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纠纷起诉书

2025-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房屋纠纷起诉书(精选7篇)

房屋纠纷起诉书 篇1

房屋买卖纠纷起诉书如何写?•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房屋买卖纠纷起诉书》的范文,仅供参考!

原告:李xx,男,汉族,xx年xx月xx日出生,住xxxxx,电话:xxxx.被告:张xx,男,汉族,xx年xx月xx日出生,住xxxxx,电话:xxxx.诉讼请求:

1、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为原告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2、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逾期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违约金;

3、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原、被告双方于xx年xx月xx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被告应当于xx年xx月xx日之前为原告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然而直到xx年xx月xx日过后六个月,被告仍然未为原告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经原告多次催告,被告仍以各种理由推脱其责任,被告的行为严重损害的了原告的利益。

为此,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望贵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xx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原告:薛某,女,汉族,1977年*月*5日出生,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嘉园三里乙*号楼*室。

联系电话:、1370116**75

被告:薛乙,女,汉族,1974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号院*室。

被告: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大兴区宠各庄镇工业西区**号,法定代表人刘某。

联系电话:010-6722**91

案由: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诉讼请求

1、请求法院判令第一被告向原告支付首付及还贷购房款共计 元人民币;

2、请求法院判令第一被告向原告支付上述购房款利息共计 元人民币;

3、请求法院判令第一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4、请求法院判令第二被告对上述费用承担连带责任。

事实与理由

原告薛某与被告薛乙系姐妹关系,一直以来,双方经济往来频繁,而且,基于姐妹真情及日常行为习惯,没有刻意对每一笔财务交割书写凭证,更没有专门签订书面合同。XX年5月30日,原告与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编号:0819899),购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石榴园庄西街商品房一套,房屋单价1623000元人民币,原告首付1282700元人民币,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支付。XX年9月14日,原告办理入住手续,但尚未取得产权证。200 年 月 日,被告薛乙声称自己非常喜欢原告所购买的该房屋,并要求原告将房屋转让给自己。原告基于亲情考虑,随即同意但表示需要开发商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认可,200 年 月 日,三方在 签字,变更房屋购买方为被告薛乙。200 年 月 日,被告薛乙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但是,被告薛乙至今未向原告支付首付及还贷购房款,原告多次要求其支付均未收到效果,无奈之至,惟诉诸贵院,请求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薛某)

房屋纠纷起诉书 篇2

2006年4月7日, 重庆某公司与某置地公司签订了一份写字楼租赁合同, 约定由某公司承租置地公司某写字楼的一个单元 (以下简称“租赁单元”) , 租金2万/月, 租赁期限自2006年4月7日至2009年4月6日。该租赁合同约定:“承租方享有本合同约定之租赁单元的优先续租权。如承租方拟续租租赁单元, 应在租赁期届满6个月之前向出租方发出书面通知, 双方应就续租事宜进行协商, 有关续租的条件和条款须经双方共同协商同意。承租方应在不迟于本合同租赁期终止前3个月与出租方签署关于续租租赁单元的租赁合同, 否则出租方有权在租期届满时将租赁单元出租给任何第三方。”

2008年9月, 某公司即与置地公司商谈续租事宜, 后者要求将房租涨至3万/月, 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合同到期前, 置地公司也曾带其他有租赁意向的人来看过租赁单元, 但未能签订租赁合同。2009年4月6日租赁合同期满后, 某公司仍继续使用租赁单元, 并按照原合同的租金标准2万/月向置地公司支付租金。

3个月后, 置地公司2009年7月23日书面通知某公司, 要求其于2009年8月23日之前交还租赁单元。某公司拒绝交还, 置地公司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某公司立即腾退租赁单元。

法院经审理认定, 双方租赁合同约定的租赁期限届满后, 未能签订新的租赁合同, 某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租金继续使用租赁单元, 某置地公司继续收受租金, 双方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按照合同法规定, 不定期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故法院判令某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腾退租赁单元。

【评析】

现实中存在很多租赁期限届满后承租人拒不腾退房屋的情形,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租赁合同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租赁期间届满, 承租人应当返还租赁物”;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租赁期间届满, 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 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 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依照以上法规, 除非双方续签了租赁合同, 租赁期满返还房屋是承租人一项主要的合同义务。

本案中, 2009年4月6日双方租赁合同期满后, 某公司仍继续使用租赁单元, 并按照原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每月支付租金, 置地公司未拒收及提出异议, 按照前述法律规定, 双方的租赁期限已变化为“不定期”, 置地公司作为租赁单元的所有权人, 随时有权解除合同, 收回租赁单元, 但应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租户。因此, 置地公司于2009年7月23日书面通知要求某公司于2009年8月23日之前交还租赁单元, 是行使其合法权利, 某公司应当按照该期限返还租赁单元。

【提示】

实践中, 存在很多类似的因房屋租赁合同引发的腾房纠纷。作为出租人, 让渡房屋使用权给承租人, 承担着较大的风险, 应在租赁合同中对承租人逾期返还房屋约定较重的违约责任, 或约定承租人在合同签订后几日内向出租人支付一定数额的租赁保证金, 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承租人租赁期满拒不腾退房屋。

房屋纠纷起诉书 篇3

惠普首席发言人比尔·沃尔说:“甲骨文装聋作哑,我们对此很失望。”甲骨文则在声明中表示,惠普对甲骨文违反合同的指控“不实”,这一诉讼“极其恶毒,而且没有依据”。

本案已经被提交给加州的一家法院,从而进一步凸显出双方的敌对状态。惠普和甲骨文此前已经开展了30年的合作,而且拥有14万共同用户。

在甲骨文收购Sun,并进军硬件市场后,惠普和甲骨文便逐渐由合作转为竞争。惠普前CEO马克·赫德去年因为性骚扰丑闻离职后也被甲骨文招致麾下。惠普随后就此事起诉赫德泄露商业机密,但很快得以和解。

惠普在起诉书中写道:“仅仅8个月的时间,甲骨文就从惠普的亲密合作伙伴变成了充满敌意的对手。”

当SAP前CEO李艾科执掌惠普帅印后,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在李艾科担任CEO期间,SAP就与甲骨文产生了版权纠纷。在他加盟惠普后,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甚至公开对李艾科进行指责。惠普则表示,埃里森此举是为了令李艾科难堪,并干扰他在惠普的工作。

如今,英特尔安腾处理器又成为了惠普和甲骨文的斗争核心。

甲骨文今年3月决定停止对安腾处理器的支持。该公司表示,英特尔明确透露,这款芯片已经接近终结,并将把重点放在x86处理器上。

惠普将甲骨文的这一举动称为“反用户”行为。惠普称,该公司是代表已经对安腾芯片投入大量资源的用户向甲骨文提出要求的。

房屋纠纷起诉书 篇4

原告:,性别:,年 月出生,籍贯:,家庭住址: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被告:,年 月出生,籍贯: 家庭住址: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诉讼请求:

1、判令解除原告与被告签订的租赁合同,被告将承租的房产交还原告。

2、判令被告按现有市场价向原告支付从 年 月至被告归还房产之日的拖欠租金;

3、依法判决原告不返还被告保证金 元。(依法判决被告支付原告违约金 元。)

4、判令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年 月 日,原被告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被告承租原告所有的位于C小区 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房产证号),租赁期共 个月,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月租金 元,年租金总 元整。甲方向乙方收取房屋保证金 元。合同约定,租赁期间,乙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1)未经甲方同意转租,转借,拆改变动房屋结构;(2)利用承租房屋存放危险物品或进行非法活动;(3)预期缴纳按约定应当由乙方交纳的各类费用;(4)下期房屋租金未提前一个月支付。可是在原告依约将房屋租赁给被告后,被告却屡次违反合同约定,拖欠房屋租金。年 月,被告拖欠一个月工资,经原告追讨后补交上。年 月,又拖欠两个月的租金,原告多次协调追讨都被被告以各种借口拒之门外,甚至还对原告态度粗暴。

原告依照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第5条第4款之约定,行使单方解约权,告知被告1个月后将收回该房产。但被告在接到通知1个月后,拒不搬出。时至今日,仍拒不将房产交还原告,租金自 年 月至今一直未缴纳。

综上所述,被告的行为已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现依据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第5条第4款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请求贵院依法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此 致

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农村土地纠纷起诉书 篇5

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指派杨俊峰、汪志国作为原告刘某某的诉讼代理人,今天到庭参加庭审。

对于一审判决中存在的问题,上诉人在上诉状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表述,我们的观点与上诉状中的观点完全一致,这里不在赘述。

现我们依据本案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就双方争议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如下代理意见:

一、关于涉案的土地是否已被征收的问题。

1、上诉人的证据已经能够证明涉案的土地没有被国家征收。

上诉人提交的《重庆市南岸区农村承包经营户土地承包使用权证》本身就能够证明涉案土地没有被国家征收,因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国家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

”就可以确认上诉人享有涉案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而同时该办法第二十条、二十一条则规定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收回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应被收回注销或者公告作废,而被上诉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上诉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被收回或者公告作废。

由此可以从法律上推论出上诉人仍然合法的拥有涉案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该土地也并没有被国家征收。

2、被上诉人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涉案的土地已被国家征收,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由于上诉人提交的证据能够有效证明涉案的土地没有被征收,而被上诉人认为该土地已经被国家征收,因此依据《证据规则》被上诉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涉案土地已经被国家征收。

但被上诉人所提交的征收文件均不能证明涉案的土地已经被国家征收,只能证明上诉人有土地被国家征收,至于征收的土地是否包括涉案的土地,征收文件完全无法证明。

3、如欲证明涉案的土地已经被征收,至少需有以下的证明文件。

首先,如果涉案的土地已经被国家征收,则涉案的土地应当在该次征收的《红线图》范围以内,所以《红线图》是最能直接证明涉案土地是否被征收的文件,这份文件应当在国土部门有存档。

其次,如果涉案的土地已经被国家征收,则在征收以前就已经在涉案土地上生产经营的重庆某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属于征收安置的范围,故重庆某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与征收单位签定有《安置补偿协议》,这份协议也能直接证明涉案土地是否被征收,《安置补偿协议》也应当在国土部门有存档。

综上,被上诉人既没有直接提供以上证据,也没有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以上证据,故依照《证据规则》应当认定涉案的土地没有被国家征收。

二、关于上诉人是否有权收取租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丧失其成员资格后,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享有对原承包经营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而在本案中,刘某某的情况恰恰符合该法规定的条件,而且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也并没有被收回或者注销,涉案土地也没有被征收。

因此,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客观上讲,刘某某都拥有对涉案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既然如此,刘某某也就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将涉案土地出租并享受租金收益。

房屋纠纷起诉书 篇6

引发思考: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 主要是当事人为证明自己提出的主张或人民法院为查明案件事实, 经法定程序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然而, 在司法实践中, 许多当事人 (包括其代理律师) 往往由于对司法鉴定理解偏差, 不能有效利用该司法程序最大化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导致类似于本案的事件经常发生。笔者借闲暇之余, 对民事诉讼之司法鉴定作几点粗浅分析, 与同仁共勉。

1 民事诉讼之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包括依职权和依申请, 但期限不同

2001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 “本规定所称司法鉴定, 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为查明案件事实, 人民法院依据职权, 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 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人, 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关于人民法院依职权的司法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 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 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所以, 人民法院为了查明案件事实, 在最终判决之前的任何时候, 都可以启动鉴定程序并依鉴定结果作出判决。我国司法实践中, 人民法院很少依职权启动司法鉴定, 更多的是由负有举证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启动鉴定程序, 并用鉴定结果主张自己的请求。

关于当事人申请启动司法鉴定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 “当事人申请鉴定, 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 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 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 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拒不提供相关材料, 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 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所以, 当事人申请鉴定系承担举证义务的一部分, 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并积极履行鉴定过程中应由申请方负担的义务。若因当事人原因, 诸如超过举证期限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拒不提交相关材料或提供材料不齐全等, 导致鉴定无法进行, 鉴定申请方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2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机构鉴定与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鉴定的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 “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 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 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所以关于当事人单方委托社会鉴定机构对其举证范围内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 由于诉讼中有对方当事人质证和法官审核认定证据的环节, 往往会因鉴定机构资质、鉴定人员资格、鉴定程序和鉴定结论瑕疵等诸多问题, 导致对方当事人和法官对鉴定结论不予认可并采纳, 最终申请人要重新鉴定或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

关于当事人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对双方争议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由于是双方基于对鉴定机构的共同信任而做出的结论, 不存在不予质证或质证不予认可的问题, 法院一般也会对此审核认定并采纳的, 但是否能被各级法院认可并经得起各级法院法官的检验, 尚值得商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 “当事人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 协商不成的, 有人民法院指定”。如上所述,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 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后, 方可进入真正的鉴定环节。司法实践中, 人民法院更多地通过当事人共同确定鉴定机构, 然后依据鉴定结论认定案件事实。采取如上的鉴定方式, 一方面充分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主动参与, 另一方面审判机关介入到司法鉴定程序中来, 促进司法鉴定结论的可信度, 增加司法鉴定结论的公信力, 最终能案结事了, 减少诉累。

3 司法鉴定结论证明力问题。

3.1 鉴定结论的形式要件

鉴定机构是社会中介机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由其对专门问题检验、鉴别和评定后出具的鉴定结论只是一种证据。鉴定结论既然作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 就应具备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要件。同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 “审判人员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 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 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 (二) 委托鉴定的材料; (三) 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四) 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五) 明确的鉴定结论; (六) 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七) 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笔者认为该法条既是对审判人员审查证据的要求, 也是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特殊形式要求。

3.2 鉴定结论的实质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 所以, 鉴定结论要证明案件事实还需满足证据的实质要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 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 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二) 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 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 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 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 不予重新鉴定。”, 笔者认为, 该法条既是对准许重新鉴定的条件, 也是鉴定结论具有证明力的实质要件。

综上, 民事诉讼的司法鉴定结论同时满足上述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 具有了证据的证明力, 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友情提示

(1) 依申请启动司法鉴定, 务必在举证期限内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 在搞不清的情况下以先申请为宜, 否则超出举证期限后将无更好地补救方式。

(2) 申请鉴定经人民法院同意后, 一定要积极履行申请人的法定义务, 以防带来不利后果。

(3) 关于鉴定机构, 最好能和对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有权威的机构, 增加鉴定结论的公信力, 提高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摘要:结合实际案例, 谈谈民事诉讼之司法鉴定。

房屋纠纷起诉书 篇7

(一)对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出售夫妻共有房屋的效力的认定。

夫妻对共同共有财产处分的效力基于夫妻双方人身关系的独特性而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夫妻双方法定代理制度上,即在日常家庭生活范围内,夫妻双方互有代理的权利,夫妻一方处分财产对另一方自动生效而不需要授权。由此所能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第三人在与夫妻一方进行财产交易时,往往会基于夫妻双方合法有效的婚姻而信赖其一方的处分权利,而并不能知晓财产实质的权利归属状态。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7条“(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规定的处理原则,对于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而擅自出售的,在第三人为善意的前提下,即使不知情一方不同意出售该共有房屋,也无权要求善意第三人返还该房屋所有权。由此可见,在此类纠纷的处理上,法律主要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理由是夫妻间所具有的亲密的人身关系往往会使第三人無从知晓其财产事实上的归属关系,而只能依据不动产登记作出判断。而当登记与实际权属状态不符时,基于交易安全与物权公示效力的考虑,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给另一方带来的损失,在离婚时可以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1条的规定要求补偿。

(二)此处对于第三人善意的认定。

在第三人系善意的前提下,即使夫妻中的一方不同意该房产的出售,善意第三人也依然可以取得该房产,实质上是以可能会给不知情亦不同意出售房屋的一方带来损失为代价,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的。为了不使这一保护效力被滥用,则在此处要明确对于第三人善意的认定标准。《物权法》第106条对善意取得制度做了明确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这三个关于善意取得的构成条件缺一不可。而对于房屋的买卖来说,基于其不动产登记要件主义,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所有权的归属,第三人可以通过查阅不动产登记薄来获知该房屋的权属状态。因此,此种案件当中的房屋出售,对于第三人来说,房屋登记的公示公信力将排除未登记一方实际共有权的事实。

结合法律与一般社会经验来分析,此处第三人善意的具体情形有:1.房屋登记在双方名下,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或有证据证明出售此共有房屋系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并支付合理对价的,视为善意;2.虽然房屋产权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但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或有证据证明系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并支付合理对价的,视为善意;3.房屋产权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第三人主观上不知并且客观上也无从知晓系夫妻共同财产,并支付合理对价的,视为善意。对于第三人恶意进行交易破坏夫妻共有财产的权属状态的,则当然的视为无效。

二、房屋在婚姻存续期间增值部分的认定及处理

由于房屋作为不动产会受到经济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事人在离婚时其房屋的价格往往与购得房屋的价格相差甚远,即房屋在婚姻存续期间内实现了增值。目前普遍的观点都认可在离婚案件中对所涉房屋在婚后增值部分的归属进行处理的合理性,但对这一部分增值利益的性质却无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首先,房屋增值利益不属于法定孳息,因法定孳息是原物所有权人以原物供他人利用而得到的对价,其构成基础包括以原物供他人利用以及因他人之利用而产生利益这两部分。也就是说,法定孳息的产生系以当事人之间的原本用益关系为本质的,而非任何法律关系均可以产生法定孳息。而房屋的增值收益系房屋受市价等因素的影响,在转让时所能够得到的部分差价,而非由房屋所有权人将房屋交由他人使用而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因此房屋的增值收益显然不属于法定孳息的范畴。其次,房屋增值利益也不属于天然孳息。因天然孳息的本质在于其是由原物孕育而自然产出之物,而房屋受投资导向及经济环境的优劣、房屋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本身就存在着价值增加的空间,而其所增加的价值与房屋本身是系为一体,而并非由于房屋的自然产出之物,因此房屋的增值收益同样也不属于天然孳息的范畴。

综上所述,房屋增值部分的性质既非法定孳息也非自然孳息,而是基于房屋本身价值利益随市场价格变化及时间迁移的自然延伸、升涨。而既然非孳息的范畴,自然对其归属的认定不能适用《物权法》来调整。在对此部分增值利益的认定与处理上,美国法律所做的规定比较合理完善,很值得借鉴。它将因通货膨胀或者其他非因当事人的主观努力而是因市场价值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视为被动增值,认定为个人财产;当一方的个人财产由于他方或双方所支付的时间、金钱、智力、劳力而增值的应属于主动增值,认定为婚姻财产。由此,我们可以将房屋的增值利益分为两类,把非因人为努力原因而是基于房屋的自身增值性在婚后所增长的利益视为自然增值,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的规定归房屋产权的所有人所有。把因对房屋进行了修缮、改造、扩建等所引发的增值视为人为增值,此时即使房屋产权仍属一方所有,这种因人为的添附、改动所产生的经济增值部分依然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共同努力与贡献的结果,所以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诉讼中按夫妻共同共有进行分割。

三、结语

财产分割问题是离婚案件当中的热点问题,而房屋的分割又是财产分割的核心问题。而对此的处理,《物权法》与《婚姻法》作为民法中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牵连的部分,在认定与处理两者相互交叉与重合部分的的冲突时,我们希望立法者能够尽快填充此处的空白,明晰此处的分界点,使离婚案件当中房屋分割及相关制度能够具体、完善,从而公平地维护离婚案件中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隋彭生:《法定孳息的本质—用益的对价》,《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第6期。

[2]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4页。

上一篇:医药代表标准拜访流程下一篇:人身安全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