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红岩小学

2025-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庆市红岩小学(共11篇)

重庆市红岩小学 篇1

在美丽的嘉陵江畔、虎头岩下,著名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旁边,座落着一所美丽的校园.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历史悠久。学校始建于1931月,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在校学生近千人。2005年9月,因化龙桥地区改造建设的需要,我校搬迁至原特电厂子弟校校址,现有学生439人。

1991年4月16日,江泽民同志参观红岩纪念馆,挥毫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学校为了发扬红岩精神,于1997年经区政府批准由黄桷堡小学更名为红岩村小学。

学校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走红岩路、做红岩人”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科研兴校,民主管理”的办学思想;以“教育的成功是学生的成才,学生的成长是教师的成功”的教育理念;“坚持红岩精神创校治校”为办学特色。

重庆市红岩小学 篇2

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红色文化旅游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发展和繁荣地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操作价值。

(一) 红色文化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2011 年3 月, 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明确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由此可见, 红色旅游景点不仅仅是旅游场所, 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 发展红色旅游, 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 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 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 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1]。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 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 红色文化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繁荣的新活力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往年的旅游发展状况统计来看, 红色文化旅游在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发展势头良好, 增长强劲。随着经济、社会效益及政治影响驱动, 红色文化旅游持续升温, 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给旅游市场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三) 红色文化旅游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红色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振地方文化、发展未来文化和经济的宝贵资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在这一发展趋势下, 红色文化旅游之于社会的作用表现为一种“绿色生产力”。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重庆红岩联线旅游开发现状概述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大量文化遗迹。重庆历来重视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形成了“红岩联线”等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红岩联线”是以抗战历史为主线的纪念性博物馆, 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红岩联线”将歌乐山烈士陵园、新华社旧址、红岩革命博物馆等景点景区进行有效整合, 以红岩革命博物馆、新华社旧址、歌乐山烈士陵园为核心, 串联市内其他旅游景区, 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最后是充分依托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红岩图书、红岩影像、红岩纪念品、红岩村住宿等红岩系列旅游产品, 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 形成产业要素集聚[2]。 但“红岩联线”的旅游开发还存在公众参与度不高、旅游场域红色文化内涵缺失、品牌传播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对旅游品牌塑造和旅游吸引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关于重庆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的思考——以红岩联线为例

(一) 依托公众参与的红色文化旅游保护开发

景区周边居民是红色文化保护开发的依靠力量。“红岩联线”拥有15 个主要展览陈列馆, 分布在重庆渝中区和沙坪坝区, 其中“渣滓洞”和“白公馆”等热门景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交通不够便利, 虽然有景区观光车可以让游客方便进入各景区, 但仍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周边居民提供的吃、住、行等服务是对景区配套服务的补充, 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有很大影响。然而过去的旅游开发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影响了旅游的吸引力。因此, 在旅游开发决策过程中, 增加居民的决策权力, 改变政府作为唯一决策主体的地位, 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公平原则, 即“多方参与、多方保护、多方受益”的思想[3], 居民可以发挥红色文化旅游保护开发的积极性, 使红色文化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二) 红色文化与旅游场域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开发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 不仅仅是遗留下来的先进思想精髓, 也应成为重振地方文化, 发展未来文化和经济的一种资源。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 增加区域收益的同时也加速红色文化体系的形成;而通过挖掘、塑造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可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所以, 在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场域的融合互动。红岩联线景区的灵魂是“红岩精神”,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挖掘“红岩精神”的文化内涵, 开发出更多的旅游创新体验产品,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 充分激活与释放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 使之成为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 “互联网+”为平台的红色文化旅游传播体系

当今社会, 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泛渗透为标志,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营销创新、传播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移动计划。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明确指出了我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日益重视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互联网+”模式的决心[4]。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年轻人是网络的原住民, 网络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 要把握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未来, 就要吸引住移动互联时代的年轻人, 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主体力量和主要对象。“红岩联线”在旅游开发中, 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APP等平台力量推广传播红色文化, 让互联网走进红岩文化旅游传播中, 实现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旅游产品与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丰富传播手段、增强传播力度、实现立体化、网络化传播, 使互联网成为红岩联线文化资源保护、有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平台, 成为红岩联线旅游衍生品研发、营销的推广手段, 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助跑利器。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庆是一个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 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将有助于推动地方旅游业繁荣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重庆“红岩联线”为例, 探讨推动重庆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旅游开发,重庆红岩联线

参考文献

[1]尹晓颖, 朱宏.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 2005 (02) .

[2]吴明.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红岩联线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12.

[3]刘海洋.论社区参与视域下红色旅游产品之创新——以吉林省为例[J].学术交流, 2012 (02) .

《红岩》读后感小学作文 篇3

书中的许多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两个人特别让我很敬佩,那就是江姐(江竹筠)和“小萝卜头儿”。

“小萝卜头”,生在监狱中。因为营养不良,他身子很瘦,所以显得头很大。所以别人都叫他“小萝卜头”。虽然他年龄小,但是他也不忘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他肩负着为狱友送信的重任。

还有江姐让我佩服,她在监狱中惨遭敌人的折磨:夹手指、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反动派这样折磨她,为的就是要让她将共产党的机密说出来,可面对残暴的敌人,江姐就是不屈服,她的坚强令我震撼。江姐说:“毒刑拷打是大大小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江姐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赋予她一幅铮铮铁骨,她胸中的豪气何止千丈、万丈!

红岩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案 篇4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南安市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张扬个性为宗旨,以弘扬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为切入点,围绕学校龙头课题,紧贴时代脉搏,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地方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年完善,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课改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管理、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及价值: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和地方资源,设置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校本课程资源的评估与选择。

开设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批有志于从事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和潜在素质。据此,设置朗诵、演讲、写作等文学类课程;篮球、乒乓球、足球、跳绳等体育类课程。

2、根据我校所处地区有较突出的农业特色和环境特点,种植、养殖等课程。

四、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工作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重庆市红岩小学 篇5

《红岩》这本小说描写的是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里面的许云峰和江姐最让我敬佩了,那是因为他们饱受折磨,就算十指连心,敌人们把竹签订到他们的手上,他们也从不低头折节,说出关于共产党的任何情报给敌人。

读完这本书,我感内心十分愧疚,是因为小萝卜头在营养不良,没有水,没有粮的情况下还仍然努力学习,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会了国语和俄罗斯语这两种语言,并且小萝卜头画的画也十分好看。而我是妈妈把书拿到我眼前,才愿意学一点,家长们掏着学费,现在他们还求着让我们学,可我们还不愿意。

现在的我比起小萝卜头来是微不足道。江姐他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献出了生命。

重庆市红岩小学 篇6

又一新学期来临之际,女儿让帮忙打一篇暑期读后感投递到老师的邮箱。本是想让她自己一字一句的敲完。然,这暑期亏欠她的实在很多。怀着将功补过之心代劳一回,算是弥补自己内心的一点亏欠吧!——题记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文学名著。书中描绘了众多英雄如:“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许思杨虽出自豪门却投生于革命;渣宰洞难友们团结奋斗;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这一切尽展现在我眼前,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而感叹的画面啊!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杀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着脚步拖着锈浊的铁镣,不再回顾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朗声说到:“前面带路”。江姐被逼供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我。当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盖中时,特务们是多么想从她口中知道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呀。可是特务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中,令人窒息的地牢中,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革命战士咽着发馊的残羹冷饭,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疼痛,以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与反动派抗战到底,这样的革命精神能不让人感动吗?

对于这些可敬的战士们而言,国民党只能折磨他们的肉体,却丝毫摧毁不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险境中反而增强了他们坚不可摧的毅力。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像是对战争结束后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美好的景象是用无数战士的汗水、鲜血、生命换来的。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无限美好的幸福生活,正是这种幸福,培育了我们这群祖国未来花朵。我们要继承上一辈的革命精神,为繁荣昌盛的祖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师苑小学五三班

王寒冰

《红岩》小学生读后感100字 篇7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的结局,让许多人都催人泪下的结局。的确,我看完后泪如雨下,但更多的还是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对希望升起的欣喜。

《红岩》这本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大都为革命而奋斗,而献身,而辉煌。文章的字里行间透着真感情,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事迹令我动容!

红岩小学六年级读后感600字 篇8

《红岩》这本书主要讲诉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与监狱党组织在艰苦条件下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激烈斗争,经过无数次牺牲,最终取得胜利,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苦历程。

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而不懈斗争的英雄烈士,而现今中国的发展更要有人才,无数共产主义战士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什么叫坚贞 ; 安逸的生活,容易使人麻痹了精神。 我们要继承前人的事业,不懈斗争,为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努力。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天降破晓,中国也将雄起,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将会有更加惊人的成就。

我们不能忘记先人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他们那股精神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因此,我们也该做些什么,中国在不断发展,中国需要的是人才,我们正有可能是这些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富强做出贡献的人才。

所以,我们要刻苦学习,比起先人们,我们真的很幸运,中国虽然已经实现民主,但军事、科技方面仍需努力,这就少不了我们。我们要继承先人们的事业,传递这燃烧着的、神圣的火炬。

黎明第一缕晨光在等着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栋梁之才。

《红岩》小学生读后感300字 篇9

这是《红岩》这本书中开头的一段话。它极大的.震憾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位为了革命的胜利,面对敌人的枪口而临危不惧的共产党人的勇敢。在这种时候连死亡也变得十分的渺小,还有什么可以令我们害怕的呢。

在这两天的阅读中有一个念头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打转——“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个人站起来了”。在解放前,这句话在时刻激励着共产党人团结一心奋勇向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与敌人做着殊死搏斗,打跑了日本鬼子,粉碎了蒋美联合的阴谋,最后成功的解放了全中国。

重庆市红岩小学 篇10

《红岩》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一块壮丽的瑰宝,它成功塑造了巾帼女杰江姐。她在狱中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夹手指、灌辣椒水,做老虎凳……想让她吐露党的秘密。敌人把竹签刺入她的十指,可她仍然傲然地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可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练成的!没错,这才是我们的英雄,这才是英雄的本色,她的坚强令我佩服,她的不屈令我震撼。像这样的英雄小说中还有很多:华为、许云峰、江姐、宋振中、成钢、成瑶、刘思扬、双枪老太婆,正是他们不怕酷日的袭击,严寒的凌辱,用自己的微光去照亮他人,让小草免受风雨的摧残,经历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新中国成立了。

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惭愧。放暑假了,我缠着妈妈要给我报吉他班,妈妈不同意,说我没有恒心,肯定是半途而废。我却信誓旦旦,下定决心要持之以恒,妈妈这才同意。开始,学习比较简单,我也满怀信心,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学得也不错。但新鲜一过,我就松懈下来了,而且,曲子越来越难,我弹一会儿,弹到难的地方,见几遍解决不了问题,就放弃了,去做其它事了。渐渐的,老师批评了,我对弹吉他越来越没有信心,最后,暑假学完,就不学了。现在想想,我太怕困难了。其实,做每件事都是一样的,都要有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要像航船前进,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重庆市红岩小学 篇11

近几天,我又把《红岩》翻阅了一遍,这本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我想,革命者们真伟大呀,老虎凳、辣椒水、竹签钉手等刑罚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但他们还傲然宣告:竹签是 用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江姐,她原名江雪琴,她稳重、精细、安详、沉着、坚强,她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贞。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刚家里,就让我们感受到机敏干练的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上丈夫的头颅 ,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一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地投入了新的战斗。在这里,我既感受到了她那丰富的感情,又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被捕后, 她又经受了更大的考验,当我看到竹签子钉入她的手指,我的心揪了起来,可江姐却毫不屈服。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就义前,她从容的向同志们告别,我为江姐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了。她就是真 善美的化身!

许云峰,多次在严峻关头挺身而出,他顾全大局,独挡危难。在沙坪书店里,他意识到潜在危险;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陷阱,在地牢里用双手位同志们挖出一条生命通道 ……让我感受到他机智冷静、坚强不屈的品质。

想起生活中的我们,都被说成“手心里攥大的,蜜罐里泡大的,温室里养大的”,没有受过什么苦难。遇到困难,总是向家长求助。看完《红岩》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好好学习,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坚强的孩子,为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准备着!

我喜欢《红岩》,它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它就像一面旗,指引着我们;它就像一股力量,推动着我们;它就是一篇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着!

上一篇:日本留学申请文书优秀下一篇:网站设计与手机应用设计的区别论文