许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应该饮食平衡, 每天腾出空来运动。room表示“空间, 余地”时是抽象化的名词, 其前不加冠词。
【典例2】The restaurant was on________ fire and the people burnt in the fire were taken to ________hospital.
A.the;/
B./;/
C.the;the
D./;the
【解析】B。第一空考查固定短语be on fire, 其前不用冠词;第二空hospital表明去医院治疗, 是具体名词抽象化, 其前不加冠词。
3.man意为“人类”, word意为“消息”时, 其前使用零冠词。
【典例1】Animals are obviously_________lower form of life than_________man. (2013年江西卷)
A.a;/
B.the;the
C.a;the
D./;/
【解析】A。第一空表示“一种生命的形式”, 用不定冠词a;第二空man表示“人类”, 不用冠词。故答案选A。
【典例2】The driver was at_________loss when_________word came that he was forbidden to drive for speeding.
A./;the
B.a;the
C./;/
D.a;/
【解析】D。第一空at a loss是固定短语, 意思是“不知所措”;word这里是“消息”的意思, 为不可数名词, 所以不加冠词。
4.球类、三餐以及学科名词前通常使用零冠词。
【典例1】I had ________supper at my friend's last Sunday and ________food was so delicious.
A.a;the
B./;/
C./;the
D.the;/
【解析】C。第一空在三餐前不用冠词;第二空特指“上个星期日在朋友家吃得食物”, 故用定冠词the。
【典例2】She is ________newcomer to ________chemistry but she has already made some important discoveries.
A.the;the
B.the;/
C.a;/
D.a;the
【解析】C。newcomer是可数名词, 在此表示泛指“一个”, 用不定冠词a;chemistry是学科名词, 其前不加冠词。
5.表示独一无二的“头衔, 职位, 称号”的专有名词作表语、补语或同位语时, 其前一般不加冠词。
【典例】Sam has been appointed________ manager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o take ________place of George.
A./;/
B.the;/
C.the;the
D./;the
【解析】D。句意为:山姆已经被指定代替乔治的位子, 担当工程部的经理。第一空表示“职位、头衔”, 并且在句中作主语补足语, 其前要使用零冠词;后一个空是固定搭配, take the place of意为“代替”。
巩固与提高:
1.The salesman said that_________thief was a young man with_________brown hair.
A.the;a
B.the;/
C.a;/
D.a;a
2.Nowadays, people usually think that if you enter a key university, you are your parents'_________.
A.pride
B.luck
C.value
D.cheer
3.Tom's and John's_________came to London last week.
A.father-in-law
B.fathers-in-law
C.fathers-in-laws
D.father-in-laws
4.There are ten_________teachers and two hundredstudents in the school.
A.women;girl
B.woman;girls
C.women;girls
D.woman;girl
5.Opinions of that kind are best kept to yourself, and not voice_________.
A.by public
B.in public
C.in a public
D.in the public
6.—Do you think an advertisement is_________help when you look for a job?
—Well, it depends.Anyway, it gives me more of_________chance to try.
A.a;a
B./;/
C.the;the
D.a;the
7.Such men have made_________by developing oil businesses.
A.great fortunes
B.a huge fortune
C.some huge fortune
D.a great fortune
8._________Beijing we'll see in_________year 2020 will be quite_________different city from what it is now.
A./;the;a
B.The;the;a
C.The;the;the
D./;/;/
9.Mr.Jackson was made_________general manager of the company last week.Look, _________new manager is coming!
A.the;the
B.a;the
C./;the
D.the;/
10.Airlines and hotels often offer_________to avoid the expense and lost money of an empty seat or hotel bed.
A.service
B.discounts
C.gifts
D.food
11.Mrs.Taylor has_________8-year-old daughter who has_________gift for painting—she has won two national prizes.
A.a;a
B.an;the
C.an;a
D.the;a
12.I can't remember when exactly the Robinsons left ________city.I only remember it was________ Monday.
A.the;the
B.a;the
C.a;a
D.the;a
13.After dinner he gave Mr.Richardson ________ride to ________Capital Airport.
A.the;a
B.a;the
C./;a
D./;the
14.If you go by_________train, you can have quite a comfortable journey, but make sure you get_________fast one.
A.the;the
B./;a
C.the;a
D./;/
15.It was such a (n) _________when Pat and Mike met each other in Macao.Each thought that the other was still in Hong Kong.
A.fancy
B.incident
C.coincidence
D.destination
16.I broke my relationship with John because he always found_________with me.
A.error
B.mistake
C.fault
D.failure
17.She is the only one among the________ writers who ________short stories for children.
A.woman;writes
B.woman;write
C.women;write
D.women;writes
18.—Do you enjoy skating?
—Yes, skating on real ice is.
A.great funny
B.a great fun
C.of great fun
D.great funs
19.The_________shoes were covered with mud, so I asked her to take the mud off before she got into_________room.
A.boy's;John's
B.girls';Tom's
C.boys';John's
D.girl's;Tom's
20.On the wall is a photo of my mother who had black_________, but now she has some white_________.
A.hairs;hair
B.hair;hairs
C.hair;hair
D.hairs;hairs
21.—What would you like, sir?
—_________, please.
A.Two cups of teas
B.Two teas
C.Two cup of tea
D.Two cups tea
22.The airport is_________from my hometown.
A.two hour's ride
B.two hours'ride
C.two hour ride
D.two hours ride
23._________will make a trip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the coming year.
A.The Blacks
B.The Blacks'
C.The Black
D.Blacks
24.—Isn't it getting dark earlier tonight?
—I think so.I see_________is on already.
A.the street light
B.the light of the street
C.the street's light
D.the light street
25.As a result of heavy snow, the highway has been closed up until further_________.
A.news
B.knowledge
C.notice
D.message
26.—Your grandfather is always full of_________.What's the secret?
—Playing Taiji every morning.
A.taste
B.energy
C.relief
D.credit
27.Shall we take_________short break?I want to make_________call.
A.the;a
B.a;the
C.the;the
D.a;a
28.The artist, whose early career was far from being_________success, is now widely recognized as_________master of painting.
A./;a
B./;the
C.a;a
D.a;the
29.If you grow up in_________large family, you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_________ability to get on well with_________others.
A./;an;the
B.the;an;the
C.a;the;/
D.a;the;the
30.—What about_________shirt she bought for her father?
—It's wonderful as_________birthday present.
A.a;a
B.the;a
C.the;/
D.a;/
31.As he reached_________front door, Jack saw_________strange sight.
A.the;/
B.a;the
C./;a
D.the;a
32.Take your time—it's just_________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____restaurant.
A./;the
B.a;the
C.the;a
D./;a
33.Dr.Peter Spence, _________headmaster of the school, told us, “_________fifth of pupils here go on to study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A./;A
B./;The
C.the;The
D.a;A
34.Alice is fond of playin_________gpiano while Henry is interested in listening to_________music.
A./;the
B./;/
C.the;/
D.the;the
35.The“Chinese Dream”is________ dream to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and ________dream of harmony, peace and development.
A.the;a
B.a;a
C.a;the
D.the;the
36.—What about_________concert you attended last night?
—To tell the truth, it was too boring, you know, _________concert like that.
A.the;the
B.the;a
C.a;the
D.the;/
37.—Why not open the windows to let_________cool air in?
—I'd rather you didn't.________air in our town is terribly polluted.
A.a;The
B./;The
C./;/
D.the;/
38.At less than$100 this smart and digital camera is good________for money.
A.value
B.offer
C.price
D.currency
39.According to________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care plans are needed in all big cities to prevent________spread of AIDS.
A.the;/
B.the;the
C.a;a
D./;the
40.A teacher's________to education is worth great respect of the whole society because it brings benefi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devotion
B.principle
C.identity
D.guidance
答案与解析:
1.B。句意为:售货员说那个贼是一个留着一头棕发的年轻男子。“贼”是双方都知道的话题, 是特指;头发是不可数名词, 此处又没有修饰语, 故不加冠词。
2.A。根据语境, 现在人们认为, 如果你能考入重点大学, 你就是你父母的“骄傲”。
3.B。A's and B's表示“A和B各自的”, 后面的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father-in-law为复合名词, 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是将其中的名词或主要的名词变为复数。
4.A。名词作定语时, 通常用单数。但man与woman作定语时, 如果后面的名词是单数, 这两个词也用单数, 如果后面的名词是复数, 这两个词也用复数, 如:a man doctor, two men doctors等。
5.B。in public“当众, 公然”, 为习惯用语, 不与冠词连用。
6.A。此处help意为“帮手, 助手”, 是可数名词;第二空表示“一次”机会。
7.A。make a fortune的意思是“发财, 致富”, 其中的a fortune有单复数的变化。此句的主语men为复数, 故fortune也用复数。
8.B。专有名词前通常不加冠词, 但表示特指时用the;第二空特指2020这一年, 要加the;第三空用a表示“一座……的城市”。
9.C。表示某一团体独一无二头衔的名词在句中作同位语或补足语时, 其前通常不加冠词;第二空表示特指刚刚提到的“这个新经理”, 应加定冠词the。
10.B。根据句中的“to avoid the expense and lost money of an empty seat or hotel bed”可知, 是航空公司和旅店提供的吸引旅客的“打折”服务。
11.C。句意为:泰勒夫人有一个八岁的女儿, 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她已经获得两次国内大奖了。有一个八岁的女儿是泛指, 且8 (eight) 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 故用不定冠词an;“有……的天赋”用have a gift for。
12.D。“月份、星期”的专有名词前通常不加冠词, 但此处指的是具体的某一个“星期一” (Monday) , 因此用不定冠词;第一个空应该是说话者所熟悉的城市, 表特指, 应加定冠词。
13.B。Capital Airport是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 其前须加定冠词;短语give sb a ride表示“让某人搭车”。
14.B。by train/plane是习惯用法, 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前不使用冠词;one作为替代词, 其前可有自己的修饰语, 表示泛指, 须用不定冠词。
15.C。句意为:Pat和Mike在澳门相遇真是一个“巧合”。他们彼此都以为对方在香港。coincidence“巧合”;fancy“空想, 想象”;incident“ (政治性) 事变, 小事件”;destination“目的地”。
16.C。考查固定搭配。句意为:我跟John断绝关系了, 因为他老是挑我的毛病。find fault with意思是“挑……的毛病”, 其他名词构不成固定搭配。
17.D。考查名词作定语以及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作定语的名词通常使用单数形式, 但是man和woman作定语修饰复数名词时, 也使用复数形式。但是, 当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前有the only/very等修饰时, 定语从句的谓语应使用单数形式。
18.C。考查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使用。fun为不可数名词, 即使前面有形容词修饰也不能加冠词。
19.D。考查名词所有格形式作定语。根据题干后半部分的her可知应用单数名词;第二空表示“汤姆的房间”, 故用Tom's。
20.B。考查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hai表示“头发”时为不可数名词, 但表示具体的“几根白头发”时为可数名词。
21.B。考查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tea表示“茶水”时不可数, 但表示“一份两份茶”时为可数名词。A项应为two cups of tea, 其中tea为不可数。另外coffee, beer等也有相同的用法, 即two cups of coffee或two coffees。
22.B。考查时间名词的所有格作定语。英语中表示时间、距离、国家、城市、团体、机构等无生命东西的名词, 也用加“'s”来构成所有格, 当名词为复数形式时, 只在“s”后加“'”。
23.A。考查姓氏的复数形式前加定冠词表示“一家人”的用法。句意为:布莱克一家人明年要做环球旅行。
24.A。考查名词作定语。表示时间、地点、称呼等名词常直接用作定语, 修饰另一名词。如:afternoon tea“下午茶”。另外, 表示类别、用途、材料、功能、来源等的名词也常直接用作定语。如:government office“政府办公室”等。
25.C。句意为:由于大雪, 高速公路已被关闭, 何时开放另行通知。until further notice“直到另行通知”。news“消息, 新闻”;knowledge“知识”;message“口信”。根据语境选择C项。
26.B。句意为:———你爷爷总是精力充沛, 秘诀是什么?———每天早上打太极。taste“味道, 鉴赏力”;energy“精力, 活力”;relief“减轻, 救济”;credit“信用, 信誉”。
27.D。第一空考查固定短语take a break, 故用不定冠词a;第二空泛指打一个电话。
28.C。第一空考查抽象名词具体化, 此处a success意为“一个成功的人”;第二空泛指“一位绘画大师”。
29.C。第一空泛指一个大家庭;第二空特指与人相处的能力;第三空others泛指其他人, 其前不用冠词。
30.B。第一空特指“她给她父亲买的那件衬衫”;第二空泛指“一件生日礼物”。
31.D。考查冠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句意为:当Jack走到前门时, 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the front door是特指Jack所走过去的门, a strange sight是泛指, 相当于a certain sight。
32.B。句意为:别急———从这儿到餐馆只不过短短的距离而已。a short distance“很短的距离”, 是固定搭配的短语;the restaurant指双方都知道的餐馆, 故用the特指。
33.A。句意为:校长Peter Spence告诉我们说, 我校五分之一的学生将去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headmaster“校长”, 职务前面不加冠词;a fifth表示“五分之一”。
34.C。play后接表示球类的名词时, 不用冠词 (如play basketball) ;后接表示西洋乐器的名词时, 则须用定冠词 (如play the violin) 。listen to music表示“听音乐”, 是固定短语。
35.B。根据句意“中国梦是一个……的梦和一个……的梦”可知, 两空都用不定冠词a, 故答案选B。
36.B。第一空表特指昨天晚上你看得音乐会;第二空表泛指“一场音乐会”。
37.B。第一空泛指“凉爽的空气”;第二空特指“我们城市的空气”。
38.A。考查固定短语搭配。句子中be good value for money意思是“很划算, 物有所值”。句意为:这款漂亮的数码相机真的物有所值哦, 还不到一百元。
39.B.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属于“the+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the spread of AIDS属于特指, 表示AIDS的蔓延, of AIDS作定语, 故spread前应加the。
40.A。句意为: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被整个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原因是它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devotion“献身, 奉献”, 后面常接to;principle“原则, 原理”;identity“身份, 本身, 本体”;guidance“指导, 引导, 领导”。根据题意应该是说老师对教育的奉献, 故选A项。
一、品味语言及表现手法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作用。
考察的重要词语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词语,根据词性来理解其表达作用。如:动词表现发生该动作的人物的心理(心情)或性格特征;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与事物的特征;而副词着重从表现程度的深浅轻重来看。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对文章内容及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理解句子应抓住关键词,分析其特点及含义,也可联系文章的背景和主题,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来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从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伏笔;作铺垫。从内容上,开篇点题;深化主题;说明主旨(画龙点睛)。具体如下:在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总领下文。在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在文末,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3、把握记叙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技巧。(1)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作的绘声绘色,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描写手法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2)记叙文中的说明是其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3)记叙文中议论的类型和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两种。它们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揭示记叙人物或事件的思想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理清记叙文思路、把握结构
1、记叙的要素及顺序和人称。
一篇记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来说,这六个要素都应具备。但在有的记叙文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知晓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顺序、倒叙、插叙。顺序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如《变色龙》。倒叙是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如《回忆我的母亲》。插叙是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件事,然后再把叙述继续下去。如《山中避雨》。顺序、倒叙、插叙三者无高下之分,阅读文章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
2、把握文章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2)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3)以人物或人物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点背影——写背影——别背影——忆背影。(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讨厌——不耐烦——敬佩——厌恶——产生新的敬意——怀念。(5)以明暗线交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以毕业典礼为明线,而回忆爸爸为暗线。
三、鉴赏人物形象
1、把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思想行为及性格特点。人物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某种性格,表现人物某种心理状态,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它包括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直接描写人物,但有时又得从侧面或细节入手,这样更能完整的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如《最后一课》,学生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